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為什麼要發展新能源產業國家出台的政策法規對保障新能源健康發展有何意義!
能源是經濟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 特別在工業化社會, 能源是現代生產的主要動力來源。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 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於太陽或地球內部伸出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聚變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新能源產業是高技術、高投資、高風險的新興產業。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 新能源憑借其明確的發展前景和對經濟較強的拉動作用, 在諸多經濟體的經濟振興計劃中被置於重要位置。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 發展新能源產業對保障能源安全供應、改善能源結構, 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能源的可持續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經濟社會穩步快速發展, 能源資源瓶頸制約日益突出。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給已成為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性任務。加快新能源產業化進程,可以從根本上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耗、緩解能源約束, 保障我國能源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對培育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是應對全球能源發展新形勢的必然選擇。
與常規能源相比, 新能源最大優勢是地域分布比較均衡且資源量巨大, 其資源量相比人類需求來說, 可謂資源無限。開發利用新能源有利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能源安全。同時也是拉動內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面對越來越突出的能源問題, 許多國家紛紛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的利用作為能源發展的重點, 並將新能源的開發應用與產業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 從法律、政策、機制等多層面加以推動, 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 開發利用技術不斷進步, 生產成本持續下降, 市場前景廣闊。這為我國順應國內外能源發展新趨勢, 加快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 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機遇。
(二) 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我國人口多, 人均資源相對不足, 資源問題始終是現代化建設中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由於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轉變,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資源壓力, 尤其是一些重要資源消耗總量快速增長, 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目前, 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鐵礦石等價格談判非常艱難。能源資源消耗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必須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下更大功夫。新能源產業代表著一種新的增長路徑與發展模式, 這些產業總的講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 應當促進發展、培育壯大。經過多年建設, 我國新能源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從總體上看, 我國新能源產業和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國內市場規模較小, 生產成本較高。必須針對這些突出問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相關體制機制, 促進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
(三) 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根本舉措。
歷史經驗表明, 每一次經濟危機及調整都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 催生新的產業變革。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 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先是增強資金流動性、救助金融企業, 最近紛紛把著力點放在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上。新能源產業很可能成為推動新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在原有基礎上, 通過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 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但從總體上看, 我國經濟在國際分工中仍處於中低端位置, 產業層次不高,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強。促進我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 必須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 努力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新能源產業尚處於初始發展階段, 各國之間的差距還不是很大。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 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潮流, 以發展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有利於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 促進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政策扶持: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前提基礎。根據現階段的歷史條件和技術發展水平, 我國應該明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使命, 堅持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優勢資源替代稀缺資源, 進一步強化新能源的戰略中心地位。基於這樣的目標, 我們應該把握往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
首先, 堅持以稅收政策促新能源產業發展。可考慮對生產新能源產品的企業徵收較低的關稅或給予免除; 可考慮對提供清潔能源的企業實行增值稅減半甚至減免;特別是面對金融危機, 國家應允許從事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企業在稅前提取風險准備金。在金融危機背景下, 國家應加大一系列激勵出口的稅收措施, 加大對新能源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力度。
其次, 堅持以信貸和投資政策促新能源產業發展。應完善國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貸款和貼息貸款, 研究解決新能源企業的貸款擔保機制問題。進一步爭取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的優惠貸款、國外贈款和國際組織的援助基金和投資資金。
再次, 堅持以價格政策促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研究光伏發電價格政策, 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可採取標准購電協議的形式來解決光伏並網發電上網的實際操作問題。最後, 堅持以補貼政策促新能源產業發展。國家應考慮採取多種形式的補貼政策, 如對投資直接補貼或提供貼息貸款、根據新能源產品產量進行直接補貼等, 補貼政策的資金需求可通過建立新能源發展基金來解決。
