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工作部署的引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工作部署的引言

發布時間: 2021-03-21 06:47:30

1. 工作部署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得到重慶市人民政府與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高度重視,市政府將《關於開展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的通知》(渝辦發〔2004〕250 號)下發各區(縣)政府,具體部署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將《關於印發〈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國土房管發〔2004〕494 號)下發各區(縣)國土資源局,明確了重慶市土地勘測規劃院為技術承擔單位,各區(縣)國土資源局緊密配合。

為了高標准、高質量地完成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重慶市土地勘測規劃院特邀了國家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辦公室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朱德舉教授多次來渝指導工作,項目組根據重慶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方案》和《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技術方案》,並採取了「先試點、再全面鋪開、最後匯總」的工作思路,按時保質地完成了各階段工作。

2004 年 6 月 25 日召開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試點工作會,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有關領導和 5 個試點區(縣)的有關人員及項目組成員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標志著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2004 年 8 月先後在 5 個試點區(縣)召開了動員大會,對各區(縣)國土資源局和鄉(鎮)政府進行了工作動員。

2004 年 11 月召開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部署會,將此項工作整體分為 3 個階段:首先按時完成 5 個區(縣)的試點並報國土資源部驗收;其次在試點的基礎上完成剩餘 34個區(縣)的農用地分等工作;最後按要求完成重慶市的市級分等成果匯總。

圖2-1 重慶市召開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部署會

圖2-2 重慶市各試點區(縣)召開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試點工作動員會

2. 主要工作部署

總綱已經敘述了主要工作內容,下面將選擇重點問題,加以較為詳細的分析討論。

(一)地震地質與地震預報試驗基地的建設

其主要目標為了突破地震預報難關。計劃首先在中國大陸西部,包括中部南北向地震構造帶,先建6個地震預報試驗基地;若干年後東部大陸進入地震活躍期,再增建相關試驗基地,在大陸大震預報取得突破以後,再到台灣開展大震預報研究和綜合監測。

1.大震預測預報的基本研究思路

李四光教授在地震地質研究地震預測預報工作中,明確指出主要回答兩個問題6[]:

(1)哪裡有活構造帶?它是怎樣活動的?

其內容包括:查明活動構造帶的所在;追索它伸展的方向和范圍;測定活動構造帶活動程度和頻度;鑒定活動構造帶的性質;盡可能找出和一個活動帶有密切聯系的其他構造帶。

(2)構造帶的活動是怎樣引起地震的?

震源在活動構造帶中「流竄」,大致在某一點或某幾點活動,即把帶中某些具有特殊構造形式的部位,專作可以發震的危險地點看待。

結合李四光晚年在1966年邢台地震以後,抓地震預報的經歷,我們回顧總結,可以概括地震地質工作預測預報大地震,應該先找到大震活動的活動構造帶;再通過測量的方法手段確定帶內的危險地段位置;然後按照岩石力學與構造應力場的研究方法步驟布控監測台站網路,監控構造應力、能量集中的發展演化過程,達到預報大震的目標。大致按照三步走的順序,實現大震的預報,具體如下:

第一步進行中近期地震地質分析研究,對大震在活動構造帶內的遷移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第二步進行地震地質的構造背景的地質勘探、深部構造的鑽探,以及構造現今活動規律研究,在查明發震構造體系與控震構造基礎上,確定大震危險地點位置。

第三步按照岩石力學構造應力場的思路方法,以大震危險地點位置為中心,布設構造應力綜合監測台站網路,實時監測地應力、能量的積累集中發展全過程,充分掌握發震時機,及時准確地進行地震危險性三要素(地點、震級、時間)的會商討論,及時向上級匯報,由國家相關部門發布大震預報。

2.大地震的構造應力場是附加區域性構造應力場

這里討論大地震的構造應力場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區域性構造應力場,它可疊加(或附加)在全球構造應力場之上,它本身有其獨立完整性,有著自己的發展形成過程,即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在活動構造帶中某些具有特殊構造形式的部位,由孕震(構造應力和能量集中)開始,到不斷積累加速集中到走向成熟(形成),然後達到所在部位(震源)的構造和岩石不能承受的應力強度而突然釋放構造應力和能量,即發生大震,引起地殼強烈震動,地動山搖、噴沙冒水等,隨後持續多年的繼續釋放應力和能量,不斷出現餘震,這時已進入震後調整階段。可以清楚劃分出:震前積累階段、震時爆發階段和震後調整階段,這是一個震前地應力、能量集中積累—發震釋放—震後調整的完整過程。也是大震的孕育、形成、發震、調整的全過程和大震附加區域構造應力場發展深化的全過程,是地殼運動過程中發生在局部區域的大震事件(圖8-1)[1-6,18]

