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譜怎麼寫
1.序言名稱:***重修家譜或支譜,一般用支譜。
2.說明原因:為什麼重修家譜或者續修家譜,現內在大多解釋十容年動亂族譜毀之貽盡為緣由。
3.敘述現狀:現在本族是什麼情況,在****以後家族的發展情況,如今社會有志青年各奔東西等。為了讓本族以後永遠保持聯系,勿忘祖宗等。
4.修普貢獻:***為本次修普信息作出貢獻,***提供經費,***撰寫等
5.結尾:說點立譜的重要性,寫個日期(干支紀年和公元紀年都要寫)
6.落款:a.撰修***(從有譜以來你是第多少代)世孫***(名字不要寫姓氏);b.繕寫***世孫***等
2. 家譜的範本
一個家譜有很多種,具體如下:
1、歐式
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
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2、蘇式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
蘇式世系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系。
3、寶塔式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
寶塔式採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系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此種圖譜最遲在南宋時期出現,其特點是將始祖置於上方正中位置,後世子孫按輩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輩必置於字輩的上方正中,這樣家庭成員的親疏、血緣關系表現的非常明了。
但寶塔式的缺點是,當家族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將世系在一張紙上畫出,而且由於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難以保持圖譜整體上的均衡,容易給人一種不整理的感覺,另外寶塔式圖譜在附記履歷時由於篇幅有限也受到較大的限制。
4、牒記式
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系,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系。
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牒記式家譜類似於每位家庭成員的簡歷匯編,其起源大約是源於歐式圖譜,大致相當於歐式圖譜後面的傳記部分。其優點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 有不少家譜採用這一圖譜。
(2)家譜碑文範例擴展閱讀: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皇帝的家譜稱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紀及王侯列傳、年表等演變而來。
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家譜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參考資料:家譜網路
3. 墓碑上寫家譜 有兩個兒子 一個女兒 女兒是老二 墓碑上應該寫什麼
「孝 女」
樓主,給您一個參考:
另,給樓主一個補充,墓碑碑文有關子孫名稱的寫法如下:
子孫名稱,如果是父輩墳墓,一般包括所有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如果是祖輩及以上墳墓,有的還有曾孫、玄孫等,由於人數太多,墓碑位置不夠寫,寫得太小了也看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根據人數的多少來確定具體寫的人員范圍,一般是從主持立碑的人員輩份寫起,最好不超過20個名字,否則就太擁擠。子孫名稱用小號字體寫在墓碑的左邊,具體寫法如下:
第一行寫一「孝」字,第二行寫一「男」字,第三行寫兒子所屬字輩,第四行寫兒子輩名稱,按年齡大小從右到左排列,只寫名不寫姓,如果第四行位置不夠的,可繼續排第五、第六行。
寫完兒子輩名稱後再在下一行寫孫子輩,先寫一「孫」字,再在下一行寫孫子的字輩,然後再寫名稱,仍然是按年齡大小從右到左排列,只寫名不寫姓。
如果已經有曾孫的,仍然需要寫上去。方法是先寫「曾孫」字(二字各佔一行),再在下一行寫曾孫的字輩,然後再在下一行按年齡大小從右到左排列寫曾孫名稱,只寫名不寫姓。
