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杜詩鏡銓前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杜詩鏡銓前言

發布時間: 2021-03-20 22:35:10

㈠ 可以給我幾篇為詩集寫的前言的範文嗎好點的。。。拜託~~~~

席慕容《河流之歌》前言
代序
此刻的心情
席慕容
從十四歲開始正式學畫,這么多年了,遇到有自己特別喜歡的作品,還是會留起來,捨不得賣掉。從台北到布魯塞爾、從慕尼黑再回到石門,一捆一捆的畫布跟著我搬來搬去,怎樣也捨不得丟掉,因為心裡知道,那樣的作品在往後的日子裡是再也畫不出來的了。
因為,正如同人類的成長一樣,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面貌,過了這個階段,再要往回走就是強求了。
所以,在今夜,雖然窗外依舊是潮濕而芬芳的院落,燈下依然有幾張唱片、幾張稿紙,可是,而對著《無怨的青春》的初稿,我深深地覺得,世間有些事物是不會再回來的了。就好像一顆離我越來越遠的星辰,眼看它逐漸變小、變暗、變冷,終於在一個我絕對無法觸及的距離里消失,而我站在黑暗的夜裡,對一切都無能為力。
心裡是有一點悲傷和悵惘的,但是也同樣含著感謝,感謝的是:藉著它曾經發過的光和熱,讓我寫出了一些自己也很喜歡的詩句,使我在每次回顧的時候,仍然可以信它、愛它和懷想它。
所以在《七里香》和《無怨的青春》里,我參差地放進了我十幾到三十幾歲的作品,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作品有著相彷彿的面貌,一方面也是為了我自己的一種紀念,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一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如果只把這些詩當成是一種記錄,那麼,詩里當然有我,可是,如果大家肯把這些詩當成是一件藝術品的話,那麼,詩里就不應該是只有我而已了。
在現實生活里,我是一個幸運的女子,因為有深愛著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長,想畫就畫,想寫就寫,做著對一個婦人來說是極為奢侈的事。我要承認,在今生,我已經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著的那種絕對的愛情,上蒼一切的安排原來都有深意,我願意沿著即定的軌跡走下去,知恩並且感激。
我會好好地去生活,好好地把握住每一個時刻,對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強求。
當然,詩仍然是要寫下去,只是,在明天,我會寫些什麼,或者我將要怎樣寫,就完全不是此刻的我可以預知的了。
生命的迷人之處,親愛的朋友啊!不也就都在這些地方了嗎?

《廢名詩集》前言
在現代文壇上,廢名是一位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立精神的作家、學者。其一生以1949年為界,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以文學創作為主,兼及詩學、佛學研究。主要有短篇小說集《竹林的故事》、《棗》、《桃園》,長篇小說《橋》、《莫須有先生傳》、《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詩論《談新詩》,佛學專著《阿賴耶識論》等。後期除少量創作外,主要從事學術研究,著有《古代的人民文藝——〈詩經〉講稿》、《杜詩講稿》、《跟青年談魯迅》、《魯迅研究》、《美學講義》、《新民歌講稿》等。

廢名以其風格特異的小說名世,但從本質上講,他乃是一位詩人。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周作人就曾說過:「廢名君是詩人,雖然是做著小說。」(《〈桃園〉跋》,《桃園》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版)三十年代鶴西(程侃聲)也說廢名「到底還是詩人」。(《讀〈橋〉與〈莫須有先生傳〉》,《文學雜志》1937年8月1日第1卷第4期)廢名是以新詩人的姿態步入文壇的,他最初發表的文學作品即是詩。他將詩的特質熔入小說創作之中,多用唐人寫絕句的手法,構築一方遠離塵囂、如詩如畫的鄉村世界,展現一種充滿詩意的人生形式。語言簡練,意境濃郁,富有田園風味和牧歌情調。他的小說不僅影響了沈從文等作家的創作,而且對卞之琳等詩人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37年,孟實(朱光潛)就及時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他在為《橋》所寫的一篇書評中說《橋》「對於卞之琳一派新詩的影響似很顯著,雖然他們自己也許不承認」。(《橋》,《文學雜志》1937年7月1日第1卷第3期)晚年的卞之琳承認自己主要是從廢名的小說里「得到讀詩的藝術享受」。(《〈馮文炳選集〉序》,《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2期)卞之琳三十年代中後期的詩歌在觀念化寫作方式等方面,與廢名小說確實存在著某些相通之處。

廢名生前公開發表的詩作不多(近50首),可他寫的詩卻並不算少。1931年10月17日,他曾在《〈天馬〉詩集》一文中說過:「我於今年三月成詩集曰《天馬》,計詩八十首……今年五月成《鏡》,計詩四十首。」1958年1月16日,他在《談談新詩》中寫道:「我從前也是寫過新詩的,在1930年寫得很不少,足足有二百首……」1949年以後,他用新民歌體創作了《歌頌篇三百首》,在報刊上發表過《工作中依靠共產黨》、《迎新詞》、《歡迎志願軍歸國》等數首詩。由此可知,廢名至少有詩作500首。這些詩歌除部分散佚者外,多數以手稿形式存留下來。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廢名重視自己的詩歌,遠勝於其小說。他講新詩,專門介紹過自己的詩歌創作。他將自己的詩歌與卞之琳、林庚、馮至等詩人相比,一面承認他們寫得好,「我是萬不能及的」;一面又很自信地說:「我的詩也有他們所不能及的地方,即我的詩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個的不是零星的,不寫而還是詩的,他們則是詩人寫詩,以詩為事業,正如我寫小說。」「我的詩太沒有世間的色與香了,這是世人說它難懂之故。若就詩的完全性說,任何人的詩都不及它。」(《新詩講義——關於我自己的一章》,天津《民國日報·文藝》1948年4月5日第120期)關於廢名的詩歌成就,向來是見仁見智,評說不一。卞之琳雖然承認廢名「應算詩人」,但他對廢名的詩評價不高,說「他的分行新詩里,也自有些吉光片羽,思路難辨,層次欠明。他的詩,語言上古今甚至中外雜陳,未能化古化歐,多數佶屈聱牙,讀來不順,更少作為詩,盡管是自由詩,所應有的節奏感和旋律感」。(《〈馮文炳選集〉序》,《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2期)台灣詩人瘂弦則堅稱:「廢名的詩即使以今天最『前衛』的眼光來披閱,仍是第一流的,仍是最『現代的』。」(《禪趣詩人廢名》,《中國新詩研究》,台灣洪範書店1982年版)

廢名的詩歌創作起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終於五十年代末。總的來講,二十年代的創作,如《冬夜》《小孩》《磨面的孩子》《洋車夫的兒子》等,偏向於寫實,比較容易讀懂。三十年代轉向現代派,詩思生澀,禪味甚濃,最難理解。抗戰以後,詩風稍趨閃露,如《雞鳴》《人類》《真理》《人生》等。五十年代的詩作,則近於民歌體,內容清楚明白,無需解讀。因此,要解讀的是其三十年代的詩歌。這類詩歌代表著廢名詩歌創作的最高藝術成就,在中國現代派詩歌中可謂獨樹一幟。1947年,黃伯思曾指出:「我所有興趣的還是廢名在中國新詩上的功績,他開辟了一條新路……這是中國新詩近於禪的一路。」(《關於廢名》,《文藝春秋副刊》1947年3月15日第1卷第3期)

