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如何定題目
首先看是什麼專業的題目
其次根據專業和教授的口味來定
題目盡可能不要大眾化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初中教師職業壓力研究
小學生成功發展能力結構的研究
中學生控制源、自尊與人際關系發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發展特點及關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較研究
青少年壓力應對的維度、結構及相關研究
沙盤游戲作為兒童心理教育技術的探索
大學生焦慮與自我概念、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
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對澳門中學生性別角色認知的影響
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認知需求和創造性的關系研究
故事情境對兒童理解白謊的影響
城市幼兒園幼兒的焦慮問題及輔導策略研究
現代中學生非智力素質的因素分析及其培養
澳門中學生心理素質研究
對山東、廣東體育高考生使用興奮劑的心理調查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徵的相關研究
大學教師工作壓力的現狀及其與人格維度關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學生孤獨感結構研究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多校區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與研究
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書寫訓練對於幫助克服考試粗心現象的實驗研究
青少年學生公正價值觀的心理學研究
中學生創造性內隱觀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成人依戀的測量及相關人格研究
兒童的欺負行為和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情緒歸因的特點及其與氣質的關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測評研究
大學生人格特質對心理健康觀的影響
3~9歲兒童氣質發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博士)
漢藏族大學生心理品質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職校生成就目標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實驗研究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專學生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探索與實踐
淺談非智力因素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
上海市高一學生焦慮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社會轉型期教師人格發展研究
中學評優不公及其對教師心理影響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罪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父母教養方式、人格特徵、罪錯類型之間的相關研究
寧波市小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與心理特徵研究
自我調節學習理論及其教學意義
上海大學生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兒童「析取」范疇獲得的內隱學習和成分分析研究
團體指導提升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點高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概念圖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東北邊遠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干預策略
初二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自我價值感及成就目標的關系及干預研究
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家庭因素對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訓練模式的構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與成才——江南大學特困生個 案調查研究
學校心理輔導師資的專業化發展研究
理工科大學生焦慮狀態下的行為特點研究
心理教育活動論(博士)
溫州市寄託兒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徵研究
民辦高校新生挫折及其應付方式的研究
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福建省衛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狀況調查與教育途徑
福州市重點中學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農校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
信息時代中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探析
關於中學人格教育之研究
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
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小學兒童對說謊的理解及道德評價研究
初中生對教師差別行為的認知及情感反應的研究
大學生心理沖突與應激水平、主觀幸福感及應付方式關系的研究
論高校教師心理壓力及其化解
大學生歸因風格、價值觀和尋求社會支持與幫助的關系研究
高職生應激源、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廣州市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調查研究
網路文化對廣州大學生心理影響的研究——關於網路成癮症的心理分析
慢性病兒童心理特點研究
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學生中的應用
兒童自我概念與重要他人評價的相關研究
培養元認知能力 教學生學會學習
湖南省小學高年級學生考試焦慮的初步研究
小學生行為問題、自殺意念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高三學生高焦慮調適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大學生自尊與自我效能感及歸因的相關研究
醫科大學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延吉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學校環境、教學歸因對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的研究
4—12歲漢族、彝族兒童認知與社會認知維度水平比較研究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的比較研究
青少年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與教育對策
整合範式下的心理健康標准研究
高校心理咨詢模式構想
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其教育
初中生學習疲勞影響因素調查及對策分析
中學生心理應激發展性特點研究
統招生、成招生學習心理差異分析及對策研究
高中教師工作壓力、心理健康及其關系的研究
交往的心理學審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
中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焦慮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父母人格之關系研究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及其干預性研究
個體面對災害行為反應的心理基礎及教育對策
中學生空間圖形認知能力發展的研究
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
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特點及其教育初探
中學生性別角色觀的分析研究
英語審美化教學策略對初一學生英語能力的影響的實驗研究
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與若干因素的相關研究
國外兒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評
高中數學後進生數學學習心理研究及教學建議
華師大女大學生性心理研究
大學生成就目標、歸因方式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教育干預實驗
中學差生的自我價值感及其與控制源的關系研究
3歲、5歲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實驗研究
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大學生人格五因素及其與父母養育方式的關系研究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
高中生性別角色的人格特徵及其相關研究
閱讀中多媒體材料及其呈現方式的眼動研究
口語元認知,考試焦慮和口語成績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
2-4歲幼兒的不服從行為和母親教養方式
學前兒童生物性因果認知的發展——對「人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3-4兒童分類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交流方式與性別配對對兒童青少年合作行為影響的發展研究
