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孝文化的內容
1、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
2、孝的基本含義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兩個層面,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延伸,它表達了子孫對逝去長輩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傳統孝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3、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礎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明義章》)子女們寒窗苦讀,躋身仕途,求取功名,為的是秉承父志,善繼善述,實現父母對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
為的是保持家風淳樸,維護家道興旺,為父母、為家庭取得榮譽,延續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門,這是傳統孝道對子女在家庭倫理范圍內的最高要求。
(1)徳孝文化前言擴展閱讀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願,使他們不至於行差踏錯,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孝」字。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了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② 關於孝文化的文章
古往今來,我國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現。這些人才無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這些優點都可以稱之為「美德」。
我國傳統美德已傳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現在十分遙遠的古代就有「忠」「孝」「仁」
「義」「信」等傳統美德。「忠」指對國家忠心;「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孝心;「仁」指對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對朋友的信任與做生意的誠信。
其中「孝」數小黃香的故事較為有名。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黃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順。夏天天氣熱,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涼了等她父親來睡;冬天天氣冷,她便躲在父親的棉被窩里,為父親把席子弄暖。這充分體現了她真摯的孝心。
這只是我國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
孝,這種情感是無法用多麼精美的文字來褒獎的。它就是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我把孝視做兒女們對父母親的愛所做出的回報行動。它可以是兩代人之間沒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認為兒女們對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的回報。如:常替父母親做些家務、幫他們捶捶背、送他們一些小禮物・・・・・・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懂事了。讓他們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愛已有回報了。畢竟我們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沒少操心過。成績好時,父母便會提醒我別太驕傲;成績壞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別氣餒。這一切難道不表示我們付出的孝心亦是有價值的嗎?
人們啊!為什麼不用孝心去裝飾生活呢?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畫面:一位老農與她的老伴生下了一個小孩,並千辛萬苦地把這個小孩撫養成人。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這個孩子出社會工作。但是「好景不長」。這個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賭博,接著便沉迷在當中。撫養他的父母不斷的責罵,勸誡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卻大聲說:「老傢伙,現在我鬆手,以前輸的錢要向誰要。況且這些錢是我自己賺的,你憑什麼干涉我?」老人家生氣地說:「就憑我是你老爸,憑我把你生出來。」・・・・・・
看到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這種不孝的人應受盡世人們的唾棄、鄙視。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體衰後有所依靠。不料,他卻誤入歧途,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我想這對於老人家來說應該是個無比沉重的打擊吧――多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細細品味「孝」的真諦吧!
③ 什麼是「德孝文化」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規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在不違背自然發展的前提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也是遵循不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我從80年代開始查找道德的定義,沒有很恰當的解釋,思考請教好多前輩,終於得到以上結論。拿來共同教育後人。
德;德就是付出。
1.孝順父母,尊敬親長。《詩大序》:「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左傳·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為吉德,盜賊藏奸為凶德。」《漢書·武帝紀》:「故旅耆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
唐
許渾
《題衛將軍廟》詩序:「既而以孝敬睦閨門,以然信居鄉里。」《紅樓夢》第五十回:「
賈母
見他來了,心中喜歡,道:『我怕你凍著,所以不許人告訴你去。你真是個小鬼靈精兒,到底找了我來。論禮,孝敬也不在這上頭。』」
2.謂孝順尊敬。
浩然
《艷陽天》第八八章:「厲害是厲害,他可是很孝敬他媽呀!」
3.送禮或錢物給尊長,以示孝心或敬意。《紅樓夢》第二六回:「你說這四樣禮物,可難得不難得……我先孝敬了母親,趕著就給你們老太太、姨母送了些去。」《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小侄沒有孝敬老師和世叔,怎反受起老師的惠來?」
曹禺
《雷雨》第一幕:「這給我啦,那隻當著你這是孝敬爸爸的。」
④ 孝文化感言 2000字
「孝」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化表現,長久的存在於中國的歷史之中,是構建於血緣關繫上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乃是使中華文明區別於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