②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佔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徵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建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2006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產量23.7億噸,列世界第一位。先後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等若干個大型石油生產基地,2006年原油產量1.85億噸,實現穩步增長,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氣產量迅速提高,從1980年的143億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億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電力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達到6.22億千瓦和2.87萬億千瓦時,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較快,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了西煤東運鐵路專線及港口碼頭,形成了北油南運管網,建成了西氣東輸大幹線,實現了西電東送和區域電網互聯。
——能源節約效果顯著。1980—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按2005年不變價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噸標准煤,年均節能率3.9%,扭轉了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勢頭。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為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鋼、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消費結構有所優化。中國能源消費已經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准煤。中國高度重視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氣有所增長。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趨勢明顯,煤炭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國能源科技取得顯著成就,以「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為標志的基礎研究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石油地質科技理論的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特別是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採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煤炭工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礦井,重點煤礦採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在電力工業方面,先進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水電站設計、工程技術和設備製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初步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自主設計和工程建設能力,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煙氣脫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迅速提高。正負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試驗示範工程開始啟動。
——環境保護取得進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中國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的能源政策也把減少和有效治理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引起的環境破壞、環境污染作為其主要內容。2006年,燃煤機組除塵設施安裝率和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近100%,煙塵排放總量與1980年基本相當,單位電量煙塵排放減少了90%。2006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脫硫火電機組裝機容量達1.04億千瓦,超過前10年的總和,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占火電總裝機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場環境逐步完善。中國能源市場環境逐步完善,能源工業改革穩步推進。能源企業重組取得突破,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能源投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煤炭工業生產和流通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建立了監管機構。石油天然氣工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價格機制不斷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國優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供應能力的提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續穩定供應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導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於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平均水平,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需矛盾。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後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能源市場體系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能源監管體制尚待健全。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③ 急求一篇關於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的文章
能源科技: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支撐
—專訪《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能源專家組成員倪維斗院士
采寫/張文娟 本刊記者
「認識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爭取與自然最大可能和諧相處,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應該說,由於人類對於自然無序的、掠奪性的索取已經造成了當前十分嚴重的、不可逆轉的後果,並且還在不斷凸現出來。人類已經遭到了大自然的懲罰,並還要繼續加重。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年輕人認識自然、理解自然有迫切的意義」,在清華大學舜德樓倪維斗院士的辦公室里,倪維斗以他為《理解自然》這本書里所作的序言為開端,開始了我們的談話,「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人們使用的無限性,將會導致我們吃子孫的飯,斷子孫的路,因此,政府需要有一個宏觀的綱領性的文件,從而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中國發展作出建設性的規劃」,倪維斗話鋒一轉,進入了我們采訪的正題。
《規劃綱要》 意義雋永
記者:《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是我國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什麼國家要選擇這樣一個時期,出台這樣的一個文件?
倪維斗:未來20年,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是關系我們新世紀現代化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性文件。
