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課文中鋪墊的範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課文中鋪墊的範例

發布時間: 2021-03-21 10:14:02

❶ 初三語文故鄉課文中有哪些鋪墊與伏筆

鋪墊與伏筆如何區分?
提示:從在文章中的名稱、位置、篇幅大小等看。
學生討論。
①從目的上看,鋪墊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卻在為表現主要人物或事件蓄勢;
伏筆是為了對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節不引起讀者疑惑。
②從形態上看,鋪墊是「顯性」的,對次要人物或事件作濃墨重彩的描述;而伏筆是「隱性」的,往往一筆帶過。
③從位置上看,鋪墊一般在文章開頭,伏筆常見於文章中間。

簡單說:
伏筆為後段文章埋伏線索
鋪墊前期准備工作
伏筆相當於下集預告
鋪墊相當於背景介紹
伏筆相當於線索,影響案情發展。

❷ 8.摘抄課文中與下列句子意思呼應的句子,體會鋪墊的妙處。 (1)因為道路被遍地樹木組阻塞,魏軍只得

你可以參考一下我的回答!
1、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在回答德國兵的問話時,小男孩非常沉著、自然,在話語中流露出對德國強盜的憎恨。「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這是在敵人不易察覺之中戲弄敵人。「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這里的「野獸」其實是指德國強盜,但德國兵卻沒有聽出來。由於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兵的盤問,德國兵覺得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

2、「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孩子回答。
德國軍官想知道森林裡有沒有游擊隊,所以突然問孩子,希望突然發問能在孩子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獲得真實情報。孩子機警地裝做沒有聽懂他的話,故意用「蘑菇」來和他打岔,巧妙地掩蓋了這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孩子回答「沒有」會引起德國軍官的懷疑,回答「有」又會引起敵人的戒備。故意答非所問,使德國軍官進一步認定他是個一無所知的小孩子,從而放鬆了防備。孩子的答話,說明他能隨機應變,顯示了他的聰明機智。

3、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這句話既導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學夜鶯的叫聲,是用來吸引敵人的注意。果然,敵人「注意聽著」,「開始注視」,發現了他。

4、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但是對藏在寂靜森林裡的人們來說,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
這句話含蓄地告訴我們:游擊隊已經作好了充分的戰斗准備。「已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說明游擊隊已經從「夜鶯之歌」中完全掌握了敵人的兵力情況,並作好了戰斗的准備。

5、從孩子的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
這句話表面看來是贊美夜鶯的歌聲宛轉動聽,實際上是贊美小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這里起了點題的作用,也可以看出課文注意了前後照應。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❸ 課文《林海》中起鋪墊作用的句子是

我總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這回有機會看到它,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落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了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種親切與舒服。
這篇講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可將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剛進入這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先介紹嶺、林、花,再講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
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在這三部分結束處都講到「親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隨著對大興安嶺了解的深入,這種「親切、舒服」的體會也逐步加深.

❹ 「文章的鋪墊」是什麼意思

文章在前面所寫的內容(人,事,景物以及情節,)為下面所寫的內容做准備。

❺ 用層層鋪墊的手法寫一篇文章百字左右

你好!
一塊被遺棄的石子的用途,一朵春天來訪前花芽的等待,一篇靈感未來時素材的記錄,一支考試前灌滿墨水鋼筆的力量……
幸福總是來訪的太晚,並不像付出了就有收獲那樣簡單,但我們仍然在等待怒放.也許有時心急,有著不可言說的無奈,但你可曾想過,醞釀後的精彩與前方別致的風景.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盲了的年輕太太在散步.一個人走過來對她說:「今天的風真大啊.」太太回應著:「是啊.」剛開始她們就很自然地談到了天氣,然而那個人接下來說:「可是您的頭發一絲不亂,依然很美.」這是鋪墊後由衷的贊美,不顯突然卻能讓人愉快地接受.
我們可以運用鋪墊將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就像文中的人用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既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又讓受贊美的人不感到突然,從而成功.其實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努力正是一種鋪墊,是一條將人送往成功的路.人生在鋪墊中創造了多少奇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也許是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吧.
寫作文也是一樣,用一個巧妙的鋪墊,讓讀者「漸入佳境」從而轉入正題,不顯突兀.文學也需要詩意的醞釀才能擁有別樣美的意境.
悄悄地計劃著鋪墊好人生的道路,默默地告訴自己:「成功不會遠.」

❻ 再塑生命的人課文1~5段鋪墊了哪些內容,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通過鋪墊,刻意渲染氣氛突出了莎莉文老師對我一生中的影響,對我來說十分重要

❼ 在作文中什麼叫做鋪墊,什麼叫做伏筆~~~~最好介紹詳細點~~~~再加幾個例子!!!!!!!

通俗簡易點說

鋪墊就是在你想說一件事情之前你需要交代這件事的各種環境及必要過程 還有就是要注意氛圍的營造

伏筆就是在要發生的事情之前的一個給觀眾一點點的小提示 或者可以說是一些必要原因 當時可能看著沒什麼太大問題那種感覺

例子隨便看兩篇靠譜的文章都有 除了抒情類的

這些問題最好問語文老師去 養著他們干嗎使呀?

❽ 文章中的「作鋪墊」和「埋伏筆」有什麼區別

鋪墊: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秋風越來越涼,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再如,王周生的作品《這不是一顆流星》開頭寫「我」和孩子在體育館看戲熊,熊的出現,孩子異常激動,「我」奇怪,讀者也好奇:孩子見了熟悉的熊為什麼會如此激動呢?接著孩子希望熊死,更是使人大吃一驚,「我」對孩子的訓斥使孩子感到委屈,才吐露了深埋在孩子內心深處的隱情:要給阿婆做熊皮手套。讀者這時才恍然大悟,為孩子純朴天真的心靈由衷地激動。「熊」這個物件,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了絕妙的鋪墊。

伏筆: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燈》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牆上的電話,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將和這兩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動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 ,原來,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想打電話叫醫生來為媽媽看病。這些物件的提前出現,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由上可知,為下文做鋪墊與為下文埋下伏筆這兩種寫作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是有相通之處的,它們都有為下文服務的共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