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紙漿模塑論文引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紙漿模塑論文引言

發布時間: 2021-03-27 09:30:31

① 求關於物流包裝論文

應急物流系統建設初探

【摘要】文章分析了應急物流產生的原因,介紹了應急物流和應急物流系統的概念及內涵,闡述了應急物流系統的要素、特點、設計原則,給出了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條件。

【關鍵詞】應急物流;應急物流系統;系統特點;運行條件

一、應急物流產生的原因分析
應急物流需求不僅產生自「天災」,也來自「人禍」。主要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自然災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災害產生的應急物流需求每年給社會造成的額外物流成本目前無法估計,應是中國支出的最大的應急物流成本。
2.決策失誤。由於決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備以及決策者的素質限制等原因,決策者一旦決策錯誤,就會造成物資上的損失,這些損失往往在物流系統中體現出來。
3.國際環境復雜。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復雜,2006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65%。從國外到中國的海上、陸上和空中物流通道常常受到戰爭的威脅和干擾,這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很多風險。只要中國進一步強大,這種風險就會加劇。因此,建立中國的石油應急物流體系應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4.消費者權益保護。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向商家退貨現在更加自由和方便,汽車、家電等產品如果有質量問題,廠商必須召回。一旦發生這樣的召回事件,其應急物流成本一定會吞噬掉這些產品的銷售利潤。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廠商必須建立處理緊急退貨、召回等事件的應急物流系統。
除了以上4個原因以外,還有來自第三方的原因可以導致廠商出現應急物流需求,比如因道路建設斷路而繞行使在途時間延長、交貨期延長,因信息傳遞錯誤而導致貨到而不能及時提取等,影響工期和市場銷售。
二、 應急物流的概念和內涵
關於應急物流的概念有很多,本文傾向於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GB/T 18354-2006)的定義: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已做好預案,並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付諸實施的物流活動。
應急物流實際上是指危機發生時對物資、人員、資金等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應急物流在許多情況下是通過物流效率的實現來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實現,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變為純消費行為,只考慮物流效率的實現。應急物流一般具有突發性、弱經濟性、不確定性和非常規性等特點。
三、 應急物流系統概念及特點
物流系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資、包裝設備、裝卸搬運機械、運輸工具、倉儲設施、人員和通信聯系等若干相互制約的動態要素所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物流系統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流體、載體、流向、流速、流量、流程。
應急物流系統是指為了完成突發性的物流需求,由各個物流元素、物流環節、物流實體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
應急物流的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與一般的企業內部物流系統或供應鏈物流系統具有如下不同的特點:
1.應急物流系統的「時間」要素特點。應急物流系統除了應具有一般物流系統的六個基本要素外,還應具有特有的要素「時間」。由於應急物流的突發性特點,即應急物流需求發生的時間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應急物流需求時間約束的緊迫性,決定了在應急物流系統中「時間」是一個重要的系統因素,即應急物流系統有七個要素:流體、載體、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時間。
2. 應急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應急物流的突發性和隨機性,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應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具有一次性和臨時性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區別於一般的企業內部物流或供應鏈物流系統的經常性、穩定性和循環性。
3.應急物流系統的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應急物流需求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在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上,應具有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應急物流需求和供給在突發事件發生前是不確定的,而必須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後將其納入應急物流系統中。
四、 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原則
應急物流系統的目標就是以最短的時間、盡可能以低的成本獲得所需要的應急物資,以適當的運輸工具,把應急物資在適當的時間運送到適當的需求地,並以適當的方式分發到需求者手中。應急物流的特點決定了應急物流系統具有如下特殊的設計原則:
1. 應急物流系統的事前防範與事後應急相結合。應急物流需求的事後選擇性決定了一個高效率的應急物資信息系統和應急運輸工具信息系統應該成為應急物流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突發事件暴發前,建立全國范圍的以應急物資和應急運輸工具為主題的大型的信息系統或數據倉庫,對於突發事件暴發後,應急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轉具有重要意義。
2. 時間效率重於經濟效益。應急物流的突發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時間約束的緊迫性決定了在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中時間效率重於經濟效益。應急物流系統要對應急物資的采購機制、運送機制進行設計,對各種運載工具的運輸能力、運輸路徑和運送方案進行比較並給出滿意方案。應急物流系統設計還應包括運用GPS、GIS等手段對運輸過程進行控制調度。
3.市場機制與行政機制、法律機制並存。應急物流多是針對突發性的災難性的自然或社會公共危害而進行的物流活動,是整個社會公眾或社會公眾的一部分,所以在應急物流系統的設計中不僅依靠市場機制更要依靠行政機制和法律機制。
五、 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條件分析
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條件是指為了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後,應急物流系統能夠高效運轉,完成系統的各項功能,實現系統的目標,整個社會的行政制度、公共政策、法律制度和技術支持設施所應具備的條件。

