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住院大病歷書寫模板
只劃勾
② 病歷書寫規范,多長時間記一次病程記錄
根據病例書寫規范不同病情記錄時間不一樣,具體如下:
1、對病危患者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書寫病程記錄,沒有變化的每天至少1次,記錄時間應當具體到分鍾。
2、對病重患者,至少2天記錄一次病程記錄。
3、對病情穩定的患者,至少3天記錄一次病程記錄。
(2)完整規范病歷書寫範例擴展閱讀
病程記錄是指對患者住院期間診療過程的經常性、連續性記錄。由經治醫師書寫,也可以由實習醫務人員或試用期醫務人員書寫,但應有經治醫師簽名。書寫日常病程記錄時,首先標明記錄時間,另起一行記錄具體內容。
首次病程記錄是指患者入院後由經治醫師或值班醫師書寫的第一次病程記錄,應當在患者入院8小時內完成。首次病程記錄的內容包括病例特點、擬診討論(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診療計劃等。
③ 護理病歷書寫範例大神們幫幫忙
護理病歷書寫規范(zt) [ 2006-8-5 13:59:00 By: jiangman ] 目錄 1.護理病歷書寫一般規則2.1體溫表2.2長期醫囑單2.3臨時醫囑單2.4入院病人評估表2.5首次護理記錄2.6護理記錄2.6.1一般病人護理記錄2.6.2危重(特殊觀察)病人護理記錄單2.7 護理記錄(送手術記錄)2.8手術護理記錄單2.9出院小結與指導2.10病人健康教育評估表2.11住院病歷排序1、護理病歷書寫一般規則 1.1記錄內容客觀、真實、准確、及時、完整。 1.2各種病歷表格除特殊規定外,一律使用藍黑色筆書寫,體溫表中曲線用相應顏色簽字筆標識和連線。 1.3使用中文和醫學術語。通用的外文縮寫或無正式中文譯名的症狀、體征、疾病名稱等可以使用外文。 1.4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達准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書寫過程中出現錯別字,應用同色筆畫雙線在錯別字上,不得採取刮、粘、塗等方法掩蓋原來的字跡。每張記錄劃改不超過兩處,每處不超過3個字。 1.5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書寫,並由相應的護理技術人員簽名。實習期間或試用期護理人員(新畢業一年,未取得護士資格證書)書寫的護理病歷,應當經過本醫療機構取得合法資格並注冊的護理技術人員審閱並簽名。進修護士應當由接受進修的醫療機構根據其勝任本專業工作的實際情況認定後書寫護理病歷。 1.6上級護理人員審查、修改和補充下級護理人員書寫的護理病歷時用紅筆,修改人員在原簽名旁簽名並註明日期,並保持原記錄清晰、可辨。1.7一律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米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升L 毫升ml 千克kg 克g 毫克mg 微克ug 毫米汞柱mmHg。1.8因搶救急危重患者未及時書寫護理病歷,護士應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據實補記,並加以註明。1.9 使用規范漢字,簡體字,異體字按《新華字典》(1992年重排本)為准,杜絕錯別字。語句中數字可使用漢字,雙位數以上則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1.10 書寫時間一律用24小時制。2.書寫規范2.1.體溫表 2.1.1楣欄:用藍黑色筆填寫姓名、性別、年齡、入院日期、科別、床號、住院號。 a.入院日期:年份必須寫4位數。b.床號、科別:填寫入院時安排的床號、科室,有轉床、轉科,在原床號、科室後加「→」號,並寫明轉往的床號、科室。例如:內二科→外一科,2→3。2.1.2日期欄:用藍黒色筆填寫。