刺激材料的呈現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分類活動影響的研究
大、中學生生活應激評定量表的編制
中學生人際交往性格類型的研究與教育引導
重慶市中師畢業生心理異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高師生職業氣質之比較研究
組塊構建記憶策略訓練,提高高一學生英語詞彙學習質量的實驗研究
小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
初中生挫折應對自我監控訓練的實驗研究
三所不同類型中學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
不同權威對小學兒童親社會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及其與自身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徵的相關研究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礙特徵與教育對策研究
雲南大學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
甘孜藏族自治州重點中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途徑的探討
單親家庭幼兒的社會支持系統分析
中學生考試焦慮的身心機制及調適研究
基於理性情緒教育的輔導課程對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緒的效果研究
榜樣教育的心理學分析
高中生分班壓力的研究
多維立體的中學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實踐
重視人格教育 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武漢市六月高考學生焦慮情緒調查研究
小學兒童社會技能的同伴評定:社會技能對社交地位的影響研究
成就目標定向與班級動機氛圍、學習策略、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
試論學習過程中學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學促進
青少年互聯網使用與人格特徵之關系研究
創造性個性特徵的公眾觀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隱含知識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身體自我及其與自我價值感關系的研究
小學五年級兒童創造性想像的實驗研究
幼兒遮擋繪畫的表徵策略及其影響因素探析
兒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實驗研究
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博士)
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博士)
父母教養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權威觀 行為自主期望與親子關系研究
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系的研究
學習困難兒童自我定向、友誼質量、孤獨感的特點及其關系
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高中生自尊研究
小學低年級學業不良兒童的有意注意穩定性研究
大學生焦慮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漳浦縣學業中等生自我監控與人格特徵關系的研究
安溪縣學業中等生成就目標傾向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的研究
網路時代與中學生健康人格
論語文教育的審美心理建構
中學生閱讀心理及教學對策研究
科學穩妥地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統家庭治療技術在團體輔導兒童同伴關系中的實證研究
團體咨詢改進大、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實驗研究
漢族、回族、藏族和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觀和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
中學生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習策略和動機與學業成績關系研究
評價方式對成就目標、自我效能感、焦慮及學業成就的影響
城鄉不同地區高中生人格、防禦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高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初探
初二學生應對方式、應對效能與心理適應的關系及干預研究
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
醫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習成績影響的統計技術研究
耳聾與健聽兒童、青少年情緒面部表情識別的比較研究
我國中小學情感教育探析
中學生學業負擔態度量表的編制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人格塑造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漢族、回族高中生生涯發展特點及學業成就關系研究
貴州省農村、城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
私立小學學生心理狀況及其生活學習環境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心理障礙運動處方的理論與方法體系的研究
當前中學生擇業心理調查及現狀分析
高中生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初中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的實驗研究
中學生考試焦慮干預對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
4-5歲幼兒氣質、父母教養方式及其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
兒童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
中學生知覺的社會支持與學習動機關系的研究
學習因難學生成就目標定向、學習策略、失敗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其關系
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研究
小學生完成系列回憶任務時錯誤類型發展的實驗研究
樣例解題步驟編碼對原理學習和遷移的影響(博士)
3-4歲兒童攻擊行為的多方法測評及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日本留學生心理詞典表徵結構的實驗研究
閾下情感啟動效應的機制及輕度弱智兒童在閾下情感啟動中的歸因
澳門初中生之壓力來源、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系研究
21世紀教師形象設計
論班主任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深圳市羅湖區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初探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學教師對計算機類教學媒體的態度及引導
論網路時代的教師角色
新型骨幹師資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學習型組織理論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當代教師職業成熟的探索與追尋
中小學教師職業承諾問卷的研製
教師「亞健康」現狀及相關因素的研究
創新教育與創新型教師的培養
論骨幹教師的專業發展——全國數學骨幹教師調查報告
論教師組織的知識管理
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論教師成為研究者
論教師的信息能力及其培養
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
走向主體間意義的教師主體性——教育工具的一個目標
新手—熟手—專家型教師成就目標定向與人格特徵的研究
論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可能——一項個案研究
澳門實施教師評鑒制度之教師傾向性研究
被規約的教師職業——知識制度的社會基礎及其表現(博士)
理想學生觀的時代解讀與建構
關於西方教師專業化理論與實踐的初步研究
後現代主義視野中的學生觀研究——關於學生觀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學生越軌行為的成因及防範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
論師生關系的新發展
論創新教育中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徵與構建
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學校:對立與合作
攻擊性兒童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兒童攻擊行為的某些認知神經基礎
青少年強迫症狀的特點及其認知歸因研究
家庭教育資源結構、特點及其與小學生心理素質關系的研究
欺負捲入兒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研究
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
當代大學生心理自立問卷的初步編制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的編制與實測
小學兒童概念擴展創造性的發展研究
4-6歲兒童解決比例推理問題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
小學三、五年級兒童創造性想像的啟發效應研究
兒童規則推理能力訓練及其遷移效應的實驗研究
幼兒錯誤信念理解能力的訓練研究
9-11歲兒童日常情境中傳遞性推理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