對於女兒和孫女等女性子孫,如果男性子孫人數較多就可以不寫,如果需要寫的,可以寫在右邊立碑時間與主體碑文之間的空格處。方法是先寫一「孝」字,第二行寫一「女」字,第三行寫女兒們的名稱,仍然是按年齡大小從右到左排列,只寫名不寫姓。孫女名稱寫在女兒名稱的下一行,先寫「孫女」(二字各佔一行),然後在女字的下邊一行寫孫女名稱,仍然是按年齡大小從右到左排列寫曾孫名稱,只寫名不寫姓。
子孫名稱一般只寫同姓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例如媳婦和女婿就不寫,外甥雖有血緣關系但已屬外姓也不用寫,但如果子孫人數較少,名字在5個以下的,由於字數太少不好看,也可以將媳婦、女婿、外甥等寫上去。
不論寫左邊或右邊的子孫,寫完後都需要在下一行寫一「祀」字。寫完上述內容後,就分別計運算元孫內容的行數,必須「合生老」才行。即要麼是6行(最少)或7行,要麼是11行或12行,要麼是16行或17行(最多),計算後如果行數不夠的,就在「祀」字前加字,可加成「跪祀」、「仝祀」、「仝跪祀」等,如果行數還不夠,就在主持立碑這一輩的名字下加一「率」字,或加「同率」(二字各佔一行)來進行調整。
4. 祠堂功德碑範文
新建王氏宗祠碑文復
以「萬世隆昌」制為韻
宗祠之由來遠矣!孔子所入之太廟是其枝蔓。然古唯天子而有,百姓宗祠自宋始建。祠者,祭也。祭先人之神主,習宗族之規制。懷先人之恩德,勉宗族之苗裔。三槐王姓,瓜瓞豐隆。姓源於周代姬姓王氏,宗始於太子晉仙躬。先人代有偉傑,兩晉猶多豐功。植三槐為堂號,肇自宋初晉公。我族為三槐支脈,明季於王九大郢築宮。世代唯桑唯農,修德豐隆。此支嘗有宗祠,遭文革毀屋拆牆。所幸者,始祖仲時公之冢尚在,晉公鑄像未傷。族人相謀,先續修家譜,後重建祠堂。所需資金,扛其最重者,則村長道剛。余有某某等,亦紛紛解囊。族中長輩,多所張羅,薦道剛為族長,俱竭力相匡。今家譜成矣,祠堂建矣,我宗其祥!望族人恪守家訓,嚴遵族章。忠恕仁厚,揚先人之德,建功立業,弘先人之光。煌煌王氏,萬世隆昌!
5. 求家譜例文
1. 傳統的與規范化的家譜內容與結構.
]*O J AL7M#X_}p*d (om*D#V6[
A. 「中國古代的家譜,因為時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記錄的內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來,越到後期內容越多,記錄越詳,與之相適應的是,家譜的格式在不同時代也不盡相同。商代甲骨家譜僅錄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說明關系,較為簡單。漢代的家譜格式大致有三種:一為橫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時代順序排列,《史記》中有關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為單位,先敘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貫連寫,漢代流傳至今的兩塊碑文《孫敘放碑》和《趙寬碑》是其代表。魏晉南北朝是分行寫,或連行寫,每代與前代空一格,這從現存北魏薜孝通貽後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華墓誌和劉宋臨澧侯劉襲的墓誌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後兩塊墓誌不僅記述了自家世系,而且還詳細記述了親戚的譜錄,這在後代是不可思議的,但在南北朝時卻是司空見慣的。唐朝的家譜,大多為合譜,一般是以姓為單位排列連寫的。宋代以後,又開始分代分格。明清時代的家譜,大多取法於此,卷首列世系總表,以備檢查,然後每人半頁,依輩排列。」
yu a0ZEq1m8I ~u 「家譜修撰,到了明清兩代其結構已基本定 型. 明清兩代,家譜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q"W$`$d$bc*[ (一)譜序(略)(二)題辭(略)(三)恩榮(略)(四)凡例(略)(五)圖:(略)cn7y j+~e-JoF
(六)節孝(略)(七)像贊(略)(八)考:(略)
}W/J nt3b%E (九)世系:也稱世表、世系表、世系圖,根圖,是以圖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這是家譜的主要內容,通常是五代為一表。
S h E*d/~%O (十)世系錄:也有的家譜作「世序」、「世系考」、「傅實」、「行實」、「世錄」。是對世系表的解釋,即記錄一個人生、老、病、死、葬的簡歷,內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號、生卒年月日時、享年、官職、功名、德行、莽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時、封誥、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無富貴外孫等,特別重生死、血統。 y;tTh9I(xL
