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千禧引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千禧引言

發布時間: 2021-03-21 02:52:05

A. 千禧之旅的節目前言

香港鳳凰衛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 劉長樂
公元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香港維多利亞海灘,一艘很普通的漁船上,按照純中國式的壯行習俗,供著香爐,壓著一串串吉祥符,擺著一頭烤得金黃的乳豬,我們的勇士們在這里焚香告祖,敬祈佑護。
記得當時面北邀望祖國的海天,我對千禧之旅報道組的全體同時們說:你們這次要穿越戈壁沙漠,翻越冰山血顛,可能還要見識見識刀光劍影,一路珍重。但無論如何,在千禧年即將到來之際,對於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觀眾來說,對於我們鳳凰衛視來說,這都是一次去辛苦和值得去歷險的重大行動。正如香港今天的天氣,雖然有一些風,有一些浪,有一些雲彩,但畢竟是晴天,我相信你們的旅行也一定會吉兆明朗,凱旋。
一百三十一天過去,披星戴月近八萬里,我們的勇士們回來了,帶著一路的見聞、一路的感慨、一路的風塵回來了。這些來自大陸、香港、台灣,自詡為完整意義上的中國人,在世紀之交最繁忙的日子裡遠行,跋山涉水,去探訪人類文明的幾個故地。他們是從空間來看時間,從時間來看空間,以中國人的視野,身臨那些曾經發生過遠年文化奇跡的現場,看看它們現在是什麼樣子,這就有可能引發我們對自我走向的更為清醒的認識。是的,我們過去太習慣於縱向比較了,缺少的就是這種橫向比較,要知己知彼,特別是在知彼中思考自己立足於新世紀的全部理由。心嚮往之,恐未能至。我們做到這一點了嗎?我看基本上做到了,至少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所以,我們又啟動了「歐洲之旅」,這次旅行的動因,是許多歐洲國家的駐華大使建議的,表示願意和我們提供方便,到他們那裡也走一遭。故而,我們決定推遲「兩極之旅」。先走「歐洲之旅」。對以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為分水嶺的歐洲歷史與現實、人文精神與社會生活做一番深入的考察。這也許是今天的中
感謝一切新老朋友對鳳凰衛視的厚愛和關注。