兒童早期心理理論能力的實驗研究
目標清晰度對不同反饋方式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後繼成績的影響
4-5歲兒童攻擊性行為發展及其與家庭因素關系的追蹤研究
學習困難兒童的社會目標、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系研究
童年中期兒童社會能力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
焦慮大學生自我圖式的實驗研究
影響在校生應對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
抑鬱焦慮大學生心境一致性的實驗研究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理論分析及其對大學生抑鬱情緒調控的研究
對獨生子女人格的異質分析
南昌市初中生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
我國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
論體驗及其價值生成
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准化
論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對我國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義
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影響因素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調節學習發展特徵及相關因素的研究(博士)
中小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人際信任、社會期望及自尊的關系研究
受虐兒童的父母養育方式及其個性特徵初探
高職大學生應對方式、人格特徵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
中專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徵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網路使用、成癮狀況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心理素質量表的編制的初步研究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成癮狀況與人格特質及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
兒童欺負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個性特徵和人際關系因素的關系研究
長沙市大學生病理性互聯網使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兒童欺負行為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關於3-7歲攻擊性兒童的社會認知發展狀況的研究(博士)
廣東省某高校大學生自尊及其相關的若干因素研究
分布式學習心理生理反應信息測試分析系統開發研究
成敗情境下不同目標取向學生內在動機、焦慮特點的研究
自我理解的發展情況研究
寧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兒童青少年感覺尋求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研究
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心境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
社會支持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中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發展及其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青少年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博士)
中小學教師壓力應對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畲族家庭環境狀況及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自卑感及其與自我歸因、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網路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解讀心理教育:多學科的視野(博士)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研究
晉江市中小學教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觀的調查研究
影響高中女生數學成績的心理因素及對策探討
福清市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
論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維護
教師素質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
青少年學生的自尊、自我和諧和網路關系的研究
發展性團體心理咨詢改善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實驗研究
大中學生寬恕內涵認知及寬恕風格發展的實證研究
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和諧教育觀
大學生誠信心理初步研究
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研究
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結構、發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
中學生社會責任心結構及其發展特點研究
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後大學生的應激障礙及應對策略
大學生自戀人格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個性的意義及其培養
大學生社會化成長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生學業自我妨礙的初步研究
大學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質與量的研究
社會支持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
兒童打鬥行為形成與平息機制及其亞文化特徵比較
大學生動物意象呈現及整合規律的探索性研究
初中生厭學問題研究
高中生生活壓力、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中學教師工作倦怠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際交往的關系研究
青年人格發展與大學生的人格教育
上海市高中女生減肥群體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大學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際依戀間的關系研究
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學習動機干預策略中的應用研究
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不同情境中大學生的成就目標取向和自尊對自我設限的影響
您的心理學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貳』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的影響有哪些論文
你看看心理學進展裡面有沒有
『叄』 求心理學論文 關於十大積極心態的
無論在我國還是在外國,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心理現象,力圖揭示心理活動的奧秘。古代的許多人,包括不少有名的學者,都把人的言行歸結為一種特殊的實體亦即靈魂的主宰。諸如,我國上古奇書《黃帝內經》的著者元陽真人即提出「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
『肆』 求助積極心理學論文建議
一、資料推薦
1、網易公開課中的哈佛大學幸福課——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2、《活出最樂觀的自己》(積極心理學之父力作)(積極心理學之父集大成作品,央視《讀書》欄目力薦讀物) ——如果你的時間足夠多的話。
3、http://www.xinli001.com/info/tag/?name=積極心理學,這個網站有你要的相關資料。
二、個人建議
「我本身就是很積極的人了,學了沒有什麼變化」——這句話本身就是不客觀。即使你本身足夠樂觀,但你在學習之前應該沒有或者很少去關注自己的生活中積極品質吧,起碼你沒有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
你這一篇論文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將個人成長和積極心理學聯系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簡單的要求不一定好寫。你可以算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就可以了。比如說積極人際關系 ,你之前即使再積極、人緣再好,也不至於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萬人迷(這個估計只有人民幣才能做到)吧,總會有幾個人和你相處不太好吧,或者總會有和朋友鬧矛盾的時候吧。那麼你就可以從積極人際關系這個角度來反思你之前的人際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再說說你現在和以後的一些改變,列舉一兩個事例,有針對性地分析一下,3000字很容易寫的。
你要是還不知道怎麼寫,那麼我建議你上豆瓣搜索一下積極心理學的書籍,看看書評,然後參考一下來寫,這樣也可以的。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讓你滿意,如果滿意,請採納!
