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這句話是出自什麼地方急求!!
李逍遙:「大恩大德,我李逍遙永世不忘,不忘……!?」
趙靈兒低頭吟唱著: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趙靈兒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仙劍奇俠傳》
㈡ 製作古詩集怎樣寫前言和後記急!!!!!!!
在這次旅行中,你將盡情的漫遊。生活有多麼廣闊,古詩的世界有多麼廣闊。詩,是唐朝的一株柳,搖盪在古風河畔;詩,是宋時的一尾魚,游弋於清澈柔波;詩,是元時的一首曲,傳頌在天山草原;詩,是明時的一股風,悠揚在深深胡同;詩,是清時的浣紗女,在河邊唱著絕代的歌。
華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間,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不必說夏時的古老傳說,不必說商代的甲骨銘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讓我們驕傲良多,銘表、詞賦、雜說、詩歌……在這萬古奇妍中,唯有詩歌是萬古不倒的青松,是萬千瑰麗的亮點,長存於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傳誦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間誠摯的關懷深深感動;吟唱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為那至愛真情而熱淚盈眶。更有那浸著桃花潭水的酒情,令遠行的朋友熱淚沾巾;面對樓高危欄的關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徹夜難眠。這一句句詩,一幅幅畫歷久彌新,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始於《詩經》,歷唐風宋雨的濡染,經元曲明戲的擴張,千里萬里,千年萬年,生出多少流韻生香的詩文?沒人能數得清,說得明。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詩文,我們被它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我們的修養,豐富我們的思想。
為了便於中學生朋友更好地領悟必背古詩文的意境、思想、內涵,我們除了對「課標」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級教材指定「課外背誦古詩詞」作以翻譯、介紹外,還對其作了精闢的賞析。這是本書的亮點之一。相信你讀了它,一定會感覺與眾不同,受益更多。除此之外,我們依據「課標」精神和中考實際,精心設計了賞析類思考題。它實用性強,對於我們加深對詩文工團的理解以及應對考試,都是大有裨益的。此乃本書亮點之二。為了擴大朋友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文史知識,我們還適當地選編了一些「資料鏈接」短文。相信朋友們一定會喜歡它。此乃本書亮點之三。
胭脂紅散著鮮艷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著迷人的香,透著醉人的綠。
誰人不愛那胭脂紅?誰人不愛那碧螺春?讓我們一起到本書中去找那胭脂紅,尋那碧螺春吧!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古詩中的花鳥魚蟲
帶「花」的詩句
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 《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 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 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 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 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賞析:《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帶「鳥」的詩句
五,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四首》
賞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六,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賞析:頷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主要描寫射獵時的情景。這里,「草枯」、「雪盡」在繪景的同時,給我們傳達出了冬末春初的季節信息;「鷹眼疾」、「馬蹄輕」正面寫戰馬、獵鷹狩獵時的動作體態,並未直接描繪將軍的神情,但"疾"、「快」卻是將軍內心的感覺,從而准確地從側面渲染出了將軍駕鷹縱馬追逐獵物時身勢的靈巧敏捷和鬥志的昂揚旺盛。
七,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
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賞析: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
繪「蟲」的詩句
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賞析: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十,今夜不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月夜》
賞析: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十一,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清•朱景素《樵夫詞》
賞析:無意之間身上帶著幾朵花(應該是樵夫走在山上時,有花飄落在他的身上),居然把蝴蝶都帶了下來(花香,蝴蝶聞香而落在樵夫肩膀的花上,被他用肩膀「挑」了下來)。
十二,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瑩。
——唐•杜牧《秋夕》
賞析: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麼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徵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後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說未必可信,但後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徵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繪「魚」的詩句
十三,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送張丞相》
賞析: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十四,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賞析:這首語言朴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後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十五,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
十六,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
㈢ 文章的前言和後記
作文雜談 多讀多寫
