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詩集前言
在這次旅行中,你將盡情的漫遊。生活有多麼廣闊,古詩的世界有多麼廣闊。詩,是唐朝的一株柳,搖盪在古風河畔;詩,是宋時的一尾魚,游弋於清澈柔波;詩,是元時的一首曲,傳頌在天山草原;詩,是明時的一股風,悠揚在深深胡同;詩,是清時的浣紗女,在河邊唱著絕代的歌。
華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間,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不必說夏時的古老傳說,不必說商代的甲骨銘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讓我們驕傲良多,銘表、詞賦、雜說、詩歌……在這萬古奇妍中,唯有詩歌是萬古不倒的青松,是萬千瑰麗的亮點,長存於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傳誦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間誠摯的關懷深深感動;吟唱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為那至愛真情而熱淚盈眶。更有那浸著桃花潭水的酒情,令遠行的朋友熱淚沾巾;面對樓高危欄的關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徹夜難眠。這一句句詩,一幅幅畫歷久彌新,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始於《詩經》,歷唐風宋雨的濡染,經元曲明戲的擴張,千里萬里,千年萬年,生出多少流韻生香的詩文?沒人能數得清,說得明。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詩文,我們被它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我們的修養,豐富我們的思想。
為了便於中學生朋友更好地領悟必背古詩文的意境、思想、內涵,我們除了對「課標」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級教材指定「課外背誦古詩詞」作以翻譯、介紹外,還對其作了精闢的賞析。這是本書的亮點之一。相信你讀了它,一定會感覺與眾不同,受益更多。除此之外,我們依據「課標」精神和中考實際,精心設計了賞析類思考題。它實用性強,對於我們加深對詩文工團的理解以及應對考試,都是大有裨益的。此乃本書亮點之二。為了擴大朋友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文史知識,我們還適當地選編了一些「資料鏈接」短文。相信朋友們一定會喜歡它。此乃本書亮點之三。
胭脂紅散著鮮艷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著迷人的香,透著醉人的綠。
誰人不愛那胭脂紅?誰人不愛那碧螺春?讓我們一起到本書中去找那胭脂紅,尋那碧螺春吧!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古詩中的花鳥魚蟲
帶「花」的詩句
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 《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 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 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 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 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賞析:《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帶「鳥」的詩句
五,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四首》
賞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六,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賞析:頷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主要描寫射獵時的情景。這里,「草枯」、「雪盡」在繪景的同時,給我們傳達出了冬末春初的季節信息;「鷹眼疾」、「馬蹄輕」正面寫戰馬、獵鷹狩獵時的動作體態,並未直接描繪將軍的神情,但"疾"、「快」卻是將軍內心的感覺,從而准確地從側面渲染出了將軍駕鷹縱馬追逐獵物時身勢的靈巧敏捷和鬥志的昂揚旺盛。
七,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
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賞析: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
繪「蟲」的詩句
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賞析: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十,今夜不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月夜》
