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選講的圖書前言
清華大學出版社一直希望出版一本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教材——《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選講》,這種想法與作者不謀而合。由於目前市面上這類教材的欠缺,作為一名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與同行一樣,深感該課程教學的不便。
作者認為「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選講」這門課涉及的知識和相關信息,計算機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應該了解和掌握。這一點與絕大多數該專業高校教師的想法一致。然而,由於計算機及相關信息學科發展很快,類似的教材非常少,也不好寫。其結果是在師資力量較強的高校,學術水平較高的老師輪番上陣,而師資力量較弱的高校,只好勉強應付或乾脆放棄這門課的教學。顯然,這與規范化的教學工作是相違背的。
在與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溝通中,作者介紹了本書在構思方面的三大特色,一是著眼於計算機專業本身,以該領域的知識為重點展開教學; 二是放眼「大」信息學科,將計算機學科拓展到更廣泛的信息學科領域; 三是立足一般高等院校(非985高校之類的著名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這種構思源於目前全國不同高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選講」課程的教學現狀。據了解,目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大致分為三類: 一是國內著名大學,比如清華和北大等,師資力量雄厚,可以輕松解決問題; 二是「985高校」,其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也可以解決好這一問題; 三是一般高校的教材和師資都相對比較困難。作者希望本書規范化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選講「模塊」對其他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和教師有一點點幫助。編者的想法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認同。
這本書的內容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計算機硬體,第二部分計算機軟體,第三部分網路與安全,第四部分生物與智能,第五部分計算機應用,共40講。
第一部分包括電子計算機發明准備、電子計算機發展簡史、計算機發展趨勢、巨磁電阻效應與硬碟、有機光存儲材料與光碟、集成電路與晶元、晶元設計與製造、超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納米器件、機器人的發展,共11講。
第二部分包括CMM與敏捷軟體設計、軟體產品線與網構軟體、可信計算、演化計算與軟體基因編程、軟體進化論、4GL與軟體開發工具酶、知件與智幻體,共7講。
第三部分包括光通信與其他應用、全球衛星通信、超高速網路、網路生態與青少年上網、網格計算、人工免疫與計算機病毒、信息對抗,共7講。
第四部分包括分子機器、生物晶元、生物信息學、生物計算機、人工生命、人工智慧、人機介面與一體化、「合成人」計劃,共8講。
第五部分包括計算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核磁共振成像與CT、電子成像技術、普適計算、虛擬儀器與數字製造、數字地球與數字城市、智能交通,共7講。
本書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算機系的張凱教授編寫,劉愛芳同志進行了全書的文字核對工作。該書的講稿在本校3屆本科生中進行過試講,效果較好,學生學習和試讀後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在此,對所有關心本書的學者、同仁、學生表示感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大量國內外的著作、論文和研究報告。由於篇幅有限,本書各章節僅僅列舉了主要文獻。作者向所有被參考和引用論著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成果為本書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如果有的資料沒有查到出處或因疏忽而未列出,請原作者原諒,並請告知我們,以便於在再版時補上。最後,再一次感謝很多學者前期的研究成果為本書提供的支撐材料。
Ⅱ 計算機給我們帶了什麼論文引言
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
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對於組織者——校方,和答辯者——畢業論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簡單說是為了進一步審查論文,即進一步考查和驗證畢業論文作者對所著論文論述到的論題的認識程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進一步考察畢業論文作者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審查畢業論文是否學員自己獨立完成等情況。
第一,進一步考查和驗證畢業論文作者對所著論文的認識程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是高等學校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之一。一般說來,從學員所提交的論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個學員對自己所寫論文的認識程度和論證論題的能力。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沒有充分展開細說,有的可能是限於全局結構不便展開,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開,有的可能是作者認為這個問題不重要或者以為沒有必要展開詳細說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說不清楚而故意迴避了的薄弱環節,有的還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的不足之處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和答辯就可以進一步弄清作者是由於哪種情況而沒有展開深入分析的,從而了解學員對自己所寫的論文的認識程度、理解深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
第二,進一步考察畢業論文作者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是組織畢業論文答辯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二。通過論文,雖然也可以看出學員已掌握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但是,撰寫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學員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而是考查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鍛煉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學員在寫作論文中所運用的知識有的已確實掌握,能融會貫通的運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並沒有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的可能是從別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過來,其基本涵義都沒搞清楚。在答辯會上,答辯小組成員把論文中有闡述不清楚、不祥細、不完備、不確切、不完善之處提出來,讓作者當場作出回答,從而就可以檢查出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