(一)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與預警是一切應急事件救援、處置、處理的基礎,各級職能部門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認真收集、歸納、整理、分析相關信息,並將有關信息上請下達,形成聯動。對早期發現的、影響可能較大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災害性突發事件,應通過主管領導或管理部門會同衛生、防疫、地質、氣象、消防、防洪、環保等有關專家進行風險預測評估,提供預警意見,及早採取應對措施。
(二)全民動員機制
應急物流中的全民動員機制可通過傳媒和通信告知民眾受災時間、地點,受災種類、范圍,賑災困難情況,工作進展,民眾參與賑災的方式、途徑等。
(三)政府協調機制
緊急狀態下處理突發性事件的關鍵在於政府職能的有效發揮,主要包括:對各種國際資源、國內資源的有效協調、組織和調用;及時地提出解決應急事件的處理意見、措施或預案;組織籌措、調撥應急物資、應急救災款項;根據需要緊急動員相關單位生產應急搶險救災物資;採取一切措施和辦法協調、疏導或消除不利於應急物資保障的人為因素和非人為障礙。
(四)法律保障機制
法律保障對應對處理重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及安全事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規范個人、社團和政府部門在非常時期法律賦予的權利、職責和應盡的義務。
(五)「綠色通道」機制
為了保證應急物資的順利送達,可在重大災害發生及救災賑災時期,建立地區間的、國家間的「綠色通道」機制,即建立並開通一條或者多條應急保障專用通道或程序,在必要時可以給予應急物資優先通過權,這樣可有效簡化作業周期和提高速度,從而提高應急物流效率,縮短應急物流作業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六)應急報告與信息公布機制
突發事件的應急報告是決策機關掌握突發事件發生、發展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以實事求是、科學的態度公布突發事件的信息,是政府對社會、公眾負責任的體現,有利於緩解社會的緊張氛圍。信息的及時收集和傳遞是應急物流保障,也是有效救災的重要手段。
(七)應急基金儲備機制
應急物流活動中的資金流是不可忽視的管理環節,對於我國目前的經濟建設發展需求來說,突發事件的侵襲會對地區甚至全國造成各方面不利影響。應急基金的籌措和管理無論方式如何,法制化、規劃化和經常化是十分重要的。
(八)應急物流系統的技術支持平台
建立應急物資信息系統或數據倉庫、應急物流運載工具信息系統或數據倉庫、應急物流預案資料庫,構築應急運輸方案自動生成的應急物資運輸調度平台,以及基於GPS、GIS的應急物資運輸監控平台。
應急物流在我國尚屬一個新興概念,我國應急物流系統還很不完善,需要加強對應急物流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完善應急物流系統理論。應急物流系統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軟硬體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作為保障的。應積極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盡早建立高效、快速的應急物流系統。

—————————————————————————————————————
認真回答網友的提問!積極解決網友的回答!共同構建和諧網路環境!為網友貢獻出最大力量!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如果幫到您了,請採納。謝謝!!!

>> >>

② 跪求能感動選修課老師,能夠給【及格】的一封信!!

