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針灸醫案範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針灸醫案範例

發布時間: 2021-03-20 23:22:34

① 針灸名家

當代不多,近現代的有些,承淡安,陸瘦燕,王樂亭,李鼎,當然還有一些,就不一一列舉了。

② 陳應龍針灸醫案txt全集下載

陳應龍針灸醫案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應該是全本了

③ 請問大師 江蘇連雲港哪裡有會針灸的老中醫 會用鬼門十三針的針法 跪謝

遼陽有一個會的道長,我昨天才見他用針當場紮好一個被鬼附身的人

④ 江南名醫醫案精選

11本吧!周小農醫案,張羹梅醫案,黃文東醫案,丁甘仁醫案,丁甘仁醫案續編,董廷瑤醫案,姚和清眼科證治經驗與醫案,張伯臾醫案,陸瘦燕針灸醫案醫話,楊永璇針灸醫案醫話,程門雪醫案

⑤ 您好,我看了祝道長的書,其中針灸醫案部分還不明白,怎麼聯系祝道長萬分感謝🙏

你看的書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和他們聯系一下問問怎麼能聯繫上你說的那個道長。

⑥ 針灸和艾灸的區別 針灸和艾灸哪個效果好

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葯物和物理的復合作用;艾灸效果更好。
針灸與艾灸都是通過刺激人體穴位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但針灸只屬於物理療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稱的「艾草」所制,用於灸法,可起到葯性治療與物理治療的雙結合;針灸如把握不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針消毒不好的話還可能會交叉感染,而艾灸屬於外部自然療法,沒有副作用。
艾灸在正規機構做更靠譜,在眾多的養生健康公司中,傳艾健康的性價比高、口碑好,名師精通懸灸、溫針灸等灸法,對面診、手診、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種中醫外治療法也頗有研究,經驗豐富,值得信賴。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⑦ 古代著名醫案都有啥