加油!
『伍』 大學生幸福心理成長標准格式論文3000字
一、積極心理學對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的啟示
(一)系統的訓練內容: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積極情緒研究,如愉悅、滿意、樂觀、希望、感恩和寬恕等和主觀幸福感相關的內在體驗。第二是積極特質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優勢和美德,並且認為發揮積極特質是實現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第三是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研究,如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會、廣泛的道德等,以及它們如何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在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從個體和群體層面,建構積極情緒訓練、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將整體上促進大學生幸福感的各個方面,從而幫助大學生掌握幸福技能,實現幸福人生。其中積極人格特質訓練是核心內容,成為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基礎;積極情緒體驗是個體層面主觀感受,積極關系獲得是群體層面交往技能與幸福獲得的保障條件。同時,在積極心理學三大研究體系內,積極心理學家們建構了大量的理論來解釋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如賽里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學說、弗雷德里克森的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希斯贊米特哈伊的「心流」學說、弗蘭克爾的人生意義觀等等,這都將是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核心主題和重要方法來源。
(二)體系化訓練方法與原則:理論、研究、應用大學生心理訓練應基於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科學實驗的證據及有效的訓練方法,訓練過程要堅持理論性、研究性和應用性原則。首先,大學生心理訓練目標、內容、方法受到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同時心理訓練過程中也有必要進行理論傳授、闡釋,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為什麼這樣訓練,而且清楚怎樣配合和自我練習才能導致更好的效果。忽視理論的關照,心理訓練就會流於表面,甚至導致游戲化和娛樂化。其次,積極心理學以事實為依據,經過嚴謹的科學方法得出結論,具有科學性。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訓練也要堅持研究性原則,即一方面通過傳達幸福科學增強訓練的說服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大規模的人群調查、對照組實驗設計、跟蹤調查等,力求掌握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結論,以更好地實現訓練目標。最後,應用性原則是指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闡述與研究的結論解釋上,而將它們進行必要的、合理的應用轉化,轉化成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各種訓練方法的具體設計,使得理論、研究結論與應用緊密結合,如先測試、再干預、再測試的訓練過程,融理論、研究和應用為一體,既避免枯燥,又增強趣味。同時,不僅是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研究和應用,整個訓練環境也要嵌入積極觀念,教授生活中便於應用的幸福心理技巧。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對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的思考
(一)幸福感覺提升,積極情緒體驗訓練積極情緒的擴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讓我們感覺良好,即它不僅反映成功和健康,還能夠產生成功和健康;積極情緒改變我們的思維,即拓展常規之外更廣泛的思想和行為意識;積極情緒改變我們的未來,使我們能夠發現和建構新的技能、新的關系、新的知識和新的生存方式。幫助大學生識別、喚醒、體驗積極情緒並成為習慣化技能,首先就要根據積極心理學關於情緒研究的分類,即有關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積極情緒三類,針對性地開展訓練活動,幫助學生保持面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情緒的連貫性,從而抵禦消極情緒,提高生活滿意度,獲得主觀幸福感。面對過去的積極情緒有滿意、滿足、成就感、驕傲、平靜等,如何獲得這些情緒?積極心理學從改變認知、學會感恩等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改變認知訓練,就是要講解情緒與認知的關系,即所有過去的情緒都是由思維和解釋啟動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尤其是要幫助學生糾正教條的決定論,即過去不幸影響未來的錯誤觀念;其次,進行感恩訓練,就是要通過課堂感恩記錄、感恩沉思、感恩分享,課後記感恩日記、「感恩拜訪」等的練習有效改變大學生對過去事件的情緒體驗,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面對未來的積極情緒包括樂觀、希望、信心和信任等,如何引發這些情緒?積極心理學認為可以通過改變對未來的希望而實現。在心理訓練過程中就是要幫助大學生獲得習得性樂觀,從訓練積極樂觀的解釋風格開始。首先,教授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通過講授理論及案例分析、完成句子等形式讓大學生認識到對事件的看法和解釋而不是事件本身決定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其次,教授反駁悲觀的技巧。如採用完成句子、續寫故事等方式傳授自我對話和自動思維反駁技能。具體可採取當悲觀想法出現時,先進行舉證、再擴展解釋來發現自己對事件的曲解,從而打破破壞性習慣思維等。最後,教授減少悲觀想法的技能。如通過三步走的方法,分別試想最壞、最好和最可能的情形,然後針對最可能的情形制定一個應對計劃並實施。以上訓練方法都可以根據大學生實際生活情境進行案例編排展開。面對現在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愉悅」和「滿意」。積極心理學並不排斥合理的培養愉悅感以獲得當下的幸福體驗。當然,面對現在的積極情緒僅僅停留在愉悅感上是不夠的,還要將其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幸福體驗,即面對當下的「滿意感」。如獲得當下的愉悅感可以通過訓練大學生的正念,讓他們學會在心靈安靜中全心與當下同在,承認、接納和審視正在發生的不幸、消極情緒等,從而激發直面它們的信心、勇氣和能力。而滿意感的獲得,則需要大學生必須付出努力和意志力,因為它來自於自身優勢和美德的展現。幫助大學生識別、展現和發揮自身的美德和優勢的所有途徑都有助於他們獲得滿意體驗而感到幸福,如讓他們去幫助別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發揮潛能進行作品創造等等。
