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賈誼理學內容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賈誼理學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3-14 06:54:01

A. 賈誼<過秦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首先,主體和結構

在上,中,下三個「秦」。該文本是在最後一章,重點的上升和下降的秦王朝敘事的過程中,暴露了皇帝的暴政是沒有辦法,得出結論說:「美德是不適用,而不同的進攻潛力太」是秦朝迅速倒台。它提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一觀點也被貫穿其餘兩個。作者得出結論:秦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擬定借古諷今,從消極的解釋「游牧民族的道路,在安全的唯一業務」和「安全性」政策的實施是大於美德,目的是說服人們去實現漢文帝的寬松政策。的意圖抓住文章的內容,結構和措辭可以清楚地看到。

本文首先敘利亞的歷史分析後,根據文本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介紹了秦王朝的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整個過程,從秦孝公即位(前361年)倒計時襁褓中的兒子漢(公元前207年之前),它運行154年,分為四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1。崛起的秦王朝的部隊(第1款)。這是怎麼回事秦孝公。早在戰國時期,共七個國家萬乘,秦一個或其他的,實力與其他六國,進一步強勢啟動公爵相等。文章首先秦敘利亞的地理優勢和公爵的政治野心,子敘利亞協助商鞅的基本國策下制定(立法度,農業和戰爭,甚至平衡)和所取得的成果。曉秦在位24年(前361年至338年以前),在秦商鞅設計的手柄顯示,這期間的時間不長,大約是15年。此外,「平衡」作為一個虛擬的筆,「平衡」始作俑者是張儀,張儀相秦石鈺惠文王十年(328年前),是自10年前。

2。秦朝的勢力進一步擴大(第2款)。在此期間至90歲,包括五肖前秦始皇君主後,景文慧,王武,昭襄王,孝文王莊鄉。經過兩年「享受國家是淺的,」順便,主要是對87年,說三件事情。一個高層次的語言概述,這一時期將是一個復雜的斗爭形勢兩個方面:一是集中,根據東南西北寫秦領土的生長條件,其部隊的表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兩位王子寫反秦斗爭失敗,對比的首領秦毅被困,表明它是無敵的。這是准備為下一階段來自秦朝統一全國已成定局。

3。秦始皇統一全國(第3款)。這期包括皇帝在位36年。皇帝不僅消除了國家的王子,並繼續擴大自己的領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帝國。這意味著,自秦轉入防守,所以它的下面然後保持,蒙昧主義,積弱的中國,反中國,為了「關固體,金城千里達」確保的「兒子的神王灣石行業。」時不應用文字正確的,充分暴露了皇帝的暴政,這是沒有辦法,為此一句「憑借進攻潛力也不同。」張某。

4。陳涉起義和秦王朝的崩潰(第4款)。重點是寫陳涉起義。隨著低襯的寫法:第一,,陳涉低狀態,缺乏智慧,缺乏吸引力和指揮作戰能力意味著,起義的船員小,原始的武器,這意味著弱勢,然而意想不到的結果「,聚集了世界響應,贏得了從「火花瞬間成燎原燃燒的食物和視圖。這也是對「仁義不施,」寫。義,人毀了,「他的可以建立」,所以把它寫一個字破壞後。

第二部分(第5段)解釋秦朝的迅速倒台,可分為兩層。前一層的各個方面的強度對比分析。首先指出秦的優勢依然存在,但比以往更強大,因為它占據了世界。然後從領導者,指揮作戰能力,軍事方面的質量和設備的四個部門和公眾比較九國陳涉的位置,後者是遠遠優於前者。盡管如此,兩個「成功突變,利用相反。這包含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異常情況?左下面的回答。第二層照顧全篇,總結了中心論點。 「然秦以一個單純的土地」照顧以下四個第1和第2段,然後「六合為家」兩個照顧第3款,「一夫作難」三個第4款的照顧,終於照顧上述「成功突變」兩種。將一個成熟的完整的中心論點:「德不適用,而進攻和防守潛力不同也。」

