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非的法治哲學是怎樣的
先秦法家並不像儒家、墨家那樣自成一派,也不大講師承關系,他們只是在思想上有著共同的特點。首先,他們強調法的作用,認為法是治國的不二法門,即以法治國,一切由法裁斷。其次,注重實力,認為實力是解決社會矛盾的基本手段。再次,強調君主專制。最後,法家在政治上使用的基本概念和范疇主要有法、勢、術、刑、罰、賞、利、公、私等等,這些概念和范疇是法家思想的支柱,使法家的思想獨具特色。
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是戰國後期韓國人,貴族出身。韓非是儒學思想家荀子的學生,但他提倡法治,反對空談仁義,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韓非口吃,不善於說,但很善於寫,著有《韓子》五十五篇。韓非著書立說是為了挽救韓國的滅亡,但由於他講的道理所具有的普遍意義,他的君主專制思想深受秦王贏政的賞識。據說當贏政看到他的著作之後,禁不住拍案叫絕,感嘆道:「嗟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後來贏政用武力把韓非「請」到秦國,由於韓非書生氣太濃,愛國之情溢於言表。結果在他的同學李斯的陷害下,冤死於獄中。韓非死在了秦國,其以法治國的思想也留在了秦國,並被付諸實踐。
韓非的思想不是理論邏輯推理的產物。而是通過「觀往者得失之變」,即從歷史的縱橫關系中思索治國之道。他在總結先秦法家思想的基礎上,創立了以「法為中心」,「法」、「勢」、「術」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體系。成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以前的法家,如慎到、申不害、商鞅等人,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勢」、「術」、「法」等思想。在韓非以前的法家中,慎到重視「勢」。所謂「勢」,就是權力,慎到認為在權、法、禮、政策等政治各要素中,權力應放在首要地位。慎到從歷史和現實的經驗中認識到,掌握權力是從事政治活動的前提條件。在政治中誰服從誰,不是以學識、才能和道德為標准,而是要看權勢的大小,「賢而屈於不肖者,權輕也;不肖而服於賢者,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使其鄰家;至於南面而王,則令行禁止。由是觀之,賢不足以服不肖,而勢位足以屈賢矣。」慎到的這一說法顯然是批判儒家崇德思想的,他的權力主義雖然忽略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但卻符合戰國時代你爭我奪的歷史現實。
申不害重視「術」。所謂「術」,就是權術。術與法不同,前者須君主獨操,後者要君民共守。法要公開,是一種明確的規定,術則要藏於心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申不害認為君主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左右的大臣,「妒妻不難破家也,亂臣不難破國也」。為了鞏固君主的地位,防止大臣的篡奪,申不害提出要以「術」來作為加強君權、駕馭群臣的辦法,做到「君操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這樣,君主就可以「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申不害的權術思想,雖然有利於加強君權,但助長了政治上勾心鬥角之風氣。
商鞅在「法」、「勢」、「術」中,雖然認為君主應該「不恃其強,而恃其勢;不恃其信,而恃其術」。肯定了「勢」、「術」在加強君權中的作用。但他更重視「法」。商鞅主張以法治國,在執法過程中強調要輕罪重罰。輕罪重罰的邏輯是:它使人不敢犯輕罪,自然更不敢犯重罪,「刑重其輕者,輕者不生,則重者無從至矣。此謂治之於其治也。」而商鞅認為實行輕罪重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愛民」。關於「法者所以愛民也」,商鞅也有自己的邏輯。因為實行輕罪重罰,人民都不敢犯罪,自然也無需再用刑,這叫做「以刑去刑,刑去事成」。他又說:「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無刑也,而民莫敢為非,是一國皆善也。」商鞅的這種以刑去刑論是殘忍而野蠻的法治主義。
韓非總結了慎到、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針對申不害只講術不重視法的弊病,他指出:「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則奸多。」而對商鞅只講法不講術的缺點,認為雖能以法致富,「然而無術以知奸,則以其富強資人臣而已。」於是韓非辯證地把「法」、「勢」、「術」三者聯系起來,他說:「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無一,皆帝王之具也。」這就是說沒有統一的法令不能治民防奸,而只注重法令,人君沒有操持控制大臣的「術」,就不能防止大臣犯上作亂,所以只有「法」、「勢」、「術」並用,才能維護君主的專制統治。
韓非提出有利於君主進行專制統治的標准,這就是「法」。什麼是法呢?韓非說:「法者,事最適者也。」所謂「事最適者」,就是適合時代,符合事理,有利於君主之用。而立法的目的是尊公廢私,「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矣。」法令是全社會必須遵守的標准,「言無二貴,法不兩適,故言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而且執法必須要嚴,「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就是說誰違犯了法令就應當無赦。
戰國虎紋銅鏡韓非強調以法治國,反對賢人政治,提出「尚法而不尚賢」。他認為,對君主而言,無需待賢君而治,歷史上的賢君和暴君都是千世不一出,絕大多數的君主是「中人」,「中人」只要「抱法處勢」就可以治天下。甚至暴君如桀紂,若能「抱法處勢」亦可以治天下。
韓非的治國思想,特別他的以「法」為中心,「法」、「勢」、「術」有機並用的思想,二千多年來一直為封建統治者所使用。他的思想不能說不智、不明,但卻沒有像孔子那樣撈到聖人的牌位。這是由於他太忠實於事實,只講權術和法治而不關心道德,從而忽略了道德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