我也很佩服~有點太過分了。
既然有自己的理由,就自己和老師說吧,面談比較有誠意。或者找別的老師輔導員。再者就是送點東西。不過連測驗都不參加,真是膽大包天啊。

③ 聚苯乙烯有毒么

普通的聚苯乙烯樹脂是沒有毒的。一般的聚苯乙烯是沒有刺鼻性氣味、也沒有顏色的透明的顆粒物。它的外形跟玻璃有點類似,脆脆的,透明度非常的高,聚苯乙烯的透光率最高可以超過百分之九十。除此之外,聚苯乙烯還有著非常好的絕緣性,不導電,容易上色,而且還耐腐蝕。

(3)紙漿模塑論文引言擴展閱讀:

聚苯乙烯的應用僅限於低端產品,如食品包裝、玩具、衣架、容器和某些消費性電子產品。然而即使在這些領域,PS仍可能逐漸被更廉價的原料如聚丙烯所取代。在新款游戲機、手機和MP3播放器生產中,已大量使用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來取代聚苯乙烯。

④ 塑料袋使用調查報告

白色污染――塑料袋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塑料袋,白色污染中的重要角色。
由於我國大部分城市垃圾處理不是衛生填埋或焚燒回收熱能,而是垃圾搬家,由市內運到郊外露天堆置或淺埋,一遇大風,重量輕、體積大的塑料廢棄物,特別是超薄塑料袋則隨風四處流散,漫天飛揚(戲稱為「群膜亂舞」),或懸掛在枝頭或電線桿上,被形象地比喻為線桿上的「萬國旗」,或隨流水漫延到江河湖泊、排灌溝渠等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棄塑料袋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如散落在自然環境、鐵道兩旁、江河湖泊的各種食品包裝袋,或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這些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被稱為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是指塑料袋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分解而帶來的長期的環境問題。其危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⑴在土壤中大面積積聚的塑料袋(主要是農用塑料地膜)殘留物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⑵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袋,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導致死亡。
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其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且長時間不易分解。混有塑料袋的生活垃圾也不適合堆積起來做化肥。現在社會上反映最強烈的是視覺污染,而對於塑料袋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足夠的認識。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數據查詢、計算、分析等

調查數據:楊帥家一周使用塑料袋34個,胥瀚文家一周使用塑料袋25個,李林倩家一周使用塑料袋100個,羅涵家使用塑料袋70個,彭思涵家使用塑料袋68個,薛世傑家一周使用塑料袋74個,經統計全組成員一周共使用塑料袋371個。小組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53個。小組平均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可污染31800平方厘米的土地,合為3.18平方米,約等於3平方米。學校操場總面積約為1.8公頃,合18000平方米,假設每個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小組每天丟棄的塑料袋6000天,即16年零160天,便可將整個操場污染。

網路查詢數據:據有關部門統計1998年國內包裝塑料近400萬噸(包括自我配套用的在內),其中難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裝材料以30%計,則每年產生的塑料包裝廢棄物約120萬噸;塑料地膜產量40多萬噸,其廢棄物由於混入了大量沙土,較難回收利用,通常農民把它們撈到地頭燒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雜品及醫療衛生用品約40多萬噸,綜合上述各項,塑料垃圾年產量達200多萬噸。
近十幾年來,隨著商品經濟、交通、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城市數目的增加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長。城市生活垃圾組成中的塑料廢棄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計算,約佔3-10%,按體積計佔20-30%。
到 2000年 ,由於廢棄塑料造成的污染約為 5 00 萬t。而今後 10年累計污染量將達 35 00萬~ 4000萬t,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近年,我國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2000億元,其中生態破壞1000億元。據對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抽樣調查 ,塑料包裝袋 18~ 25億個 ,人均每日 1個 ;農用薄膜每年約 675萬平方米及幾億個飲料瓶。這些品種總重量全年在 5~ 6萬噸 ,是城市固體廢棄物 (垃圾 )總重量的 7%~ 10% 。

