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管理學的讀書筆記。
已經發送了呢,裡麵包含了兩篇讀書筆記,大概有1500字左右。
『貳』 管理學 讀後感
《管理學》讀後感
羅賓斯的《管理學》(第七版)是一本比較經典的管理學著作,從它的版數就能看得出來,一直經久不衰。這么好得一本書,如果讀完之後不寫點什麼豈不是跟沒讀一樣。雖說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讀後感,但更確切的說是讀書筆記,因為書里不僅有理論,而是還有很多案例,一邊讀總會想到些什麼其他的東西,理解之後有的問題更是可以擴展的很遠,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僅僅限於管理學的范圍了。但在這篇文章里不會有扯得很遠的東西,首先要說一些書中的理論,然後理論要聯系實際,針對中國現在管理領域的一些問題,說自己一些淺薄的看法。
第一,書的結構。本書共有六個部分,第一篇,緒論,主要是講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為止的管理理論;第二篇,沒有題目,因為主要講現今環境下管理的一些影響要素,包括組織文化,全球化環境,社會責任和管理道德;後四篇,按照管理過程論的四大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順序,分別講解。每一篇後面都要插入一個創業單元,也按照職能順序分析;每一章後面的習題部分都有一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管理這樣一個思考單元。書里講了很多理論,但讓讀者思考的東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責任的問題,就像小標簽一樣,時不時出現提醒你,電子商務也是,現在的新趨勢嘛,拓寬了讀者的視野,而創業單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創業一樣,循序漸進,這讓我想起另一本書的名字,《從優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學到了點東西。書的結構安排合理,寫的好不枯燥,讓人有興趣讀下去。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沒有案例,無論是對教的還是對學的,都是不完整的。
說到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問題,雖然扯的有些遠,但我個人認為,其實是十分重大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在這里介紹書的結構?為什麼我們的大學教材沒有這么好的?為什麼在很多領域,比如計算機還有這個管理學,經典的教材都是外國的?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文化的影響問題。中國的管理學學術方面一直沒什麼成果,一來是因為天生的劣勢,二來,最重要的是,一缺態度,二沒方法。缺乏做學問的基本態度,據說有一個中國某大學的教授一年出了13本書,樂得不得了,覺得自己很行,可在外國呢,尤其在西方發達國家,一個教授可能13年才出一本書,人家出的書里有多少價值是不言自明的吧。現在中國的社會整體都處在一種十分浮躁的心態下,有寫手槍手,計算機的書最好看外國原版的,翻譯的有的說的根本不是人話,不如不看,國內的書都是互相抄,抄點字,截個圖就出書了,沒有半點自己經驗的總結。大學里也是如此,實在不應該,論文互相抄襲,而教材竟也是這樣,某大學的管理學教材,以為還不錯,是自己學校編的出版的,翻開看裡面的內容,基本上就是照這本《管理學》扒下來的,當然話是講的更本土一點,但實質內容沒有什麼差別,這樣怎麼教書育人啊!你可能水平差一點,但你能研究出什麼就寫多少,這樣一個理論體系才能慢慢的構建起來,中國現在確實沒有管理實踐很好的企業,但畢竟都在慢慢探索改進,這樣才能找到適合中國的管理理論。二是沒方法,中國企業的實踐在不斷的印證這些經典理論,但缺乏足夠的論據,有太多說不清的東西,關系了,人情了,這些在中國社會遠比法和理更好使,沒有法制觀念,這是一個社會文化的影響,不是幾本書幾個人就能改變的,可這種文化及其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在學術領域就是沒有使用定性定量研究的習慣,還有教育體制的問題,總是在讀別人的書,學別人的經驗,沒有創新。所以,結論就是——我們寫不出這樣的書來。很難看的一個答案,但事實就是如此,以上的話可能說的重了點,也誇張了點,但,就像我一開始說的那樣,這是一個基本問題,尤其是對於管理學這樣一個實踐性學科,沒有態度沒有方法,你研究什麼啊?扯遠了,打住不說了。
第二,核心概念。管理當然要從管理的定義和管理者講起。這本書對管理的定義是:一個協調工作的活動過程,以便能夠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實現組織的目標。這個定義可以分成幾個層次,第一,管理是一個過程(引出管理職能理論)。第二,管理要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有人說管理過程的核心是領導而領導的核心是激勵)。第三,管理既要有效率又要有效果(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第四,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組織目標(什麼是組織和怎樣實現目標就是決策及戰略管理等)。這個定義是高度概括和總結性的,包括了最重點的理論。但定義這個事嘛,很有意思,因為,尤其是管理學,全世界恐怕有不下100種不同的定義,西方也沒有定論,所以,定義這種東西是不宜深究的,理解他真正要說的就可以了,因為每一個定義都有它的側重點,羅賓斯強調的,或者說看重的,是上面說的第二點——別人,他強調組織,領導,激勵的作用,強調協作,團隊。這一部分是中國的企業最缺乏的,獨生子女從小就沒有團隊意識,文化上還很喜歡窩里斗,正所謂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啊。還有一些概念,管理者,組織等等就不想抄寫在這里了,沒什麼太大意思,因為這些概念都大同小異。
