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學管理中如何提升教師的管理效能
教學管理是管理者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學活動達到學校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教學管理是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是學校管理中的核心環節,向管理要效益,是學校工作永恆研究與實踐的主題。然而,在「五嚴」的背景下,學科課程內容沒有減少,教學要求也沒有降低,教學時間長度卻嚴重縮水,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益,這是每一位教學管理者必須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提升教學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努力規范教學行為教學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學系統有效運行的組織形式和行為規范,是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師教學行為准則的總和。
『貳』 管理哲學名詞解釋
1、管理哲學—是研究管理領域中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學問。
2、管理主體—是指在管理活動中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質,有一定權威,擔負管理工作的人。
3、管理客體—即管理對象,是指進入管理主體管理實踐活動領域,接受管理主體協調和組織、指揮、使用的客觀對象。主要由人、財、物三種基本要素組成。
4、定性思維方法—是指根據事物的性質來認識事物的思維方法。
5、決策:一般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對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從兩個以上方案中選擇一個有效方案(或手段)的過程。
6、決策科學化:是指決策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能運用科學的思想理論、方法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應用於決策過程,使決策符合實際。
7、決策民主化:指決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決策的全過程中貫徹群眾路線。
8、管理價值:是客觀對象或人們的行為對於提高或改善管理活動所具有的意義和作用。
9、倫理道德:是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自覺引導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觀念、行為規范的總和。
10、「熱島」效應:指城市氣溫比郊區的高。
11、生態平衡:指生態系統內部進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可較長時間地保持穩定。
12、城市化:指一種變農業人口為城市人口,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社會歷史過程。
填空題
1.管理哲學屬於新興交叉學科,正在形成和發展中
2.管理哲學是從世界觀的高度,對管理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所作的哲學概況
3.經驗管理是管理理論的萌芽時期,主要指從人類社會產生到19世紀
4.中國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張以禮治國
5.中國古代法家提出以法治國
6.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從個別到一般、 又從一般到個別
7.要成為管理主體,除了具有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之外,還必須擁有相應的權威
8.管理客體主要由人、財、物三種基本要素組成
9.人是管理客體系統的中心
10.重視人的需要是管好人的關鍵
11.對一個企業管理來說,決策可分為戰略決策、管理決策、業務決策三種類型
12.管理活動的共同特點,都是由計劃、組織和控制三個階段組成的運動過程
13.人不僅有自然屬性,而且有社會屬性,決定人的本質的是社會屬性
14.協調的主要內容包括物物關系,物人關系,人際關系三個方面
15.協調的主要哲學依據是矛盾的同一性
16.管理的更深層次的目的在於追求」真、善、美」 的完美統一,這是實現管理價值目標的最高境界
17.克-霍金森說:」倘若哲學家不會成為管理者,那麼管理者必須成為哲學家」
18.」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正是對管理在企業運作中的地位的生動概況
19.所謂」看得見的手」是指政府幹預社會經濟生活;而」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調節
20.企業管理中的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2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簡單地說,義就是道德原則、利就是物質利益
22.城市氣溫要比郊區高,這就是」熱島」效應
23.東方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和跨度思維、頓悟思維,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學精神和嚴密的邏輯思維方式
24.管理活動是由管理的認識活動、管理的實踐活動和管理的評價活動等3方面組成
25.管理主體的特徵包括多元性、層次性、復雜性、主動性、目的性和創新性
26.管理客體的屬性是管理客體的客觀性、管理客體的能動性、管理客體的系統性和不確定性
27.管理環境有以下性質:客觀性、系統性、動態性、廣泛性
『叄』 學生如何對老師進行有效的管理
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在學習流程裡面,學生是學習工程的負責人和操作者,老師就是就是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技術人員或者說是學習資源的一個部分。無論是學習的主人還是學習工程的負責人,要做好一個學生,必須對服務於自己的老師,進行有效的管理。一個學生,只有把老師對自己的幫助也納入管理,學習的管理才是科學和全面的,才可能是比較徹底的主動學習者,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 什麼叫主人?主人就是當家做主的人。 封建社會里皇帝是主人,在百姓面前,皇上的話叫聖旨,句句都必須聽;在學生面前老師是主人,老師管學生,天經地義。 在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台灣,百姓在享受來之不易的民主,選出的官員為百姓服務,官員在百姓面前畢恭畢敬,做錯事得向百姓檢討,百姓可以讓做不好的官員下台。馬英九必須講人民喜歡聽的話,做人民高興的事情。在這樣的社會里,誰是主人,不言而喻。 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更是人民當家做主。只是建國時間還短,有些方面還不盡人意,但我們沒有理由否定,讓人民當家做主的這個制度錯了! 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的學習我做主,這個不是說著玩的,這個完全可以做到。我們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就是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同學們,做主人的感覺好極了!從此,不再有被動、被壓迫的感覺。 我在《中學生學習流程》里,已經比較系統的講解了,學生如何進行沒有障礙的程序化的主動學習,讓主動學習只有成功,沒有失敗。這里主要談談作為學習的主人,如何管理老師的問題。 