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懷德的主要著作
馬懷德出版的個人專著、主編教材,與人合著達40餘部。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政法論壇》、《中外法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科研成果達200萬字。曾承擔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並多次獲得國家、省部及學校獎勵。
1、《國家賠償法的理論與實務》(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
2、《行政許可》(獨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3、《行政法制度建構與判例研究》(獨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國立法體制、程序與監督》(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國家賠償法學》(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6、《行政訴訟原理》(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應急反應的法學思考》(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8、《司法改革與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9、《行政訴訟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0、《行政程序立法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㈡ 何勤華的科研成果
1.德國法律發達史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台灣韋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2.法國法律發達史 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台灣韋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3.中國法學史(第一卷、第二卷) 專著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台灣韋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4.二十世紀百位法律家 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台灣韋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5.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 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法律篇 柏拉圖著 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外國法律制度史 合作編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東南亞七國法律發達史 雙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台灣韋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9.西方法學家列傳 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0.西方法學名著精萃 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1.外國法制史 雙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民國法學論文精萃(憲政篇) 雙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20世紀外國經濟法前沿 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新中國民法典草案總覽 合編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20世紀日本法學 專著 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6.西方法學流派撮要 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7.民國法學論文精萃(法理篇) 雙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外國法與中國法 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國法律史研究 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0.律學考 編 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21.法律文化史譚 專著 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22.民國法律論文精萃(第3-6卷) 雙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3.澳大利亞法律發達史 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世界法系概覽 威格摩爾著 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丘漢平法學文集 合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6.董康法學文集 合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7.東京審判 合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28.戰爭與和平法 格老秀斯著 合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紐倫堡審判 合著 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1.唐代律學的創新及其文化價值,載《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3期
2.魏晉時期多元化法學世界觀論析,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3.宋代的判例法研究及其法學價值,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4.清代法律淵源考,載《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5.民國時期移植國際法的理論與實踐,載《法商研究》2001年第4期
6.《萬國公法》與清末國際法,載《法學研究》2001年第5期
7.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3期。
8.關於新中國移植蘇聯司法制度的反思,載《中外法學》2002年第3期
9.新時期中國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反思,載《法學》2002年第9期
10.中國近代法律教育與中國近代法學,載《法學》2003年第12期
11.中國近代刑事訴訟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政法論壇》2004年第1期
12.中國近代民商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1期
13.中國近代民事訴訟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法律科學》2004年第2期
14.中國近代行政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2期
15.中國近代刑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現代法學》2004年第2期
16.中國近代國際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法學家》2004年第4期
17.中國近代憲法學的誕生與成長,載《當代法學》2004年第5期