二,論證

1。歷史事實的說法,view命令材料。

而統一後所謂的「進攻性和防禦性的潛在分歧」,指的是秦統一全國後,自然是山東東(蕭山)諸侯採取攻勢,逐步消除他們;全國防止有人顛覆其政權,而轉移到了防守。在進攻中,「尚未欺詐力,」防守「你沿著正確的。」 「順暢的動力」,就是公義的實施在倒塌的市民。秦滅六國仍然殘酷壓迫人民,不施人姨,並因此迅速滅亡。這是賈誼的基本觀點。為了澄清這一點,它必須有事實作為證據,表明秦進程的上升和下降。

這是敘利亞的歷史特點:在史實的指揮下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河之外,「商鞅偉昂總的謊言和其軍隊的西坡結果的兒子,文本為」移交「二字概括。另一個例子山東諸侯曾多次聯合縱抗秦,打破由張奕亨手術和其他所有連接,漢,魏,楚三國多次提供給秦,秦廣地球日,這是秦「詐力」策略的勝利所有這些事實都濃縮到九個國家有關失敗的分工攻秦性能。說到秦統一全國,重點揭露皇帝壓迫政策 - 這其實是一個「詐力」的策略,繼續。這一事實說話:秦防守後「,他們的方式是不容易的,不改變自己的政府」(「秦」中篇小說語言),它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從上面的分析也表明,敘利亞的政治評論員值的歷史是歷史過程的性質,而不是精確的對細節的關注。

2。對比闡述。

這個討論的重點是在第5段的對比,上面已描述。這里只補充一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這種比較。往年,九個國家的劃分,「時代的土地,以百萬計的人,」只有永州地面進攻秦,但被擊敗,今天,與陳涉被斃「亡」的數百發動攻擊,攻擊秦占據世界第一,但要取得成功,這生動地說明了防守後,秦轉移已經成為一個紙老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孟子說:「損失誰失去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一夫作難七破壞的寺廟,它不適用,而失去民心仁義結果。要討論這個問題,自然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語言功能

,漢宜早期的作家,本文並未賦予,但語言顯然是剝開傅功能。強調布局的渲染,例如在年初的野心寫秦孝公,一旦「風靡全球的」建築物或其他四種語言包裝九個國家之間寫師攻秦,四君,九國家,決策者,戰略家,將軍,11名,氣勢磅礴;寫皇帝,然後努力塑造自己的「威加海內」的形象。即使與此外平行措辭,閱讀鏗鏘有聲。不像它平行,即使在後來的駢文「四六」為基本形式,但非常靈活,有時甚至完全相等數量的詞,如「履至尊系統中的六合,執行敲撲而鞭笞世「,包括一些片語之間的零散的句子,如」再練習華為城,河為池,據億10英尺的城市,臨不祥的深,那麼堅實的。「如此多種多樣的,不顯得單調。

大江解決

指導,設置標題的意圖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的教訓,學習如何使用視圖來控制的事實。

參考答案要點:秦滅六國在進攻之前的諸侯國家,因此主張欺詐力,沒有石人毅;六個國家都關閉,它已經變成了防守,但世界仍在鼓吹欺詐力人民的敵人,而不是施仁義,自己孤立起來,從而弄巧成拙。見「的文字說明。」

二,是基於四個小問題的問題的措辭上的水平和需要背誦的設計。答案應該是短暫的,不能單獨進行分析,避免耗時的閱讀時間。

參考答案如下:

1。第一問:「執行撲,和鞭笞爆震世界。」第二個問題:「南取百越,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築長城,並保持障礙,但匈奴700年。」 。第三問:「廢國王的道路,燃燒的數百字......陳哩秉和誰什麼。」問題4:「神王灣施業的兒子。」