賞析: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十一,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清•朱景素《樵夫詞》
賞析:無意之間身上帶著幾朵花(應該是樵夫走在山上時,有花飄落在他的身上),居然把蝴蝶都帶了下來(花香,蝴蝶聞香而落在樵夫肩膀的花上,被他用肩膀「挑」了下來)。
十二,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瑩。
——唐•杜牧《秋夕》
賞析: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麼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徵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後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說未必可信,但後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徵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繪「魚」的詩句
十三,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送張丞相》
賞析: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十四,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賞析:這首語言朴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後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十五,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
十六,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② 求 西廂記 長生殿 桃花扇 牡丹亭 拜月亭 的簡介
《西廂記》元代雜劇,王實甫撰。《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但有關他的生平資料歷史上卻很少,可能是一個仕途失意的文人。
故事發生在唐代,張生進京趕考,路過河中府,想順便探望一下小時的同學、現在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的白馬將軍杜確。聽說普救寺是當地的名勝古剎,閑中便往一游。遊玩之時,驀然間遇到一位絕色佳人,惹得他「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原來這位佳人乃是崔相國府的小姐鶯鶯,身邊陪著的是丫鬟紅娘。此刻她正與母親崔老夫人護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為亂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廂暫住,並寫信進京,叫侄兒鄭恆前來迎接。
為了能夠接近鶯鶯,張生也在普救寺住下,當他聽說崔家要為老相國做齋超渡時,便也要求老和尚帶一份齋追薦自己的父母。紅娘接洽好做齋之事從方丈室走出,迎面撞見早已守候在門外的張生。張生連忙深深一揖,說道:「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娶妻。」紅娘又好氣又好惱,回去告訴鶯鶯,鶯鶯暗暗把此事記在心上。晚上,鶯鶯在花園中焚香祝禱,訴述一腔悲緒。這時張生隔牆聽到鶯鶯長嘆,便高吟一絕,表達情思。鶯鶯和韻一首,兩人的感情得到了交流。
做齋的日子中,鶯鶯素服出現,好似玉天仙離了碧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慌亂中,鶯鶯與張生偷偷地眉目傳情。
此時忽然發生了河橋兵變。賊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強索鶯鶯做壓寨夫人。出於無奈,老夫人聲稱:「但有退得賊兵的,將小姐與他為妻。」此時張生應聲而出,修書一封,著人送給鎮守蒲關的白馬將軍杜確,請他派兵解圍。杜確接信,立即率兵,打敗了孫飛虎,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俗。
賊兵一退,張生等待著好事的到來。鶯鶯滿心喜歡,紅娘也逗趣逗樂。老夫人安排下酒宴,派紅娘去請張生。張生喜不自禁,「『請』字兒不曾出聲,『去』字兒連忙答應」。想不到剛一見面,老夫人人卻叫鶯鶯「近前拜了哥哥」。一聽說兄妹相稱,鶯鶯芳心欲碎,張生憤然告辭,急壞了一旁的紅娘。紅娘悄悄與張生說:今晚小姐後花園燒香,先生可用琴音撥動她的心弦。晚上,張生聽到紅娘一聲咳嗽,彈了一曲「風求凰」。鶯鶯聞之,不覺淚下,遂命紅娘傳話,不管母親從中間阻,我們倆一定要好歹相隨。
相思人骨,張生染病卧床。鶯鶯派紅娘前去探望,帶回張生情書一封。紅娘暗自把信放在妝盒兒上。鶯鶯梳妝時見信,「顛來倒去不害心煩」。一見紅娘在旁察顏觀色,馬上羞紅了臉,並狠狠地斥責她不應拿這簡來。紅娘深知小姐心裡所想,假意說拿這簡帖到老夫人面前出首。鶯鶯趕忙攔住。鶯鶯說要以簡相酬,不過是為了兄妹之禮,叫紅娘送給張生。張生拆簡一看,頓時喜出望外,原來那是一首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分明是約他夜間跳牆相會。紅娘此時方知鶯鶯簡帖的內容,但願意成全他們。