中醫治病時對有關症狀、處方、用葯等的記錄,多用做書名,如清代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醫醫案》等 即病案。是醫生治療疾病時辨證、立法、處方用葯的連續記錄。漢代名醫淳於意創造性地記載了自己治療的二十五例醫案,當時稱為《診籍》。包括有患者姓名、地址、職業、病理、辨證、治療、預...後等。後世醫家有將自己所治療的病案記錄整理而為個人醫案者。也有專門選取古今名家醫案匯編成冊者,如《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古今醫案按》等。 中醫醫案起源很早,其萌芽可追溯到周代。據《周禮》記載,當時的醫生已有關於疾病名稱及治療結果的記錄,但其作用主要是用於評定醫生的療效,從而確定其等級,以發薪俸。此外,《左傳》及先秦諸子著作中,也有散在的關於醫家診治疾病的記載,均可視為醫案之雛形。現今所見最早有實際內容的醫案,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所載扁鵲治趙簡子、虢太子、齊桓侯三案及淳於意的診籍。尤其後者,被視為後世醫家之濫觴。淳於意診籍共25則,每則載有患者姓氏、住址、職務、病名、脈象、治法及預後等內容,涉及內、外、傷、婦、兒各科病證。診法以脈為主,兼有病機分析。治法有葯物、針刺、熏洗等,用葯或湯或丸或酒。更可貴的是,除治癒者外,診籍還記錄了10個死亡病例,這種事實求是的態度,反映了早期醫案朴實無華的風格特點。 秦漢以降,醫學崇尚方書,直至隋唐五代,醫案未能取得突破性發展。這一時期,醫案散見於醫籍和文史書中,數量少,內容簡。如《千金要方》所載數案,多為孫思邈自治案,目的主要是用以證明某方、某葯的療效,缺乏對病證的詳細描述及分析。盡管如此,這一時期的醫案,仍有其朴實典雅、醫文融會等可取之處,從中亦可得到啟迪。 宋金元時期為醫案空前發展的階段。醫案專著開始出現、醫籍附案逐漸增多、醫家立案蔚然成風、醫案風格異彩紛呈,是這一時期醫案發展的主要特點。 宋·許叔微的《傷寒九十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案專著。該書將常見的傷寒病證方分為90種,每證一案。立案嚴謹,內容全面完整,且以《內經》、《難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為依據,對醫案加以剖析,頗有啟發。清代醫家餘震稱贊本書:「所存醫案數十條,皆有發明,可為後學楷模。」 醫籍附案雖起源很早,但較為零散,比較集中的醫籍附案,實始於宋。如錢乙《小兒葯證直訣》卷中,載兒科醫案23則,涉及病證十幾種,或分析病因病機,或闡明方葯運用,充分體現了錢氏的兒科學術特點。此書不僅以論附案為其特點,而且也是最早的專科醫案。此外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以及這一時期眾多醫家的醫著,也大都附有醫案。如楊介、孫兆、張子和、李東垣、朱丹溪、陳自明、王好古、羅天益、滑壽等,均有醫案傳世。隨著醫案的增加,其形式、風格及敘案方式亦有所變化。如有的以論附案,有的夾論夾案,有的邊論邊案,但目的均在於以案證理。 如張子和醫案,見於《儒門事親》,約200餘則,其案記述病因、辯證、治法、立方較詳,用葯多主寒涼,擅用汗、吐、下三法,體現了張子和以攻邪為主的學術特點。李東垣醫案,散見於《脾胃論》、《蘭室秘藏》二書,述案周詳,辯證確切,處方葯多量輕,擅用升陽益氣之法,反映了李東垣善於扶正祛邪、顧護正氣的風格。朱丹溪醫案,流傳較多,多以夾敘夾議的寫法,闡明其滋陰降火的學術特點。 上述醫案,不僅充分反映了各醫家不同的學術觀點、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也為後世醫案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醫案發展至明代,各方面均漸趨成熟。個人醫案專著大量增加,醫案類書出現,以及對醫案開始進行研究,是這一時期醫案成熟的重要標志。據不完全統計,現存明代個人醫案專著約有30餘種。較有代表性的如《石山醫案》、《周慎齋醫案》、《孫文垣醫案》、《王肯堂醫案》《奇效醫述》、《易氏醫案》、《李中梓醫案》等。此外醫籍附案的數量和種類也大大超過前代,如《景岳全書》、《滇南本草》、《醫宗必讀》、《本草綱目》、《針灸大成》、《醫學正傳》、《外科正宗》、《一草亭目科》、《濟陰綱目》等書,所附醫案數量可觀,涉及臨床各科。在醫案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主要表現在: ①內容完整、客觀; ②格式多樣、規范; ③說理透徹、詳明; ④文筆秀美、流暢。 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醫案類書--《名醫類案》。該書為江瓘編著,12卷,薈集明代以前歷代醫家醫案及經史百家中所載醫案近3000例,以病證分為205門。所載醫案以內科為主,兼及外、婦、五官各科。每案記醫者姓名及患者年齡,體質、症狀、診斷、治法、方葯等,而且許多醫案附有夾注或按語,以「宣明往范,昭示來學,既不詭於聖經,復易通乎平俗」。該書不僅開我國醫案類書之先河,而且也是第一部研究古代醫案的專著。所載諸案,不僅反映了所輯前賢的精湛醫術及臨證經驗,而且為研究這些醫家的學術思想留下了寶貴資料。 此期除了對醫案的廣泛性研究外,一些醫家還開始對醫案的書寫格式與規范進行了專門研究。首先是《韓氏醫通》提出醫案要「望、聞、問、切、論、治六法必書」,並示以格式。其後吳昆在《脈語》中對此又作了修改和補充,提出了「七書一引」的書寫方法,對醫案的書寫內容和格式做了更為詳細的說明。這些觀點的提出,起到了促進醫案向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的作用,對後世醫案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清代是醫案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不僅有大量的醫案問世,而且書寫和編纂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理論與臨床的結合更加緊密,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醫學術的發展。概括本時期醫案的特點,約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 醫案大量涌現,形式種類多樣。 經初步統計,清代醫家撰寫的醫案專著達200餘種。就著作的形式而言,門類俱全,風格多樣,既有個人醫案、醫案類書、醫案叢書,又有專科醫案、專題醫案、會診醫案、醫案評注及宮廷醫案等。就編寫形式而言,匠心獨運,各具特色,如有的敘證簡要,寓意深刻;有的詳說細解,記敘明暢;有的善引經典,重在說理;有的強調治法,示人規矩;有的脈因證治,井然有序。 ⑵ 醫家重視醫案,立案已成風尚。 清代醫案之所以有所成就,在於醫家們對醫案的普遍關注。一方面醫家對前賢醫案倍加珍視,如餘震曾雲:「成案甚多,醫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盡可揣摩。」(《古今醫案按·序》)王燕昌亦雲:「名醫立案,各有心得,流傳既久,嘉惠無窮。蓋臨證多則閱理精,練事深則處方穩,此前賢醫案所以可貴也。」(《王氏醫存·凡例》)另一方面,醫家對個人撰寫醫案格外重視,徐靈胎指出:「故治病之法,必宜先立醫案。」王達士《醫權初編》亦雲:「醫者立方,當先立案。」足見當時醫家書寫醫案已蔚然成風。傳世醫案較有影響的如喻昌《寓意草》、馬元儀《印機草》、尤在涇《靜香樓醫案》、齊有堂《齊氏醫案》、《王九峰臨證醫案》、顧曉瀾《吳門治驗錄》、《吳鞠通醫案》、王孟英《王氏醫案》、蔣寶素《問齋醫案》、謝映廬《得心集醫案》、《費伯雄醫案》、王旭高《環溪草堂醫案》、余聽鴻《診余集》等等,枚不勝舉,可謂名家輩出,各領風騷。各案雖風格有所差異,但都反映了各自獨特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為後人所稱道。 ⑶ 重視醫案研究,大量合刊匯編。 明末清初醫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除記載了60多則疑難雜證病案外,還於開篇「先議病後用葯」之後,撰「與門人訂議病式」。「議病式」在韓懋、吳昆等人的基礎上,對撰寫醫案的內容與格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

