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非典展覽前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非典展覽前言

發布時間: 2021-03-25 04:12:29

① 2003年非典有哪些英雄事跡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日前作出決定,追授在抗擊非典斗爭中以身殉職的醫務工作者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決定指出,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廣大醫護衛生人員日夜戰斗在第一線,把自己的生命與人民群眾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私無畏、竭誠奉獻,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英雄行為感人肺腑,事跡催人奮進,不愧為人民英雄。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決定號召全國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學習。學習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視病人為親人,對人民極端負責,滿腔熱忱、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學習他們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貴品格;學習他們坦然面對危難、樂觀堅強的革命精神。要以他們為榜樣,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奮勇拼搏,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奪取抗擊非典斗爭的全面勝利。

② 文章的前言和後記

作文雜談 多讀多寫

前面談了有關作文的概括知識,到這里才算言歸正傳,談談怎麼樣才能夠學會寫。很多有志的年輕人以及不年輕的人,比如教師和學生家長,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希望有誰能傳授個秘訣,使學生不費力而言下頓悟。有沒有這樣的秘訣呢?有,只是不是不費力的秘訣,而是費力的秘訣,說來平常,是「多讀多寫」。 這自然是老生常談,不過,如果常談切合實際,即使聽來不新奇,我們也只好承認它。這正如說不吃飯活不了一樣,聽來簡直像廢話,我們卻不能不承認它。當然,承認秘訣只是多讀多寫並不是什麼稱心的事。不久前,連續兩次,有年輕人來問准備高考的事,說旁的幾門課溫習得差不多了,只是不知道語文怎麼樣才能考好。我說,我不知道出題的同志怎樣出題,比如說,一類是偏於考記憶的,內容出於課本,你就要溫習課本;另一類不出於課本,甚至有意躲開課本,而考語文能力,如作文、正誤等,溫習課本自然用處不大。可惜此外也沒什麼好辦法,因為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速決。我這樣答,等於說沒辦法,很抱歉,但這是實情,也只好這樣說。 其實,學語言的經驗應該是任何人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幾個月,不上課堂,不查詞典,不念語法修辭書,只是聽,跟著大人說,一詞半句,慢慢就會說了,而且絕不會把「坐車」說成「車坐」。何以能這樣?只是因為「熟」。學作文也是學語言,雖然這語言是與口語不完全相等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也是語言,因而學習語言的辦法,對於學習作文都適用。比如一種意思要用什麼樣的詞句來表達,意思復雜些,句與句要怎樣聯系,這說是有規律可循自然也不錯,但是拿起筆,實際去寫,你就不能先去請教規律,而要聽從你熟悉的常用的表達習慣。這習慣是由多次重復的「熟」養成的,而熟則來自多讀多寫。 俗傳一句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讀他人文章以學習表達方法說,這句話卻有相當的道理。一種意思,可用的表達方式(詞語及其組織)不只一種,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種,都是由前人慣用的框架描畫或脫化而來。你不讀,或讀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於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這是多讀作用的初步,因而筆能達意。 進一步,多讀,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 多讀,所學又不只是表達方面,還有內容方面。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思想」(包括各種知識)。學作文,由不會而變為會,由不好而變為好,既要能寫,即順利達意,又要有所寫,即有值得寫的內容。這內容,說是思想也好,知識也好,至少就初期說,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觀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別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當然是「讀」。還有一種是學「思路」。思想,知識,其出現,其存在,都是有條理的,作文的內容必須合乎這個條理。這條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條理,也就是想得頭頭是道,才能寫得頭頭是道。這思路的條理也是漸漸培養成的,而培養之道,我個人的經驗,就一般人說,主要是來自「學」,即讀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為思,至少就早期說,絕大部分是順著他人(所讀之文)的路子走的。 多讀,熟了,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這樣,專靠多讀,不多寫是不是可以呢?據我所知,有的人,讀的方面修養很高,卻不輕易動筆,間或動筆,像是功夫還是相當純熟。這或許就是俗語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或者引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吧?我想這意思並不完全對,或者說,話說得過於簡略,以致我們理解得不全面。事實是,就是不輕易動筆的人,以及「讀書破萬卷」的杜甫,至少在學習的時期,也是既勤讀又勤寫的。讀而不寫,讀多了,自然會寫的事是沒有的。多寫的作用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讀來的熟悉,必須通過自己的筆才能明朗、鞏固,成為熟練。另一方面,寫不只隨著思路走,還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必須常寫,內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條理。 多讀,要費時間;多寫,也要費時間。所以前面稱之為費力的秘訣。費力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不管上學還是工作,現在都事情多,任務重,多拿出時間有困難;二是多讀多寫,天天如此,有始難終,難免煩膩。時間少,所以古人有三餘三上之說,意思就是擠時間。可能煩膩而不得不做,也只好硬著頭皮,鍥而不舍。 其實,也還有辦法可以不硬著頭皮。生而好之者也許沒有,培養而成為書淫、詩癖的卻所在多有。我還記得老師行輩中的一些人,他們親口說,「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沒有書,手裡沒有筆,總覺得沒著沒落。」就這樣,他們有的未及上壽,一生卻讀了古今中外無數著作,寫了上百萬字。他們沒覺得煩膩,反以為樂,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難於改變的習慣。准此理,多讀多寫並非難事,辦法是養成習慣,使之成為樂趣。這在最初或者要努一把力,譬如說,無論如何忙,每天總要擠出一定的時間,比如三五十分鍾吧,讀,寫。日久天長,少則1年2年,多則3年5年,讀多了,所得之中會逐漸生出需要,生出樂趣;寫多了,難化為易,也會感到有所得,因而也就有了需要,有了樂趣。及至感到需要,感到樂趣,說句誇張的話,你就是想戒除,恐怕也難於做到了。 作文的能力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你說難嗎?也難,也不難,說是難,因為不能一蹴而就;說是不難,因為功到自然成。功到也許是個笨辦法;不過,如果笨辦法確是有效,那我們還是把它看作靈丹妙葯的好,雖然這葯不是速效的。