廢名的詩歌一如其小說,有的特別是三十年代的作品的確相當難懂。早在1936年,劉半農就說過:「廢名即馮文炳,有短詩數首,無一首可解。」(《劉半農日記(1936年1月6日)》,《新文學史料》1991年第1期)過了半個世紀,艾青也說廢名的詩「更難於捉摸」。(《中國新詩六十年》,《艾青談詩》,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廢名的詩難懂,是指其詩懂之不易,要弄懂須花些功夫才行,並非說他的詩如有字天書,根本就不可解,無法懂。而一旦懂得,則會發現許多新奇的東西,令人驚嘆,耐人回味。誠如朱光潛所言:「廢名先生的詩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後,你也許要驚嘆它真好。有些詩可以從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詩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廢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禪家與道人的風味。他的詩有一個深玄的背景,難懂的是這背景……無疑地,廢名所走的是一條窄路,但是每人都各走各的窄路,結果必有許多新奇的發見。最怕的是大家都走上同一條窄路。」(《編輯後記》,《文學雜志》1937年6月1日第1卷第2期)廢名曾說:「大凡想像豐富的詩人,其詩無有不晦澀的,而亦必有解人。」(《講一句詩》,北平《平明日報·星期藝文》1947年1月12日第3期)這話雖然是針對李商隱及其詩歌而言的,但也可以看作是廢名的夫子自道。

從現有資料來看,廢名自編過三本詩集。第一本為《天馬》,第二本為《鏡》,第三本系前兩本之合集,較原來刪去了幾首詩,亦題名為《天馬》。這三本詩集,都未曾出版過。如今,《鏡》稿已發現,而兩本《天馬》仍下落不明。同為苦雨齋弟子的沈啟無(開元),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曾輯有《水邊》和《招隱集》兩本書,內中收有廢名的部分詩歌。《水邊》1944年1月由北平新民印書館印行,共收詩33首。全書分前後兩部。前部題曰「飛塵」,計3輯,收廢名詩16首。後部題曰「露」,所收的是開元自己的詩。《招隱集》1945年5月由漢口大楚報社出版,系廢名的詩文合集,其中收詩15首。平心而論,沈啟無本著友情編輯這兩本書,不能說毫無意義和價值,但是他對廢名的詩刪改較多,則有損廢名詩作的原貌。1985年,馮健男應人民文學出版社之邀,編輯出版《馮文炳選集》,第二輯選編廢名詩歌28首,大多是據作者手稿排印的。1999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國詩歌庫》,周良沛選編,其中第三集列有「廢名卷」,共收詩40題53首。這是目前搜羅廢名詩作最多的一個集子。編者雖然花了大量工夫「盡量求全」,但因資料闕如,結果還是「集漏」了不少。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詩集,共匯編廢名1922年至1948年間的詩歌95題108首,其中舊體詩、譯詩各兩首。集中所收詩歌,凡未公開發表的,一律按廢名哲嗣馮思純先生提供之手稿排印;已公開發表的,則主要以原刊本為依據。為便於讀者了解、理解廢名的詩學觀和詩歌創作,特選《新詩問答》、《新詩應該是自由詩》、《已往的詩文學與新詩》、《新詩講義——關於我自己的一章》等7篇文章列為附錄。原打算將廢名1949年以後的詩歌一並編入本集,經反復考量,愚意以為還是不收的好。廢名在1949年之前的詩歌,如本集有所遺漏,俟日後再版時補入。

《七月詩集》前言
二○○二年七月,一株深山裡孤獨而高傲的野蕉給了我激情,讓我無意中走進了詩的神聖殿堂。三年來,在詩的海洋里暢游,我領略了天街小酌醉意後的無拘、城郊春花玫瑰的芬芳和深谷幽蘭的孤傲與高潔……
百餘首小詩,是七月火熱般激情的釋放,是空靈龍蛇的飛舞,也是心泉真情輕涌。寫詩的感覺是美妙的,它可以讓孤獨寂寞的內心世界慢慢變得豐富、自信起來,讓你忘卻塵世的煩惱和憂愁。因為,從中你能得到美的享受、人類最高級的快樂!
擁有薄薄的這本詩集是我三十六年人生旅途最大的收獲。忘不了,是深山野蕉和故居嬌燕給了我創作的激情與靈感,忘不了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空靈和美好,也忘不了腳踏城磚時的那份雄壯與蒼涼。
也許,薄薄的這本詩集會靜靜地在茫茫人海中消失,最終沒有一首會成為不朽的篇章、千秋詩行,但我的心依然會和它們一起自由而高傲地飛翔!
尹進華
二○○五年十月於宣恩

㈡ 關於詩的,幫幫忙!

我就是中學語文教師,該答案絕對權威。請相信!
詩聖是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被人們尊稱為「詩聖」。
詩鬼是李賀,字長吉。晚唐詩人。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據統計,他的作品中出現「死」字20多個,「老」字50多個。尤其是寫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讓人感到幽靈出沒,陰森可怖。因此,後人稱李賀為「詩鬼」。
詩佛——王維。王維早年即信奉佛教,隨著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趨於消極,晚年更是奉佛長齋,衣不文采,居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往來,「彈琴賦詩,傲嘯終日」,正如他自己寫的:「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後期的不少詩作對現實幾乎無任何積極反映,佛老消極思想濃厚,有的甚至充滿了佛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後世也就人把他稱為「詩佛」。
詩魔——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唐時期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流傳下來的有三千首之多,由於他酷愛吟詩,「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詩魔降不得,每逢風月一閑吟」的詩句,後人就以「詩魔」稱白居易。

㈢ 春日憶李白的全詩於解釋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體裁】:五言律詩

--------------------------------------------------------------

【格律】:○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

【注釋】:

1. 庾開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2. 鮑參軍:劉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3.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4.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5.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

【前言】: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寶五載(746)或六載(747)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杜甫和李白於天寶四載秋在魯郡分別,就再未見面。詩中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摯情誼和對他的文學才能的極高評價。

--------------------------------------------------------------

【賞評】:

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象庾信那樣清新,象鮑照那樣俊逸。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盪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詩是何等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並不明說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寫離情,自然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敘,而使詩意前後勾聯,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之景。「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自然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自然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著深重的離情。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自然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象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言「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余意不盡,令人讀完全詩,心中猶回盪著作者的無限思情。

--------------------------------------------------------------

【集評】:

清代浦起龍說:「此篇純於詩學結契上立意」(《讀杜心解》),確實道出這首詩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清代楊倫評此詩說:「首句自是閱盡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范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詩鏡銓》)這話說得很對。