第三,審查畢業論文是否學員獨立完成即檢驗畢業論文的真實性是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之三。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學員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試、考查那樣,在老師嚴格監視下完成,而是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一般為一個學期)內完成,難免會有少數不自覺的學生會投機取巧,採取各種手段作弊。尤其是像電大、函大等開放性大學,學員面廣、量大、人多、組織鬆散、素質參差不齊,很難消除捉刀代筆、抄襲剽竊等不正之風的出現。指導教師固然要嚴格把關,可是在一個教師要指導多個學員的不同題目,不同范圍論文的情況下對作假舞弊,很難做到沒有疏漏。而答辯小組或答辯委員會有三名以上教師組成,鑒別論文真的能力就更強些,而且在答辯會上還可通過提問與答辯來暴露作弊者,從而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對於答辯者(畢業論文作者)來說,答辯的目的是通過,按時畢業,取得畢業證書。學員要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就必須了解上述學校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然後有針對性的作好准備,繼續對論文中的有關問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論文中提到的基本樹料搞准確,把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文章的基本觀點徹底弄懂弄通。
Ⅲ 環境藝術設計展覽的前言
[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
■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扎實掌握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實際應用能力,能從事建築、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工作以及滿足本專業教學與研究工作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技能專業人才。
通過本專業所有課程教學,學生應先具備一定哲學理論基礎,熟悉我國的文藝指導方針、政策,系統地掌握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能,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較強的審美感覺和獨立創造設計思維,有觀察、理解、總結生活的能力,並能結合運用各方面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參與設計完整的建築、規劃等方面項目工程。具備事本專業教學和初步的科研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畢業前應具備三級以上外語標准考試,有健康的體魄。
■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除學習必要的公共基礎課外,還要接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基本訓練。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注意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及實際動手能力訓練,使學生在畢業後能盡快地進入工作崗位,自如運用所學知識從事建築、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的工作,服務於社會現代化的建設。
■ 公共專業基礎課程
素描、色彩、裝飾圖案、平面構成、光色構成、空間與材料構成、圖形表意、字體與編排設計、平面設計軟體基礎
■ 公共文化基礎課程
毛澤東思想概論;政治經濟學;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法律基礎;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文化基礎。
■ 專業理論課程
外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建築力學、建築結構與選型、環境工程學、建築材料學、建築設備、建築設計規范、城市設計規范。
■ 專業設計課程
建築繪畫、電腦繪畫、傢具造型設計、材質應用、3D立體家居設計、建築學、賓館設計、文化空間設計、室內設計、室外園林、傢具設計、展示設計
■ 專業電腦課程
Photoshop、3d MAX、Auto CAD、Lightscape
■ 專業實踐
社會實踐與設計藝術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端正辦學方向,培養合格的平面設計師的根本途徑。三年級學生進入我院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參加專業實踐。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民情、樹立正確的設計觀,鍛煉實際的設計工作能力。確保了學生在環境藝術行業中的競爭實力。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
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培養從事室內外環境規劃設計、實施和管理,獲得環境藝術設計師的專業系統訓練的應用型人才。主要開設素描、色彩、平面構成、立體構成、透視學、色彩構成、傢具設計、展示設計、室內外裝飾設計、裝修材料工藝與施工管理、工程預決算、工程實際操作和電腦設計等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建築、裝潢、城市規劃、室內外裝飾等領域的工作。
Ⅳ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引言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能熟練進行計算機多媒體專軟體設計和開發、交互屬式多媒體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動畫設計與製作、平面廣告設計、互動式多媒體作品設計與製作能力。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多媒體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資料庫基礎、平面動畫實用技術、計算機網路基礎、圖像處理實用技術、三維動畫實用技術、網頁設計製作、多媒體設計與創作、影視製作程序、多媒體製作工具使用、商業簡報製作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可設置的專業方向:
就業面向:主要從事電子出版、教育軟體開發、商業簡報製作、平面廣告設計及其它多媒體應用領域的媒體集成與系統設計工作。
Ⅳ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2010前言
本書由多年從事計算機網路技術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師精心編寫而成,結合目前國內高校計算機網路教學的實際,融合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最新發展,系統地闡述了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理論和主流技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計算機網路硬體設備、區域網技術、網路操作系統、無線區域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網路伺服器技術、Internet接入、計算機網路安全和網路新技術等全書以讀為中心,以應用為導向,以實踐為基礎,注重新穎性、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在內容編排上,按照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在理論講解上,力求符合人類認知規律和課程教學規律;在表述形式上,以項目驅動形式,將理論和技術放在項目實踐應用背景下講解
本書可作為各專業高職高專學生的計算機網路課程教材,也可作為有關參加網路專業技術資格和水平考試以及從事網路研究與應用人員的參考書。
出版社同仁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他們為了本書的出版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也參考了大量的著作、教材、網站等參考資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全體編寫人員雖然盡心盡力,但由於時間倉促,加之編者水平有限,新的知識和技術資料不斷涌現,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廣大師生及各位讀者給予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