圖8-1 構造應力場的附加和疊加關系示意圖

3.雲南昆明-楚雄大地震近期趨勢性預測和分析

(1)近年地震的遷移

2008年四川汶川8級地震發生在中國中部南北向地震帶中段,即北東向華夏系龍門山活動斷裂帶,經過前面章節的論述,判定震後7級大震將沿著南北向地震構造帶,分別向南、北兩端遷移。

上述大震預測意見,在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震後,已經在2008年10月北京召開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全國地震座談討論會」上交流討論,現在又經過幾年多時間的檢驗,情況如下:

①2008年8月31日,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與會理交界處,發生6.1級地震。

②2009年7月9日,雲南楚雄州、姚安縣發生6級地震,震源深度10km。

③2009年11月3日,雲南大理賓川縣發生5級地震,震源深10km。

④2010年2月25日,雲南楚雄、祿豐與元謀交界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16km。

通過兩個6級地震依次經四川攀枝花市,往南達雲南大理連續遷移,到達雲南昆明市西側,表明中國中部南北向地震構造帶,在2008年汶川大震以後,該帶南段現今仍在活動,強震遷移直指昆明市附近,且近年來4~5級地震也在該區域活動,這些地震活動跡象均一致表明昆明附近區域,在近期發生7級大震的危險性也增加了。因此選作捕捉大地震預報試驗基地場址,也是比較合適的(圖8-2)[23]

圖8-2 中國南北向地震構造帶大震遷移趨勢分析圖及中國大陸≥7級地震中近期主要危險地段

(2)歷史地震的基本規律

從雲南省歷史地震與主要斷裂分布關系看(圖8-3),南北向(經向)構造控制了許多歷史大震,其南部「三江」地區大震主要受北西向弧形主幹斷裂控制。

現在選擇昆明-楚雄附近,部分歷史地震考古資料摘錄如下[24]:

①1680年9月9日 雲南楚雄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Ⅸ(圖8-4)。

②1696年7月7日 雲南昆明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Ⅶ(圖8-5)。

③1773年2月26日 雲南尋甸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Ⅸ(圖8-6)。

④1725年1月8日 雲南嵩明、宜良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Ⅸ(圖8-7)。

⑤1733年8月2日 雲南會澤西南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Ⅹ。

⑥1750年9月15日 雲南澄江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Ⅷ(圖8-8)。

圖8-3 雲南昆明—楚雄地震預報三個層圈控制范圍略圖

⑦1763年12月30日 雲南江川附近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Ⅷ(圖8-9)。

⑧1789年6月7日 雲南華寧、通海地震,震級7,震中烈度Ⅸ(圖8-10)。

⑨1833年9月6日 雲南嵩明、楊林地震,震級8,震中烈度Ⅺ。

⑩1887年12月16日 雲南石屏東南地震,震級7,震中烈度Ⅸ(圖8-11)。

(11)1909年5月11日 雲南彌勒西南地震,震級A,震中烈度Ⅷ(圖8-12。)

圖8-4 雲南楚雄歷史地震[24]

圖8-5 雲南昆明歷史地震[24]

圖8-6 雲南尋甸州歷史地震[24]

圖8-7 雲南嵩明、宜良間歷史地震[24]

圖8-8 雲南澄江歷史地震[24]

圖8-9 雲南通海、江川歷史地震[24]

圖8-10 雲南華寧、通海歷史地震[24]

通過上述歷史地震資料分析,可以看出:

●雲南昆明-楚雄附近是地震多發地區,歷史大、中地震連續不斷,屬於地震危險地區。

●歷史地震烈度等震線長軸方向大都近南北向,表明發震構造可能屬南北向構造發震。

4.雲南昆明-楚雄大震危險區的地震地質調查與勘探研究

(1)主要目標是查明發震活動構造體系,發震構造很可能就是南北向活動構造帶(即中部經向構造帶);同時查明控震構造。後者往往「鎖住」前者,使之不能「自由」移動,導致地應力、能量在「鎖住」部位高度集中,也可能就是未來發生大震的震源,投影在地表就是震中位置。因此地震地質調查與勘探的主要目標就是在落實未來可能發生大震的極震區,圍繞它進行布控地震預報台站網路。

(2)地震地質勘探不僅要查清地表及隱伏的地質構造,還應該進一步追查深部地質構造,即地殼深處發震的構造背景,就是地震源區附近的地質構造盡可能搞清楚,主要通過地球物理探測與分析,並由深鑽進行驗證。

圖8-11 雲南石屏東南歷史地震[24]

圖8-12 雲南彌勒、西南歷史地震[24]

5.昆明-楚雄大震危險區的現今構造活動體系及岩石力學與構造應力場研究

在布控中部南北地震構造帶昆明段的同時,在北部西昌附近、中部攀枝花市附近以及南部通海附近布設東西向監控地應力綜合測量台網剖面,監控其現今活動情況,以便與昆明-楚雄東西向剖面台網對比,在為地震預報提供對比信息的基礎上,再研究昆明-楚雄附近大震危險區的問題(見圖8-3)。