首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實現我國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經濟總量將可能進入世界前三位,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科技進步與創新為主要動力,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有效解決能源供應、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約束,解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問題,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產業格局。因此,制定新時期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是站在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高度,統籌考慮,全面規劃的戰略之舉。
其次,從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來說,隨著經濟全球化,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已進入了一個最為活躍的變動時期,新的主導技術結構以及新的技術經濟範式正在迅速形成。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導力量,科技競爭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各國政府紛紛調整其發展戰略,把促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當作其基本國策之一。目前, 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科技競爭力較弱。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從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高度安排科技發展戰略,發展科技事業,提高科技競爭力。
此外,科技自身發展的新趨勢迫使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做出前瞻性的部署。21世紀,納米科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以及認知科學等新興領域的諸多技術將有機結合,學科交叉、滲透、融合將日益增強,科技發展正在孕育著歷史性的重大突破,面臨質的飛躍,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大。許多國家政府在相應領域進行了重點部署,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戰略工程,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根據科技自身發展規律,在總體布局和發展方向上做出戰略性、前瞻性的部署。《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是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的戰略舉措。
能源形勢 考驗中國
記者:作為能源領域的專家,《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能源組的專家成員之一,請您介紹一下我國能源發展的形勢狀況。
倪維斗: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前提。由於能源對於國家經濟、文化和安全的重要作用,能源問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各國發展戰略中優先考慮的問題,在國際政治經濟的舞台上,從來都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經濟持續增長,相應的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於需求量巨大,供應不足,以及全國的環境不斷惡化,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瓶頸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與能源供給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我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2004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量增長12.1%,而能源消費量增長15.1%,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3.5%,是當今世界上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我國存在巨大能源需求,目前中國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甚至只是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約為1.3噸標准煤,世界平均值是2.38噸標准煤左右,OECD國家能源消費量為6.8噸標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費量超過11噸標准煤)。據有關部門分析得出的結果,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大致是2020年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億~33億噸標准煤之間,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將在50億噸標准煤左右。我國的常規商品能源資源佔世界總量的10.7%,水能資源居世界的第1位,煤炭第3位,石油第12位,天然氣第22位,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可開采儲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保持能源供應量將是我國長期面臨的嚴重挑戰。
第二,液體燃料的短缺問題十分嚴重。能源需求日益增長的同時,我國液體燃料消費量必然會逐年增加,目前我國石油進口依靠率已達到40%,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到2010年、2020年我國的年液體燃料消費將分別達到3.55億~3.71億噸、5.06億~5.41億噸,進口依靠率將要超過60%。我國的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關繫到國家的能源戰略安全,更為嚴重的是,將有可能導致社會的動盪不安,因此,解決大規模石油短缺問題將是我國能源戰略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第三,能源利用中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對較低、能源消費的總體結構仍然處在相當不合理的狀態。目前中國單位產值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4倍,主要工業產品能量單耗比國外平均高40%,在今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然將是我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我國的煤炭利用存在高污染、低效率的問題。在我國SO2排放總量中由於煤炭直接燃燒佔90%,在NOX排放總量中煤炭佔67%,在CO2的排放中煤炭佔85%,隨著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消費總量的增加,來自環境負擔和控制費用的壓力將進一步加重。如何大幅度提高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能源領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另一個嚴峻的挑戰。
第四,農村及邊遠地區用能問題。我國目前農村人口多,居住面積廣,收入水平低,目前仍有60%的農村依靠柴草、秸稈做飯取暖,不僅效率低下(僅10%~15%),而且造成較大的煙氣和微顆粒污染,低效率的利用還造成了對燃料的過度需求,是造成毀林、草場破壞、水土流失、沙化面積逐年擴大等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新農村政策的提出,解決農村能源的使用問題也日益提上議事日程。
第五,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是《京都協議書》的成員國之一,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承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減排任務,但是由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僅次於美國,到2030年前,中國有可能超過美國居世界第1位。溫室氣體的減排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如果等到不得不減排的時候再著手處理這一問題,將會使我國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從各個方面做好減排的准備。