(二)幸福品質培養,積極人格特質訓練關於優勢和美德的人格特質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身體中都有著基於進化需要而遺傳自遠古的優勢有待展現,每個個體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運用這些優勢,不僅能獲得當下的積極情緒體驗即滿意感,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緩沖和對抗自身缺點、疾病、挫折和不幸等等。因此,訓練大學生如何識別、展示、運用他們自身的美德和優勢,成為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的核心,也勢必會促進其良好人格發展,最終實現幸福人生。積極心理學研究了整個世界橫跨3000年歷史及不同文化,歸納出人類普遍存在的六種美德,為了建構和測量及實現這些美德,將它們細化後提出24項性格優勢,而培養這24種性格優勢則是實現六種美德的途徑。為了測量這六大美德和相應的24種性格優勢,Park等人編制了「優勢行動價值問卷VIA-IS」,現已被數百萬人廣泛使用,而我國的研究者段文傑等對這一問卷進行了中國大學生的適用性研究,結果表明,除美德結構劃分不合理外,VIS-IS可以作為測量中國大學生性格優勢的工具。[5]研究表明性格優點存在跨文化的普遍性,並且性格優點與優良表現、主觀幸福感以及創傷後成長呈顯著的正相關。[6]因此,識別我國大學生個體及群體的突出性格優勢,針對性地加以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解決大學生群體現存的心理問題,而且還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第一步,就是要運用「優勢行動價值問卷」對大學生個體和群體的性格優勢進行評估和識別,為展示和應用性格優勢訓練打好基礎;第二步,就要在訓練過程中幫助大學生進行優勢性格展示,可以採用小組優勢討論的方式,一起分享自身有哪些優勢,曾用哪些優勢幫助過別人,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第三步,就需要幫助大學生更廣范圍應用這些性格優勢,如設置高難度的團隊任務,發揮團隊優勢才能克服的挑戰,任務完成前小組討論團隊優勢,任務完成後每個人寫下「挑戰中的優勢」故事,並進行集體分享等。同時要開發「性格優勢運用」的家庭作業方案,在社會生活真實環境下促進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
(三)幸福環境構建,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在個體提高幸福感的同時,積極心理學並不排斥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個體成熟的防禦機制和社會階層、教育程度和智商高低無關,而與他生活的環境系統有關。成熟的防禦機制確保個體在遭受壓力、不幸時能夠採取利他、幽默、抑制、升華等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是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理問題與疾病風險的積極特質之一。同時,個體作為社會人滿足勝任需要、歸屬需要、自主需要等,也都由個體生活的環境系統決定,並依賴於環境系統所提供的標准及實現途徑。顯然,作為個體來講,良好的社會環境、組織系統、家庭氛圍、夫妻關系、好的人際關系等都會為幸福人生提供可持續動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質訓練,不僅僅是個體積極情緒能力的提高、美德和品質的發掘和施展,同時還需要積極社會組織系統提供條件和保障。在宏觀層面上,建設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如道德的公民、和諧的社會等;在中觀層面上,建設積極的單位或社區組織,如良好的校園文化、社區文明等;在微觀層面上,培養積極家庭和社會的人際關系等。積極的組織系統建構宏觀層面涉及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領域,內容較廣十分復雜,積極心理學對此研究也相對薄弱。然而對於利用個體可控因素改善微觀環境系統,尤其是建構積極社會關系和積極家庭關系方面,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構建我國大學生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可參考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共情能力訓練,即准確地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二是基於情緒感染理論的領導者樂觀領導風格培養;三是建構人際關系的實用技能訓練,如肯定式溝通風格、積極主動回應方式、有效贊美技巧等訓練,並通過角色扮演、貼近實際的案例討論增強訓練實際效果。
『陸』 求一篇積極心理學論文
這個的估計沒有免費的吧啊
『柒』 大學生積極心理學結業論文
初入大學,跨過了人生中的的第一道大坎——高考,又有欣喜,有辛酸。一切五味陳雜,然而,總是過去了。舊的大門關閉,一扇新的大門已經敞開。 報志願時,我選擇了北京,一個有太多光環的地方,而且,離家很遠。這對於從沒有離開過家鄉的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我也不例外。起初我很迷茫,很懵懂。而且寂寞無助。等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了以後,我才懂得健康觀、價值觀、人生觀沒,才從困惑中走出。 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只有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盡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從心理課上,我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然而,現實中的我,仍然有很大壓力。初到異地的孤寂,面對其他優異學子的挑戰,面對課業的壓力與不適應,很難以調整。 所以我求助於網路和書本,查找心理壓力從何而來,又怎麼消去。 我總結得到:改革開放日益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也已確立,這些都極大地影響到我們的思想、觀念、心理及行為。大學生作為較高知識層次的社會群體,常常是最先敏銳地感受到社會變革帶來的沖擊。