晚間,張生跳過粉牆,一把摟住鶯鶯。卻不料鶯鶯又變臉說:「你既讀孔聖之書,必達周公之禮,夤夜來此何干?」並揚言把他送到老夫人那裡嚴辦。張生受此刺激,相思病日益沉重。鶯鶯內疚,又寫了一簡,假託葯方,央求紅娘送去。張生接簡細看,方知鶯鶯詩致歉,並認真表示:「寄語高唐休詠賦,今宵端的雨雲來。」就是說她要效法巫山神女會襄王的故事,真的和他幽會。當天晚上,紅娘攜了衾枕,果然把小姐送進了張生的房內。
過了幾天,老夫人發覺鶯鶯語言恍惚,體態異常,情知不妙。喚來紅娘,問她是否知罪,並欲施行家法。紅娘一狠心說出了真情。老夫人說這都是你這小賤人的不是,紅娘搶白道:「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紅娘接著數落老夫人悔卻前言,失信於人,又說:「目下老夫人若不成全,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張生久後得官,驚動官司,還要落個治家不嚴之罪。」一番話說得老夫人啞口無言,只得允下這門婚事,但又提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叫張生明日上朝趕考,得官後再來娶親,否則休來相見。張生唯唯而退。
千里長亭,碧雲漫天,黃葉滿地,西風陣陣,北雁南飛,一片蕭瑟景象。鶯鶯和淚相送,叫他無論得官與否,早早回來,千萬不要停妻再娶。張生依依不捨,告別親人,行至草橋歇宿,情思郁結,忽然夢見鶯鶯渡河前來,一起私奔,途中遭遇一群賊兵,將鶯鶯搶走,鴛夢驚破,不免又增一番悵惘。
再說鄭恆接到老夫人的信,從京城趕到河中,聞得表姐已嫁與張生,不勝帳恨,遂編造張生已被衛尚書家招贅的謊言,欲使鶯鶯改嫁給他。這時恰好張生狀元及第,回來迎娶,白馬將軍同時賚旨前來,為崔、張二入主婚。鄭恆自知有罪難赦,觸樹自盡。雲開霧散,有情人終成了眷屬,留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愛情頌歌。《西廂記》,全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③ 古詩集前言、後記600字
在這次旅行中,你將盡情的漫遊。生活有多麼廣闊,古詩的世界有多麼廣闊。詩,是唐朝的一株柳,搖盪在古風河畔;詩,是宋時的一尾魚,游弋於清澈柔波;詩,是元時的一首曲,傳頌在天山草原;詩,是明時的一股風,悠揚在深深胡同;詩,是清時的浣紗女,在河邊唱著絕代的歌。
華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間,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不必說夏時的古老傳說,不必說商代的甲骨銘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讓我們驕傲良多,銘表、詞賦、雜說、詩歌……在這萬古奇妍中,唯有詩歌是萬古不倒的青松,是萬千瑰麗的亮點,長存於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傳誦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間誠摯的關懷深深感動;吟唱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為那至愛真情而熱淚盈眶。更有那浸著桃花潭水的酒情,令遠行的朋友熱淚沾巾;面對樓高危欄的關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徹夜難眠。這一句句詩,一幅幅畫歷久彌新,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始於《詩經》,歷唐風宋雨的濡染,經元曲明戲的擴張,千里萬里,千年萬年,生出多少流韻生香的詩文?沒人能數得清,說得明。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詩文,我們被它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我們的修養,豐富我們的思想。
為了便於中學生朋友更好地領悟必背古詩文的意境、思想、內涵,我們除了對「課標」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級教材指定「課外背誦古詩詞」作以翻譯、介紹外,還對其作了精闢的賞析。這是本書的亮點之一。相信你讀了它,一定會感覺與眾不同,受益更多。除此之外,我們依據「課標」精神和中考實際,精心設計了賞析類思考題。它實用性強,對於我們加深對詩文工團的理解以及應對考試,都是大有裨益的。此乃本書亮點之二。為了擴大朋友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文史知識,我們還適當地選編了一些「資料鏈接」短文。相信朋友們一定會喜歡它。此乃本書亮點之三。
胭脂紅散著鮮艷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著迷人的香,透著醉人的綠。
誰人不愛那胭脂紅?誰人不愛那碧螺春?讓我們一起到本書中去找那胭脂紅,尋那碧螺春吧!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古詩中的花鳥魚蟲
帶「花」的詩句
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 《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 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 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 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 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④ 製作古詩集怎樣寫前言和後記急!!!!!!!