前面談了有關作文的概括知識,到這里才算言歸正傳,談談怎麼樣才能夠學會寫。很多有志的年輕人以及不年輕的人,比如教師和學生家長,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希望有誰能傳授個秘訣,使學生不費力而言下頓悟。有沒有這樣的秘訣呢?有,只是不是不費力的秘訣,而是費力的秘訣,說來平常,是「多讀多寫」。 這自然是老生常談,不過,如果常談切合實際,即使聽來不新奇,我們也只好承認它。這正如說不吃飯活不了一樣,聽來簡直像廢話,我們卻不能不承認它。當然,承認秘訣只是多讀多寫並不是什麼稱心的事。不久前,連續兩次,有年輕人來問准備高考的事,說旁的幾門課溫習得差不多了,只是不知道語文怎麼樣才能考好。我說,我不知道出題的同志怎樣出題,比如說,一類是偏於考記憶的,內容出於課本,你就要溫習課本;另一類不出於課本,甚至有意躲開課本,而考語文能力,如作文、正誤等,溫習課本自然用處不大。可惜此外也沒什麼好辦法,因為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速決。我這樣答,等於說沒辦法,很抱歉,但這是實情,也只好這樣說。 其實,學語言的經驗應該是任何人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幾個月,不上課堂,不查詞典,不念語法修辭書,只是聽,跟著大人說,一詞半句,慢慢就會說了,而且絕不會把「坐車」說成「車坐」。何以能這樣?只是因為「熟」。學作文也是學語言,雖然這語言是與口語不完全相等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也是語言,因而學習語言的辦法,對於學習作文都適用。比如一種意思要用什麼樣的詞句來表達,意思復雜些,句與句要怎樣聯系,這說是有規律可循自然也不錯,但是拿起筆,實際去寫,你就不能先去請教規律,而要聽從你熟悉的常用的表達習慣。這習慣是由多次重復的「熟」養成的,而熟則來自多讀多寫。 俗傳一句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讀他人文章以學習表達方法說,這句話卻有相當的道理。一種意思,可用的表達方式(詞語及其組織)不只一種,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種,都是由前人慣用的框架描畫或脫化而來。你不讀,或讀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於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這是多讀作用的初步,因而筆能達意。 進一步,多讀,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 多讀,所學又不只是表達方面,還有內容方面。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思想」(包括各種知識)。學作文,由不會而變為會,由不好而變為好,既要能寫,即順利達意,又要有所寫,即有值得寫的內容。這內容,說是思想也好,知識也好,至少就初期說,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觀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別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當然是「讀」。還有一種是學「思路」。思想,知識,其出現,其存在,都是有條理的,作文的內容必須合乎這個條理。這條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條理,也就是想得頭頭是道,才能寫得頭頭是道。這思路的條理也是漸漸培養成的,而培養之道,我個人的經驗,就一般人說,主要是來自「學」,即讀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為思,至少就早期說,絕大部分是順著他人(所讀之文)的路子走的。 多讀,熟了,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這樣,專靠多讀,不多寫是不是可以呢?據我所知,有的人,讀的方面修養很高,卻不輕易動筆,間或動筆,像是功夫還是相當純熟。這或許就是俗語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或者引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吧?我想這意思並不完全對,或者說,話說得過於簡略,以致我們理解得不全面。事實是,就是不輕易動筆的人,以及「讀書破萬卷」的杜甫,至少在學習的時期,也是既勤讀又勤寫的。讀而不寫,讀多了,自然會寫的事是沒有的。多寫的作用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讀來的熟悉,必須通過自己的筆才能明朗、鞏固,成為熟練。另一方面,寫不只隨著思路走,還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必須常寫,內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條理。 多讀,要費時間;多寫,也要費時間。所以前面稱之為費力的秘訣。費力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不管上學還是工作,現在都事情多,任務重,多拿出時間有困難;二是多讀多寫,天天如此,有始難終,難免煩膩。時間少,所以古人有三餘三上之說,意思就是擠時間。可能煩膩而不得不做,也只好硬著頭皮,鍥而不舍。 其實,也還有辦法可以不硬著頭皮。生而好之者也許沒有,培養而成為書淫、詩癖的卻所在多有。我還記得老師行輩中的一些人,他們親口說,「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沒有書,手裡沒有筆,總覺得沒著沒落。」就這樣,他們有的未及上壽,一生卻讀了古今中外無數著作,寫了上百萬字。他們沒覺得煩膩,反以為樂,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難於改變的習慣。准此理,多讀多寫並非難事,辦法是養成習慣,使之成為樂趣。這在最初或者要努一把力,譬如說,無論如何忙,每天總要擠出一定的時間,比如三五十分鍾吧,讀,寫。日久天長,少則1年2年,多則3年5年,讀多了,所得之中會逐漸生出需要,生出樂趣;寫多了,難化為易,也會感到有所得,因而也就有了需要,有了樂趣。及至感到需要,感到樂趣,說句誇張的話,你就是想戒除,恐怕也難於做到了。 作文的能力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你說難嗎?也難,也不難,說是難,因為不能一蹴而就;說是不難,因為功到自然成。功到也許是個笨辦法;不過,如果笨辦法確是有效,那我們還是把它看作靈丹妙葯的好,雖然這葯不是速效的。
如何才能成功寫出命題作文
。
近年來全命題作文出現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命題作文的命題內容從過去的簡單機械逐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活傾向,或從考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命題,或讓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或讓考生為社會承擔責任……如2003年江蘇南通市的命題作文題目「興趣「,深圳市的「留下」,重慶市的「責任」等。
二是形式上由以前的單一的題目向多元的形式轉化,出現了下面兩種形式:
1.提示語+全命題,既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又隱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南通市的作文題(有位名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過濃厚的興趣。請結合你學習和生活的實際,以「興趣」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2.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全命題+提示語,這提示語通常是給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一個引導,使考生有話可說,如重慶市的作文題(題目:責任