第三,特色概念。羅賓斯寫的這本書,一是對前人概念的總結,其次就是他自己對這些理論的發展,提出了他很多自己的觀點,這些我覺得有創建值得拿出來說說。
『叄』 管理學16000字讀書筆記
額,O(∩_∩)O哈哈~
『肆』 大一管理學課程讀書筆記2500字
管理學筆記:
第一章 管理者與管理 一、 誰是管理者。
(1) 管理者:組織中指揮他人活動的人,他們擁有各種頭銜。
(2) 操作者:非管理人員,他們直接從事某項工作或任務,不具有監督別人 工作的責任。
(3) 組織:指一種有人們組成的,具有明確的和系統性結構的實體。 (4) 管理者分類:基層管理者 中層管理者 高層管理者。 二、 什麼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麼 1、 管理的定義。
(1) 管理: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 在計劃
、組織、領導和控制的職能成基本活動中。
(2) 效率:只輸入與輸出關系,涉及使完成活動的職員最小化。(方法) 效果:與活動的完成,即與目標的實現相聯系。(結果)
兩者關系:管理不僅關繫到使活動達到目標,而且要做得盡可能有效率。低水平管理絕大多
數是由於無效率和無效果,或者是通過犧牲效率來取得效果。
2、 管理的職能。
(1) 計劃:確定目標,制定目標,制定戰略,以及開發分計劃以協調活動。 (2) 組織:決定需要做什麼,怎麼做,由誰去做。 (3) 領導:指導和激勵所有參與者以及解決沖突。 (4) 控制:對活動進行見空以確保其按計劃完成。 3、 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
(1) 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為范疇。 ① 涉及人際關系:掛名首腦、領導者、聯絡者。 ② 涉及信息傳遞:監聽者、傳播者、發言人。 ③ 涉及決策制定:企業家、混沌駕御者、談判者。 (2) 理者角色與傳統管理職能理論的關系:
① 職能方法仍然代表著將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 管理者角色實質上與四種職能是一致的。 4、 有效的管理者與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盧森斯) ① 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強調網路關系活動;而有效的管理者(績效最佳
的管理者)強調溝通。
② 兩者關系的意義:這個結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對於在組織中晉升是重要的[從傳統
管理、溝通、人力資源管理、網路聯系活動者]隨著層次的晉升,從事更多計劃、組織、控制
、而從事更少領導。
5、 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 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質:一無論在組織的哪一個層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著四種職能,區別僅在於對每種職能強調的程度隨管理者在等級結構的位置而 變化。
二無論在何種類型的組織,在大多數情況下,管理者的工作是相同的。 三管理者在小型組織和大型組織中從事著基本規模上相同的工作,區別僅在於程度和側重不
同,以及具體做法和花費的時間不同。營利性組織:有明確的一般指標衡量-利潤等。非營利
性:沒有明確的一般指標。小企業:加強與外部聯系,管理者是通才、多面手,處理各層次的
管理工作。大企業:正規性好於小企業。
三、 為什麼要學習管理:改進組織的管理方式關繫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1) 對於渴望成為管理者的人來說,學習管理學可以獲得基礎知識,有利於他們成為
有效的管理者。
(2) 對於不打算從事管理的人來說,可使他們領悟上司的行為方式和組織的內部運作方式。
第二章 管理的演進 一. 歷史背景
20世紀前,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貢獻 1. 埃及金字塔的建設 羅馬教會
2. 亞當。斯米關於勞動分工的著作 :將分解成一些單一和重要性的作業,提高工人技
巧和熟練程度
3. 產業革命 :提高效率
二. 多樣化的時期 (20世紀前半期) 2.1 概述:
1.科學管理:從如何改進作業人員生產率的角度看管理。 代表人物:泰勒。吉爾布雷斯。甘特
2.一般行政管理:關心整個組織,尋找如何應用於整個組織的管理原則和任何使之有效
代表人物:法約爾,韋伯。
3.人力資源管理方法:集中於人的管理。
定量化的方法:運用數字或統計技術改進資源分配的決策。
4.管理進程:科學管理(1880s)--------行為科學(1920s)------管理科學(1950s)。
2.2科學管理:
2.2-1泰勒四個方面 : 1 對工作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科學的分析,以科學的方法代替陳舊的操作方法。 2 科學的挑選人,培訓人,促進工人的進取心。 3 在科學的方法下,與人合作。 4 管理人員和工人 各擔其責。
具體步驟:工作環境分析-------任務分析------制定工作標准,挑選員工------管理人員配
合,督促,完成自己的工作。
解釋:工作環境分析內容:工作是什麼,誰來做,管理者怎麼辦。 任務分析內容:任何根據工作需要和工人技能分配工作。 2.2-2弗蘭克和吉爾布雷斯(時間和動作的研究):用動作攝影來研究手和身體動作 。