2。第一問:「繩子瓮牖支點的兒子,李猛的人,和信徒遷移,是寫社會地位。 「小於人類,而不是一個仲尼,莫蒂吟」寫不足。 「亡率被斃......揭竿為旗,寫道:」多寒酸的士兵和武器。 「山東豪俊,然後了,寫道:」自秦家進行的結果。

3。第一問:從領導者的社會地位,武器,軍事素質,要使用的道路在四個方面進行比較。然後第二個問題:「山東豪俊自秦家矣」相呼應。

4。 「振長策......王子」,「國王的浪費的話......」;「慣例華為城,河為池」,「,據億人民幣丈夫.... ..「,」踮起腳尖......阡陌成「率被斃......大眾」,「劈柴......標志」,「成功的突變,戰功與此相反。「

三,讓我們的主題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的使用經典的名義。

四,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主題定為活躍學生的思維,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答案,而不是力量團結。應該指出的是,歷史是人寫司馬遷,是精神的「不是真正的美,不隱惡」的原則寫了一個全面的看法,轉讓信貸評價頗高陳涉第一件事,但批評他的錯誤 - 由於小疏忽試圖殺他們的敵人傭金中耕。賈誼的歷史是寫在贊美陳涉戰功,同時也顯示出他的蔑視。

大江教學建議

熟悉這篇文章的全文需要順利背誦的基礎上,最後兩段。

可用的閱讀教學。在除了班主任的開始,簡要介紹了背景,結合準備分工的文本結構,其他方面都是學生練習閱讀(包括閱讀指導和檢查背誦)的基礎。文本內容和措辭應閱讀執教過程中的幾句話,除此之外,不是分析。發音是在閱讀中還穿插進行了會需要這個詞的發音可以寫在黑板上,提醒學生注意,以節省時間。

分工的文本結構是非常重要的,給學生一個大致的了解開始的文章圖片。您可以使用列表的形式,例如:

(二)滅亡的原因(「德不適用而進攻潛力也不同」),第5段

判處段閱讀指導教練,音提示兩個方面的工作。內容教練「的文字說明。」這里只談第5段的基調,例如提示。

,且夫:推進層,導致從議論的語氣。以下每六個月一次「也」表達了他們的積極意義。四排比句重音是「不尊重(負責人)」,「非敏銳了的(上)」,「非導通電阻(導通)」和「非」

,E°「當人們在非洲和」飯後,准備下一個過渡句。

,盛「突變的成功,但是,相反也是戰功」:此句是總結事實,作為一個理論的基礎上,應重讀提醒學生注意。

,英鎊「,盡量使」三:假設語氣,有前途的九個國家後悔的意思,結活的對比論述和准備到高潮。

,§「秦然」三鍵控潛力,「和」少一直在穩步增加「為世界笑誰」達到了頂峰,為一頓飯,提取「他還在」。

,E結句仙芝,「秦」,意思是集中在這句話應該讀深責任的口氣,「德不適用」的關鍵是,你可以一字一頓
>參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B. 賈誼《鵩鳥賦》的主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有哪些