18.格老秀斯其人其書,譯文 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9.外國人與中國近代法學,載《中外法學》2004年第4期
20.傳教士與中國近代法學,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轉載
21.法科留學生與中國近代法學,載《法學論壇》2004年第6期
22.西方法學觀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載《法學》2004年第12期,《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5年第2期。
23.中國近代法理學的誕生與成長,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3期
24.論和諧社會的法制保障,合著,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25.東京審判的里程碑意義,載《文匯報》2005年6月19日、《新華文摘》2005年第16期
26.從法治社會到和諧社會,載《新華文摘》2005年第15期
27.梅汝璈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載《法學》2005年第7期
28.新中華法系的誕生?——從三大法繫到東亞共同體法,合著,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4期
29.歷史視野中的和諧與法治,載《解放日報》2005年9月26日、《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5年第8期
30.董康其人其書,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31.東京審判中的中國檢察官,載《人民日報》2005年8月9日
㈢ 周光權的作品
「刑法修改的規模定位與制度設計」, 《法學》 1997⑴,P.16~20; 2.「刑法司法解釋的限度」,與陳興良合著,《法學》1997⑶,P.22~30;
「關於新刑法附則」,《公安研究》1997⑶,P.19~22;
「單位經濟犯罪的刑法調控」,《中國經濟時報》1997-7-22⑷。 「公眾認同、誘導觀念與確立忠誠——法治國家刑法基礎觀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學研究》1998⑶,P.30~48;
「超越報應與功利主義:『忠誠理論——對刑法正當根據的追問'」,與陳興良合著,《北大法律評論》第1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P.98~114;
「困惑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困惑:從價值觀角度與立法技術層面評價新刑法」,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P.1~103;
「新刑法單位犯罪立法評說」,《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⑵,P.33~39;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討:刑罰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學》1998⑷,P.43~48;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議」,《中國經濟時報》1998-4-14⑷。 量刑基準研究」,《中國法學》1999⑸,P.127~138;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江海學刊》1999⑹,P.61~66;
「過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⑹,P.90~97;
「量刑情節沖突及其解決的爭議問題研究」,《中外法學》1999⑷,P.120~126;
「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⑷,P.17~26。 「行為評價機制與犯罪成立——對犯罪構成理論的擴展性思考」,《法學研究》2000⑶,P.46~72;
「罪刑法定原則的觀念障礙與立法缺陷」,《學習與探索》2000⑵,P.89~95;
「制度選擇、規范信賴與秩序形成」,《刑事法評論》第5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147~158;
「法定刑幅度研究」,《刑法論叢》(高銘暄主編)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P.616~675;
「刑事法解釋」,《刑事法總論》,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P.463~503;
「足夠、合理而非確實充分:論提起公訴的證據標准」,《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P.235~252;
「中國司法改革的三個悖論」,與左衛民合著,《人民法院報》2000-11-25⑶。 「抽象性問題及其意義:對刑法領域法治立場的初步考察」,《中國社會科學》2001⑵,P.103~114;
「危險個人的確立與勞動教養立法」,《法學》2001⑸,P.28~29;
「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研究」,與盧宇蓉合著,《法律科學》2001⑸,P.66~76;
「刑法學知識傳統中的『人'」,《金陵法律評論》(南京師大學報特刊)2001年第1卷,P.91~105;
「公正性:刑事司法的靈魂」,《人民法院報》2001-3-5⑶。
2002年
「侵佔罪疑難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2⑶,P.124~141;
「刑法主觀主義中的知識客觀性」,《中外法學》2002⑴,P.45~63;
「正確對待口供」,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P.419~428;
「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法治:理念與制度》(高鴻鈞等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P.650~725。 「刑法的公眾認同」,《中國法學》2003⑴,P.116~121;
「中國刑法における單位犯罪に關する立法評価」,《名城法學》(日本名城大學法學會編),2003年3月(第52卷第4號),P.231~254;
「刑法理論應在對抗、論爭中求發展」,《法商研究》2003⑶,P.14~16;
「行為無價值論的提倡」,《比較法研究》2003⑸,P.27~38;
「犯罪構成理論:關系混淆及其克服」,《政法論壇》2003⑹,P.46~53;
「犯罪構成與價值評價的關系」,《環球法律評論》2003(秋季號),P.296~302;
「刑法上的財產佔有概念」,與李志強合著,《法律科學》2003⑵,P.39~47;
「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融合」,《江蘇社會科學》2003⑵,P.149~155;
「特殊防衛權研究」,《刑事法評論》第1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P.581~604;
「公權任意進入私權領域,不是執行公務」,《人民之友》2003⑴,P.29~30;
「侵犯商業秘密疑難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⑸,P.62~68;
「用學派論爭促刑法發展」,《檢察日報》2003-3-28⑶;
「危險犯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3-3-21⑶;
「罪刑法定與案件處理」,《人民法院報》2003-2-14⑶;
「因果關系的判斷」,《人民法院報》2003-2-21⑶;
「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運用」,《人民法院報》2003-2-28⑶;
「財產佔有與盜竊罪、侵佔罪的區分」,《人民法院報》2003-3-7⑶;
「依職權論也不能任意擴大瀆職罪主體范圍」,《檢察日報》2003-9-8⑶;
「釐清職務許可權是認定職務犯罪的前提」,《檢察日報》2003-9-15⑶;
「『本犯'對認定瀆職犯罪有何作用」,《檢察日報》2003-9-23⑶;
「受賄後徇私舞弊原則上應當數罪並罰」,《檢察日報》2003-10-8⑶;
「危害結果仍是區分瀆職罪未遂與既遂標志」,《檢察日報》2003-10-21⑶。 OntheGeneralPublic'sRecognitionoftheCriminalLaw,ChinaLegalScience(2004),PP.89~92.