解釋:在不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的下,進行最輕松最有效作業的方法。 作用:1促進機器和設備的改良;
2 通過標准時間和時間時間來比較測定工人的勞動效率; 3 標准時間可以作為獎勵工資的基礎; 4 作為制定標准勞務費,各種計劃的基礎;
2.2-3甘特:甘特圖:在y坐標表示出 計劃的工作和完成的工作, 在x坐標表示 過去的時間。
作用可以使管理當局了解計劃開展的情況和及時採取必要的行動保證項目按時完成。
2.2-4科學管理在許多人從事一種工作的勞動密集型工作程序才有意義。
2.2.-5歷史的評價科學管理:使生產率提高300%+成為可能;從一種憑感覺的活動,發展成一
門復雜化和科學性的學科;提高了整個國家的生活水平; 2.3一般行政管理
法約爾: 他認為管理是 一種涉及所有關於人的控制和協調的共同的活動,這樣的 活動包
括五個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第一個將管理定義為五個職能)。 注意:在以後的認識中(在芮明傑書中,認為這五種,其實是消除管理中不確定行的基本
手段,因為如果他們是,那其他一些管理的活動也可以看作管理的職能,比如:信息的搜集 。)
2.4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1.早期的提倡者:歐文、巴納德。
權威的傳統的觀點:下降必須服從上級,從高層建立起來然後貫穿整個組織。 權威接受觀點:權威來自下級接受它的意願。 2. 霍桑的研究(現在我們稱它為,行為科學) 人是社會人;
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工人的積極性,家庭和社會及組織中的人際關系; 金錢不是唯一的決定的因素,感情有重大影響; 基層管理要重視人際關系,和工人多交流; 非正式團體,左右員工的行為,對員工的影響;
作用:引起重視人的因素,人們開始從積極的尋求提高工作滿意和士氣的途徑。 2.3人際關系運動
『伍』 一篇管理學類書籍的讀後感。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這學期,我閱讀了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寫下了我的體會。希望我寫的東西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管理學,更多的人去閱讀管理方面的書。 彼得聖吉所創立的是學習型團隊,他希望建立的組織模式能夠更適合人們的工作。在一個團隊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群體,使人們在團體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為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發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從真正的團隊學習中體會工作生活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有五項主要的內容: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煉就是不斷理清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能夠運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斷實現他們心裡的願望,我覺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種精神力量。當人們希望達到某些願望的時候,首先要有「我想達到」的願望,這種願望越強烈,願望能夠實現的機會就越大。對於能夠自我超越的人,他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樣,全心投入,不斷的創新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學習。也正是因為自我超越的願望強烈,才能保證他們的學習動力強勁。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在團隊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證團隊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總之,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打開成功之門。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為了這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這種共同的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們國家的乒乓球事業,由於乒乓球屬於國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歡這項運動,從中我們就能發現很多優秀的選手。同時,國家也大力支持這項運動,人人都希望把這項運動辦好,這種凝聚力超越了個人的想法,成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國的乒乓事業才能屹立於世界的巔峰。 4.團隊學習。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為什麼呢?團隊學習的修練即在處理這種困境。