學習流程把學習當成工程做,學生是這個工程唯一的老闆,老師在這個工程裡面是解答學科問題的技術人員,家長是提供後勤保障的部門負責人。 有的學生,可能會想,我天天被老師管著,怎麼可能去管老師呢?這個也太不可思議了? 事實上,這可能只是你的想法,在你的班級里,可能有的學生從來沒有感覺自己被老師管著,相反,他們卻在管理著老師。作為學習的主人,對自己的服務人員不能實施有效的管理,放棄主人權利甘願做學習的奴隸,這才是人生悲劇!! 學生是不一樣的,大體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主人——保姆型:這部分學生,學習主動,老師願意為他們服務,這些學生經常叫老師為他們做這做那,這部分學生通常成績優秀,做人方面老師也很滿意;第二種類型,形同路人型:這部分學生,學習被動,老師叫他們完成什麼就完成什麼,老師發出指令,他們執行命令,這部分學生通常成績一般,做人方面也沒有大的問題;第三種類型,少年犯——管教型:這種類型的學生,學習的事情不肯做,做人還有問題,老師還不得不像警察管教犯人一樣管著他們。 能夠管理老師的,實際上只是第一種類型的學生。不過使用學習流程的學生,即使原來屬於第二甚至有的第三種類型的學生,也可以迅速轉化為第一種類型的學生,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立即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管理老師,實際上就是要求老師為自己的學習服務,提高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有利於自己成績的提升。 如何才可以對老師實行有效的管理呢? 農民管理耕牛的辦法,是牽牛的鼻子;工廠管理工人的辦法,是變化工人的工資。師生關系中也有牛鼻子。學生管理老師的最主要的辦法是,給老師提供問題,讓老師解答。問題是管理老師的指揮棒,有問題,老師就聽你的,為你服務。你問老師問題,你就是學習的主人。你若長時間沒有問題,當心成為「少年犯」,淪為老師的管教對象。 學習流程把學習分成尋疑、解疑、暫存和鞏固四個程序,解疑又分為即時解疑和暫存後解疑。學習流程認為,如果你完成了尋疑和暫存,你就製造出了學習的半成品。假使問題真的很難,那這個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問題變成知識)的工作就可以交給老師完成。即,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生產半成品,老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生產成品。生產半成品由學生本人完成,生產成品在學生管理下由師生共同完成。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天職就是為學生解答疑難,學生問老師問題,是老師最喜歡的事情。經常問老師問題的學生,沒有和老師關系不好的。一個老師,在一個班級里,同時被主動學習的學生管著,也會管理者那些不肯學習的人。許多老師發自內心的感受是,作為老師被自己的學生管著,是一種幸福,管理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是一種痛苦。 當然,學生管理老師和一家之主管理保姆是不一樣的。作為學習的主人,把老師納入自己學習過程的管理當中,是必須的。不然,你的主動學習就不徹底。但是,管理老師有管理老師的原則。 從教師職業上講,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人,是管理學生的人,學生應該聽老師的。中國的傳統要求,學生應該像尊重長輩一樣尊重老師。這就要求我們學生把尊重老師當成管理老師第一前提。如果你像使喚保姆一樣招呼老師,老師會因為發現你的做人有問題,立即從你的服務者變成你的管教,你也會立刻失去主人身份,成為一個「少年犯」,低著頭站在老師的面前,被老師訓斥。教室和辦公室經常出現這些戲劇性的變化,同學們應該都比較清楚的。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特殊的,教師和學生的管理是相互的。在做人方面,教師對學生是管理者;對被動學習的學生,教師也是管理者。但是,對使用學習流程的主動學習者,學生可以把教師當成學習的幫手進行有效的管理,這不僅是可以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肆』 教師在組織與管理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有什麼積極意義
一、管理課堂秩序,建立良好行為標准
在課堂教學中,秩序井然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就非常強調課堂秩序的管理,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課堂組織能力首先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管理課堂秩序。正常的課堂秩序,不僅可以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而且還可能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要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嚴格要求和體貼愛護相結合。這就是要求教師把尊重學生和批評違反紀律的行為結合起來。即一方面真誠關懷學生,充分信任他們的努力,另一方面,當他們違反紀律的時候,給予他們嚴肅的批評。
(二)正確運用獎勵和懲罰。首先,正確運用獎勵是教師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的有效手段。獎勵的運用首先要選擇具體的遵紀行為如上課認真記筆記,不左顧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為;其次,要正確選擇獎勵,應以多次獎勵為主,不必時時運用物質獎勵,在不少場合,向學生微笑,口頭贊揚同樣能產生良好的強化作用;再次,在教師期望的遵紀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延擱太長的時間。
(三)千方百計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新異刺激的出現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而違反課堂紀律。維持課堂紀律首先就應當盡量排除無關新異刺激物的干擾。此外,通過掌握學生的情緒,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夠積極的運用無意注意資源輔助教學。如教學《小小的船》一文時,我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為他們的「傾吐」插上翅膀,直至讓他們達到「不吐不快」的快樂無比的學習境界。在學習「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後,我引導學生:「現在,我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也到了彎彎的月兒上,你看見些什麼?」經過片刻沉默後,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地舉起了小手:「我看見了星星」。「我看見了長城」。「我看見了宇宙飛船……」。精巧的引導,使孩子們思路大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聯想中。
(四)適時使用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教師在課堂里對學生做出隨機應變的快速反應和靈活採取恰當措施的能力,它屬於創造性的教育能力。使用教育機智應注意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善於因勢利導,不能消極地等違紀行為出現後再加以處理。
二、集中學生注意力,保證學習精力的有效投入