B. 塔木德經的序言

《塔木德》出自聖經的故鄉巴勒斯坦,以及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米亞。始於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放逐時期,結束於羅馬共和時期。《巴比倫塔木德》於公元500年被編成法典形式,此時西羅馬帝國已滅亡。隨著作為世界強國的巴比倫的覆亡千禧之年開始了。它跨越了波斯,希臘,羅馬的崛起,衰落,滅亡,它見證了基督教在西方和近東地區基督教的傳播和其它宗教的消失。 1.初期
巴比倫放逐是人類歷史重大時期,特別是對以色列來說是這樣的。在期間,以色列人發現了自已。不僅重新發現了托拉並將它作為生活的准則,而且影響了新的宗教制度,比如猶太教堂,也就是沒有祭司或典禮的教會式禮拜出現了-----它是所有宗教史上最深遠的精神成就之一。
2.口傳律法
公元前444年,在猶太共和國重建時期的猶太法學家【Sofer】以斯拉,首次提出新共和國的國內和宗教律法。他將放逐時期的所有的口傳的律法編入其中,並處理有著同樣精神的猶太教堂與社團的對抗問題。他的後繼者續繼他的工作,他們被稱之為Soferim,也稱之為「偉大的匯編者」。他們的教導和規則接受了大眾實踐的考驗,被看作halachah【字面意思是:腳踏過的路】,它清晰地指引以色列人應當怎麼生活。以斯拉和他的後繼者去逝後,耶路撒冷的古猶太最高評議會兼最高法院【Sanhedrin】取代了他們的位置。這幾代人喜愛上帝的律法,他們日以繼夜地思索上帝的律法,對聖經的句子的解釋被稱作米德拉西【Midrash】,對各種戒律的解釋對被稱作密西拿【Mishnah】。學院出現了系統培養這些新知識,同時刻若地收集年代久遠的口傳托拉的律法傳統。這種深入研究托拉的工作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後來由貴族和官員組成的撒都該教派【Sadcee】堅稱:在托拉上沒有特別寫出的律法都是危險的且要受到該譴責的篡改。後來出現的以之相反的法利賽教【Pharisaic】派則努力推動口傳律法的傳播。他們追求的是上帝創造的完整的無窮的啟示。他們堅信啟示的知識可以在《摩西五經》最初的手抄本中找到。真正托拉的啟示是摩西五經的含義,它揭示了上帝的思想,正如導師們與他們的後繼者不斷豐富細化一樣,它的內容遠遠比文字本身更加豐富。Herford說:除了直接祈禱交流,研究托拉也是接近上帝的方式。它可能被稱作Pharisaic式的Beatific Vision。正如Kepler所說的:研究托拉是模仿上帝的思想。
3.密西拿
Pharisaic學院積極活的成果有因為太笨拙而不易記住的風險。因為這些所有的教導都是口頭的,沒有寫下來。公元前1世紀Hillel第一次將口傳律法整理成為一個系統。他是所有拉比中最有名望的。他說過一句有名言:如果連你自已都討厭做的事情,請不要讓你的同伴去做。這就是托拉,剩下的都是這句話的注釋。他是溫和與仁慈的化身。「愛和平,爭取和平,愛你的同胞,讓他們接近托拉」也是他的名言。他普及了解釋托拉的七條原則---比如:推論和類推的原則---聖經固有的意思要比引出的意思更好;並且在他的有生之年將口傳律法分成六卷,這種劃分被其後繼者所沿用。
4.作者生平
坦拿【Tannaim,導師】的身平,他們被稱為精神大廈的建築師,他們完成的這部完整的著作就叫Mishnah,除了Hillelp 之外有必要提及三個人。他們分別是Johanan ben Zakkai,拉比Akiba,拉比Judah the Prince。Johanan ben Zakkai是Hillel門徒中最年青的,公元70年,他在Jabneh學院,從羅馬對猶太國毀滅中他拯救猶太教。Jabneh學院成了猶太人學習的戰場和精神生活的中心,幾乎與其它拉比一樣,他自食其力。他堅信猶太教要比它的政體更有生命力。用仁愛來取代獻祭儀式。他宣稱,人生最重的東西是心地善良。
下一代人當中, Akiba是密西拿的實際作者,是他將它從口傳律法中脫離並編撰的。他是當代也是此後最偉大的拉比。正如傳說的那樣:如果讓摩西看到他的成就也會嫉妒一陣子。他敏銳的洞察力使他能為每一個口傳律法在聖經中找到依據。他的早期生活富有傳奇和神秘色彩。公元132年他為上帝和以色列的民眾殉難。在Akib死的當天拉比Judah the Prince出生,簡稱之為Rabbi---他是Hillel的第七代孫。他能力非凡,知識淵博,道德高尚。作為他這一代人的精神領袖。-----用其權威的訓令統一宗教儀式成為他的目標。因此,他重新調查已經堆積了幾個世紀的所有訓令集,刪減並增補,整理其內容。常收集被他接受的早期導師的意見,因此密西拿不是放在一個單一的模子中,它是一個復合的作品。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它取代了所有其它的口傳律法的會集作品,並且不久並成為權威著作。
5.劃分
我們不知道具體哪一年拉比完成了他的作品。晚期大約在公元220年他採用了一個密西拿的完整版本,它成型後包含了6卷:
1. 農業律法,有11篇,首篇講祈禱。
2. 節日和禁食,有12篇。
3. 女人和家庭生活,有7篇。
4. 民事刑法。
5. 聖所和食物律法,11篇。
6. 潔與不潔,12篇。
共63篇,每一篇(massechta)分成章(perakim),共有523章。
6.成書時間。
關於密西拿成書的准確時間,在剛過去的9個世紀中,多種不同的意見在猶太著名權威中盛行。Sherira Gaon, Rashi, Luzzatto, Rapoport and Graetz堅持認為Rabbi是在沒有用筆和羊皮紙的情況下按照自已的想法整理的,然後在他的學院傳授的,其形式和內容和今天是一樣的。並且因此通過口授給他的門徒,他的門徒再傳給下一代。因此密西拿由准確的口授來保存下來直到學院的重要性下降,這個時期的導師發現有必要將它寫下來保存,這段時間在公元8世紀到9世紀之間。幾位同樣著名的權威Yehudah Hallevi, Maimonides and Abarbanel; Weiss, Geiger and Fraenkel則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Rabbi親自寫下了完整的密西拿。