(十一)派語:記載族人的排行宇語,中國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確定的,子孫後代,一代一字作為排序。如孔子後代排行字語為:希、伯、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就是明清兩代皇帝賜予的。
@)`5J1{L}llc (十二)傳記:與世系錄有點相似,不同的是世系錄是本家族每個男性成員均有,而傳記則為家族中有特殊事跡、豐功偉業、名可行世的入傳。傳記又分為內傳、外傳兩種,內傳為女子有懿行的,外傳為男子傳記,可由後人寫,也可請當代名人寫。
0`kV4]5?].[Sc/f1q (十三)宗規家訓(略) (十四)祠堂、祠產、坊墓(略) 4P5x*M*G;N_
(十五)先世考辨:主要為敘述家族歷史,如得姓始未、始祖、支派、遷徙、分布情況。尤其是本支的遷徙、定居歷史和各支外遷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xC8z@Rgg4Wb
(十六)志(略)(十七)雜記(略) (十八)文獻(略)(十九)修譜姓氏(略)%\+J/nl-p2J
(二十)五服圖(略)(二十一)余慶錄(略)(二十二)領譜字型大小(略)
X5Lf_+[0z7Jdp 此外,近代一些家譜後,有的還附有一些統計圖表,如人口等。
a5k+[0BBX9G 以上所說的家譜的各種格式,並不是每部家譜都完全具備的,家譜的詳略程度不一樣,格式分合也不一樣,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樣,但總體來說,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資料來源:中國的年譜與家譜 -- 來新夏 徐建華 )
|+H kP{`NT:yO:l http://www.nmh.gov.tw/fname/about/about_04.htm 12/25/2005PTH x6ez%TWg0ce
?~:T%dmID8T&NZ
1T8ykB"d B. 「明代中後期是中國家譜體例演變與內容更新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以下摘錄了一套家譜的七大主要內容。
n(O&qSCT I7blwl5^
一 姓氏源流(略) 二 堂號(略)
-c,{%`E[.n8U"P a?9T6e!~
三 世系表: 如果發現一本關於您身世的家譜,您最想看的是什麼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誰?家族中曾有過哪 些名人、功績?家族中人現在哪裡?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譜的世系表中。作為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 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系,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2Zh{"m^ Z\xv H
9|l#?,S$I3}-d9In{8{ 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績等。Sr z!\W:|V;W,ee
W"cz&u6c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蘇式世系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系。
@:jBz3Z@ [m$q 6Pr;a+aN{n |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採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系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uk1[8Jb,O
ooV,m1W
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系,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系。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Q P9p;Yx c+s0A