如何才能成功寫出命題作文

近年來全命題作文出現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命題作文的命題內容從過去的簡單機械逐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活傾向,或從考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命題,或讓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或讓考生為社會承擔責任……如2003年江蘇南通市的命題作文題目「興趣「,深圳市的「留下」,重慶市的「責任」等。
二是形式上由以前的單一的題目向多元的形式轉化,出現了下面兩種形式:
1.提示語+全命題,既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又隱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南通市的作文題(有位名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過濃厚的興趣。請結合你學習和生活的實際,以「興趣」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2.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全命題+提示語,這提示語通常是給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一個引導,使考生有話可說,如重慶市的作文題(題目:責任
提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時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改為「天下興亡,我有責」。意思是說,「我」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對國家、對社 會的責任。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國家遇到了困難、學校出現了問題、家庭發生了矛盾、同學違反了紀律、自己成績不理想……都應當問一問:「我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要求:(1)可以寫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寫別人的事;可以從正面寫,也可以從反 面寫;可以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少於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命題作文的寫作,首先要審查作文題目中的限制,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不能越「雷池」半步。沒有限制的內容,雖然題目上沒寫,但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沒有限制的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廣闊天地,擴大選材的范圍。
如:《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趣事》,題目限制了對象——我,內容——趣事,數量——一件,范圍——身邊。沒有限制:時間、地點。寫作時就可以拋開時間、地點不去考慮。這樣,選材的范圍就大多了。
其次要弄清楚一幕把握表意的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一般來說,偏的部分,如:《有意義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義」三個字上,審題時只在緊扣「有意義」三個字思考就可以了。第三要准確把握要求,讀懂提示語,看清限制,決不可出現跑題的現象,構思立意要新穎,唱出自己的歌。命題作文的限制使多數考生的作文保持了一致性,只有發揮自己的個性,才能得高分。第四要充分發揮想像和聯想,以題目為載體,向深層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環。
全命題作文的審題與構思還要注意幾點:
(1).在命題作文中,一般來說,如果題目當中包含了記敘文的六要素之一的都應寫成記敘文,如《我的未來不是夢》,題目中有六要素之一——人物(我);如果題目中出現了「論」、「談」、「評」、「小議」等字樣,一般要寫成議論文。
(2).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察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願》這個題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審題有難度。對於這類題目,我們可以採用在原題的前面加上「我」、「媽媽」、「班主任」等因素,使題目成為《我的心願》、《媽媽的心願》、《班主任的心願》等,這樣,題目的意思就明確了,文章體裁也就很容易確定了。
(3).另一些帶有比喻或象徵性的題目,如《暖流》、《春風》等,則可以採用數學配方的方法。如果題目出的是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本體去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徵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徵性的事物去寫,如《暖流》,暖流是喻體,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它的本體——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等角度去審題,中心就一目瞭然了。《春風》、《考試》、《蠟燭》、《七月如火》等一類題目都有可以採用數學配方的方法去審題。
(4).對於一些抽象性的題目,如《責任》、《追求》、《寬容》、《合作》、《友善》等,它們如果寫成記敘文,你可以構思成「通過一個我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人(負或不負)責任(寬容、友善……)的故事,告訴大家生活需要……」,這時,題目「責任(寬容……)」就是你的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讀古今中外書籍,擁有大量事例史實,擅長寫議論文,你當然可以把它寫成議論文,此時,題目就是你的議論的話題所在,就是議論文三要素中的論點的中心詞,你只需羅列古今中外幾個有關「責任」(寬容……)的事例,證明一下「責任大於山」,「勇於承擔責任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我們要對自己、家庭、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等論點。
初三年語文組2004年4月

