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心理學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二、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教育心理學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除學習心理等傳統領域受到重視外,還呈現出如下新的發展趨勢。
(一)轉變教學觀念,關注教與學兩方面的心理問題,教學心理學興起
教育心理學研究從S-R範式向認知範式的轉化,特別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興起,引起了教學觀念的轉變。學習與學習者不再是被動知識的接納者,學習是一種認知加工過程,是學生對知識的一種主動構建過程、學習不是記錄信息而是理解信息。而教學的重心也從課程轉向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發展適合於各種學科的學習和思考策略。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也從50年代以前集中於學習問題轉向對教學問題的極大關注,這種轉變最初源於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所進行的教育與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問題的關注更使教育心理學擺脫了50年代中期沒落的局面。而教育心理學由於對實際教學問題的關注而成為生命力旺盛的學科。
從此教育心理學不再單純關注於學習的實質問題,而是關注於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問題,關注學生學習中的認知過程,關注教師如何促進這些認知過程的發展,對教學問題的關注,最直接的成果就是促進了教學心理學的發展.從1969年加涅(Robert M.Gagne)等人提出教學心理學概念以來,教學心理學發展至今已成為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
(二)關注影響教育的社會心理因素
教育心理學對學生學習的關注,也使教育心理學研究者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並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相同教學環境的學生,其所能達到的成就是各不相同的,這就促使教育心理學工作者去探求影響認知過程的各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最近,沃爾勃格(H .L. Walberg)通過廣泛的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尋找當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發現影響教學的社會心理因素的探討將是教育心理學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熱門話題之一。研究發現,學習動機及教育情境中的社會心理因素對學習和教學具有重大影響,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已開始反映到教育心理學中,如韋納(B.Weiner)的歸因理論,班杜拉(A .Banra)的社會學習理論。
(三)注重實際教學中各種策略和元認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學研究從實驗室轉向教學實際,更加關注教與學的有效性,使得對學生學習中的各種策略與元認知問題就成了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另一個熱點與方向。特別是當前教育心理學在學科教學方面的研究中.更是密切結合學習策略、教學策略、問題解決策略以及元認知理論,以期解決相關學科的教學有效性問題。目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工作者們正在不斷地吸收國外的先進科研成果,結合我國教育教學的實際,開展理論和應用研究,對教育教學實踐起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㈡ 心理學學科的發展迄今是什麼的局面。
現代心理學發展速度更快,出現了更多交叉學科,尤其以兩條主線最為突出,一是神經科學的發展,二是文化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學科方向出現更細化的分支。先進的研究方法(從腦成像到統計學)越來越得到心理學家的青睞,跨文化的聯合研究成為心理學的一道風景。
一、國際心理學發展狀況
我們以當今美國心理學發展趨勢為例來探視國際心理學發展的趨勢。
1.研究方法
(1)心理學研究方法趨向多元化,且各自有自己的研究優勢領域,佔主流地位的仍然是科學主義。科學主義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不再極端,過去在心理學中基本沒有地位的一些非科學主義的方法,如現象學研究方法或其他研究方法也有生存之地。
(2)重視過程研究,注重追蹤(longitudinal)研究、干預(intervening)研究以及心理的內在過程。目前,心理學家們特別希望通過追蹤、通過控制一些變數,觀察分析結果、研究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發現心理活動的因果規律和找到有效的控制心理和行為的方法。他們重視個人深度心理過程研究,認為傳統的心理學是個體間(between persons)的研究。這樣就有很多個人內部的信息被忽略掉了,應當進行個人內部(within person)的心理研究。
(3)對心理統計的科學性有新的認識,在心理學領域發展了很多先進的統計方法。這表明心理學界對定量方法的看法越來越理性了。
2.研究領域
(1)遺傳與環境問題之爭重新出現。遺傳與環境問題在80年代似乎沉寂。但是,1994年,心理學家理查德?黑恩斯坦和查理斯?默里發表了書名為《貝爾曲線》的著作,書中強調智商測驗反映了個體的基本能力g。g能力決定了個體在社會中的成功與否。他們還聲稱,美國白人與黑人的g智力並沒有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民族的同化而縮小。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為了應對社會的反應,美國心理學學術研究會對此做出了回應。這一熱點的出現與社會文化有關,西方文化是科學主義主導的文化,決定論的、終極的探究思維方式根深蒂固。前幾年的克隆熱、近兩年的基因熱,這都自然引導人們回到遺傳問題。再者,美國雖然提倡文化多元,但種族歧視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
(2)基因研究引發了相關領域的研究。1999年,最引起美國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基因問題。有人宣稱,人類基因的奧秘將徹底破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心理學家們對基因問題也漸感興趣,開始從基因的角度討論眾多的心理學問題,不僅從基因方面研究智力問題,甚至也從基因角度研究社會心理學中的問題。