? \-jy%uy 以上四種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這是一般族譜中比較常見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變化,我們在記述家族世系表時,可根據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員的多少等靈活採用,總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內容真實、層序分明,這才是最為重要的。,|/I:~,M'Y-Hd!w
7nxKU$^jxXU Y5H
四 家訓 (略) 五家傳(略) 六 藝文著述(略) 七 家譜圖像(略)
/Y@.Ud/@ @4VS'a
"h.SS9|,x*A:R(L (資料來源: 中國家譜網站 www.China-stemmata.com PTH 12/26/2005)
| BR$x;`1naC&lT 8j'{1^#`[N S|z
kV*BN8es S K C. 「參考中國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重大項目《家譜描述元數據規范》和中國國家圖書館《家譜專門元數據規范格式(討論稿)》成果,利用DC元數據標准提供的擴展機制,實現家譜以下信息內容的描述:
$K7?E)c s.D9U f{ iXd8@['?uw
家譜名、修纂者、序跋、凡例、目錄、修纂時間和名目、家譜體例說明、譜籍、領譜字型大小、堂號、家譜類型、收藏歷史、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恩榮錄、像贊、誥敕、排行字、族規家訓、祠堂祠產、墳塋、五服圖、版本等等。」
1Q-B;C3[y`YAn 「中華大族譜的管理對象應該主要是以下幾類:家譜(對家譜作為一個整體資源進行描述)、家族人物(以個人為單位進行人物信息描述)、家譜研究資料(譜諜文化、姓氏文化相關資料或研究資源,包括人物傳記、或著述,可供家族人物信息中引用)。
6. 要給不知道年代的祖先立墓碑,請問碑文怎麼寫,怎麼稱呼,怎麼落款
先說立碑的稱謂和落款
立碑人的祖父的爺爺,立碑人稱高祖,立碑人的祖父的父親,立碑人稱曾祖,再往上,譜系不詳的,籠統的稱太祖。
譜系清晰的,稱某世族,當年你的始祖從某地搬遷到現地,訂立了你們現在的家譜,他是立譜人,這位始祖在原籍是有名字輩份的,他不存在改名用新的家譜的可能,從他的孩子開始用新的家譜。稱他為始祖,他的兒子啟用家譜第一字,稱一世祖,他的孫子啟用家譜第二個字,為二世祖,以此類推。
高曾祖,父己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曾玄,此九族,人之倫。這是對應的,墓主人是祖,立碑人就是他的孫,墓主人是曾祖,立碑人就是曾孫,墓主人是高祖,立碑人就是玄孫。
墓里埋著你爺爺,你立碑你落款,你就是他孫子。
墓主人和立碑人的輩分相隔超過高曾祖父己這五輩,譜系清晰的,墓主人稱某世祖,立碑人稱某世孫。譜系不詳的,墓主人稱太祖,立碑人稱世孫。
再說碑文
你這種情況,年代久遠,無法寫出先輩的具體功德,但是,先輩繁衍後代教育後代的功德是明擺著的,墓碑大字就冠上大德太公作為謚號,就可以了,他如果不大德,老天爺早就叫他絕後了。這位太公不可能是光棍,能傳下後代還要有太君配合。所以,如果是豎碑,開頭的大德太三字共用,第四字那個公的左面再刻上君字,這就與女祖宗合墓了。至於女祖宗的姓氏名字,多數不詳了,就不用刻出來。
例:趙發揚
中華大德太祖²(君)趙諱發揚之墓
世孫 趙光大 攜子孫
二零一八年清明吉時 貞珉
(貞珉這個詞,是美飾立碑刻碑的書語。)
7. 編寫家譜時發現碑文上刻的年代有誤怎麼辦
如果可以肯定確實有誤,應當修改。否則會一直誤導後代。
望採納謝謝
8. 家譜的格式怎樣寫啊,需要些什麼內容。說簡單一點
古代的家譜在選官、襲爵、婚姻、社交、財產繼承、睦族等方面都有著重要
的作用。因而,在編修家譜時,都應把這些方面的內容收錄進去,以傳示時人和
後人。從家譜產生之時起,三千多年來,由於時代的不同,家譜內容的側重也有
所不同。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為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為證明血
統,是為襲爵和財產繼承服務的,關於這點,可從甲骨實物和《史記》中的有關
部分得到證實。先秦時期的家譜特別重世系,家譜的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為世
系。魏晉以後,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均看門第,這樣一來,家譜在政治生
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強,家譜的內容也相應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晉以至唐代的家譜現在已基本無存,從現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後人再整理的資料來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況。魏晉至唐代家譜的內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當然,首先書寫的還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號,還包括小名、異名、別名,然後記載生平,官爵(即使沒有做過官,是處士