知道發震構造與控震構造以後,關鍵是它們的現今活動性,如果不活動就可能不發生大震,如果不能盡快形成地應力,能量高度集中,也不可能很快發生大震,因此,研究岩石力學與構造應力場的規律和發展演化就成為首要任務了,同時監測預報地震的台站部署也需要在研究場的基礎上,主要是在場的「敏感」和「窗口」地點部署收效更好。

現今構造活動與構造現今應力場的研究,應該分三個層圈進行(見圖8-3):

(1)小比例尺研究,地震地質研究與分析,一般是批1:100萬省、區大范圍的廣大區域性現今構造活動輪廓與現今構造應力場的研究,主要收集資料編圖為主,目標抓住主要活動構造體系的運動特徵和基本規律。

把昆明-楚雄放在圖幅中心,編制雲南及鄰區1:100萬現今活動構造體系與地震關系圖。分別以昆明-楚雄為圓心,300km為半徑的范圍內,收集區域地質構造圖、構造體系與構造綱要圖、歷史地震目錄及震中分布圖、歷史大震考古烈度分布圖、地震序列變化圖、震源機制解、區域地應力測量資料、區域GPS形變資料、區域斷層位移測量資料、區域地熱溫泉目錄及分布圖、煤瓦斯突出與岩爆目錄和分布圖等相關資料進行綜合編圖。收集大地水準測量復測資料,編制區域地殼現今構造形變圖(圖8-13,圖8-14)。

(2)中比例尺(1:20萬)區域地震地質研究。范圍分別以昆明、楚雄為中心,200km為半徑,進行1:20萬或1:25萬地質構造與構造體系編圖,目標查明區域地震地質活動規律及發震構造體系和控震構造的現今活動規律。

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實地調查及初步地質勘探工作,查清地質構造主體輪廓特徵,結合深部探測,初步查清探部地質構造概況。分析研究歷史大震的發震規律。

在收集地應力、地形變、斷層位移、震源機制、歷史地震與各種內動地質災害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區域性地應力深孔測量,了解地應力在平面及深部變化情況,並部署區域地形變、GPS、斷層位移監測基準台站,分析區域主要構造體系的現今活動規律。配合模擬實驗,進行構造應力場系列編圖。

(3)大比例尺(1:5萬)區域地震地質研究。范圍分別以昆明、楚雄為中心,100km為半徑,編制地震地質圖,包括以主要構造體系、發展構造、控震構造均需物探、鑽探、槽探等手段進行勘查,查明深部構造。

進行深孔構造應力測量,配合三維構造模擬實驗,編制三維構造應力場研究成果圖;並運用流動位移測量資料進行現今斷層位移場模擬與分析,編制現今構造地形變圖;編制三維構造應力場綜合圖,探討發震震源地點、位置、深度,評估發震震級及可能影響的地面烈度與分布范圍(包括發震構造體系的高烈度分布區),評估大餘震位置及烈度分布,評價破壞損害程度,為防災減災提供資料。

發震時間成為下一步的研究焦點,關鍵在於部署監測台站網路,完成大比例尺大地震地質圖的系列編圖工作。

圖8-13 新近區域構造活動綜合分析實例

7.地震地質與地震預報會商討論會的組織機構建立與工作日程制度的制定

8.減災、防災機制的建立與群測群防工作的開展,與地方政府的溝通渠道的建立,以及向國家匯報地震預報的渠道建立

9.地震預報試驗基地的建設

除了雲南昆明-楚雄地震預報試驗基地的建設以外,還必須再建幾個試驗基地:甘肅天水-寧夏銀川預選基地、新疆喀什預選基地、青藏反「S」型預選基地。並分別進行中近期大震活動趨勢預測論證、地震地質分析討論、野外現場踏勘、岩石力學與構造應力場初步分析等,落實實驗基地的選址工作。

應該提醒大家,地震預報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任務,地震構造應力場的發震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取得一次成功以後,要取得共識也是十分艱難的事情。因此必須每次都成功,並有系統充分的科學資料證明實踐是成功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取得大家的共識。例如1975年海城大震的預報就是一個實例,用小震報大震很成功;可1976年唐山地震,第二次運用「小震報大震」就不靈了[18-23]!

