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易經的掛序怎麼定
什麼三反三正?你是怎麼搖的卦?從下往上依次排列搖六次每次均用三枚銅錢(硬幣)你的三反三正是啥樣的?如是全是下卦三次全反上卦三次全正那也不是什麼十九卦或二十卦呀?!只能是十一或十二卦(但沒有你那樣什麼三反三正的說法的)呀
⑵ 易經密碼的前言
伏羲復遇上龍馬,預示著《河圖》制的現世,《易經》的發端。黃帝久戰蚩尤,得九天玄女從西王母帶來的天篆文書,《易經》文化從此步入龍閣。大禹治水,卻能巧得龜書,見證了新王朝的建立。炎黃阪泉之戰的前因後果,只為形成華夏大家庭。文王遽爾演周易,終有武王伐紂;孔丘韋編三絕,只為學易。三國赤壁,出自一場詭異的東風;膾炙人口的兵法,盡顯易經的智慧。孔明揮淚斬馬謖,只因用錯人,失守街亭。移星異宿,風雲變幻,記錄的是歷史的變遷與滄桑;高山流水,灌木叢生,雲山雲海,要的是一種超脫的意境。「母儀天下,命帶桃花」,正好與隋帝國的覆滅、大唐王朝的建立相得益彰。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紅顏禍水還是英雄的知己?起個好聽的名字,還是留住親人的期許,作為律己的警鍾,時刻拷問自己的良心?
⑶ 簡易經的前言/序言/後記
作為儒家的「群經之首」、道家的「三玄」之一,《易經》是中國文化中集哲學性、科學性、神秘性於一體的最奇特的著作,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經典」。
自古以來,註解《易經》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多數都支離復雜,越說越玄,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無緣領略《易經》的博大智慧。本書則力求簡易,從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詮釋《易經》六十四卦中蘊藏的中國人特有的世界觀、人生觀、領導之道和做事之道,對於《易經》的占筮功能也有精彩分析。其文字淺顯易懂、鮮活有趣,又不乏嚴謹性,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快速掌握《易經》的精髓,獲得人生的啟迪和教益。
《易經》是中國式勵志的源頭
前幾天,網上流傳一段李小龍參加電影公司面試的視頻,他向面試官介紹功夫,將其比作水。水是最柔軟的物質,卻能穿透最堅硬的岩石,它能靈活地改變自己來適應對手。
很多人看到這里時,都會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發現功夫之王不但有一身好拳腳、真功夫,還能將功夫上升到哲學。
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任何東西,一旦玩進去,玩到最深處,必然是玩哲學!搞體育、玩藝術、干政治、做企業等等,概莫能外。
日本人這方面的意識似乎尤其強烈,玩個書法就是書道,玩個插花就是花道,都強調其中的道,也就是哲學的意味。
現代派藝術常常讓人看不懂,一張大白布般的畫作就賣上千萬,憑什麼呢?往往就憑作者對它有一番哲學層面的解釋,忽悠得咱們也感嘆:哇,這么高深,值!
當然,大藝術家不是靠忽悠的,大藝術家必是大思想家。我喜歡藝術,但不資深,以前對大畫家吳冠中了解很少,只知道他的畫不俗、很美,拍賣價動輒上億。偶然看他的一個紀錄片,聽到他那個著名的觀點——「筆墨等於零」,便心頭一震:這就是哲學啊,把傳統觀點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歸零,再打開新天地。之後,又看了一些畫論之類的資料,發現幾乎每一位大畫家都有哲學層面的思考。
政治更是如此。我們的教育體系裡,政治與哲學常常是不分科的,列寧、毛澤東這樣的領袖在哲學上的造詣自不必說,其他各個層面的政治人物對於哲學都是津津樂道的。大政治家必是大思想家,也沒問題。
企業家方面,日本稻盛和夫近年在中國名氣很大,這不是因為他的產品有多少中國人在用——連他那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多數人也不知道,甚至對他引以為豪的阿米巴管理有興趣的人也不是太多。他的名氣是靠跟中國人講活法,講哲學。而他講的究竟是什麼哲學呢?恰恰是中國自己的哲學:儒家的、王陽明的。這算是出口轉內銷吧。
中國企業家中能像稻盛和夫這樣把哲學講出道道來的似乎還不多,但很多企業家同樣在作哲學層面的思考。比如馬雲,他不算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甚至講過,除了金庸小說,別的書都不用看。但據他身邊人講,他經常翻一本不帶注釋的《道德經》。他從小學習太極拳,從太極中領悟到互聯網這個看個不見摸不著的虛的東西與實的商業之間應該怎樣互動轉化。把虛的做實,做實的做虛,正是他成功的秘密所在。
