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社會學經典著作讀後感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社會學經典著作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15 00:46:55

Ⅰ 《社會學理論結構》讀後感

[《社會學理論結構》讀後感]

自改革開放後,社會學進入了發展的春天,《社會學理論結構》讀後感。《社會學理論結構》是為了更好的整理思路,使人們對社會學的結構更加清晰而整理的。這本書的特點是:1.仍然強調理論的重要性。2,將理論置於一個更加重要,與沖突理論等價的位置。3,沿用原先所涉及的所有思想流派。

這本書首先通過描述科學的本質而讓我們明白社會學是否能成為科學,結論是只需強調各種理論對社會學的貢獻。而關於是否科學則會繼續討論下去。全書給我們介紹各種不同的理論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社會學。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馬克思主義沖突理論。沃勒斯坦與其他世界體系分析家依然接受馬克思的資本主義將要瓦解的預言,但是對世界體系理論來講,只有當資本主義滲透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之後,起矛盾才能夠完全展現出來,讀後感《《社會學理論結構》讀後感》。只要邊緣國家依然接受核心國家的剝削,資本主義就可以依靠不發達國家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而繼續維持下去。但是,一旦資本主義無所不在,就無處可以躲避馬克思的預言。資本主義的獨特問題——產品充斥市場,需求下降,生產減少,需求進一步減少——會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瓦解。在保守資本家(以及他們在國家中的同盟者)與尋求更公平資源分配方式的廣大群眾之間的沖突時代,將會引來世界范圍的社會主義,甚至是世界性的政府。雖然分析家就這一最終結果的細節的觀點不盡相同,馬克思所預言的解放動力依然存在。是否存在比馬克思更為准確的預言尚待觀察。

使這些新馬克思理論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在於他們願意麵對資料,並運用經驗研究來修正,改變理論陳述。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理論家們的意識形態使他們願意接受剝削作為社會內部與社會之間中心機制假設相矛盾的發現;而是說,他們至少存在著突破馬克思主義初始理論范圍的意願。正是這個原因,使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有生命力的理論來源而存在。
〔《社會學理論結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Ⅱ 《社會學主要思潮》讀後感

[《社會學主要思潮》讀後感]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社會學主要思潮》讀後感。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七位大家都是在社會學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的人,雖然他們的語言本身比較正式,比較深入探索以致有點難懂,但是作者雷蒙?阿隆用了一種獨特並且通俗易懂的文字很好的闡釋了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讓我這個對社會學處於懵懂狀態的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讀後感《《社會學主要思潮》讀後感》。這本書真的不錯,雖然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乏味,但它不是一本為了迎合大眾趣味的書籍,它的存在有著更高的價值,它是作者通過十年時間對七位大家的精心研究,並進行了極富創新的比較研究而得的成果,值得一讀。
〔《社會學主要思潮》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Ⅲ 社會學概論讀後感