直面挑戰 謀劃發展
記者:從您剛才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能源發展存在「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的三大挑戰,您能否結合《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談談解決的途徑。
倪維斗:《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將能源作為第一個重點發展的領域和優先主題,可見國家政策的高瞻遠矚,我國能源科技的發展應為我國實施「保障供應、節能優先、結構優化、環境友好」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經濟、高效、清潔的先進能源技術。研究的重點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首先,要加強對煤的高效開發和清潔利用的研究。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煤的高效潔凈發電過程的研究。未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一次性能源中,煤炭擔當主力軍的角色,至2030年,我國將有70%的煤用於發電,因此,應大力探索有可能廣泛使用的潔凈高效發電的途徑。應大力開展燃煤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的研究,如IGCC和APFBC,其中,APFBC技術能夠和超臨界、超超臨界技術相結合。鑒於我國是煤炭大國,煤種復雜且地區分布極廣,因此宜於發展多種有希望的技術路線。(2)開展煤的大規模氣化研究。煤氣化是煤高效清潔利用的重要途徑。潔凈、高效的燃燒和發電、多聯產、用煤製造液體燃料的第一步都是氣化,我國應及早爭取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大規模氣化裝置。(3)開展多聯產技術的研究。煤氣化生成的合成氣用於生產液體燃料、化工產品和發電,並把這些過程優化耦合起來。
第二,開展解決液體燃料短缺問題的研究。它也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開展常規及非常規石油資源、天然氣資源的高效開采。包括深層資源形成機理,多選回疊合盆地油氣形成與分布研究,海相、岩性和不整合底層圈閉油氣藏形成規律,以及地物勘探新方法和非常規油氣藏的勘探等等。(2)加強煤基液體車用燃料的技術研究,液體燃料包括F-7合成燃料,甲醇和二甲醚,與此同時,要加強這類替代燃料在發動機中的應用研究。(3)展開大規模氫能系統的建立的研究。由於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開展煤制氫技術的研究對於我國意義與前景重大。在多聯氣條件下,如何捕捉和利用CO2是實現煤的高效及近零排放的主要途徑之一,是當前國際上煤利用技術研究的熱點,我國有必要抓緊時間開展相關研究,為我國的煤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第三,展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而且資源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風能是指風所負載的能量,風能的大小決定於風速和空氣的密度。我國北方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一些島嶼,風能資源豐富。據國家氣象部門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陸地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53億千瓦,10米高度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島嶼、新疆、甘肅、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此外,我國海上風能資源也很豐富,初步估計是陸地風能資源的3倍左右,可開發利用的資源總量為7.5億千瓦。太陽能是指太陽所負載的能量,它的計量一般以陽光照射到地面的輻射總量,包括太陽的直接輻射和天空散射輻射的總和。太陽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太陽能聚熱系統,即太陽能集熱器;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取暖和製冷等。水的流動可產生能量,通過捕獲水流動的能量發電,稱為水電。小水電在我國是指總裝機容量小於或等於5萬千瓦的水電站。生物質能生物質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種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鄉有機廢物轉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氣、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業加工廢棄物、農作物秸稈、城市有機垃圾、工農業有機廢水和其他野生植物等。整體來說,可再生能源是十分分散、能量密度很低的,尤其是生物質能,所以對它的應用不能照抄外國,必須結合我國廣大小農經濟的具體情況,原則上應是分散的能源分散用。譬如說,秸稈低耗能冷壓縮成顆粒,用於廣大農村的炊事,採暖和小城鎮的小容量工業鍋爐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方向。
第四,展開節能技術的研究。據有關機構研究,按現行匯率計算的每百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我國為1274噸標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分別高2.5倍、4.9倍、8.7倍和0.43倍。單位產品能耗方面,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方面,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65%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個百分點;中小電動機平均效率87%,風機、水泵平均設計效率75%,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5個百分點,系統運行效率低近20個百分點;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水平比歐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國整體水平低10%;載貨汽車百公里油耗7.6升,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倍以上;內河運輸船舶油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0%~20%。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方面,我國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相當於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後,管理水平低。
節能除了依靠技術進步以外,更重要的是相關的政策、法規及其實施的「剛」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發、示範(引進)和推廣了一大批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節能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弱,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特別是一些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共性和關鍵技術開發不夠。同時由於缺乏鼓勵節能技術推廣的政策和機制,多數企業融資困難,節能技術推廣應用難。針對工業部門能耗巨大的現實和交通運輸、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長的趨勢,應著重加強重點部門和共性關鍵節能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在2010年前,堅持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相結合的路線,大力推廣現有成熟的、先進的節能技術,解決節能設備和產品的經濟使用、高可靠性、大批量生產的工藝和技術問題,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大規模應用達到普遍節能。2010年後,大力發展節能高新技術,在新型能源使用及轉化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高效節能技術及產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幅度挖掘節煤、節油和節電潛力。
第五,加強其他與能源相關的技術研究,如石油、天然氣儲量的探測、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強民用核能技術的研究,加強電網安全性與可靠性研究等。
高校肩負發展重任
記者: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在能源科技發展中該怎樣做?