附中考全命題滿分作文欣賞:
一、(要求見上) 責任
拾破爛的李老頭將兩個親生兒子告上法庭:要兒子們給他養老金。
法院的秦法官了解到,李老頭中年喪妻,靠自己拾破爛攢錢供兩個孩子讀書,老大大學畢業後在市人事局工作,老二沒考上,在一家摩配廠工作。老李喪失勞動力後,兩個兒子曾輪流供養他一段時間,盡自己的責任。問題是李老頭不顧兒子們的強烈反對找了個老伴,於是兒子們就停止了對他的贍養。其理由是:老人中年不續娶,老了才娶妻,顯然是加重負擔。李老頭也有自己的理由:中年時忙著掙錢撫養孩子,盡自己的責任,沒有心思找伴,老了一個人住著寂寞,況且老婆子有自己的退休金能供養她自己,並沒有加重孩子的負擔,他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給生活費。
秦法官多次調解,希望這兩兄弟能理解老人的再婚問題並盡自己的贍養之責,可他們總聽不進去。最後只有開庭審理此案。雙方長達四個小時的辯論沒有結果,正當法官宣布強制執行判決時,沒想到李老頭大喊一聲:「我要求兒子們一次性買斷我。」
這一聲「買斷」驚動了所有人。老李闡明了自己的意思:他養了老大22年,老二19年,雖然那時生活水平低,但也有個最低生活標准。現在要求兒子也按目前最低生活標准一次性給他買斷,然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不相幹了,請秦法官算算每個兒子應該給多少錢。
這時旁聽的人議論開了,只聽說買斷工齡的,哪有兒子買斷父親的?法官和幾個審判人員議論了一會兒,在電腦上算了起來:按現在市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每人每月150元計算,一年是1800元,這樣老大22年應付39600元,老二19年應付34200元。
買斷費剛公布,沒想到會有人鼓掌。這時李老頭的辯護人說:「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如果被告再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承擔責任,作為律師建議有關單位讓兩個不孝之子下崗,也來個一次性買斷。」
聽了律師的話,兄弟兩人慌了,他們最害怕下崗,於是違心地表了態:願意繼續供養老人。
旁聽的人頓時熱烈鼓掌,李老頭拉著兩個兒子的手哭了:「孩子……虎毒不食兒呀!我哪會買斷你們?你們真的拿得出錢來,那份父子情、那份責任能買斷嗎?」
兩個兒子也淚流滿面。(重慶考生)
點評:這是一篇非常老到的微型小說,文章緊緊圍繞兩個兒子該不該繼續承擔責任贍養自己的父親展開,由兒子不願承擔責任到兒子最後的轉變,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文章構思的巧妙在於李老頭提出「買斷自己」,以這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想法使文章有了波瀾,充滿了生活情趣,令人深思。文章語言凝練,構思具有獨創性,立意深刻,被判為滿分,獲特色加分5分。
責 任
人,從來就不輕松。因為每個人都負有一份責
——題記
昨天
陳涉為拯救眾多生活在暴秦統治下的勞動人民,毅然發動起義,震動了秦朝統治;康有為、梁啟超為拯救日漸衰敗的清王朝,奮然發動了公本上書,立志變法;孫中山為了救民於水火之中,救國於為難之中,四初呼籲,決然發動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回望過去,歷史上確有不少偉人擔負起拯救國家,拯救民族的責任。不管他們是否成功,至少他們毅然擔負起這份責任的勇氣是偉大的。
今天
今天,人類遇到了太多的不幸和悲哀。當特大洪水到來的時候,是解放軍擔起了保衛人民、保衛家鄉的責任;當「非典」到來的時候,是醫生和護士擔起了控制疫情、救治病人的責任;當戰爭到來的時候,是全世界正義的人民擔負起了反戰爭、反霸權的責任。此時,我覺得人類是堅強並勇敢的,不管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上發生了什麼災難,總有人奮不顧身投入災難中,為拯救人類不停地做著努力,他們是高尚的!
明天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經歷了這么多災難,就什麼也不怕了。就算,明天會有更大的風雨,我們也能笑著走過來。至於那份責任,我想不會再有人躲閃和逃避了,因為那份責任是屬於我們的。
不管地球怎麼轉動,生活總是要繼續。不管將來有什麼樣的責任等待著我們,我們會用肩膀去扛起那份責任,為別人,也為自己!責任也許是永遠盡不完的,但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盡力去做,也就足夠了!
責任
初三年(1)班 張天驍
強烈的責任感,是作為一個人所最起碼的品質!
你不同意?難道你以為中華民民族那麼多的傳統美德,比責任心要重要的還有許多?
無論是什麼美德,都離不開責任心,作為一個合格的中華民族的兒女,必須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孝敬父母,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對父母負了責。
關愛下一輩的成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愛護兒童,使祖國未來的花朵茁壯成長,是對子女負了責。
義字當先,是在大思想家孟子所提出的美德。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對朋友負了責,是對良心負了責。
其實上面所提及的,都是對自己負了責。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對自己的七尺男兒之軀負責,對自己的生命年華負責,不應虛度青春,而要使之過得清清白白,轟轟烈烈。
責任有大小之分。
小責也就是剛才所提及,孝敬父母,關愛子女,幫助朋友,也就是「忠」。
大責則是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類,對這個世界負責。
伯夷與叔齊,在武王伐紂時,曾慷慨力諫,指責其武王身為臣子卻要討伐君主,乃是不忠不孝之徒,雖然武王天性仁慈,放了伯夷與叔齊一條生路。可他們哥倆本著對君主的責任,對殷商的責任,寧死不食周粟,終餓死於荒山。雖然他們這種行為在今天看來過為迂腐,可相較起那些以「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兩面派,要強上千百萬倍。
秦始皇,力精圖治,卧薪嘗膽,振興秦國,終一統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長年的戰亂,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統一幣制,統一文字,興建長城以保衛江山。自此,統一的華夏民族才真正形成。他的行為,為天下百姓負了責,對祖國負了責,更對民族負了責。
62歲的老將關天培,以兩門大炮,數百名士兵,勇戰國外列強數十艘戰船,重創敵人,終因寡不敵眾自刎英勇就義。關老手下數百名軍士,面對列強大炮,無一退縮,全部犧牲。他們的行為,對天地良心負了責。
布魯諾曾因堅持哥白尼的「日心說」,遭羅馬教會焚燒而永,他的行為,為真理負了責,就如同他所說的:「我的價值,未來終究有人會認識到的!」
對國家,對世界的負責,不僅僅是以上先烈的任務,更是我們每個公民所應該必須盡到的義務。對國家,我們應增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行動為祖國增添光彩。對世界,對子孫後代,我們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行動來保護環境,在不損害環境承載能力,不損害後代的要求下,尋找滿足當代人的途徑。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最起碼的品質。

