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隔代教育論文引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隔代教育論文引言

發布時間: 2021-03-27 12:02:01

1. 畢業論文是關於黑龍江省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狀與策略,應該從哪

不僅黑龍江,全國各地都存在這種現象,你可以放眼全國,讓然後重點寫黑龍江

2. 隔代教育的利與弊畢業論文好寫嗎

論文包括以下內容: 封面、內容提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附錄、參考文獻。其中「附錄」視詳細狀況布置,其他為必備項目。假如需求,能夠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參考文獻後加「後記」。 這篇稿子我會寫,不懂都問我。

3. 如何解決問題留守學生問題的論文

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安全問題。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護人,但父母所委託的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了監護責任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則是孩子學校的事了。因此在課余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

自由的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我們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他們直接的關愛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擊對象,此外,由於父母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缺乏親情的溫暖照顧,導致孩子輕生的案例也不少。

(二)心理人格問題。據大部分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由於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郁、悲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時,沒有自己信賴的長輩可以傾訴和指導,往往只能自己處理。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他們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多出現以下方面的問題:

1、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願意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老師找其談話容易掉眼淚。

2、自尊心過強內心較敏感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總感覺有人在欺負他,斤斤計較,不合群。

3、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認為父母為了賺錢而拋棄了自己,對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 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遠他們。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互動對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現有的研究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以下表現:(1)孤僻內向。由於缺乏父母關愛,交流渠道不暢,留守兒童難以向外界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閉的心理;此外,留守兒童在與同齡人交往的過程中,由於顯性與隱性的現實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內心容易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緒。(2)冷漠乏信。長期得不到親人關愛的留守兒童漸漸淡漠了對親情的渴望。根據調查,有18%的孩子認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過電話與父母聯系,其主要內容是「要錢」,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當成了「提款機」。親情呵護的缺位,孩子在一個缺乏溫情的環境中長大,使得孩子們不懂得去享受愛,去關愛別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應有的鼓勵和肯定,導致孩子自信心不強,以至對成功的期望值偏低。(3)是心胸偏狹。留守兒童過早過多地體會了生活的艱辛,認識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計所迫,容易產生社會不公的意識。因此,他們對社會的認識會多些灰色成分,便產生了仇視他人,仇視社會的心理傾向。這使得他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容易產生偏狹的認識和過激行為。

留守兒童比較偏激、易猜疑、孤獨、內向、缺乏自信,容易悲傷,自覺性不如別人。從性格類型來說,留守兒童不穩定、不適應類型佔了38%,穩定、適應但是消極適應型佔了18%。留守兒童對於權力需要、愛情需要、歸屬需要方面的願望比較強烈,他們的需要主要來自家庭和社會。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滿足的需要所屬領域中的家庭和愛情需要,留守兒童顯著高於非留守兒童,而在權力需要等其它21個方面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留守兒童來自家庭領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兒童強烈的多,他們比非留守兒童更渴望父母的關愛與親情,更重視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