每頁第一日應填寫年、月、日,中間用短橫線隔開(如2000-2-9),其餘6天不填年、月,只填日;如在6天當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開始時,則應填月、日或年、月、日。年份寫4位數。 2.1.3住院日期欄:由當天第一次繪制體溫時,用藍黑筆填寫,從入院當天為第一天寫「1」,連續寫至出院當日。 2.1.4手術後(或分娩後)日數:由當天第一次繪制體溫時,用紅筆填寫,手術當天寫「0」,手術次日為手術後第一日,寫「1」,依次填寫(分娩後日數填寫相同)。如遇第二次手術,則停寫第一次手術日期,改寫為「Ⅱ-0」,以回病室時間為手術後「0」日期,依次填寫,例如:2000-12-18號第一次術後第9天,11:45PM第二次手術結束回病室,在原來已填寫好的「9」後面加填「(Ⅱ-0)」,則寫成「9(Ⅱ-0)」;如2000-12-19號0:30AM回病室,則在12月19號手術後日數欄內寫上「Ⅱ-0」。手術(分娩)日數連續填寫到手術第10日。 2.1.5 42~40℃欄:在相應時間欄內,用紅筆縱行填寫入院/手術/分娩/轉入/出院/死亡後,用短豎線隔開(佔一格)再寫時間,按12小時記,具體到時和分,填寫死亡時間應與醫生一致。手術不寫時間。 a.轉科由接收科室填寫,如下午5時30分由內一轉入內二,由內二接受時填寫「轉入—五時三十分」。 b.急診科送「綠色通道」病人直接入手術室者,由術後接收科室按照手術護理記錄單入室時間填寫「急診入院手術」及時間,。 c.私自離院、拒絕監測體溫者護士可在體溫單42℃下註明 「外出」、「拒測」,填寫次數按照體溫監測常規,私自離院外出者需每班書寫護理記錄註明。 2.1.6 34~36℃欄:用藍色簽字筆在34℃上填寫重要診療措施和特殊用葯,停止時註明「停xxx」,例如:在使用日期填寫「冰毯」、「地高辛」、「人工輔助呼吸」;停止日期填寫「停冰毯」、「停地高辛」、「停人工輔助呼吸」。35℃下用藍色簽字筆填寫降溫方式等。 2.1.7體溫曲線的繪制: a.用藍筆繪制符號:口溫「 ●」,腋溫「×」,肛溫「О」,相鄰兩次體溫用藍直線連接,在粗線上不必連線,體溫表上註明「冰毯」或私自外出未畫體溫者,相鄰兩次體溫不連線。b.物理降溫半小時後所測得的體溫,畫在降溫前體溫的同一縱格欄內,以紅圈表示,並以紅虛線與降溫前溫度相連,下一次體溫應與降溫前體溫相連。例如:測得體溫39℃,處理後半小時復測39.5℃,則在39.5℃處用紅圈表示,紅虛線連接39℃,若處理後半小時復測體溫38.5℃,則在38.5℃處用紅圈表示,紅虛線連接39℃。在縱行35℃以下填寫降溫方式如(酒精擦浴、溫水擦浴、冰敷),如果採用兩種以上物理方式降溫的寫「物理降溫」。c.如患者高熱經過多次採取降溫措施後仍持續不降,受體溫單記錄限制須將體溫變化記錄在護理記錄中。d.如體溫和脈搏重疊時,在藍叉外畫紅圓圈表示;肛溫與脈搏重疊時,在藍圓圈內畫紅圓點表示;口溫與脈搏重疊時,在藍圓點外畫紅圓圈表示。 e.如體溫不升者,不需繪制體溫,在35℃以下寫明「體溫不升」(需低溫計測試者除外),相鄰前後兩次體溫不需連線。f.病人體溫突然上升或下降應給予復試,復試符合,在原體溫上方用藍筆以一小寫英文字母「v」表示核實。臨時外出回病房後一定要補測。2.1.8脈搏曲線繪制:a.脈率以紅圓點表示,相鄰的脈搏用紅線相連,心率以紅圈表示,相鄰的心率也用紅線相連。b.脈搏短絀的病人測量脈搏的同時必須測量心率,並在體溫單上繪制,以紅圓圈表示心率,紅圓點表示脈搏,兩者之間頭尾相連。C.如脈搏、心率超過180次/分,一律畫在180次處,並在脈搏右側同格內用紅筆畫一向上箭頭。 2.1.9呼吸用數字表示,不做常規測試,根據病情或醫囑測試並記錄。用藍黑鋼筆在呼吸欄相應時間內填寫,相鄰兩次呼吸上下錯開,先上後下。 2.1.10總入液量欄:用藍黑色筆填寫。按護理常規和醫囑要求,每24小時(7AM~次日7AM)統計一次總入量(包括輸液、飲水、食物等),下夜班把數字(不寫單位)填入前一日欄內。 2.1.11排出量欄:用藍黑色筆填寫,只填寫數字。a.大便次數:每隔24小時填寫一次,記錄昨天中午12時至今天中午12時期間的大便次數。如無大便,則以「0」表示;如系灌腸後的大便次數,則以「1/E」 「0/E」表示(分子記錄大便次數);若因手術需要,對已解過大便的病人仍需灌腸者,則以「13/2E」表示,(即灌腸前已解過大便一次,經二次灌腸後又解大便三次),大便失禁或假肛則用「*」表示(無法控制大便次數者,為大便失禁),清潔灌腸後多次大便用*/E,若需要記錄大便量,畫斜線,斜線上記錄大便次數,斜線下記錄大便量。