「規范違反說的新展開」,《北大法律評論》第5卷第2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410~423;
「刑罰進化論:從刑事政策角度的批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⑶,P.41~48;
「『普法'的方式」,載《清華法治論衡》(第四輯),高鴻鈞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490~494;
「量刑規范化:可行性與難題」,《法律適用》2004⑷,P.60~63;
「當代刑法理論發展的兩個基本向度」,《江海學刊》2004⑶,P.119~124;
「侵佔罪認定中的關鍵問題」,《刑事司法指南》(總第1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37~55;
「偷竊『天價'科研試驗品行為的定性」,《法學》2004⑼,P.43~47;
「規范違反說視野中的刑罰理論」,《刑事法評論》(總第15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352~368;
「使用強力奪回被搶財物致歹徒受傷是否構罪」,《檢察日報》2004-1-21⑶。 「結果假定發生與過失犯」,《法學研究》2005⑵,P.57~65;
「論實質的作為義務」,《中外法學》2005⑵,P.216~225;
「死刑的司法限制」,《北大法律評論》第6卷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P.400~410;
「論刑法學中的規范違反說」,《環球法律評論》2005⑵,P.166~174;
「刑法學中『人'的觀念的演變」,《法律科學》2005⑴,P.37~44;
「必須堅持刑法客觀主義」,《東吳法學》2005(春季卷),P.54~80;
「無聲的中國刑法學」,《清華法治論衡》(第5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P.145~165;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應以窩藏罪定性」,《人民檢察》2005年7月(下半月刊),P.19~22;
「刑法學中的因果關系和客觀歸責論」,《江海學刊》2005⑶,P.119~124;
「主張債權與財產犯罪的界限」,《中國案例指導》(第1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詐騙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P.1~16;
「論放任」,《政法論壇》2005⑸,P.76~83;
「從無佔有意思者手中奪取財物的定性」,《法學》2005⑼,P.108~112。
2006年
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認識要素,《中國法學》2006⑴
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政法論壇》2006⑵
論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6⑸
2007年
論社會整合與刑事政策,《法學雜志》2007⑴
論主要罪過,《現代法學》2007⑵
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中外法學》2007⑹
2008年
違法性判斷的基準與行為無價值論——兼論當代中國刑法學的立場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8⑷
2009年
明知與刑事推定,《現代法學》2009⑵
犯罪構成四要件說的缺陷:實務考察,《現代法學》2009⑹
死者的佔有與犯罪界限,《法學雜志》2009⑷
2010年
法條競合的特別關系研究,《中國法學》2010⑶
量刑程序改革的實體法支撐,《法學家》2010⑵
2011年
論常識主義刑法觀,《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⑴ 包括《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研究》(黃京平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新問題探究》(與張明楷、黎宏共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等10餘部。
㈣ 鄭賢君是誰
姓名: 鄭賢君
職務: 教授
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 法學博士
一、個人簡歷
鄭賢君(1964—),女,教授,法學博士,1986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1995年任教於河北師范學院,1992-1995年於復且大學法律系攻讀外國法制史專業,1995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97-2000年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2000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憲法學、行政法學研究。研究方向為:憲法學基本理論、公民基本權利、地方制度等。在國內法學類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要代表作為:《論中國憲政模式的走向》,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基本權利的憲法構成及其實證化》,載《法學研究》2002年第2期;《憲法的社會學觀》,載《法律科學》2002年第3期;《二十世紀中國憲改思想體系初探》,《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二、主要科研情況
專著;地方制度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教材:憲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參加編寫:
韓大元、胡錦光主編:《憲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董和平主編:《憲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903年版。
韓大元主編:《比較憲法學總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許崇德主編:《憲法學》,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曹海晶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趙會民主編:《法學基礎理論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論文:
1.論我國憲政模式的走向,《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
2.社會權利的司法救濟,《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2期。
3.試論憲法權利,《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四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憲法是什麼法,《許崇德教投從教五十周年慶祝文集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論公民受教育權的憲法地位:兼議社會權利的憲法屬性,《教育法治評論》,教育科學出版杜2003年版。
6.試論基本權利的憲法構成及其實證化,《法學研究》2902年第2期。
7.wT0與我國的憲法改革,《中國法學》(特刊)2002年l 2月。
8.憲法的社會學觀,《法律科學》2002年第2期。
9.司法改革的評價體系:個人自由與國家利益,《中國律師》2002年第3期。
10.全球化對公民社會權保障趨勢的影咱,《首都dP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11.「憲法司法化」是憲法學的理論誤區,《法學家》2901年第6期。
12.二十世紀中國憲政思想體系初探,《法商研究》200I年第3期。
13.自由貿易體制與我國憲法價值,《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14.地方自治理論評析,《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15.我國憲法解釋技術的發展,《中國法學》2000年第4期。
16.對我國行政法理論基礎討論之評價,《首都dp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17.聯邦制和單一制下國家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之理論比較,《法學家》1998年第4期。
18.「九七」後香港司法架構的特點,《中外法學》1997年第l期。
三、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合憲法學研究合理事、副秘書長;
北京市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法學會會員;
北京市法理學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監察學會理事;
青島海洋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
㈤ 中國法學雜志社的注釋體例
(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時間應精確到月;根據被引資料性質,可在作者姓名後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二)文中注釋一律採用腳注,全文連續注碼,注碼樣式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時,注釋前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註明「轉引自」。
(四)數個注釋引自於同一資料時,注釋體例為:前引①,哈耶克書,第48頁。
(五)引文出自於同一資料相鄰數頁時,注釋體例為:……,第67頁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時,請直接標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謙詞。
(七)具體注釋體例:
1、著作類
①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頁。
2、論文類
① 蘇永欽:《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載《中外法學》2001年第1期。
3、文集類
①[美]J.薩利斯:《想像的真理》,載[英]安東尼·弗盧等著:《西方哲學演講錄》,李超傑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6月版,第112頁。
4、譯作類
① [法]盧梭:《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2月版,第55頁。
5、報紙類
① 劉均庸:《論反腐倡廉的二元機制》,載《法制日報》2004年1月3日。
6、古籍類
①《史記·秦始皇本紀》。
7、辭書類
①《新英漢法律詞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頁。
8、外文類
依從該文種注釋習慣。
㈥ 程嘯的學術成果
1、損害賠償的方法(與王丹同志合著;第一作者),《法學研究》2013年第3期
2、不動產登記簿的推定力,《法學研究》2010年第3期
3、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主體之研究,《法學研究》2006年第4期
4、物權行為理論辨析(與謝懷栻先生合著;第二作者),《法學研究》2002年第4期
5、損害賠償法的完善與未來中國民法典,《法律科學》2015年第5期
6、論侵權法上的第三人行為,《法學評論》2015年第3期
7、婚內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與不動產物權變動,《暨南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3期
8、擔保物權人物上代位權實現程序的建構,《比較法研究》2015年第2期
9、論抵押財產的轉讓——「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新萬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評釋,《中外法學》2014年第5期
10、混合共同擔保中擔保人的追償權與代位權——對《物權法》第176條的理解,《政治與法律》2014年第5期
11、多人環境污染損害中的因果關系形態與責任承擔,《暨南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3期
12、論抵押財產出租時抵押權與租賃權的關系——對《物權法》第190條第2句的理解,《法學家》2014年第2期
13、過失相抵與無過錯責任,《法律科學》2014年第1期; 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4年第5期
14、不動產登記簿的推定力、公信力與買方信賴的保護——「丁某與石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評釋,《交大法學》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4年第3期;縮寫版轉載於《法學文摘》2014年第2期