提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時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改為「天下興亡,我有責」。意思是說,「我」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對國家、對社 會的責任。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國家遇到了困難、學校出現了問題、家庭發生了矛盾、同學違反了紀律、自己成績不理想……都應當問一問:「我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要求:(1)可以寫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寫別人的事;可以從正面寫,也可以從反 面寫;可以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少於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命題作文的寫作,首先要審查作文題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不能越「雷池」半步。沒有限制的內容,雖然題目上沒寫,但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沒有限制的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廣闊天地,擴大選材的范圍。
如:《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趣事》,題目限制了對象——我,內容——趣事,數量——一件,范圍——身邊。沒有限制:時間、地點。寫作時就可以拋開時間、地點不去考慮。這樣,選材的范圍就大多了。
其次要弄清楚一幕把握表意的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一般來說,偏的部分,如:《有意義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義」三個字上,審題時只在緊扣「有意義」三個字思考就可以了。第三要准確把握要求,讀懂提示語,看清限制,決不可出現跑題的現象,構思立意要新穎,唱出自己的歌。命題作文的限制使多數考生的作文保持了一致性,只有發揮自己的個性,才能得高分。第四要充分發揮想像和聯想,以題目為載體,向深層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環。
全命題作文的審題與構思還要注意幾點:
(1).在命題作文中,一般來說,如果題目當中包含了記敘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應寫成記敘文,如《我的未來不是夢》,題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人物(我);如果題目中出現了「論」、「談」、「評」、「小議」等字樣,一般要寫成議論文。
(2).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察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願》這個題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審題有難度。對於這類題目,我們可以採用在原題的前面加上「我」、「媽媽」、「班主任」等因素,使題目成為《我的心願》、《媽媽的心願》、《班主任的心願》等,這樣,題目的意思就明確了,文章體裁也就很容易確定了。
(3).另一些帶有比喻或象徵性的題目,如《暖流》、《春風》等,則可以採用數學配方的方法。如果題目出的是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本體去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徵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徵性的事物去寫,如《暖流》,暖流是喻體,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它的本體——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等角度去審題,中心就一目瞭然了。《春風》、《考試》、《蠟燭》、《七月如火》等一類題目都有可以採用數學配方的方法去審題。
(4).對於一些抽象性的題目,如《責任》、《追求》、《寬容》、《合作》、《友善》等,它們如果寫成記敘文,你可以構思成「通過一個我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人(負或不負)責任(寬容、友善……)的故事,告訴大家生活需要……」,這時,題目「責任(寬容……)」就是你的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讀古今中外書籍,擁有大量事例史實,擅長寫議論文,你當然可以把它寫成議論文,此時,題目就是你的議論的話題所在,就是議論文三要素中的論點的中心詞,你只需羅列古今中外幾個有關「責任」(寬容……)的事例,證明一下「責任大於山」,「勇於承擔責任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我們要對自己、家庭、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等論點。
初三年語文組2004年4月
附中考全命題滿分作文欣賞:
一、(要求見上) 責任
拾破爛的李老頭將兩個親生兒子告上法庭:要兒子們給他養老金。
法院的秦法官了解到,李老頭中年喪妻,靠自己拾破爛攢錢供兩個孩子讀書,老大大學畢業後在市人事局工作,老二沒考上,在一家摩配廠工作。老李喪失勞動力後,兩個兒子曾輪流供養他一段時間,盡自己的責任。問題是李老頭不顧兒子們的強烈反對找了個老伴,於是兒子們就停止了對他的贍養。其理由是:老人中年不續娶,老了才娶妻,顯然是加重負擔。李老頭也有自己的理由:中年時忙著掙錢撫養孩子,盡自己的責任,沒有心思找伴,老了一個人住著寂寞,況且老婆子有自己的退休金能供養她自己,並沒有加重孩子的負擔,他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給生活費。
秦法官多次調解,希望這兩兄弟能理解老人的再婚問題並盡自己的贍養之責,可他們總聽不進去。最後只有開庭審理此案。雙方長達四個小時的辯論沒有結果,正當法官宣布強制執行判決時,沒想到李老頭大喊一聲:「我要求兒子們一次性買斷我。」
這一聲「買斷」驚動了所有人。老李闡明了自己的意思:他養了老大22年,老二19年,雖然那時生活水平低,但也有個最低生活標准。現在要求兒子也按目前最低生活標准一次性給他買斷,然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不相幹了,請秦法官算算每個兒子應該給多少錢。
這時旁聽的人議論開了,只聽說買斷工齡的,哪有兒子買斷父親的?法官和幾個審判人員議論了一會兒,在電腦上算了起來:按現在市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每人每月150元計算,一年是1800元,這樣老大22年應付39600元,老二19年應付34200元。
買斷費剛公布,沒想到會有人鼓掌。這時李老頭的辯護人說:「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如果被告再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承擔責任,作為律師建議有關單位讓兩個不孝之子下崗,也來個一次性買斷。」
聽了律師的話,兄弟兩人慌了,他們最害怕下崗,於是違心地表了態:願意繼續供養老人。
旁聽的人頓時熱烈鼓掌,李老頭拉著兩個兒子的手哭了:「孩子……虎毒不食兒呀!我哪會買斷你們?你們真的拿得出錢來,那份父子情、那份責任能買斷嗎?」
兩個兒子也淚流滿面。(重慶考生)
點評:這是一篇非常老到的微型小說,文章緊緊圍繞兩個兒子該不該繼續承擔責任贍養自己的父親展開,由兒子不願承擔責任到兒子最後的轉變,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文章構思的巧妙在於李老頭提出「買斷自己」,以這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想法使文章有了波瀾,充滿了生活情趣,令人深思。文章語言凝練,構思具有獨創性,立意深刻,被判為滿分,獲特色加分5分。
責 任
人,從來就不輕松。因為每個人都負有一份責
——題記
昨天
陳涉為拯救眾多生活在暴秦統治下的勞動人民,毅然發動起義,震動了秦朝統治;康有為、梁啟超為拯救日漸衰敗的清王朝,奮然發動了公本上書,立志變法;孫中山為了救民於水火之中,救國於為難之中,四初呼籲,決然發動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回望過去,歷史上確有不少偉人擔負起拯救國家,拯救民族的責任。不管他們是否成功,至少他們毅然擔負起這份責任的勇氣是偉大的。
今天
今天,人類遇到了太多的不幸和悲哀。當特大洪水到來的時候,是解放軍擔起了保衛人民、保衛家鄉的責任;當「非典」到來的時候,是醫生和護士擔起了控制疫情、救治病人的責任;當戰爭到來的時候,是全世界正義的人民擔負起了反戰爭、反霸權的責任。此時,我覺得人類是堅強並勇敢的,不管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上發生了什麼災難,總有人奮不顧身投入災難中,為拯救人類不停地做著努力,他們是高尚的!