二、【題目】生活在集體之中,你一定有過與人合作的經歷,如相互切磋學習經驗,一起參與科技製作,分工創辦班級小報,共同奪取球賽勝利等等。在交流中學會學習,品嘗快樂;在協作中學會做事,分享成功。請選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以「合作」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要求:1.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2.600宇左右。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02年江蘇南通中考作文題)
【選文1】合作
「這次領導來我校檢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師,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講得唾沫橫飛之時,校長尾隨幾位領導走進了教室。
「同學們好!」其中一位跟我們打招呼。
「領導好!」我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頓時,班主任喜笑顏開。
「同學們熱愛什麼?」
「我們愛學習!」
其實,小A還想說她喜歡繪畫,小B想說他愛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們瞪了眼,誰都沒吱聲。校長沖著領導笑得滿臉是牙齒。
「同學們課間喜歡干什麼呢?」
「我們課後抓緊復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母校。」
「我們課後讀文學作品,使自己的靈魂得到過濾和升華。」
「總之,大家是熱愛學習的。」班主任來了個小結。
這時,領導、校長、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點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樣對待合作這一問題的呢?」同桌碰了碰我的肘子:「老師沒問過這個問題,我們沒排練過,怎麼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沒人吱聲。班主任像蔫了的茄子,無精打採的。校長的臉上更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領導打破沉默。
我心一橫,反正豁出去了。
「我們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地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無縫的合作。合作本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需要真誠,需要用心溝通。隔著心門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虛偽。我們無需『完美』,只要真誠!」這時,我已經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著他們青灰色的臉,我又笑了。等回過神來,領導正帶頭為我鼓掌。
我們不是克隆人!我們需要用靈魂來交流,用真誠來合作!
【選文2】合作
去年六月,歡欣達旦。作此篇乃回顧為老媽慶生日之情景,此乃吾與老爸之「天作之合」也。
鏡頭一:
「這些天有特別的事嗎?」正吃飯時,媽媽忽然問道,似乎是在考我們。「我知道,前天是兒童節!」「不,不是,今天你媽一定做了個大生意。」媽媽原來熱情洋溢的臉上頓時失去了光彩。我與爸爸相視而笑。「哪能忘呀,後天是老媽的生日!」哈哈,首次合作成功!
鏡頭二:
「老爸,你快點呀!——女兒——,我來也——」老爸拉起了京腔。「嘿哧嘿哧,左三掃,右三掃,桌子下面,椅子下面,快掃快掃,我們得趕時間。」我邊掃地邊唱著歌。「快點干,快點干,老婆馬上就要回來,給她一驚喜,讓她高興高興!」爸爸接過了我的聲腔,唱著說著,但我不知道這是何方曲調。我掃地,爸拖地;爸買菜,我洗菜;我切菜,爸燒菜,忙得不亦樂乎,合作得得心應手。不一會兒家裡就被打掃得一塵不染,被市置得像個宴會,佳餚時蔬,應有盡有。OK,合作成功,只等女主角出場了。
鏡頭三:
「噓,老媽回來了。爸,開場了!」靜靜的,媽媽用鑰匙打開了門。一片漆黑,一片燭光從房門後射來。「Happy birthday to you,……」我手捧著蛋糕,慢慢走到老媽面前,只見燭光映在媽媽的臉上,媽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燈突然全亮了,緊隨而來的是爸爸的歌聲。老爸向來是五音不全,更何況對popmusic(流行音樂)一竅不通,逗得我和媽媽捧腹大笑,瞧,他還自鳴得意地唱著呢!這也正是合作計劃之一呢——逗老媽笑!大功告成,合作愉快!
在我和老爸的精心合作下,老媽的生日過得開心極了。正可謂「起坐而喧嘩者,一家歡也;喜上眉梢怡然其間者,老媽笑也」!
【選文3】合作
真不知撞著了哪路神仙,面對化學老師出的實驗題,我幾次思索,霎時便「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高高舉起了手,老師讓我到講台上來做實驗。並讓「小麻雀」來協助我,我心裡想,她是只綉花枕頭,榆木腦袋不開竅,老實棰子老實敲的傢伙!
我和她快步來到講台。
一切靜悄悄的,老師和同學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們。窗外,鳥兒「啾啾」地叫著,令人賞心悅目。
我迅速取出一支試管,用鑷子夾取幾塊黑色氧化銅,放在試管口,慢慢豎直試管,讓它們輕輕滑至管底。
她手腳挺快,為』我取出了稀硫酸和膠夾滴管。我拉緊橡膠乳頭,再將其伸人稀硫酸中,硫酸被吸上來了,我將膠頭滴管懸在試管正上方,慢慢拉緊膠乳頭。一滴滴硫酸五色透明,黑色氧化銅像變魔術似地變成了藍色!
她笑了,老師贊許地點點頭,同學們發出「嘖嘖」的贊嘆聲,我覺得自己儼然是一個小化學家,窗外鳥兒歡快地唱著歌,我快飄飄然了。
接下來……糟了,什麼來著?剛才由於太興奮將思維搞亂了。我茫然不知所措,這回是牽著羊走進照相館——盡出洋(羊)相了。我想,她肯定幫不了我。在失敗面前,我是七尺漢子六尺門——不得不低頭。面對老師等待的目光,面對同學詫異的眼神,我臉上火辣辣的。
「接下來應使用氫氧化鈉呀!」誰知在我眼中似乎是「綉花枕頭」的她竟提醒了我。頓時,思維閘門完全打開。我舒了一口氣,她熟練地將氫氧化鈉滴入試管,藍色溶液果真變成了老師所要製得的藍色沉澱!
我和她都笑了。一種極有力的聲音在我心頭回盪:合作需要信任。在熱烈的掌聲中,我懷著思索和她春風般地回到座位上。