(三)、道德品行問題。留守兒童一般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初中生,正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如果是有祖父母來隔代撫養教育,往往意味著由文盲來撫養孩子;而託付親戚照管的,親戚普遍認為不便過多管教或經常盤問,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農村教師由於受到教育條件的限制,對每個學生的關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中,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違法亂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品德方面。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遠離,無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愛和呵護,在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以及行為示範方面缺乏應有的指導,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許多弊端,如縱容溺愛,重物質滿足輕道德教育,又因農村環境的特殊性,留守兒童在道德評價、行為習慣上極易發生消極變化。主要表現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違反校紀,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於網路游戲之中,或者同學之間拉幫結派,與社會上的問題青年糾合在一起抽煙、酗酒、賭博、搶劫等,最終走上罪惡的深淵。左澤華調查發現,13%的留守兒童平時有說謊的習慣;15%的人有過偷人錢物、破壞公物、抽煙喝酒等不良行為。據統計,歷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為這類孩子。留守兒童正處於樹立理想、認識人生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上的幫助,他們極易產生人生觀、價值觀念上的偏離,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四)學習問題。那些有祖父母撫養的孩子,由於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和指導。留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絕大多數農民工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讓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與願違,有調查表明,留守兒童大多數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當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學習認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學習壓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兒童由於自控力差,無人督促學習,再加上受外界的影響,認為學習與否都一樣,對學習毫無興趣。留守兒童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理應在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學業上不斷取得進步,但由於缺乏父母有效的監管,留守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根據四川省婦聯2005年的調研結果,農村中14周歲的留守兒童在校率僅88%,在初中輟學學生中,留守學生所佔比例較高。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60%、91%,成績優良的只有6%。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成為流失學生中的新群體。據對多所農村初中的抽樣調查,初三年級16個班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測算顯示:留守兒童在學習成績方面與非留守兒童存在很大差異,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平均優秀率僅為4.8%,而非留守兒童則高達16.7%。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的差距表明,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正處於獨立人格逐漸形成階段、社會化進程的關鍵時期,學習的自覺性還沒有穩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關愛、監管以及必要條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的重要前提

三、如何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不僅會危及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會給農村的教育以及社會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能否解決好這一問題意義重大。這個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真正落實和質量的提高。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從家庭教育角度。

首先,父母在委託監護人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被委託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如身體、經濟、思想品德狀況。如果被委託者年齡很大,身體欠佳,本身的行為能力有限,那麼這種委託不但沒有意義,甚至有害。其次,父母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加以關心、教育和指導,例如多打電話給孩子及委託人、老師等,並向其詢問孩子的基本情況。第三,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的將孩子帶到自己務工的地方上學,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成長。現在國家對於外出的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也一直在採取辦法加以解決。第四,父母應善於將自己在外打工的經歷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目前,大家關注較多的是給留守兒童造成的困難。但實際上留守背後蘊藏著一筆巨大的教育財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將自己背井離鄉的生活的痛苦與磨難,各種吃苦耐勞、拼搏向上的先進事跡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從這個角度講,父母與子女間的聯系不是減弱而是加強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種種正面經歷為教育媒介,加強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應該成為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後,提高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的認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若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品德和優秀的才幹,父母是要有奉獻精神的。因此,父母在這方面應有開闊的眼界和長遠的打算,在物質條件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應該多為下一代考慮,多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發展。筆者認為,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至少應有一位家長留守,這對於孩子的人格的培養和學業成績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為親子關系直接影響著兒童的人格發展。親子關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兒童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的核心和主要動因,對兒童的發展起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親子關系與兒童學業成績存在明顯聯系。兒童由於家庭環境和親子關系不良均可導致學習困難。對學習不良兒童而言,家庭資源對其學習動機有顯著的影響;學習動機對認知水平也有顯著的影響;家庭環境、父母關系和父母簡單化策略對認知水平有輕微的影響;學習不良兒童的家庭資源對學習動機和認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響作用。

(二)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學校教育應該成為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主渠道。努力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這就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完成校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彌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對此,學校應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家長的聯系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對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學生,老師要加大家訪力度,或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疏導。針對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工作。同時,學校 可以開展圍繞反映留守兒童家庭的班會,引導學生形成關於父母外出打工現象的正確認識;也可以邀請有外出打工經歷的父母參與班會,通過他們打工經歷的講述,和打工者與學生間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兒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三)從社會的角度。留守兒童較之普通兒童只是由於生活環境中約束因素、溝通與指導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種被周圍不良環境影響的更高的可能性。為此,應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盡管學校生活是留守兒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個社會生活中的任何一類因素都會或主或次、或隱或顯、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要加強農村鄉鎮文化建設,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打擊違法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室等,根治各種精神污染對孩子的毒化,讓農村中小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四)從政府的角度。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各個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協作才能完成。從橫向看,各部委應協調以盡本部門應盡的責任,如政府的公安、新聞等職能部門,應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能,與學校共同承擔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保護責任。從縱向來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應協調政策和資源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對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農民工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讓農民工家長學會與孩子交流溝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長對孩子獨特的教育功能。政府應該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提前做好准備。有條件的農村,地方政府可為開辦寄宿制學校創造條件,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時,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等群體中得到溫暖。