明天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經歷了這么多災難,就什麼也不怕了。就算,明天會有更大的風雨,我們也能笑著走過來。至於那份責任,我想不會再有人躲閃和逃避了,因為那份責任是屬於我們的。
不管地球怎麼轉動,生活總是要繼續。不管將來有什麼樣的責任等待著我們,我們會用肩膀去扛起那份責任,為別人,也為自己!責任也許是永遠盡不完的,但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盡力去做,也就足夠了!
責任
初三年(1)班 張天驍
強烈的責任感,是作為一個人所最起碼的品質!
你不同意?難道你以為中華民民族那麼多的傳統美德,比責任心要重要的還有許多?
無論是什麼美德,都離不開責任心,作為一個合格的中華民族的兒女,必須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孝敬父母,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對父母負了責。
關愛下一輩的成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愛護兒童,使祖國未來的花朵茁壯成長,是對子女負了責。
義字當先,是在大思想家孟子所提出的美德。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對朋友負了責,是對良心負了責。
其實上面所提及的,都是對自己負了責。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對自己的七尺男兒之軀負責,對自己的生命年華負責,不應虛度青春,而要使之過得清清白白,轟轟烈烈。
責任有大小之分。
小責也就是剛才所提及,孝敬父母,關愛子女,幫助朋友,也就是「忠」。
大責則是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類,對這個世界負責。
伯夷與叔齊,在武王伐紂時,曾慷慨力諫,指責其武王身為臣子卻要討伐君主,乃是不忠不孝之徒,雖然武王天性仁慈,放了伯夷與叔齊一條生路。可他們哥倆本著對君主的責任,對殷商的責任,寧死不食周粟,終餓死於荒山。雖然他們這種行為在今天看來過為迂腐,可相較起那些以「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兩面派,要強上千百萬倍。
秦始皇,力精圖治,卧薪嘗膽,振興秦國,終一統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長年的戰亂,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統一幣制,統一文字,興建長城以保衛江山。自此,統一的華夏民族才真正形成。他的行為,為天下百姓負了責,對祖國負了責,更對民族負了責。
62歲的老將關天培,以兩門大炮,數百名士兵,勇戰國外列強數十艘戰船,重創敵人,終因寡不敵眾自刎英勇就義。關老手下數百名軍士,面對列強大炮,無一退縮,全部犧牲。他們的行為,對天地良心負了責。
布魯諾曾因堅持哥白尼的「日心說」,遭羅馬教會焚燒而永,他的行為,為真理負了責,就如同他所說的:「我的價值,未來終究有人會認識到的!」
對國家,對世界的負責,不僅僅是以上先烈的任務,更是我們每個公民所應該必須盡到的義務。對國家,我們應增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行動為祖國增添光彩。對世界,對子孫後代,我們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行動來保護環境,在不損害環境承載能力,不損害後代的要求下,尋找滿足當代人的途徑。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最起碼的品質。
二、【題目】生活在集體之中,你一定有過與人合作的經歷,如相互切磋學習經驗,一起參與科技製作,分工創辦班級小報,共同奪取球賽勝利等等。在交流中學會學習,品嘗快樂;在協作中學會做事,分享成功。請選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以「合作」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要求:1.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2.600宇左右。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02年江蘇南通中考作文題)
【選文1】合作
「這次領導來我校檢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師,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講得唾沫橫飛之時,校長尾隨幾位領導走進了教室。
「同學們好!」其中一位跟我們打招呼。
「領導好!」我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頓時,班主任喜笑顏開。
「同學們熱愛什麼?」
「我們愛學習!」
其實,小A還想說她喜歡繪畫,小B想說他愛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們瞪了眼,誰都沒吱聲。校長沖著領導笑得滿臉是牙齒。
「同學們課間喜歡干什麼呢?」
「我們課後抓緊復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母校。」
「我們課後讀文學作品,使自己的靈魂得到過濾和升華。」
「總之,大家是熱愛學習的。」班主任來了個小結。
這時,領導、校長、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點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樣對待合作這一問題的呢?」同桌碰了碰我的肘子:「老師沒問過這個問題,我們沒排練過,怎麼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沒人吱聲。班主任像蔫了的茄子,無精打採的。校長的臉上更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領導打破沉默。
我心一橫,反正豁出去了。
「我們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地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無縫的合作。合作本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需要真誠,需要用心溝通。隔著心門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虛偽。我們無需『完美』,只要真誠!」這時,我已經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著他們青灰色的臉,我又笑了。等回過神來,領導正帶頭為我鼓掌。
我們不是克隆人!我們需要用靈魂來交流,用真誠來合作!