集中學生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學生注意的不利因素,保證學習精力的有效投入,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可根據教學內容控制教學節奏。教師授課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40分鍾一講到底,像一首「催眠曲」,單調無味。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深淺難易和重要程度來安排教學節奏。一般說來,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要「重錘敲打」,從細從慢,節奏宜緩,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材中的淺易內容,次要部分,則「輕輕叩擊,」節奏宜快,甚至有的內容可跳不講。
(二)通過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控制教學節奏。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可以控制課堂教學節奏,因為有的教學方法,可使教學節奏緊張快速一些。一堂課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讀法、講練法、討論法、質疑法、懸念法、發現法等,使課堂形成新穎多變的教學節奏,吸引學生、增強效果。
(三)可通過語言的變化來控制教學節奏。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信息傳輸的主要渠道,教師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師的語言節奏平淡沒有變化,課堂必將是一潭死水,缺少生氣、沒有活力。
(四)應對干擾,隨機應變
在課堂上學生常會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需要教師靈活機智的回答;常常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亂喧嘩,需要教師快速而冷靜地妥善處理;常常會遇到一些難於應付的干擾,需要教師以盡可能小的代價迅速擺脫。教師在課堂教學監控中經常會用到的應變藝術有:一是化被動為主動的應變藝術。二是順水推舟式的應變藝術。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那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都會變成泡影。」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動力,是進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對鼓舞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都是有用的。當一個人對某種學科發生疑問時,就會使各種器官和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總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而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之初,教師用貼切而精煉的語言,正確、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有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不斷追求真理的意向,產生學習自覺性,並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如在教學《借生日》一文時,教師先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過過生日嗎?你們的生日都是怎麼過的?你們過生日都會收到些什麼禮物呢?」學生說完後,老師再說:「今天,我們也要和一位小朋友一起去過生日。讓我們去看看她都收到了什麼生日禮物,在她生日那天又發生了什麼事呢?」繼而出示課文插圖,要求學生說一說圖上畫了什麼,揭題正音後,從而進行課堂質疑:「讀了課題後,小朋友們想知道些什麼?」(什麼叫「借生日」?為什麼要「借生日」呢?)「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文中看一看,你就明白了」。巧妙的導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慾。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這種引導貴在因情,因性、因人而異,具很強的生成性、隨機性的特點。唯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散出人性的光輝、奔騰著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學生也才能獲得充分的心靈自由去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良好的情感,態度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學中可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
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由此可見,倡導個性化的教學是實施新課標理念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需要和體現語文教學藝術魅力的需要。
課堂氛圍——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內在學習需求,而是更多地藉助他人肯定自己,營造課堂氛圍等外在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要讓更多的學生有所選擇,能夠自我表現,讓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在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中,逐步減少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開放性和選擇性,為學生思考、探究、發現、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教師不應規定學生用什麼方法,而是要給學生學法選擇的自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選擇,鼓勵他們運用自己覺得有效的方法學習,不斷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例如,教學《四季》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分組學。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同學,可跟同伴說一說。愛朗讀的同學,可朗讀。喜歡查閱資料的同學可把課前收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拿出來交流。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詩中的景物。學生的心被點成一團火,小組合作,獨立研究,跨組交流,十分投入。教師的教法別具一格,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教師扮演了多重角色,接納、誘導、鼓勵、旁襯;學生通過朗讀與體會、爭鳴、畫畫展示,成了問題的探究者,他們的觀察充滿著個人情感和體驗。這樣既領悟,豐富了詩歌的意境,又實現了主體的自主學習。
總之,教師教學組織過程中,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學習,方法極其靈活,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重視課堂組織,但他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組織上。
事實上,教師課堂組織的成敗在課堂教學之前就註定了。而不僅僅靠課堂現場的操作,因為教師的備課與課堂組織密切相關。教師課前的策劃,安排活動,已廣泛存在於教師的課堂行為之中。