4. 學習文章《如何整合隔代教育的優勢資源》,對照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和啟示

信息隔代教育的優勢資源對照先不生不死,你談談你的體會和啟發,我覺得能教育呢,不管是疙瘩不疙瘩就要首先要把人做好,養成良好的習慣。

5. 怎樣分析一篇隔代教育的學術論文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教育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產生。從猿列入的轉變是由於生產勞動,猿在勞動中逐漸形成以大腦和手為核心的主體機制。大腦可以思維,手可以操作,這就使人區別於一般動物而變成「高級動物。
1、漢語「教育」一詞的溯源
始見於《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說文解字》的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成為常用詞,則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
現代漢語中「教育」一詞的通行,與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聯系在一起,

反映了中國教育話語由「以學為本」向「以教為本」的現代性轉變。
2、西方「教育」一詞的溯源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cat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6. 有關隔代教育的論文!!

畢業論文還是學年論文?

7. 論文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沖突目的和意義

很多隔代教育沖突其實不是教育的沖突,而是隔代的沖突。什麼叫隔代的沖突?就是以孩子為戰場,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早年的沖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現。

隔代教育矛盾看似是理念不同的沖突,其實是早年教育矛盾的再現,是成年人之間的「戰斗」延續。煩惱的是不同,沖突的是對錯,解決不了的是情緒。解決最直接的方法是放棄理論沖突,進入欣賞模式和具體化模式。因為教育是具體的,發展的,談論孩子教育都以事實為依據,欣賞的是進步,談論的是具體迴避的方法。
隔代沖突是早年父母和孩子祖輩之間沖突,以孩子為戰場的重現,是我們成人之間情緒的宣洩
很多隔代教育沖突其實不是教育的沖突,而是隔代的沖突。什麼叫隔代的沖突?就是以孩子為戰場,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早年的沖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現。就像早年的戰爭俄國和日本大戰卻在東三省開戰,死的都是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隔代沖突就象日俄戰爭。
關於隔代教育的問題其實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彼此的埋怨,很少聽到實質的問題或者實質的經過和事情。我們都會聽到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都講自己的那套,但是我們很難發現他們到底在哪裡是沖突的?他們講的更多的是理念的沖突。拋開理念的沖突,實際情況真的有那麼多沖突嗎?未必的。談到隔代教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看看父子之間的戰爭,母女之間的戰爭是否已經結束,如果沒有結束的話,那麼孩子必然成為上一代之間的戰場。
拋開戰場這個話題不說,我們再回到隔代教育的沖突當中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很多時候,父母跟爺爺奶奶之間的沖突,大家都認為是因為觀念的不同,父母是理論派,爺爺奶奶是經驗派。爺爺奶奶說:"我們把你帶成這個樣子我覺得挺好",但我們自己會說:「我身上受滿了傷害」。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覺得這樣的教育更合適,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沖突。然而這是理論層面來解釋父母和爺爺奶奶這一代理論的不同。但是如果拋開理論,我們會有這樣的發現,他們的愛是完全相同的,這其實也是在隔代教育當中經常會忽略掉的一個話題。總覺得爺爺奶奶溺愛孩子,爸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但那不是溺愛!其實這就是一個很糟糕的假設。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看上一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真的發生了嗎?未必!
舉個例子來說。我曾經去一個家庭做關於隔代教育沖突的咨詢工作,到了這個家庭看到的是這樣一個情況,當父親母親看到爺爺奶奶喂孩子吃飯的時候,他們都變得非常非常焦慮。爸爸媽媽們會非常嚴肅的告訴爺爺奶奶,你這樣就剝奪了孩子的生存的能力,剝奪了……剝奪了……奶奶說我就只是我愛我的孫子,居然被你們看成是虐待他。她說愛我的孫子有錯嗎?難道說我所有的東西都不對么?