第一段是簡單的敘事。當一個人有著無法釋懷的疑問時,總是希望有人傾聽,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種慰藉。賈誼謫居獨處,找不到別的傾聽者,他只能向這只帶來死亡之兆的鳥兒訴說,而這只鳥是註定無法給出答案的,它甚至也無法表示些許的同情,可見一個人面對死亡時是如此的孤獨無助。鵩鳥雖然無法開口說話,但是賈誼讓它具備了高妙的智慧,並且讓自己能夠洞透這只鳥兒的想法,這是漢賦里對話體的開始。鵩鳥所具有的思想不過是賈誼自己的思想,賈誼之所以要用這么曲折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具有了訴說者與安慰者的雙重身份,也就是這篇賦序里所說的「為賦以自廣」。訴說者所提出的問題是:他要到哪兒去,是凶還是吉?而安慰者卻避而不答這個問題,它所回答的是:死亡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不值得為生留戀,為死悲傷。在這種答非所問中,賈誼其實是在強調自己對於死亡的預感。這也許是最後一次訴說,最後一次安慰自己:也許死並不那麼可怕。
第二大段是虛擬的鵩鳥的回答,實際上是賈誼在闡發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轉化、福禍無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死亡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與世俗之人對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種人生短暫,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確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種無欲無窮,幽遠寧靜的生活態度;表現的是樂觀而豁達的精神境界。
這位安慰者提起了幾部道家著作對於福禍、吉凶的看法,世間萬物總是變動遷流,吉與凶、禍與福也總是互相轉化,它舉了歷史上的三個例子:夫差國強而敗勾踐勢弱而稱霸、李斯游說成功而被五刑,傅說胥靡乃相武丁。作為一個政治家,這些正是賈誼關心的,第一個例子是帝王的興衰史,後面兩個,則是與賈誼身份相當的士大夫的悲喜劇。年未屆而立的賈誼,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嘗到了這種大喜大悲的滋味,此時,在困頓之中,他產生了一種無力感,「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天不可預慮兮,道不可預謀」。人對於這個世界是無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遠精妙無從探究,則不如順應萬物的變化,或者走向另一種超越——相信人處在一種無所不在的相對轉化之中,在齊同萬物、泯滅生死之中逍遙自得。接著賈誼從大人、至人、真人與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對比,可以看作是窺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種感嘆,表現自己要遺世獨立,順應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搏。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經典里,這些道理早已說得很清楚。人面對死亡的態度是「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

C. 賈誼的《陳政事疏》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 幫幫忙,好好答一下。

《治安策》(又名《陳政事疏》)是西漢文學家賈誼的名文之一。賈誼任梁懷王太傅期間,漢文帝多次向他徵求治國方略,賈誼亦多次上書陳述政事,針對文帝時期匈奴侵邊、制度疏闊、諸侯王割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後由班固收入《漢書·賈誼傳》中。[1]
《治安策》論及了文帝時潛在或明顯的多種社會危機,包括「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嘆息者六」等眾多嚴重問題,涉及中央與地方諸侯之間、漢庭與北方異族之間,以及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種種矛盾。針對這令人憂心的一切,賈誼富有針對性地一一指明相應對策和補救措施。[2] 毛主席稱贊《治安策》是「西漢第一雄文」。

D. 簡述賈誼學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君主專制制度下,君主本人的素質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國家的治亂以至存亡,因此,君主及其繼承人——太子的教育具有獨特意義。

賈誼認為人們的天性本無很大差別,有道之君與無道之君的差別是由環境和教育影響不同而造成的。而這種影響可以說在生命誕生之初就開始了。開頭"失之毫釐",最終則可"差以千里",因此必須"慎始"。

(4)賈誼理學內容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賈誼否認天性有本質差別,認為在"啟耳目,載心意,從立移徙"這些基本認知和行為能力方面,聖賢與一般人並沒有先天的不同,只是因為聖賢能" 俛而加志",而一般人"儃僈而弗省" 才造成二者人品上的巨大差距。以此勉勵學者力求上進。《六術》篇中提出人有仁、義、禮、智、信之行,加上樂、合為六行。"

然而人雖有六行,微細難識,唯先王能審之,凡人弗能自至,是故必待先王之教,乃知所從事"。而先王為天下設教。是"因人所有,以之為訓;道人之情,以之為真"。也就是說,人不能自然成才,教育是必要的,同時教育又是適合人的內在素質及發展規律的。賈誼指出:"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發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 按照這樣的次序求學,一切邪惡、放任、謬誤和罪過就無法侵入,人就可以永行正道了。

E. 賈誼 《過秦論》的相關資料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

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中篇剖析秦統一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

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

(5)賈誼理學內容擴展閱讀:

《過秦論》是一篇政論。「過秦」意思是指出秦的過失,「過」是動詞。「論」是一種議論文體,重在闡明自己的意見。「過秦論」意為「指責秦的(政治)過失的一篇史論」。 《過秦論》共有三篇。其中寫得最好、影響最大的是第一篇。

它最早附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文選》也都選錄了這一篇。

在今傳賈誼所撰專著《新書》第一卷中,對此文則明確標出它是三篇中的「上篇」。本文在《史記》《漢書》《新書》《文選》四部書中,文章字句頗有出入。

西漢文帝時代,是漢代所謂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賈誼以他敏銳的洞察力,透過表象,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

國內封建割據與中央集權的矛盾、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間的矛盾都日益加劇,統治者的地位有動搖的危險。為了調和各種矛盾,使西漢王朝長治久安,賈誼在《陳政事疏》《論積貯疏》以及《過秦論》等著名的政論文中向漢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時弊的政治主張。

本文就是以勸誡的口氣,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敗得失,為漢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鑒。在談到寫作目的時,賈誼說過他之所以要「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

主張「去就有序,變化因時」,其目的是求得「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下篇)。《過秦論》一文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實為昭漢之過。

F. 賈誼的主要成就

儒家
西漢初年,儒生陸賈與叔孫通等人在總結秦亡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國的設想,但未及付諸政治實踐。西漢初期,賈誼沖破文帝時道家、黃老之學的束縛,將儒家學說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與禮相結合的政治藍圖,得到了漢文帝的重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賈誼認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要使漢朝長治久安,必須施仁義、行仁政。同時,賈誼的仁義觀帶有強烈的民本主義的色彩。賈誼從秦的強大與滅亡中,看到了民在國家治亂興衰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這種民本主義思想為基礎,賈誼認為施仁義、行仁政,其主要內容就是愛民,「故夫民者,弗愛則弗附」,只有與民以福,與民以財,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以愛民為主要內容的施仁義、行仁政的思想是賈誼政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在研究歷史的同時,賈誼對漢朝的社會現實也進行仔細考察。賈誼認為,當時的情況是,在表面平靜的景象之後已隱藏著種種矛盾和行將到來的社會危機:農民暴亂已時或出現;諸侯王僭上越等、割據反叛,已構成了對中央政權的嚴重威脅;整個社會以侈靡相競、以出倫逾等相驕,社會風氣每況愈下。因此,在賈誼看來,面對這樣一種上無制度,棄禮義,捐廉丑的社會現實,不能遵奉黃老之術,必須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因此,叔孫通等人倡導的制禮儀、明尊卑、以禮治國的主張,也成了賈誼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通過仁與禮,賈誼為漢朝提出了一個仁以愛民、禮以尊君的忠君愛民的儒家式的政治統治模式。
法家
與陸賈、叔孫通等人一樣,賈誼也非一個醇儒,尤其是為了解決漢朝中央政權與諸侯王之間的矛盾,法家的權勢法制思想也已被賈誼吸收到了其思想體系之中。賈誼認為:施仁義主要是對民而言的,對於當時擁有強大勢力並隨時可以反叛中央的諸侯王,單靠仁義恩成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權勢法制,「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勢已定、權已足矣,乃以仁義恩厚因而澤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制,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刃不折則缺耳。」
道家
賈誼在《道德說》中藉助於漢初非常流行的《老子》的學說,試圖為儒家的道德論尋找一個宇宙觀的基礎,表現了漢儒自陸賈以來自覺地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以充實儒家思想體系的新動向。
賈誼認為,陰陽、天地、人與萬物都由德生,而德由道生。道是宇宙萬物的最終本源,而德則是宇宙萬物的直接本源。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德有六美:有道、有仁、有義、有忠、有信、有密。 賈誼試圖用《老子》的道德說來為儒家的道德倫理提供依據,這種吸取道家的思想因素以為儒家的道德倫常進行形而上的哲學論證,為後來董仲舒全面吸收道家學說以重構儒家思想體系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思想資料。 縱觀賈誼一生,雖受讒遭貶,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政論和建議,文帝還是比較重視,大略是實行了的;賈誼在政治、經濟、國防以及社會風氣等方面的進步主張,不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對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割地定製、禮治天下
