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看金庸小說的書籍前言
享用無窮,得益無窮
《三看金庸小說》到《四看金庸小說》——足足過了一年之久,頗失預算,但總算有了。在這一年之中,有舒國治先生的金學著作,也有計劃把許多寫作人零碎地論及金庸小說的文字,匯集成一冊「金學研究」。那天,沈登恩、董千里、林燕妮等幾個人在一起,董千里先生捷才無比,立即道:「這本書,可以叫《諸子百家看金庸》!」所有人一致叫好,大約不多久,這本書也可出版了,「金學研究」可以有一陣熱鬧。
每次,在前言中,總不免要談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有一個時期,曾被一些人當做是洪水猛獸般可怕的東西,也曾被當做「不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的東西。但是用這種態度對待武俠小說的人,越來越少,他們聲嘶力竭,可是發出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微弱,幾乎聽不到了。因為武俠小說越來越被廣大讀者接受,這一些人的叫聲,已經沒有了聽眾,甚至連他們自己有的也迷上了金庸的武俠小說,還有什麼可以喊的呢?
這真是好現象,大好現象。
有的人,還以為武俠小說只是「成年人童話」,是完全沒有現實意義的。
這種說法,自然大謬。
武俠小說中,各式人等皆有其不同外形,有身懷絕技之絕色小尼姑,有滿身膿瘡的丐幫異人,有風流瀟灑英俊出眾的書生(多有一個或多個暗戀他的師妹),有干嬌百媚膚光如雪的妖姬(多有一個或多個跟隨她的面首),有白發老嫗,有黃口豎子,有虯髯大漢,有窈窕淑女,等等等等,凡是可以想得到的形象都有,凡是想不到的也有。
而在性格上,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也多姿多彩至於極點,由各種性格正常或不正常、稀奇古怪的人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所組成的無奇不有的種種經過,也就是武俠小說豐富無比的情節,是武俠小說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在武俠小說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在人類歷史上所有發生過的事,所有出現過的人,都可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找到,而未曾發生過的事,未曾出現過的人,也可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找到。
過去,現在,未來,世上發生的事,出現過的人,都可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找到他們的影子,怎能說武俠小說沒有現實意義呢?
武俠小說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哪有一部文學作品的情節全是真人真事?),但參與這些情節活動的人,全是世上各種各樣人的典型。
所以看武俠小說,有時頗有看預言的功效,一部寫在二十年之前的武俠小說之中,可以找到近年來才冒出來的人和事的影子。豈武俠小說作者真有預言能力乎?非也非也,那是武俠小說作者寫盡了世間的人和事的緣故。世間一切事,都和人性的優或劣有關,此所謂「太陽之下無新鮮事」,干變萬化,變來變去,變不出人性優劣明愚的范圍。
若不信,且舉一例,例中人物,是朱長齡先生。
朱先生出現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之中,這位仁兄,在深山之中,基業很厚,生活逍遙,但是他覬覦屠龍刀。他擅長用陰謀詭計,在陰謀陽謀一起失敗之後,他就硬來,想活捉張無忌,逼他去找屠龍刀(屠龍刀真是好東西,人人都想撈上一把),卻反令得張無忌爬過了一個山洞,找到了九陽真經,武功大成。而那位朱先生呢?在張無忌練九陽真經的五年之中,天可憐見,在一塊突出懸崖的石頭上,凄清孤零地過日子。五年之久,總該頭腦清醒點了吧?然而並不。
五年之後,張無忌功成出洞,被他再一次用陰謀詭計弄得跌下山去。朱先生大喜之餘,被勝利沖昏頭腦,屠龍刀的邊還沒摸著,又想起九陽真經來,正是窮星未退,色心又起,於是他仔細盤算一番:
「我上次沒能擠過那個洞穴,定是心急之下用力太蠻,以致擠斷了肋骨。這小子身材比我高大得多,他既能過來,我自然也能過去。我取得九陽真經之後,從那邊覓路回家,日後練成神功,無敵於天下,豈不妙哉?哈哈,哈哈!』』(六三○頁)
朱長齡先生心思縝密,想得一點不錯,而且還檢討了上次失敗的因素,輕輕巧巧推在「太心急」身上。當然,失敗是偶然的,可以改正的,而且十分容易改正,想起來,一定可以成功——可不是嘛——太心急,一天等於二十年失敗了,本世紀翻兩番,自然絕無問題,想起來,竟然容易得很。而且,「他既能過來,我自然也能過去!」人家能,我們自然也能!意氣風發,信心十足。
於是,朱先生開始行動:
「他平心靜氣(按:這四個字真妙,急躁冒進不行,反其道而行之,平心靜氣應該行了吧?聰明笨伯,自有其自說自話的邏輯),在那狹窄的洞穴之中,一寸一寸地向前挨去,果然比五年前又多挨了丈許,可是到得後來,不論他如何出力,要再向前半寸,也已絕不可能。」(六三○頁)
在這時候,朱長齡如果知難而退,明白世界上有些事,人家做得到,絕不等於自己也可以做到的淺明道理,他還可以退回來。那怎麼會?一定可以,於是他繼續努力,而且重新檢討:
「他知若使蠻勁,又要重蹈五年前的覆轍,勢必再擠斷幾根肋骨。」(六三○頁)
看,上次的錯誤不再犯,這次自然可以成功。他要是明白一次失敗絕不等於第二次一定成功的淺明道理,這時還可以退出來。但是這位聰明和信心十足的仁兄,卻不明白這道理。
所以他:「定了定神,竭力呼出肺中存氣,果然身子又縮小了兩寸,再向前挨了三尺。可是肺中無氣,越來越是窒悶,且覺一顆心跳得如同打鼓一般,幾欲暈去,知道不妙,只得先退出來再說。」(六三○頁)
朱長齡先生想到要退了,知道自己不行了,不妙了,但到那時再來縮手,已經太遲了!
朱先生境況,真是可憐:
「哪知進去時雙足撐在高低不平的山壁之上,一路推進,出來時卻已無可借力。他進去時雙手過頂,以便縮小肩頭的尺寸,這時雙手被四周岩石束在頭頂,伸展不開,半點力氣也使不出來。心中卻兀自在想:『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過去,我也必能夠過去。為什麼我竟會擠在這里,當真豈有此理!」』(六三○頁)
好一個「兀自在想」,想破了頭,他也想不通其中道理,雖然這道理旁人早已知道,但他想不通。因為:
「可是世上確有不少豈有此理之事,這個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聰明機智算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從此便嵌在這窄窄的山洞之中,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出。」(六三○頁)
文才武功,聰明機智,一流高手,就是相信了「他既能,我也必能」的這個蠢理,就落得這樣下場。
武俠小說中這短短的情節,當然不會是故意在諷刺什麼人和什麼事,這寫在近二十年之前,卻具有預言式的描述。世上真有那麼笨、連那麼淺明的道理都不明白的人?只怕沒有吧,如果有,那真是豈有此理之極!
可是,世上確有不少豈有此理之事!
武俠小說寫得好了,寫到像金庸這種程度,或接近金庸這種程度時,可以說應有盡有,一切人生百態,善的惡的,丑的美的,古怪的正常的,全在其中,如明鏡,如犀照,魑魅魍魎,無所遁其形;義士君子,皆可見其志。
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絕無法做到武俠小說所能做到的地步。
武俠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由此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肯定,豈止是消遣時間之用那麼簡單!
武俠小說有一個大隱憂。
這個大隱憂,現在已越來越明顯。
並不是武俠小說沒有了讀者,情形恰好相反,武俠小說的讀者越來越多,武俠小說的地位,也逐步得到了肯定,可隱憂是,武俠小說越來越少了!
「武俠小說越來越少」這句話可能有語病,已經在的武俠小說一定在,不會少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武俠小說的創作量,越來越少了。
金庸不寫了!