例如:2/500(g)。 b.尿量:按醫囑要求,每24小時(7AM~次日7AM)統計一次尿量,下夜班把數字填入前一日尿量欄內。導尿病人尿量以ml/c記錄,小便失禁用「*」表示。 c.排出量空白欄:每24小時(7AM~次日7AM)統計總量一次,下夜班把數字填入前一日欄內。按醫囑要求,記錄各種引流量,一條引流管記錄一欄,引流量用詞統一,如「腹腔引流」「胃管引流」「胸腔引流(左)/(右)」「膀胱引流」「T管引流」,如2欄填滿,則在葯敏試驗欄下面填寫。根據醫囑可將24小時的痰量、抽出液等記入空白欄。 d.按醫囑統計24小時總量者,除在體溫表上填寫一次總量外,必須在特殊觀察病人護理記錄單上分次記錄出、入量。 2.1.12血壓欄:用藍黑鋼筆填寫,血壓單位用mmHg。 a.按照醫囑測量並記錄,每周最少一次,新入院病人當天須測血壓一次。 b.醫囑每天測一次血壓,則填入上午欄,每天測二次血壓,則填入上、下午欄。 c.按醫囑要求每天測量血壓3
④ 病歷書寫範例 要求主訴 現病史 既往史 系統回顧 個人史 婚姻史 月經史生育史 家族史
問題是什麼呢?
⑤ 2010年病歷書寫規范《電子病歷模板》
到易迅電子病歷網上下載吧,那裡有最新版的病歷書寫規范。
⑥ 病歷書寫規范怎麼寫多長時間記一次病程記錄
以下是病程記錄基本時間要求:
1、首次病程記錄應當在患者入院8小時內完成。
2、日常病程記錄:對病危患者應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書寫病程記錄,每天至少1次,記錄時間應當具體到分鍾。對病重患者,至少2天記錄一次病程記錄。對病情穩定的患者,至少3天記錄一次病程記錄。
3、主治醫師首次查房記錄應當於患者入院48小時內完成。內容包括查房醫師的姓名、專業技術職務、補充的病史和體征、診斷依據與鑒別診斷的分析及診療計劃等。
4、(副)主任醫師首次查房記錄應當於患者入院72小時內完成。內容包括查房醫師的姓名、專業技術職務、對病情的分析和診療意見等。
5、交班記錄應當在交班前由交班醫師書寫完成;接班記錄應當由接班醫師於接班後24小時內完成。
6、轉出記錄由轉出科室醫師在患者轉出科室前書寫完成(緊急情況除外);轉入記錄由轉入科室醫師於患者轉入後24小時內完成。
7、階段小結是指患者住院時間較長,由經治醫師每月所作病情及診療情況總結。要求每月至少一次。
8、搶救記錄是指患者病情危重,採取搶救措施時作的記錄。因搶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據實補記,並加以註明。
9、有創診療操作記錄是指在臨床診療活動過程中進行的各種診斷、治療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的記錄。應當在操作完成後即刻書寫。
10、常規會診意見記錄應當由會診醫師在會診申請發出後48小時內完成,急會診時會診醫師應當在會診申請發出後10分鍾內到場,並在會診結束後即刻完成會診記錄。
11、手術記錄是指手術者書寫的反映手術一般情況、手術經過、術中發現及處理等情況的特殊記錄,應當在術後24小時內完成。
12、手術清點記錄是指巡迴護士對手術患者術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記錄,應當在手術結束後即時完成。
13、術後首次病程記錄是指參加手術的醫師在患者術後即時完成的病程記錄。
14、出院記錄是指經治醫師對患者此次住院期間診療情況的總結,應當在患者出院後24小時內完成。
15、死亡記錄是指經治醫師對死亡患者住院期間診療和搶救經過的記錄,應當在患者死亡後24小時內完成。
16、死亡病例討論記錄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內,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主持,對死亡病例進行討論、分析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