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朱氏宗祠重建前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朱氏宗祠重建前言

發布時間: 2021-03-28 05:02:44

A. 新居落成,在朱氏宗祠里宴請賓客,求祠堂上用的對聯,帶橫批,對聯13個字。謝謝。

上聯:仲光淘華振志,萬承有元堂世運;
下聯:和平忠美瑞深,開業積德並傳朝。
橫批:光宗耀祖

B. 求朱氏宗祠對聯,用在祠堂樑柱上的、

上聯:朱氏家族祖德映日承前啟後
下聯:良門後代宗廟增光勵志繁榮

C. 朱氏宗祠的福鼎市管陽朱氏宗祠

福鼎朱氏宗祠
位於福鼎市管陽鎮金溪村,始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74平方米,磚木結構。天井石條有明萬曆丁巳年銘文,整座祠由118支木柱和雕刻精美的大梁組成,祠內尚保存明清時期匾額等文物。1997年1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D. 我們朱氏一族紫陽堂是怎麼回事

我們朱氏一族紫陽堂是怎麼回事?

朱氏 大家族 繁昌朱沖朱氏宗祠

百家宗祠2019-04-15 15:40

安徽省繁昌縣繁陽鎮大陽村朱沖朱氏祠堂被命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清明節當天,朱氏族人齊聚宗祠,為「市保單位」揭牌。

朱沖朱氏宗祠始建於1813年,歷經戰火、歲月的侵蝕,幾經翻修重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特別是皖南事變後,曾作為中共繁昌縣委、皖南特委臨時駐地,為新四軍、游擊隊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放後,曾作為農民掃盲學校和生產隊隊屋使用。

近年來,縣文物局、繁陽鎮和朱氏後裔們多方籌資,對宗祠進行了多次修復和維護,鑒於該處建築的歷史價值和古民居的文物價值。2011年被授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被授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源遠流長之紫陽堂

位於紅花山腳下的繁陽鎮大陽村朱沖,有一座逾百年的朱氏祠堂。青山修竹,林木秀立,置身蜿蜒水泥小道上,抬首可見巍峨紅花山,路邊的房屋大多數已被拆遷。據當地人介紹,這里的地質災害比較嚴重,有的是搬到鎮上去了,有的則是搬到縣里去了。

宗祠,顧名思義,即宗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祠堂。宗祠歷經風雨的滄桑,歲月的洗禮而成為歷史文化遺存。宗祠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於現代的人民來說,仍具有一種神秘感:而對於相關學者來說,則充滿各種珍貴的民俗文化研究元素。

當天我去的時候已是傍晚,夕陽晚照,余輝下的宗祠彷彿是一位經歷百年風雨卻依舊傲然挺立的老將軍,我撫摸一磚一瓦,一木一石,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魄。宗祠,是凝聚家族之魂,更是激勵子孫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創新奉獻的精神之光。保護好古建築就是在保護我們自身的文化,就是在延續傳統繼往開來,也是為子孫後代展示先祖智慧結晶和遺存文化的輝煌。

二、一脈相承之家譜

家譜,又稱之為族譜、家乘,族譜等,它是一種以表譜為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題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也是記錄和承載宗族發展歷史的主要資料。同時,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了族譜。族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於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破四舊運動浪潮之中,家譜曾被當做四舊遭到清理和損壞,「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掉,很多中國人不得不自毀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這對於研究中國人的人文歷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然而,關於家譜的起源,雖然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但是仍未有定論。

聊到家譜時,朱氏子孫將他手寫的部分家譜拿給我看,他屈指算道:「從唐朝新安系第一代瓌公到我已是三十三代了」

E. 朱氏宗祠的福建省福州琅山朱氏宗祠

福州琅山朱氏宗祠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琅岐島牛嶼山西麓,背山臨街,祠面寬11.5米,縱深69米,建築面積865.5平方米,祠構堂皇,四周烽火高牆,飛檐包脊,青瓦蓋頂。大門兩旁鐫文《朱子家訓》,《朱伯廬格言》,顯示琅山朱氏崇尚理學;門口左右石鼓,祠前一對石獅對峙。雙斗旗桿高豎,顯耀琅山朱氏歷代輝煌。
祠為三進,步步登高,層層仰止。殿堂均為穿斗抬梁木構,保持明朝建築風格。大廳懸掛「敦厚堂」匾額,顯示琅山朱氏倡導忠良孝友,敦親睦鄰。大廳正上有精美牌位閣樓,放琅山朱氏歷代先祖於族人牌位,於祖先畫像。祠內楹聯均為琅山朱氏後裔所撰,書法名家書寫;大廳與迴廊懸掛朱熹手跡木刻和諸多書華,文化氛圍濃厚。祠前建有照牆;祠後辟有紫陽公園,頗有特色。
琅山朱氏是唐宰相朱敬則後裔,朱敬則被尊為琅山朱氏始祖。唐宋史料`福建官方檔案`琅山朱氏古族譜均記載琅山朱氏源於河南永城,乃朱操次子朱敬則後裔。入閩有一千一百餘載,入閩始祖乃朱敬則七世裔孫唐戶部尚書朱光啟;遷琅八百餘載。始祖乃朱光啟十二世裔孫南宋宰相朱倬;遷琅山始祖乃朱倬曾孫朱君美。遷琅山以來已傳二十五世,後裔一萬有餘。碑刻記載,琅山朱氏宗祠始建於大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琅山朱氏二十五世祖朱奎發動族人修建;大明崇禎八年(1635)由琅山朱氏三十世祖朱明庭出資重修;淪陷九十一年(1736年)再一次重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再次重修;共和國十八年(1966年)紅衛兵摧毀祠堂朱氏歷代祖先總譜,牌位,畫像等。祠堂被充為公家倉庫,琅岐供銷社堆放農資化肥,加上年久失修,牆恆禿壞,木構腐爛,面臨倒塌,因祠堂被公家佔用,族人無能為力。八十年代朱氏族人向政府討回琅山朱氏宗祠,後加以小規模固定修復。共和國四十九年(1997年)旅居台灣的朱敬則四十世裔孫朱立容(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還鄉探親祭祖,撰詩「戀家鄉」,盼「統一」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捐獻幾百萬人民幣於教育方面,被育為「樂育英才」。號召族人重建祠堂,並捐資80萬,在他帶頭下,琅山朱氏後裔紛紛捐款二百餘萬,共三百餘萬。共和國四十九年(1997年)農歷八月動工,於共和國五十一年(1999年)五月竣工。經精心設計施工,宗祠更煥異彩。共和國五十八年(2006年)琅山朱氏族譜續譜結束,每戶發放一本新族譜,古支譜與君美公墓出土的南宋世系譜牒安留在祠堂。

F. 湖南省博物館朱氏宗祠對聯寫的是什麼

登堂有公是公非,懷一點偏心,即對祖宗不住;

屋室要能容能讓,留半分情面,勿憂家族難和。

是這副對聯嗎?

G. 朱氏宗祠的介紹

朱氏宗祠,朱熹後人550年守望的家園 煙雨迷濛。緩步來到半仙山朱氏宗祠。寧謐的祠堂前面,是一口水面微波無瀾的池塘;陳舊的祠堂門前,一村婦和小孩在怡然自得地玩耍。大門掩飾不住歲月的洗禮,土黃破敗的顏面,彷彿老人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一陣微風吹過,飄飄的,竟吹起了宗祠的些許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