賈誼指出危害西漢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們企圖叛亂的陰謀。他回顧歷史,列舉事實說明分封諸侯王的害處。指出諸侯王的叛亂,並不取決於是疏是親,而是取決於「形勢」,取決於他們力量的強弱,從「形勢」來解釋諸侯王反叛與否。因此,賈誼得出的結論是:「疏者必危,親者必亂」。
根據異姓諸侯王反叛的歷史教訓和同姓諸侯王必然反叛的危險,賈誼提出了兩個方面的措施:其一曰定禮制,其二曰定地制。定禮制,就是針對諸侯王在禮制上的僭越,強調必須嚴格區分等級,使諸侯王嚴格按人臣之禮行事,從而維護天子的最高威嚴。定地制即「割地定製」,根據「大都強者先反」的歷史教訓,賈誼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針:在原有的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諸侯,從而分散削弱他們的力量。諸侯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盡而止」,力量也就愈來愈削弱下去了,這就叫做「割地定製」。
景帝劉啟時,晁錯提出「削藩」政策,是賈誼主張的繼續;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證明了賈誼對諸侯王分析的正確性。到了漢武帝劉徹的時候,頒行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更是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方針的全面實行了。
另外,在《宗首》、《藩強》、《權重》等文章中,賈誼還闡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在《大政》、《修政》中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
重農抑商、以農為本
賈誼認為,富商大賈與諸侯王相勾結,有恃無恐,僭越禮制,又要農民供給他們以奢侈的生活資料,因而導致了廣大農民貧困。因此,賈誼主張重視農民,提倡儉約,反對奢侈之風。
文帝二年(前178年),賈誼上《論積貯疏》,緊密圍繞「積貯」的論題,從正反兩面論證加強積貯對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對於維護漢朝的封建統治,促進當時的社會生產,發展經濟,鞏固國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貢獻,客觀上符合人民利益,在歷史上有其進步的意義;他的重視發展農業,提倡積貯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鑒的價值。同時,賈誼指出,商人賣奴隸,窮極奢侈,不尊重國家制度,冒犯皇帝尊嚴,主張儉約,禁奢靡之風。
在貨幣政策上,賈誼承認貨幣流通的客觀性質,不認為單憑君王權力就可以解決貨幣問題。因而賈誼建議禁止私人鑄錢、由中央壟斷造幣的原料,統一鑄錢,即不讓銅流布於民間,也不準老百姓私自采煉銅礦。 可惜文帝未執行,以至幣制混亂。 賈誼的貨幣主張,在客觀上已為後來漢武帝時實現統一的五銖錢制度,即所謂「三官錢」的流通開辟了道路, 武帝時期禁止鑄錢的政策正是賈誼思想的延續。
儒法結合、瓦解匈奴
賈誼對待匈奴思想的出發點,是傳統儒家的華夷之辨,四境少數民族侵凌中原民族是不能容忍的。 因而,在北方匈奴問題上,賈誼認為和親並不能制止匈奴侵擾,提出儒法結合的戰略思想,即「德戰」:「以厚德懷服四夷」, 輔以「三表 、五餌 」之術。賈誼認為,只要實行他的「三表」、「五餌」的策略,便可以爭取匈奴的民眾,孤立單於,並進而降服單於。
賈誼對他這套制服匈奴的措施頗具信心,所以他向文帝毛遂自薦,願意親自來實行其計劃。 賈誼主張用和平的手段瓦解敵人的策略,因而西漢贏得了30 多年國內建設的和平環境,為武帝最終戰勝匈奴奠定了實力基礎,故其功不可沒。 散文
(參見賈誼的作品詞條《治安策》、《過秦論》、《論積貯疏》等)
《漢書·藝文志》記載賈誼散文共58篇,收錄於《新書》。其作品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專題政論文,如《過秦論》;一類是就具體問題所寫的疏牘文,如《陳政事疏》;還有一些是雜論。
賈誼的政論文,主要是一些陳政事的疏奏,為數不多,但成就巨大。一方面,他吸取戰國儒道法三家思想而又「案之當今之務」,使其政淪文具有適應時代需要而「經世致用」的特色,因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他繼承戰國之文「敷張文辭」的寫作手法而又更加疏直激切、盡所欲言,使其政論文具有將說理與情感、氣勢、形象相結合而聳動人主視聽的特色。
賈誼的政論散文說理透闢,邏輯嚴密,感情充沛,氣勢非凡,全面地闡述了 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遠矚的治國方略,鮮明地體現了漢初知識分子在大一統封建帝國創始時期積極用世的人生態度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標志著中國散文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代表了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對後代散文影響很大。魯迅曾說,他與晁錯的文章「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除此之外,賈誼《新書》中還有一些雜論文章,語言或朴實淺顯,或生動形象,敘事說理均有特色。