也記錄上譜),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時、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狀況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門第,離、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況,以及著述、居住、遷徙、家族支系、墳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況,記錄得比較詳細。
宋代以後,家譜在政治生活中不再發揮作用,家譜的作用轉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譜的內容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宋元時代的家譜流傳極少,
明代的家譜現在保存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後家譜基本上去掉了關於岳家的內
容,而把記錄的重點移到有關祖先、世系、恩榮、祠堂、居住、田產、墳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與血統有關的內容記載特詳,但如岳家家世顯赫,也可寫上。宋
代以後家譜的內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總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譜形式,列出家族流傳世系。2、恩榮,記錄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諸如科舉、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獎等情況,即使沒有做過官,也要寫上處
士,實在沒有可寫的,年紀活得大,則寫上耆壽、壽婦等字樣,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門楣生光。3、對每一個入譜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寫有傳
記,詳細記錄他的名字、號謚、婚姻、生死經歷、登譜之年、妻妾、節孝,其中
對子嗣記錄得特別認真,嚴格掌握入譜標准,對諸如養子、私生子、女兒、11歲
以下死亡的幼殤以及人贅等情況,特別慎重,以防出現「冒宗」、「亂宗」之
事,保證血統的純凈。4、祖宅是先人們居住、生活過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場所,祖塋是列祖列宗長眠之地,尊崇祖先對於團結族人有著極大的意義,故
對祠規、祠記、祠產、義庄、義田、家禮、家訓及祖塋、祖屋的地形圖等也記載
較詳。5、最後是家傳,一般收錄有聲望的先人的墓誌銘、行狀、壽序、年譜、
像贊等傳記資料。有些家譜後面還專列著述或藝文一節,收載家族先人的著述、
詩文等。
中國古代的家譜,因為時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記錄的內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來,越到後期內容越多,越到後來記錄越詳,與之相適應的是,家譜
的格式在不同時代也不盡相同。
商周甲骨、青銅家譜僅錄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說明關系,較為簡單。
漢代的家譜格式大致有三種:一為橫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時代順序排列,《史
記》中有關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為單位,先敘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貫連寫,漢代流傳至今的兩塊碑文《孫叔敖碑》和《三老趙寬碑》是
其代表。魏晉南北朝是分行寫,或連行寫,每代與前代空一格,這從現存北魏薛
孝通貽後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華墓誌和劉宋臨澧候劉襲的墓誌就可看出。不同
的是後兩塊墓誌不僅記述了自家世系,而且還詳細記述了親戚的譜錄,這在後代