【選文2】合作
去年六月,歡欣達旦。作此篇乃回顧為老媽慶生日之情景,此乃吾與老爸之「天作之合」也。
鏡頭一:
「這些天有特別的事嗎?」正吃飯時,媽媽忽然問道,似乎是在考我們。「我知道,前天是兒童節!」「不,不是,今天你媽一定做了個大生意。」媽媽原來熱情洋溢的臉上頓時失去了光彩。我與爸爸相視而笑。「哪能忘呀,後天是老媽的生日!」哈哈,首次合作成功!
鏡頭二:
「老爸,你快點呀!——女兒——,我來也——」老爸拉起了京腔。「嘿哧嘿哧,左三掃,右三掃,桌子下面,椅子下面,快掃快掃,我們得趕時間。」我邊掃地邊唱著歌。「快點干,快點干,老婆馬上就要回來,給她一驚喜,讓她高興高興!」爸爸接過了我的聲腔,唱著說著,但我不知道這是何方曲調。我掃地,爸拖地;爸買菜,我洗菜;我切菜,爸燒菜,忙得不亦樂乎,合作得得心應手。不一會兒家裡就被打掃得一塵不染,被市置得像個宴會,佳餚時蔬,應有盡有。OK,合作成功,只等女主角出場了。
鏡頭三:
「噓,老媽回來了。爸,開場了!」靜靜的,媽媽用鑰匙打開了門。一片漆黑,一片燭光從房門後射來。「Happy birthday to you,……」我手捧著蛋糕,慢慢走到老媽面前,只見燭光映在媽媽的臉上,媽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燈突然全亮了,緊隨而來的是爸爸的歌聲。老爸向來是五音不全,更何況對popmusic(流行音樂)一竅不通,逗得我和媽媽捧腹大笑,瞧,他還自鳴得意地唱著呢!這也正是合作計劃之一呢——逗老媽笑!大功告成,合作愉快!
在我和老爸的精心合作下,老媽的生日過得開心極了。正可謂「起坐而喧嘩者,一家歡也;喜上眉梢怡然其間者,老媽笑也」!
【選文3】合作
真不知撞著了哪路神仙,面對化學老師出的實驗題,我幾次思索,霎時便「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高高舉起了手,老師讓我到講台上來做實驗。並讓「小麻雀」來協助我,我心裡想,她是只綉花枕頭,榆木腦袋不開竅,老實棰子老實敲的傢伙!
我和她快步來到講台。
一切靜悄悄的,老師和同學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們。窗外,鳥兒「啾啾」地叫著,令人賞心悅目。
我迅速取出一支試管,用鑷子夾取幾塊黑色氧化銅,放在試管口,慢慢豎直試管,讓它們輕輕滑至管底。
她手腳挺快,為』我取出了稀硫酸和膠夾滴管。我拉緊橡膠乳頭,再將其伸人稀硫酸中,硫酸被吸上來了,我將膠頭滴管懸在試管正上方,慢慢拉緊膠乳頭。一滴滴硫酸五色透明,黑色氧化銅像變魔術似地變成了藍色!
她笑了,老師贊許地點點頭,同學們發出「嘖嘖」的贊嘆聲,我覺得自己儼然是一個小化學家,窗外鳥兒歡快地唱著歌,我快飄飄然了。
接下來……糟了,什麼來著?剛才由於太興奮將思維搞亂了。我茫然不知所措,這回是牽著羊走進照相館——盡出洋(羊)相了。我想,她肯定幫不了我。在失敗面前,我是七尺漢子六尺門——不得不低頭。面對老師等待的目光,面對同學詫異的眼神,我臉上火辣辣的。
「接下來應使用氫氧化鈉呀!」誰知在我眼中似乎是「綉花枕頭」的她竟提醒了我。頓時,思維閘門完全打開。我舒了一口氣,她熟練地將氫氧化鈉滴入試管,藍色溶液果真變成了老師所要製得的藍色沉澱!