③ 抗擊非典英雄事跡,名字、主要事跡,3個就夠!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決定號召全國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學習。學習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視病人為親人,對人民極端負責,滿腔熱忱、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學習他們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貴品格;學習他們坦然面對危難、樂觀堅強的革命精神。要以他們為榜樣,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奮勇拼搏,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奪取抗擊非典斗爭的全面勝利。

④ 求改革開放三十年報告的序言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 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團結奮進,振興新鄉,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進了全市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服務業、財政金融保險業、文教衛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改革的 深入發展,推動了全市國民經濟的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二十年是全市經濟發展最快,人民得到的 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

⑤ 中國風水文化的圖書前言

閑話風水閑話風水 1993年10月22日,應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台副台長兼《人生熱線》節目主持人蘇京平先生之邀,高友謙在該台直播室現場與聽眾談風水。以下文字是根據當時的錄音整理而成,標題為編者所加。現附錄於此,以供參閱。 蘇:各位朋友,我是節目主持人蘇京平。今天白天,我在街上書攤前轉了轉,想看看有什麼新書。沒想到,幾天不見,就有改朝換代之感。這反映了書籍市場的繁榮。不過,我覺得有些書如同幾朝元老,雖然書名改頭換面,但內容卻有著永久魅力。特別是像氣功、易經、風水等等這些反映我們國家特有文化的書,一直吸引著很多讀者。 當然啦,對於氣功易經,我們的節目以前曾經介紹過。今天,我們打算再談談風水。 據說,20世紀70年代後, 國外就有所謂「風水熱」。而在我們國內,直到現在,還有人把風水和迷信等同對待。不過,更引人深思的是,我接觸到不少嚴肅的科學工作者,他們一直把風水作為一種文化,作為一門藝術來看待,而進行著關於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研究。 當然另一方面,現在街頭卦攤上,我也看到有人拿著八卦圖啊、照妖鏡啊,在那兒給人看所謂的風水,說是可以招財進寶,逢凶化吉。 那麼,究竟怎麼看待其中的是非典直呢? 今天晚上,我們很榮幸地請來了國家建設部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的高友謙先生,請他在我們的直播室內,跟大家談談有關風水與人生的話題。……高先生,據您理解,風水到底是怎麼一回亭? 高:談起「風水」,人們很容易跟迷信聯系起來。可是,深入研究下去,就會發現,二者之間並不能畫等號。在研究風水前,我也覺得風水跟過去其他一些迷信並無二致。可是經過這么幾年的研究,我發現,雖然在形式上,在外表上,似乎風水迷信成分較多。可實際上,其內容,其本質卻有許多合理的可取之處。這里首先有個參照系問題。過去,我們之所以把風水看做迷信,主要是因為以西方自然科學為參照系。但問題是,中國的風水本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生長發育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其中不僅含有科學成分,更主要的,它還是一門處理方位的藝術。因此,我們看待風水時,就不能僅僅只從科學角度出發,有時還需要用藝術的眼光去分析。因為,如果僅僅以科學為參照系,有些東西確實很難理解,但是如果改換參照系,從心理學、從美學、從藝術的角度去觀照風水,那麼就會發現,風水之中還含有許多美學的藝術的內容,而這些恰恰是過去西方建築學所忽視而又為當今建築學所急需增補的東西。 