15、因法律文書導致的物權變動,《法學》2013年第1期
16、論動產多重買賣中標的物所有權歸屬的確定標准,《清華法學》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3年第2期
17、論抵押權的實現程序,《中外法學》2012年第6期
18、論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以《侵權責任法》第11、12條為中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19、論異議登記的法律效力與構成要件,《法學家》2011年第5期
20、不動產登記簿錯誤之類型與更正登記,《法律科學》2011年第4期
21、論不動產登記簿公信力與動產善意取得的區分,《中外法學》2010年第4期
22、論不動產善意取得之構成要件,《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
23、論《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中「共同實施」的涵義,《清華法學》2010年第2期
24、論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件——以《侵權責任法》第10條為中心,《法律科學》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10年第7期
25、試論侵權行為法之補償功能與威懾功能,《法學雜志》2009年第3期
26、不動產登記簿研究,《清華法學》2007年第4期
27、論保證人追償權與代位權之區分及其意義(與王靜博士合著;第一作者),《法學家》2007年第2期
28、高壓電致害責任的免責事由與過失相抵問題,(與王靜博士合著;第二作者),《人民司法》2007年第1期
29、論物權法中的佔有權利的推定規則,(與尹飛教授合著;第一作者),《法律科學》2006年第5期
30、現代侵權行為法中過錯責任原則的發展,《當代法學》2006年第1期
31、保證與擔保物權並存之研究,《法學家》2005年第6期
32、主合同無效時保證人的責任問題,《法學論壇》2005年第6期
33、共同危險行為論,《比較法研究》2005年第5期
34、現行法中抵押權實現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法學雜志》2005年第3期
35、保證人先訴抗辯權的疑點分析,《人民司法》2005年第5期
36、論未來我國民法典中物權請求權制度的定位,《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37、論未來我國民法典中應如何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法學雜志》2004年第3期
38、論侵權行為法中受害人的同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39、侵權行為法中過錯與違法性問題之梳理,《中外法學》2004年第2期
40、侵權行為法中「違法性」概念的產生原因,《法律科學》2004年第1期
41、論意思聯絡作為共同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的意義,《法學家》2003年第4期
42、論我國合同法中合同違反法定形式之法律效果(與柳堯傑合著,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02年第9期
43、論操縱市場行為及其民事賠償責任,《法律科學》2001年第4期
44、知識產權法若干基本問題之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01年第5期
45、肖像權與肖像作品著作權沖突的研究(與楊明宇博士合著;第一作者),《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3期
46、訴訟時效客體研究(與陳林合著;第一作者),《法律科學》2000年第2期
47、民法典與社會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2000年第3期 1、《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2、《民法原理與規范解釋》,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4、《不動產登記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侵權行為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保證合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物權法·擔保物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8、《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民法學(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王利明、楊立新、王軼合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2、《民法總論(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崔建遠、韓世遠、申衛星、王洪亮、耿林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3、《物權法》(與崔建遠、申衛星、王洪亮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中國物權法教程》(與王利明、尹飛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5、《物權法》(與楊立新、梅夏英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謝懷栻:《外國民商法精要(第三版)》,程嘯增訂,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謝懷栻:《票據法概論(增訂版)》,程嘯增訂,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先後在《中國房地產》、《中國地產市場》、《月旦民商法》、《侵權法評論》、《合同法評論》、《判解研究》、《民商法論叢》、《中國改革》、《新世紀》等刊物上發表四十餘篇文章,另在《人民法院報》、《中國青年報》、《國土資源報》、《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報紙上發表短文或評論四十餘篇。