當我看到這樣的沖突的時候,我就去問問我們的父母說你們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他說我覺得這樣教育是不對的。那我說這樣的教育先拋開對和錯的問題,我想知道即使他錯,到底錯了有多深,換句話說這會造成怎樣的一個結果呢?但遺憾的是,我們是不看結果的,我們只需要看到事情就已經知道結果了,而且這個結果被我們無限放大。
當面臨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父母是不理智的,爺爺奶奶也是不理智而且很委屈。父母覺得你已經禍害我這一代為什麼還禍害我的下一代呢?父母很無辜地說我禍害你你不也長大成人了嗎?你不也成才了嗎?於是戰爭從孩子的教育的對和錯的問題,引申到了彼此人格的攻擊,彼此的情感的傷害,這個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當我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會讓爸媽冷靜下來。
我問他你見過20歲的孩子還需要喂飯么?除非殘疾。那爺爺奶奶喂一下飯真的影響會那麼大么?當我們能夠看到的結果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問題沒有那麼復雜。
這也是我談的第二個話題,隔代教育中最嚴重的問題,隔代教育的沖突不僅僅是成人之間戰爭的延續,更多的是,我們太喜歡與人戰斗,戰鬥成了我們一種生活的本能。什麼樣的戰斗呢?理論的戰斗。我們很多時候兩個人辯論得非常開心,但是有意義嗎?可能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他們都在都在做理論方面的爭論。
所以當我們去看隔代的教育之間的沖突的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沖突,就是因為父母簡單化地把爺爺奶奶的某一個行為和某一個結果劃上等號。爺爺奶奶又簡單的把父母的某些行為和結果化成等號,於是大家就拋開事實,不停的在各種理論各種概念當中不停的戰斗,戰斗的最後就是彼此傷痕累累。這是目前絕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之間發生沖突最根本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樣的一種狀態?父母跟爺爺奶奶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就比如說打孩子。我們適當地懲罰孩子,一開始一棍子打死,覺得這是不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只要打的不是太過分,也是種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可以的。我們的教育理念,你發現了沒有,經常會在左右之間相互的沖突,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你的孩子應該怎麼教?所以當我們越來越多的去接觸育兒知識的時候,那些年輕的父母們迷茫了。那些已經把孩子養育成人的爺爺奶奶他們也迷茫了,他們也期待給孫子最好的東西。但是遺憾的是,他們找不到。所以他們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了自己的孩子和孫輩。在這個時候,你就驚訝地發現,這裡面有很多我們潛在的焦慮。
什麼叫潛在的焦慮?就是我們對於我們無能的潛在的焦慮。在一些程度上,我們知道我們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雖然是父親,我的兒子現在已經六歲多了,但我一直告訴我周圍所有的人我兒子教不好,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但如果把這孩子搞壞了怎麼修復好這個我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孩子塑造到成什麼樣子,因為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的目標在哪裡,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適合做什麼,他會成為怎樣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培訓才適合我的孩子。就在這一刻是我是很茫然的,那一瞬間是我對我自己是非常憎恨的,因為我發現自己非常無能。這種無能感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經歷過,或者你們正在經歷。
又有多少人能夠面對自己的無能感而產生的焦慮感?又多少人可以去接納自己的無能呢?更多人發現自己無能的時候,他們都找一種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戰斗,我們又是有戰斗民族的基因。所以和我們的父母戰斗的說是最輕松的,於是隔代教育成了理所當然的戰斗,而且是不太會彼此傷害的戰斗。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會知道我是愛孩子的。這條說人都是認可的,因此在愛的基礎上的斗爭,不太存在太大的傷害性的。
有了這樣的一個底蘊,戰爭中的傷害不會太大的時候,我們的戰斗就開始無底線。於是我們父母跟爺爺奶奶級的戰斗就成了一種常態,成了人們在考慮問題思考問題的時候,一但如果有自己不順心的時候,直接把自己的焦慮釋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於是家裡充滿了「愛」的戰斗。