蘇:這裡面,是否還包括一些古代哲學思想? 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特色不就是「天人合一」嗎?而風水恰恰是一門研究和處理人——天關系(即人和自然的關 系)的學問。正因如此,所以,「天人合一」思想在風水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蘇:好,現在已有聽眾打來熱線電話,下面,我們一邊交談,一邊回答聽眾的提問,你看這樣奸嗎? 聽眾:現在大街小巷凈是擺地攤的,他們到底是否真懂風水? 高:和過去的江湖藝人一樣,現在民間有些人無非借風水混口飯吃,矇事而已。不過另有一些人確實懂風水,也會看風水。對此,我們應當有所區別,不好一概而論。 聽眾:高先生:請您解釋一下「風水」一語的含義。 高:關於「風——水」的由來,我們且不說這二字作為符號,在文化學上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單從功能上來說,風水學中也有個「藏風理論」和「得水理論」,這兩個理論要求宅基地即要位於避風之處,也要靠近水源。「風水」一名,即由二者化出。當然,為了滿足「藏風」, 「得水」這種功能,風水學上一般要求宅基地在結構上應當背山依水。這樣不僅景觀優美,生活也非常方便。 蘇:高先生,風水文化不僅內涵非常豐富,而且源遠流長,關於這方面的內容,也請您給大家簡單談談。 高:風水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一種專門處理方位與空間的藝術。在古代中國建築事務中,有關建築選址的主要理淪正是風水理論。因此,過去那種拋開風水理論所寫出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就必然是一部不完整的建築史。也因如此,所以了解風水的發展脈絡,對於填補中國建築史的知識空白,自然有其理論價值。 言歸正傳。最初關於風水的記載是《詩經·公劉》。這首詩說的是周民族的先人——公劉,為周民族選擇部落聚集地的過程。到漢代,風水理論已具雛形,產生了兩部風水學專著,即《宮宅地形》和《堪輿金匱》。這兩部書後來都己失傳。後來經南北朝,到唐代,風水理論更形完備,並明顯分化為形勢,理氣兩大派別。至明清,風水理論發展達到高峰,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風水著作,基本上都寫成了這一時期。這就是風水理論發展的簡單脈絡。 蘇:人稱風水先生為陰陽先生。您剛才談了陽宅問題,那麼,請您再談談陰宅問題。 高:風水理論雖然區別為陽宅理論和陰宅理論,但其原理大同小異。陽宅風水寶地作為陰宅使用也是可以的,反之亦然。比如北京房山縣內的金陵,其前身就是一座寺廟,又如明孝陵,其前身也是一座廟。可見陰宅,陽宅,原理一樣,區別僅在容量有別:一般來說,陰宅環境容量小些,而陽宅環境容量則大些,僅此而已。這里牽涉到「人死觀」的問題。由於「死而復生」這種觀念普遍存在於我們這個農業民族之中,因而導致漢民族的「人死觀」本質上畢竟等價於「人生觀」,因而,古人在處理死亡問題時,也就往往按生人的願望去比照安排,於是,陰間世界也往往足陽間世界的一種再現。由於功能上無大區別,所以陰宅風水和陽宅風水在結構上也就沒有本質不同, 從物質關繫上講,祖先陰宅地好壞,不管是對死者本人,還是對其後人,當然都不會有什麼實際性的影響。不過,話說回來,人畢竟是一種感情動物,葬禮對生者比對死者更有意義,也更為重要。作為寄託生者哀思的一種符號,一種物質所在,陰宅對未亡人的心理總會起某種暗示作用——是前途遠大,還是前途渺茫?是官運亨通,還是倒霉透頂?是財源茂盛,還是虧盡賠光?是人了興旺,還是斷子絕孫?……總之,不管承認與否,在觀念上,在心理 上,陰宅好壞對其後人總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緣於此,所以古人「慎終迫遠」,選擇佳地,也不是投有一點道理。我們當代的無神論者不是也為死難烈土修建陵園嗎? 蘇:有一個問題,就是風水對我們當代人的心理是否也有影響?有多大影響?想請高先生就此跟大家談談。 高:風水是影響人的生活的一個因素。衣、食、住、行,風水屬於「住」的一個方面。衣服不稱心,可以換穿一件。食物不可口,可以改吃別的。惟有住房,由於投資大,花費巨,即使不滿意,也難以隨便舍棄或更換。所以,如果住房條件(包括風水)不好,那麼,它就會對住戶產生持久性的心理壓力,時間長了,身心就可能產生某些病變。不過,這里,究竟有多大的相關度,尚有待於以後的定量研究。

⑥ 抗擊非典的英雄〔3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鍾南山;