在課堂上,教師能否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教學內容關系為密切,所以教師應預先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時,要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轉換或交替的規律,使教學內容具有趣味性和新穎性,而且難點分散,重點突出,課堂節奏有張有弛,並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所講內容通俗易懂,使學生興趣盎然。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就應預先組織好自己。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從強調指出:「一個教師在教室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可以確定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還要對自己的情感,衣著等一些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預先進行組織,促進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達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堂組織要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同時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組織,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被吸引,在投入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伍』 老師屬於管理者嗎,請從管理者的職能、角色、技能進行分析(注,我是大一新生,老師現在在教管理學基礎,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個人覺得是教師屬於管理者。
(1)管理者的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教師面對的不是一個學生,所以組織,領導職能就不言而喻了;而教師備課及學校領導對教學的規劃,這體現的就是計劃職能;控制職能主要體現在學校領導對教學進度的跟蹤及學生問的的跟蹤,任課教師對某一門課成在世間進度上的把握,甚至最粗淺的某一堂課時間進度的把握個人覺得也可以歸進去;在新版的概念里,管理者的職能還包括創新,創新教學方式,管理方式,甚至是教育的內容和目的;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際角色、信息角色、決策角色。這些作為教師來說都是符合的。人際角色主要體現在與學生的溝通,學校老師之間,老師與校外相關問題涉及人員的溝通;信息角色主要體現在再扮演的人際角色的過程中,有些溝通過後的信息是需要傳遞給第三方的,甚至是自己獲得的一手信息在很多時候也需要傳遞給別人;決策角色主要是在各個崗位的教師對自己范圍內的問題負責,需要決定給學生使用什麼樣的教材,由誰來采購,采購誰的作品,怎麼傳授給學生等等;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術技能、人際技能、概念技能。技術技能和人際技能就不用贅述了,概念技能也可以從角色得到佐證
『陸』 考研的專業里,哲學內的管理哲學,哪些學校有
管理哲學是新興學科,各個學校都在探索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考研有管理哲學的。
管理哲學專業是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作為哲學院新建立的重要前沿學科,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管理實踐、管理哲學教學和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包括:1、管理哲學理論;2、現代管理思維;3、價值論與價值管理;4、中國管理哲學史;5、外國管理哲學史、6、經濟哲學;7、當代西方政治哲學;8、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
本專業建有管理哲學研究中心,博士生教師4名:葛榮晉教授、王霽教授(兼職)、劉敬魯教授和李萍教授;碩士生導師1名:彭新武副教授。所有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各位指導教師學術成果突出,已創立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正在進行管理哲學的專題系列研究。
本專業已在政治哲學、經濟哲學、價值論等方面與國外學術機構展開交流,並正在確定管理哲學總學科方面的學術交流事宜。
主要課程包括管理哲學理論專題、現代管理思維專題、中國管理哲學原著研討、西方管理哲學原著研討、中國管理哲學專題、西方管理哲學專題、經濟哲學原著研討、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研討、價值論與價值管理研討。
畢業生適合於從事經濟、行政、文化等領域的管理實踐,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近年來,管理哲學教研室集體合作或個人發表的專著、譯著主要有:
1、葛榮晉著,《儒道智慧與當代社會》,中國三峽出版社
2、葛榮晉著,《中國哲學范疇通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葛榮晉著,《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謀略》,香港道教學院
4、葛榮晉著,《儒學精蘊新釋》,齊魯書社
5、葛榮晉著,《中國實學文化導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6、葛榮晉等著,《韓國實學思想史》,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7、劉敬魯著,《海德格爾人學思想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劉敬魯著,《人 社會 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劉敬魯著,《經濟哲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李萍著,《東方倫理思想簡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李萍著,《日本人為什麼是工作狂》,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12、李萍著,《倫理學基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13、李萍著,《公民道德論》,人民出版社
14、李萍著,《公民日常行為的道德分析》,人民出版社
15、李萍著,《中國道德調查》,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獲獎的科研項目主要有:
1、葛榮晉:《陸世儀評傳》,專著,1998年,河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
2、葛榮晉:《儒道智慧與當代社會》,專著,1998年,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葛榮晉:《中國哲學范疇通論》,專著,2002年,全國師范高等院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優秀
4、劉敬魯:《經濟哲學導論》,教材,2005,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
獲得經費的科研立項項目主要有:
1、葛榮晉:《中國哲學智慧與現代企業管理》,3萬元
2、王霽:《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邏輯與歷史研究》,5萬元
3、劉敬魯:《經濟哲學的一般問題研究》,5萬元
4、李萍:《公民日常行為的道德分析》,5.5萬元
5、李萍:《廣泛性道德研究》,1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