1、王利明主編:《民法學(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王利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參與撰寫),中國法出版社2010年版
3、程嘯主編:《以案說法·醫療糾紛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住宅與房地產業司、村鎮建設辦公室編:《房屋登記辦法釋義》(參與撰寫),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張新寶主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法律適用》(副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6、王利明主編:《人身損害賠償疑難問題:最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之評論與展望》(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7、王利明主編:《民法學》(參與撰寫),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版
8、郭峰主編:《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通論》(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楊立新主編:《侵權行為法案例教程》(副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
10、楊立新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精神損害賠償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王利明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無權處分》(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2、唐德華主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理解與適用》(參與撰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13、王利明主編:《合同法要義與案例析解(總則)》(參與撰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4、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主編:《擔保法新釋新解與適用》(參與撰寫),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
㈦ 中外法學的審稿機制
建立復了中國法學期刊中最制為嚴謹、規范、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稿件審讀機制。實行責任編輯專業審讀(重要學科實行雙責任編輯審讀)、同行專家匿名評審、編委會集體會審與主編終審定稿相結合的多重審讀機制。審稿過程固守學術品質,堅持精益求精,恪守「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傳統,不把編者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作者,不搞黨同伐異。嚴控校內稿,嚴防關系稿,堅持「以文取人」,而非「以人取文」,不因提高影響力與引證率的考慮,而刻意追求學界權威的論文發表。獨家明文告示謝絕聯合署名稿件,並嚴禁責任編輯自編自發論文。
㈧ 王磊的主編
《我們從天山走來》(北京大學出版2007年11月第1版)期刊類論文:1、「論人大釋法與香港司法釋法的關系」(《法學家》2007年第3期)2、「『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7月)3、「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官員」(《法學》2007年第2期)4、「論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法律化」(《人民檢察》2006年8月上半月,最高人民檢察院)5、「憲法如何面對未來?」(《中外法學》2005年第1期)6、「人權的憲法保護的幾個誤區」(《法學家》2004年第4期)7、「法官對法律適用的選擇權」(《法學》2004年第4期)8、「對大學生犯罪暫緩起訴的憲法性審查」(《法學雜志》2003年第5期)9、「收容遣送制度的憲法性審查」(《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10、「戰爭與憲法」(《南風窗》2003年4月上總期235期)11、「憲法實施的新探索」(《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12、「執政黨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黨建研究》中共中央組織部,2003年第2期)13、論憲法的概念(《法學雜志》1999年第5期)14、對行政立法權的憲法學思考(《中外法學》1998年第五期)15、論我國單一制的法的內涵(《中外法學》1997年第六期)16、論我國的憲法解釋機構(《中外法學》1993年第6期 )
㈨ 張旭的學術著作
從事高等法學教育以來,先後公開出版了專著:《新刑事訴訟法學原理》、《刑事訴訟疑難問題析解》,主編、參編法學教材、教學參考書、工具書等十餘本,並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現代法學》、《法學》、《人民檢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法學》、《訴訟法學》、《中國高等教育》、《法制日報》、《中國刑事法雜志》等國家核心一級法學、教育理論研究刊物上公開發表了學術論文數十篇,總計約300多萬字。其中公開發表在北京大學《中外法學》雜志上的《論收審的出路與逮捕的改革》一文,獲得中國法學會全國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論文二等獎,論文的觀點被全國人大修改刑事訴訟法所採納。論文《公訴審查程序改革的選擇》被全國最高級別的法學學術理論刊物《法學研究》公開發表,並獲得浙江省法學會優秀法學論文二等獎。論文《死刑復核程序探微》、《精神損害應作為附帶民事訴訟處理》、《罪刑法定與無罪推定》等公開發表在中國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現代法學》上。《美國社區大學考察啟示錄》一文被全國最高級別的教育理論期刊《中國高等教育》(國家教育部主辦)公開發表。《完善行政立法 強化職能打假——對劉根林「黑木耳打假」的另一角度的思考》一文發表在法制日報上。多次參加國家教育部、司法部組織的全國法學統編教材的編寫,並在國家教育部的全國法學統編教材《刑事訴訟法》的編寫中擔任副主編。在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全國法學統編教材《刑事訴訟法》的編寫中擔任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的省重點法學教材《證據法學》擔任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東部法學系列教材(十四門法學核心課程)擔任總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的《浙工大法律評論》(首卷、第二卷、第三卷)擔任主編。
