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讓你去采訪別人,你會怎麼寫采訪方案
如果要想去采訪別人,首先要明確什麼時間去采訪,采訪的目的是什麼?在采訪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如何去解決這些障礙?最終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最後要寫成文章,然後發表
㈡ 如何設計一個采訪方案
你好我是學新聞的 可以拍清楚點嗎
㈢ 采訪的語言文案是什麼
采訪的語言文案是采訪前後過程所列大綱具體步驟和要求。比如,寫一個主題,對這件事或人做個簡單介紹,采訪的問題,采訪的經過,做個總結。采訪時注意的細節,要掌握好談話的語氣,尊重、體貼采訪對象,不能用傲慢、咄咄逼人、諷刺、挖苦、過激的語言語言,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語言要有真情實感,不能用過激的語言,語言表述還要清楚、准確、親近、明朗、通俗,語速要中等,以給自己和采訪對象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時間。
㈣ 采訪方案怎麼寫
采訪方案主要包括:采訪主題 采訪目的 采訪人物 采訪地點 采訪問題等
㈤ 設計一個采訪方案
1、先確定采訪選題。例如:某一殘疾人士自強不息,終有所成。
2、再確定采訪范圍。例如:該殘疾人士、他的父母、他的朋友等。
3、再確定采訪問題。例如:生病緣由、求學經歷、遇到困難、感人事跡、驕人成績。
4、再確定采訪時間。例如:先打電話或寫信給他們,約好采訪時間、地點等。
5、最後的准備工作。例如:學生證、小記者證、介紹信等等。
6、如多人采訪,還要確定分工:某某提問,某某記錄,某某攝影等等。
7、采訪完畢,整理材料,寫出新聞稿件。
㈥ 采訪文案是什麼
szas
㈦ 怎樣寫好人物專訪
多看多學就可以
㈧ 人物采訪稿策劃方案怎麼寫啊
一、人物采訪的基本理論知識
1. 明確人物專訪的定義:人物專訪是一種以交談和問答的方式同采訪對象進行交流,人物選擇帶有定向性、傳播意圖十分明確的專門訪問。
2. 人物專訪的類型:按采訪對象身份可分為,名流專訪、權威人士專訪、新聞人物專訪;按傳播意向可分為,觀點采訪、信息采訪、個性采訪。
3.人物專訪的主要版塊構成:傳播意向(因何訪)、報道內容(訪什麼)、專訪形式、問題設計、提問技巧、表現元素(如何訪)等,需要在采訪前的准備工作中通盤考慮。這些也是采訪策劃的主體部分。
二、人物專訪具體方案:
(一)、專訪類型:對校園新聞人物進行的個性采訪(觀點和信息為輔)
(二)、訪問對象:優秀師生
(三)、背景材料:
1. 人物背景:成長環境、教育背景
2. 新聞事件背景:典型事件發生的典型背景
要求:寫事件是為了寫人,寫人重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精神品質、榜樣作風等。一般采訪對象的新聞事件要具備爭議性、新聞性、時效性,具有榜樣作用,成為輿論導向的指向標。
(四)、傳播意向(主題)及主要內容:
1. 完整呈現事件,解密爭議性。
2. 完整呈現人物,解密人物。
讓人物呈現,讓事實說話,這樣有利於擺脫「可以宣傳榜樣」的模式,而讓大家更易接受。采訪的主要傳播意圖還是:以新聞事件為由頭,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細想觀點、精神風貌,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示人物的特點。采訪對象於一般人有何異同,但之所以他值得我們去報道,是因為他有很多有與我們不同的地方,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也許是天生的,也許是我們忽略了而別人卻堅持了,而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呈現!
(五)、如何訪談:
1. 前期准備。明確目的、研究背景、初步溝通(已基本完成),確定時間、地點及形式。
主要問題設計:問題設計主要圍繞兩個中心,第一個是與受訪者相關的具體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周圍的評價;另一個就是受訪者本人對於與其相關的新聞事件的態度及看法以及引申出來的對人對事的看法。總之,問題設計如是對事就要把事講清楚,若是對人就要注重人情味,力求從個性出發來反映受訪者的本來面目,另外提問可根據情況追加。
2. 正式開始。要明確把握本次采訪的主題,問題當簡則簡,當細則細,基調應該是輕松的,談話的內容可以牽涉到學習、生活、、娛樂、為人處事、人生理想等,但必須緊扣著「傳播意向」,談話的主線應該是從具體的事到具體的人,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來展開,談事業、談團隊、談學習、談過去、談現在、談未來、談人生、談理想,而這些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所以需要靈活處理。若在談某一板塊感覺還不夠時可以繼續談下去,直到談到所要的答案為止,當然也不要總圍繞一個問題談,做到適可而止,收發自如。
3. 後期整理。根據采訪實際,整理出報道內容。
整體就這些了吧,你參考參考吧。
㈨ 新聞采訪的文案怎麼寫
1.最好先寫一個主題
2.對這件事或人做個簡單介紹
3.采訪的問題
4.采訪的經過
5.做個總結
㈩ 人物采訪稿怎麼寫
1 扎實的采訪前准備
我有幸見到過易立競老師准備一個采訪,對方是一個曾經非常有名但已經過氣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關於這個女明星的文字資料,包括1本在淘寶上買來的破破爛爛的關於她的舊書,發行於90年代中期。因為這個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關於她的文字資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師還是認真地讀了所有。這只是她的工作常態。我有時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要采訪A(A是一個我非常了解的人)我會問什麼問題?如果我的問題不夠好,那肯定是因為我對我的采訪對象不如我對A了解的多。
2 充實的采訪
艾未未說困困采訪他,時長一個多月,他疑惑:這個姑娘采訪我的內容都夠寫一本書了,我除了上廁所,去哪她都跟著。困困寫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覺得相當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2小時對話能呈現出的人物采訪豐富度。那篇文章我印象相當相當相當深刻。
3 如果水不夠多,說明井不夠深
我曾經想要報道一個被很多人報道過的名人,但隨後我覺得我再不可能想出來更好的報道角度,於是我放棄了。但後來,我看到了讓我驚喜的關於他的報道,我很後悔。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壁壘。在本刊,我最想學習的人是彭蘇老師,而這句話是她教會我的。
4 一個良好的業務討論氛圍
和蔣老師、楊瀟的每次討論都讓我受益無窮。我覺得,做人物報道時,對這個人做出的判斷常常會囿於經驗、知識和觀點限制,此時,良師益友會幫助你做出判斷和建立邏輯。
5 大量的閱讀與思考
這會讓文章成文時文筆通順、結構圓融。也許我寫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們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稿子拿到80分。
其實歸結起來上面這么多就倆字:勤奮。
其他諸如天賦才華靈光神來之筆的詞兒,都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有幸擁有的。
這些當然重要,但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的,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