團隊學習的修練從「深度探討」開始,深度探討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思考了所有問題之後,毫無保留的說出心中的思考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換言之,即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這就是試驗的真正含義。 5.全局思考。群體與人類其它活動都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群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著群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群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群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當然,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採納哦
『陸』 管理類讀書筆記
一
一、楊教授的《學校常規管理學》的結構內容。全書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基礎篇(上篇),主要論述學校常規管理的一般理論基礎,包括學校常規管理導論、學校饞鬼管理原理、學校常規管理領導、學校常規管理思維、學校常規管理方法、學校常規管理技術、學校常規管理模式、學校常規管理診斷、學校常規管理評價和學校常規管理認證等十章。第二部分為實務篇(下篇),著重闡述學校管理實務中幾項工作的常規管理,包括學校校務常規管理、學校教務常規管理、學校總務常規管理、學校教育常規管理、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學校科研常規管理、學校師生常規管理、學校公關常規管理、學校時間常規管理、學校環境常規管理等各章。全書的結構內容和編排體系,「既繼承了學校管理學研究切實、致用的一貫宗旨和傳統,同時也依循了學校常規管理活動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並且系統地薈萃和集中反映了我國學校常規管理研究的理論成果」。建立了更為全面、系統、科學、有創造性的學校常規管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體系,成為國內第一次見到的專門研究介紹學校教育常規管理學的著作和集大成者。
二、埃弗拉德等編著《有效學校管理》的結構內容。這部書寫作的主要目的是要幫助那些肩負高級管理職責的教師以及其所在的大中小學能夠更加左右成效地開展工作。「它不是一本學者給學者寫的書,而是一本實踐者給實踐者寫的書」。全書由三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導言」、「作為領導者的管理者」、「員工激勵」、「決策與執行」、「會議管理」、「員工的招聘、僱傭、評價、培訓和解聘」、「沖突管理」、「自我管理」等各章;第二部分為組織管理,包括「組織」、「團隊」、「課程管理與改編」、「質量、風險、健康與安全管理」、「資源管理」、「環境管理」等各章;第三部分為變革管理,包括「變革概述」、「成功變革的先例」、「變革的系統方法」、「轉型管理」等各章。這本書很實際地應用了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知識經驗,成為有意識地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經驗技巧於中小學學校管理,又編寫了「個人應用」的提示和「推薦閱讀」的書目,將學習研究與內化應用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真的徹底能夠為中小學學校管理實踐者的工作指南。
從楊教授的編著和翻譯的這兩部書的結構內容看,它們都具有研究的集成性、實踐的指導性、應用的操作性、價值取向的問題解決的有效性。特別是楊教授自己編著的《學校常規管理學》,繼續和發展了我國學校教育管理研究實踐的已有成果,吸納與總結新時期學校管理工作實踐的新經驗和新技術,並創造性應用了社會關系學、現代企業管理學等學科的知識經驗於學校管理,充分地體現了與中小學學校管理的工作實務緊密地有機地融合的特點,能夠幫助中小學管理實踐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學校常規管理學的方方面面,並作為實踐參考。
二
然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在實踐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許多學校以點代面,或狠抓某校本課程開發、或很抓某科研課題研究、或狠抓某教育實踐活動實踐,去打造學校品牌建設,卻忽視了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必須依賴的常規管理的有效性,特別是時間管理、環境管理、會議管理、教師管理的有效性意識缺失,從而嚴重影響了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改革能量。2005年以來,許多省市教育行政部分重新調研、發文組織、檢查督導中小學開展學校教學教育管理常規工作。根據我們的觀察,目前,農村中小學,包括部分城鎮學校的管理實踐者還沒能很有地掌握和運用學校常規管理,學校管理的領導力和有效性。因此,學習與研究楊教授2004年編著出版的《學校常規管理學》,運用和實踐學校常規管理學基本理論和實踐方法很有現實意義。