是不可思議的,但在南北朝時期卻是司空見慣的。唐朝的家譜,大多為合譜,一
般是以姓為單位排列連寫。宋代以後,又開始分代分格。明清時代的家譜,大多
取法於宋代家譜,卷首列世系總表,以備檢查,然後每人半頁,依輩排列。
家譜修撰,到了明清兩代,其結構已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家譜的格式大致
排列如下:
1、譜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區別,其內容為敘述修撰緣起,修譜目的,本譜
的修撰歷史、過程與內容大要,修譜的人員構成,修訂年月,家族的淵源傳承和
遷徙經過,郡望,以往歷次修譜情況以及對譜學理論的認識等,作用是宣揚本譜
主旨,頌揚祖德,使子孫讀後能敬祖向善。如果本譜是續修之作,那麼,除收載
新寫的序外,以往歷次修譜的舊序也一並收入,對於續修次數多的家譜,有時新
舊序能多達數十篇。此外,為了增光族望,還會專請當代名人作序,並將以往名
人為列譜所作的序也依時代先後排列收載。譜序在有些家譜中亦有別稱為
「引」、「譜說」、「譜銘」、「譜券」等。
2、題辭:不是每部家譜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為本家族或家譜的題
辭,放在顯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稱譜例,主要是介紹本譜的纂修原則與編寫體例,收錄范
圍,結構特點,各種著錄規則,本譜中各類目的立類理由,適用范圍,各種可入
譜和不可入譜人物的標准,以及諸如如何避諱等行文要求,中心是強調家族血緣
的重要性和譜書記述的真實性,內容較豐富,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
4、譜論:也稱譜說、援古,主要收錄前代名人學者談論譜學的簡短語錄,
其中尤以歐陽修、蘇洵、朱熹、程頤、曾鞏等宋儒語錄最為普遍,也有將明清兩
代皇帝的諭民榜、諭民詔令載入譜中,作為另一種類型的譜論。
5、恩榮:也稱告身、詔敕、賜諭、公文,集中記載歷代皇帝和地方官員對
本家族或某些成員的褒獎和封贈文字,包括各種敕書、詔命、御制碑文等,有的
還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員為本家族題寫的各種匾額,目的是通過重君恩來彰明祖
德。
6、圖:明清時代家譜的卷首,多數都有圖版,內容不完全相同,二般總具
有祖廟、祖塋、祠堂以及牧場、水源或住宅四至圖。
7、節孝:宋代以後至明清,特別重視節孝,家族中出了節婦孝子,是全家
族的光榮,因此,很多家譜都在首卷立節孝一章。
8、像贊:將本家族先人中顯達之人,畫出其儀容,有些還寫上贊語,置於
卷首,以求達到光大族望,熏陶後人,使「後世子孫起敬起孝,且可惜為感奮」
的目的;有些還刊載一些先人遺墨。
9、考:有疑則考。一個家族,存在幾百年、千餘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
楚,可修譜時又必須寫上;因此,只得進行考索。通常需要進行考證的,大抵有
如下內容:姓氏來源、得姓始末。始祖、始遷祖、支派、遷徙經過和原因、如今
分布、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廟、祖塋等,尤其是本支的遷徙、定居
歷史和各支外遷史比較重要,其中以先世考最為重要,也最為常見,也有的家譜
將這些內容稱之為譜鏡、譜撮。
10、宗規家訓:可單稱為族規、族約、祠規、祠約、家規、家約、家戒、
家法、家議、家典、家范:家訓、家箴、規約、誡諭、宗禁、祖訓、規條,是各
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和教化家族成員的家族法規,內容廣泛,基本上為修身、齊
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為規約,族人必須遵守,如有
違犯,則以家法制裁。另一些為訓語,主要為勸戒的內容,教人做人行世的道
理,這部分通常稱為家教。還有一部分為廟規,也稱家禮,為家族祭祀禮儀,如
祖廟祠堂組成,祭祀規矩、程序,婚喪儀式等等。這部分內容是封建倫理道德在
家譜中的集中體現。
11、祠堂、祠產、坊墓:記錄家族祠堂的歷史與現狀、規制、神位、世
次、祠聯、祠匾、配享、崇祀、管理,以及祠產、義庄、義田、祭田的管理和牌
坊、祖塋及各房墓地的分布與坐向等。
12、派語,也稱字輩,為記載族人的排行字語。封建時代,家族排行都是
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確定,子孫後代一代一字作為排序。
如孔子後代排行字語為: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
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
揚,就是明清兩代皇帝賜予的,孟、曾、顏三家亦一體遵行。字輩原為漢人專
