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弟子規信前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弟子規信前言

發布時間: 2021-03-29 07:08:04

① 弟子規信篇

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② 以《弟子規》中<信>一則開關於『信』的主題班會

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可以永遠行得通嗎?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另外,姦邪巧辯的言語,臟不雅的詞句及無賴之徒通俗的口氣,都要切實戒除掉。
還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輕易發表意見,對於事情了解的不夠清楚,不輕易傳播出去,覺得事情不恰當,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談吐說話要穩重而且舒暢,不要說得太快太急,或者說得字句模糊不清,讓人聽得不清楚或會錯意。遇到別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如果與已無關就不要多管閑事。
看見他人的優點行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齊的好念頭,雖然目前還差得很遠,只要肯努力就能漸漸趕上。不論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齊的信心和勵行的勇氣,小善切戒輕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機會來了也要及時把握,盡心盡力勉強而之。
看見他人犯了罪惡的時候,心裡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樣的過錯,就立刻改掉,如果沒有就更加警覺不犯同樣的過錯。
當道德學問和才藝不如他人時 ,應該自我督促努力趕上,至於穿的衣服和吃的飲食不如他人時,可以不用擔心,郁悶。
聽見別人說我的過錯就生氣,稱贊我就高興,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們在一起。如果聽到別人稱贊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沒有這些優點,只是空有虛名;當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時,心裡卻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實的人就越喜歡和我們親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不小心犯了過錯,能勇於改正就會越改越少,漸歸於無過,如果故意掩蓋過錯,那反而又增加一項掩飾的罪過了。

③ 《弟子規》中的「信」的內容是什麼

《弟子規》中的「信」的內容是: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

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

不如人,勿生戚。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

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釋義:

凡是說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楚而且流暢。

說話時不能講得太快,不能講得含糊不清。

有人說別人的長處,有人也會說被人的短處。

如果別人說的這些事情與己無關,就不要去多管閑事。

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

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後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文筆自然流暢,朴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3)弟子規信前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傳統思想文化的認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修孔廟,春秋祭孔、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

1670年,根據儒學核心制定和頒發「聖諭」十六條,作為人們的思想准則和行為規范: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

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薦舉山林隱逸、十六年開設明史館、十七年的薦舉博學鴻詞,網羅名士,弘揚儒學。這些舉措都促進了儒家的發展。《弟子規》正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寫作而成的。

其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他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賈存仁將其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④ 弟子規 次謹信原文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⑤ 給父母的一封信關於弟子規

抱歉,需要您自己修改修改!祝學習愉快!

《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摘錄出來的,是儒家經典的精華,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礎規范用書。「弟子」所指的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規」就是規范、做人應盡的道理。「弟子規」就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孝順父母的人、一個有禮貌的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學習《入則孝》這篇內容,我們被深深震撼了: 「父母叫你做事,你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做,不能拖拉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謹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孝順父母最簡單的幾件事,我們捫心自問,何時能做到?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讀《出則孝》,讓我們明白兄弟之間能夠和睦共處,也是孝順父母的一種方式。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即是說「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紐扣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齊,鞋帶要系緊」。可見,古代的儀容教育已經抓得很好了。
當然我們所感悟的遠不止上述的這些,學習《信》、《泛愛眾》、《親仁》以及《餘力學文》等幾篇內容,我們同樣獲益匪淺,也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⑥ 關於對《弟子規》信這篇的講解

現在都用多媒體教學啦,你得做個相關的課件,然後講解的時候投影出來供大家學習.

⑦ 弟子規中的"信"是從哪句到哪句

《弟子規》中的「信」,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說話要謹慎——以誠信的心來說話,不可欺詐,不可說謊,不可多言,不可花言巧語,不講粗俗話,沒弄明白的道理不要說,未經證實的流言不要傳播,不要輕易許諾,不要說人是非。說話要講求沉穩而緩慢一些。

2、德行要提升——以誠信的心來學習,觀摩借鑒,以提升自身德行。看到好人好事,就要努力看齊,假以時日,務必趕上;看到壞人壞事,就要努力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警。要確立德行修養的目標,注重精神生活方面的提升,不在物質生活方面與人攀比。

3、態度要端正——以誠信的心來端正自己自處與待人的態度,才能正確對待他人的毀譽。無心之非是犯錯,有心之非就是造惡,不可不嚴於律己。犯了過失,只要真心改過,就能消除負面影響,無礙於自己做個聖賢人的人生終極目標;犯了過失,不但不認錯,反而刻意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罪加一等,離開人生的大道遠之又遠了。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凡出言,信為先,
詐與妄,奚可焉?

讀書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器欲難量。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辭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