7.語言
密西拿的語言是新希伯來語,是源於西伯來聖經自然發展而來。生活交談和非正式語(比如中世紀的拉丁語),被部分人一直沿用。它的詞彙和習語具有通俗的烙印。是各種生活行動的口頭討論或論述的紀錄。混合了大量的阿拉姆語,希臘語和拉丁語。
8.版本
最古老的密西拿手稿是在13世紀的帕爾馬【義大利北部城市】,劍橋,紐約。第一部列印版本1492年出現在那不勒斯(義大利西南部港市),附有Maimonides的注釋。當前版本是附有15世紀Obadiah di Bertinoro的注釋。密西拿的譯本較多,最近的版本是由Canon Danby翻譯的英文版。但是密西拿版本的審核是未來的一項任務。 1.革馬拉
對密西拿的注釋產生了第二部分也是更多的部分,被稱作革馬拉,意思是教導,用來解釋密西拿的術語和主要內容。尋找闡明的困難之處,協調陳述的差異;參考在密西拿中無名作者的決定;列出了同一個主題與密西拿同時代的坦拿的編撰,以及他們所認同的程度。最後,它陳述了關於這些主題在巴勒斯坦或巴比倫學院發生的完整的辨論過程。
但是革馬拉不僅僅是注釋。它是孜孜不倦地收集,沒有提及與密西拿的聯系,無論什麼意見,數世紀以來,只要出自大師之口的,都紀錄在案。無論什麼傳統只要和他們有關的,都保留了下來。只要與宗教,生活,行為有關主題的,無論什麼都直接,甚至間接地包容進去。此外,因此猶太人義務的各方面的法律討論和制定,無論它是儀式的,民事的,或是道德方面的,都包含了聖經的道德說教。道德格言,大眾箴言,祈禱,寓言,神話,故事,風俗解說,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事實和科學想像,猶太人與異教徒的民間傳說,智慧和無知的愚味。大量復雜的的資料貫穿於革馬拉中,如一個作者的名字,偶爾引用聖經語句,在思想或風格上源自於某些觀念的聯想的一些其它意外事件。
2.HALACHAH 和HAGGADAH
塔木德按照內容分成HALACHAH和HAGGADAH。Emanuel Deutsch描述其中一個來自大腦,另外一個來自心;一個是散文,另外一個是詩句。一個是承載著在爭辨,研究,比較,發展方面的精神能力,另外一個承載著想像力,感覺,幽默的能力:
美麗古老的故事,
天使的神話,精靈的傳說,
神秘的寂靜的歷史,
節日歌和智慧語錄;
它是誇張有趣的,
更加充滿力量和火
信念—它們怎樣閃現,發光,閃爍。
正如海涅所描述的。
Halachah,正如我們學到的,意思是腳踏出的路,生活准則,宗教指引。它屬於承載猶太人行業的所有律法和規則。包含了儀式的,民事的,犯罪的,倫理的律法。其它的都是包含在Haggadah;字面意思是討論,講故事,在講道中講述。他還可以將這些再次劃分為多個組,我們有教義上的Haggadah,看待上帝的屬性和旨意,創造,啟示,救世的時間和今後的情況。與歷史有關的Haggadah將與英雄和重大事件有關傳統和傳奇帶入國家或世界歷史。從亞當到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古羅馬皇帝提圖斯,以及Hadrian。這就是單純和簡單的傳奇,目的是敘述與正義與不正義的製造者有關的史實。在傳說中用榮譽和污名來修飾道德。在Haggadah中還有異教的民間傳說,民俗部分描述或附帶了權威的斷言,這和是非分明的西方風格是不一樣的。Schechter說:挑剔下面這句話是他們沒有洞悉Dr Johnson在特定場合對Boswell說的明智規則。「讓我們認真對待吧,因為那些人是傻子」。不幸的是這些傻子是猶太評論者或基督評論者,他們認為僅是一時沖動的翻譯,或者描述sonic意觀點的個人意見,或者為了引起聽眾興趣把它當作與主題無關的幽默片段,是嚴重的事情。盡管Haggadah包含了無限的美和有永恆價值的名言,不要忘了它只代表個人的觀點,但不能以偏蓋全,也不能綁架權威。 1.巴勒斯坦革馬拉
有兩種革馬拉,一種是在巴比倫學院完成的,另一種是在巴勒斯坦完成的。嚴格地說,我現在稱後者為《耶路撒冷塔木德》是不正確的,因為聖殿被毀之後在耶路撒冷沒有學院,提比里亞【Tiberias】一直是猶太教研究的最重要的地方,只到巴勒斯坦的學院關閉,。拉比Johanan 和Abbahu是巴勒斯坦塔木德的首席導師【現在稱Amoraim】。
Johanan很早就成為了拉比Judah the Prince的門徒。他使他的Tiberias學院成為了研究猶太教的最重要的聖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被錯誤地認為是巴勒斯坦革馬拉的編緝者。下面這句話是這位導師最經典的一句話:當埃及人淹死在紅海時,天使打算歌頌慶祝,上帝用這句話讓他們平靜下來:我的作品正在被毀,而你們卻准備歌頌!
凱撒【Caesarean】學院的院長Abbahu是富有,受過學院系統教育的且受羅馬當局影響的一個人。他善長防止基督教徒的攻擊。「寧願成為受害者,也不要成為迫害者」是他的格言。他提出了不斷創新的大膽想法---這個觀念被日後超越現實存在的猶太神秘主義所吸收,他們認為有個來源於現實存在的無形世界,就像打鐵時侯閃爍的火化一樣產即消失。
公元425年在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皇帝的鎮壓下,取締了主教職位和學院,學院的討論不再被正式編輯。起初巴勒斯坦革馬拉遍布Mishnah的所有部分,但是由這段時期的敵對環境,導致大部分內容無可挽救的丟失了。
其halachic部分沒有了巴比倫塔木德的辨證精明的特色,而是平和的談論;其Haggadah部分也更加單純,更理性,可是與巴比倫塔木德相比,更沒有吸引力,更不具有詩的特色。巴勒斯坦塔木德是用古代敘利亞【Syriac】方言寫成,後人對這種語言並不熟悉,幾個世紀後猶太人幾乎忘記了這種語言。如果站在巴比倫塔木德的立場看,巴勒斯坦塔木德在法律上的決定不被認為擁有合法性。公元1523年,它被第一次印刷。公元1859年J.Fraenkel對《耶路撒冷塔木德》的經典介紹出現。有一個由M.Schwab翻譯的法國版本的《巴勒斯坦塔木德》。 1.巴比倫塔木德