(參見賈誼的作品詞條《吊屈原賦》、《鵩鳥賦》等)

賦是漢代文學的代表,是在楚辭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文體。漢賦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摹仿屈原《離騷》體的騷體賦,一種是漢代新創的散體大賦,它日益發展,成為漢賦的主體。賈誼賦在賦史上具有「振其緒」之功。既上承楚騷的余緒。又奠定了漢代騷體賦的基礎。
在賈誼僅存的四篇賦中,《吊屈原賦》是漢初騷體賦的代表作,「辭清而理哀」(劉勰),是以騷體寫成的抒懷之作,也是漢人最早的吊屈之作,開漢代辭賦家追懷屈原的先例。
《鵩鳥賦》在藝術形式上,受莊子寓言影響,以人鳥對話展開,開漢賦主客問答體式之先河;同時此賦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有散文化的傾向,體現著向漢大賦的過渡(馬積高《賦史》)。

G. 賈誼的早期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一就是以禮教作為治國的根本。賈誼因為總結秦國的教訓,認為「違禮儀,棄倫理」是造成社會風氣穢亂的根本,擁有儒家思想的他強調以禮治國。而禮教的作用就是防患於未然,這就決定了這種治國教育理論必須依靠教化來實現,由於他繼承了儒家思想,是以非常嚴謹的思維強調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第二論君主教育的意義。古代封建社會是以君主專制制度為准,君主本人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興衰榮辱,因此對於太子也就是君主繼承人的教育極其重要,君主極其繼承人的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第三論胎教和保傅制度。賈誼認為,人們的天性差別不大,大的差異主要存在於孕育時期和後天的培養中,也就是說在胎教和出生後。胎教思想是中國古代教育理論極其有特點的內容。而保傅所說的就是為太子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這樣既容易實施教育理論效果也會很好。雖然賈誼這樣認為,但是他也知道,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完全杜絕不良的影響則是完全不可能的。

