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中學物理研究性學習設計範例與指導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中學物理研究性學習設計範例與指導

發布時間: 2021-03-24 10:44:18

㈠ 求一份《物理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報告》(初中生)

所謂等離子體就是被激發電離氣體,達到一定的電離度(>10-x),氣體處於導電狀態,這種狀態的電離氣體就表現出集體行為,即電離氣體中每一帶電粒子的運動都會影響到其周圍帶電粒子,同時也受到其他帶電粒子的約束。由於電離氣體整體行為表現出電中性,也就是電離氣體內正負電荷數相等,稱這種氣體狀態為等離子體態。由於它的獨特行為與固態、液態、氣態都截然不同,故稱之為物質第四態。
等離子體的研究是探索並揭示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狀態下的性質特點和運行規律的一門學科。等離子體的研究主要分成高溫和低溫等離子體兩大方面。
高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高達上千萬以至上億度,是為了使粒子有足夠的能量相碰撞,達到核聚變反應。低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也達上千乃至數萬度,可使分子、原子離解、 電離、化合等。可見低溫等離子體溫度並不低,所謂低溫,僅是相對高溫等離子體的高溫而言。高溫等離子體主要應用於能源領域的可控核聚變,低溫等離子體則是應用於科學技術和工業的許多領域。高溫等離子體的研究已有半個世紀的歷程,現正接近聚變點火的目標;而低溫等離子體的研究與應用,只是在近年來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正處於蓬勃的發展時期。
液晶是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物質,是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把它加熱會呈現透明狀的液體狀態,把它冷卻則會出現結晶顆粒的混濁固體狀態。正是由於它的這種特性,所以被稱之為液晶(Liquid Crystal)。用於液晶顯示器的液晶分子結構排列類似細火柴棒,稱為Nematic液晶,採用此類液晶製造的液晶顯示器也就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電視是在兩張玻璃之間的液晶內,加入電壓,通過分子排列變化及曲折變化 再現畫面,屏幕通過電子群的沖撞,製造畫面並通過外部光線的透視反射來形成畫面。
液晶顯示器通過顯示屏上的電極控制液晶分子狀態來達到顯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體積也不會成正比的增加,在重量上比相同顯示面積的傳統顯示器要輕得多,液晶電視的重量大約是傳統電視的1/3。
液晶電視擁有16.7百萬的色彩,畫面層次分明,顏色絢麗真實。
解析度大,清晰度高。液晶顯示器一開始就使用純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顯示效果比傳統顯示器看起來好得多。

液晶顯示器沒有幅射,只有來自驅動電路的少量電磁波,只要將外殼嚴格密封即可排除電磁波外泄。所以液晶顯示器有稱為冷顯示器或環保顯示器。液晶電視不存在屏幕閃爍現象,不易造成視覺疲勞。
液晶電視耗電量低,使用壽命長。按照使用時間為每天4.5小時的年耗電量換算,用30英寸液晶電視替代32英寸顯像管電視,每年每台可節約電能71千瓦。液晶電視的使用壽命一般為5萬個小時,比普通電視機的壽命長得多。

要說品牌當然是國外的比較好,但是價格太高,我傾向於國內的,現在過內的也很不錯啊。

㈡ 初中物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我現在正在上初三~我們那時候研究的是有關環境污染、有關資源~有關人口、有關身體結構(血液~、血小板等等~~)其實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課題~~~如果你需要這些的資料在網上查,就可以~~~

㈢ 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報告

器材:自行車一輛,米尺一卷,電子秒錶一個(可用手機代替)。方法及步驟:1先在路面上每隔十米畫一條線,化五條線,中間四個間隔都是十米; 2從遠處騎車過來,到達第一條線時開始滑行,並開始計時,盡量沿直線通過後面三條線,每過一條線記一下時間,得到T1,T2,T3,T4. 3 則每段所需時間分別為 t1=TI,t2=T2-T1;t3=T3-T2;t4=T4-T3; 4:則t1和t2中間時刻T2/2速度是40/T2; 則t2和t3中間時刻(T3-T1)/2速度是40/(T3-T1);則t3和t4中間時刻(T4-T2)/2速度是40/(T4-T2); 5:a1=(40/(T3-T1)-40/T2)/((T3-T1)/2-T2/2) a2=(40/(T4-T2)-40/(T3-T1))/((T4-T2)/2-(T3-T1)/2) 6:a=1/2*(a1+a2)(為了精確求平均值,你也可以多畫幾條線,多測幾個時間)

