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給筆記本寫古文序言努力學習的
讀書之士:立志樂道,好善助人,誠信忠厚,知恥自知,謙抑孝親,勇毅慎版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權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義禮智,溫良恭儉,皆夫子所道。以讀書修身,本立而道生。
讀書之旨:在於道極中庸,而文成高明,則修身養性,創造財富,知識即力量,知識即財富。
古之成大器者,必先立其志,然後苦其心,勞其神,累其身,約束其言行,增益其不能。惟具一「勤」,天下無難為之事,獨備一「搏」,世上之事皆可功。攀高山,無畏其艱險,越峻嶺之巔;涉滄海,不懼其困苦,渡礁灘之濱。駕扁舟,遨遊知識之闊海;騎駿馬,馳騁學術之峰嶺。抒豪情,莫叫香山空自老;創大業,敢讓花蝶驚春夢。
榮華富貴,乃南柯之美夢,聲色犬馬,俱過眼之煙雲。莫把年華付東流,老來枉自嗟白頭。
⑵ 求大學生如何提高職業素質論文
從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來看,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規范在個人身上的體現,同時也是個體接受外部經驗、內化外部經驗指導自己行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學職業道德教育對個人、學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現狀決定的 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是根據當前的高校學生道德素質做出的針對性反應,嚴峻的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現狀已經為高校教育工作敲響警鍾。就當前高校中大學生本身的素質來看,大學生普遍存在自私、偏執、愛與理解的單向化等現象,缺乏健康的人格取向,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等等。「加之目前高等學校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輕素質,重分數、輕能力的現象,對學生的人格教育不甚關心,以致造成高分數、低素質的怪現象」。尤其是隨著獨生子女大軍逐漸成為高校的組成部分,大學生中自私、奢靡之風有蔓延之勢。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甚至在尚未踏入職場之前,擇業觀就已帶有濃重的功利色彩。 根據在四川、重慶、山東、廣州等地針對科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狀況所做的隨機調查顯示,有61.2%的調查者認為雖然我國知識分子職業道德的總體狀況還不錯,但還是有些問題,31%的人認為不大令人滿意,只有4%的人認為很好,另有3.8%的人認為相當糟糕。同時,他們還對大學生從業的主要動機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顯示,近2.1%的大學畢業生認為其從業的主要動機是「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7.9%的從業動機乃是「對社會貢獻大」,高達35.2%的人把工作穩定與否作為自己擇業的首要條件,完全被動、迫不得已、沒有其他工作機會的次之,約佔22.4%,而後依次是發揮自己的才能(15.6%)、收入高、福利好(8.4%)。大學生們往往對工作崗位的工資待遇、工作地點極為關注,大城市工作、薪資豐厚,幾乎是大多數大學生的共同願望,這就導致再就業市場中一些崗位趨之若鶩,一些崗位卻無人問津。一些女大學生畢業後不急著找工作或根本不找工作卻忙著徵婚,以解決前途問題。在敬業精神方面,當代大學生奉獻意識明顯弱化,十分強調奉獻與索取成正比,將二者置於同等位置,功利主義傾向明顯。他們有成就事業的願望,但缺乏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由此可見,在大學中亟待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如果再不加以重視,將直接關繫到能否提高國民素質,能否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等長遠問題。 二、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發展階段中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大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能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大學時期是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和自我統一性確立的時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學校走向社會過程中的不適應和障礙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心理課題。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有利於這些課題的實現,達到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然而,大學生雖已能夠獨立生活,但大多數學生還未能從經濟上完全自立,尚不能完全履行成人的責任和義務。其典型的心理表現是內心矛盾,抱負不確定,目標遠大但缺乏可行性,經常採取極端立場,看問題表面化,缺乏長遠性和深度,對人對事易情緒化等等。當前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階段,新的觀念正在慢慢確立。此外,大眾文化風起雲涌,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經典被瘋狂解構,傳統信念漸被顛覆,道德觀念逐漸淡薄。當前的社會背景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自我認識將產生深遠影響。青年正處於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期,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深化和成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對新事物、新觀念眼光敏銳,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對於繁雜的、多變的外部世界,青年大學生往往成為易感群,極易在物質生活中迷失自己,出現很多心理問題。 培養有職業道德的人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大學的職業道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達成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因為職業道德教育涉及廣泛的內容,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職業道德知識,教會學生如何在職場中學會處理與人、與工作的關系,如何遵守職場中的規范,如何在工作中盡力創造價值、自我成長,而這些都是個人素質不可或缺的成分。