在這次旅行中,你將盡情的漫遊。生活有多麼廣闊,古詩的世界有多麼廣闊。詩,是唐朝的一株柳,搖盪在古風河畔;詩,是宋時的一尾魚,游弋於清澈柔波;詩,是元時的一首曲,傳頌在天山草原;詩,是明時的一股風,悠揚在深深胡同;詩,是清時的浣紗女,在河邊唱著絕代的歌。
華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間,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不必說夏時的古老傳說,不必說商代的甲骨銘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讓我們驕傲良多,銘表、詞賦、雜說、詩歌……在這萬古奇妍中,唯有詩歌是萬古不倒的青松,是萬千瑰麗的亮點,長存於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傳誦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間誠摯的關懷深深感動;吟唱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為那至愛真情而熱淚盈眶。更有那浸著桃花潭水的酒情,令遠行的朋友熱淚沾巾;面對樓高危欄的關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徹夜難眠。這一句句詩,一幅幅畫歷久彌新,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始於《詩經》,歷唐風宋雨的濡染,經元曲明戲的擴張,千里萬里,千年萬年,生出多少流韻生香的詩文?沒人能數得清,說得明。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詩文,我們被它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我們的修養,豐富我們的思想。
為了便於中學生朋友更好地領悟必背古詩文的意境、思想、內涵,我們除了對「課標」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級教材指定「課外背誦古詩詞」作以翻譯、介紹外,還對其作了精闢的賞析。這是本書的亮點之一。相信你讀了它,一定會感覺與眾不同,受益更多。除此之外,我們依據「課標」精神和中考實際,精心設計了賞析類思考題。它實用性強,對於我們加深對詩文工團的理解以及應對考試,都是大有裨益的。此乃本書亮點之二。為了擴大朋友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文史知識,我們還適當地選編了一些「資料鏈接」短文。相信朋友們一定會喜歡它。此乃本書亮點之三。
胭脂紅散著鮮艷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著迷人的香,透著醉人的綠。
誰人不愛那胭脂紅?誰人不愛那碧螺春?讓我們一起到本書中去找那胭脂紅,尋那碧螺春吧!
我還有故事集一起發給你吧
古詩中的花鳥魚蟲
帶「花」的詩句
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 《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 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 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 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 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賞析:《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帶「鳥」的詩句
五,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四首》
賞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六,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賞析:頷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主要描寫射獵時的情景。這里,「草枯」、「雪盡」在繪景的同時,給我們傳達出了冬末春初的季節信息;「鷹眼疾」、「馬蹄輕」正面寫戰馬、獵鷹狩獵時的動作體態,並未直接描繪將軍的神情,但"疾"、「快」卻是將軍內心的感覺,從而准確地從側面渲染出了將軍駕鷹縱馬追逐獵物時身勢的靈巧敏捷和鬥志的昂揚旺盛。
七,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
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賞析: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
繪「蟲」的詩句
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賞析: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十,今夜不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月夜》
賞析: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十一,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清•朱景素《樵夫詞》
賞析:無意之間身上帶著幾朵花(應該是樵夫走在山上時,有花飄落在他的身上),居然把蝴蝶都帶了下來(花香,蝴蝶聞香而落在樵夫肩膀的花上,被他用肩膀「挑」了下來)。
十二,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瑩。
——唐•杜牧《秋夕》
賞析: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麼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徵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後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說未必可信,但後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徵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繪「魚」的詩句
十三,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送張丞相》