㈣ 生活中的物理(高中研究性學習)

物理研究性學習報告
自行車中的物理學原理
研究項目:研究自行車中的物理學原理
物理原理:摩擦力,向心力,固定轉軸的平衡
摩擦力
物理意義: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另一個物體滑動時,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的滑動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相對靜止時,如果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兩物體之間的力是靜摩擦力.
具體應用:當我們騎車時,摩擦力無處不在.手握車把時手與車把的摩擦,車胎與路面的摩擦.按住剎車時,車會立刻停下.
摩擦力的危害:車胎如果很光滑,那麼在水面上很容易打滑.零件各部位銹蝕,則不利於行車速度,剎車不靈,則會發生危險.
影響因素:根據f=μN,摩擦力與:①接觸面的壓力大小有關;②物體間摩擦因數有關.
改變摩擦力的方法:
①減少有害摩擦:自行車車胎中有氣體,可以減少內圈與外胎的摩擦.在鏈條上塗潤滑油.
②增大有益摩擦:車胎上印有花紋與膠行,車把,踏板上有凸凹不平的條紋,可以防止打滑.剎車與輪胎內側很粗糙,增大摩擦系數,從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行駛時,由於後輪是主動輪,受靜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與車前進方向一致,而前輪是從動輪,所以受滑動摩擦力作用,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前輪摩擦力方向向後,後輪的方向向前.
向心力
物理意義:物體繞一點做圓周運動時受到的指向圓心的力叫向心力.
作用情況:自行車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駛時,豎直方向的合力為0.遇到一急轉彎時,車身偏向彎道內側.因為自行車轉彎時,路面對車支持力的方向不再豎直,而是偏向彎道內側,它與重力G的合力指向圓心成為車轉彎的向心力,此時車胎與地面還有一定的摩擦力,所以能保持傾斜而不倒.
實際應用:在國內,由於自行車是靠右行駛的,向左轉彎較多,所以車胎左側比右側磨損程度重一些.
固定轉軸物體的平衡
自行車的飛輪可看作一個固定轉軸,上下端有鏈條帶動它轉動,物理建模,如圖1所示.
前後飛輪的圓圈中心在一直線上,由鏈條帶動飛輪轉動,由於前後飛輪的半徑不同,所以腳踏車的力,與車的牽引力大小不等,形成一個不等臂杠桿的模型.如圖2.
後輪的飛輪與後輪輪胎也構成固定轉軸,飛輪的半徑為r,車輪半徑為R,飛輪由鋼絲帶動車輪轉動.如圖3.
具體應用:根據杠桿平衡的公式F1L1=F2L2,通過改變L1,L2來使F1,F2變大式變小,變速自行車正是應用這個原理,通過改變前後飛輪的半徑,使騎車時踩踏板的力變小,從而使騎車更輕松.
f
f
行進
後輪
前輪
F1
F
r
R
F2
F1
r
R
F`
F

㈤ 求物理研究性學習課題(高一)