[社會學概論讀後感]
(1) 重新審視美國人的價值觀,社會學概論讀後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不贊同強烈的個人主義,我欣賞美國的實際,用工具性能動主義來理解。所謂能動主義,是指美國人傾向於對周圍環境進行控制,而不是佛教徒那樣被動的生活方式。所謂工具性,即美國社會並不追求一種高層次的或者說是最終的目標或價值觀,相反,它追求一種非常普遍的改善或進步。一個理想的社會應當是每個成員都能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社會。這樣給了自己的一個深刻的反思,自己的目標是不是定得太遠太高,不現實?確實是的,有時候自己認為所謂的高瞻遠矚的目標其實只不過是好高騖遠,不踏實的目標。在很多時候,在追趕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時,心裡很容易產生一種浮躁的心理,不夠平穩。在進步、改善這方面,我確實需要向美國人學習學習,力求每一天都有一點點進步,每一天都能改善一點點自己的不足之處。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2) 角色期待與角色表現。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被賦予了社會對它的角色期待。每個角色期待背後都有相應的角色表現。在今年端午節,我和一個好朋友,還有他的表叔一起吃飯。他表叔作為一個出來社會工作多年的前輩,指導我們大學生的規劃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他表叔跟我同學說的一句話令我頗為震驚,你作為你家的長子,你要想下你身上肩負的是什麼責任。這句話至今縈繞耳邊,時常警醒著我。有些東西隨著成長,其佯裝的外表該脫下就脫下。我承認,以前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沒有改變,確實做得不好,我並不是電影中的周星馳,不能胡亂地做出匪而所思的動作,因為別人會因我的角色表現而判斷我是一個瘋子,這里也不是電影世界。這是生活,我應該現實點,做出符合我角色期待的角色表現。在家、在學校都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所處的位置,該拿出什麼樣的角色表現。我相信我會慢慢改變。(3) 社會地位和結構的流動。我覺得覺得現在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風氣:社會地位與金錢直接掛鉤。人,生下來就不平等。在廣東,很多資源,掌握在我們這一代的前一輩上,因改革開放很好掌握了賺錢的資源。試問,廣東很多龍頭企業董事長哪幾個擁有高學歷,很多都是高中學歷,靠的就是一步步實踐和一股勇氣賺了屬於自己的財富,讀後感《社會學概論讀後感》。一個家族企業,很好掌握各種資源:人脈資源(客戶)、貨源、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等。企業家們也有足夠的財力使自己的後輩得到較高的教育水平,只要其後輩不是智力問題,喜歡學習,喜歡實踐,身邊有優秀的人才,接管前輩的生意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至於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我懷疑了。早一段時間,進了一個工廠,和工人階級一起工作。稍稍調查了他們的年齡和工資,有幾個和我年紀差不多,有幾個30幾歲。工資根據你以往的工作經歷商議決定,其中有個前輩,35歲,他有3個孩子,每月拿的薪水是1500,包吃住。3個孩子,先撇開教育投資不說,生活費也成問題。在工廠里和工人同吃同住,這種感覺是在寫字樓里體驗不到的。感到生活上的巨大差距,生活來之不易,更應好好珍惜。處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孩子們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向上結構流動的機會越來越來小,創造財富的機會越來越小。或許,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他們的現狀,教育是一條向上流動的很好的途徑。但成功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為此,我更加堅定了知識的作用。要向上流動,先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與在發展中或發展後的問題,而試圖以研究的結果來找到解決的方法。但事與願違,社會學常常能找出問題卻找不到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有時看似解決了,卻只是短暫的表面上的治標不治本。因為社會學到底還是以人為本,是從人的角度去了解世界上的問題。我們有信仰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什麼樣的社會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根本就是在於人是有罪的人,且人是沒有辦法靠自己解決罪的。所以,我認為社會學只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卻不能找出問題的本質原因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以說社會學是發現提出問題,而神學才能找出問題的本質原因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社會學概論》配有網路課程,大大豐富了社會學教材的內容,對社會學教材做了廣度和深度的延伸。《社會學概論》的內容體現了社會學知識點面結合的特點,每章後附有思考題和推薦閱讀書目。通過對《社會學概論》的學習,讀者能夠具備社會學的基礎知識,了解從社會學視角分析社會的方法。《社會學概論》不僅適用於大學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的學習,還適用於黨政機關幹部、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對社會學有興趣的其他社會人士的學習。作為社會學專業入門基礎課教材,《社會學概論》秉承社會學研究人與社會關系的主旨,介紹了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突出社會學本土化研究的特色。在篇章結構上,《社會學概論》以理論發展與方法為緒論,以社會互動、社會結構與社會不平等、社會制度、社會變遷與發展為邏輯主線,通過五編十九章的內容,展示了社會學學科研究需要遵循的理論原則、社會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社會學邏輯發展中的不同觀點,以及社會學研究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的發展。

Ⅳ 《社會學索引》讀書筆記

第一章什麼是社會學?

1、社會學就是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群體和社會的科學研究。它是一項令人著迷而欲罷不能的事業,因為它的主題就是作為社會存在的我們自己的行為。(P4)

2、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依據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特徵來看待這個世界的。社會學則解釋了需要採取更為寬闊的視角,來看我們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我們又為什麼會這樣行事。(P4)

3、學習從社會學的角度思考問題,換言之,用更加開闊的視野去觀察,意味著對於想像力的培養…‥社會學想像力首先要求我們的,就是「想像自己脫離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慣例,以便從全新的角度看待它們。(P5)

4、所謂社會學家,就是能夠自如地跳出個人所處環境的直觀性,將事情置於一個更廣泛的背景。(P5)

5、在社會學中,社會結構是一個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我們生活的社會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動的隨機分類,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賦予結構或模式。我們的行事方式,我們彼此之間的關系,都存在著規律性。……人類社會始終處在結構化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在被構築社會的「一磚一瓦」——也就是你我這樣的人——重新構造。(P7)