Ⅱ 中國古代哲學家韓非1500字論文
More haste, less speed.
Ⅲ 韓非子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新鄭)人,韓王室諸公子之一。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裡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乾脆犀利,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性本利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貪」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奸於為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韓非子·心度》)。容易讓人忽視的是韓非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他認為嚴重的徭役和賦稅只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於君王統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對於君主,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煉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
改革和法治
對於政治,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對於臣下,他認為要去「五蠹」,防「八奸」。(《韓非子·八奸》 《韓非子·五蠹》)所謂五蠹,就是指:1、學者(指儒家);2、言談者(指縱橫家);3、帶劍者(指游俠);4、患御者(指依附貴族並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認為這些人會擾亂法制,是無益於耕戰的「邦之蟲」,必須鏟除。 所謂「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優、侏儒等君主親信侍從;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養殃」,指有意討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發公財取悅民眾的臣下;6、「流行」,指搜尋說客辯士收買人心,製造輿論的臣下;7、「威強」,指豢養亡命之徒,帶劍門客炫耀自己威風的臣下;8、「四方」,指用國庫財力結交大國培養個人勢力的臣下。這些人都有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要像防賊一樣防備他們。
樸素辯證法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致,無以復加。 韓非用人口增長速度愧於生活資料增長速度的人口理論來說明「當今爭於力氣」,認為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孫論(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Ⅳ 韓非政治哲學思想主要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
韓非子主張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體制,贊成變法,實行嚴刑重罰的法制思想。
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訴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有利於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的延續。
Ⅳ 韓非是什麼時期的哲學家
韓非,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一大部分關於陰謀。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賈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自殺。 韓非自殺於雲陽(今陝西淳化縣西北)。 韓非據史料可考故土在西平縣出山棠溪北岸的韓堂村。韓堂村建有韓家祠堂,而後遷至出山鎮西南,韓堂村留名至今。 韓祠為韓家宗祠,何代修築無考,但每年春節韓姓子孫敬奉韓家宗祖一直延續,韓祠歷代修復,破損於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禮堂,有「思辨」碑石一塊,村人說曾蓋在西街井口,後無下落。 過去,人有等級,家分高下,官吏貴族都居住城邑,一般小城在內,大城在外,其間,也有官宅。韓堂村位置古地名有韓宅,實際上在棠溪城之外,是韓非這樣的小貴族居住的地方。韓國鑄劍,冶爐城,棠溪城有酒劍作坊,主要居住鐵官,別領戶官吏和貴族,那實際上是政治中心。 韓非著書之餘時常登臨的孤憤台尤存,位臨棠溪岸邊,原是一處高地,松柏銀杏蒼蒼。之後,孤憤台漸漸之低小,鄉民們平素叫「孤墳攤兒」,考古和被盜均未發現萌基,專家考證應為「孤憤」台,正好符合韓非「驅車勸諫韓玉不用」而閉門著書的歷史事實。韓非的《孤憤》、《五蠹》《說難》、《說林》、《從內儲》五書,十萬余言,字里行間,嘆世事之難,人生之難,閱盡天下,萬千感懷。韓非死於秦國,終年47歲,有記載說,韓非屍體運回韓國,葬在故土,即孤墳攤處,還說葬九女山古墓群。
Ⅵ 《韓非子的研究什麼家的重要著作韓非是什麼時代的哲學家
《韓非子》是研究法家的重要著作,韓非是戰國時代的哲學家。