我和她都笑了。一種極有力的聲音在我心頭回盪:合作需要信任。在熱烈的掌聲中,我懷著思索和她春風般地回到座位上。
㈣ 描寫地名的成語
描寫地名的成語
有的成語中含有地名,如「自鄶以下」,「布鼓雷門」、「泰山鴻毛」、「桑間濮上」等;還有的成語就是由地名組成,如「白山黑水」、「長江大河」等。地名在成語中的特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歷史色彩較濃。成語中有上古地名,中古地名,也有近代地名,這些成語相沿慣用到今天,我們看到它們有明顯的歷史色彩,體現了成語的繼承性。例如;[吳市吹簫]吳:古國名,今江蘇大部和安徽、浙江一部分;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後比喻沿街乞討。語本《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簫),乞食於吳市。」[痛飲黃龍〕黃龍:古代府名,契丹所置,金改為濟州,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腹地。意思是直搗黃龍府,痛飲慶功酒。後用於表示克敵京城而舉行慶功會,也形容消滅敵人之後激昂而喜悅的心情。《宋史·岳飛傳》:「(岳)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爾雅台懷人>》:「內憂外患澄清日,痛飲黃龍定約君」。[十里洋場]十里:表示面積大。洋場:指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某些口岸和城市所霸佔的「租界」。特指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的上海地方。朱自清《那裡走》;「上海……所謂『十里洋場』,常為人們所稱絕」。—上例中的「吳」、「黃龍」、「十里洋場」等,現在已不作正式地名單獨用了,它們被保留在成語中或在某個特定的場合下使用。這樣的古代地域名稱還不少,如「鄭人買履」,「杞人憂天」、 「漁陽鼙鼓」、 「日近長安遠」等。
許多地名從古代沿用至今,它們在成語中有的容易聯想到它的某些歷史,如「邯鄲學步」,「洛陽紙貴」等,有的地名只用來表示這么一塊地方,人們一般不去聯想它的歷史了。但作為考釋成語的源流,這一地名往往和某一時代的歷史有關。例如:[白山黑水]白山:長白山。黑水;黑龍江。 《金史.世紀》:「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後指我國東北諸省。范長江《塞上行·行紀.憶西蒙》: 「怎麼也睡不著,縱眼看滿天星斗,往東一看,就是白山黑水的分野」。柳亞子《疊韻再和星曹一律》: 「掃凈倭氛吾輩貴,白山黑水莽無邊。」又有[黑山白水〕。指遼代慶州的黑山和元代始稱的察漢木倫(白水)之水,均在舊熱河境內。章炳麟《與馬相伯、沈恩孚聯合宣言》,「務使東北半壁河山,不至自我淪亡,黑山白水,不止就此變易其顏色也」。
第二,這些地名在成語中往往泛指與之相關的一帶地方或象這么一類的地方。例如:[長安居,大不易〕長安:唐代都城,後也泛指京城或其他大城市。居:居住、生活。在京城或其他大城市生活很不容易。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卷二·白居易》: 「樂天(白居易)未冠,以文謁顧況,況睹姓名,熱視曰: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及披卷讀其『芳草』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嘆曰: 『我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前言戲之耳』」。《藝鳳堂朋友書札·王仁俊.一》: 「因在京事簡,盡可兼為跋尾,月得十篇,或作床頭捉刀人乎。長安居,大不易,不得不作此冷生涯,但得月有津潤足矣」。
也作[居大不易]。魯迅《書信·320315·致許壽裳》: 「我雖不憚荒涼,但若購買食物;須奔波數里,則亦居不大易耳」。《李自成》第—卷第二十六章:「不回去有何辦法?一則弟不能使周拔貢為弟受累,二則長安米珠薪桂,居不大易」。
第三,以地名作比。成語中的地名,往往是抓住這個地方的某一特徵,作為比喻的事物,如以泰山之宏偉高大喻受人仰慕的人: 「泰山北斗」,以泰山之巨大喻力大無比;「泰山壓卵』,以泰山所處地理位置,意義之重大喻價值之大, 「重於泰山」等。用地名作比的例子很多,情況也比較復雜。再看幾例:[穩如泰山]象泰山—樣安穩。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鏡花緣》第三回: 「(武後)自謂穩如泰山,十分得意」。也作[安如泰山]。漢.焦延年《易林·坤之中孚》:「安如泰山,福喜屨臻」。又有[安於泰山]。《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 「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楚界漢河]楚(項羽):漢(劉邦)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比喻一般戰爭中的前線。《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 「霎時間煙焰沖霄……彷彿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也作[楚河漢界]。常用以指象棋盤上雙方的分界。[壽比南山]壽命可以同終南山相比。指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多用於祝壽的頌辭。《南史.齊豫章王嶷傳》:「願陛下壽比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柔石《為隸的母親》: 「於是拿出四隻銅制鍍銀的字,一方寸那麼大,是『壽比南山』 四字」。原作〔南山之壽〕。《詩經·小雅·天保》: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唐王勃《乾無殿頌》,「業峻一人,金策奉南山之壽」。又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將八盆松景從板箱抬出一看,卻是用松針紮成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字,卻也做的新奇」。[長江大河〕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和黃河。形容氣勢磅礴,奔騰不息。蘇詢《上歐陽內翰書》;「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魯迅《從『別字』說開去》: 「文化的改革如長江大河的流行,無法遏止」。
從上述三個特點可以看到,地名進入成語之後,其地理環境、特點,及地理歷史等對成語含義的滲透,對成語形成、發展、運用,都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成語所不可忽視的。地名和語言學的很多部門都有關系,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㈤ 對地方文獻如何分類,編目、管理的意見