㈩ 鄧峰的代表著作
鄧峰:《普通公司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版。
史際春、鄧峰:《經濟法總論》,修訂版,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論文:
鄧峰,公司利益缺失下的利益沖突規則—基於法律文本和實踐的反思,《法學家》,200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9年第12期轉載。
鄧峰,資本約束制度的進化和機制設計:以中美公司法的比較為核心,《中國法學》,2009年第1期。
鄧峰,清末變法的法律經濟學解釋:為什麼中國選擇了大陸法,《中外法學》2009年第2期,第165—186頁。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9年第9期轉載。
鄧峰,中國中小企業的法律困境:規制方式和產業政策的沖突,【韓國】《亞洲法學》2008年12月期,第33-79頁。
鄧峰,中國公司治理的路徑依賴,北京:《中外法學》2008年第1期,第58—65頁。
鄧峰,業務判斷規則的進化和理性,上海:《法學》,2008年第2期,第68—80頁。
鄧峰,2007, A Legal Analysis of Leadership Accountability: An Approach from the Director』s Duty of Care in Corporate Law,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Vol. 28, No. 1, 2007, pp. 3—13.
鄧峰,領導責任的法律分析—基於董事注意義務的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36—148頁。
鄧峰,國有資產的定性及其轉讓對價,西安:《法律科學》,2006年第1期,第113—123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6年第4期轉載。
鄧峰,經濟法學漫談:作為理想尺度的效率,北京:《經濟法學評論》,第五卷,史際春、鄧峰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頁。
鄧峰,《行政許可法》的成本與局限性,北京:《洪範評論》,第2卷第2輯,吳敬璉、江平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4—92頁。
鄧峰,作為社團的法人—重構公司理論的一個框架,北京:《中外法學》,2004年第6期,第742—764頁。
鄧峰,組織、市場與政府的協調與調整,北京:《清華法治論衡》,第6輯,高鴻鈞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17—146頁。
鄧峰,到底是哪兒不對勁?對道路交通安全法76條的法律經濟學分析,北京:《判解研究》,2004年第5輯,王利明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91—106頁。
鄧峰,經濟法學漫談:正義、效率與社會本位,北京:《經濟法學評論》,第四卷,史際春、鄧峰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頁。
張維迎、鄧峰,信息、激勵與連帶責任—對中國古代連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經濟學解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3年第7期轉載,第99—112頁。
鄧峰,論經濟法上的責任——公共責任與財務責任的融合:accountability,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3年第9期轉載,第146—153頁。
鄧峰,公司的出資形式和出資審查,合肥:《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第2卷第1期,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200頁。
史際春、鄧峰、劉祥武,公路經營權所折射的體制改革問題,北京《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5期,第82—91頁。
史際春、鄧峰,公路經營權研究,北京:《經濟法學評論》,2001年第2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264頁。
鄧峰,經濟法學漫談:社會結構變動下的法理念和法律調整,北京:《經濟法學評論》,2001年第2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頁。
史際春、鄧峰,經濟(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購合同為中心,鄭州:《河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4、5、6期連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1年第2期轉載。第12-19;5-16;13-18頁。
史際春、鄧峰,論經濟責任制對國企改革價值的再發現,北京:《政法論壇》,199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第7期轉載,第12—19。
史際春、鄧峰,經濟法的宗旨與原則芻議,武漢:《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第2期轉載,第9—13頁。
鄧峰,經濟政策、經濟制度與經濟法的協同變遷及經濟改革演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1998年第5期轉載,第48—53頁。
鄧峰,試論民法的商法化及其與經濟法的關系,北京:《法學家》,199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1997年第9期轉載,第43—47頁。
史際春、鄧峰,合同的異化與異化的合同,北京:《法學研究》,1997年第3期,第39—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