對環境的危害:導致酸雨的產生,破壞臭氧層,加劇溫室效應,為老鼠,蚊蠅,細菌提供了繁殖場所。塑料製品大都含有PVC和丙烯晴等有害物質,當其燃燒時會產生HCL,HCL是導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產泡沫塑料過程中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氟利昂,導致紫外線過量照射,使溫室效應加劇,破壞大氣生態平衡。料垃圾還會釋放出很多種有毒化學氣體,如二惡英。特別是其中的二惡英,會使人消瘦,肝功能紊亂,神經損傷,誘發癌症。由於廢棄塑料包裝物上的殘留物質 ,如快餐盒的食物殘渣、飲料瓶中的糖份等都會給蚊蠅和細菌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溫床 ,尤其是春夏季 ,一些常見微生物如芽胞桿菌屬、無色桿菌屬、八疊球菌屬、舊球菌屬等都可以在城市堆放或散落的塑料包裝物上快速繁殖生長 ,同時也可引起大量蚊蠅孳生 ,危害城市公眾的身體健康和影響環境衛生。在多風季節 ,隨風飛舞的塑料袋可纏繞到架空供電線上造成短路事故。

有效的治理措施:據悉,國內已有許多城市禁止使用此類產品。北京,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和使用0.01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西安,1999年11月1日嚴禁在市區內生產、 銷售和使用厚度在0.02毫米以下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天津,自2000年10月1日 禁止生產和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大同,自2001年5月1日禁止生產和使 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成都市目前還沒有相關禁令。

治理辦法:治理白色污染可以借鑒國外3R1D,即減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的治理對策,實施省資源化(減容、減量)、再資源化(回收利用)、無害化(可降解)等措施。 因為近年來開發了許多替代品如紙質、紙漿模塑、植物纖維、全澱粉等餐飲具。它們雖是採用天然材料為原料,比較易腐爛降解,但由於加入了防水防油劑,又增加了腐爛降,而且其降解快解和回收利用的難度,實踐證明它們在用後回歸自然仍需要一定的周期慢又相當大程度取決於環境條件。
事實上,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們自身的悲哀。白色污染的源頭其實並非物質或用品本身,而是人們的行為習慣。在我們調查中就發現,為了圖方便,幾乎人人都在用塑料袋裝物品,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塑料包裝物對環境的危害。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災難的製造者,也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更是環境災難的治理者。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共同的環保職責:關心環境質量,監督環境執法
參與政策建議,選擇綠色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選擇的綠色生活方式(5R生活方式)來參與環保: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評價,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救助物種,保護自然。
讓我們牢記:人類尊重自然是人類珍愛自己生命的需要。


附件一:
數 據 計 算 結 果

1、小組一周使用塑料袋總數:
34+25+100+70+68+74
=59+170+142
=371個

2、小組成員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個數(得數保留整數):
371÷7≈53個

3、每天丟棄的塑料袋污染土地面積(假設每個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得數保留整數):
600×53=31800平方厘米
=318平方分米
≈3平方米

4、本小組使用的塑料袋污染與學校操場同樣大的土地所需時間(操場1.8公頃):
1.8公頃=18000平方米
18000÷3=6000天
合16年零160天

調查結論:對個人來說,每天用掉的也就是幾個塑料袋,可積少成多。看了這個計算結果不難發現,這僅僅是6個家庭塑料袋的消耗量,就能在近10年的時間里污染1.8公頃的土地,那以一個班的家庭、全校的家庭、全縣的家庭、全國的家庭,乃至全世界的家庭為基數計算,小小的塑料袋給地球帶來的污染顯然是災難性的。