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中通過對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和記憶,拓展了他們學習的空間和內容,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將職業道德在以後的工作中實踐,讓學生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正確為人處世,對他們學會做人和生存是必要的;職業道德教育對職業中的創新提出要求,這又對學生創造能力培養做出一定的貢獻。雖然忽視高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學生也能學到很多其他方面的東西,但缺少職業道德教育的學習將是不全面的學習,是與個人素質發展的整體觀相違背的。因此,只有加強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對當前素質教育的空白領域進行填充,才能適應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需要。 三、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是學生就業的客觀要求 隨著教育逐漸與市場接軌,能否適應市場需要為經濟建設服務已經成為評價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在經濟大潮中,用人單位已向教育系統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嚴格的要求。微軟研究院用人的標准除了扎實的基礎和專業知識、足夠的創造力、工作熱情、團隊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職業道德。中國莆田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劉建軍說,對於人才,他們比較看重實踐能力,但更看重職業道德。 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對工作環境、待遇挑三揀四,讓用人單位很無奈。為此,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將職業道德素質作為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准,希望大學階段為學生開展具有實效的職業道德教育,為他們進入職場打下一個堅實的道德基礎。如何選出具備優良道德品質的人才,成為許多大公司招聘人才時最大的難題。 從學生向職場人轉變,畢業生在哪些方面比較欠缺,人力資源經理們有著一致的看法。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招聘經理毛萍介紹,公司每年招聘大學生幾百人,佔全年招聘數量的40%~50%,但即使進入公司的學生,在一些基本的職業規范上還要不斷地加強。例如,每個部門工作都有特性,如財務部、人事部有一些機密是不能泄露的,但剛畢業的學生往往意識不到這點,把不該公開的文件放在一個公開的地方,這些都會對公司和自己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現在大學生還遇到外來競爭的問題,而這些對手是職業素質明顯要高一些的在華外籍畢業生。如果學校不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那麼培養的人才得很難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 對於企業更注重學生的態度和責任心等職業道德這一問題,一些專家分析,因為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離企業的實際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看重的並不是成績單上的分數,而是他們學習和融入的速度,這種速度很大程度上與態度和品質有關系。大學生在學校沒有受到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訓,自然就會拉開人才供應方和市場需求方之間的差距,這種矛盾直接影響到高校學生的就業前景。而開展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可以適應人才市場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適應人才市場向教育提出的挑戰。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進行修養,就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為了能擔負起重任。大學生,肩負培養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人才的重擔,因而加強自身的修養更顯得重要。孔子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見《大學》「大學章要者」)孔子把自身的修養同齊家、治國、平天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孟軻也是這樣,他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見《孟子》卷六,「告天下」)當代大學生,是四化建設的棟梁之才,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就必須自覺、認真加強思想品德修養,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嚴格要求自己,必須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守社會公德,還應以共產主義思想品德來激勵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認真學習理論,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越徹底,認識越正確,進行修養的自覺性就越高,在修養實踐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時地識別錯誤傾向,少走彎路,免遭挫折。修養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努力,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須認真學習黨的文件,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總政策。必須認真學好必修和選修的思想教育課程(即德育課)。還必須認真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學方面有關的知識如倫理學、心理學、人才學、社會學以及現代管理科學等學科。只有理論上的堅定,才能有行動上的堅定,才不致於隨波逐流,附和錯誤潮流。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 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狀況如何,主要以社會實踐來檢驗。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這個「行」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會實踐中,在待人處事中表現和形成的。人們要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離開了社會實踐,便談不上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人們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列寧曾經指出,舊社會給我們遺留的最大禍害之一,就是「書本與生活實踐完全脫節」。