倪維斗: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高校科技工作的重點就是要注重優化結構、創新體制、凝練目標、重點突破,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基本的人才支持和一大批創新性科技成果。在能源科技領域,高校要在國家的支持下,結合高等學校在能源領域的研究特色和長處,強化高校之間的合作,努力將成果轉化成生產力,建設國際上具有一流水平的清潔能源、新能源和環境保護高新技術實驗研究的開發平台。保障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注重學科的融合,加強和整合現有的能源科技研究機構,建立具有強大技術集成能力的綜合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任務其一是從事清潔能源技術和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其二是注重國家能源供應系統研究,研究不同發展選擇路徑對生產成本、進口替代的影響,重視人文、管理學科的相互結合。
第二,要吸引優秀人才,組織團隊進行大項目攻關,保持精乾和高效的科研管理隊伍;積極爭取國家在能源及相關領域下達的重大研究課題,提高科研的起點和質量,推動與國家大型科研機構及大型企業建立聯合關系,促進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及大型公司的交流合作。
第三,高校應突出高技術研究的特色,集中力量研究宏觀思路,開展多學科交叉(如與交通、水利、土木行業的交叉)和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工作,這是高校的優勢所在。
④ 中國清潔能源發展政策
長期以來,能源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能源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國際能源格局的風雲變幻,中國正面臨著世界各國能源戰略部署所帶來的挑戰,這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也是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嚴峻考驗。所以,從戰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形勢,深入研究能源發展問題,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持續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世界各國能源發展戰略概況
隨著世界范圍內對能源的需求和爭奪態勢的加強,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的國情,綜合考慮本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能源儲備、能耗效率、未來能源需求預測、環境條件制約等因素,採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力求緩和能源問題。如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避免單一化,積極開發新能源,建立新的海上石油基地以及開展節能研究和採取節能措施等。
(一)世界發達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隨著國際能源市場的風雲變幻,世界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相應策略,以保證本國能源供應的穩定。綜觀這些國家的能源戰略和政策,可以概括出以下基本特點:
1.積極開拓海外能源市場
發達國家一直都在全球范圍不斷勘探、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加緊對世界油氣資源的爭奪和控制。對任何國家來說,多渠道的能源都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條件。如美國出兵伊拉克,扶植成立新的親美政權,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力圖控制其石油資源,以確立在世界石油資源爭奪中的主導地位。
2.建立和加強能源戰略儲備
有國際輿論認為,爭奪最後的豐富油氣資源很可能成為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題,未來戰爭的根源即在於石油爭奪。戰略石油儲備是石油消費國應付石油危機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西方國家都把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作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的首要戰略。美、日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最早、儲備量最多的國家。
3.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日本政府於1993年就提出了旨在開發利用新能源的「新陽光計劃」,大力開發新能源,採用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氫能、超導能等。同時,日本還在積極開展潮汐、波浪、地熱、垃圾等發電的研究和實驗。美國《國家綜合能源戰略》確定的新能源開發利用目標是,發展先進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非常規甲烷資源,發展氫能的儲存、分配和轉化技術。
4.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厲行節能政策
近年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已經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節約能源作為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如美國在1998年推出的《國家綜合能源戰略》中,就要求電力系統到2010年燃煤發電效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60%以上,燃氣發電效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70%;到2010年,主要能源密集型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總量將比現在減少25%,交通領域將推出燃料利用率3倍於常規交通工具的新型私人交通工具等。
5.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自1997年京都環境會議以來,世界各國都以保障居民健康、改善區域及全球環境質量為目標,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如丹麥大力發展風能、美國政府對國內天然氣生產實行扶持政策、挪威水力發電的高效能源系統、德國實行地下煤氣化和煤的液化等。
(二)發展中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為了應對全球性的能源競爭,發展中國家在能源問題上,也採取了一系列的對策,力求緩和能源問題。概括起來,發展中國家採取的能源發展戰略主要如下:大力開展節能活動,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促進節能降耗和能效的提高;積極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盡快完成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的進程;加大對能源產業的資金投入,加強能源利用研究;吸收先進的經驗技術,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資,加強環境與能源的宣傳教育,促進節能與新能源開發,等等。
總起來看,新技術成果在能源工業迅速推廣應用,使整個能源工業由低技術向高技術過渡;節能新產品和新技術不斷涌現;各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很大進展;能源產品正在向潔凈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我國能源現狀
近年來,我國在能源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能源總產量翻了一番,在煤炭生產、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大水電站建設、核電發展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我國也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依賴比發達國家大得多。同時,我國在開發和利用能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能源的生產量不能滿足能源消費需求的增長
據測算,到2050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可達到35.4億噸標准煤,其中,原煤33.5億噸,佔67.7%;原油2.3億噸,佔9.3%;天然氣1500億立方米,佔5.6%,水電11540億千瓦小時,佔4.5%。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出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形勢,能源生產的增長並不能滿足能源需求的增長。據預測,我國國內能源供應的缺口量,在21世紀初期將超過1億噸標准煤,2030年約為2.5億噸標准煤,到2050年約為4.6億噸標准煤,規模約占年能源需求量的1/10。
(二)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當中,煤炭佔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核電等,比例都很低。現在,我國的石油產量已不能滿足交通的發展,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對能源提出新的需求。我國已成為石油純進口國家,而且進口量還在逐漸增加。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對國家經濟安全也構成了威脅。此外,長期消耗化石燃料,帶來大量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也給我國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總體來看,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低於國際先進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國民經濟的一些主要部門,如工業部門、交通部門、建築部門及居民,對能源利用的效率普遍都很低。