利,清代以後也曾為滿族人採用,如清代皇室起名原無字輩,康熙朝始確定字
輩,皇子名首字用「胤」,皇孫名首字用「弘」,二字用 「日」旁,乾隆、道
光、咸豐三朝,又分別增加四字,形成「胤、弘、永、綿、奕、載、溥、毓、
恆、啟、燾、豈(加門旁〕、增、祺」14代字輩。
13、世系:也稱世表、世系表、世系圖、根圖,是以圖表形式反映家族成
員的血緣關系,這是家譜的主要內容,通常是五代為一表。
14、世系錄:也有家譜稱世序、世系考、傳實、行實、世錄,是對世系表的
解釋,即記錄一個人生、老、病、死、葬的簡歷,內容包括父名、排行、名、
字、號、生卒年月日時、享年、官職、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
月日時、封詔、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無富貴外孫等,特別重生死、血統。
15、傳記:與世系錄有點相似,不同的是世系錄是本家族每個男性成員均
有,而傳記類則是家族中有功名賢能、特殊事跡、豐功傳業、名可行世之人方可
入傳。形式包括行狀、墓誌銘、神道碑和年譜等多種。傳記又可分為內傳、外傳
兩種,內傳為有懿行的女子傳記,外傳為男子傳記,可由後人寫,也可請當代名
人寫。也有的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分類排列。
16、仕宦錄:也稱薦辟系、科第錄,用以記載族中歷代及第人仕族人的名
單、履歷、科名、政績、功勛、著作等。
17、志:家譜中另一種比較重要的內容,大多為家族中專門資料的匯集,
如科名、節孝、仕宦、宗行、宗壽、宗才、封贈、族內學校、、學產、歷代祖
屋、祖塋、祖產分布等等。這是明清家譜取法於史書中的「志」,即專門史而
成。
18、雜記:其他類不收或遺漏的均在此處敘述,大多為本家族的一些專門
資料,如男女高年、爭訟。田產、塋地的契約、合約、合同、訴訟文書等,范圍
很廣、很雜。
19、文獻:也稱著述、藝文、文苑,收載的均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
包括各種家規、家訓、家范、墓誌、行狀、詩、文、帖、簡、奏疏等。有的全
收,有的僅開列目錄。
20、修譜姓氏:一般包括兩項內容,一為領銜、編纂人姓名,一為捐獻經
費人姓名,均列在譜未。
21、五服圖:五服是封建家族法規的重要依據,很多家譜後附五服圖,目的
是為了令族人重視和了解,不得混亂。
22、余慶錄:家譜修成,末尾照例留幾頁空白紙,上書「余慶錄」,意為
子孫綿延,留有餘慶。
23、領譜字型大小:為了防止家譜外傳,一般在家譜後都有順序號,或用一段特
殊文字,如擷取《千字文》中的一段等,然後登記注冊,某人領某號,定期抽
查。
此外,在有些家譜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內容,如某些家譜專設義譜一類,收
載族內各支所收異姓養子、義子的世系,有些家譜中收錄有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年
譜資料等。還有些家譜則在譜末專辟「修譜志」、「附記」等篇章,專門記述本
次修譜的經歷和遇到的問題等。也有的家譜會註明修譜時的收支賬目。近代一些
家譜後面,有的還附有一些統計圖表,如人口等。
以上所說的家譜的各種格式,並不是每部家譜都完全具備的,由於時代、地
區、家族的差異,所修成家譜的詳略程度不會完全一樣,其餘諸如格式分合、排
列次序也不會都完全一致,但總體來說,基本上還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9. 劉家營的碑文摘要及家譜
(上略)茲以營丘劉公者,系斡羅那歹之人也。念斯宗派,其來遠矣,追述往事,未達其譯。(略)譜曰:高稅五公系斡羅那歹之人也。充蒙古軍役。念其祖考,已經變亂,失散他鄉,各塋元今無可取。又經李侯兵革,勢不能敵。彼虜鞭之使跪。公曰:「莫跪,吾上為國家出力,豈能跪汝乎?」兵怒,遂加刃欲去其脛,終不曲(屈)。將見勇而忠孝,留之,遂得脫。後之苗裔因留曰姓,故曰劉。至元八年,蒙聖恩添蒙古軍力,每軍撥賜草場地七頃,以贍軍役,逐得至於營丘。為是弓馬熟嫻,累有戰功,至元卅年蒙聖恩,公充本翼鎮撫,不幸而卒。(略)弟忽都奉承史命,愜力同心,謹舍囊篋之資,敬贖翠岩之玉。(略)孤哀次子增住。家譜不具,請鑒之。
時至正丙戌歲中呂月望日祭僧住忽都囊加歹③等立野齊愚叟前樂安縣教諭李居仁
益都縣石匠黃義 弟黃讓刻 注釋:
①譜中的考、妣指其人已死,考稱父,妣稱母。
②捏可羅二子「達兒卒、咬兒卒」二卒字言其人已死,不應看作人名。
③立碑人名原文「囊加歹」名在增住。忽都下,與其輩份不合,歹下並多一「立」字,疑問立碑時誤寫,今改在忽都下,並略去歹前「立」字。
10. 跪求張氏家譜碑文的意思,
前面幾句是說南京在各朝的稱謂 下面是說你祖上是奉明朝皇帝命令鎮守滇南
隋沐公說的是鎮守雲南的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