但面對社會變革他們有時會迷惑不解、難以適從,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大學生便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同時,從大學生成長的角度看,大學生屬於青年期,生理發育基本完成。但是,心理學研究表明,處在這一時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矛盾性最為突出,他們面臨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識的矛盾,他們所設想的理想的「我」總是滯後於現實的「我」,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交錯出現,內心矛盾沖突尖銳、激烈,心理和行為中易出現不協調現象。 另外,從大學生所受到的教育來看,學校教育還沒有重視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講德育時,往往重視的是思想品質的培養,卻忽視了性格、情緒的調整;在講智育時,重視的是智商的高低,卻忽視了能力的開發;在講體育時,重視的是身體素質的提高,卻忽視了心理素質的提高。所以,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引導,心理素質不理想。 那麼,該怎麽消除呢? 我曾經試過幾種方法,其一是大聲地喊以排解壓力,效果還不錯,只不過得注意選好場地,勿擾他人。其二是運動排解法,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運動,用以轉移注意力,並通過體能的消耗來解壓。其三是破壞法,是通過摔東西,撕紙等破壞性行為緩解壓力,此方法需掌握尺度,謹防發展為破壞癖患者。 那麼,心理學中的專業方法有哪些呢? 1.通過正面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使他們克服個性心態的負面效應。 要想有效地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地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人生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學會用科學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問題,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武斷和感情上的偏激、固執,學會心理上的自我調節,實事求是地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正確對待周圍環境以及生活挫折,從而避免沉湎於區區瑣事或為無謂的煩惱所困擾。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 。 心理咨詢教育是近年來在一些高校出現的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一種有效形式,它同時也具有預防的功能。心理咨詢活動針對咨詢對象在學生、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的心理危機與心理負荷,通過語言、文學等媒介,給予他們及時、有效的幫助和啟發教育,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緩解他們的心理緊張和沖突。心理咨詢教育對還未曾發生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也可起到預防作用。 3.組織豐富的課余活動,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課餘生活可以愉悅身心、獲得朋友、增進友誼,減少因壓力導致的緊張感。因此,學校應多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比如各種文體活動、學術講座、社會實踐、志願者服務等,這樣,不僅使大學生鍛煉了能力、拓寬了知識面,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個體應對壓力的信心和勇氣,促進其健康發展。 心理壓力緩解,是否就意味我們心理健康了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心理健康就是心理沒病唄。其實不然,這個回答不能算錯,但也不是很全面,我在這里借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心理健康的定義:所謂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將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其實通俗的講,心理健康就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的協調,能適應環境。也就是說 ,當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自我調節能力很強。比如說我,剛來北京就很不適應,現在才好多了。除此,我以為,心理健康還包括人際關系中能彼此謙讓。比如說我們宿舍之間,同學之間,和諧相處而互相幫助。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 所謂幸福感,就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准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肯定性的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並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勢心理狀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瑟里格曼表示,這個能被歸納成:快樂+參與+意圖=幸福。我很認同這一觀點,我快樂,我參與,我達到目的,所以我幸福,我成功。這是一種人生的哲學,一種處事地准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借鑒。 總之,從心理課上,我學到了很多,並使之應用於生活,現在的我,不再迷茫,不再心理壓抑,不再體會不到幸福感,我知道,一切就在我們身邊。 希望大家緩解心理壓力,豐富內心世界,體會到幸福感。
『捌』 心理學論文範文 1500字
大學生人際關繫心理分析
摘要: 馬克思曾說過:「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正如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可以從大學生的整體來研究他們存在的種種問題,但是相對於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而言,他們對人際關系有不同的觀念與看法,影響人際交往的主要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有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經濟因素,要解決這些障礙,就要從這幾個因素分析,另闢奚徑,,不僅有賴於教育觀念的轉變,更依賴於教育教學活動模式的變革。還要加強人際關系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注重人際交往的技能培養,重塑個性。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後事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人際關系 心理