㈣ 蘇教版語文讀本

1、《風箏》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作者以風箏為描述的中心對象,借風箏抒懷、述志,表現了作者嚴於解剖自己,深刻地批判自己,勇於同舊我決裂的精神品質。

2、巴金的散文《海上的日出》勾勒了海上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三幅圖畫,激勵人們嚮往光明,奮發向上。

3、劉紹棠的《本命年的回想》和瓊瑤的《鄉愁》都選自《夜光杯散文精選》。另外我們還學到過餘光中的小詩題目也叫《鄉愁》。本文著力抒寫的是回大陸探親前的喜悅和激動。

4、《大地的兒子》作者蘇叔陽,文章寫的是周恩來的故事。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歲去日本留學前曾寫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5、《桃子熟了》贊美了劉伯承伯伯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精神。這里成熟了的「桃子」既是桃樹上生長的桃子,自然界的果實,又是老農豐富的育桃經驗與書本上的育桃知識相結合的產物。

6、《雨中》一文的作者是趙麗宏。主要採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

7、《這不是一顆流星》中的小浩波是阿婆帶的第19個孩子。文章集中寫孩子想讓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事,運用了倒敘手法。作者贊美了孩子真誠純潔的新,深摯持久的感情,同時也表達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大人們都應該保持赤子之心,讓社會充滿友愛,充滿溫暖。

8、《小小說兩篇》中的《未上鎖的門》寫一個任性而迷途的女孩,多少年後,在母親愛心的感召下,終於又回到了母親的身邊。「未上鎖的門」具有象徵意義,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深思。《20美金的價值》寫一個5歲的孩子,希望和父親一起吃頓晚餐,竟然要用20美金向父親買一個小時的時間。

9、《擺渡》是高曉聲為自己的《七九小說集》寫的前言。其寫作目的是引導讀者認識生活的真諦,走向精神升華的彼岸。

10、《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作者林海音,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中的最後一篇,主人公是英子,文中爸爸的花兒指的是夾竹桃。

11、《羚羊木雕》的原題是「反悔」。本文圍繞一隻「羚羊木雕」,展開家庭成員內部的矛盾。啟示人們,做父母的應該理解少年,尊重他們的人格、友情。

12、《我的幼年生活》作者張天翼,他幼年時曾看過《岳傳》、《楊家將》、《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彭公案》等小說。

13、《我喜歡書》作者白夜,他曾看過《三國演義》、《千家詩》、《魯濱遜漂流記》、《杜詩鏡銓》、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紅樓夢》等書。本文由激發興趣到引發思考,先敘後議,敘議結合的寫法。

14、《難忘馬科》作者[美]海倫•蒙思拉,他是馬科的老師,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

15、《為學》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作者清代彭端淑,這是一篇議論文。本文論述的中心是:為學難易的相互轉化,關鍵在「為」。文章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來論證中心論點。

16、《月跡》是賈平凹寫的一篇兒童散文作品。本文表現的是聰穎、美妙的童心。

17、《落落的微笑》中的「落落」是一個棄嬰。落落的微笑,是人間真情澆灌的燦爛花朵,主要歌頌了任婆婆超越母愛的偉大情懷。

18、《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作者王海桐。她向人們展示一個真實的自我:是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考試機器。

19、沈從文的《過節和觀燈》描敘了端午節、跑馬節和元宵節的盛況。

20、《小巷老門》是余秋雨旅行考察歐洲時寫於西班牙的散文。

21、陸羽被尊稱為「茶聖」,著有《茶經》。

22、《元宵雜談》中提到了袁世凱、朱元璋、朱淑真、辛棄疾、王國維。「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選自〈青玉案 元夕〉作者辛棄疾。

23、《豆腐入文聞亦香》一文巧妙地運用了諺語、俗語和歇後語。

24、《吃相一瞥》中舉了《描金鳳》《金玉奴》中徐惠蘭、莫嵇吃相的例子。

25、《大明湖之春》作者老舍。作者寫濟南的名勝,引到大名湖,強調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目的是襯托濟南的不凡,襯托濟南的「闊氣」,襯託大名湖的「一片綠」,襯託大名湖「名貴的出產」。

26、自讀課本中的《春》作者沈從文。文章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春的韻味寫絕了:花草有情,「努力從地下拔起」;白雲有情,「在微風中緩緩的移動」;風兒有情,「溫柔的」「摩、撫、拉、送」。

27、《春風》一文作者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描寫了北方春風的粗獷壯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出自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28、「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是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

29、《古代英雄的石像》體裁童話,作者葉聖陶。

30、《飛天夢》的副標題是「記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黃緯祿」。文章可用「入迷」兩個字概括黃緯祿對祖國火箭事業的追求。

31、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了月球,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32、《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說,這學期我們在自讀課本中看到了《大鬧天宮》這一部分。

33、《快樂王子》作者英國作家王爾德,體裁童話,這篇作品是巴金譯寫的。

34、《阿凡提的故事》介紹了「請衣裳吃」「你自己念吧」「比您早死兩天」「不要再見你的面」四則故事。故事主要通過對話,巧妙表現了阿凡提的聰明、機智,嘲諷了皇帝的昏庸、無知,諷刺了有些人的庸俗、淺薄。

35、《古代神話兩則》是「女媧補天」「鯀禹治水」兩則神話。

36、《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美麗而又悲壯的一篇。其中天神是宙斯。

37、歐陽修的《賣油翁》記敘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8、《安塞腰鼓》贊頌了黃土高原,贊頌了黃土高原上充滿了無限活力的農民後生,贊頌了生命和力量。

39、《餐桌上的文化》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李白詩《月下獨酌四首》;「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出自李白詩《宣州謝眺樓校書叔雲》。

40 、《海濱仲夏夜》作者俊青,本文描寫了海濱仲夏夜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了對美好景色、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41、《傾聽夏日》分別用「蛙歌」「蟬鳴」作三首詩的題目。作者選取了代表夏季農村特色的三種聲音,寄託了對自然、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42、《三峽之秋》作者方紀。本文先總寫了三峽的特徵「成熟」,然後按早晨、中午、黃昏的時間順序分別描寫了三峽明麗、熱烈、平靜的特點。

43、《秋頌》作者用颯爽秀逸的姿態美、凄楚的情感美勾畫了一幅明澈的秋美圖,呼應了秋「閑」「逸」的本色。

44、《白馬湖之冬》通過對白馬湖冬天風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45、《江南的冬景》作者郁達夫,散文家。文章用江南冬天跟北國之冬、南國之冬比較,著力刻畫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調」;抓住江南水鄉的特點,寫「微雨」,寫「雪景」,極力渲染江南冬景的迷人。

46、《一年四季》文章以「一年四季」為題目,以「一年四季」為軸心,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感受大自然,擁抱大自然。