解放軍302醫院教授姜素椿;北京市佑安醫院護士長朱偉平;解放軍小湯山醫院院長張雁靈;

廣東省中醫院原護士長葉欣烈士生前同事李麗娜;

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街道工委書記李春英;

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原主治醫師李曉紅烈士的丈夫劉會昭;

河北省保定市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樊峰萍;

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原副主任梁世奎烈士生前同事黃麗坤;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郝瑞珩;

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秦川;

廣東省衛生廳黨委辦公室主任吳子剛;

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治安科副科長張德海;

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農業局技術幹部李鎖軍;

鐵道部北京鐵路局T89次列車長金媛媛;

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街道計生辦主任劉秀榮;

北京市胸科醫院臨時指揮部總指揮、市衛生工委副書記齊敬寧;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董漢忠。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參考資料:http://www.bjdj.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882

⑦ 非典中的英雄事件

有陳洪光、鄧練賢、葉欣、衛保周、丁秀蘭等。

1、陳洪光

陳洪光(1964年~2003年) 男,祖籍廣東東莞人,生前是廣州市胸科醫院二內科主任兼重症監護室主任。

2003年2月9日廣州市胸科醫院接到第一例「非典」病人開始,陳洪光同志100多天幾乎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將自己的生命、健康置之度外,堅守崗位救治「非典」病人。

2003年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感染了「非典」,停止工作進行隔離治療。

2003年4月31日到5月3日轉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5月4日轉入廣醫一院呼研所,5月5日病情突然惡化,顱內腫脹,骨髓抑制,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沉睡60小時後於5月7日清晨6時光榮殉職,終年39歲。

2、鄧練賢

鄧練賢(1949年12月9日-2003年4月21日),漢族,台山市人,中共黨員,生前任中山三院黨委委員,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傳染病教研室副主任,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2003年4月21日,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光榮殉職。在廣東抗非典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身後被廣東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被中組部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5、丁秀蘭

丁秀蘭(1954年-2003年5月13日),女,1970年參加工作,1979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生前擔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黨支部書記。

2003年4月22日,為搶救非典患者不幸感染,丁秀蘭被轉到北京地壇醫院,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關注丁秀蘭的治療搶救工作,有關領導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丁秀蘭。

入院第3天,地壇醫院組織了院內專家會診,對她患重型SARS進行了確診,決定給予抗病毒、抗感染、提高機體免疫的治療。

2003年5月13日清晨4點15分,丁秀蘭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被宣布臨床死亡,不幸以身殉職,永遠離開了她熱愛的崗位。

⑧ 突發事件典型案例匯編的序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各類突發事件不斷增多,危害性不斷增大。為此,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必須面對的經常性課題和重要任務。
2003年,「非典」疫情的突然襲擊,把我國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我國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加強。2004年,人事部制定了《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准框架(試行)》,明確提出公務員應該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並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作為國家公務員的通用能力。2005年,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成立,並相繼頒布了國家和中央各部門的應急預案。2006年,全國各地應急管理工作全面展開。2007年』國家頒布並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同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指出要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不難看出,近年來,我國應急管理工作已經步入快車道,並取得了巨大成績。
北京位於華北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Ⅷ度高地震烈度地區,水資源短缺,受多種氣象災害影響,存在諸多引發突發事件的自然因素。北京城鄉發展不平衡,中心城區人口密集;經濟、社會活動集中;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多,管理難度大;遠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存在諸多引生突發事件的社會因素。與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特大型國際城市,不僅人口稠密、建築密集,更是經濟要素高度積聚,政治、文化及國際交往活動頻繁的地區。這些因素決定了北京的突發事件具有災害種類多、損失重、影響范圍廣、連發性強、處置難度大等顯著特點。同時,隨著奧運會日益臨近,北京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更為緊迫、重要。

⑨ 學習科學發展觀系列活動集的前言怎麼寫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是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個重大的實踐問題。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發展觀呢?從近來專家和媒體發表的一系列談話和文章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理清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脈絡。
l、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執政理念的一個新飛躍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現實針對性。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提出,宏觀經濟與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的不協調、非典的襲擊、去年上訪人數驟增是樹立科學發展觀的三方面背景。
2、科學發展觀的五點論斷
「科學發展觀的五點論斷」對科學發展觀作了重要的理論總結,該文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內容是:在「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的指導下,按照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地分析和對待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生產力和一切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對胡錦濤同志關於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的重要講話的正確性的概括闡述。該文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則對科學發展觀的馬克思主義性質和人民性作了概括闡述。