H. (賈誼列傳)主要內容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並非常器重。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於是就徵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這樣,漢文帝就徵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餘,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傑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於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後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於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此後,漢文帝於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後,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窪,氣候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賦文這樣說:
我恭奉天子詔命,戴罪來到長沙任職。曾聽說過屈原啊,是自沉汨羅江而長逝。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托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逼得您自殺失去生命。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鸞鳳潛伏隱藏,鴟梟卻自在翱翔。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諛奉承之輩得志猖狂;聖賢都不能順隨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稱伯夷貪婪,盜跖廉潔;莫邪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丟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奇貨。駕著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著兩耳拉鹽車。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日子怎能長?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
尾聲:算了吧!既然國人不了解我,抑鬱不快又能和誰訴說?鳳凰高飛遠離去,本應如此自引退。效法神龍隱淵底,深藏避禍自愛惜。韜光晦跡來隱處,豈能與螞蟻、水蛭、蚯蚓為鄰居?聖人品德最可貴,遠離濁世而自隱匿。若是良馬可拴系,怎說異於犬羊類!世態紛亂遭此禍,先生自己也有責。游歷九州任擇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舍?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來棲止。一旦發現危險兆,振翅高飛遠離去。狹小污濁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吞舟大魚?橫絕江湖的大魚,最終還要受制於螻蟻。
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鴞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楚國人把鴞叫做「服」。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窪,氣候潮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賦文寫道:
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日太陽西斜的時分,有一支貓頭鷹飛進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邊停下,樣子是那樣的自在安閑。奇怪之鳥進我家,私下疑怪是為啥。打開卦書來占卜,上面載有這樣的話,「野鳥飛入住舍呀,主人將會離開家」。請問?鳥啊,「我離開這里將去何方?是吉,就請告我;是凶,也請告我是什麼禍殃。生死遲速有定數啊,請把期限對我說端詳。」?鳥聽罷長嘆息,抬頭振翅已會意。?嘴巴不能說話,請以意相示自推度。
天地萬物長變化,本來無有終止時。如渦流旋轉,反復循環。外形內氣轉化相續,演變如蟬蛻化一般。其道理深微無窮,言語哪能說得周遍。禍當中傍倚著福,福當中也埋藏著禍。憂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凶同在一個領域。當年吳國是何等的強大,但吳王夫差卻以此而敗亡。越國敗處會稽,勾踐以此稱霸於世。李斯游秦順利成功,卻終於遭受五刑。傅說原為一刑徒,後來卻成武丁相。禍對於福來說,與繩索互相纏繞有什麼不同?天命無法詳解說,誰能預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來勢猛,箭遇強力射得遠。萬物循環往復長激盪,運動之中相互起變化。雲升雨降多反復,錯綜變幻何紛繁。天地運轉造萬物,漫無邊際何浩瀚。天道高深不可預測,凡人思慮難以謀算。生死的遲早都由命,誰能知其到來時?
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陰陽運轉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其中聚散或生滅,哪有常規可尋蹤?錯綜復雜多變化,未曾見過有極終。成人亦為偶然事,不足珍愛慕長生。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小智之人顧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通人達觀何大度,死生禍福無不宜。貪夫為財賠性命,烈士為名忘死生。喜好虛名者為權勢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貪生。而被名利所誘惑、被貧賤所逼迫的人,為了鑽營而奔走西東。而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被物慾所屈服,對千百萬化的事物等量齊觀。愚夫被俗累羈絆,拘束得如囚徒一般。有至德的人能遺世棄俗,只與大道同存在。天下眾人迷惑不解,愛憎之情積滿胸臆。有真德的人恬淡無為,獨和大道同生息。舍棄智慧忘形骸,超然物外不知有己。在那空曠恍惚的境界里,和大道一起共翱翔。乘著流水任意行,碰上小洲就停止。將身軀託付給命運,不把它看作私有之體。活著如同寄於世,死了是長休息。內心寧靜就如無波的深淵,浮游就如不系纜繩的小舟。不因活著重已命,修養空靈之性不拘泥。至德之人無俗累,樂天知命復何憂!雞毛蒜皮區區小事,哪裡值得憂慮生疑!
一年多之後,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於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後,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粱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老師。
漢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了。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
幾年之後,粱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後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後來漢文帝去世,漢武帝即位,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任郡守。其中賈嘉最為好學,繼承了賈誼的家業,曾和我有過書信往來。到漢昭帝時,他擔任九卿之職。

I. 賈誼的《過秦論》共幾篇主要內容

《過秦論》分上、中、下三篇,是賈誼政論文的代表作全文著重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經驗,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 這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上篇先講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等等。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極盡誇張和渲染,造成一種語言上的生動氣勢,恰似秦人以排山倒海之勢來統一六國一樣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