47、《走馬觀花看銀河》一文緊扣「走馬觀花」四個字,從「龐大」「變化」兩大角度介紹說明。

48、《熱帶植物資源的袖珍庫》一文作者抓住「經濟植物園」的「袖珍」特點進行介紹。

49、《商城裡的電腦世界》運用小標題,巧用擬人化手法進行說明。

50 、《核舟記》一文緊扣「大蘇泛赤壁」這個主題來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出自蘇軾的《赤壁賦》。

7為你打開一扇門(20) 趙麗宏
8 繁星(25) 巴金
9 《母親》(11) 冰心
10 紙船(17) 冰心
11 成功的花(12) 冰心
12 嫩綠的芽兒(12) 冰心
13 「諾曼底」號遇難記(20) 雨果
14 鄭人買履(12) 韓非子
15 刻舟求劍(12) 《呂氏春秋》
16 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榕樹)(2) 泰戈爾
17 我愛文學(2) 語文實踐活動
18 往事依依(14) 於漪
19 幼時記趣(15) 沈復
20 十三歲的際遇(19) 田曉菲
21 偉人細胞(15) 秦文君
22 湯姆·索亞歷險記(5) 名著推薦與閱讀
23 社戲(34) 魯迅
24 端午日(21) 沈從文
25 本命年的回想(17) 劉紹棠
26 十五夜望月(8) 王建
27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27) 蘇軾
28 我的思念是圓的(8) 艾青
29 走進圖書館(1) 語文實踐活動
30 《春》(58) 朱自清
31 三峽(66) 酈道元
32 《夏》(23) 梁衡
33 濟南的冬天(35) 老舍
34 斜塔上的實驗(17) 亨利·托馬斯,達納·李·托馬斯
35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36) 羅迦·費·因格
36 宇宙里有些什麼(11) 鄭文光
37 叫三聲誇克(6)
38 梵天寺木塔(14) 夢溪筆談二則
39 以蟲治蟲(12) 夢溪筆談二則
40 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2) 語文實踐活動
41 《狼》(54)
42 天上的街市(34) 郭沫若
43 七顆鑽石(25) 列夫·托爾斯泰
44 蔚藍的王國(12) 屠格涅夫
45 皇帝的新裝(25) 安徒生
46 婉轉拒絕(3) 口語交際

俄只有目錄的名稱,用的著滴話就用吧

㈤ 杜甫詠月詩的研究

杜甫詠月詩研究【語言風格 情感內涵】

關鍵詞

月、杜甫、詠月詩、語言風格、情感意涵、原型批評

內容摘要

首先就研究的動機及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做一介紹,後將全文分為兩個部分來探討,一是以語言風格學的方法,來分析杜甫詠月詩的語言風格,包括了音韻風格、詞彙風格以及句法風格,另外是以原型批評來分析杜甫詠月詩中的情感意涵。文中先就原型的概念做一介紹,再談月亮的原型神話及其所代表的象徵意義,才更進一步的談杜甫詠月詩的情感意涵,主要針對感傷的詩作來談,將其情感意涵分為一、憂國憂時,二、懷鄉思親,三、傷離別,四、懷才不遇,五、嘆身世飄零這五點來論述,至於那隻佔冰山之一角的稱頌之作,就略而不提。

壹、 前言

一、研究動機

由於杜甫詩作相當豐富,其中詠物詩也相當地多,因此我便想研究杜甫的詩。至於為何會選擇詠月詩來作探討,主要是因為看了曹淑娟教授所寫的《從杜詩鷙鳥主題看作品與存在的關聯》,便對詠物詩產生興趣,心想,那是否也可以詠花、詠月、詠草等等,於是便以詠月詩作為研究的題材,其實主要也是因為筆者對月的感受較深,就如歐麗娟所說的一樣:

月是自然界中,與人之現實距離最遠、心靈距離卻十分接近的存在物,為中國文學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主題。[1]

為此,希望能藉以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讓世人能對杜甫有多一點的了解與認識,並且能領略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尤其是杜詩有詩史之稱,可見杜甫的詩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實在是值得我們好好地研究一番。此外,在本篇論文中,所提到的詠月詩其實包含兩種,一種是全篇題詠月亮的,另一種則是在部分句子中運用月亮意象之作,因此,本篇論文中所說的詠月詩其定義並非指完全以月亮為題詠對象的定義,除了全篇題詠月亮的詩作外,還有藉由月亮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所以月亮可能只是代表一個場景、一個景象罷了。

二、前人研究成果

關於杜甫的詠月詩,在歐麗娟的《杜詩意象論》及方瑜的《杜甫夔州詩析論》中曾大略提到過。其中歐麗娟是將杜甫的詠月詩分成三個階段,大致以杜甫干元二年棄官華州司功參軍,而開始後半生飄泊西南之時,和出蜀入夔之際為兩大分界點。歐麗娟提出:「杜甫前期中月的意象出現較少,且多以『清光』為詩人把握;中期的月則有極完滿而溫暖的面貌,後期的月則多聳動而危疑可懼的極端表現。」 [2] 主要是以這三階段月之意象的轉變,來探討杜甫的生命發展。而方瑜則是就杜甫在夔州時期的詠月詩做一研究,其它時期則沒有談到。此外,在合田方子著,軒轅翻譯的〈孤月當樓滿&S231;寒江動夜扉—析杜甫之「西閣之月」詩〉期刊論文中,也提到了杜甫的詠月詩,但和方瑜相似,主要是講杜甫夔州時期的作品,而且最主要是針對〈月圓〉這首詩來做分析,只能說作者提到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仍不是很完整。因此筆者便想以詠月詩為題材,同時利用語言風格學 [3] 與原型批評理論兩方面來談。首先,在語言風格學部分,筆者參考了竺家寧先生的研究方法,將語言風格分為音韻風格、詞彙風格、句法風格三部分,而竺家寧先生在《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中介紹說:

音韻風格又可以透過許多途徑進行探討:「韻」的音響效果、平仄聲調的交錯、頭韻的運用、雙聲疊韻的的安插、音節的解析等。詞彙風格的研究法包括:擬聲詞的應用、重疊詞的應用、方言俗語的應用、典雅語或古語詞彙的應用、外來詞的應用、詞彙結構狀況、熟語的應用、共存限制的放寬等。句法風格包括:造句類型的狀況、句子擴展的狀況、歐化句法的狀況、句子省略的狀況、文言或白話句式、句法的偶化狀況、韻散使用的狀況、對話的安插狀況、詩歌重沓反復的形式、走樣句的狀況、對偶句的假平行等。[4]

因此,筆者也參考了一些竺家寧先生所說的風格研究方法,來看杜甫的詠月詩,接下來並從原型批評理論著手,主要理論依據是根據傅道彬先生的《晚唐鍾聲—中國文化的精神原型》一書,藉以來探討杜甫在詠月詩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意涵,使讀者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貳、 杜甫詠月詩的語言風格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過,竺家寧先生將語言風格分為音韻、詞彙以及句法三種,而這三種語言風格的研究其實范圍相當廣大,筆者礙於其所牽涉的部分太多,不是三言兩語就能交待清楚,所以在此無法做太詳細的研究,僅就其中的某個部分來談。音韻風格部分,主要看的是杜甫所押的韻腳,至於其它像是拗救問題以及音節等問題,在此則不作贅述。詞彙部分則是看他重疊字的使用;句法部分則是由詩的節奏、停頓來探討。