古龍也想不寫了,而且,確曾擱筆了好幾年。
我曾竭力慫恿金庸再寫,不果。
於是我又盡一切努力勸古龍再寫,古龍從意動到執筆,考慮了半年之久,終於我們又有了他的新作可看。
新的武俠小說作者,似乎一直到現在,還未曾拿出可以使大家都叫好的作品來。香港的一位出版家,有一次在閑談之中感嘆:「讀者餓武俠小說餓得太久了!」
自然,也有人慫恿本人「東山復出」,但是我自知,武俠小說是所有小說中最難寫的一種,過去既然寫得不好,現在再來寫,也未必會好,雖然有時候清夜撫心,也曾壯志凌霄一番,但一到天光大白,就知難而退。
早我十幾年的名家,現在還在執筆的,大都已是業余玩票性質,像卧龍生,現在是繁忙成功的電視劇製作人了。
舊作家越寫越少,新作家接不上去,這就是武俠小說的大隱憂。
武俠小說的地位已肯定,市場廣闊,有志寫作的青年才俊,實在可以把握大好機會,替武俠小說再放異彩——但要明白的一點是:武俠小說是所有小說中最難寫的一種,切勿等閑視之。如果不認清這一點,以為那還不容易寫!有了這樣的想法,除非真是天縱英明,若莫扎特於音樂然,不然,必定難以寫出好武俠小說來。
在《四看金庸小說》中,將集中討論金庸兩部最流行的作品:《射鵰英雄傳》(《大漠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說這兩部作品是金庸作品中「最流行」的,是因為《射鵰英雄傳》令得金庸聲名大噪,而接下來的是《神鵰俠侶》,這兩部書中的人物,深入人心,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若是一提起來,有人竟然不知道,真使人懷疑其人可能是文盲。
如果篇幅有多,那就會再討論一些金庸作品中比較冷門的短篇。如果寫下來,沒有篇幅了,那就只好留待《五看》了。
前兩年,曾說過要「再看」、「三看」、「四看」……一直看下去,有以為是「開玩笑」者,現在,大概可以知道不是開玩笑了吧?真可以一直看下去,看到「九看」、「十看」,沒有問題。
多看金庸小說,享用無窮,得益無窮。
❷ 發展地質力學基礎理論
李四光在 《地質力學概論》中提出了一套系統科學方法。即鑒定結構面的力學性質; 辨別構造形跡的序次; 確定構造體系; 鑒定構造型式; 研究岩石力學性質和地應力場; 模擬試驗等7 個步驟。
為了開展地質力學研究,便於進行野外地質構造考察和推廣地質力學,盡可能地使地質力學基本工作方法與構造地質學和其他地質學科的精髓和成果相結合,作者等在大量野外地質實踐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豐富了地質力學 7 個步驟的基礎理論及具體內容和方法,主要進展如下:
( 一) 結構面研究的進展[2,3,13,29,82]
1) 在結構面力學性質鑒定的基礎上,對構造形跡進行了力學分類。
2) 著重指出,構造形跡或構造單元既包括結構面、構造帶,也包括構造塊 ( 構造單元) 。構造塊是指被構造帶所包圍的構造形跡相對微弱的地塊,板塊是一種特殊的構造塊,更小的構造帶或構造面之間所夾的構造塊,稱為岩塊。
3) 總結了不同力學性質結構面的特點和標志及對礦產不同的控製作用。
( 二) 構造形跡序次研究的進展[4,14,82]
1) 提出了壓性、張性、扭性重要構造形跡———如褶皺、斷裂的序次轉化模式;
2) 探討了序次研究在鑒定褶皺地層頂底面、判斷斷層錯動方向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和規律。
3) 研究了序次轉化對礦產分布的多級控製作用。
4) 提出了構造序列的理念———具有一定規模的構造形跡,在它發展演化過程中,往往導生出一系列不同序次的構造成分,稱為構造序列。
( 三) 構造體系與構造系統研究[1,5,7,82,147]
構造體系是地質力學研究的核心。
李四光將許多不同形態、不同性質、不同級別和不同序次,但具有成生聯系的各種構造形跡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它們之間所夾的岩塊或地塊組合而成的總體,稱為構造體系。