Ⅶ 韓非子的哲學觀念在當代是否具有價值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新鄭)人,韓王室諸公子之一.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裡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乾脆犀利,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性本利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貪」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奸於為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韓非子·心度》).容易讓人忽視的是韓非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他認為嚴重的徭役和賦稅只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於君王統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對於君主,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煉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
改革和法治
對於政治,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對於臣下,他認為要去「五蠹」,防「八奸」.(《韓非子·八奸》 《韓非子·五蠹》)所謂五蠹,就是指:1、學者(指儒家);2、言談者(指縱橫家);3、帶劍者(指游俠);4、患御者(指依附貴族並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認為這些人會擾亂法制,是無益於耕戰的「邦之蟲」,必須鏟除.所謂「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優、侏儒等君主親信侍從;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養殃」,指有意討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發公財取悅民眾的臣下;6、「流行」,指搜尋說客辯士收買人心,製造輿論的臣下;7、「威強」,指豢養亡命之徒,帶劍門客炫耀自己威風的臣下;8、「四方」,指用國庫財力結交大國培養個人勢力的臣下.這些人都有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要像防賊一樣防備他們.
樸素辯證法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致,無以復加.韓非用人口增長速度愧於生活資料增長速度的人口理論來說明「當今爭於力氣」,認為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孫論(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Ⅷ 韓非是思想家和哲學家嗎
韓非(約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回諸公子之一,《史記》記答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一大部分關於陰謀。
是思想家和哲學家
Ⅸ 韓非子有些什麼哲學思想
我來補充一點,1. 韓非子還堅持進化的歷史觀,認為歷史是發展變化的,古今不同,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五蠹》)的觀點。
2. 韓非認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一是人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他說,「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托於天智以思慮。」(《解老》)這是說人依賴天生的眼、耳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來感覺和思維客觀世界。二是天地萬物都有所以然之道、所以然之理和事物的性質、形狀,可以為人的這些器官所感覺和思維。
Ⅹ 韓非思想研究論文
韓非治吏思想研究
【英文題名】 On the Study of Han Fei's Thought of Administrating Bureaucracy
【作者】 趙文艷;
【導師】 商國君;
【學位授予單位】 陝西師范大學;
【學科專業名稱】 專門史
【學位年度】 2005
【論文級別】 碩士
【網路出版投稿人】 陝西師范大學
【網路出版投稿時間】 2005-07-19
【關鍵詞】 韓非; 治吏思想; 中庸;
【英文關鍵詞】 Han Fei; thought of administrating bureaucracy; the doctrine of mean.;
【中文摘要】 韓非是我國戰國末期一位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理論家,也是先秦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為中國統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尤其是他的治吏思想——以「法」為中心,「法」、「術」、「勢」三者結合的政治策略,重點打擊了擅權、分權的大臣、官吏,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維護了君主獨尊,成為歷代君主統治的有效工具,支配了兩千餘年的中國政治,影響了君主專制國家的意識形態。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任免、考課群臣百官的治理措施,對於我們今天的廉政建設仍然具有借鑒指導作用。而全面認識韓非的治吏思想,則是我們繼承、借鑒這一寶貴文化財富的前提和基礎。與學術界一直以來認為韓非治吏思想極端的評價不同,本文認為:韓非治吏思想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順應歷史發展趨勢,賦予君主獨尊的地位和權勢;更在於他敏銳地觀察到權力膨脹所帶來的隱患和危害,對君主、大臣權力所做的約束限制。他的治吏思想體現了鮮明的「中庸」特色。 本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韓非治吏思想產生的基礎。韓非治吏思想是在對韓國社會現實的分析中,以「變易」史觀、「好利惡害」的人性論作為基礎,吸收並改造老子「道」的思想而形成的。面對戰國後期宗室貴族專權、國家危亡的社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