一、學習、研究學校常規管理學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當前新課程改革在深入進行之中,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學校管理的改革。沒有學校管理改革,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將難以順利進行。要改革,就得觸及現存的各種弊端,解決過去邀囹的老問題和近來產生的新問題。為此,就得去尋求理論指導。歷史和現實表明,學校常規管理學可以提供較好的理論指導,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決改革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習、研究學校常規管理學是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的需要。在總體條件相同或相近的情景下,學校常規管理水平的高低同學校育人質量的優劣成正比。當前的各類學校應努力以現代先進的管理理論為指導,逐步實現行政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現代化,以達到一種能適應客觀情況不斷變化發展的新的管理水平高度。而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就必須研究學校常規管理管理問題。科學的學校常規管理學,可以對學校管理常規的實際問題作出理論上的說明,使學校管理呈現一個新的局面。
三、學習、研究學校常規管理學是培訓學校管理人員的需要。我國學校管理人員隊伍的現狀,同學校教育和學校管理的改革要求相比,遠遠不適應客觀需要。所以,必須通過各種培訓形式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的水平。從教材內容來看,《學校常規管理學》是一種必讀教材,是一門重要必修課。
三
從中小學管理的現實問題出發,根據楊教授《學校常規管理學》提供的思想武器、理論指導和方法工具,整合一些中小學常規管理工作的經驗和智慧,筆者認為,目前中小學管理中必須貫徹以下六大原則,緊緊地抓好常規管理學在實踐創新主要方面的問題解決。
一、貫徹思想領先的原則,總覽學校常規管理規劃。一是要堅持學校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學校管理工作應保證學校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育人場所,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使培養的學生同社會的要求相適應,合乎黨和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的要求,合乎社會主義社會的需要。二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學校管理活動體現社會主義方向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主要是通過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來實現的。三是要堅持思想領先。學校管理要自始至終加強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指導學校工作,解決各種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貫徹內外協調的原則,開展學校公關常規管理。要把學校視為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必須通過內外協調,充分利用社會有利條件,盡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學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內外交互影響作用中不斷提高。注意處理好學校與社會的五種關系:一是學校管理工作與方針政策、法令法規的關系。要正確貫徹有關政策法規。二是學校管理工作和社會各條戰線的發展水平、工作狀況的關系。要採取措施,使之相互協調。三是學校管理工作和學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機關的關系。學校要主動利用校外的條件,統一校內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四是學校管理工作和學校所在地周圍環境的關系。要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協助學校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五是學校管理工作與科學理論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關系。要從學校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理論和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學校管理工作。
三、貫徹教學為主的原則,落實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學校管理工作應以教學為主,因為教學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處於中心地位,教學在完成育人任務中是一條基本途徑,它佔用的時間也最多。歷史經驗證明,不以教學力主,不抓住這個"起主導作用的方面",學校總體工作效能就無從取得。第一,學校領導管理人員要深入教學第一線,通過聽課、查閱教與學的資料和調查研究等渠道,以了解教學;通過親自兼課,以參加教學。第二,要跳出教學第一線。學校領導在參加教學的同時,要指導教學,把握教學工作的方向,提出教學研究的課題,組織教學改革試驗,以推動和改進學校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第三,建立教學指揮系統,組織教學工作全過程。建立健全的教務行政和教學研究系統,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科學地組織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保證教學工作在學校總體工作中處於為主的地位。第四、繼續完善並做好教學常規檢查的管理與創新等。