搜集、整理、存儲、開發、利用地方文獻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執行「保存文化遺產」職能的需要。目前,各公共圖書館重視和加強了這一工作,採取各種辦法向有關單位搜集地方文獻。在各單位的支持下,已取得一定成績,品種、數量日漸增多。地方文獻的情況比較復雜,對地方文獻如何分類、編目、管理也存在分歧的意見。有的認為,為了體現地方文獻的特色,應該集中歸類,全部分入K291/297,卡片單獨排列保存,圖書報刊專櫃或專庫保存;有的認為,從方便讀者利用出發,應按地方文獻的內容、特徵各入其類;有的圖書館沒有研究制訂具體辦法,由分類人員自行確定,以致不同分類人員按不同標准分類,或同一分類人員前後分類標准不同,產生混亂。為此,筆者提出以下意見,供大家研究參考。 一、地方文獻的情況非常復雜。除了地方誌、部門志外,有本地的出版物,本地籍的作者在外地的出版物;有外地出版的評價、研究本地的書刊等;涉及的學科門類非常廣泛,不僅有歷史,而且政治、經濟、文藝、工業技術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書刊都有;收集的地方文獻有的僅一冊,有的有復本;有的地方文獻,從書名、內容或前言、後記中可以判定為地方文獻,而有的書,不論從書名、著者、內容或前言、後記上都無法判定為地方文獻。在研究地方文獻的分類、編目、管理辦法時,必須重視這些特點。 二、對地方文獻的分類、編目、管理,既要有利於保存文化遺產,又要有利於開發利用。地方文獻是有特殊意義的圖書資料,是地方的寶貴財富,要作為特藏管理,永久保存。因此,不能象一般圖書那樣流通、磨損、報廢,要考慮保存文化遺產的需要。但是,收藏是為了開發利用,如果不開發、利用,成了死書,又有什麼用呢?因此,制定的辦法應是在保證便於保存的前提下,有利於開發利用。 三、地方文獻分類、編目、管理的具體意見是: 1、分類時,按內容、特徵各入其類,在索書號中加註特定的地位符號; 2、卡片製作時,增加一套作為地方文獻目錄單獨排列。復本交讀者部門流通的,應再增加一套卡片由讀者部門作為地方文獻目錄單獨排列。地方文獻目錄按分類號順序排; 3、屬地方文獻的圖書,以一冊作為特藏專櫃保管,只供查閱不外借;有復本的,復本可放入流通書庫供讀者借閱。有基藏書庫的,地方文獻專櫃可在基藏書庫內保管。重要的孤本書,流通頻率高的,可以縮微或復印本供查閱和借閱。 4.讀者查閱地方文獻時,可在地方文獻目錄中查,也可在分類或書名目錄中查。管理人員根據讀者開列的索書者中有地方文獻的地位符號時,即明確是地方文獻,再根據卡片上的登記冊數多少,確定在流通書庫取出借閱,或在地方文獻專櫃取出只供閱覽不外借。 以上辦法,屬於地方文獻的期刊也可仿照辦理。 5、有的書,從書名、著者、內容、前言或後記無法判定為地方文獻的,可根據購買或收贈時的依據,在書名頁上加以說明。對本地籍作者在外地的出版物,可註明作者籍貫;贈送的註明贈送單位或個人,避免以後分不清是否屬於地方文獻。 6、地方文獻分類、編目、管理的辦法,應在館內的分類細則、目錄組織辦法、借閱或查閱辦法中明確列出,以便館內人員共同遵守,有利於讀者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料。
㈥ 古詩集前言
在這次旅行中,你將盡情的漫遊。生活有多麼廣闊,古詩的世界有多麼廣闊。詩,是唐朝的一株柳,搖盪在古風河畔;詩,是宋時的一尾魚,游弋於清澈柔波;詩,是元時的一首曲,傳頌在天山草原;詩,是明時的一股風,悠揚在深深胡同;詩,是清時的浣紗女,在河邊唱著絕代的歌。
華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間,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不必說夏時的古老傳說,不必說商代的甲骨銘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讓我們驕傲良多,銘表、詞賦、雜說、詩歌……在這萬古奇妍中,唯有詩歌是萬古不倒的青松,是萬千瑰麗的亮點,長存於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傳誦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間誠摯的關懷深深感動;吟唱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為那至愛真情而熱淚盈眶。更有那浸著桃花潭水的酒情,令遠行的朋友熱淚沾巾;面對樓高危欄的關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徹夜難眠。這一句句詩,一幅幅畫歷久彌新,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始於《詩經》,歷唐風宋雨的濡染,經元曲明戲的擴張,千里萬里,千年萬年,生出多少流韻生香的詩文?沒人能數得清,說得明。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詩文,我們被它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我們的修養,豐富我們的思想。
為了便於中學生朋友更好地領悟必背古詩文的意境、思想、內涵,我們除了對「課標」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級教材指定「課外背誦古詩詞」作以翻譯、介紹外,還對其作了精闢的賞析。這是本書的亮點之一。相信你讀了它,一定會感覺與眾不同,受益更多。除此之外,我們依據「課標」精神和中考實際,精心設計了賞析類思考題。它實用性強,對於我們加深對詩文工團的理解以及應對考試,都是大有裨益的。此乃本書亮點之二。為了擴大朋友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文史知識,我們還適當地選編了一些「資料鏈接」短文。相信朋友們一定會喜歡它。此乃本書亮點之三。
胭脂紅散著鮮艷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著迷人的香,透著醉人的綠。
誰人不愛那胭脂紅?誰人不愛那碧螺春?讓我們一起到本書中去找那胭脂紅,尋那碧螺春吧!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古詩中的花鳥魚蟲
帶「花」的詩句
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 《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 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 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 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 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賞析:《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帶「鳥」的詩句
五,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四首》
賞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六,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賞析:頷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主要描寫射獵時的情景。這里,「草枯」、「雪盡」在繪景的同時,給我們傳達出了冬末春初的季節信息;「鷹眼疾」、「馬蹄輕」正面寫戰馬、獵鷹狩獵時的動作體態,並未直接描繪將軍的神情,但"疾"、「快」卻是將軍內心的感覺,從而准確地從側面渲染出了將軍駕鷹縱馬追逐獵物時身勢的靈巧敏捷和鬥志的昂揚旺盛。
七,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