(3)心理健康領域進展迅速。心理健康是美國心理學最為關心的問題。1999年底,美國發表了《心理健康:軍醫處處長報告》,它是在分析3000個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後做出的。報告稱,在美國,每5人中就有1人受到心理異常的影響。該報告也帶動了若乾的研究領域,如大腦活動過程的科學研究(其中包括開創性的大腦細胞內的合成神經化學活動);有前途的新興心理治療手段;美國心理健康服務系統的缺陷(如政府機構、私人機構、學校、監獄及其他部門)。報告認為,就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而言,心理學家更多地知道如何治療,並認為沒有單一的基因導致心理疾病,而是多種基因的變化、組合導致心理疾病。由於心理健康與現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內在關系,心理健康問題可以說必然日趨嚴重。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疾病表面上似乎是個人的,實際上是團體和社會性的,它不僅決定了個人的生活質量,實際上比生理疾病更大地影響家庭和團體,甚至社會的良性運轉。
(4)從進化的角度研究心理學問題。從進化論方面進行心理學問題的研究越來越明顯。如在認知領域,心理學家從進化論的角度研究人的認知機制,在發展心理學領域,有心理學家從進化論的角度研究性別差異、性別角色;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從進化論的角度研究社會行為等等。
(5)跨文化研究成為趨勢。隨著美國社會越來越多地認同文化多元,心理學家更重視跨文化方面的研究。特別要提出的是,他們似乎對東方,特別是中國文化越來越有興趣,一些重要的刊物,如《美國心理學家雜志》近幾年發表了許多有關中國文化的文章。此外,在其他領域,心理學家們仍然重視自我問題,但是近來重視罪惡問題,也強調價值問題。有些心理學家提出,「價值」是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因素。
二、歐美著名大學心理學教學特色
一般來說,世界著名大學主修、選修心理學的人數往往逾千。在美國,心理學更是第一大學科,其授予博士學位人數最多,也是最受歡迎的學科領域之一。它不僅表現在心理學圖書最豐富,讀者群最大;還因為心理學是最重要的職業領域之一。
歐美著名大學的心理學學科發展趨於成熟,已經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和先進齊備的配套設施,她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研究等方面有許多可茲借鑒之處。各著名大學強調心理學發展的科學性、全面性和系統性,兼顧心理學的自然科學(生物基礎)和社會科學特性。
以Berkeley、Brown、Cambridge、Columbia、Harvard、Michigan、Minnesota、Oxford、Stanford、UIUC、Yale這些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為例。她們普遍的特點是課程設置齊全、專業系統全面、專業的劃分細致,看重建立自我特色,如Brown的音樂與心理、睡眠導論;Michigan的關注本土問題的研究。既對現代心理學發展方向的敏感,反映前沿和趨勢,如認知神經科學、決策科學、跨文化,又能發揮傳統科目的優勢。
教學研究方面表現為教學內容豐富,講座、討論和教授相結合,為本校學生提供學習和了解心理學的平台,如Berkeley為學生滾動開課、Cambridge的跨系課程;各學校都非常注重方法和研究,強調學生的實驗和獨立研究能力,以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課程跨學科設計和科學的教學、研究理念為學科的發展打下基礎,使交叉學科不斷出現,如Harvard的交叉學科的不斷涌現和發展。
總之,這些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注重傳統與前沿並進、科學問題與社會現象緊密結合、基礎與應用百花齊放,點與面充分結合。一方面,強調自己的特色,有所為有所不為;另一方面,對國際科學發展方向十分敏感,能快速跟進。從各著名大學的課程設置來看,系列完整又有明顯的傾向,與神經科學及相關學科交叉成為普遍趨勢;教學上,專業化課程比較細化,強調方法和動手能力,這有利於學習的深入淺出;高年級和研究生課程有一定的學科交叉,對於掌握學科的前沿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國內心理學發展狀況
1.我國心理學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100多年來,心理學家對人類的心理現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不僅豐富了對自身心理現象的本質規律的認識,還促進了人們對社會發展的進一步了解。有關人類的認知過程、心理的生理機制等研究為科學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心理學在教育、醫療、工業、人口、軍事、司法、航空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更是展示了它在實際應用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心理學於20世紀初傳入中國,但由於舊中國積貧積弱,戰亂不斷,發展十分緩慢。
中國的現代心理學開始於清末創辦的新式學校,在當時的師范學校里首先開設了心理學課程。1917年北京大學建立心理學實驗室;1918年,陳大齊出版了中國最早以心理學命名的書籍《心理學大綱》;1920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建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與此同時,構造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等先後被介紹到中國來,中國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學研究。
從新中國成立到「文革」前,我國心理學有了很大的發展。1951年正式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1956年,在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的指導下,心理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制定了12年的發展規劃。在規劃的指導下,心理學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例如,在工程心理學研究中引入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思想,教育心理學家對程序教學進行了試探性的研究,在生物心理學和感知覺方面的某些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水平。