馬雲虛實結合的一個著名案例是對海爾的投資。海爾的張瑞敏被馬雲盛贊為「管理大師」。我個人有一個想法:既然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被稱為日本「經營四聖」,那麼中國的「經營四聖」是誰呢?我跟很多朋友交流過這個問題,一致認同四個人:張瑞敏、柳傳志、任正非、馬雲。他們風格不同,卻大致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管理的最高水平。這四人中,在管理思想方面最成體系的當數張瑞敏。那麼,張瑞敏的管理思想最受益於哪些書?他自己講,外國的主要是德魯克,而中國的就是《道德經》、《論語》、《孫子》,還有《易經》。他自己沒有講出的,應該還有一個「體」與「用」的關系,即以中國傳統哲學為體,以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為用。這是我讀他的思考實錄的一個體會。
那麼,哲學是什麼呢?說到底,它就是對於規律的一些基本認識。
你玩任何一種東西,開始時,可能只憑著一種感覺,愛好啊、激情啊、慾望啊、虛榮啊、迷戀啊、被逼無奈啊,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連唬帶蒙,蠻干硬闖,也可能做得很好,但肯定不穩定。時間久一些,深入一些,才會發現其中有一些門道,有些「規律」可循,這時就算得上有經驗了。但是你看到的這個「規律」靠得住嗎?它的背後是不是有一個更本質、更可靠的規律呢?這時,就到了哲學層面。最終,在這個層面領悟和把握的東西,反過來會成為你現在玩這個東西的一種支撐。
那麼,怎樣玩哲學呢?怎樣從哲學層面去領悟和把握自己正在玩的這個東西呢?《大學》里有句話,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意思就是,凡事要善於從根本處、起始點、源頭上著手。
就像治病,你得找到病根,知道這個病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到眼下這個情況的,才能對症下葯。
就像學作曲,你得從1、2、3、4、5、6、7這些音符開始,一點點往復雜方面學。學到一定程度時,隨便拿一段旋律,你就能從裡面把1、2、3、4、5、6、7這些音符給分出來;或者隨便一玩,就可以把這些音符譜成一段樂章。
就像學英文,你得從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這26個字母開始,它們是最簡單的,但再怎樣復雜的單詞、語句、文章也不過由這26個字母所組成。
就像學數學,為什麼1+2=3?因為1+1=2。為什麼一道復雜的微積分題最終有某一個得數,歸根結底是因為1+1=2。那麼,為什麼1+1=2呢?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這就到頭了,它「不證自明」。
《易經》也是如此,對於中國人來講,它是所有哲學的源頭。你學曾國藩、學王陽明、學孔子、學老子,稍一深入就會發現,他們的源頭在《易經》,《易經》中的思想就相當於音樂里的那些音符、英文里的那些字母、數學里的1+1=2。它是所有中文典藉中成書最早的,是「群經之首」。任何一本其他的中文書都直接或間接受到它的影響,所以,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原創。只有它是原創,它沒有別的書可參照,只能道法自然。
以老子《道德經》來講,他的整個思想幾乎就是源於《易經》的謙卦,其精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明顯源於《易經》的復卦。
孔子就更不用說了,《史記》中記載他讀《易經》,「韋編三絕」,就是竹簡的書被他翻爛許多回。《論語》里則記載了他自己所講的:「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他要是能再多研究上幾年《易經》,造詣就更加高深了。而《易經》文本中「傳」的部分,兩千年來的學者們幾乎都認為是出自孔子之手,是他學習《易經》的心得。
老子、孔子之後,中國文化中很難再找到原創性的思想,後世學者更多的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新的實踐作一些發揮。包括王陽明、曾國藩也是如此,他們都曾在《易經》方面下過大功夫,並受益匪淺。王陽明有個著名的「龍場悟道」,但少有人知道,當時他之所以能夠悟道,恰恰是從《易經》中得到了啟發,他給自己住的那個山洞取名「玩易窩」——玩《易經》的窩,還寫了一篇《玩易窩記》來記述悟道的體驗。
曾國藩傳世的日記中則詳細記述了自己學習《易經》的情況。
1841年10月28日午飯後,30歲的曾國藩跟幾個朋友到琉璃廠買了一套李光地主編的《周易折中》,然後花了一年時間把這套書精讀一遍。此
後的幾十年裡,他幾乎每年都會拿出《易經》來溫習,直到1872年正月,他用二十天時間又溫習一遍,十幾天後,就去世了。日記中也記了些讀《易》心得,比如,他認為乾、坤、頤、損、益、鼎這六卦對於養生最有意義。而且,他偶爾還會親自占卦,以幫助決策。
大儒朱熹有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什麼老子、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的思想這么讓人著迷?是因為他們都有《易經》這個偉大的源頭。
好比大廚做出一盤好菜,你如果只是一個食客,把這盤菜吃了,感嘆一通:「啊,太好吃了!」這也算是一個美妙的體驗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學廚師的手藝,那麼,起碼的,你要去看看這盤菜是用的怎樣的食材。所以,《易經》是必須要看的。
問題又來了,《易經》看得懂嗎?
