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中國的傳統哲學需要審視,加以整合嗎
中國傳統教育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同中國古代哲學與教育的發展歷程是 分不開的。它包括天道觀和人性論 歷史觀與社會觀 倫理觀與道德觀等, 中國傳統教育哲學思想對我們現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但裡面 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看待中國傳統教育哲學思想上,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科 學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Ⅱ 從哲學角度,怎樣理解不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實際上,我不想你知道,現在我感覺哲學是個漩渦,進去了,就很難出來
Ⅲ 論哲學的批判性
西方哲學史裡面,一般認為黑格爾哲學發展了康德哲學。經過對比可以發現這兩種不同的哲學在邏輯方法上具有很大的不同點。邏輯學和辯證法是他們各自構造的哲學系統的主要方法。康德哲學和黑格爾哲學對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他們各自的哲學理論方法。黑格爾從相反的角度曲解了康德哲學的邏輯方法。康德哲學批判了辯證法,黑格爾哲學發展了辯證法。
至於在邏輯的批判方面,黑格爾解釋康德邏輯的哲學意義為揭示了矛盾的實質和必然的看法,以及將這種看法引申為歷史性進步的觀點,顯然不過為了為自己的辨證哲學的開展鋪平哲學道路。他的這種曲解對後來西方哲學家對康德哲學的理解產生了嚴重的誤導,後世許多哲學家對康德哲學的認識都因襲了黑格爾的這個有意的,也可以說是不適當好意的錯誤解釋。
總之,黑格爾對康德對辯證邏輯的批判的誤解和拒絕,應當認為是近代哲學發展中在邏輯基本規律上並沒有解決的問題。費希特和謝林是發展辨證邏輯的先導,但他們並沒有貶低形式邏輯,而是試圖從形式邏輯中找出辨證邏輯來。黑格爾比他們更為徹底和極端的是企圖取消形式邏輯並發展他的辨證邏輯,但他的論證並不充分。在黑格爾之後的哲學發展中,絕大部分哲學家順應和接受了黑格爾的辯證邏輯思想,甚至認為辯證邏輯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邏輯,從而使之在後來的哲學發展當中對哲學的邏輯構造方法產生了巨大的支撐作用,從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到西方現代哲學家都是如此,從未在這個問題上提出過異議。形式邏輯從哲學當中,特別是從論證哲學問題的方法論當中分離出來,而成為幾乎是與哲學無關的單純邏輯學科,只是作為某種具有實際用處的分析工具而加以使用。然而,我們翻開《純粹理性批判》不帶成見地仔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康德是批判辯證法的,而黑格爾及其《邏輯學》是發展辨證法的,兩者各說各的,沒有共同之處。非常令人遺憾的是後來的許多西方哲學家已經看不懂康德的這部大作的原意何在了,以至於將完全不同的東西看成了相互繼承的東西,這不能不說是西方哲學文化傳統的一種失落。
Ⅳ 從哲學的角度審視傳統的發展觀
傳統的發展觀最深刻的局限性在於將發展、現代化這樣的基本范疇當做某種自明的和先驗的前提來加以確認並廣泛運用,卻忘了對這些范疇本身的邏輯預設及其合法性問題,因而導致對發展本身缺乏辯證的批評的態度。這就是人們在發展模式上不可避免地陷入種種誤區:其一,認為發展是一個自在的無矛盾的過程,誤把實現發展的某些手段和階段性目標當作發展的終極價值。其二,在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內涵,外延的界定上採取了客觀主義實證主義的立場,主要從客觀的尺度出發,將經濟增長速度、工業化程度、GDP總值等物化指標作為發展的參照系,從而忽視了人類自身發展的一些問題。因此,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就必然要突破傳統發展觀的上述最大局限性,首先科學地回答發展的標志是什麼這一哲學問題。發展的標志問題也就是判斷何為低級的人文價值和人的本質需要。
Ⅳ 從哲學角度,怎樣理解不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這話非常熟悉啊 不是米蘭昆德拉說的就是村上春樹說的 對吧
個人覺得這話其實比較直接的暗含了對於「理性」的態度 以及哲學的基本使命 也就是能讓人明白的活著