由於歷史原因,心理學曾遭受了兩次大的摧殘性的沖擊。1958年,心理學受到批判。在「文革」期間,心理學遭受毀滅性打擊。研究和教學被迫終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被撤銷。建國後的初步繁榮階段到「文革」期間完全停滯不前。在「文革」中,心理學被污衊為「資產階級偽科學」,必須「徹底砸爛」。撤消了中科院心理所和各大專院校的心理學教研室,停止開設一切心理學課程,廣大心理學工作者下放勞動,有的被迫改行,有的遭受迫害。心理學的發展處於完全停滯狀態。十年動亂後,心理學重獲新生,逐步恢復並穩定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我國心理學得到穩定、迅速的發展,已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規模的研究隊伍和研究機構。目前,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外,還有4個研究機構和17個心理學系,它們均附設在高等院校,其中大部分是在師范院校。約有5000名心理學工作者從事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國心理學會於1980年加入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先後與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心理學界建立了長期合作與交流的關系。1994年,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相繼將認知科學和心理學列入我國21世紀領先發展的九大學科之一。1996年申辦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獲得成功(2004年在中國北京舉行)。2000年,在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一次大型國際性心理學大會——第16屆國際行為與發展心理學大會。此後,2004年先後在西安舉行了第17屆國際跨文化心理學大會,在北京又舉行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
目前,中國心理學會下屬有11個專業委員會,共有2800名會員。 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心理學專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設有心理學專業的單位也從10多個發展到100多個,主要分布在師范類大學,少數綜合大學和醫學院校,個別其他專業類院校也設有應用心理學專業。
在20多年的發展中,我國心理學在基礎與應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某些領域的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心理科學的總體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1998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心理科學的發展水平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心理科學的人力資源主要分布在工業化國家。在發達國家,每百萬人有大約500位從事研究的心理學家;在發展中國家,每百萬人約有心理學家100名,而我國每百萬人中只有心理學家3名,這與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是不相稱的。
心理學在我國得到長足發展,國內許多新的單位應運而生,逐漸形成強弱、新老合作互助模式,推動我國心理學向橫向和縱向雙軌道發展。專業的教學與研究也得以進一步發展。這既是學科發展的必然性,又是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從學科專業劃分來看,我國心理學發展方向分為基礎與應用兩大領域;從學科發展來看,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同時存在一定的交叉學科的滲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是專業設置和建設問題。
我國高等院校心理學專業絕大部分建立的時間比較短。由於師資力量、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實驗場地)和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基礎不同,因而在心理學專業建設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別。尤其是近幾年受大學擴招的影響,有些僅有10名左右專任教師的心理學專業,每年的招生規模卻在60~70人,甚至超過100人。這種教學資源上的欠缺和招生人數過多的失衡狀況,必然影響到專業培養質量。傳統的專業設置重理論輕應用,不夠細化,與現實需求的吻合程度較差,針對性不強。專業建設也缺乏清晰的標准和規范。
相應地,我們也存在教學中課程設置偏重理論,忽視應用的現象。國內的課程設置普遍缺乏系統性,教材陳舊、本土性研究知識缺乏,各個專業方向發展不平衡。課程的理論性太強,沒有考慮到現實的需求,與社會需要脫節。有的理論課程重復較多,如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之間,需要調整。
二是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問題。這包括師資力量和人才培養問題。
由於歷史原因,師資力量在許多單位都是薄弱環節。有的由於教學任務繁重,研究工作受到影響。有些課程的教師由於沒有接受專門的訓練,就按照教學參考書講課,應該開設的實驗課由於沒有實驗條件或者教師沒有能力而無法進行實驗課教學。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新近開辦的專業,一些開辦歷史較長的心理學專業也存在這個問題。以生理心理學為例: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曾於1996年做過調查,在所調查的9個單位中,開設生理心理學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僅有3個單位。現在開設生理心理學課的已經比較普遍,但是能夠開設生理心理學實驗的單位仍然很少。
在人才培養上,雖然近十餘年心理學專業畢業生數量在不斷增多,但仍難以滿足實際的需求;人才素質不高,理論素質和應用素質有所欠缺,缺乏很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不了新的社會需要,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需求,這既影響了師生的可持續發展,又阻礙了心理學學科自身的發展。
三是教材建設和配套設施問題。
目前,國內的心理學教材陳舊,且數量非常有限。教材以編輯的居多,原創性的少;自編的多,引進外版的少;文字性教材多,系統配套少;教學內容還處在傳統為主,新趨勢為輔的階段。圖書情報系統和數據網路不健全。專業期刊種類少,分類不夠細,不能反應學科的發展趨勢。實驗室建設上,一方面各單位和專業方向發展不平衡,已有的實驗室在教學與科研上不能很好地兼顧,另一方面,現有資源沒有形成良性循環,不利於聯合開展研究課題。
2.未來我國對心理學的需求
縱觀國際心理學和我國心理學的發展現狀,對比中國和歐美國家的心理學教學特色,我們面臨著艱巨的任務。
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以認知神經科學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為例,我國研究者在視知覺、注意、語言等基礎領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關注的成果。但總的說來,研究隊伍還很小,研究手段也相對落後又不成體系,專業隊伍的素質不高。這種現狀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科學需求是很不相稱的。因此,對於一些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多學科交叉的重大科學研究領域,我們迫切需要培養研究隊伍、凝練總體研究目標,使我國的前沿基礎學科研究在國際前沿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促進我國心理科學事業的發展。