(二)對城市群及重要經濟區「安全島」理論實踐的應用——區域地殼穩定性綜合評研究設想與安排

中國東部大陸三大城市群與重要經濟區,即香港-廣州珠三角經濟區、上海-南京-杭州長三角經濟區、京津-沈陽環渤海經濟區等,在經濟規劃合理建設中都需要「安全島」理論——區域穩定性綜合評價研究成果的指導。下面將以長三角經濟為例進行探索討論[1-6]

1.指導思想與綜合評價思路

過去曾經將「安全島」理論——區域穩定性綜合評價研究稱作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研究,實質是強調構造穩定性評價為主體,重點放在地震災害問題研究與設防方面,而介質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穩定性與土體穩定性評價研究)與地面穩定性評研究實質是處於次要地位。現在採取先進行調查研究,以區內存在問題為研究重點對象,依次在評價研究中解決問題。構造穩定性評價中全面討論各種內動地質災害及其相關問題。總之,盡可能擴大研究內容範圍,達到既實用又解決問題的原則方針,直到完成合理規劃建設為止。

採用地震地質和岩石力學與構造應力場的思路,以解決各種地質災害為指導思想,經過地質普查、詳查和勘探工作程序,按照小、中、大比例尺評價研究順序,對區內存在的各種主要問題均給出具體結論,直至完成合理規劃建設圖,並定量化綜合評價及編寫報告。

洪水災害與環境問題過去重視不足,以後應予以足夠的深化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確切措施等。

2.地震地質與構造穩定性評價研究

長三角經濟區具有Ⅷ度地震烈度背景,但該區房屋建築一般設防烈度偏低,甚至不設防。因此通過區內地震地質調查和勘探研究,在查清發震構造體系以及歷史6級左右發震構造背景的基礎上,分析今後可能達到Ⅷ度的烈度區的具體分布范圍,對重點工程、人群聚集的城鎮、交通要道、工業園區確定地震烈度,同時研究其他內動力災害活動的可能性,以保證安全建設、安居樂業。

在岩石力學與構造應力場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深、新、活的探測研究,實現三維場的模型化,結合歷史地震發展序列研究完成四維規律研究,並部署一定數量的地應力、地形變、斷層位移綜合監測台站網進行連續監測,對中等地震進行監測,以防大地震突然來襲。

3.不同地震地質評價研究比例尺的使用與部署

(1)全區進行1:100萬小比例尺地震地質編圖。

(2)重點區域進行1:20萬中比例尺地震地質調查和勘探驗證研究。

(3)關鍵地區進行1:5萬大比例尺地震地質勘探落實研究和定量化評價。編制城市、工業布局、交通、生命線工程、核電工程、環境地質詳細規劃與合理開發利用土地。

4.環境地質規劃研究

區內除內動力地質災害以外,環境污染,洪水、海水地下倒灌,地面沉降等諸多問題,以及部分地區土體穩定性等都應該作為研究目標,特別是具有危險性的化工基地選址要考慮環境污染等問題。

5.長三角經濟區總體合理調整布局

應從長期持續發展與安全並重的思路出發,同時對區內可能的礦產開發,也需要做出具體評價,對相鄰海域的研究評價工作也需列入研究日程。總之,全面規劃、綜合評價研究、實時監測研究等都是長三角經濟區研究的重點。

區域地殼穩定性量化評價已經總結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必須擴大服務范圍,全面落實各方面的技術服務。

(三)建立國際交流開放地應力測量研究中心

關於建立國際交流開放地應力測量研究中心的建議,以及地應力測量新儀器的研製和標准化問題,在本書其他相關章節已有敘述,這里就重復了[23-24]

(四)深孔地應力測量新的方法技術與超深鑽孔(震源深度)的研究開發和實施設想方案

深孔地應力測量新的方法技術與超深鑽孔(震源深度)的研究開發和實施設想方案,顯然是長遠規劃的重點,是「入地開發研究」的支柱工程規劃,具有地應力研究劃時代意義,本書相關章節也作了一些論述[1-23]

3. 工作部署與實施

(一)工作部署

根據省、部合作協議書,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工作范圍涉及浙江省3個重點農業經濟區,包括:浙江北部平原區(包括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長泗平原)、浙東沿海丘陵平原區(包括溫黃平原、溫瑞平原)、浙中丘陵盆地區(包括金衢盆地、麗水盆地、新昌盆地)、沿海灘塗區(包括慈北、三門灣、台州灣、樂清灣、溫州灣)、近岸海域(水深小於10m)區,總面積43613km2,其中陸域37737km2、沿海灘塗1 028km2、近岸淺海4848km2(圖版Ⅰ-1)。

根據浙江省政府聯席會議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意見,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總體目標和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反復論證和分析研究,釐定了16個工作項目。其中,基礎性調查項目3個,專題研究項目6個,示範區項目7個(表1-2)。

1.基礎性調查項目

(1)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

是一次廣覆蓋的、系統性的、多目標的綜合調查,調查介質包括表層土壤、深層土壤(土壤母質)、沿海灘塗沉積物、近岸淺海(水深小於10m)底積物和淺層地下水,分析測試項目包括無機和有機2部分。