一、音韻風格

在查詢了《全唐詩全文檢索系統》,發現杜甫詩作中有月字的共有252筆資料,經由筆者的篩選整理,扣除掉指時間意義的詩作,以及並不是專指詠月的詩,且和月的意象無關的詩作,剩下的共有125首詠月詩,詩題中有月的就有二十二首,而歐麗娟的《杜詩意象論》說有二十一首 [5] ,筆者發現是少了《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絕句》。 [6] 其中只出現在詩題中而詩中並無出現月字的有《初月》、《月三首》之二、《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十六夜玩月》以及《江邊星月二首》之一共六首。

既然要談杜詩中的押韻,首先筆者先就詠月詩的題材作一介紹。在杜甫的詠月詩中,以五言律詩為最多,有五十八首,其次就是五言古詩。今將其作一表格分析如下:[7]

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五言排律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31
9
2
2
14
58
9

由上表不難發現,杜甫詠月詩包括了古詩,律詩以及絕句,其中律詩佔了相當多的比例,尤以五言為主。由於韻腳的選擇,和內容的情感氣氛需要配合,可見在韻腳上必須講究聲情的諧和。在此,筆者主要針對杜甫詠月詩中近體詩的押韻作了一番分析,之所以排除古詩,乃是因為古詩押韻較自由,可押可不押,且又牽涉到換韻的問題,在此便以近體詩為研究的范圍,其結果表列如下[8]:

(一)五排

上平聲

下平聲

四支
81、111
一先
90

七虞
109
七陽
113

八齊
112
十蒸
3

十一真
28、29、50、59
十二侵
42

十三元
39、103

(二)五律

上平聲

下平聲

一東
20、52、92
一先
23、57、84、104、115、116、117

三江
100
四豪
93

四支
40
五歌
10、14、56

五微
73、105
六麻
37、99

六魚
74
七陽
2、47、89

七虞
48、119
八庚
11、22、25、43、44、45、83、94、98、121

十一真
77、82、96
九青
122

十二文
6、125
十蒸
114

十三元
70、71、97
十一尤
55、75、79、95、101

十四寒
9、26
十二侵
27

十五刪
21、38、76、120

(三)七律

上平聲

下平聲

一東
67
一先
36

八齊
118
六麻
66

十一真
33
八庚
72、78

十三元
68

十四寒
51

(四)絕句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上平聲
下平聲
下平聲

五微
91
六麻
53
八庚
58、110

若將它做一個歸類的話,可以發現,杜甫使用最多的韻是庚韻,有十六首,其次是先韻有九首,再來就是真韻有八首,其它則是元韻六首,東、刪、麻、陽都是四首,支、微、虞、寒、歌、尤三首,齊、文、蒸二首,江、魚、豪、青各是一首。有關韻與情的關系,在黃永武先生的《中國詩學&S231;鑒賞篇》中提到:

……這種口腔氣流的姿態,出於模仿人的情意,人在表情達意時,每一種表情的器官都在配合著動作,聲音自然也不例外……王易氏更加詳細分析說:「韻與文情關系至切,平韻和暢,上去韻纏綿,入韻迫切,此四聲之別也。東董寬洪,江講爽朗,支紙縝密,魚語幽咽,佳蟹開展,真軫凝重,元阮清新,蕭筱飄灑,歌哿端莊,麻馬放縱,庚梗振厲,尤有盤旋,侵寢沉靜,覃感蕭瑟,屋沃突兀,覺葯活潑,質術急驟,勿月跳脫,合盍頓落,此韻部之別也,此雖未必切定,然韻切者情亦相近,其大較可審辨得之。[9]

由此可大致了解,韻腳的選擇使用,和作者想要抒發的情緒是息息相關的。此外,有個相當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杜甫的詩中,有出現齊韻與支韻、紙韻同押,以及真韻和文韻同押的現象。[10]但這並不是出律的現象,而是在唐代的確有這種通押的現象。唐作藩先生在他的〈唐宋間止、蟹二攝的分合〉一文中說到:

這種蟹、止兩攝互相通押的現象,大概是由於兩攝各自內部諸韻趨於合流,主母音演變得比較接近。可以設想,此時期蟹攝分為兩部,一二等韻灰咍泰皆佳夬合為一部,大致讀[a &<110;, u a &<110;],三四等韻齊祭廢合為一部,讀[&<110; &<108; &<110;, &<110; u &<108; &<110;];而止攝支脂之微合流為一部,讀[&<110;,&<110; &<110;, &<110; u &<110;]。因此詩歌韻文里可以合韻,,特別是齊(祭廢)部與灰(咍泰皆佳夬)部合口一等字,同支(脂之微)部合韻的情況更多,因為其讀音更接近。[11]

在古代,由於讀音的接近,使得詩中出現兩韻通押的現象,由上文可以得知,因詩歌韻文里可以合韻,所以有通押現象的產生,也因此我們對於這種通押現象可以做合理的解釋。

二、詞彙風格

首先,就杜甫所形容的月而言,共有41種月,其中以落月、秋月及新月出現次數最多,有四次;而明月、素月、星月及江月也有三次,是杜甫詠月詩中較常出現的修飾語,此外還有其它34種不同的月[12],可見杜甫詩中出現的月,不但數目繁多,且樣貌多變。除此之外,杜甫所使用的疊字修辭也是筆者在此要探討的部分。

疊字:

陳淑彬在《重讀杜甫:修辭藝術與美學銘刻》一書中提到:

疊字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摹狀。杜甫在反映自己的生活經歷,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時,用了許多疊字來描繪,這就為我們研究杜甫的生活、情緒、心態等提供了線索和依據。把這些現象聯系起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了解杜甫生活某一方面的狀

況和某一時期的心態的。[13]

因此,在研究杜甫詠月詩的修辭時,疊字可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項修辭研究,且在杜甫的詠月詩中出現的頻率也最多,舉例如下:

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九&S231;附錄6)

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遣意二首》之二&S231;附錄37)

天下兵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嚴氏溪放歌行》&S231;附錄49)

往往雖相見,飄飄愧此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S231;附錄50)

我生本飄飄,今復在何許?(《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S231;附錄54)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S231;附錄55)

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S231;附錄57)

翳翳月沉霧,輝輝星近樓。(《不寐》&S231;附錄75)

悠悠邊月破,鬱郁流年度。(《雨》&S231;附錄87)

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秋風二首》之二&S231;附錄88)

兵戈塵漠漠,江漢月娟娟。(《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S231;附錄90)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鬱郁猶沖斗。(《可嘆》&S231;附錄107)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舟月對驛近寺》&S231;附錄116)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暮歸》&S231;附錄117)

隨波無限月,的的近南溟。(《宿白沙驛》&S231;附錄122)