賞析: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十四,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賞析:這首語言朴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後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十五,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 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 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
十六,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
⑤ 哀江南的《桃花扇》曲
(蘇雲)……我三年沒到南京,忽然高興,進城賣柴;路過孝陵,見那寶城享殿,成了芻牧之場。
(柳雲)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蘇雲)那皇城牆倒宮塌,滿地蒿萊了。
(贊掩淚介,雲)不料光景至此。
(蘇雲)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沒一個人影兒。
(柳雲)那長橋舊院,是咱們熟游之地,你也該去瞧瞧。
(蘇雲)怎的沒瞧--長橋已無片板,舊院剩了一堆瓦礫。
(柳搥胸介,雲)咳,慟死俺也。
(蘇雲)那時疾忙回首,一路傷心,編長一套北曲--名為哀江南。待我唱來。(敲板唱弋陽腔介)俺樵夫呵!(唱)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村郭蕭條,城對著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階罩;誰祭掃,牧兒打碎龍碑帽。
【沈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牆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欞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 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灶?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雲亭山人,曲阜(現在山東曲阜)人,孔子64代孫,清初戲曲作家、詩人。曾隱居曲阜石門山中讀書著述,有文名,精樂律,擅詞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南巡至曲阜時,被召講經,受康熙賞識,「特簡為國子監博士」;累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康熙二十五年(1686)被派隨工部侍郎孫在豐往淮揚一帶治河。這期間,他到過揚州、南京,結交故老遺民,憑吊南明遺跡,搜集明末傳聞,為後來寫《桃花扇》准備了素材。康熙二十八年(1689)回到北京。經十年時間,三易其稿,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一時,「王公薦紳,莫不借抄」,歌台演出,「歲無虛日」。《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譽滿文壇,時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升並論,稱「南洪北孔」。第二年(1700)以「疑案」被罷官,不久即回鄉度日,直至終年。著作除《桃花扇》外,尚有傳奇《小忽雷》(與顧彩合撰)及詩文集《湖海集》《岸塘文集》《長留集》等。 由七支曲子組成: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後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鬱、悲愴的基調。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寄寓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寓情於景: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於景;後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後,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
語言准確:這套曲子,語言准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庄嚴禮儀聯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聖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散句: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桃花扇》的劇情:《桃花扇》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著名的傳奇劇作。全劇共四十四齣(四十齣之中有四齣各加一出)。劇本寫的是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字朝宗)避亂南京,結識秦淮名妓李香君,兩人一見鍾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費用皆出自閹黨餘孽阮大鋮,用意是收買侯方域,於是義形於色,立即卸妝卻奩,並勸侯方域嚴辭拒絕。阮懷恨在心,借侯方域發書勸阻武昌總兵左良玉率師東下一事,誣陷侯方域是左的內應,慫恿馬士英殺侯方域以泄私憤。侯方域得到消息,隻身逃往史可法處避難。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禎自縊,馬士英、阮大鋮等即於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溺歌舞。阮大鋮又逼香君改嫁田仰,香君以死相拒,碰毀面頰,血濺扇面。楊文驄把扇面血痕點染成折枝桃花。阮大鋮奏請「廣搜舊院,大羅秦淮」,香君未能倖免。她痛罵奸臣的無恥,被送到宮內當歌伎。侯方域重回金陵,被阮捕獲。不久,清兵攻破揚州,直逼江南,福王及馬士英、阮大鋮出逃,侯方域得以出獄,香君也乘機從宮內逃出。最後,侯方域、李香君在棲霞山中相遇,道士張瑤星以國仇家恨點醒他們,二人不忍看見國破家亡,雙雙入道。
《桃花扇》的思想內容:《桃花扇》是孔尚任經過十餘年的長期醞釀,在掌握大量史實材料的基礎上,根據「實人實事」而創作的一部歷史傳奇。它描寫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劇歷史,而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離合悲歡的愛情故事貫穿全劇,最後以清朝統治者征隱逸作結。作者企圖通過愛情故事所聯系的明末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描寫,來揭示南明亡國的原因,抒發所謂「興亡之感」。