這話體現出了對於一般人和一般的成功者的不屑 因為作者認為他們雖然成功 但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以及是否真的值得這份榮譽
就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面所說的 「他可不是那種為了虛榮就野心勃勃的人」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 就是說我們應該對周圍的世界有清醒的認識 也就是完全的貫徹主觀能動性的科學性
是要讓我們明白人之為人的意義 而不是人之為人需要做什麼
簡單來說 就是要我們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然後再做出自己的行動和選擇
這問題以前就回答過了
Ⅵ 什麼是哲學上的反映論和先驗論
先驗論出現在19世紀年代和19世紀40年代。先驗論是一場出現在美國的年輕知識分子中的運動,這場運動強調了人的善良品質、創造力、以及自我發展的潛力。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被認為是先驗論的領導者。先驗論是唯心主義認識論的一種表現形式。同唯物主義反映論根本對立。其認為人的知識是先於感覺經驗、先於社會實踐的東西,它是先天就有的,亦稱先驗主義、唯心主義先驗論。
反映論(Theory of Reflection)是指思維反映存在的理論。認識者通過對實在物的直接的感性直觀認知到存在的東西。反映論和認識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二者並不等同。認識論是反映論的高級形態,只有人才有認識,特指人的反映,而不是講動物的或其他更低級的反映。
(6)哲學審視論擴展閱讀
先驗哲學的活動方式
哲學活動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就是論證。它總是通過論證獲得結論,然後通過這些結論去產生「影響」。而對於哲學活動本身的邏輯分析,其要點也正是在於去分析論證活動所得到的結果是如何作為哲學話語而發生作用的。正是在這一點上,對於哲學活動本身的邏輯分析成為哲學史分析的一個趁手的工具。
事實上,正是通過這一方法,趙汀陽才在他的論文中把希臘哲學與(康德的)先驗哲學之間的差別,說成是「確定知識基礎」的方法上的不同。這個一般結論當然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從那種對於哲學活動本身進行邏輯分析的觀點來說,這個結論又不太充分。
Ⅶ 從哲學角度審視交易策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先理解下你的問題:
體驗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
交易策略是人的交易行為的方法論;
審視是表達人的判斷和評價;
哲學角度?連哲學是什麼都沒有定論,哪裡來的哲學角度?
而且,從絕對意義上講,人是不具備判斷能力的。
所以,
你問的體驗就是「盲人摸象」的體驗。有幾個盲人就有幾個體驗,哪怕他們摸到的是一個「位置」。
大象是個「實物」,「交易策略」是指一種方法論,「摸」它的「激烈」體驗交流程度肯定會高於「摸大象」的!與此同時,也會更「不靠譜」。
Ⅷ 廣西社會發展的哲學審視與原則略論
兩千字的吧......... 有了之後也給我發一份吧.................
Ⅸ 求一些關於對自我的品讀與審視的哲學材料,
生命短暫,切不可蝟瑣偏狹.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
Ⅹ 從哲學角度,怎樣理解不經審視的人生是不
這話非常熟悉啊 不是米蘭昆德拉說的就是村上春樹說的 對吧
個人覺得這話其實比較直接的暗含了對於「理性」的態度 以及哲學的基本使命 也就是能讓人明白的活著
這話體現出了對於一般人和一般的成功者的不屑 因為作者認為他們雖然成功 但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以及是否真的值得這份榮譽
就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面所說的 「他可不是那種為了虛榮就野心勃勃的人」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 就是說我們應該對周圍的世界有清醒的認識 也就是完全的貫徹主觀能動性的科學性
是要讓我們明白人之為人的意義 而不是人之為人需要做什麼
簡單來說 就是要我們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然後再做出自己的行動和選擇
這問題以前就回答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