所以當我去關注和研究一個家庭的時候,我經常會開玩笑地說,隔代戰爭就戰爭吧!為什麼呢?因為你們戰鬥了,有的時候你驚呀的發現家庭反而和諧了,因為我們可以通過隔代之間的戰爭,把本不屬於隔代戰爭之間的一些情緒也宣洩在這裡面,而且那麼的正當,那麼的舒暢。當我們在指責公公婆婆的時候,輿論會站在你的對立面上,但你如果說我的公公婆婆在教育方面時有的問題的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所有的人都會認可你「哎呀我公公婆婆也這樣」。所以這個給父母與祖輩之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矛盾情緒宣洩口。這也是隔代教育沖突很難得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些家庭解決了隔代教育問題之後,家庭會變得不再和諧。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我要提醒一些咨詢師,我們有時解決隔代沖突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要把它解決掉,有時候還要鼓勵它。因為只有隔代的沖突才是低傷害的強烈沖突。大家都知道就這個沖突是在愛的基礎上的!不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是理念的問題。強烈的沖突指的是每次遇到隔代教育,家裡都會鬧得天崩地裂。
當然,如果你有心的話會發現,只有隔代教育之間的沖突,老公才會站到老婆這邊,父母才會站在同一戰線上,外公外婆可以在同一戰線上,一瞬間你會發現原來就是三個家,不是一個家庭。所以,隔代教育的好處太多了!我們並不能一上來的話就把隔代的教育撇掉。如果撇掉的話,很多時候爺爺奶奶家跟爸爸媽媽家跟外公外婆家有的時候是分不清楚的。特別是那些強大的媽媽們,經常會把三個家庭紐織到一起來,覺得爸爸媽媽是我的家,爺爺奶奶家也是我的家,外婆家也是我的家,畢竟現在是六個人面對一個孩子。
所以在這里我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咨詢師,當你在處理隔代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因為有時候隔代教育會成為夫妻關系的彌合。只有在隔代教育當中夫妻才會同仇敵愾,才可以肆無忌憚的去反對自己的父母。只有在隔代教育當中作為孩子的父母才可以肆無忌憚的去抨擊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爺爺奶奶,你曾經對我的傷害。所以隔代教育有的時候叫治療,是替代的心理咨詢師去治療那些曾經在年少的時候被父母無情或無知地折磨過的那群人,他們需要利用這種沖突來修復自己脆弱的心靈。所以各位如果你也有隔代教育沖突的時候,你再想像你有這樣的需求么?如果有這樣的需求的話就不要去處理。
很多人都跟我談到說,姚老師你不知道,其實我知道我和父母有這些問題,我也早就原諒他們了。在這里我提醒很多那些所謂的我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然後呢我覺得我們隔代教育之間的問題是需要迫切得到解決的。往往遇到這樣的人,我是非常恐懼的,為什麼呢?如果說我真的非常非常愛我的孩子,我覺得隔代教育對我的傷害特別大,我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那麼這對父母對孩子的憎恨是非常非常強烈的。
我這樣講,有些人不理解,作為爸爸媽媽怎麼會恨自己的孩子呢?這里的「恨」和常規意義上的恨是不同的。我們所說的恨是以愛為基礎的,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上來說的恨叫攻擊。他為什麼攻擊自己的孩子呢?其實是反過來,因為我們無能力去攻擊我們的父母,所以我們只能攻擊我們的孩子。潛台詞是「你讓我不爽是吧?我讓你孫子也不爽!你讓我不爽是不是,我讓你孫女也不爽」這就是潛台詞,利用對孩子的攻擊達到讓父母難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是很微妙的。
那麼,接下來的話,我們來談一談隔代教育如何來解決的話題。姚老師你不是說遇到隔代教育不是不用解決么?有些人不用解決,但有些人還是需要解決的。那麼我們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處理呢?
解決情緒是解決隔代沖突的第一要素
首先當我們面臨隔代教育的時候,我們要反思一下,我們對父母的態度,我們跟父母的情緒是不是已經解決?我們跟孩子的情緒是不是也處理好了?不會把這些情緒再引伸到親子隔代教育當中,這個時候是解決沖突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你的情緒處理好了沒。
最簡單的方式看自己的情緒是否已經處理好,就是當你的父母,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對你的孩子開始進行教育的時候,如果你還能靜下心來安靜的去思考,我爸媽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會帶來怎樣的好處的時候,那麼就說明你的情緒已經解決了。但如果父母在接近孩子,你就要擼起袖管沖上去要和你父母進行對抗的時候,說明你的情緒還在,這是判別的唯一標准。如果你已經處理好你和你父母之間的情緒,那麼第二步就是我們該如何處理跟父母之間的一個隔代沖突的問題。
隔代沖突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喜歡理論化、總結化,概括化來解決一個問題。就像之前提到的,當事情開始你就已經知道結果了,而這個結果是你臆想出來的,未必是真實的。所以當我們在談隔代教育的時候,我們要把很多事情具體化起來。具體化之前你還要做另外一件事情,這也是個具體化的過程,那就是你跟父母之間的戰斗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