⑤ 吳丹的教科研及成果

製造工程基礎 (課號30120233, 本科生)
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 (課號40120613, 本科生)
機械繫統課程設計 (課號40120522, 本科生) 精密與超精密加工
生命科學精密微操作 在精密超精密加工方面,研製出帶寬為200Hz和10kHz的兩種快速刀具伺服系統(Fast Tool Servo,FTS),解決了快速刀具伺服機構行程和頻響之間的矛盾,以及FTS精密運動控制問題,並分別應用於精密非圓車削和非軸對稱微結構表面的超精密車削中。將變速加工引入非圓車削,從理論上揭示了變速加工提高非圓車削穩定性和精度的機理,建立了實際應用變速加工的有效方法。通過理論建模與有限元分析,闡明了超精密非軸對稱車削成形機理。此外,結合國家國防重大需求,深入開展碳纖維復合材料/鈦合金疊層構件高效精密制孔機理與工藝研究,從理論上揭示疊層構件精密成形機理和刀具磨損機制,探索實現新型制孔工藝,滿足軍工重點型號工程應用需求。
在生命科學精密微操作方面,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863重點項目「生命科學微量樣品自動化操作設備」。提出原位冷凍研磨離心的蛋白質提取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效率和蛋白回收率低的問題;建立了狹縫針接觸分樣的動力學模型,從理論上揭示了狹縫針微陣列制備的機理,研製成功生物樣品微陣列制備系統,並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南京大學等多家單位進行示範應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以細胞顯微注射為背景,首次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方法,建立了綜合細胞骨架與細胞膜特性的細胞微結構模型,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力生物學實驗室合作,深入研究細胞力學特性和損傷機理,以提高顯微注射操作效率和細胞成活率。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傳承求實作風,踐行求真理念,培育求新思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生產實習探索與實踐(2010)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機械大類培養模式下製造工程基礎平台課的創建與實踐(2010)
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機器人創新設計實踐教學研究-探究課、SRT、科技競賽相銜接的教學模式探索(2009)
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MOS仿人足球機器人實踐教學平台(2008)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基於大行程微位移機構的智能中凸變橢圓活塞數控車削系統(1997)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集成化智能化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系統(1996) 1. 主要科研項目:
[1]2012-2015,面向微注射的細胞力學建模表徵與參數優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
[2]2012-2014,數字化裝配技術研究,企業資助項目
[3]2012-2014,碳纖維復合材料/鈦合金疊層構件精密制孔機理與工藝研究,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項目
[4]2012-2013,手機攝像頭自動對焦裝置的研究與開發,企業資助
[5]2009-2011, 生命科學微量樣品自動化操作設備, 國家863重點項目.
[6]2009-2011, 微結構表面的超精密車削機理與精度提高技術,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由探索項目.
[7]2008-2011, 面向生命科學的機器人微納理論與技術研究,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
[8]2007-2009, 電磁驅動超高頻響直線式微進給系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9]2007-2009, 軍民兩用智能移動機器人, 企業資助.
[10]2007-2008, 高精度裝夾技術及應用, 包頭市科委項目.
[11]2006-2008, 超聲引導肝腫瘤微波消融治療機器人系統的開發, 北京市科委十一五重大項目.
[12]2002-2004, 利用變速加工提高非圓車削精度的機理和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13]2002-2003, 中型柔性組合夾具元件設計及其軟體開發, 企業資助.
[14]2001-2002, 中國三江航天集團下屬八廠CIMS初步設計, 企業資助.
[15]2001-2002, 中國三江航天集團車間合理化, 企業資助.
[16]1998-2000, 採用信息元法面向並行工程CAPP框架系統, 國家863項目.
[17]1999-2000, 基於異地PDM的分布式產品數據管理技術, 國家863重點項目.
[18]1997-1999, 基於重復控制的直線伺服單元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9]1993-1995, 金剛石微粉砂輪超精密磨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989-1992, 高頻響大行程微進給機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
2. 主要論文
[1]Dan Wu, Ken Chen.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of non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via the describing function metho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ial Electronics, 2013. (online, doi:10.1109/TIE.2012.2203777)
[2]Fei Liu, Dan Wu, Roger D. Kamm, Ken Chen. Analysis of nanoprobe penetration through a lipid bilayer.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Biomembranes. (Available online 20 March 2013)