在西方,人們講究獨立,當子女成年後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國,養兒為防老的觀念一直都存在。贍養年老的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也是晚輩對長輩緬懷感恩之情的一種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當中,無疑是中國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標准。無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導鹿龜酒,養生堂龜鱉丸等在中國市場投放的廣告都以「孝」為主題。
在舒大剛《孔子的智慧》中一章提到「孝」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情感,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機制。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發性、綜合性,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之一。
我們從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繼承與開展,了解孔子如何去蕪存菁,將殷商迷信的鬼神觀人文化,知道慎終追遠的意義;將周代表面的孝行內在化,真誠的孝、親、愛,進而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種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這種境界並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個人先放下心中的對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包容人世間的榮辱得失、稱譏毀譽、吉凶禍福,以平常心看待這些過程。因為我們知道煩惱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將我們這憤怒無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來替我們安排,以喜悅的心來面對每一個當下,那麼我們的心自然可以達到無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間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國傳統社會具有文化之源、社會之基的重要地位,這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與封建性、精華與糟粕、歷史性和繼承性的兩重性,其歷史作用也表現出積極與消極的兩面性。
孝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就在於孝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義的思想淵源,當代社會文化應當努力實現功利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統一。以孝為基礎的中國人文主義傳統是建構當代社會時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資源。對孝文化的傳承要有批判和鑒別的吸收和摒棄。
中國是個以「孝」為文化核心的社會,「孝」的觀念規范著中國人的生命行為和政治方向。它雖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價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為人生而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觀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儀式 ,此時先民開始有「報本反始」 的觀念。西周封建制度後,有了宗族制度,產生五倫觀念: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產生 。到了孔子,禮崩樂壞,孔子以「仁」重新賦予禮樂新生命,撥亂反正,將流於形式的孝行內省化、人性化,成為人自我實現的重要價值觀。
孝在當代社會,不再具有泛孝主義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為家庭倫理的地位上來,現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義務並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強調自律性等特點,孝對處理當代家庭親子關系,對社會、家庭解決養老問題,形成尊老風尚,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都具有積極的作用,甚至如果能發揚其衍生意義的積極內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麼對當代社會文明建設、發揚愛國主義,增強民族凝聚力,振興中華均具有積極價值。孝的培養與實踐是提高當代人道德素質的起點。孝是形成現代和諧人際關系的價值淵源,是形成和睦社會風尚、保持社會穩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愛國心的根源和動力,孝是民族團結、興旺發達的精神基礎,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個人認為一個人不能沒有「孝」,中國也不能沒有「孝」文化。作為現代的人,更應該繼承中國「孝」文化中的精華,並且讓其更具有現代價值。
⑤ 什麼是德孝文化
德和孝,是中國的傳統,
既要繼承,也要批判!
尊老養老敬老愛老,助老扶老,
這個要好好收集材料展開來說
也有不好的, 比如:「無後為大」
工業教育對人性關懷教育的缺失,
這些,可以找好多例子,加以批判!
⑥ 德孝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孝德文化是以人本為內核,以事親行孝為特徵, 強調良知與責任的倫理文化。中華民族傳統孝德文化包括父慈子孝的責任理念;感恩戴德的人生信條;事親行孝的為人之本;報效祖國的神聖孝道等內涵。孝德是個人道德修養的起點與根本。孝德中的愛、敬、忠、順、誠、義等,為「立人之本」與「天倫之本」 。
⑦ 孝文化名言警句
1、弘揚慈孝文化,構建大愛甬城。
2、慈於心,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孝於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愛於人,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3、上敬老、下愛小,傳播美德講慈孝。
4、常懷感恩之心,常思舐犢之情,常念跪乳之恩,常悟反哺之義,常修孝悌之德,常行慈孝之舉,常弘博愛之風。
5、愛子女慈懷捧旭日,孝父母人間重晚晴。
6、父母慈懷甘付一生愛,兒孫孝道喜傳萬古心。
7、慈孝治家,家和萬事興;文明興邦,邦盛千古長。
8、一顆孝心孝敬長輩,萬頃慈懷慈愛後俊。
9、關愛小孩,手與手牽得更緊;尊敬老人,心與心貼得更近。
10、孝順,孝順,越孝越順。
11、慈愛如海洋,浩瀚無邊;孝心如太陽,溫暖世界。
12、弘揚慈孝文化傳播華夏文明共建和諧家庭。
13、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子愛如詩,女愛似畫。
14、大愛無聲,大德無言;大慈無界,大孝無邊。
15、父母恩,兒女情,中華慈善千古行。
1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中華千萬經典,慈孝信義為先
17、慈字父母寫,孝音兒女彈。
18、慈·藏大愛,孝·蘊真情。
19、怎樣孝順父母?常常回家看看!多多體諒理解!努力增光出彩!如何慈愛子女?大是非不馬虎!小枝節宜糊塗!促兒輩超父母!