科學發展觀的四個特徵
(一)科學發展觀喚醒創新基因的特徵
科學發展觀就是被喚醒的大自然的基因模式,它不是一個人的文化,裡面不存在個人理念,它是大自然自身發展的一條道路。《博弈聖經》中說到:「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發展」一詞就是戰略里的持續性特徵,也是科學的自然屬性。在自然實體中生物與自然的優先快照,就是觀念,「觀念是自身知覺、意識、思想、理智的對象」。我們的觀念一定符合以上的科學與發展,沿著大自然鋪設好的這條無形的道路前進,這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的主題。任何政治家利用這一點都是找到了對政治、經濟、軍事及對智者文化的開放,都是找到了一個博弈取勝的非同步時間空間概念,就是讓人們重新思考時間和空間、偶然和秩序的概念。我們可以從《博弈聖經》中得到啟示:人的頭腦越熱,越沖動,越顯示出時間的緊迫和空間的狹小,那麼,開放的時間使人在自由的空間里冷靜思考科學的理性,使第三空地得到擴充,也使創新空間得到增長。不難想像,創新一定是多元化、多態式的雙贏結構,根據《博弈聖經》中的國正雙贏理論,雙方對抗無雙贏,「國正雙贏理論可以用於日常所有的事物,幫助世界上所有的人理解雙贏概念的理論,只有大於兩個以上的合作,才能談雙贏。《博弈聖經》里的國正雙贏理論,能夠團結更多的人一起多元化合作,雙方才會出現雙贏」。只有通過遺傳交流合作才會顯得龐大,才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為自己打開一條嶄新的道路。眾多人的合作是一系列共同進化中的實驗,假如不能取勝,你就要放棄自己,選擇合作,繼續博弈。合作就是放棄自己舊的博弈主張,在第三空地里形成新的夢想,只有合作才會永遠改變著雙方。眾多人的合作在飛秒瞬間分出的信仰形成的生物蟻團行為是一種能源,它又為精神高漲的情緒製造更加開放的背景,以及把社會變成科學發展觀的生態園林。
(二)科學發展觀「一觀二論」結構的特徵
用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建立的學說,感受到人在第三空地里有無限創新的價值潛能,並從中獲取贏的能量。《博弈聖經》上說:「經過細致解讀分析才深深地理解這是自然科學上的辯證和創新。相對性的國正論是連著兩個世界的橋梁,它中間的第三空地象徵著一個可創新的美麗世界,是深刻現實的藝術中心,那裡表現出最深刻的精神現實,就是創造博弈結構的無限可能。一切創新突破都介入了人與世界的相際關系,一切創造都是博弈的結果。」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對局中的第三空地越是空無一物,越有無限的潛能,人們看不到的自我價值就實存在那裡。我們用國正論區分出實體與性質的過程,也就是知識應用的博弈過程,它們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在「一觀二論」的三元結構內傳遞和均衡。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是依據熱流自發性的特點和熱擴冷縮進行統籌,就是要用國正論在第三空地里進行均贏的分配。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它表現出的文化讓人們看到充滿人性和友誼的文明和諧社會。
科學發展觀揭示了人類最文明的進步,它是一個安全、繁榮、平等、均贏的和諧的觀念。「一觀二論」建立的和諧社會,它讓人們的行為與自然同步,持續地不受自然和他人的影響,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戰略目標。
(註:「一觀二論」就是「科學發展觀」「正理均贏論」「第三空地論」)
(三)科學發展觀在飛秒瞬間判斷派別的特徵
科學發展觀的「一觀二論」一旦被接受,適用文化相對性,隨時都可以跨越飛秒瞬間,分出真假文化派別,分出博弈的陣營,表現出感情,正像《博弈聖經》中說的:「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如果不能依據國正論的哲學,在飛秒瞬間區別出大小(就是博弈實體與性質),就不能對科學發展觀表現出感情,就不能信仰它那至高無尚的主題,也不能融入它的內容;即使在一個陣營也只是一種形式,一旦遇到困難,一半的可能性不會表現出感情忠誠和堅定實體的信念,內部將會出現消極、論爭、障礙、麻煩和危險。
任何虛假或不實在的表現,都是想用博弈的手段,戰勝對方,獨享支配權。
科學發展觀是領袖對戰略文化的思考,是社會持續發展的綱領。在實踐的過程中,文化只有一次次達成,文化沒有成功,只有前行。
(四)科學發展觀成長過程的特徵
一個時代輝煌的歷史,首先是有一個文化命題,《博弈聖經》中說道:「任何一個創新,首先是標題的創新。」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一個命題,人們因命題集合起來,與命題互動。未來繁榮的社會到處應該看到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集體活動和競賽。成長的第一特徵,就是通過競賽激起的情緒在飛秒瞬間優先喚醒更多人和主題一起呼應,像重大慶典的閱兵式,整齊的方塊隊伍,用皮鞋踏動大地的聲音,最能激起一個民族的興奮之情,從而自我顯得無比強大。因此,我們發現人的精神會融入背景,成為自然實體的一部分。一段時間之後,一部分被優先喚醒的人已經呈現出中心,成了積極分子。在各行業走在前列的人已經成了專家和明星,這都是競賽的事實。由此得出,離主題越近,越容易成長。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成長和繁榮的過程就是把握科學、正理、均贏、連續與創新的博弈過程,也是人類尋找正理的持續發展的過程。或許,不久之後,更多科學家、思想家、發明家、政治家彼此攜手去研究這個文化命題,把各行業零星的理論歸納成發展原理、發展觀念、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他們會完整地告訴我們關於科學發展觀自身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