(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桃花扇》的思想意義在於:明朝滅亡以後,孔尚任第一個以戲劇的形式,展現了明末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評價了南明的歷史,藝術地總結了這一段歷史教訓。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敗,揭露上層統治集團及其軍事首領間的尖銳矛盾,刻畫了馬士英、阮大鋮一夥迫害清議派和無辜百姓的兇殘面目,鞭笞了他們在國家危急時刻的投降主義本質。在表現正面人物時,孔尚任描寫了史可法抗擊清兵的決心,表現了他在「江山易主」以後沉江殉國的英雄氣概。作者贊揚了李香君關心國家命運、反抗邪惡勢力的可貴氣節,肯定了民間藝人柳敬亭、蘇昆生為挽救國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們和其他歌妓、藝人、書商等下層人民反對權奸、關心國事、不做順民的正義感和民族氣節。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強烈對比中,人們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桃花扇小引》)這一幕江山淪亡、「輿圖換稿」的歷史悲劇,激發當代人的故國情感,喚醒了潛在的民族意識。
(《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
《桃花扇》的《哀江南》套曲借自賈鳧西的《歷代史略鼓詞》:賈鳧西(約1590—約1676),名應寵,字思退、晉蕃,號鳧西、澹圃,別號木皮散客,山東曲阜人,明末鼓詞作家、詩人。他的《木皮人鼓詞》(包括《歷代史略鼓詞》和《太史摯適齊》)是文人創作和當時民間文藝相結合的傑出成果,對我國民間說唱文藝的發展有著劃時代的貢獻和深遠影響。如清代著名戲劇家孔尚任,就把賈鳧西編唱的《太史摯適齊》及《歷代史略鼓詞》末尾的《哀江南》曲,幾乎一字不差地全部收進了他的劇作《桃花扇》之中。孔尚任在少年時期就同具有民族氣節、敢於抨擊社會弊端的賈鳧西有交往,賈鳧西的政治態度對孔尚任的影響很大。王季思等校注的《〈桃花扇〉前言》,在論述孔尚任的生平思想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明末愛國詩人賈鳧西對他少年時期的思想影響,成為他採取通俗文藝形式來反映南明興亡的鼓舞力量。」為此,孔尚任特地給賈鳧西寫了《木皮散客傳》,對他贊賞備至。
《歷代史略鼓詞·尾聲》中的《哀江南》套曲,其七支曲子的曲牌和曲詞與《桃花扇·余韻》中的《哀江南》套曲相同,並且每支曲子都有題目。其曲牌和題目如下:
《北新水令·總起》《駐馬聽·吊金陵》《沉醉東風·吊故宮》《折桂令·吊秦淮》《沽美酒·吊長橋》《太平令·吊舊院》《離亭宴帶歇拍煞·總吊金陵》
(註:《駐馬聽·吊金陵》的「吊金陵」意思是弔孝陵,《離亭宴帶歇拍煞·總吊金陵》的「總吊金陵」意思是總吊南京即總吊南明的滅亡)(參見關德棟、周中明校注《賈鳧西木皮詞校注》,齊魯書社1982年版) 明清傳奇是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形式,是宋元南戲的進一步發展。它與雜劇主要有以下區別。
1.雜劇體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標折目;傳奇不稱「折」而稱「出」,並加出目,出數不定,多是四五十齣的長
篇。傳奇沒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門」,又叫「開場」,由副末說明創作意圖,介紹劇情概況,它不是劇情的組成部分。開場之後,第二出才是正戲。開場用的是詞牌而不是曲牌。
2.傳奇和雜劇一樣有唱、白、科,但不像雜劇那樣通常由一個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種角色都可以唱,可獨唱、對唱、輪唱和合唱;傳奇中不稱「科」而稱「介」;重要人物上場時先唱引子,繼以一段定場白,每出戲有下場詩。
3.雜劇和傳奇在音樂上都採取曲牌聯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雜劇每折限用一個宮調,一韻到底;傳奇每出不限只用一個宮調,可以換韻。雜劇演唱用北曲,傳奇多用南曲,並吸收北曲,創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邁雄壯,南曲婉轉柔媚,因而傳奇與雜劇的音樂風格各異。
4.傳奇的角色與雜劇大同小異,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細。雜劇的主角是末、旦,傳奇的角色是生、旦。傳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總之,傳奇與雜劇相比,規模更宏大,曲調更豐富,角色分工更細致,形式更自由靈活,因此更便於表現生活。
⑥ 桃花源記是什麼序言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
⑦ 作文集前言怎麼寫
友情為真,親情為善,愛情為美。
——題記
人之一生,俯仰一世,無不以友情,親情,愛情為真。此三者,人之真情也:友情為真,親情為善,愛情為美。
我相信真,我相信友情。友情就像兩個相離的圓,雖然有距離,沒有相交點,可流露的是濃烈的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友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友情。高漸離擊築刺秦王,只因他與荊軻那至深至真的友情,伯牙撫琴毀琴祭子期,只為紀念知音難覓的友情。我相信友情,友情是人與人心靈碰撞產生的火花,是真的體現,真的流露。我們都應該相信會有友情陪伴踏遍漫漫人生路。高適有詩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相信友情,相信會有知己陪伴人生旅途。
我相信善,我相信親情。親情好比兩個相切的圓,有相交的一點,流露的是真情,是真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親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親情。曾國藩情真意切,慈愛充滿諄諄教誨的家書是親情,趙太後深愛子,為之計深遠是親情。我相信親情,親情是血緣聯系產生的至善之花,是點滴關愛,是真情呵護。親情如一杯茶,越泡越濃,散發出醉人的茶香。不論我們面臨怎樣的艱難困苦與無依無靠,親情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避風港。杜甫有詩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相信親情,相信親情陪伴人生征程無所畏懼。
我相信美,我相信愛情。愛情定是兩個相交的圓,彼此相融,彼此依靠。「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愛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是愛情。劉蘭芝與焦仲卿化作孔雀東南飛是愛情,崔鶯鶯與張生長亭送別,淚如泉涌是愛情。我相信愛情,愛情是人與人心靈相融為一體的情感迸發。愛情很美:戀人相依,輕奏《梁祝》;花前月下,共賦深情;牡丹亭旁,心靈相融;如飲美酒,沐甘露,撥一根兩情相悅動心弦,奏一曲比翼雙飛愛情美篇章.