當我們提到巴比倫革馬拉時,我們會想問它是什麼時候說的和寫的,它的產生地巴比倫,是一個猶太自治區,猶太人在這個地區的時間比在其它地方的時間更長,從公元前586之後到公元1040年---約1626年;從賽勒斯【Cyrus】的覆亡到蒙古【Mongol】征服的時期。
2.語言
長期以來《巴比拉塔木德》的語言被認為是沒有語法格式的。這種看法現在看來存有偏見的。優秀的文法家已經發現它的規律,並能確定在Semitic語中配置的位置。其語言學在由Levy, Kohut and Jastrow上世紀共同完成Asher ben Jehiel的塔木德詞彙(Aruch)中被視為接近於一萬年以前。巴比拉塔木德的風格大部分都是含蓄簡潔,不易閱讀的。常常反復出現省略地表達,一個句子由一個單字表示。討論,提問,回答緊密交織,缺乏明確的劃分。
3.風格
為了理解這些討論和上下文,要求努力思考和密切注意有經驗的學者指導和辨論說明的詳細闡述。要真正理解不能單獨靠語法和詞彙。即使是一個精通希伯來語和亞拉姆語的學生,但是沒有經過傳統猶太人的指導而開始讀塔木德,他會發現一頁也翻譯不了!有一個偉大的語言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塔木德編著者曾經宣稱:假如在一代人當中突然暫停塔木德的學習,傳統一旦丟失,要想恢復幾乎是不可能的。
4.權威
提到了一千多名Amoraim的名字,我們選擇了在巴比倫出生的Rab和Samuel,拉比Ashi和Rabina.Rab和Samuel,他們到了聖地坐在Judah the Prince的生旁,將代表權威的口傳律法的法典密西拿帶回了祖國。在公元216年Rab在Sura建立了一個學院,該學院繁榮了8個世紀。「托拉的戒律是凈化人的生活」。這是他名言之一。他教導說,未來的生活不只是被動的,因為正義的力量不會停下。正義在這個世界和未來世界將越來越強大並永遠持續下去,在未來正義的人們將上帝的光輝下喜悅。他聲稱:因為流放,上帝【Shechinah】哀悼,上帝祈禱:在對待我的孩子時,願我的仁慈大於我的正義。新年儀式中最庄嚴的部分也歸功於Rab。
在Nehardea的Samuel 是一個醫生和天文學家,在猶太教中是一個劃時代的人。他放棄了耶利米先知教導的原則,使得猶太人能夠在非猶太國生存並提供服務。Dina d』malchutha dina,就是他的規則,意思是這個地方【巴比倫】所有刑法都是上帝的律法【也就是讓猶太民眾尊守非猶太國家的刑法】。
對於其他兩個名字,Ashi,死於公元427年,並且在Sura學院任院長42年,結合了大量的【學者們的】的記憶,這些學者的腦力秩序是非同尋常的,這使得他能將塔木德中混亂的部分系統化並為其編纂成法典作準備。Rabina完成了巴比倫塔木德的編纂。他死於公元499年。是他讓下面的這段話成為猶太教儀式:舌不犯罪,嘴不狡詐;否則讓我的靈魂成為塵土,無聲無息。似乎許多篇章在Ashi and Rabina時代之前就由許多Amoraim作成了,正如在談論密西拿的情況一樣,巴比倫革馬拉是否是由Ashi and Rabina寫成書的,還是只是口頭排序,尚且沒有定論【it is a moot point】。後者是Rashi和現代Luzzatto的觀點;兩人都將革馬拉的成書放在兩個世紀後。但是,有些學者認為,這么龐大的文獻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成書是絕對不可能的事,還有一點,它充滿了錯綜復雜的辨論,應當是需要兩個世紀的口頭排序,確認和精確的傳播。
5.廣度
巴比倫塔木德約為4個巴勒斯坦這么大。它有5894頁,通常分12冊,在所有的版本中頁數都是相同的。在塔木德中的密西拿63篇中僅36篇作了注釋。但是忽略的篇章的主題的大部分是在其它篇章的革馬拉中處理的。
6.版本
象塔木德革馬拉這樣篇幅眾多的著作,經歷眾多抄寫者之手,難免不會出現與原著不同的錯誤。50年前,Rabbinowicz收集了當時的不多種版本。根據手稿檢查了這些手稿,特別是Munich手稿,它產生於公元1334年,包含了完整的塔木德的內容,唉,它是僅存唯一的完整的塔木德手稿,因為中世紀教皇的固執,常常將整車的塔木德手稿投入火中。印刷術發明後,愚昧和過分熱心的審查員不僅刪除了與基督創始人有關的少量段落,而且他們還無知地刪除了其它大量認為隱性攻擊他們宗教的內容。塔木德僅有的一個版本逃脫了審查員的摧殘,並在荷蘭被印刷成書。 1.塔木德的歷史
現在我們來講塔木德的歷史。從摩西五經到【坦拿編寫的】密西拿,從密西拿到【Amoraim編寫的】革馬拉,再到塔木德完成時期的到來。6世紀的Sahurean【意見提供者】和Geonim【Sura 和Pumbedita學院的院長們以及中世紀猶太人社區的精神領袖】增加了一些內容進去。因內容越來越多,所以自然讓人想到有必要對塔木德進行簡化和解釋。最主要的是將按照613條律法對塔木德進行了分類,並且將halachic與Haggadah分別印刷。後來,將解釋說明的部分寫成篇幅眾多的正文。
2.在猶太人中
所有這些嘗試中最偉大並且對於今天理解塔木德來說絕對不可缺少的是拉比Solomon Yitzchaki【姓Rashi,公元1040年(這一年)生於法國Troyes鎮】的註解,其註解是以簡單明了且准確而著名。「他給了講解塔木德的人最偉大也是最珍貴的禮物;能夠抓住解釋需要的關鍵點並且用最少的詞表達需作者的意思。」(G. F, Moore說)
12世紀和13世紀的法國拉比通過他們的註解繼續對塔木德進行分類(被稱作Tosafoth),這些Tosafoth和Rashi的註解一起編入成所有的正版塔木德中。與此同時,天才Maimonides的阿拉伯語寫的Mishnah評述,被稱為Mishneh Torah【托拉副本】或Yad Hachazakah【強手之書】,他還為塔木德寫了《解惑指引》。1567年,拉比Joseph Caro寫了Shulchan Aruch,它是至今按照主題分類的猶太生活中的宗教和民事律法。1571年克拉科夫【Cracow】的拉比對該著作進行了注釋,它是最近以來對Halachah的最具權威的編纂,不斷招來【call forth】許多更好的注釋。