四、貫徹經濟有效的原則,掌握學校工作時間管理。首先,學校領導管理者要善於掌握自己的時間。他們必須了解自己耗用時間的狀況,定期分析自己耗用時間的價值)分析浪費時間的原因,並採取措施克服浪費時間的現象:如分清主次工作,在計劃工作用時,把握工作的內在聯系;按個人時效特點進行工作等。其次,要善於處理上下關系中的時間因素;作為學校領導人,向下級人員布置任務,要有時限,以保證按時完成;尋約下級人員談話,要把握時機,善於節約用時;對待下級人員的請示匯報要處理及時;發給下級填寫的表格,要盡可能簡化。再次,要善於安排學校全局活動的時間。必須制定學校活動的時間表,對各種活動均有明確的時間安排,以保證各類成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能有序地進行。必須增強組織學校會議的時間觀念,不開無准備的會,開會時不忘時間價值,爭取最大時效。
五、貫徹全面有序的原則,改善學校信息常規管理。學校信息管理,是指對學校管理信息的資源收集、加工、整理、傳遞、貯存全過程的管理。改善學校信息管理,必須做好下面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溝通聯絡渠道。必須建立和完善學校信息的組織系統渠道和群體聯絡渠道,實行信息的雙向溝通,保證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效率。二是提高管理信息傳遞的准確度。學校管理者要以平等、客觀的態度,從多方面、多渠道獲取信息,然後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提供使用。發送信息時,要以正確、清晰、適量為原則,選擇恰當的傳遞方式,使信息接收者能正確接收信息。三是消除和克服信息失真現象。學校實際管理工作中,上憎下達或下憎上達,都可能出現信息內容的添加、省略和改變的失真現象。所以在信息傳輸過程中,要研究失真的原因,預先防範和及時排除干擾,消除失真現象。四是完善管理信息的貯存制度一學校要形成完整的貯存網路,建立和健全符合學校實際的信息貯存制度,及時發揮管理信息的作用。
六、貫徹和諧優美原則,展開學校環境常規管理。根據和諧優美的原則,盡可能增加審美意識,實踐和諧管理,來達成學校環境管理目標。要十分注重把優美的校園環境管理和美好的師生心靈融合在一起,做到環境育人。一要創造整潔優雅的校園環境,加快學校硬體建設,如教學樓、食堂和宿舍,改善綠化面積,美化環境。以明亮的教室,舒適的宿舍,干凈衛生的食堂,芳香四溢的花圃,為學生提供了美好的學習環境。二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開展小學生生態文化節,讓學生體會到要呵護地球環境和生態的重要性。開展古詩文誦讀,讓學生體會到古典文化的精緻蘊藉。開展手拉手活動,幫助和扶持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人,讓學生體會到關心他人、快樂自己等等。讓校園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會說話,我們就是要營造這樣的人文環境,以正確的輿論為導向,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其高尚的人生信念,堅恝不撥的奮斗意志,崇高純潔的道德品質,超凡脫俗的審美理想 -9-
。
『柒』 求一篇管理學著作讀後感
思路:
先對該管理學著作進行評價,然後選取其中的一些內容進行賞析,最後寫自己有什麼感悟。
例子:
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如果說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管理的話,那麼彼得·德魯克無疑是最偉大的發明家」這是美國管理協
會對德魯克的評價。今日有幸拜讀「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的名著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收獲了很多啟示身為一名管理者,首先應該學會管理自己。
即序中所說: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
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
有效的管理者並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就像學過的程序化策和非程序化決策,一個部門首先需要一套完整地程序化決策這是由部長在管理部門之初指定的在之後的活動中這些程序化決策就可以由副部長甚至幹事自己來制定。
另外我驚喜地發現,能夠多制定有效的非程序化決策的管理者更受尊敬這就是我的感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造就一個成效顯著的組織,並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後天學習的。我認為我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通過一年坎坷的實踐下來我確實讓自己更加卓有成效了。每個人都是管理者,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卓有成效。
『捌』 跪求管理學讀書筆記!!!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