一個構造體系實際上就是一定方式的區域構造運動所形成的一定類型的地應力場的應變圖像。當地殼的某一部分遭受一定方式和方向的動力作用時,便形成了某一型式的構造體系,產生了若干條作一定方向展布的構造帶和其間的地塊。這些構造形跡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地區的邊界條件,使之復雜化。隨著運動的持續,盡管區域動力作用方式和方向不變,但在這個地區不同的部分,由於邊界條件的不同,又出現了不同的地應力場,形成了規模較小、型式不同的構造體系。它們的出現又產生了許多個按一定規律展布的構造帶及地塊,使這個地區的邊界條件進一步復雜化。隨著運動的再持續,又出現了規模更小的多種構造體系,依此類推。因此,構造體系的形成是一連串的現象。為了對這一現象進行描述,在此如果我們將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地殼上所形成的一連串有聯系的構造形跡群即全球構造體系稱為全球構造系統,那麼,地殼某一區域在一定方式和方向的動力作用下所發生的一連串有聯系的構造形跡群———若干構造體系,可稱為構造系列;而區域中某一局部地區,在一定方式和方向的動力作用之下所形成的某一構造體系及其各部分演化過程中出現的一連串不同序次的構造形跡則可稱為構造序列; 在一定方向和方式的動力作用之下所產生的構造形跡 ( 構造單元) 在發展演化過程中出現的一連串構造現象稱為構造序次。
據研究,地球表層發育有星球網格構造系統、兩極旋轉構造系統和低緯度旋扭構造系統等全球性三大構造系統; 每一個構造系統包括若干構造系列,每一個構造系列由若干構造體系組成;每一個構造體系又包含若干構造序列的結構面; 構造帶或結構面之間是構造形跡比較微弱的地塊。它們的形成、演化、復合,決定了陸殼和洋殼構造的聯系性和組合規律。
構造系統、構造系列、構造體系、構造序列,以及不同序次的結構面,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是地應力場演化和地應力作用的最真實最可靠的紀錄,因此,是研究地殼運動問題最重要的根據。
全球性構造系統的形成,往往與地球整體形態的變化相關,地球自轉產生的動力對地球形態的變化和全球構造系統的形成,無疑起了最重要的控製作用。
( 四) 構造體系復合的標志和規律研究[6,147]
在對各種類型的構造體系復合的標志和規律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李四光提出的構造復合理念,是對地質科學的一個巨大貢獻,它不僅在構造研究、指導生產實踐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揭示地殼運動的期次和發展歷史提供了可靠的證據。構造復合現象可以出現在陸殼構造體系之間,可以出現在全球性的構造系統之間,也可以出現在陸殼構造系統與洋殼構造系統之間。地殼上最復雜的構造復合現象出現在陸殼構造系統與洋殼構造系統毗鄰地帶,由於南半球板塊向北運動,西太平洋板塊、西大西洋板塊和北美板塊相對向西運動,於是洋殼構造系統與歐亞大陸、北美大陸陸殼構造系統之間便出現了極為復雜的構造復合現象,致使環太平洋地區、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印度尼西亞地帶、加勒比海地區成為世界上礦產和地震最多的地區。
另外,岩石圈的不同層圈中,可能產生不同的構造,形成所謂 「構造層」,彼此之間常出現構造不協調或脫頂現象,應該屬於特殊的復合現象。
( 五) 地殼運動問題的探索[9,10,12,15,18,27,30,35,82]
在這一方面,做了如下初步的工作:
1) 編制了全球構造體系綱要圖,在構造體系研究的 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並劃分了構造系列、構造系統。
2) 進行了岩相建造與大陸海水進退規程的研究。
3) 研究了岩漿岩原生構造與地應力場的關系。
4) 研究了氣候變化與生物遷移問題。
5) 根據地殼現今運動對地球表層的影響,研究了自然災害系統與地球自轉及構造體系的關系。
6) 研究了地球氣、水、石、生各圈層物質運動的方式和方向,在全面綜合各大地構造學派地殼運動論點和論據的基礎上,提出了地球聯合力場的觀點,並以此為據,對地球表層地質構造現象進行了系統解釋。
基於上述工作,1994 年作者編寫了 《地殼運動問題》[82]一書。該書前言中寫到:
「地質力學是李四光教授根據地質學原理與力學相結合創立的一門邊緣學科,著重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問題。李四光教授寫過許多有關地殼運動的論著,盡管分析得十分精闢,但也必然帶上時代的色彩。隨著地質學的發展,各種新資料的涌現,現在是到了補充與發展李四光的地殼運動理論的時候了。在我們按照李四光的願望,執筆編寫這本 《地殼運動問題》一書時,所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李四光的地殼運動理論的精髓究竟是什麼? 照抄他過去的論著,不能有所進展,也不是他的遺願; 而跟著時代的步伐只要向前跨出一步,可以料到難免有眾議紛紜之苦。在這種進退維谷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從李四光的所有著作中,尋找其地球觀的真諦,特別是深入認識李四光地殼運動理論的哲學根據,然後根據現代地質學科發展和實踐中所獲取的大量資料,進行新的總結。
李四光提出 『要從運動的觀點看問題,抓運動是一個根本的問題。運動分為物質的變化與機械的運動。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地質力學既要研究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岩石礦物的各種形變、相變與位移現象的規律,也要研究與地殼運動同時發生的物質變化的規律以及兩者的聯系。當 20 世紀 40年代在歐洲提出系統論時,李四光在我國早已提出了構造體系的概念; 他在 1970 年所著的 《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摘要》一書中所提出的學術思想與以後錢學森同志所倡導的 『天、地、生』三大學科交叉綜合研究的學術思想和當代國際地學最新思潮是基本一致的 ( 錢學森,1983) 。李四光在撰寫了 《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摘要》一書之後,雖然沒有來得及在此基礎上寫出新的有關地殼運動問題的論著,但我們體會這一觀點確是他的地球觀的精髓,而構造體系及其地動力來源的研究僅是其中之一部分。因此,這一點便成為新編 《地殼運動問題》的指導思想。這種理解是否正確,望廣大讀者與同仁共同鑒別。
地殼運動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領域十分廣泛,認識諸方面的特點與規律很不易,發掘彼此的聯系就更難。因此,書中涉及的有些內容的確是作為問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與進一步研究的。我們相信,贊賞與批評同樣都會起到對 『地殼運動問題』深入認識的作用……」
該書取得了 3 點創新性認識:
第一,在構造體系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球具有三大構造系統; 每一個構造系統包括若干構造系列; 每一個構造系列由若干構造體系組成; 每一個構造體系又包含若干構造序列的結構面;構造帶或結構面之間是構造形跡比較微弱的地塊。它們的形成、演化、復合,決定了陸殼和洋殼構造的聯系性和組合規律,共同反映了地球自轉運動的主導控製作用。
第二,認為地球是天體中的一個成員,地球的運動要服從天體運行的規律。天體最主要的一種運動形式是旋轉運動,地球便可能是在旋轉運動中產生和在旋轉運動中發展的。因此,地球各組成部分的運動,不會不受地球旋轉運動的制約。在天體旋轉運動過程中,由星雲物質凝聚而成的地球,受離心力和引力的作用發生分異,大體按物質的密度,從外向內分化為氣圈、水圈、地殼、上地幔、下地幔及地核等圈層。各圈層不同物質的不同運動形式,便形成了各種地質構造現象和與之相關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大氣的運動出現氣流,海水的運動出現洋流,岩層和岩塊的相對運動出現坳褶、斷裂及其他變形,破碎的岩石圈運動出現板塊運動,組成地殼物質的分子和原子的運動造成地球化學過程,等等。所有這些現象不會沒有內在聯系,相互聯系的紐帶則是地球自轉運動———天體運行的一部分。