[3]Fei Liu, Dan Wu, Ken Chen. The Simplest Creeping Gait for a Quadruped Robot.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3. (online,doi: 10.1177/0954406212444987)
[4]Dan Wu, Libin Song, Ken Chen,Fei Liu. Modelling and hydrostatic analysis of contact printing microarrays by quill p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2, 54(1): 206-212. (SCI: 881AS)
[5]Dan Wu, Shunyan Zhou, Xiaodan Xie. Design and control of an electromagnetic fast tool servo with high bandwidth.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2011, 5(2):217-223. (SCI: 752DC)
[6]Dan Wu, Ken Chen. Chatter suppression in fast tool servo-assisted turning by spindle speed vari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2010, 50(12): 1038-1047. (SCI: 683BW)
[7]Dan Wu, Xiaodan Xie, Shunyan Zhou. Design of a normal stress electromagnetic fast linear actua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10, 46(4):1007-1014. (SCI: 572TG)
[8]Dan Wu, Ken Che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recisi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Noncircular Turning Proc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ial Electronics, 2009, 56(7): 2746-2753. (SCI: 466XD).
[9]Dan Wu, Tong Zhao, Ken Chen, Xiankui Wang. Application of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to variable spindle speed noncircular turn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2009, 49(5):419-423. (SCI: 430BI).
[10]Dan Wu, Ken Chen, Xiankui Wang. An investigation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variable spindle speed machining to noncircular turn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9, 44(11):1094-1105. (SCI: 495HO)
[11]Dan Wu, Ken Chen, Xiankui Wang. Tracking control an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noncircular mach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2007, 47(15): 2207-2217. (SCI: 233DB).
[12]Danpu Zhao, Jing Xu, Dan Wu, Ken Chen, Chengrong Li. Gait definition and successive gait-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 quadruped.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25(1):29-37. (SCI: 879QG)
[13]Dan Wu, Xiankui Wang, Tong Zhao, Weilong Lv. Application of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to tracking control of a fast tool servo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 Toronto, Canada, 2005: 547-552. (EI: 2006259952183).
[14]Dan Wu, Xiankui Wang, Ken Chen, Wangmin Yi.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for machining stability in noncircular turning. Proceedings of ASPE 19th Annual Meeting, Orlando, USA, 2004.
[15]Dan Wu, Xiankui Wang, Tong Zhao. Profile Precision Analysis and Enhancement for Noncircular Tu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Nano Technology, Changsha, China, 2002: 265-270.
[16]Dan Wu, Xiankui Wang, Zhizhong Li. oncurrent Process Planning for Machined Parts.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7(5): 481-487.
[17]Dan Wu, Xiankui Wang, Zhiqiang Wei. Research on Key Techniques of Distributed Proct Data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2000: 847-852.
[18]Dan Wu, Xiankui Wang. Software Stiffness in Linear Motor Micro-feed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with China, Hongkong, 1993:449-451.