20、長者慈,少者孝,慈孝全,社會和。
21、慈,重在方法;孝,貴在行動!
22、你用粗糙的手牽著我,我用柔軟的手拉著他,彼此傳遞四季恆定的溫度。
23、慈孝傳家家和睦,和諧繼世世風清。
24、孕子知慈,育子知孝,慈孝之知,天地可泣。
25、修德於細微之處,助老於平常之時。
26、乘中華慈孝之「風」,揚科學傳承之「帆」,劃厚德仁愛之「槳」,行和睦相處之「舟」,登溫馨幸福之「岸」。
27、孝:以父母始以博愛終慈:以兒女始以大愛終
28、對財色,要保持遠距離;對親朋,要保持近距離;對父母,要保持零距離!
29、天一生水,慈孝生福。
30、百善孝應先,老吾老,情承華夏文明;千般慈為重,幼吾幼,愛滿和諧社會。
31、慈水悠悠不改舊時波紋,孝心切切難忘父母情恩。
⑧ 舜帝到中華美德孝文化演變歷程
首先,你應該明白,舜帝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順利用自己的一生很好的詮釋了孝文化。在當時的中國大地分為三個大的團體。分別是東虞。華夏。三苗。而順利的出生地就在東虞的一個部落里。他的父親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領。但他的一生並不完美。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當時的部落信奉巫術。她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他的繼母便是這個部落有名的巫女。因此,她的繼母便利用巫術趕走了他們母子倆。於是他們母子倆在山上謀生。在他們部落發大水的時候。他的母親讓把他們積攢多時的糧食,送給他們的部落。當時的余順並不滿意。在他母親的悉心教導下。她的母親告訴她。父親永遠是父親。必須尊重她的父親和繼母。要有一顆寬廣的胸懷。就這樣余順在他母親的教導下。更加的懂事了,起來。舜帝的肖導應該來源於他的母親。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十幾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因為要救他部落的一個孩子。那個孩子就是他的繼母生的他的弟弟後來取名為象。但她的繼母並沒有感激她的母親。也沒有對他多好。在當晚。一條毒蛇闖進他父母睡覺的房屋裡面。被他看到了。他一把抓住機毒蛇扔了出去。她的繼母並沒有感激他。而是認為毒蛇是她帶來的。因此,他也身中蛇毒。當晚便跑到母親的墳前哭訴。萬幸得有申氏部落「草木子」相助。把它帶回了家,為他療傷。小虞舜對他感激不盡。長大後,草木子有一次得了重病,當時虞舜在東虞擔當燒窯部部長。當得知草木子中病後。每天早上都將草葯熬好放在草木子門前。一有時間就回來,侍奉。這是其一。其二則是雖然虞舜統一了東虞華夏三苗。權力至高無上。但仍然不忘記自己的父母。回到有虞氏部落,看望父母。當時他的父親病危。她來看父親最後一眼的時候。母親以為他是要來興師問罪。但他仍然跪了下來。認真是否繼母和父親,沒有辦點怨言。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孝道。這應該就是孝道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