3.在猶太人之外
在所有這些世紀里,非猶太人對塔木德的態度都是勢不兩立的。Emanuel Deutsch說:自塔木德存在以來,幾乎它以明顯的形態存之前,它就被當作一個人來對待。它被禁止,囚禁,燒毀100多次。國王皇帝,百信,反對者,竟相咒詛,發出大規模沒收銷毀這部不幸著作的法令布告。但是在Babel宣言中有一個明顯的例外,就在有人遺責這部著作之前,1307年Clement五世,希望了解它,但沒有人告訴他。因此他建議在巴黎, 薩拉曼卡, 博洛尼亞, 牛津幾所大學中找到最接近塔木德語言風格的希伯來語,迦勒底語,阿拉伯語的講座。最後這些大學中的一所大學能為這部神秘著作進行翻譯。不用說這只是一個空想,更快速地銷毀不僅反復發生在在義大利和法國各別城市,而是總個神聖羅馬帝國。
最偉大的人文主義者John Reuchlin是第一個維護他的人,即使塔木德包含了攻擊基督教的內容,也應當用最好的方式回應它。他說:燒毀是最殘暴的辨解。保存猶太書籍免於歇斯底里式的盲目信奉者的毀壞變成了宗教自由者的戰鬥口號【battle-cry】。總本巴比倫塔木德印刷本面世,這不是偶然的,同年(1520年),在Wittenberg的路德燒毀了羅馬教皇的訓令。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在基督教牧師成為塔木德知識的大師的狂熱活動不一定是純粹地熱愛學習。僅在我們這個時代非猶太學者如美國的George Foot Moore,英國的Travers Herford,前納粹德國的Wuensche和Strack歸於(fallen under)他們對塔木德研究的熱愛並且意識到在宗教世界中基礎問題的教育是他們不可缺少的部分。1897年由L. Goldschmidt主編完整的巴比倫塔木德譯本和1520年威尼斯版本,現在基本完成。
3.塔木德中的宗教。
在塔木德摘要中詳細描述了獨特的宗教生活理論。塔木德宗教嘗試用律法和正義的理性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整體。在他們眼裡人類的一切沒有什麼是微不足道的,每件事都是受宗教控制且神聖化的。宗教規則和義務伴隨一個人從小到死甚至更久遠。它們指導著人的願望和每一步行動。吃睡,公民義務,家庭生活---所有一切都在《托拉》的秩序之下,這個秩序是人們自由且喜悅接受的。
雖然(while)每一個宗教嘗試這樣的規則,但是塔木德系統是猶太教努力盡善盡美的代表。Arstne Darmsteter說:「在我們的眼裡,這是出於對這些思想家的尊敬和報償而給於的最偉大的頭銜。在猶太教中我們有這樣最完整的也是最完美的宗教思想的解釋。」 後來的I. Zangwill(Israel Zangwill)描述拉比猶太教為一部這樣法典:讓智力情感無約束地思考和懷疑,產生哲學和詩意,又約束著讓精神,不讓它無約束地領駕於愛和奉獻之上。以便甚至連對宗教沒有感覺的非利士人至少能保持健全強大且機械地道德,這是他們快樂和教育後代的源泉。若把宗教比作音樂,如果他們不能給我們他們自已的小奏鳴曲和交響曲,也不應當演奏錯誤的音符和刺耳的和音。
4. 定論
不用多說塔木德不是一部普通的文學著作。它不具有任何一個文學作品的共同之處,而是構思一個由它的律法來判斷的世界。古希伯來人將它比作塔木德之海,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它的本原。塔木德確實像大海,面積廣闊,深不可測,有一種像海洋一樣廣闊而運動的感覺。它廣闊的表面有時平靜,有時因爭論的波浪而喧鬧。像大海一樣,它充滿了(swarm密集,充滿)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很難說清楚裡面的是是非非。如果有人想安全地航行於在塔木德大海之上(想獲取這些寶貴的知識和銘記在它堅不可摧的頁面上的靈感)就一定要熟悉指南針和舵的(也就是塔木德的語言和思維模式),加上有經難豐富的大師的指導。
這里不是在談論塔木德的影響,在總個世紀的迫害和黑暗中,塔木德拯救了以色列人,避免了智力和道德的退化。我的目的只是簡要的介紹一下塔木德這本書。因此我要用I. Abrahams【Israel. Abrahams】話作個結論。他說:「塔木德是世界巨作之一,拉比教育是聖經的後續,和所有的後續一樣,塔木德和聖經不是對等的,但是塔木德繼承了聖經的偉大。所有猶太著作都是這個後續【塔木德】的後續。它們無一例外的有統一的原則:最有真實感的文學著作都是包含生活,智力是道德的女僕,最好的書是教人怎樣生活。公義救人脫離死亡。不朽的文學作品的主題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公義。
5.SONCINO 版本:NEZIKIN【損害篇】
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希望有一本可信的完整的巴比倫塔木德的英文譯本,這個期待始於Soncino 版本損害篇的出版。
該譯文是以Wilna塔木德的原文作為基礎的,根據多個手稿和其它的印刷版本作了必要的修正。所有被檢查過的段落都在原文或註解上再現。這些註解引出經典解釋的本質,澄清論點,解釋專業表達,指示被引用的聖經詩句的意思。無論在哪裡,地名,歷史和考古學提及的說明,在現代國家中對應地名都是確認過的。
這個顯著的成就是由於編者拉比I. Epstein先生博學多才,以及有學者風范協助他的翻譯者們。從編者序文中能夠看到他的工作是艱巨的。編者除了要計劃作品的范圍和特性,確定原稿,掌控翻譯與闡釋的尺度,還有多個部分的介紹和術語表,以及提供更重要的「文化」注釋部分。
出版者也本著良心和辦事效率給於幫助。才有了這部英語版的Soncino巴比倫塔木德,它對學習者的幫助,在損害篇出現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C. 求兩本書,一本是格林斯潘的《動盪的世界》;一本是《逆轉》格拉德威爾的。