6、社會學起源的背景是一系列全面變遷,引領潮流的便是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以及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這些變遷導致傳統生活方式趨於瓦解,使得思想家們嘗試發展一種對於社會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全新理解。(P9)

7、孔德的社會學觀點屬於一種實證科學。……實證主義認為,科學只應關注可觀察的實體。……科學家通過理解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就可以預測未來的事件將如何進展。(P10)

8、孔德的三階段法則宣稱,人類理解世界的女里經歷了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和實證階段。在神學階段,引領思想的是宗教觀念,是有關社會是上帝意志的表達的信念。大致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浮現出來的形而上學階段,開始從自然的二非超自然的角度來看待社會。由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頓等人的發現和成就引領的實證階段,則鼓勵獎科學技術應用於社會世界。(P10)

9、與前輩孔德一樣,塗爾干也認為,我們必須要以像科學家研究自然世界一樣的客觀性來研究社會生活。他那著名的社會學第一原則,就是「把事實當作物來研究!」 (P10)

10、對塗爾干而言,社會學的主要學術興趣就在於研究社會事實。社會學家採用社會學方法,不是用來研究個體,而是用來考察社會事實,即社會生活中那些塑造著我們作為個體的行動的諸多方面,例如經濟狀況或者宗教的影響。……根據塗爾乾的看法,社會事實是外在與個體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覺方式,有其自身的實在,外在於作為個體的人的生活和感知。社會事實的另一個特性是它們對個體施加某種強制性力量。(P11)

11、功能主義認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系統。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協同工作,產生了穩定和團結。根據這種思路,社會學這門學科應該研究社會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些部分與社會整體的關系。……要研究某一社會實踐或制度的功能,就要分析其對於社會延續所做出的貢獻。包括孔德和塗爾干在內的功能主義者經常使用某種有機體類比,把社會的運行化做一個活的有機體的運轉。……功能主義強調道德共識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秩序的重要性。當一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員都分享共同的價值觀時,就存在道德共識。(P17)

12、默頓的功能主義影響深廣。他區分了顯功能和潛功能。顯功能就是特定社會活動類型中的參與者所知曉並意欲的那些功能。而潛功能就是參與者未曾意識到的那些活動後果。……默頓認為,社會學說明的一項主要內容就在於揭示社會活動和制度的潛功能。

默頓還區分了功能和反功能。所謂探尋社會行為的反功能特性,就是說關注社會生活中對事物既存秩序構成挑戰的那些特性。(P17)

13、採用沖突理論的社會學家們和功能主義者類似,也強調社會內部結構的重要性。……不過,沖突理論家拒絕接受功能主義對於共識的強調,轉而突出社會中分化的重要性。為此,他們集中探討權力、不平等和斗爭的問題。他們往往把社會看做是由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體組成的。(P18)

14、美國哲學家喬治 赫伯特 米德的著作對社會學思想具有重要影響,有其是通過一種稱作符號互動論的視角。……米德宣稱,是語言使我們成為具有自我意識的存在,意識到我們自己的個體性,能夠像別人觀察我們那樣從外部認識自己。這個過程的關鍵元素就是符號。所謂符號,就是用來代表另外一種東西的某種東西。……米德認為,人類在互動中以來共享的符號和理解。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中,一次人類個體之間幾乎所有的互動都涉及某種符號的交換。

符號互動論使我們注意到人際互動的細節,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細節體會其他人的言行。(P18)

15、相對剝奪理論認為,人們如何評估他們所處的環境,取決於他們拿自己與什麼人相比。(P20)

16、生活中社會學從以下幾方面幫助我們:首先社會學賦予我們某種對於文化差異的意識,使我們可以從許多視角出發探求社會世界。……其次,社會學研究為評估政策創議的成果提供了切實的幫助。……第三,從某些角度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社會學能夠為我們提供自我啟蒙,即增進自我理解。(P21)

17、社會學中主要的理論思路是功能主義、沖突理論和符號互動論。它們彼此之間存在著一些根本性的差異,這些差異極大地影響了二戰以後社會學的發展。(P22)