由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杜甫在使用疊字時,會根據不同的場合靈活的使用,使得疊字內涵和詩歌形象更加豐富。而陳淑彬女士對這個問題則從兩個方面來加以探討:一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寫,二是同一疊字在不同事物上的運用。她說:

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寫,可以反映出詩人的情緒變化。……同一疊字形容不同的物體,一方面是詞的多義性決定的,但許多也是活用的結果。活用使人產生聯想,以對此物的情景氣氛之感受去理解彼物,豐富了形象和意境。[14]

由此可知,杜甫的疊字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令讀者耳目一新,不僅如此,由於疊字的使用,使得杜甫在體物抒情之時,更令此物此情興會淋漓,神與情一起涌現,且運用疊字甚多,在詩中充分發揮了修辭技巧之優點。

三、句法風格

在此是由杜詩的節奏、停頓來看他詠月詩的句法風格。根據竺家寧先生所言,我們對詩歌的節奏單位進行分析,和語法分析是不同的[15],而我們一般所熟知的五言詩節奏大部分是上二下三,七言詩則是上四下三,若是上三下四則是變格,稱為「折腰句」,如韋居安說:「七言律詩,有上三下四格,謂之折腰句……歐陽公詩雲:『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到溪橋。』……胡琴詩雲:『出山雲各行其志,近水梅先得我心。』皆此格也。」[16]就杜甫的詠月詩而言,倒沒有這樣的變格,節奏還是符合一般所熟知的格式,但語法上可能就會有所變化。[17]

參、 詠月詩中的情感意涵—用原型批評來談

一、何謂原型

原型又稱原始意象(priomordialimages)。榮格說:「個人無意識的內容主要是由帶感情色彩的情緒所組成,它們構成心理生活中個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則是所說的原型。」「我們在無意識中發現了那些不是個人後天獲得而是經由遺傳具有的性質……發現了一些先天的固有的直覺形式,也即知覺與領悟的原型。它們是一切心理過程必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一個人的本能迫使它進入一種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樣,原型也迫使知覺與領悟進入某些特定的人類范型。」[18]經由榮格的論述,傅道彬先生對此作了一個結論,他說:

原型是一切心理反應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驗形式,是心理結構的基本模式。這種基本模式是人類遠古生活的遺跡,是重復了億萬次的那些典型經驗的積淀和濃縮。因此從原型系統的形式中,可以獲得上古歷史與藝術的色彩斑斕的生動素材,原型系統不是零散的無意味的形式,而是充滿意味的象徵。[19]

二、月亮的原型神話

「月亮一直以來可說是女性世界的象徵,追溯其起源,主要是肇始於人類迷狂的生殖崇拜時期。早期的生殖崇拜主要是女性崇拜,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懂得父親在生命創造中的意義,生命創造被理解為女性單方面的行為,中國神話里的一批『處女母親』和『怪人皆無父』的觀念是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證明。」[20]在我國遠古的神話中,女媧是在中國開天闢地創造的第一位女神,同時也是月神,這可經由漢代出土的墓葬磚畫中得到證明。畫中的女媧、伏羲人首蛇身,伏羲手中捧著太陽,而女媧則是捧著月亮,這就暗示著女媧實際上也是月神。至於傳說中我們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更是記錄著女性世界失落的悠長而凄涼的往事,也反映了被父權威嚴驅趕的女性們傷心悵惘、寂寞凄苦的情懷。然而,嫦娥奔月在神話中是靈葯、不死、變形與再生的隱喻,只是在詩人筆下出現的嫦娥卻成為人文主義的寂寞象徵,主要是因為後代詩人們總是借嫦娥的故事表達凄楚彷徨的心情。

在傅道彬先生的《晚唐鍾聲—中國文化的精神原型》一書中也提到說:

女性是月亮的靈魂,月亮是女性的詩化象徵,因此當中國文化表現出從復雜回到單一,從創造回到重復,從沖突回到和諧,從瞬間回到永恆的強烈的重返母體的願望時,它就不能不尋求月亮藝術表現形式。[21]

因此,若想把握中國月亮文化的原始意義,就必須要剖析月亮所蘊含的女性與母親情結,從對母親與女性世界的原型入手,才可以掌握月亮在中國文化發展中的基本象徵意義和衍生文化意義。

那麼,月亮的基本象徵意義和衍生文化意義是什麼呢?傅道彬先生認為月亮有兩個基本象徵意義:

(一)月亮是母親與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會的靜謐與和諧,她反映著女性世界的失意與憂傷。

(二)月亮時晦時明,時圓時缺,周而復始,它既是運動的代表,又是永恆的象徵,於是它總是引導人們對生生不已的哲學精神的禮贊,也啟示人們對宇宙永恆的思考,激發人們宏大的天問意識和人生喟嘆。

經由這兩個基本象徵意義出發,又產生三個衍生的象徵意義:1、美的象徵,2、孤獨與失意的象徵,3、和諧靜謐的中國智能和超群拔俗、瀟灑飄逸的士大夫風范的象徵。[22]其中第二個象徵意義是由於月亮反映女性的悲傷憂郁之情,因此成為失意者的象徵,於是當自己感到失意彷徨、無可奈何之際,總是引月為知己,藉以自慰,像杜甫就是如此。

此外,筆者在此還有一點要說明,在《老子的月神宗教》這本書中,老子不斷地說明道家所講的「道」其實就是月,也提到月亮有三種形狀:漸長月形、漸消月形以及圓月,並且有三種月形的神話,這些神話不僅見於《老子》,也見於《山海經》可見中國文化流行著如此的原始傳說。[23]

三、情感意涵

綜觀杜甫的詠月詩,筆者將其情感意涵分為下列幾類:憂國憂時、懷鄉思親、傷離別、懷才不遇、嘆身世飄零以及稱頌贊美。其中可發現,感傷的詩作占相當多的分量,幾乎是佔了全部詠月詩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筆者在此對稱頌贊美的詩作就不作太多的敘述,重點就放在感傷的詩作中來探討。

(一)憂國憂時

這時候的作品主要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發生,使得杜甫對國家社會充滿了憂心,對人民生活的困難感到難過。在安史之亂發生前,雖也有一些關心時事的作品,但感受沒有那麼強烈。代表的詩作像《月》、《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七、《留花門》、《倦夜》、《宿江邊閣》等。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葯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月》&S231;附錄11)

《讀杜心解》[24]曰:「對月而傷時事也。二載閏八月,始有收京之命,時尚未有此舉,故傷之也。月本欲其明者,此則因帝座久偏而怪之。」杜甫在此表達了他對國家的關心。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七&S231;附錄21)

北方天驕子,飽肉氣勇決。高秋馬肥健,挾矢射漢月。

自古以為患,詩人厭薄伐。修德使其來,羈縻固不絕。

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中原有驅除,隱忍用此物。

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連雲屯左輔,百里見積雪。

長戟鳥休飛,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懼,麥倒桑枝折。

沙苑臨清渭,泉香草豐潔。渡河不用船,千騎常撇烈。

胡塵逾太行,雜種抵京室。花門既須留,原野轉蕭瑟。

(《留花門》&S231;附錄15)