格林斯潘回憶錄《動盪年代:勇闖新世界》格林斯潘在回憶中猛烈批評總統布希和共和黨的國會領袖為求政治利益而犧牲完善的經濟政策,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動機是石油。

D. 個人覺醒的力量的序言

譯序——以光和愛服務世界羅孝英
本書英文副標特別指出,本書是給敏感的個人的指導手冊。相信被這本書吸引的人,都是覺知、敏感的人,也許經歷痛苦的童年,也許無法適應僵固和負面的能量。這些選擇行走在快速成長道路上的人,也就是你,需要發現自己的獨特和技能,開展智慧,超越負面,接觸並連結大我,找到出生的理由,踏上進入更高世界的旅程。過程中,生命的意義會全然地展現。
讀歐林書就像開始一場虛擬游戲,讀書的意圖啟動意識的改變,你會進入向上的能量矩陣,而生活將相應書中的內容,出現讓你理解和練習書中觀念的機會。當你乘上向上的能量流,你能獲得不同的視野和體會,在同樣的事物中嘗受不同的滋味。
一九九二年看這本書,特別的感動讓我立下為華人引進新時代美好訊息的心願。當我為它翻譯的時候,重讀自己多年前畫下的重點,游戲練習上寫下的答案,彷彿它們是為了現在留下的線索,讓我生起對非線性時間的微妙感受。如果沒有後來經歷的那些因為依循直覺而開啟的門,那些從痛苦中成長的挑戰,以及內在信念的覺察與轉化,也許無法表達書中訊息的真實寶貴。我臣服於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願你也把握書中的練習,寫下成長的紀錄。
當你讀完整本書,也許會發現,安靜下來,凝聚意識焦點,釐清能量范圍,選擇處於核心,運用直覺與意像,並向更高的狀態開放,是一種美好的紀律,足以讓一切危機成為美妙的成長機會,而安住於和諧的能量中,完美地達成人生的服務。
千禧年之後,整個世界開始以合作和平衡的群體進化為主軸,成功的關鍵在於個別成員的品質,靈性的提升確實與眾人的品質息息相關。看到發生在全球的問題,深覺唯有每個人明白存在的木質,進入光與愛的世界,從無限的觀點思考與行動,人類才能透過合作,把智慧用於問題的解決,而不再虛擲能量於情緒或利害的爭逐,而這一切,從個人開始。
感謝多年來分享和支持歐林書以及練習光體開啟擴展意識的朋友們,你們的光與愛創造的可能性,讓更多的人能向光輿愛的社群移動,而這個活動,需要更多的意識凝聚以更快的速度展開,願你也加入以光和愛服務世界的行列。

E. 2013考點通語文答案

2013考點通高考語文綜合試卷(五) 答案
一、1.A 2.C 3.A 4.B
二、5.B 6.C 7.D 8.C
9.(1)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2)
所以文王果真得到了呂尚的幫助,建立了功勛,終於據有天下做了帝王。
處在難免一死的形式下,可以對秦國稍微有些益處,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還擔心什麼呢?
10.(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獨守空閨,對出征的丈夫充滿思念、牽掛,孤獨、寂寞的思婦形象。(1分)詩人通過環境描寫烘托思婦的哀怨,以雙飛雙棲的燕子反襯思婦的孤獨;(1分)以「寒砧」「落葉」、明月照在流黃上的惱人景象來烘托思婦的離愁別恨。(1分)
(2)本句運用了主客倒置的筆法。(1分)分明是深秋的蕭蕭落葉催人搗衣而砧聲不止,詩人卻故意說「寒砧催木葉」,從而巧妙地渲染出砧聲所牽動的主人公的愁思。(1分)「催」字運用擬人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寒砧聲、落葉聲匯集起來對閨中少婦相思的催動,促使她更覺內心空虛寂寞的情景。(1分)
11.(1)夙興夜寐 靡有朝矣 (2)位卑而足羞 官盛則近諛 (3)梧桐更兼細雨 怎一個愁字了得 (4)會桃花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三、12.BE 13.C
14.同樣是「團圓」,除夕的「團圓」富於「惕惕」(驚恐不安、心緒不寧)之情,祈求來年無病無災;(2分)中秋的「團圓」則洋溢著溫暖、感性和浪漫,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2分)
15.中秋節起源於「拜月」(或「祭月」)。(2分)根據史籍記載,《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每逢中秋夜都要迎寒和祭月;(1分)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1分)
四、(一)
16.原始的人類已經擁有了文明,(1分)走出山洞後,卻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對人類文明肆意踐踏,(1分)把本來美好的世界變成了黑暗、丑惡的世界,(1分)讓人類的生活變得痛苦、迷茫。(1分)
17.①作者運用以小見大(或對比)的手法,(1分)通過對中西方人尋找洞穴不同的目的來反映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差異。(2分)②西方人注重物慾的滿足和人性的解放;而中國人重義輕利,尋覓精神棲息地。(2分)
18.相同點:「桃花源」和「水簾洞」都是對惡濁亂世的一種抗爭方式,都是對理想的精神天地的追求。(2分)不同點:「桃花源」代表著一種通過營造自我的遺世獨立的精神世界來抗爭惡濁亂世,是消極抗爭樣式,但是它涵養了古代乃至現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精神上宣洩的空間。(2分)「水簾洞」面對壓迫繁育奮力斗爭,是積極抗爭樣式,它有力地推動著歷史的進步。(2分)
(二)
19.
①堅持以維德角的本色進行演出——不用英語,不用濃妝,赤腳登台等。②堅持在家鄉唱歌,拒絕到巨商富賈家中演出。③拒絕奢華的生活,關心幫助貧困、流浪的人。(每點1分,答對三點給滿分。結合第四自然段、第7自然段的相關內容概括。)
20.西莎莉亞是第46屆格萊美歌後,歌唱成績斐然,為維德角人爭得了榮耀。(1分)她始終堅持赤腳上台的本色表演,拒絕奢華的生活,幫助窮困者,為維德角人提供了一個榜樣。(2分)雖歷經人生苦難,她終於大器晚成,給那些暫時處在艱辛中的維德角人帶去了生存的希望。(2分)因此,對維德角人而言,他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歌壇巨星,更是一位楷模、一個驕傲和一份希望。(意思對即可。抓住原文結尾處的語句「對維德角人而言,他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歌壇巨星,更是一位楷模、一個驕傲和一份希望」,結合全文對「楷模」「驕傲」「希望」做解析。)
21.
任何一種成功的人生都不會缺少苦難與艱辛,一個人一味地消極哀嘆,於事無補。(2分)西莎莉亞在20歲到35歲的15年間放棄了演唱,借酒消愁,此時的苦難並沒有變成奮斗的動力。當機會來臨,她把對生活的理解注入演唱,大獲成功,這段「苦其心志」的經歷醞釀了成功的美酒。(2分)同樣經歷生活考驗的還有海倫·凱特。她在失去視力和聽力後也曾自暴自棄,但在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幫助下,學習了多門語言,從事寫作,留下名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又為盲人學校集資,成為著名的慈善家。(2分)她們的經歷都在詮釋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意義,都值得我們深思於學習。(個人觀點概述2分,結合文本分析2分,列舉另一名人事跡並作簡析2分。本題為探究題,能夠圍繞,孟子語句和文本內容及相關名人事跡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
水療通過水的機械力,將溶解在淡水中的芳香或有刺激性的葯物作用於如人體,以治療疾病、增強體質,有浸、沖、擦、淋洗等方式。(或:水療是一種能治療多種疾病、增強體質的方法有浸、沖、擦、淋洗等方式。它將芳香或有刺激性的葯物溶解在淡水中,通過水的機械力,作用於人體,①②是次要信息,③④⑤⑥分別提供原理、溶質、方式、作用等主要信息。內容完整2分,語序合理2分,字數符合要求2分。)
23,。生命像一支花朵,艷麗、芬芳,但又易折。當你與同學嬉鬧推搡著下樓時,當你肆無忌憚地橫穿馬路時,當你把易燃易爆物品帶上火車等交通工具時,你是否意識到安全隱患就在我們身邊?為了每個人的幸福,請珍愛生命,遠離危險!(內容2分,語言2分,修辭2分)
六、
24.【寫作提示】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不給材料,不出引言,題目本身就是作文立意——與人為善。善者,善良,友好,慈善也;與人為善,即以善意的態度對待和幫助他人。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更是我們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必備素質。提倡與人為善,對於當下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以此為題,考生可作議論文,可寫記敘文,也可寫題目要求范圍內的其他文體。但是,無論選何種文體,主旨都應該是:倡導與人為善的品行,宣揚與人為善的美德。