[19]Danpu Zhao, Dan Wu, Ken Chen. A Gait generation and Transition Method for Quadruped Walking Machine.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Accepted)
[20]Danpu Zhao, Dan Wu, , Yi Qiang, et al. The design of bionic joints: a lesson from synovial joint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Sanya, China, 2008: 788-792. (EI: 20083811570179).
[21]Danpu Zhao, Dan Wu, , Ken Chen. The mechanism and feasibility of self-assembly with capillary forc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35: 234-239. (EI: 20071210498649)
[22]Xiankui Wang, Dan Wu. Research on the Linear Motor Micro-feed Mechanism.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ction Research, Hefei, China, 1991: 1961-1964.
[23]Xiankui Wang, Dan Wu, Yuan Zheju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Linear Motor Micro-feed Device with High Frequency Response, Long Travel and High Accuracy. Annals of CIRP, 1991,40(1):379-382.
[24]吳丹,周順燕,謝曉丹. 快速刀具伺服系統的精密自抗擾控制. 第29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 2010, 6101-6106. 北京:2010.7.29~31. (EI: 20105113503685)
[25]吳丹, 謝曉丹, 王先逵. 快速刀具伺服機構的研究進展. 中國機械工程, 2008, 19(11):1379-1385. EI:20082911382698.
[26]吳丹,馮平法,劉莉. 創新生產實習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8, 29(sup.): 72-79.
[27]吳丹, 孫京海, 王先逵. 非軸對稱車削成型方法探討.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46(11): 1832-1835. (EI: 20070510399859)
[28]吳丹, 王先逵, 趙旦譜, 等. 變速非圓車削關鍵技術研究. 上海大學學報, 2004, 8(8):1-5.
[29]吳丹, 王先逵, 易旺民, 等. 重復控制及其在變速非圓車削中的應用. 中國機械工程, 2004, 15(5):446-449. INSPEC: 8154007.
[30]吳丹, 王先逵, 趙彤, 等. 非圓車削中刀具運動實現方法. 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3, 43(11):1472-1475. (EI: 2004148103118)
[31]吳丹, 王先逵, 魏志強, 等. 基於協同服務平台的分布式產品數據管理. 清華大學學報, 2002, 42(6): 791-794. (EI: 2002417130770).
[32]吳丹, 王先逵, 魏志強, 等. 異地數字化產品定義及管理的關鍵技術研究. 機械工程學報, 2002, 38(11): 71-74.
[33]吳丹, 王先逵, 魏志強. 飛機產品數字化定義技術. 航空製造技術, 2001, (8): 21-25.
[34]劉飛,吳丹,陳懇,宋立濱,潘玉龍. 微陣列制備機器人分向前饋誤差補償控制. 清華大學學報,2010. (已錄用)
[35]潘玉龍,吳丹,宋立濱,劉飛,陳懇. 多孔板微陣列制備機器人系統的設計. 機器人. 2010. (已錄用)
[36]謝曉丹,王博超,吳丹. 電磁驅動快速刀具伺服機構的電磁場和驅動力.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48(8): 1298-1301. (EI: 20083611520701)
[37]呂偉龍, 吳丹, 王先逵, 等. 自抗擾精密跟蹤運動控制器的設計.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7(2): 190-193. (EI: 20071610558158)
[38]趙旦譜, 吳丹, 陳懇. 毛細力驅動自組裝定位原理. 清華大學學報, 2005, 45(11): 1480-1483. (EI: 2006049663742)
[39]易旺民, 吳丹, 高楊, 等. 用於非圓車削的離散重復控制演算法. 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4, 44(8):1064-1066. (EI: 2004488687128)
[40]王先逵, 吳丹, 劉成穎, 等. 製造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 航空製造技術, 2002, (5): 17-20.
[41]王先逵, 吳丹. 製造技術中的模糊邏輯決策研究. 中國機械工程, 2000, 11(2): 157-162.
[42]王先逵, 吳丹, 劉成穎.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術綜述. 中國機械工程, 1999, (5):570-576.
3. 發明專利
[1]一種整體式的點樣針清洗裝置. ZL 200910241631.1, 2011年授權. (排名第1)
[2]一種輪足兩用機器人腿. ZL 200810057401.5, 2011年授權. (排名第1)
[3]管道噴塗機器人及其作業軌跡規劃方法. ZL 200910090827.5, 2011年授權. (排名第4)
[4]輪足兩用式移動機器人. ZL 200810056851.2, 2010年授權. (排名第1)
[5]仿生輪足兩用式機器人. ZL 200810057399.1, 2010年授權. (排名第1)
[6]紙漿模塑製品的復合成形方法. ZL 98126393.3, 2003年授權. (排名第3)
[7]高頻響大行程高精度微進給裝置. ZL 95107471.7, 2000年授權. (排名第2)
[8]金剛石微粉砂輪的軟彈性修整法. ZL 95105340.X, 2000年授權. (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