①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1、懷疑方法2、觀測方法3、定性方法4、定量方法5、統計方法6、信息方法7、第十四章黑箱方法8、系統方法9、過程方法10、評價方法11、理解方法12、預測方法
②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
社會科學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方法;
2、個體論與整體論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3、實證性與評價性相結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對社會科學中三個基本關系(定性與定量、個體與整體、事實與價值)的辯證解決,是既體現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精神,又與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相結合的,因而,它們可以構成適應現代社會整體化趨勢的方法論基礎。
(2)社會學研究方法有擴展閱讀:
社會科學研究的特點
1、復雜性
社會科學所研究的社會事物(或社會歷史現象)一般都是非常復雜的,它們受眾多自然和社會變數的制約,而這些變數之間往往又是彼此相關的、非線性的關系。
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組織、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的能力;社會事物的產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個別人物作為導火索,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模糊性;社會科學往往又較多地涉及「應該」「願望」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判斷較強地依賴於觀察者的思想動機,受到眾多內外變數的制約,表現出較強的隨機性和模糊性。
人們很難從這些隨機因素背後找出必然性因素,很難從思想動機中發現其客現動因,這就給社會科學進行精確、客觀的分析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因而只能大量地採用定性分析的手段。
2、依賴性
一般社會事物都是建立在眾多自然事物的基礎之上,或者與眾多自然事物相聯系,因此任何一門社會科學往往涉及眾多自然科學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狀態。自然科學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社會科學就難以在精確性和客觀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難驗證性
社會事物一般有較長的運行周期,且在時間上具有不可逆性,有些社會事物的運行容易產生巨大的利益沖突,並會引起一些不可預測的災難,因而難以進行重復性實驗,許多社會科學的假設、預言難以在短期內和較小范圍內得以驗證。
4、主觀性
對社會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要受到眾多主觀因素(特別是感情因素)的制約,而這主要取決於觀察者與觀察對象之間利益關系(特別是經濟利益關系),各種社會科學因而很容易帶有強烈的民族性和階級性。
這種由利益關系所引起的「先入為主」的主觀因素(特別是民族感情和階級感情),誘導人們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觀的、非理性的觀察態度,這就容易形成代表不同民族利益和階級利益的「社會科學」,而且互不妥協,各自為政,從而嚴重阻礙著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
③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學研究方法粗線條地分的話,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以問卷法最為普遍,定性研究以訪談法最為有名。具體的方法可以找風笑天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看下,不過是稍偏定量的。定性的可以看陳向明的《值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
④ 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有哪兩種
是:實證主義(自然主義),反實證主義(人文主義或主觀主義)
早期的方法論觀點 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K.馬克思
認為,對社會的研究可以成為科學,因為社會現象同自
然現象一樣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之間也同樣存在著
因果決定性,它們是可以被科學認識的,並且可由普遍
規律來說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第一次
使科學的社會學的出現成為可能」(列寧語),使社會
學與哲學和歷史學相分離,並且使社會研究擺脫了傳統
的思辨哲學方法。
另一創始人A.孔德主張,社會學應當是一門類似自
然科學的、以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為目的的學科,這門學
科應當採用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的實證主義方法。他在
社會領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學形成時建立的基本假設,即
知識的經驗性或實證性、研究的客觀性和世界的統一性。
孔德還具體論證了觀察方法、實驗方法、比較方法和歷
史方法對社會學的適用性。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發展了孔德的實證主義,
他最先系統、詳細地論述了社會學方法論問題。在《社
會學方法的規則》(1894)一書中,他把社會現象界定為
普遍存在於群體間的、由外界的強制力施加於個人所引
起的社會行為、社會思想和社會感受。他認為社會現象
既不能歸結為個人行為,也不能歸結為生物現象和心理
現象。社會現象是一種集體的行為和觀念,它是可以觀
察的社會事實。通過這種界定,社會學就能夠採用自然
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與實證主義觀點相對立的是
源於哲學、歷史傳統的人文主義思潮。19世紀末期,德
國曾發生一場關於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論戰,德國社會哲
學家W.狄爾泰指出,社會科學的性質及對象與自然科學
有本質的不同。他認為,對社會和人類行為的研究離不
開價值判斷,社會科學的任務不僅是客觀描述社會,還
必須涉及倫理、宗教、藝術等價值觀念。此外,人具有
自由意志,人類行為既沒有規律性也無法預測。社會歷
史現象都是獨特的、偶然的,對此無法採用自然科學的
「規范」方法加以研究,而只能用人文科學的方法加以
闡述和記錄。德國社會學家M.韋伯主張社會學研究的對
象是個人及其行為,而人的行為是受「合理化」的理性
支配的,與行為者的價值是相關的,但同時受環境的制
約,理性行為並不是絕對的意志自由,它受著具體的必
然因果律支配。因此,他建立的理解的社會學既反對人
文學派的主觀唯心論,也反對機械的實證論,主張「價
值相關」和「價值無涉」(見價值中立和價值參照)是
研究社會現象的兩條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的基本原則。
三大方法論傾向 現代西方社會學的各個流派及其
關於方法論的不同觀點,大體可以區分為實證主義(自
然主義),反實證主義(人文主義或主觀主義)兩大傾
向;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則獨樹一幟。
實證主義方法論 西方社會學家大多在某種程度上
堅持由孔德和迪爾凱姆所開創的實證主義方向,其中包
括各種理論流派。盡管各派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他們
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張社會學應當成為一門科學。社會學
不是探討「應該如何」,而只是客觀地闡明社會「究竟
是如何」,它不關注於獨特的歷史事件,而主要關注於社
會現象的原因和規律。他們堅持認為社會研究的邏輯方
法是假設演繹法,科學假說的陳述必須由經驗事實來檢
驗,理論僅當它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時才是可接受
的。獲取經驗證據需要採用實驗、系統觀察、調查、訪
問、文獻考察等方法。雖然社會科學在方法、技術的運
用上有其特點,但它在理論構建、證據搜集、證據分析
與評判、理論檢驗等方面所運用的方法,與自然科學方
法並無本質區別。實證主義者把自然科學方法論作為自
己的基本原則,把自然科學當作科學的範例,在他們看
來,社會學是符合科學的邏輯的。
在實證主義方法論流派中,較極端的派別是定量主
義和數理社會學派。定量主義受心理學的操作主義和生
物測量學的影響,強調在任何科學中都必須使用測量和
計量的方法。定量主義的倡導者、美國社會學家G.A.倫
德伯格主張,任何概念都可以測量,由於定義不明確而
無法測量的概念在科學研究中是沒有用處的。20世紀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