物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估測高壓鍋內的水溫 2、菜刀上的力學知識
3、調查研究:灶具的演變 4、高中物理學習困難調查
5、男女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差異 6、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7、調查研究:家用電器的發展帶來的安全問題 8,用慣性離心力"曬"衣服
9 家庭節電 10 水的循環使用
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於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後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些基礎上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准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課題進行可行性分析:
①人力。主要包括課題人員的研究興趣、知識和能力水平、特長、合作夥伴和指導教師等因素。
②財力。主要包括實驗經費、資料收集所需經費、調研經費等。
③物力。包括學校現有的實驗設備和校外能利用的實驗設備、研究的地方和場所、學校的圖書資料和校外圖書資料、網際網路資源以及實驗用葯品等。
④時間。課題研究的時間大致可分為預研究時間、實驗和收集資料的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撰寫報告的時間和匯報時間。
2、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幾種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觀察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
① 所謂觀察研究指的是人們通過感官,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某現象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便你與觀察對象直接聯系,可以帶上你的感性認知和感情色彩,多次重復地進行詳細觀察,達到收集資料的可靠性。這是一種非常簡便易行而可靠地獲得資料的一種常用方法。
② 所謂實驗研究法,是針對某一問題,根據一定的理論或假設進行有計劃的實踐,從而得出一定的科學結論的方法。
③顧名思義,文獻研究法就是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
④調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去了解一些實際情況,藉以發現存在的問題、探索一定規律而採取的研究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採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②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製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並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③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並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及創新精神。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供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採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牆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或通過指導教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的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4、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著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總是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附錄4: 研究性學習內容參考
研究性學習沒有統一的教材,而是以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為中心展開。即使學校或班級提出一個研究的主題,從這個主題派生出來的問題也是要靠同學們自己去思考選擇的。凡是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所有感興趣的未知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比如,有個同學特別愛看動畫片,就在他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總是挑選外國的動畫片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於是他為自己選定了一個研究性學習的題目"《寶蓮燈》比不過《獅子王》?",副標題是"--中外動畫片比較"。
還有個同學在路上經常遇到外地遊客向自己打聽路線,他認為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應該給來訪的客人提供更多的方便,經過和幾個同學商量,他們選擇了自己研究性學習的方向"公交線路查詢系統研製"。
再如,為了提高同學們愛護水資源的意識,某校設立了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水"。結果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內容:"水資源現狀"、"水資源污染"、"水與生命"、"城市居民節水意識與習慣"、"學校中的節水教育"、"節水馬桶的研製"、"主要水源的水質分析"、"水的循環使用"、"海水淡化"等等

㈥ 如何將初中物理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

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研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並有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的學習方式。那麼,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呢?下面,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著重談談在課題的提出、課題的選擇、課題實施和教師指導四個環節的實踐與思考。
一、課題的提出
由於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我們往往是首先尋找課題,簡單的說,就是提出問題。我認為,它大致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教材內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基礎性學科,在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義是:研究的是關於力的、聲的、熱的、光的、電的現象,找出它們發生的原因,並研究怎樣利用它們來為人類服務。在課本上,很多實驗或問題的探究本身就是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下面列舉一些初二物理課本上出現的研究性課題