高考語文綜合試卷(二)
一、1.C 2.C 3.B 4.C
二、5.B 6.B 7.C 8.B
9.
賈充稱頌武帝寬厚仁慈,而且又是長子,有做君王的德行,應該繼承王位。
很喜歡推舉人才,每逢有所薦舉,必定自始至終地規劃安排,因此很多士人都歸附他。
10.(1)一是回家的時間晚,還多次將樹上的鳥兒驚擾;(1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連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幾次問人。(1分)不直接寫游之「佳」,卻寫游罷之態,讓人自然聯想到游時之盛,給人以想像空間,留有無窮的餘味。(2分) (2)此時顯示出平和歡愉的情感基調。(1分)表現在詩中,一是游興之盛,(1分)二是景色之麗。(1分)
11.(1)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3)捲起千堆雪 一時多少豪傑 (4)則必有我師 是故子弟不必不如師
三、
12.CE 13.B
14.(1)「理趣」是宋詩中一種品格甚高的趣味。(或:「理趣」,就是宋詩包含了道與理的精妙意味。) (2)「理趣」使宋詩將哲理巧妙地熔鑄於詩情詩境之中,不是只有純粹的哲理詩才有「理趣」(每點2分)
15.《游園不值》一詩,包含這樣的「情」:詩人興沖沖來游園,不料被拒之門外,滿心失望之時,抬頭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正探出頭來,讓詩人感受到絢麗的春光,心頭為之一震。詩中又包含這樣的「理」:世間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最終將沖破阻撓,脫穎而出。在這里,「理趣」以「情」為媒介,由「情」生「趣」,「趣」與「情」相伴,具「理趣」味。(能從「情」和「理」的角度分析即可,分析「情」和「理」各得2分)
四、
(一)
16.①幸福常常是朦朧的、有節制地悄悄撲面而來。②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本色的、親切溫暖的。③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④幸福有時喬裝打扮而來。⑤幸福有時會很短暫。⑥幸福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每點1分,答對五點得滿分)
17.(1)句中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幸福喻為「標本」,把現有的幸福喻為「披著露水散發的清香」的鮮花。這句話的含義是人們喜愛回味已逝幸福,卻忽略現有的幸福。人們往往在幸福來到之時並不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因此,也不會珍惜幸福,享受幸福,直到失去幸福時才會去回味幸福、追思幸福。 (2)這一句把感受幸福推向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提醒我們要向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一樣,即使生命終結了,尚且為「曾經生活過」而感到「很幸福」!這種幸福觀,實質是一種崇高、極樂、至美的人生觀。(每句2分)
18.①文中「提醒」的含義不是對苦難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對幸福要珍惜。題目里的「提醒」實際上可以用「懂得」「珍惜」來替換。②常聽人說「我不幸福」,是真的不幸福嗎?不是的,是我們太愛忽略幸福,感受到不幸福。③要理解幸福確實無處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確實要時時提醒自己。④如果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是幸福的,那麼我們就能得以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而不至於留下難以追悔的遺憾;會讓我們的幸福指數得到很大的提高。(答出其他方面的內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二)
19.①科學評估農葯殘留風險;②探明造成殘留的污染源;③積極防控,未雨綢繆。(一點1分,二點4分,三點5分。)
20.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2分)作用:本段以茶葉為例,非常詳細地解讀了科學家應該從農產品和食品中發現那些對人類有害的污染物,繼而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詳實有據,形象可感。||本段通過准確列出茶葉中二類不同農葯的殘留量(1%——3%;40%——98%),揭示了脂溶性農葯與水溶性農葯這二類農葯殘留中前者是不具有危害的,而後者危害則很大。形象直觀,准確。(選其中之一予以簡析,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
原因:相關宣傳匱乏,公眾對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只知道農葯對人體有害,不知道是否有害還有個量的問題。(2分)辦法:①加快有關科學知識的普及,讓公眾知道什麼樣的農葯殘留才是真正有害的;②切實重視食品農葯殘留問題,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管控與預防並舉,讓公眾能放心、安心。(4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①《竹書紀年》記述的可能是地震的震後現象;②《呂氏春秋》則具體記述了文王時一次地震的時間和范圍;③從《漢書》開始人們就把地震作為災異現象加以記錄。
23.青松,昂起頭顱笑對大雪,映現了高潔的內心;翠竹,挺著腰桿迎接暴雨,昭示著堅定的操守。
六、
24.【寫作提示】
千禧寶寶、奧運寶寶、龍年嬰兒潮等等,反應的是現代社會上非常普遍的一種跟風現象。跟風的深層原因是當事人的沒有自信,缺乏理性。由於對一些必須面對的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只好盲從,其結果當然是可笑的,荒唐的,甚至是可悲的。