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賞析: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
繪「蟲」的詩句
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賞析: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十,今夜不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月夜》
賞析: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十一,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清•朱景素《樵夫詞》
賞析:無意之間身上帶著幾朵花(應該是樵夫走在山上時,有花飄落在他的身上),居然把蝴蝶都帶了下來(花香,蝴蝶聞香而落在樵夫肩膀的花上,被他用肩膀「挑」了下來)。
十二,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瑩。
——唐•杜牧《秋夕》
賞析: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麼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徵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後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說未必可信,但後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徵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繪「魚」的詩句
十三,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送張丞相》
賞析: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十四,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賞析:這首語言朴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後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十五,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
十六,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㈦ 前言一般用在什麼地方,是否能把簡介,換成前言!謝謝急!
前言也稱「前記」、「序」、「敘」、「緒」、「引」、「弁言」。寫內在書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容字。書籍中的前言,刊於正文前,主要說明基本內容、編著(譯)意圖、成書過程、學術價值及著譯者的介紹等。由著譯、編選者自撰或他人撰寫。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說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也可以理解成所寫的東西的精華版。
http://ke..com/view/150369.htm
希望能幫到你
㈧ 地方誌的結構
封面
封面是書的臉面,起保護書心和裝飾全書的作用。包括封里,即封面的裡面;底封,即書的後表層,也叫封四;封三,也叫封底里,即封底的裡面。
環襯
設置在封面(封殼)與書心(及書名頁)之間的襯紙,通常有前後環襯,其作用是增加圖書牢固性,起裝飾作用,用紙比封面薄、比書心厚。
書名頁
包括扉頁和版本記錄頁兩個部分。ISBN版本記錄頁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行者;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定期和書號。《內部(圖書)准印證》載:書名、作者、印刷廠、開本、印張、印數、字數、日期和准印證號,不標定價。用紙比封面薄,比正文厚。
序言
前言:序和前言統稱「序言」,有自序、他序、代序、修訂版序等。
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寫,內容包括:創作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寫作背景、資料來源、讀者對象等;
他序:由他人撰寫,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分析、價值評判、某些問題的深入研究討論等。
自序和他序同時存在時,他序排前。有代序,自序和他序就不需要了。
凡例
介紹志書內容、編纂體例、使用方法的說明性文字。包括:編纂意圖、基本內容、編纂體例、條目編排、行文規范、資料來源、檢索方法等。
後記
後記:跋是志書後的說明性文件,是對序的補充、說明或對他人在寫作過程中的幫助表示謝意。
版面
指志書一頁的整個幅面,包括印有文字畫照部分和四周的周空。
版心
正文印文字和圖表的部分。
書眉
排在版心上部(或翻口處豎排)的文字及符號,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用於檢索篇章。設計要點:雙頁為上一級標題,單頁碼為下一級標題。字級小於正文,字體可酌,下加「書眉線」。
護封
包在硬質封面(或厚紙封面)外的包紙,高度與書相等,長度能包裹封面的面封、書脊和底封,在兩邊各有向里折進的勒口,對封面起保護作用。
腰封
包勒在封面腰部的紙帶,上印宣傳、推介性圖文,精裝志書選用。
書簽帶
將織物細帶一端粘連在書心的天頭脊處,另一端不固定,起書簽作用
㈨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shì)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yàn)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chì ō),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sì)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yìng)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pī)綺(qǐ)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燁(yè)然若神人;余則縕(yù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mào)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①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lǐn)稍之供,父母歲有裘(qiú)葛之遺(wèi),無凍餒(něi)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yè) 余,撰(zhuàn)長書以為贄(zhì),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