如上所述,如果你同意《易經》是「源頭」,那麼「源頭」有復雜的嗎?那幾個音符復雜嗎?ABC那些字母復雜嗎?1+1=2復雜嗎?黃河、長江的源頭不過一泓清洌的甘泉,人生的源頭不過是一個嬰兒無邪的笑容。儒家講,「道不遠人」;道家講,「大道至簡」。哲學的特點就在於簡易啊。
《易經》確實在文本上設置了一個門檻,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一隻蛋外面有堅硬的殼,一封電報經過了加密的處理。這很正常啊,世上哪有露天放著的珍寶呢?不過,請放心,這本書里我已經把「殼」幫你剝了,保證你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哈哈。
退一步講,看不懂又如何?就像宇宙中有無數的問題,正因為不懂、不明白,才激發著人類不斷探索的激情,使智慧不斷提升。這可能正是《易經》的魅力所在。
幾年前,我無意間開始寫《吃透曾國藩》,寫著寫著就想到曾國藩簡直就是「東方卡耐基」啊,太「勵志」了!然而,他與卡耐基的西式勵志又有很多不同。於是,我歸納出「中國式勵志」的理念,並且寫了一篇《修身是中國式勵志的主題》作為序言。
之後,朔流而上,我繼續探究塑造出曾國藩精神與思想的背後的力量,儒、釋、道、法各家都有,但最主要的是儒家,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組成的「四書」。於是,整理了一本《人生四書》,將中國人最基本的人生觀、世界觀、家庭觀、財富觀、修身之道、做事之道、學習之道都給捋開,搭建起了「中國式勵志」的框架,並且寫了一篇《中國式勵志的根本在儒家》作為序言。
接下來,我沒有在與儒家平行的道家或法家停留,我被一股力量吸引著,沿河而上,來到中華文化江河的源頭。它是神秘的,它就應當是神秘的!它只用兩個至簡的符號,就開創出了一個包羅萬事萬物的偉大體系!它只用兩句樸素的話,就講出了這個民族所有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一段詩句: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易經》是中國式勵志的源頭。我自豪!
⑷ 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序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恆;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訟自遁變泰歸妹,否從漸來隨三位。
首困噬嗑未濟兼,蠱三變賁井既濟。
噬嗑六五本益生,賁原於損既濟會。
無妄訟來大畜需,咸旅恆豐皆疑似。
晉從觀更睽有三,離與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過來,解升二卦相為贅。
鼎由巽變漸渙旅,渙自漸來終於是。
⑸ 研讀《易經》的次序和方法
研讀易經的次序和方法
讀《易經》不像讀其它經書,可以從頭讀到尾,讀《易經》先要了解《易經》形成的次序和原理,《易經》的象數條例法則,有了基本概念以後,然後可以開始讀經文,先讀《系辭》、《說卦》和《序卦》,知道《易經》的概論,八卦所代表的象徵,六十四卦卦名、卦義和次序的原理後,可以讀《雜卦》——六十四卦卦義的另一種解釋,然後可以從頭(乾元亨利貞)讀到最後了。研讀《易經》可以用:一、朗讀法:出聲、高聲或小聲皆可誦讀;二、默識法:閱讀後加以默默思考並且記下來;三、句讀法:從頭至尾閱點全書;四、抄寫法:抄寫經文,像寫大楷小楷一樣工整,並陶冶心性;五、畫圖法:六十四卦的符號、先後天八卦、六十四卦方圓圖、河圖洛書(系辭)皆須親筆畫畫,方能進入易經幽深。
⑹ 《周易正義》的序言,哪裡有白話的解釋很深奧難懂。謝謝啦!
沒有白話版,可能以後靠你來翻譯。反正現在是沒有
沒辦法,先看別的回版本翻譯的答《易經》
了解初步知識後 在去看周易正義。 記得代本辭海去看
看起來的速度 只比烏龜的速度快一點
http://wenku..com/view/51bab98884868762caaed5c1.html
這個不錯 有點權威性 但不是絕度的 推薦你看看
⑺ 易經 卦序歌
《易經﹒卦序歌》 -- 朱熹 《易經﹒卦序歌》 -- 朱熹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⑻ 求教:易經的卦辭、爻辭、系辭、說掛、序掛、雜掛分別是誰寫的,都講什麼內容呢
1。《易經》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經》,就是《周易》的本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例: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周易》本經的卦辭。第二是《傳》,就是所說的《十冀》。包括《大象傳》、《小象傳》、《系辭傳上、下》、《乾、坤文言傳》《彖上、下》、《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一般咱們現在在書店裡買的易經,都是《經》、《傳》一體的。
2。《十冀》相傳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說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對《易經》的理解而所寫的,意思就點兒像《論語》。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關系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還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辭這個也是一種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參與了對卦象的作辭,很可能是以周公為首。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隸制王朝,《易經》不是誰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書。
《易經》只所以到今天還能有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有解釋的空間,可以讓你有無限的想像。
⑼ 求助<周易正義序><周易卷首>譯文
這么多~~~我搜過了~~網上是沒有的~~~你還是自己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