F. 黎曼論文推導

首先,奉上預印本地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edit
9月20日,英國數學家邁克爾·阿蒂亞宣稱黎曼猜想得證,將於9月24日在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宣講。
阿蒂亞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1966年榮獲菲爾茨獎,2004年與辛格共同獲得阿貝爾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黎曼猜想,是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在1859年提出的,也是猜想界皇冠,多年來吸引了許多數學家為之絞盡腦汁。
千禧年之際,美國提出7個世紀性的數學難題,並為能解決問題的科學家設置了100萬美元獎金,黎曼猜想就是其中之一。
在預印本放出之後,關注科學傳播的公眾號瀟軒社做了一個簡短的解讀,量子位轉載如下:
阿蒂亞的黎曼猜想論文發表了,在預印本文庫。
全文很短,只有5頁。
在這個論文的引言部分,阿蒂亞說他希望理解量子力學中的無量綱常數——精細結構常數。
這讓人很震驚,因為精細結構常數大約等於1/137,刻畫的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比如在氫原子中,我們大致可以說電子繞原子核的速度是1/137再乘上光速。
這個東西物理學家已經理解得很深了。
隨後,阿蒂亞指出,理解精細結構常數只是最初的動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數學方法卻可以理解黎曼猜想。
隨後,阿蒂亞談到了黎曼猜想。他說在他的證明過程中,他引入了一個新的函數,這個函數叫做todd函數。這個todd 是他的導師。
據阿蒂亞說,todd函數是一個弱解析函數…… 中間過程不好理解,我就先不說了。
最後,在論文的最後,阿蒂亞說,精細結構常數與黎曼猜想,用他的方法,已經被解決了。當然他只解決了復數域上的黎曼猜想,有理數域上的黎曼猜想,他還需要研究。另外,隨著黎曼猜想被解決,阿蒂亞認為,bsd猜想也有希望被解決。當然,現在阿蒂亞認為,引力常數G是一個更難理解的常數。
這就是阿蒂亞論文的大概意思。
讀了這個論文,我倒是很平靜。因為論文太短,看起來不是那麼牛,而且充滿了物理味道。
其實,我還是想知道,黎曼猜想中為什麼出現一個固定的常數1/2
在黎曼猜想中,我們看到非平凡零點的實部都等於1/2,這是一個讓人很意外的常數。
雖然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對稱關系中看出為什麼會出現1/2。
1-s=s
所以 s=1/2
但是,1/2為什麼那麼特殊?這個數字有什麼對稱性嗎?體現了什麼周期性嗎?好像都沒有。如果我們用物理學的眼光來看,我們會覺得1/2這個數是特殊的。(不是很好理解為什麼上帝要特別選擇這個數字來作為黎曼猜想的答案?為什麼不選1/3或者1/7?難道是因為2是第一個素數嗎?)在我看來1/2它不具備那種「廣義協變性」。
如果在黎曼猜想中,出現的常數不是1/2,而是圓周率,那會讓我覺得這個事情要優美一些。現在出現的卻是1/2,這無疑讓人覺得黎曼猜想不是一個涉及到宇宙本質的猜想,而僅僅是一個比較粗糙的數學半成品。宇宙中可能還存在比黎曼猜想更基礎的更重要的數學現象。
因此,我很想知道為什麼黎曼猜想中出現一個固定的常數1/2,它為什麼那麼特殊。
阿蒂亞的論文已經出來了,各位大牛可以去解讀了。我只是拋磚引玉一下。希望他是對的…

G. 啟示錄的書卷簡介

第一段:基督與其榮耀――所看見的事1:1-20
壹:引言;基督之啟示1:1-8
貳:初見之異象1:19-20
第二段:基督與其教會――現在的事2:1-3:22
壹:以弗的教會2:1-7
貳:士每拿教會2:8-11
叄:別迦摩教會:12-17
肆:推雅推拉教會:18-29
伍:撒狄教會3:1-6
陸:非拉鐵非支委會:7-13
柒:老底嘉教會3:14-22
第三段:基督與其國度――將來必成的事4:1-22:21
壹:顯示天上異象4:1-5:14
一、寶座設立4:1-11
二、羔羊取卷5:1-14
貳、末後最大患難6:1-18:24
一、揭開六印6:1-17
二、插入異象7:1-17
三、揭開七印8:1
四、吹響七號8:2-11:19
五、顯七奧秘12:1-14:20
六、傾倒七碗15:1-16:21
七、大巴比倫17-18章
叄、末後三件大事19:1-22:15
一、主再來19:1-21
二、千禧年20:1-15
三、新天新地21:1-22:5
肆、本書最後結語22:6-21
一、天使最後的話語22:6-7
二、約翰最後的見證22:8-11
三、耶穌最後的宣言22:12-16
四、聖靈最後的恩召(請求)22:17
五、基督最後的警告22:18-19
六、主來最後的京族22:20上
七、教會最後的祈求22:20下
八、聖經最後的祝福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