確定每個人的邊界是解決隔代沖突的第二要素
在隔代教育當中一定要分清楚所有人的邊界,這是處理隔代沖突的第二步,非常非常重要。第一步是情緒,第二步就是邊界,邊界搞清楚你才能知道接下來你該怎麼做,你才會知道你的發展的空間有多大,你才會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權。
拿我自己取個例子吧,對於我的家庭,我父親的話就就是聖旨,他的話所有人都要聽,我們都無法反駁。所以對我兒子的教育來說,我是不太會去跟我父親之間有任何的爭論的,如果我兒子跟他爺爺在一起的時候我基本不發話。為什麼?因為爺爺所有事情都可以搞定,而且你說了也沒有用。所以首先要知道一下,你跟爸爸媽媽,你跟爺爺奶奶之間的一個邊界是什麼?你首先要找到這個邊界,你在你的長輩面前你的話語權到底有多少?這里不得不提醒婆媳之間因為教育有沖突的人,你和婆婆說有用么?如果沒有用的話以後不要講。因為婆媳之間教育理念的沖突而形成夫妻關系問題,比如婆婆做不對的地方跑去和老公說,但有多少是老公會願意接納,這種事需要想清楚。
很多人在不知道自己的自主權就問我該怎麼辦,我教了你又做不了。回家父母兩眼一瞪,你就歇菜了。所以關鍵問題是首先你自己知道你可操作的范圍到底有多少,你的話語權和你的能力有多少。
跟上一代在一起,我們的話語有的時候是很少的。你認為,為了孩子我可以和我的父母去戰斗。那是真的為了孩子去戰斗么?你其實是為了自己曾經受到的傷害而去戰斗的。我們知道父母已經六十多了,年輕的話也是五十多歲,這樣的人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了,他們幾乎不願意去改變的。所以當我們想要去改變父母的時候要想一想,讓他們改變說是讓父母長壽更加健康的生活還是更加不健康,這個成本和代價是非常昂貴的。所以我們要判斷我們的話語權到底有多少?
判斷完和父親的話語權,再判斷和母親的話語權,父親和母親是不一樣的。拿我們家父親比較強勢,我媽媽其實更可怕,她是以弱勢控制,一但不滿意的話眼淚就下來了,一下我就歇菜了。在這樣一個環節當中,你要知道你母親的邊界是什麼。再接下來的話就是你跟你的愛人之間也要有交流,你要看看你愛人的邊界是什麼?你愛人的能力是什麼?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當你有了這樣一個非常棒的了解和呈現的時候,你就知道你跟父母應該怎麼處理你跟老婆應該怎麼處理你跟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應該怎麼處理這個?這就是呈現所帶來的功效。
當我們談完了父母和我們的許可權有多少,在我們的這種許可權基礎之上,了解自己的自由發揮空間有多少?還有的話需要去預測,在和爺爺奶奶相處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地方不是很恰當,甚至是會受到傷害,有些傷害是溺愛帶來的傷害。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孩子不付責任我們孩子沒有體諒別人的能力,這是溺愛出來的結果。這個時候,我們要提前去預估。他跟爺爺奶奶之間她跟你的愛人之間可能會出現怎樣的一個問題。這些問題都要提前預估出來。
很多人在這孩子教育的過程當中,總會講我很愛孩子的,當問那怎麼愛他呢?卻說不出具體的。你真的愛孩子的話,就要去評估一下呈現一下,家裡人給你多大的話語權。再去呈現一下,家裡人和孩子接觸的時候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可能會出問題。出問題的地方如何去修復,如何去彌補,這才是一個父母真真正正應該的在孩子身上花精力的地方。這是隔代教育當中最難最痛苦的地方。
當我們調研了我們知道我們的父母跟我們的孩子在一起相處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那我們怎麼知道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呢?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具體化的技術。比如說,像我媽媽一樣,我媽媽一直在喂我兒子,我兒子現在已經六歲半了還要人喂飯。當然前提是跟他媽媽和他奶奶在一起。為什麼需要喂飯呢,是因為他奶奶和他媽媽需要通過孩子喂飯來證實自己很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什麼的概念,就是我們去看看跟父母跟孩子間的交往的時候,我們細細去品味一下,這些行為對孩子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們不要理論化,我們不需要去問別人,你只需要安靜下來,觀察孩子跟他爺爺奶奶在一起之後,爺爺奶奶這樣教了他之後,孩子會有怎樣的結變化,這樣的話你就會預測將來可能會發生些什麼?所以不要問我也不用問其他的專家,他們不能告訴你。因為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個性我們不知道,因為你的父母用什麼具體的方式跟他相處,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不知道孩子的個性和影響方式,我們怎麼知道結果?非要知道結果的話,你就要沉下心來,靜靜地去觀察,當你留意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你會驚奇的發現,原來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糟糕的是我們帶著情緒。
教育的關鍵是一個度和時間,拉開時間的縱軸,很多問題自然解決北京幼升小