⑧ 誰有現代針灸醫案選(劉冠軍組)要Word文檔的

有認識的 、

⑨ 中國古代針灸醫書

1、《黃帝八十一難經》 (據說上古神醫扁鵲著,至今醫學的飛速發展也沒有超越它。)
2、《陰陽十一脈灸經》 (馬王堆出土帛書,春秋?)
《足臂十一脈灸經》 (馬王堆出土帛書,春秋?)
《黃帝針經》 (戰國?)

3、《黃帝明堂灸經》 (唐?)

4、《灸膏肓俞穴法》 (北宋醫學家 庄綽。)
《針灸資生經》 (南宋針灸學家 王執中)
《備急灸法 》 (南宋針灸學家 聞人耆年)
《子午流注針經》 (金代針灸學家 何若愚)
《針經指南》 (金元時期針灸家 竇默)
《針灸四書》 (元代針灸家 竇桂芳)
《針經摘英集》 (元代醫家 杜思敬)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元·王國瑞)
《金蘭循經取穴圖解》 (元·忽公泰)

5、《針灸大全》 (明代針灸學家 徐 鳳)
《奇經八脈考》 (明·李時珍)
《針灸聚英》 (明代針灸醫家 高 武)
《針炙節要聚英 》 (明·高 武)
《經絡全書》 (明·徐曾)
《針灸問對》 (明·汪 機)
《針灸集成》 (明·作者不詳 廖潤鴻刊)

6、《針灸逢源》 (清代針灸學家 李學川)
《太乙神針心法》 (清初針灸醫家 韓貽豐)
《灸法秘傳》 (清·金冶田傳 雷少逸編)
《繪圖針灸易學(圖說)》(清代針灸學家 李守先)

7、《針灸傳真》 (民國針灸醫家 趙熙 孫秉彝)
《針灸真傳》 (民國針灸醫家 趙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