我國儒家倡導的「內省」、「自訟」、「吾日三省吾身」之類,雖可借鑒,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脫離社會實踐,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黃館所說:「歷數十年猶未足以純德明道」。當代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國情、鄉情,耳聞目睹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氣象以及碰到的許多新問題,既激發了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雄心壯志,同時又看到改革、開放前進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勢發展的差距。在平時,大學生在學校的許多活動包括第二課堂活動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也是思想品德修養的重要途徑。例如擔負黨、團、學生會、系班幹部職務,工作實踐、參加集體組織的各項有益活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教育實習、專題報告會、討論會、聽錄音、看錄象、電影、開展書評、影評以及文娛、體育的比賽等。每個同學參加這些活動,既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現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從同學們的議論中得到大家對自己思想品德的評價,學習他人的優秀品質,從而促進自己思想品德的修養。馬克思曾說:「人來到世間,既沒有帶著鏡子,也不象費希特派的哲學家那樣,說什麼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頁注)說明人象照鏡子那樣,要從認識別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認識和評價自己的。特別是一個健康的集體,對於培養一個人優良思想品德影響更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所學理論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結合點,才能架起書本知識與現實之間的多層次的立交橋,也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社會,豐富思想,堅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向先進人物學習 思想品德修養的目的在於學會如何做人,培養高尚的情操。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以先進人物作為楷模,就會不斷激勵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很有道理的。學習先進人物,可以從歷史上學習,也可以從現實中涌現出來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貴的品質,更要注意學習身邊先進典型的精華。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特別是同齡人的先進業跡更發人深省。因為其所處的時代、環境差異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掌握批評的武器,發揚「慎獨」精神 思想品德修養,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思想品德修養的過程,主要是自我意識、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對自己要進行正確的評價,即正確認識自己有那些長處,有那些短處,有那些優點,有那些缺點。優、缺、長、短對一個人來講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嚴於解剖自己,才能不斷發揚優點,不斷克服缺點。也就是說要有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象掃把一樣,經常打掃灰塵才能清除;而對別人的缺點錯誤,則應抱著負責、實事求是的態度,誠懇指出。同時,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自己應該虛懷若谷,認真進行反省。在我們大學生中,一些同學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對自己的缺點、短處不樂於別人指正,這是片面的,不利於思想品德的修養。修養貴在自覺,應提倡「慎獨」精神。「慎獨」語出《禮記·中庸》,原話是:「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君子在人們看不見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情況下,也很警惕。最隱蔽的東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顯出人的靈魂。所以,君子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總是非常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獨」精神從防微杜漸,培養自覺自我改造精神來說是可貴的,是一種較高的思想品德修養境界的表現。 (五)思想品德修養同學習遵守校紀、校規相結合 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修養,主要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動地指導修養,通過實踐,檢驗修養的效果。而法律、法規,則是從理論、實踐的結合上去指導人們進行思想、意識行為的修養,是對人們偏軌行為的制約。大學生在學校里,應該認真學習,模範地貫徹執行學校所制定的一切規章制度。因為這些規章制度是密切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而具體地貫徹執行法律、法規的行為准則,是保證高校貫徹執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需要,是促使大學生沿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方向健康成長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養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任務,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須善於總結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實踐,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⑶ 勿在人前言他過,常在人後思己錯,這句是這樣說的嗎
這么說挺好的。
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指出別人的過錯,這樣太不給他人留情面。
在沒人的時候還能反省自己的過錯,與慎獨有類似之處。
⑷ 你對儒家思想的看法
儒家的思想以「仁義理智信」為核心,以維護已有的社會結構為行動准則。避免大的變革。
儒家的思想作為修身養性來說還是不錯的,「慎獨」更是很高的精神境界。
但是作為在社會上的原則有幾個問題:
1、輕視勞動、商業。
2、沒有競爭思想。
3、中庸之道缺乏進取精神,在目前「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情況下不太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