以至善的親情為船,架起至真的友情之帆,迎風遠航,收獲至美的愛情.我相信真善美,我相信人間有真情,我相信親情會陪伴我一生,友情會與我共舞,愛情會與我不離不棄。
⑧ 《桃花扇》藝術成就,思想主旨
《桃花扇》的思想內容 《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准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
《桃花扇》以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離合為線索,描寫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興亡歷史,即「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為後人提供歷史與人生的借鑒。這里的「感「,包含著家國興亡之感和人生悲劇之感兩重意義。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例證,後者是前者宗教和哲學的引申和歸納。
就其藝術成就,簡單概括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
《桃花扇》既忠於歷史,又善於對歷史事件進行適當的加工,以符合劇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從而達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這《桃花扇》是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如在侯方域《李姬傳》等素材的基礎上(《壯悔堂文集》卷五),根據李香君「俠而慧」、「風調皎爽不群」的性格特徵,不僅增飾了《卻奩》、《守樓》的情節,更無中生有地虛構了《寄扇》、《罵筵》、《選優》、《歸山》、《入道》等情節,生動地刻畫了李香君的鮮明的政治立場,高昂的政治熱情,清醒的政治頭腦,剛烈的斗爭意志,和深沉的憂國情懷,塑造出一位具有獨立人格和高尚氣節的女性形象,在中國古代女性文學形象畫廊中別具一格,光彩奪目。
二、豐富多彩的人物塑造
《桃花扇》的人物個性鮮明,決不重復。《桃花扇》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藝人歌妓,有姓名可考者就達三十九人之多。他們之間既有主次之分,也有褒貶之別,即使是同一部的人物,作者也注意寫出其性格差異。如馬士英和阮大鋮同為魏閹余黨,一個貪鄙而無才略,一個卻狡猾而富有才情;柳敬亭和蘇昆生同是江湖藝人,一個機智、詼諧而鋒芒畢露,一個憨厚而又含蓄。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起陪襯作用的次要人物,作者都精心設計,細筆勾勒。
李香君是此劇中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她色藝非凡,身為秦淮名妓,卻出污泥而不染,注重氣節,很有政治遠見。她和侯方域的結合,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憎惡魏閹餘孽這一共同的政治態度上,《卻奩》一出,歌頌了她鮮明的政治覺悟和剛烈性格。她的不幸遭遇也就由此開始,剛烈性格也愈來愈鮮明。田仰強娶,她拒媒守樓,血染桃花扇;福王選妓,她不畏強暴,怒罵阮大鋮。如果說「守樓」主要表現她對愛情的堅貞,那麼《罵筵》則說明她已經成為正義的化身來鞭撻邪惡。在李香君身上,堅貞的愛情和疾惡如仇的政治態度緊密相連,因而她的經歷中愛情的不幸遭遇和國家的覆亡命運也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三、精美絕倫的結構藝術