前一首主要是憂心吐蕃之亂,後一首的花門其實就是回紇的代稱,是對肅宗留用回紇兵的勸諫。杜甫因為擔心回紇兵會危害到國家安全,才會作此詩來勸諫唐肅宗。這幾首詩都強烈地表達了杜甫對國家的關心及憂心。

竹涼侵卧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倦夜》&S231;附錄48)

由最後兩句可看出,杜甫是為了國事而憂心,這個時候安史之亂才剛剛平息,又有吐蕃為亂,並於廣德元年十月,直搗長安,逼得代宗一度逃往陜州避難。而杜甫這時人雖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他對國家人民一向懷有深情,當國家正處於這樣多事之秋的時刻,怎能不感到憂心呢?可見即使在閑處時,杜甫仍然不忘關心國家人民的生活。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宿江邊閣》&S231;附錄70)

杜甫在此詩中透過不眠時的所見所聞,抒發了他關心時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翻騰在波浪中的孤月,與末二句在不眠之際,心中所產生的憂慮及無力感正相呼應,因此孤月不僅是單純的水月之景,它同時也是作者心境的象徵。

(二)懷鄉思親

杜甫經常四處流浪,離開自己的故鄉,對於自己的家鄉、親人其實是很思念的,尤其若是自己獨在異鄉,便更加思念故鄉中的人、事、物。由於一般認為月亮是母親社會溫馨與和諧的象徵,因此,當人們浪跡天涯甚至感到心靈孤寂的時候,月亮便成為我們精神寄託的對象,把自己的心情寄託於月亮之中,如此一來,月亮便牽系著相思的心靈,縮短了時空的距離,這樣就引發了亘古一月兩地相思的主題。

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祧錦宇?燭滅翠眉嚬。

(《江月》&S231;附錄77)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S231;附錄68)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一百五日夜對月》&S231;附錄10)

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舟他夜歸。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台今是非?

(《秋風二首》之二&S231;附錄88)

以上這幾首,都表現出杜甫思鄉的情緒,其中第二首更是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月夜魂歸的形象,來寄託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杜甫當時正漂泊西南天地間,遠離了自己的故鄉,這樣的處境正跟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因此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月夜魂歸的形象,來寄託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其實不只單純想念家鄉,也想念家人,只要想到自己和家人分離,甚至離開自己的家鄉而四處飄泊,自然而然的詩作中就會出現相當多思家、思親的作品。正如傅道彬先生所說:「在月亮意象中反映著古代文人尋找母親世界、尋找精神家園、恢復世界的和諧統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詩詞里常常表現出望月思鄉的主題,舊夢重溫的情思,月亮是昭然於天際凝然不動的鄉愁,詩人懷念家園、父母的情思,常寄託於明月的傳遞。」[25]像〈月夜〉就是一首相當典型的代表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附錄9)

天寶十五年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奔蜀,杜甫便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杜甫隻身前去投奔,卻在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八月在長安所作,主要是寫杜甫身處在已淪陷的長安城中,對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想起遠在鄜州的妻子兒女,因而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名作,其實詩中不僅僅只是抒發夫妻二人分隔兩地的離情而已,它同時也透露了天下亂離的悲哀,才會造成家人分離的情況。

至於〈客夜〉也是說出了杜甫與妻子分離的情況。當時杜甫自綿州至梓州,而妻小都在成都,有天收到妻子的來信,因而百感交集,夜不能眠,對於自己無法回去和家人團聚,只能對月而黯然神傷。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客夜》&S231;附錄44)

(三)傷離別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S231;附錄43)

嚴武有文才武略,品性與杜甫相投,鎮蜀期間,還親自到草堂探視杜甫,並在經濟上給予援助。兩人也常彼此贈詩,相互敬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杜甫在送別後更是感到依依不捨,畢竟知音難尋,像嚴武這樣知遇至深的官員在日後恐怕也很難再遇到,於是在離愁中又添一層凄楚。

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風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

晨鍾雲岸濕,勝地石堂煙。柔櫓輕鷗外,含凄覺汝賢。

(《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S231;附錄57)

由詩題大致也可看出這是寫一首送別情形的詩,在《杜詩鏡銓》中寫道:「寫別況只用覺汝賢三字,無限含蓄。」這首詩中,杜甫的筆調較為含蓄,雖然只將離別的情況以覺汝賢三字說明,其餘大都是在寫景,然而寓意仍然雋永,也可以感受到杜甫此時除了感念對方情意之外,也羨..............

㈥ 春日憶李白全詩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㈦ 誰有蘇教版語文讀本九年級上冊目錄的名稱

1、《風箏》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作者以風箏為描述的中心對象,借風箏抒懷、述志,表現了作者嚴於解剖自己,深刻地批判自己,勇於同舊我決裂的精神品質。

2、巴金的散文《海上的日出》勾勒了海上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三幅圖畫,激勵人們嚮往光明,奮發向上。

3、劉紹棠的《本命年的回想》和瓊瑤的《鄉愁》都選自《夜光杯散文精選》。另外我們還學到過餘光中的小詩題目也叫《鄉愁》。本文著力抒寫的是回大陸探親前的喜悅和激動。

4、《大地的兒子》作者蘇叔陽,文章寫的是周恩來的故事。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歲去日本留學前曾寫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5、《桃子熟了》贊美了劉伯承伯伯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精神。這里成熟了的「桃子」既是桃樹上生長的桃子,自然界的果實,又是老農豐富的育桃經驗與書本上的育桃知識相結合的產物。

6、《雨中》一文的作者是趙麗宏。主要採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

7、《這不是一顆流星》中的小浩波是阿婆帶的第19個孩子。文章集中寫孩子想讓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事,運用了倒敘手法。作者贊美了孩子真誠純潔的新,深摯持久的感情,同時也表達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大人們都應該保持赤子之心,讓社會充滿友愛,充滿溫暖。

8、《小小說兩篇》中的《未上鎖的門》寫一個任性而迷途的女孩,多少年後,在母親愛心的感召下,終於又回到了母親的身邊。「未上鎖的門」具有象徵意義,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深思。《20美金的價值》寫一個5歲的孩子,希望和父親一起吃頓晚餐,竟然要用20美金向父親買一個小時的時間。

9、《擺渡》是高曉聲為自己的《七九小說集》寫的前言。其寫作目的是引導讀者認識生活的真諦,走向精神升華的彼岸。

10、《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作者林海音,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中的最後一篇,主人公是英子,文中爸爸的花兒指的是夾竹桃。

11、《羚羊木雕》的原題是「反悔」。本文圍繞一隻「羚羊木雕」,展開家庭成員內部的矛盾。啟示人們,做父母的應該理解少年,尊重他們的人格、友情。

12、《我的幼年生活》作者張天翼,他幼年時曾看過《岳傳》、《楊家將》、《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彭公案》等小說。

