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驅動創新經濟發展論文引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驅動創新經濟發展論文引言

發布時間: 2021-03-21 00:39:15

『壹』 談一談你對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動力的理解1500字

如何認識新常態
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由過去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我國在經歷了過去30多年將近10%的高速增長、總體上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不僅發展面
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資和資本擴張為主導、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勞動年齡人口和資本積累率的下降使潛在增長率降
低將成為必然趨勢和常態,而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財政金融風險加大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等幾個因素的疊加,都使得經濟不可能再維持此前的高速增
長。也就是說,減速或換擋是經濟發展內在因素導致的必然結果。更為重要的是,與前期增長減速主要源於周期性因素不同,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減速主要源於經濟
基本條件變化帶來的結構性因素,而這種減速也不能繼續簡單地沿用過往凱恩斯主義的總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態意味著經濟發展動力將主要來源於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
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在要素稟賦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勞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和經濟結構不斷轉換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
長主要是依靠低廉的生產要素驅動的,而隨著我國生產要素價格發生質的變化,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即依靠創新驅動成為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根本出路。今年以
來,產業結構發生的積極變化如服務業增加值佔比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工業平均增速以及單位GDP能耗下降,顯示了
「結構調整出效益緝廠光斷叱登癸券含猾」,也預示著技術創新背景下的結構調整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除了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結構調整外,當前還有一個更大、更為基礎
性的催生發展動力的「結構調整」,那就是進一步激發來自民間資本和企業家的創新動能,從而整體上優化國民經濟結構,而這需要在體制上進一步改革,以最大限
度地增強和保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可喜的是,本屆政府一直強調改革紅利,也就是說通過促進改革繼續支持經濟增長。這從這兩年深化經
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可見一斑,都是向市場放權、給企業松綁、營造更加寬松便利的環境等重要舉措,無疑都會推動民間資本、民營經濟發展和企業家精神復甦。可
以想見,依靠體制的內在激勵和保障來促進經濟內生增長也將成為今後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貳』 大學生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論文

這個過程我們能研究,可以寫

『叄』 簡述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關理論,並談其對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急求

隨著全球經濟競爭的日益加劇,發展創新驅動型經濟已經被各發達國家和地區提到戰略高度。德國歷史上就是一個非常注重科技創新的國家,在20世紀初就已經走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前列。作為二戰的發起者和戰敗國,德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同時流失了大量優秀的科技人員,科技發展整體水平一度落後。二戰後,德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復甦和發展,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戰略規劃並輔以政策舉措的配合,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體系和研發體系,德國重新回到了科技大國和創新強國的行列。根據歐洲創新記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2013年對歐盟28個成員國創新績效的測評結果,德國創新整體績效位於瑞士之後列第2位,屬於創新領導國家。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13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報告顯示,2013年德國創新指數全球排名第15位,居於世界前列。歐盟於2013年初發布2012/2013年度「創新經濟體」排名,其中僅次於瑞典位列第2位的德國,在知識資產(專利申請、應對社會挑戰類專利申請)、創新者(與創新生產、營銷相關的中小企業數)方面佔有絕對優勢。歷經戰前興盛階段、戰後恢復階段、科技振興階段及平穩發展階段,1990年德國步入統一發展階段,其創新驅動發展也進入新時期。

『肆』 一篇關於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的理解

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大台階。同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我國現代化涉及十幾億人,走全靠要素驅動的老路難以為繼。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因此我們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

『伍』 創新驅動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可以使國家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穩步前進。因此,國家應該加強創新力的培養及為其創造良好的條件。

『陸』 談談你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論文2000字

談談你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論文俺提供製作過程文檔。

『柒』 淺談創新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2000字

這個豈不是要寫很長時間,字數太多,沒有文採的我只能靠想像力了。

『捌』 現代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3000字論文 拜託高手給個寫的思路 主要從哪些方面闡述呢

提你參考----文如下

在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下,發展模式的優劣日益成為國家和諧發展、維護國際地位的決定因素。為此,中國選擇了走建設創新型國家之路。

1 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是建設創新國家的迫切要求

國際公認的創新型國家發展歷程,是一部創新活力不斷轉化的歷史。各種新思想、新知識不斷涌現,各種新發現、新發明不斷涌現,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各種新的社會生產、科研組織方式不斷涌現。這些不斷涌現出來的新要素,又最終匯聚成大量的科技成果被不斷地、大規模地轉化為提升生產力水平的活動,持續支撐著這些國家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

在創新活力轉化現實生產力過程中,企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世界工業化、現代化歷史都表明,新產業的興起、新興國家的強盛,都依賴於一批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突破和商業化的運用。例如,美國工業化時期,通用和福特等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開發和轉化獲得長久的發展,提升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增強了美國工業國際競爭力;20世紀末,微軟、蘋果、英特爾等新興的高科技公司,通過不斷技術創新不僅獲得自身迅猛發展,也引領了美國經濟發展。再如。日本和韓國也正是由於有一批象索尼、NEC和豐田、三星、現代和LG等這樣的大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才創造了經濟復興的神話。還有,芬蘭原本是個林業資源國、正是由於諾基亞公司在通信領域成功的技術創新活動,才帶動了芬蘭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同時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信息產業的發展。

20世紀30年代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曾推斷:生產資料的資本品工業(重工業)將成為主導產業,導致國家經濟增長主要通過大規模資本投入來獲得。但歷史的軌跡並非如此。20世紀中期以後,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使西方發達國家可不再完全依賴投資規模的擴大來驅動經濟發展。在市場競爭的驅動下,一大批企業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活動,使技術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要素,提高了經濟發展的效率,改善了資源、環境利用方式,使這些國家保持了持續的發展活力,同時也為緩解社會矛盾提供了物質基礎。企業的普遍技術創新行為改變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這些國家二戰後的經濟繁榮和穩定以及新興國家的興起都離不開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發揮的主導作用。

總之,技術創新活動活躍的企業群體對於提高一個國家的創新活力、轉變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我們要把握技術創新這一中心環節,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使企業成為推進我國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

『玖』 如何通過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發展論文

過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發展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