表1-2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結構表

續表

(2)農業地質背景調查

開展土壤母岩、土壤地質調查以及土壤礦物分析與元素生態有效性研究、土壤地球化學演化研究等工作,編制農業地質背景圖,為農業地質環境綜合研究提供基礎性背景資料。

(3)農業地質環境遙感調查

利用遙感宏觀、動態、綜合、快速、多尺度、多時相的技術優勢,開展土壤與農業地貌類型遙感調查、海塗資源遙感調查、浙江省農業地質遙感調查資料庫建設等方面工作。

2.專題研究項目

(1)農業地質環境與農產品安全研究

根據浙江省農產品生產現狀,選擇稻米、茶葉、蔬菜、果品等四大類農產品作為研究對象,調查主要農產區農產品安全性現狀,研究地質環境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建立農產品安全的咨詢、評價和輔助決策系統。

1)糧油類:重點為浙北杭嘉湖平原的嘉興市以及金衢盆地的金華市等地的油菜籽、早稻。

2)茶葉類:重點為安吉、新昌、開化、泰順、建德、臨安、蘭溪、浦江、東陽、義烏、武義、磐安等地不同品種的茶葉。

3)蔬菜類:重點為杭州、寧波、嘉興等地的城郊蔬菜區、沿海灘塗蔬菜生產區和高山蔬菜生產基地。

4)水果類:以黃岩和臨海柑橘、衢江椪柑、常山胡柚、玉環文旦、慈溪楊梅和梨、秀州梨、金東葡萄為重點。

(2)非點源污染對農業地質環境影響評價與控制對策

以浙江北部平原區、浙東沿海丘陵平原區、浙中丘陵盆地區為重點研究區,研究農業非點源污染的產生及對農業地質環境的影響,研究化學污染物在不同介質環境中的遷移富集規律、轉化條件及其對土壤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建立農業面源污染預測模型及農業地質環境安全預警系統。

(3)農業地質環境與農業發展研究

在農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基礎上,研究農業資源分布及農業自然條件的優劣和潛力,研究影響和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提出農業布局建議和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措施。

(4)特色農產品立地地質背景研究

開展浙江省名茶、竹筍、胡柚、四季柚、文旦、柑橘、香榧、銀杏等特色農產品主產區的立地地質背景研究,研究主要名特優農產品的適宜性和限制性條件,建立名特優農產品的適生地質環境模式,提出適生區劃建議,為因地制宜發展名特優農產品提供科學依據。

(5)農業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方法技術研究

通過對農業地質環境調查中所投入的主要方法、手段、技術的總結與研究,建立區域農業地質調查的方法技術體系,開展跨學科綜合評價方法體系研究,提升農業地質環境評價水平,為農業地質環境綜合研究與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6)農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設

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3S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建立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各專業的子資料庫;以基礎地理資料庫和農業地質環境資料庫為核心,開發一套適合於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資源有效管理的農業地質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與農業地質環境相關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使用、動態更新、統計分析和輔助決策等。

3.示範區調查項目

示範區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是在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基礎上,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市、縣,針對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水、土及生物環境,進行農業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對當地農業地質環境保護、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效益農業提出建議,為政府發展農業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以快速實現農業地質調查成果的轉化。根據浙江省有關縣、市農業發展的現狀和代表性,經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在全省選擇了杭州市蕭山區、湖州市長興縣、嘉興市平湖市、寧波市慈溪市、溫州市瑞安市、衢州市龍游縣、紹興市上虞市7個縣(市)作為農業地質環境調查的示範區。

(二)項目實施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自2002年3月正式啟動以來,按總體設計確定的工作思路,全面開展了項目所涉及的各項工作,並於2005年5月初步完成了各子項目的研究工作,項目工作大致分為如下幾個階段展開。

1.立項論證與設計編制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於2001年12月聯合組建了「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可行性研究小組」,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調研,廣泛聽取了省內外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並於2002年2月通過浙江省聯席會議組織的「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

2002年3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土資源部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展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的協議書,並確定浙江省地質調查院為項目負責單位,具體組織項目的實施。

2002年4月,受國土資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委託,中國地質調查局、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聯合組織有關專家,審查並通過了由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提交的「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總體設計書」和「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設計書」。

2.野外調查工作

野外實地調查,是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實物工作量大,時間緊是野外調查工作的突出特點。項目在完成總體設計之後,各個子項目相繼開展了野外調查工作。

1)2002年4月~2003年6月,先後完成了浙北、浙東沿海和浙中3個地區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的野外采樣工作;

2)2003年10月~2004年6月,開展了浙東沿海近岸淺海地區海洋沉積物取樣工作;

3)2003年8月~2004年8月,完成了農業地質背景的野外調查、剖面測制及樣品採集工作;

4)2003~2004年,完成了全省24個縣(市)五大類農產品主產區的野外實地調查和樣品採集工作,同時完成了全省7個市近400個鄉(鎮)農業和農村發展現狀、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研,開展了部分污染區和地球化學異常區的野外查證、主要特色農產品立地地質背景的野外調查工作;