首先,以主要人物的愛情悲歡作為鋪演全劇情節的基點。全劇40出,分上、下兩本。第二十一出《媚座》總批雲:「上半之末,皆寫草創爭斗之狀;下半之首,皆寫偷安宴樂之情。爭斗則朝宗分其憂,宴遊則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為全本綱領,而南朝之治亂系焉。」侯方域一線連接史可法、江北四鎮,以及駐扎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線則以南京為中心,牽動弘光王朝及朝臣和秦淮歌妓藝人。雖然情節起伏多變,結構卻渾然一體,不枝不蔓。
其次,以典型道具為貫穿全劇的主線。全劇情節紛繁復雜,卻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貫串始終,一線到底。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說:「劇名《桃花扇》,則桃花扇譬則珠也,作《桃花扇》之筆譬則龍也。穿雲入霧,或正或側,而龍睛龍爪,總不離乎珠。觀者當用巨眼。」桃花扇經歷了一個從贈扇、濺扇、到畫扇、寄扇,最後撕扇的過程,由此串連起各色人等和諸多事件。
「桃花扇」的象徵意義。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中,「桃花」常代美人之面,擬妖嬈之態,系情愛之念,喻婚嫁之歡。桃花而加紈扇,其色最艷,其怨最深。桃花命薄,秋扇怨多。「桃花扇」既是李香君紅顏姣好的寫照,又是她薄命違時的隱喻,既是侯李愛情旖旎香艷的表徵,又是這一愛情悲涼凄慘的暗指。它的一體兩面性,構成了《桃花扇》的凄艷境界。
第三,以中介人物作為聯結正邪雙方的紐帶。這個中介人物就是楊龍友。從身份上說,楊龍友既是馬士英的親戚,阮大鋮的盟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從立場上說,他與阮大鋮同屬閹黨,但與之又有不同,他有憐香惜玉之心,有時也良心發現。身份和性格上的二重性,使他左右逢源,往返於尖銳矛盾的兩派人物之間,在人物關系中起粘著穿插的作用。
四、體制的創新
在全劇正文40出以外,孔尚任特意添加了四齣戲:上本開頭試一出《先聲》,下本開頭加一出《孤吟》,代替「副末開場」,這是上、下本的序幕;上本末尾閏一出《閑話》,是上本的「小收煞」,下本末尾續一出《余韻》,是全本的「大收煞」。這四齣各有起訖,又統一聯貫,揭示出「那熱鬧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牽纏的枝葉」(第十齣《修札》)的哲理,表達了孔尚任對歷史上盛衰興亡的逆轉的深刻認識。
五、典雅亮麗的語言風格
《桃花扇》曲詞刻意求工,典雅亮麗,以淋漓酣暢,悲涼沉鬱見長。說白整練自然,雅飭順暢,均極見功力。但是作者以作詞之法作曲,少用襯字,少用俗語,所以「典雅有餘,當行不足;謹嚴有餘,生動不足。劇中許多曲詞,我們在書房裡低徊吟詠,真覺情文並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見得入耳就能消化,這實際上表現了明清之間文人劇作的共同特徵。」(王季思《桃花扇·前言》)而且,孔尚任於音律畢竟還未精通,所以也招來「有佳詞而無佳調」(吳梅《曲學通論》)的譏議。
⑨ 古詩前言怎麼寫
首先,我想說一下,你這個問題很好,表現了你對詩的喜愛。我也是愛詩之人,亦愛愛詩之人。
其次,我可以給您指點一下,呵呵:
寫詩要有以下知識:
1、必須精於了解格律之道,無格律的詩詞之作,只能是打油之作,上不了檔次的。關於格律,我已學習了三年,小有數得,推薦您可以多讀一下王力的 詩詞十講 之類的格律介紹的書籍。
2、必須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與文化積累。比如,詩詞中常用的典故之義,出自何處呀,可以用於何處等等,你必須精於此道。又如,古代表示美女的代指的,你須知道有 娥眉 蕭娘 莫愁 粉黛等,你均須有詳細知曉。
3、以上兩點是基本的了,第三點,就是靈性與想像了。因此,前兩點要三年以上的研究,後一點呢,則於自己的情商有關了,也可以培養呢。
(呵呵,願我的答案符合你的要求。不過,一個如此難於回答的問題,你竟然 一分也不給呢,呵呵。在提收答案時,還是加個20-30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