教育沒有好,所有的教育關鍵是一個度和時間。度和的時間到位了,所有壞的都會變成好的。所以,關鍵看你如何來看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交往。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媽媽們,當爺爺奶奶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你覺得他已經過世的時候,可能真的未必是過時。因為是什麼呢?你的理論對和錯我不知道,起碼爺爺奶奶的論對和錯是看到,我只要看下他們的作品,你,我就知道他們的教育到底是好是壞了。
你會說,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你知不知道我多苦?是的,您可能覺得很苦。但是你畢竟成才了,並且他們是有產品的,有成功作品,你有嗎?你所有的理念哪裡來的呢?你所有的理念是不是都是從書上來?這些東西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你真的忍心孩子成了很多教育的實驗品嗎?所以在這個角度上,爺爺奶奶是正確的。他起碼知道,我孫子的爸爸已經試驗過了,所以我覺得這套在我孫子身上應該也還OK,起碼他不是第一個試驗品,至少是第二個試驗品。就在這個角度,我們還是可以理解他爸媽的,當我們的理念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的理念未必是對的。
跟父母在一起,談到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讓父母把話說完整,你要把他們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他們這樣做能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教育最可怕的就是專斷,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

我們教育的本體是孩子,不能脫離孩子去假設出一個好和不好。有的時候我們看教育的好壞,還要回到孩子身上去看一看,這個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那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又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們不要脫開孩子來看這個教育是對是錯。