5)2002~2004年,先後開展並完成了蕭山、長興、平湖、慈溪、瑞安、上虞、龍游7個市(縣)示範區農業地質環境的野外綜合地質調查,面積達8596km2

3.分析測試工作

2002年7月,項目聯合領導小組通過全國范圍內的招標,確認了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分析中心、安徽省地質實驗研究所、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分別承擔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土壤元素全量(53項)及pH值、土壤元素有效態及可浸提性含量(13項)、土壤有機氯農葯殘留量及多氯聯苯(總量及分量10項)的分析測試工作。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農產品監測中心、湖北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同位素實驗室、中國水稻研究所及北京大學地質實驗室等單位也分別承擔了淺層地下水、農產品、土壤礦物等樣品的分析測試。這些高質量的海量數據,具多部門、多學科、多領域的長遠應用價值。

4.綜合研究工作

2005年4月轉入項目綜合成果的匯總研究和成果編制階段。在系統收集浙江省農業、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的以往研究成果,對國內外農業地質、非點源污染、農業環保等方面的研究現狀和進展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相繼開展了農業生態地質填圖與土壤地質分類、名特優農產品適生地質環境建模、土壤元素時空演變、農產品安全現狀、重金屬在土壤植物系統中遷移機理、植物元素地球化學圖譜、污染元素同位素示蹤技術應用、農業地質環境評價方法體系、農業綜合區劃、多參數綜合地球化學制圖方法、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技術與三維顯示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綜合研究工作,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4. 總結的標題和前言個有幾種寫法

一、會議總結的概念
總結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對自身某一階段或某一項工作進行總的回顧,找出內在規律,以指導未來實踐而使用的公文。

總結的目的,是通過對自身工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的回顧分析,吸取經驗教訓,並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以便做好今後的工作。因此,總結在整個工作流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思想、學習和生活進行回顧而寫成的總結,不是公文,屬於一般應用文。

二、會議總結的特點
(一)經驗性。總結和計劃相反,是在事後進行的。總結的材料必須是真實的,是自身經歷過的,包括典型材料和數據,這樣才有實踐意義。經驗過的事情,在寫作上往往更多地採用敘述方式。總結還應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准確,不能旁徵博引。

(二)規律性。總結不是把發生過的事實羅列在一起。它必須對搜集來的事實、數據等進行認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找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規律。總結要產生評價議論,即主題和層義以及眾多小觀點(包括了經驗和規律的思想認識)。而議論不是邏輯論證式,而是論斷式,因為自身情況就是事實論據。總結是否具有理論性、規律性,是衡量一篇總結好壞的重要標志。

(三)借鑒性。總結對以後的工作具有借鑒作用。

三、對會議總結的基本要求
(一)事實為據,准確可靠。以往事件是總結惟一依據。總結必須把過去一段時間之內所做工作的材料全面地搜集起來,包括面上的材料與點上的材料、正面的材料與反面的材料、事件材料與數字材料以及背景資料等。事件材料必須真實可信。數字要准確可靠。背景材料要有輔助性,能與事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或者烘托。切忌:閉門造車,隨意編造事實或數據,欺上瞞下,或者走過場。

(二)分析事實,找出規律。經驗與教訓是一篇總結的重點。要從自己掌握的事實與材料中提煉出現律性的理論認識,這樣的總結才有意義。

(三)點面結合,重點突出。寫總結容易犯大而全的錯誤。應當認真總結工作特點,抓精華,找典型,這樣的總結才不會千篇一律,才具有指導意義。

四、會議總結的基本結構
總結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正文和落款三個部分。落款即署名和署時,可以寫在標題之下,也可以寫在文尾。

(一) 標題。總結的標題有幾種寫法。綜合性總結的標題一般採用「總結單位+總結時限+文種」,如《××大學一九九八年度工作總結》。專題性總結的標題則較為靈活,它可以是觀點的揭示或者內容的概括,比如毛澤東起草的總結的題目《關於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總結》。這樣的標題不僅省略了單位名稱、時間限度,甚至連文種也省略了,只有總結的內容。
還有的總結為了使重點更突出,常採用雙標題的寫法,即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正標題往往用來揭示總結的主題,而副標題則指明總結的內容、單位、時間等。
例:
適應市場競爭變化 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公司一九九七年度的機構改革的總結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嘗試
——中山大學「美的咨詢」活動總結

(二)正文。總結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前言、主體和結尾。

1.前言。前言用最精練的文字,概括地交代總結的基本內容,如總結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背景、事件經過等,前言也可以將總結出來的規律性的認識、主要的經驗或教訓、主要的成績或存在的問題用簡短概括的文字寫出來。這樣,讀者在讀這篇總結之前就會對總結的全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能夠統領全篇,激發閱讀的興趣,啟發和引導讀者在以後的閱讀中積極思考。