Ⅳ 社會學要寫讀書筆記,請推薦一下社會學的經典著作

周曉虹的《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
劉少傑的《後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
1、馬克回斯·韋伯
《儒教與道教答》、《學術與政治》、《經濟與社會》、《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2、迪爾凱姆
《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社會分工論》
3、馬克思相關著作和論述
同時順便了解:孔德、斯賓塞、滕尼斯、齊美爾、帕累托這些人的大概理論和著作。
接下來就可以涉及思想大師的理論著作
1、哈貝馬斯
《交往行動理論》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2、吉登斯
《社會的構成》 《現代性的後果》 《民族-國家與暴力》
3、福柯
《瘋癲與文明》 《規訓與懲罰》
4、布迪厄
《實踐與反思》
其實社會學的經典著作還有很多,入門之後就知道了

Ⅵ 《現代西方社會學》讀後感

[《現代西方社會學》讀後感]

親愛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術部的同學,感謝您百忙之中光臨我的博客,檢查我那不值一看的讀後感,感謝您給我這個機會,讓我有時間靜下來閱讀一些書籍,《現代西方社會學》讀後感。

眾所周知,社會學這一概念,本身就是西方的「舶來品」,西方的社會學確實比我們國家的要先進。孔德,斯賓塞這些社會學的大家也確實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財富,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學的元研究及其元理論化趨勢的高漲,既受社會學理論和社會學元理論內部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學學科之外因素的影響,讀後感《《現代西方社會學》讀後感》。但作為社會學發展中自我反省意識的必然產物,它又是在反思社會學自身危機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的功能就在於為社會學及其理論立法。

西方社會學的元研究是社會學發展中自我反省意識發展的必然產物。與元數學、元哲學的元研究不同,社會學的元研究注重研究理論的產生、途徑、過程和理論範式的發展變化規律,研究理論與研究者、社會現實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等,是一種泛化的元研究。其具體內容大體要涉及到下列問題:1.社會學描述(術語、概念、命題等)的合規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2.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功能、性質、理論結構、邏輯范疇、進步標准等的探討;3.社會學歷史發展過程的考察;4.探索社會學的理論形成道路及不同的研究範式發展變化狀況,揭示隱匿於社會學理論內部的深層次結構;5.分析在一定歷史背景中社會文化條件對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產生和發展所起的影響;6.對社會學研究共同體進行的研究,辨識各種學術團體,分析這些團體及相互間的聯系對社會學理論的影響等;7.運用基本的元理論范疇去辨識和歸納社會學理論的現狀,去揭示社會學研究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等。

〔《現代西方社會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社會學之思讀後感--鄺艷彤

[社會學之思讀後感--鄺艷彤]《社會學之思》讀後感教信08傳播1班鄺艷彤20082803017讀罷《社會學之思》,我想我應該理解了其中一部分的內容,社會學之思讀後感--鄺艷彤。有的話語在讀的時間感到異常陌生,即便反復讀上三四遍也是一頭霧水。相對應的,有些內容卻很有親切感,一些與此相關的自身經歷會自然浮現在腦海中。偶爾會閃過一瞬間的錯覺,這本書就是在詮釋我的人生我的生活。"我們是在與他人的關系中生存的。"是的,當我們呱呱落地的時候身邊有父母,或許會有兄弟姐妹和其他的家人;長大一點會有各種不同交往程度的朋友、同學;再後來我們應該會有自己新的家庭親人和工作同事;還有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經常有接觸但卻互不相識的人、或者是只有一面之緣、甚至是從未謀面的人。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的生活就是不斷地與各種角色的人打交道,或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或是為了滿足精神需求。能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存28年的魯濱遜,我想真的只是小說中的人物,為了能夠表達某種思想而創造的一個小說主人翁,只存在於讀者的腦海中。"我們一旦做了決定,就得為無論什麼後果負責任,讀後感《社會學之思讀後感--鄺艷彤》。""從我們置身的環境中做出某種選擇,意味著挑選參照群體。我們就此找到了一個群體,根據它來衡量我們的行動,為我們所欲求的東西提供標准。"讀到這兩句話的時候,在學生會的一幕幕涌現在我的腦海中,像倒翻了五味瓶似地,充滿了甜酸苦辣。大三,還有心在學生組織里頭混的人確實不多了。當初確實有過抱負要當個"小高層"為同學們做點事,同時鍛煉自己,前輩們也寄予了厚望,虛榮心也在作怪。於是就開始了過三關斬六將的競選,還真不倒霉,就當上了學生會副主席。到現在,一個學期了,切身地體會到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要做多大的事情註定就要承受大多的委屈,站的那麼高就必須對下面的人有所交代,否則你站不穩或者是沒有人會抬頭看你。"我們在行使自由時,或許也限制了別人的自由,要有能力自由的行事,我們需要的可不僅僅是自由意志。"這句話在我的理解中傳達出了一個核心詞語,就是"競爭力"。行使自由除了需要我們無法左右的客觀環境和條件支撐之外,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競爭力有多強。就一個國家主席,能者上任。更多的時候我們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不是因為不給我們做,而是我們沒有能力做。於是有些人在這個時候就會感覺這世界太多框框條條,太不公平,事實非然。書中還有很多話讓我印象深刻,比如說"我們在當下的行事自由,會受到我們的過去環境和閱歷的影響。";"無論我們什麼時候表達政見,都會有一些我們很在意的人不喜歡我們的觀點,甚至有些人對我們表達政見本身就有所抱怨。";"在某些情形下,那些在小型鄉村社區中成長起來的人會發現自己迷失在陌生的城市中,陌生人之間的那種冷漠讓人感到孤伶無助,而車流不息、人潮洶涌、樓宇林立,更加劇了這種感覺。""同樣,也有一些人在城市總自在如家,"等等。就個人感受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讓人弄清了一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一些心理和前因後果。對於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是有幫助的。當然,還有很多的內容我還沒讀懂,待續未完。〔社會學之思讀後感--鄺艷彤〕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Ⅷ 求一篇關於政治學、哲學、經濟、社會的名著的讀後感,1000字左右,復制的就算了,要網上沒有的,謝謝