否則的話對錯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的,當我們和我們的父母教育理念發生沖突的時候,你要去思考一下。每個教育理念的動機是什麼,它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好處,他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危機?你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你們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可能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可能會有哪些危急?他們之間有沒有共同可以結合的地方?所以不是理念沖突的問題,而是在於我們壓根就沒有想沖突到底在哪裡的問題。

很多時候,隔代教育的沖突更多的僅僅存在於想像層面,而不是真實層面。有時我們會發現雖然我們方式不同,但是最後的結果異曲同工,這樣還有必要去爭論嗎?沒有必要。真的要再提醒一下各位,不要再去做理論方面的爭論。當然了,除了理論方面的爭論,我們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時間的問題。如果和爺爺奶奶一年也就相處兩三個星期,三五個星期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其實沒有多大。有些家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其實非常少的。孩子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還有一小部分的時間在做作業,一小部分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再接下來才跟爺爺奶奶在一起,這樣的時間影響真的有你們想像的那麼誇張嗎?有人會說,在孩子和幼兒園以前都是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會寵壞的。當孩子還未上幼兒園之前,你放心大膽的去愛他吧!心理學早就已經證明了,你越愛你的孩子你未來孩子的成就就越大,所以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當然了,有一些極特殊的情況還是要簡單的處理,比如說我曾經做過一個家庭,他奶奶是有精神分裂的。像這樣家庭的話,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的讓奶奶跟孫子的接觸的時間越短越好。除了一些不實在避不開的特殊情況,因為奶奶也要給孩子的愛,這個時候我們會安排奶奶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去見一下,但現在絕大部分時間是需要迴避的,因為通常情況下沒有辦法給她孫子正常的愛。

像這種極個別的情況也是存在的,因此有的時候具體的關系,具體的問題還要具體來看的,並不是說說的隔代教育是一棒打死的。因此,也跟大家分享下當我們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特殊對待。

剛才談到時間,我們又不得不去談一下關於時間和我們的影響力的問題。很多人說,雖然和爺爺奶奶相處時間段,但一身臭毛病很就學會了。比如有一次我的一個咨客和我說,她婆婆是從農村來的,和奶奶在一起很快就學到隨地吐痰。

雖然奶奶來了可能也就是一個星期這個樣子,但是一個星期的時間把孩子教的可能會隨地吐痰亂吐痰,但其實。有沒有去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一個星期的隨地吐痰你用多長時間就可以把它修復過來?她告訴,她是這樣和孩子說的「寶貝這樣吐痰你覺得臟不臟?」孩子說:「那奶奶為什麼還要吐呢?」「因為奶奶歲數大了,他們在農村是可以隨地吐痰,但城市是不可以的。」孩子說:「恩我知道了媽媽,以後我不在吐了」。雖然她奶奶再來的那幾天,孩子又吐了。

這時候媽媽就很焦慮,她說這不是反復么?反復什麼呢?一年不就是隨地吐痰兩三次么?咱們喝多了偶爾隨地吐痰一下也沒有關系。所以你們會驚訝發現,當我們跟我們的孩子去談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的去把很多東西放大,放大是非常要命的東西。我們再回過頭來,其實不管是爺爺奶奶的教育是好是壞,我們要把時間這個橫軸和縱軸拉出來,拉出來之後其實你的焦慮就會緩解下來。
教育好孩子,從關注閱家長開始!

8. 國內外對隔代教育相關方面研究的不足

這個需要做大量文獻閱讀,並在此基礎上綜述的。如果只是泛泛而談大致有以下趨勢:

1、現象普遍——據04年的一項調查,大概有一般的家庭選擇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養育

2、研究不足——相關論文不多,主題為「隔代教育」的通過cnki檢索核心期刊的只有幾十篇

3、觀點矛盾——有觀點上的分歧,價值上好不好,方式上應如何等等

4、問題暴露——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和問題,如留守兒童等

附上一個綜述論文,你參考一下(不過該綜述沒有國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