㈦ 研究性學習指導教案

研究性學習教案
【教學理念】
充分運用目標驅動的方式展開教學,運用自主探究、講座對比的方法展開學習,使學生在正確理解該課程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這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從而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研究性學習這一門課程的內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上的是研究性學習,同學們看一看我們這本教科書是不是與其他學科的書有所不同?
它不像語文、數學、英語一看書就知道學的是什麼內容,你們拿了一這本書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學什麼呢?同學們,看看這本書,它是研究性學習的背景材料與示例,所以說它不是一門學科,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好好的掌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把它應用到其它學科中去,從而提高我們學習效率。這種新型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於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研究性學習如何進行的呢?首先,請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叫研究?(深入細致的鑽研)
(學生回答)
二、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表明了學習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的是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不僅僅是傳統教學中的接受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情景和途徑。
2、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學習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表明了學習的基本內容。這包括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有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中與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結果等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
1、重過程。
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的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而「有形」的製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結果,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設計一種產品、策劃一次活動。研究性學習比較注重掌握調查、觀察、實驗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與現行的學科教學或必修課程的聯系更密切一些,但它並不是一種知識教育。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是否掌握某項具體的知識或技能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
2、重應用。
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徵。研究性學習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在於掌握知識的量。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發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別。在學習形式上,研究性學習具有發現、探究的特點,在學習內容上,其側重點在於問題解決,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是具體的、有社會意義的。研究性學習還帶有綜合性的特點。即學習者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復雜的、綜合性的,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予以解決;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學習內容可能是跨學科的。與一般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習題)的學習活動相比較,研究性學習更接近於人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因而更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實踐能力。
3、重體驗。
研究性學習不僅重視學習過程中的理性認識,還十分重視感性認識,即學習的體驗。傳統的學校教育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其教學過程基本上是間接經驗的學習,這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掌握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豐富的知識體系。然而現代學校教育還需要發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包括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經驗的參與,這與學習者的個人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只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創造實踐活動,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創造行為的個人的觀念體系。
4、重全員參與。
研究性學習主張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研究性學習重過程而非重結果,因此從理論上說,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中小學生都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點,制定恰當的研究計劃,實現個人的研究目標。全員參與的另一層含義是共同參與。
5、重合作交流。
研究性學習的形式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其中合作學習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研究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習者面臨著復雜的綜合性的問題,因此就需要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習者還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與合作。這種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與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並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而社會分工的細化則又限制了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范圍。因此,培養中小學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三、為什麼要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教育要關注的是讓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式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形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究,並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學生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託相應的課程載體。但在目前的學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是有困難的,因為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已成為定勢,要實現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將研究性學習列入課程計劃,使之有目標、有實施要求、實施渠道和評價標准,目的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觀念的快速轉變。
(三)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生長點。活動課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拓展了陣地,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的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我們活動實踐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四、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
作為學校開設的一門課程,①研究性學習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個人選擇課題,二是組成課題小組,三是擬定課題計劃,四是組織課題評審,五是開展課題研究,六是教師監控指導,七是形成成果報告,八是進行課題答辯。
這里我重點說說當務之急,選好課題,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計劃和進行調查研究。
②先說選課題,選課關繫到研究性學習的成敗。課題研究有時候就是一槌定音。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題是否妥當,關繫到研究性學習的成改。實際上選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過程。選題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選題能力。或者說一個人的研究能力首先就表現在選題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某種意義來說,選題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選題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問題。這是研究性學習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年英國的哈雷僅掌握了三次哈雷慧星的行蹤,就發現這是同一顆慧星,並預測出下一次回歸的時間;而我國從春秋時代到哈雷同期,有關哈雷慧星的記載有31次,卻從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中國教育不容忽視的一個弱項。
什麼是課題?課題是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選擇課題要考慮實際需要,例如能服務於社區,服務於社會,服務於時代,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選擇研究專題必須考慮專題的科學根據、研究價值和現實可行性。對於中學生來說,在選專題時,要特別注意量力而行,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還要考慮自己是否具備觀察、測試、實驗的條件。要考慮學習精力、興趣愛好等主觀條件和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客觀條件。從我們的興趣、能力和可能出發去選擇「課題」。專題宜小不宜大,初學者最好是一題一議。題目縮小,論據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論文(項目)的難度。要選那些常被大人們忽視而又有重要意義的事物來進行探索研究。盡量在選題時不要走入誤區。例如沒有解答可能的問題(如:最後一隻恐龍的誕生日),沒有必要回答的問題(如:3000年11月5日溫州天氣怎樣)或者可以產生無窮辯駁的問題(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課題的選擇:「品牌與形象」→「服裝品牌與個人形象」→「校服與中學生形象」。
③再說成立課題組。這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比較復雜的課題需要一個集體協作,有些事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俗話說孤掌難鳴。你不能一個人去造一個導彈,去建一座大樓。現代社會分工很細,專業性強,決定了集體協作完成。我們搞課題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學會分享他人成果,學會尊重他人,要有協作精神。因此我們成立課題組本身就是有意義的。課題組一船以四到六人為宜。同一興趣的人組成一個小組,能力互補。課題組分工要明確。組長要會當組長,組員要會當組員。
當然研究性學習還有兩種組織形式。一種是個人獨立研究,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並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還有一種是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學生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後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④第三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即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預先謀劃。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其一是課題背景條件。就是這個課題是在什麼情況下篩選的。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情況,是否具備研究的條件。
其二是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就是課題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和所要達到的結果。包括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設。例如某項關於城鎮中學學生態度的調查研究,研究目的是了解當前城鎮中學學生厭學的情況:研究假設是當前普通中學學生厭學率比重點中學高。再如某項關於實習效果的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討預習和學習成績的關系,研究假設是預習與學習成績成正比。
其三是研究的基本內容。就是把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分解成幾個具體的便於操作的研究專題。明確研究的范圍、研究的對象、研究的角度和深度。明確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及步驟。就是具體的研究方式、手段和工具,研究步驟是研究的階段、過程和時間規劃。
(1)查詢有關資料和文獻,為課題研究與學習積累知識基礎
方法:去圖書館查有關書籍、上網查找資料、對有關專家和權威人士進行訪談。
進而再把查詢所獲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
(2)調查:
方法:A、問卷法:(最常見的一種調查方法)
優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比較多而全面的信息。
缺點:較難得到非常可靠的答案。
採用無記名的形式。
舉例:期末時的學生評教。
B、訪談法:單獨進行的交談,需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它卻有更多和典型性和具體性,畢竟各人的想法不同,對某一典型的深入研究更加有利於對總體的分析。
舉例:學生座談會
C、實地考察法
舉例: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
D、網上調查法:網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意味著隱蔽和真實,大多數人在網路上更加容易無所顧忌,更加容易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得到的調查的真實可信程度自然會更高,而且在網路上問卷是全社會開放的,所以不會拘泥於自己選定的調查對象,只要經過認真的篩選,想念得到的答案會更加客觀。
(3)情況分析:
參照例題進行分析。
(4)探討對策:
參照例題進行分析。
其五是研究的預期成果。通過大家查資料、調查、分析、探討,辛苦地勞動,總要把研究的結果頌出來,讓大家知道通過你的勞動,獲得的成果。可以撰寫一系列的調查報告、論文或心得體會。
其六是研究的組織機構及分工。組長和組員分工要明確。要落實責任,分關把口。不能叫一個人忙得團團轉,其他人閑得沒事干。這一部分屬於個人獨立研究的專題可以不寫。或註明是個人獨立研究。
其七是學習者的體會
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活動,作為參加這次活動的自己,獲得了怎樣的收獲。
五、總結:
1、請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2、教師總結