應用型人才,包括心理健康與咨詢治療、管理心理學、經濟心理學、教育信心理學等,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21世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心理學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例如,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國有企業結構調整、住房制度改革、薪酬結構水平、社會保障與醫療保險、應激干預等重大管理決策,都需要管理心理學者的參與和指導;各領域人才的選拔與培養迫切需要心理測量學的介入。又如,從人類生活質量的角度來看,隨著社會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人類物質生活的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需要會越來越強烈,其中也包括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受我國國策的影響,獨生子女教育成為我國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部門對心理學人才的需求會大大增加。「以人為本」的理念被政府、學界所關注,也在被社會廣泛接受。因此,心理的相關問題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總之,21世紀的時代特點使我們需要大批的心理學工作者從事與心理相關的工作或者進入許多部門。心理學在社會現象、社會行為層面的研究以及在其它科學研究領域、生產領域的價值越來越大。
心理學研究隊伍的壯大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師資力量和教學、教法、教材和配套設施的支持。因此,要求心理學工作者從專業設置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開始,對心理學學科的教學和師資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改革
㈢ 心理學學科的發展迄今是什麼局面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凡是涉及上述范疇的研究,都是心理學最本質、最重要的理論,所以屬於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是心理學在一些應用領域中所形成的分支學科。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就是這種分支學科之一。人在生活、勞動中與周圍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各種各樣的主觀活動和行為表現,這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簡稱心理。具體地說,外界事物或體內的變化作用於人的機體或感官,經過神經系統和大腦的信息加工,就產生了對事物的感覺和知覺、記憶和表象,進而進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們在同客觀事物打交道時,總會對它們產生某種態度,形成各種情緒。人們還要通過行動去處理和變革周圍的事物,這就表現為意志活動。以上所說的感覺、知覺、思維、情緒、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由客觀事物引起、在頭腦中產生的主觀活動。任何心理活動都是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可稱為心理過程。人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特點,各人的心理過程都表現出或大或小的差異。這種差異既與各人的先天素質有關,也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有關,這就是所說的人格或個性。心理過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心理學還研究人的個體的和社會的、正常的和異常的行為表現。動物心理學研究動物的行為,這不僅是為了認識動物心理活動本身,也有助於對人類心理活動的了解。總之,心理學是人類為了認識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基礎科學,也就是這里所說的基礎心理學。人類社會是由一個個活生生、有感情、有理想、有智慧的人組成的,人類社會的一切成就和弊病都是人的認知做成的!只有心理學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糾正人們認知的偏差,因此,它對人類生活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心理學家能參加解決教育、醫療、工業、商業、軍事等等各種社會問題。所有這些應用於具體領域中的心理學,都屬於應用心理學范圍,都是心理學的分支學科。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人從出生到老年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和規律的學科。人的身體和心理在時間進程中表現出量和質兩方面的變化,這種發展貫穿於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受前一時期的影響,同時又影響到以後的發展。最新的《心理現象全新解釋·知覺生長模型》一書既是探究基礎理論的,也是發展變化觀點的支持者。書中介紹了人從胎兒到成年人各方面發展變化的情況。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律,揭示教育過程和心理發展的關系,把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個別差異,道德品質的形成,教育者應有的心理品質等。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語文、算術等課程的內容和教法,也屬於教育心理學的范圍。德育心理學研究兒童道德動機、道德判斷的形成過程,探討培養優秀道德品質、正確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徑。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直接關繫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養的重大任務。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內容的不同,正是心理學應用領域不同的結果。基礎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直接影響心理學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例如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影響世界一百多年,至今還在應用他的理論。所以,人類要掌握人類心理,必需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當然,在具體應用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為基礎理論研究提供重大參考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