2.主體。主體部分是總結的重點,一般要闡明兩方面內容:
①成績與經驗,即對過去工作實踐中所獲得的物質成果或者精神成果、取得的優異成績及其成功的原因與條件的分析歸納。要善於從工作中歸納總結經驗性的東西。總結一般是先把成績歸納出來,再分析出經驗來,也有的總結是把經驗寓於做法之中,把經驗和成績糅合起來寫。基本的寫法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是並列式,即把總結的成績經驗按若個方面來介紹。

第二種是遞進式,即將工作成績和經驗按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安排。這種結構一般是把工作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分別對各個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分析。採用這種結構形式的總結,適用於那些有明顯階段性的工作或在工作與思想認識上有逐步深入、層層推進的工作實際。如首鋼公司的《落實責任制入手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其主體分為三個部分:制訂崗位考核標准,嚴格按標准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行獎懲。可以看出,這三部分之間有很強的邏輯因果聯系,層層推進。沒有第一部分,便不會有第二部分成績的取得,而沒有第二部分,則第三部分也無從展開。因此,這些階段性很強的活動總結最適合於遞進式的寫法。

3.結尾。簡明扼要、短小精悍。有兩種寫法:一是總結式,對總結正文的內容用幾句概括性的話來作結束。一是展望式,用簡短的語言對未來的工作作一個展望,展示美好的前景。有的總結沒有結語。

(三)落款。總結的落款要寫明總結的單位名稱以及成文年月日。如果在標題中已標明了總結的單位名稱,落款中這一部分便可以省略。

範文:
學生工作會議總結

7月6日下午,我院在三水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召開學生工作專題會議,研究、總結和部署學生工作。出席會議的有三水校區、學工部、團委、研究生處、保衛處、後勤集團公寓中心負責同志,各院系主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和全體輔導員共 80 多人。會議由黨委副書記馬明華同志主持,三水校區管委會分黨委副書記林仲豪致詞,學工部、團委、研究生處、保衛處、公寓中心負責同志總結了上半年和學生教育管理相關工作,提出了下半年工作計劃。

在會上,陳廷根總結了上半年學生工作,並對下半年的學生工作進行了部署。他說,上半年我院在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學生工作延伸管理、黨建團建、學風建設、制度建設、畢業生就業與文明離校、科研立結項、學生工作幹部隊伍建設、學生助學、各院系特色工程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顯示了我院學生工作由一般性的文體活動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轉變。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院黨委領導重視和全體學生工作幹部真抓實干,加強工作調研、溝通和聯系是密切相關的。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院的學生工作總體水平與新形勢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下半年的學生工作中 , 我們要抓好以下十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促進學生黨建工作;二是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觀念,切實抓好校園安全穩定工作;三是進一步落實中央 16 號文的實施方案,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落實教育部第 21 號令,按照我院新頒發《學生手冊》的制度進行學生管理,推進學生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五是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提高我院總體就業率與就業層次;六是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增強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和學習主動性,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七是加大學生課外學術科研活動的力度,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八是加強對學生的助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九是繼續推進各二級院系學生工作「特色工程」建設;十是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專家型學生政工隊伍。

馬明華在總結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院上半年學生工作的成績。他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下,全體學生工作幹部以不怕苦、不怕累、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對學生工作幹部特別是新輔導員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那就是要勤奮學習,苦練內功;深入一線,積極調研;進入角色,主動工作;謙虛謹慎,力戒浮躁;愛崗敬業,盡心盡責。在談到下半年的學生工作設想時,馬明華副書記希望各相關部門和二級院系按照學工部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單位本院系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他強調要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指導、統領、促進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努力構建一個有利於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校園環境。

5. 單位的工作部署應該怎麼寫

就是工作計劃嘛!
寫好工作計劃四大要素
1、工作內容:做什麼(what)--------工作目標、任務。計劃應規定出在一定時間內所完成的目標、任務和應達到要求。任務和要求應該具體明確,有的還要定出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
2、工作方法:怎麼做(how)---------採取措施、策略。要明確何時實現目標和完成任務,就必須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和辦法,這是實現計劃的保證。措施和方法主要指達到既定目標需要採取什麼手段,動員哪些力量與資源,創造什麼條件,排除哪些困難等。總之,要根據客觀條件,統籌安排,將「怎麼做」寫得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特別是針對工作總結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工作分工:誰來做(who)-----工作負責。這是指執行計劃的工作程序和時間安排。每項任務,在完成過程中都有階段性,而每個階段又有許多環節,它們之間常常是互相交錯的。因此,訂計劃必須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後干,應合理安排。而在實施當中,又有輕重緩急之分,哪是重點,哪是一般,也應該明確。在時間安排上,要有總的時限,又要有每個階段的時間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這樣,使有關單位和人員知道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的條件下,把工作做到什麼程度,以便爭取主動,有條不紊地協調進行。
4、工作進度:什麼時間做(when)------完成期限。
工作計劃的一般格式
標題
1、計劃的標題,有四種成分:計劃單位的名稱;計劃時限;計劃內容摘要;計劃名稱。
2、計劃單位名稱,要用規范的稱呼。
3、計劃時限要具體寫明,一般時限不明顯的,可以省略。
4、計劃內容要標明計劃所針對的問題。
5、計劃名稱要根據計劃的實際,確切地使用名稱。
6、如所訂計劃還需要討論定稿或經上級批准,就應該在標題的後面或下方用括弧加註「草案」、「初稿」或「討論稿」字樣。
7、如果是個人計劃,則不必在標題中寫上名字,而須在正文右下方的日期之上署名。
正文
情況分析(制定計劃的根據)。
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麼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麼來制定這個計劃的。