一、人際關系的定義
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系、朋友關系、學友(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僱傭關系、戰友關系、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等。
人際關系有不同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的有:
1.人與人之間相互認知,因而產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競爭,領導或服從等關系。
2.指在某一段時間里與某人經常保持的社會接觸。
3.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藉由思想,感情,行為表現的相互交流,而產生的互動關系。
4.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廣義的人際關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與過程方面亦是社會關系。
5.人際關系可說是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彼此藉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
的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之關系,廣義的說亦包含文化制
度模式與社會關系。
6.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3/10
二、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效應
1、首因效應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我們會很重視開始接觸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語言、神態等),至於後面的信息就顯的不是那麼重要了,這種心理稱之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啟迪我們一方面要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後的交往中糾正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認識。
2、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對我們的認識所產生的影響。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間的交往近因效應會發揮較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給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3、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從對方的某個優點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環效應往往對戀愛的雙方起更明顯的作用,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4、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形成對他人的印象。有時候,我們對他人的猜測,無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們不要瞎猜別人的壞處,不要那麼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是社會上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有時會把對某一類人物的整體看法強加到該類的每一個個體上而忽視了個體特徵。刻板效應有利於總體評價,但對個體評價會產生偏差。比如,農村來的同學認為城市來的同學見識廣,而城市來的同學認為農村來的同學見識狹隘。
4/10
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原則
1、尊重原則
尊重包括兩個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都要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要自暴自棄。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人格和價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真誠原則
只有誠以待人,胸無城府,才能產生感情的共鳴,才能收獲真正的友誼。沒有人會喜歡虛情假意,多少誇誇其談都會敗下陣來。
3、寬容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產生一些矛盾沖突。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寬容別人,不斤斤計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禮讓三分。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際糾紛,這樣我們會浪費很多時間,同時也變得很自私自利變得很渺小。
4、互利合作原則
互利是指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能得到對方的報答。人際交往永遠是雙向選擇,雙向互動。你來我往交往才能長久。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既要考慮雙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理解原則
理解是成功的人際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們能真正的了解對方的處境、心情、好惡、需要等,並能設心處地的關心對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貴啊!善解人意的人,永遠受人歡迎。
6、平等原則
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不要愛富嫌貧,不能因為家庭背景、地位職權等方面原因而對人另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