哈羅德·拉斯韋爾。一位著名的政治學家,也夠得上是一位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傳播學者。傳記作家形容他為「猶如行為科學的達爾文」。 他是美國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創始人之一,在西方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哲學家」,美國人稱其為研究領域的達芬奇。拉斯韋爾1902年2月13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洲唐尼爾遜的一個牧師家庭。家境優裕,藏書甚豐。他曾去柏林大學學習心理分析學說, 最先向美國學界引介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拉斯韋爾一生勤勉耕耘,著術甚豐,共發表了600萬字以上的學術著作,內容涉及政治學、社會學、宣傳學和傳播學等許多領域。由於拉斯韋爾研究范圍的廣泛,所以他和以往的政治學者不同,他的著作中綜合了很多不同學科的不同觀點,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人類學、統計學等社會科學,並將這些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引入政治學,進而將政治學研究真正地轉向到「人」的研究。
《政治學: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創作於1936年,是行為主義學派的開篇著作。就如此書的題目,本書主要圍繞著在政治洪流中,誰得到什麼?何時、如何得到?來進行論述的。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邏輯結構很清楚,讓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要說什麼,又是怎麼說的,內容環環相扣。作者的分析自成體系,嚴密緊湊且客觀。就像他開篇說的:「政治研究是對權勢和權勢人物的研究。政治學的任務在於闡明情況,而政治哲學則要為政治選擇提供辯訴。本書僅限於進行政治分析,闡明情況,而不提出任何選擇意見。」 本書分四篇共十章:第一篇:精英;第二篇:方法;第三篇:結果;第四篇:概論。也就是對who,what,when,how,即政治學的研究客體、行為、時間以及如何行為進行了探尋。
第一章「精英」,闡明了拉斯韋爾所主張的新的研究方法,可以理解為全書的導言。所謂權勢人物,「就是在可以取得的價值中獲得最多的那些人」。拉斯韋爾將他們稱之為「精英」。所謂價值,他把尊重、安全、收入等作為有代表性的但不是唯一的價值標准。他認為,沒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可以作為衡量權勢和權勢人物的有用尺度,譬如獲得尊重愈多的人往往愈少安全。他充分地注意到政治學的最新發展動向是採用傳統研究中沒有包括的一些研究方法,主張政治學家應該不僅指望的助於歷史學家、法學家和哲學家得到幫助,而應該與文化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統計學家等有更密切的接觸。拉斯韋爾還主張,政治學的任務在於進行政治分析,闡明情況,而不是為政治選擇提供辯護。他相信,「權勢和權勢人物」能夠作為政治學進行分析的一個統一的參照系統。
第2至5章構成第二篇「方法」,在這四章里,拉斯韋爾緊密結合歷史和現實,分別具體分析了精英是如何使用象徵、暴力、物資和實際措施等方法獲取和維護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拉斯韋爾認為,這些方法是精英為達到自己的特定目標所使用的主要手段,無論處於支配地位的精英還是反對派精英,都要運用象徵、暴力、物資和實際措施這些方法,而精英集團的支配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運用這些方法成功地操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