13、《我喜歡書》作者白夜,他曾看過《三國演義》、《千家詩》、《魯濱遜漂流記》、《杜詩鏡銓》、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紅樓夢》等書。本文由激發興趣到引發思考,先敘後議,敘議結合的寫法。

14、《難忘馬科》作者[美]海倫•蒙思拉,他是馬科的老師,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

15、《為學》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作者清代彭端淑,這是一篇議論文。本文論述的中心是:為學難易的相互轉化,關鍵在「為」。文章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來論證中心論點。

16、《月跡》是賈平凹寫的一篇兒童散文作品。本文表現的是聰穎、美妙的童心。

17、《落落的微笑》中的「落落」是一個棄嬰。落落的微笑,是人間真情澆灌的燦爛花朵,主要歌頌了任婆婆超越母愛的偉大情懷。

18、《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作者王海桐。她向人們展示一個真實的自我:是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考試機器。

19、沈從文的《過節和觀燈》描敘了端午節、跑馬節和元宵節的盛況。

20、《小巷老門》是余秋雨旅行考察歐洲時寫於西班牙的散文。

21、陸羽被尊稱為「茶聖」,著有《茶經》。

22、《元宵雜談》中提到了袁世凱、朱元璋、朱淑真、辛棄疾、王國維。「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選自〈青玉案 元夕〉作者辛棄疾。

23、《豆腐入文聞亦香》一文巧妙地運用了諺語、俗語和歇後語。

24、《吃相一瞥》中舉了《描金鳳》《金玉奴》中徐惠蘭、莫嵇吃相的例子。

25、《大明湖之春》作者老舍。作者寫濟南的名勝,引到大名湖,強調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目的是襯托濟南的不凡,襯托濟南的「闊氣」,襯託大名湖的「一片綠」,襯託大名湖「名貴的出產」。

26、自讀課本中的《春》作者沈從文。文章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春的韻味寫絕了:花草有情,「努力從地下拔起」;白雲有情,「在微風中緩緩的移動」;風兒有情,「溫柔的」「摩、撫、拉、送」。

27、《春風》一文作者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描寫了北方春風的粗獷壯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出自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28、「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是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

29、《古代英雄的石像》體裁童話,作者葉聖陶。

30、《飛天夢》的副標題是「記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黃緯祿」。文章可用「入迷」兩個字概括黃緯祿對祖國火箭事業的追求。

31、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了月球,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32、《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說,這學期我們在自讀課本中看到了《大鬧天宮》這一部分。

33、《快樂王子》作者英國作家王爾德,體裁童話,這篇作品是巴金譯寫的。

34、《阿凡提的故事》介紹了「請衣裳吃」「你自己念吧」「比您早死兩天」「不要再見你的面」四則故事。故事主要通過對話,巧妙表現了阿凡提的聰明、機智,嘲諷了皇帝的昏庸、無知,諷刺了有些人的庸俗、淺薄。

35、《古代神話兩則》是「女媧補天」「鯀禹治水」兩則神話。

36、《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美麗而又悲壯的一篇。其中天神是宙斯。

37、歐陽修的《賣油翁》記敘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8、《安塞腰鼓》贊頌了黃土高原,贊頌了黃土高原上充滿了無限活力的農民後生,贊頌了生命和力量。

39、《餐桌上的文化》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李白詩《月下獨酌四首》;「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出自李白詩《宣州謝眺樓校書叔雲》。

40 、《海濱仲夏夜》作者俊青,本文描寫了海濱仲夏夜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了對美好景色、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41、《傾聽夏日》分別用「蛙歌」「蟬鳴」作三首詩的題目。作者選取了代表夏季農村特色的三種聲音,寄託了對自然、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42、《三峽之秋》作者方紀。本文先總寫了三峽的特徵「成熟」,然後按早晨、中午、黃昏的時間順序分別描寫了三峽明麗、熱烈、平靜的特點。

43、《秋頌》作者用颯爽秀逸的姿態美、凄楚的情感美勾畫了一幅明澈的秋美圖,呼應了秋「閑」「逸」的本色。

44、《白馬湖之冬》通過對白馬湖冬天風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45、《江南的冬景》作者郁達夫,散文家。文章用江南冬天跟北國之冬、南國之冬比較,著力刻畫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調」;抓住江南水鄉的特點,寫「微雨」,寫「雪景」,極力渲染江南冬景的迷人。

46、《一年四季》文章以「一年四季」為題目,以「一年四季」為軸心,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感受大自然,擁抱大自然。

47、《走馬觀花看銀河》一文緊扣「走馬觀花」四個字,從「龐大」「變化」兩大角度介紹說明。

48、《熱帶植物資源的袖珍庫》一文作者抓住「經濟植物園」的「袖珍」特點進行介紹。

49、《商城裡的電腦世界》運用小標題,巧用擬人化手法進行說明。

50 、《核舟記》一文緊扣「大蘇泛赤壁」這個主題來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出自蘇軾的《赤壁賦》。

7為你打開一扇門(20) 趙麗宏
8 繁星(25) 巴金
9 《母親》(11) 冰心
10 紙船(17) 冰心
11 成功的花(12) 冰心
12 嫩綠的芽兒(12) 冰心
13 「諾曼底」號遇難記(20) 雨果
14 鄭人買履(12) 韓非子
15 刻舟求劍(12) 《呂氏春秋》
16 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榕樹)(2) 泰戈爾
17 我愛文學(2) 語文實踐活動
18 往事依依(14) 於漪
19 幼時記趣(15) 沈復
20 十三歲的際遇(19) 田曉菲
21 偉人細胞(15) 秦文君
22 湯姆·索亞歷險記(5) 名著推薦與閱讀
23 社戲(34) 魯迅
24 端午日(21) 沈從文
25 本命年的回想(17) 劉紹棠
26 十五夜望月(8) 王建
27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27) 蘇軾
28 我的思念是圓的(8) 艾青
29 走進圖書館(1) 語文實踐活動
30 《春》(58) 朱自清
31 三峽(66) 酈道元
32 《夏》(23) 梁衡
33 濟南的冬天(35) 老舍
34 斜塔上的實驗(17) 亨利·托馬斯,達納·李·托馬斯
35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36) 羅迦·費·因格
36 宇宙里有些什麼(11) 鄭文光
37 叫三聲誇克(6)
38 梵天寺木塔(14) 夢溪筆談二則
39 以蟲治蟲(12) 夢溪筆談二則
40 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2) 語文實踐活動
41 《狼》(54)
42 天上的街市(34) 郭沫若
43 七顆鑽石(25) 列夫·托爾斯泰
44 蔚藍的王國(12) 屠格涅夫
45 皇帝的新裝(25) 安徒生
46 婉轉拒絕(3) 口語交際

㈧ 春日憶李白:翻譯!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詩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時兩位著名詩人庾信、鮑照的作品一樣。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這無語的春之綠樹,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共飲,再次探討一下我們的詩作呢?[詩意]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

應該對的

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北宋蘇軾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代顏真卿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晚唐詩人王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