㈧ 求初中物理研究性學習

1、創設學習情景,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是進行探究最直接的動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物理教材中有關問題中選擇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並引導發現問題,造成懸念,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創設情景常見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動的小故事,多媒體展現的動畫,電影片斷,新奇的演示,學生代表的小製作、師或生講述有特色的某種經歷等等,都可讓學生處於探究的情景中,都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任務驅動,合作探究
這里的「任務」對學生來說就是「作業」,不過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作業,它的突出特點是對學生具有實際的意義,是學生最近關心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例如在初二上了引言課後,把學生搭配組成小組,對各小組布置任務「用盡可能多的方法測量一個橡棋子的體積,下周評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由於馬上要學測量,學生非常關心,加上與學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又要評比,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高漲。
3、加強過程指導,教會探究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從過程中獲取具體經驗和方法訓練。因此探究性學習必須強調過程指導:實驗觀察現象,就要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與技巧,提出具體要求,如:學會局部觀察、整體觀察,學習對比觀察、轉換觀察;使學生養成自覺觀察自然現象和物理現象的習慣,能制訂觀察計劃和表述觀察結果,能通過觀察提出質疑;實驗操作,就要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操作順序完成實驗,理解這個操作順序的科學依據;收集信息,就要指導學生如何登陸英特網,提供相關信息所在網的網名等等。
4、注重探究實效,享受探究樂趣
現代教育學研究表明:學習的成功率越高,快樂感越強;快樂感越強,則學習的成功率越高。因此,我們應當採取多種方式,保證學生的有效探究,使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以建立「成功—快樂—成功」的良性循環機制。就課堂教學而言,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視課前准備,如演示實驗事前演示一遍、自製課件拷貝入硬碟並演示一遍等等,有效的問題解決是以堅實豐富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舊知識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前提;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材料,學習材料的簡繁和難易直接影響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如果學習材料過難,前後沒有連貫意義,學生的探究學習就無適當的收獲,因此,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要經過精心選擇和組織;三是適當指導,探究性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更廣闊了,但並不意味著要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仍然是學習的組織者,因此適當的指導是必要的。教師的指導宜少而精,過多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制約學生的手腳。
5、培養創造性思維,升華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伴隨著創造性思維訓練過程,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在情景中的好奇心,學生的問題以及問題解決的過程,都發展著學生的理論思維、直觀思維、傾向思維、聯想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這些思維形式都屬於創造性思維,是創新精神的內涵。因此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深刻性、獨特性等思維品質擺在重要地位,教師應保護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類比、大膽猜測,大膽假設,大膽發表自已的不同見解,始終維護著一個自由的探究氛圍,小心的呵護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最終升華為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