6. 工作部署怎麼寫

工作安排即是工作計劃。關於此類問題在網上有很多的範文和指導方法,但多過於理論,缺乏實踐價值。下面我以自己的實際操作為演示,解決題主的疑問。

1、寫什麼

首先,從根源上講,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寫工作安排其實並不是不會寫作,也不是不會安排,而是不知道寫什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內容也就不知道怎麼寫了。所以,第一步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寫什麼!我在做工作計劃的時候會先將所有當天可能要涉及到的事情全部羅列出來,不考慮任何價值,只要是可能發生就記錄上

4、完成工作安排。上面的幾個步驟是我做日常工作安排的基本流程。先統計事情,再進行分類,就是希望我在想哪些事情要在今天完成的時候盡量專注,不要考慮事情怎麼去做等情況,這樣就不會感覺做工作計劃很煩了。當事情都統計好之後在分類、描述,這樣針對每個問題都能有單獨的思考時間,會考慮的比較全面。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0分鍾左右,對於一天的工作來說提高了效率,很值得。

7. 工作總結的前言怎麼寫

以下從幾篇優秀的工作總結開頭語中提練出幾種工作總結的開頭,供參考

範例一:

在學校黨支部,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鎮財政所的正確指導下,較好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收支計劃,保證了學校的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現將本學期學校的財務工作總結

範例二:

半年來,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自己在政治思想和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下面就將教師上半年工作總結匯報如下,敬請各位師生提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工作總結開頭

1、在全體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領導的全面支持、關心下,本著一切為客戶服務的宗旨,圍繞優化服務、拓展xxx和xxx的宣傳和信息的功能,從客戶的利益角度服務、業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利益最大化,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圓滿地完成了2006年的工作。

2、回顧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主要反映於xx及xxx的風格、定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尤其是網上的公司產品庫充分體現我們xxxxx和我們這個平台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商機和快捷方便的信息、導航的功能發揮。展望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力爭各項工作更上一個新台階。

3、光陰如梭,一年的工作轉瞬又將成為歷史,2006年即將過去,2007年即將來臨。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一定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在2007年,更好地完成工作,揚長避短,現總結

4、自2006年工作以來,我認真完成工作,努力學習,積極思考,個人能力逐步提高。伴隨著公司的發展,我所工作的xx作為公司的一個設計部門尤為重要。所以,我在實際工作中,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小慎微。

5、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猛然間意識到日子的匆匆。今年7月,我來到xx工作,近6個月以來,在公司領導以及同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我較快地適應了工作。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長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首先,在行業學習上遠遠不足,要想做精做好必須得深入業務中去,體會客戶的心理和行業的動態。在技術上還有待提高學習。

8. 工作部署怎麼寫

寫好四方面的內容

1、工作內容:做什麼(WHAT)--------工作目標、任務。計劃應規定出在一定時間內所完成的目標、任務和應達到要求。任務和要求應該具體明確,有的還要定出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
2、工作方法:怎麼做(HOW)---------採取措施、策略。要明確何時實現目標和完成任務,就必須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和辦法,這是實現計劃的保證。措施和方法主要指達到既定目標需要採取什麼手段,動員哪些力量與資源,創造什麼條件,排除哪些困難等。總之,要根據客觀條件,統籌安排,將「怎麼做」寫得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特別是針對工作總結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工作分工:誰來做(WHO)-----工作負責。這是指執行計劃的工作程序和時間安排。每項任務,在完成過程中都有階段性,而每個階段又有許多環節,它們之間常常是互相交錯的。因此,訂計劃必須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後干,應合理安排。而在實施當中,又有輕重緩急之分,哪是重點,哪是一般,也應該明確。在時間安排上,要有總的時限,又要有每個階段的時間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這樣,使有關單位和人員知道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的條件下,把工作做到什麼程度,以便爭取主動,有條不紊地協調進行。
4、工作進度:什麼時間做(WHEN)------完成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