第三,認為引起地殼運動的力很多,諸如地球內部的變化( 包括地幔對流) ,重力和地球自轉及自轉不均衡所產生的潮汐力、慣性力、離心慣性力、科氏力、極移力、帶狀自轉、離極漂移力、地球公轉、太陽及其天體活動的影響等。由於地殼各圈層物質運動的大方向都與地球自轉坐標系保持有規律的幾何關系;由於破壞地球動力系統平衡的主導因素是離心力的變化; 也由於地球內部的變化和天體的影響都可以影響到地球的自轉速度,並在全球變化中產生相對應的韻律變化。這些基本事實使我們有理由認為,地球自轉與地球自轉速度不均衡所產生的力是推動地殼運動的主因。
❸ 幫我寫個畢業論文摘要100內。最好再給個題目,
題目——大嶺礦區礦床地質特徵及埋藏特性研究
內容提要:針對吉林大齡礦區,對其區域地質內概況、礦容床地質特性等進行了介紹。礦區被保留下來的西翼呼蘭群的地層,構造活動不僅普遍發育,同時也具備著長期性的繼承性特徵;礦區構造主要以斷裂為主,褶皺構造不十分發育;礦區主采一號岩體,礦體是經過液態熔離礦漿、結晶熔離礦漿及晚期殘余礦漿三次熔離作用而形成的硫化銅鎳礦床。並對其岩性岩相進行了分析。
❹ 岩石學的圖書介紹
作者: 徐耀鑒等主編
出 版 社: 地質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8-1
頁數: 290
開本: 16開
I S B N : 9787116053489
所屬分類: 圖書 >> 自然科學 >> 地球科學 >> 地質學
定價:¥28.80 本書介紹了三大岩類的基本概論、分類、命名、結構構造、成因及與之相關的礦產等,強化了岩石的野外、鏡下鑒定、實用性較強。
本書可供高職高專類學生及相關人員學習參考。 前言
緒論
一、岩石的概念、岩石學的任務及其分類
二、岩石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三、岩石學研究方法
四、岩石學的發展簡史和研究現狀
第一篇岩漿岩
第一章岩漿岩及其物質組成
第一節岩漿及岩漿岩的特徵
一、岩漿的概念
二、岩漿的基本特徵
三、岩漿作用及岩漿岩特徵
第二節岩漿岩的物質組成
一、岩漿岩的化學成分
二、岩漿岩的礦物成分
第三節礦物成分與化學成分的關系
一、Si0:含量對岩漿岩中礦物共生組合的影響
二、鹼質的含量對礦物共生組合的影響√
三、Al:0,含量對岩漿岩礦物成分的影響
第二章岩漿岩的結構構造
第一節岩漿岩的結構
一、岩漿岩的結晶程度
二、岩石中礦物顆粒的大小
三、岩石中礦物的自形程度
四、岩石中礦物顆粒間的相互關系
五、岩漿岩結構與岩漿冷凝條件的關系
第二節礦物結晶順序的確定
一、根據結構特徵確定礦物結晶順序的原則
二、確定晶體順序時實驗岩石研究結果的應用
第三節岩漿岩的構造
一、侵入岩的構造
二、噴出岩的構造
第三章岩漿岩的野外特徵
第一節侵入岩的野外產狀和相
一、整合侵入體
二、不整合侵入體
三、侵入岩的相
第二節火山岩的野外產狀和相
一、火山岩的產狀
二、火山岩的相
第四章岩漿岩分類
第一節國際地科聯分類
一、深成侵入岩的礦物分類
二、火山岩的化學分類
第二節本書採用的分類
第三節岩漿岩的命名
第五章岩漿岩各論
第一節橄欖岩一苦橄欖岩類(超鎂鐵岩)
一、一般特徵
二、侵入岩
三、噴出岩
第二節金伯利岩、碳酸岩類、霓霞岩一霞石岩
一、金伯利岩
二、碳酸岩類
三、霓霞石一霞石岩類
第三節輝長岩一玄武岩類(基性岩類)
一、輝長岩一玄武岩類
二、鹼性輝長岩一鹼性玄武岩
第四節閃長岩一安山岩類(中性岩類)
一、一般特徵
二、侵入岩
三、噴出岩
第五節正長岩一粗面岩類(中性過渡性岩類)
一、一般特徵
二、侵人岩
三、噴出岩
第六節花崗岩一流紋岩類(酸性岩類)
一、一般特徵
二、侵入岩
三、噴出岩
第七節霞石正長岩一響岩類
……
第六章岩漿岩成因
第二篇沉積岩
第七章沉積岩概論
第八章沉積岩各論
第三篇變質岩
第九章變質岩概論
第十章變質岩的分類命名
第十一章主要變質岩岩山類型
第十二章變質作用研究
第四篇岩石構造組合
第十三章岩石構造組合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