(四)對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戰略意義認識不足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相對匱乏。同時,由於我國能源利用結構不合理,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因此,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但是,當前在我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對實施可持續發展以及減少環境污染的意義還沒有得到充分、廣泛的認識,對積極地、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針落實還不夠。
三、我國能源發展戰略
沒有能源的發展,沒有能源作為強大的物質基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和穩定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應該以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前提來制定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
(一)我國能源發展戰略
綜合分析我國能源發展現狀,我國能源發展戰略應注意以下幾點:
1.長期堅持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戰略
隨著經濟的增長,各個國家都已經把節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作為能源發展的目標。我國能源的利用率比較低,能源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我國實行節能降耗和提高能效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可能。中國要以較少能源投入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節能潛力的挖掘。因此,應將節能放在能源戰略的首要地位,持之以恆地堅持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戰略。
2.加速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戰略
為了保護環境,實現能源、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潔凈能源的發展,以加速能源結構調整步伐。自2005年2月1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實施後,二氧化碳減排額將成為一種商品在世界流通。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如不加以控制,在將來受到具體減排指標約束時,很多行業會大受沖擊,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向排放量較小的國家購買排放權。《京都議定書》在更深層次上推動了我國能源結構的變革,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能源結構調整將是我國新世紀能源戰略的主題。
3.積極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戰略
隨著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成為大多數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21世紀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達到30%。面對即將到來的可再生能源時代,各國正在迅速前進。丹麥的風電已達到總發電量 的18%,而德國2002年風力發電已經佔世界風力發電量的三分之一。法國計劃在2025年風電達到發電總量的25%。我國具有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而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在中長期戰略上應做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部署。
(二)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實施的對策和建議
1.培養節能意識
當前,我國能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地方對能源浪費現象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倡導全社會節能降耗,培養全民的節能意識,對我國能源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加強對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認識
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對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認識還不充分,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認識,促進我國能源發展。
3.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加速能源結構調整
當前,由於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已經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護環境,應該積極吸收和推廣國內外能源領域的先進技術,推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4.修訂和制定能源政策
為了促進能源的發展,應充分發揮政策對新世紀能源戰略實施的服務功能和保障機製作用。要加強對新世紀能源政策的研究和資金的投入,吸收外國能源政策的經驗和成果,結合我國實際,制定和完善我國能源政策。
5.採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促進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
國家可以採用法律和經濟手段,來促進我國能源政策法規的落實,以此保障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如國家可以採用收能源稅的方法,來控制能耗的增長,並引導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耗朝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在能源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在開發和利用能源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能源的生產量不能滿足能源消費需求的增長、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對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戰略意義認識不足等。因此,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應該注意長期堅持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加速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時要採取各項措施,以促進戰略的實施。
⑤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前 言
過去100多年裡,發達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當前,一些發展中國家正在步入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增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主要任務。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供應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為世界能源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⑥ 跪求一篇關於能源發展的論文(原創最好)
中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與趨勢
摘要:據農業部對全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統計結果表明,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穩步增長趨
勢,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費結構以秸稈和薪柴為主,但存在著商品能源消費
城鄉差距較大、地域差異顯著等問題。分析表明,商品能源無法滿足中國農村能源發展需求。
我國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農村地區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小
水電、地熱能、生物質能。為促進在我國農村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建議採取完善可再生
能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法規體系,消除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市場障礙,加大資金投人力度,多
能互補開發農村能源,加快服務體系建設等措施。
關健詞:農村能源,發展現狀,趨勢,可再生能源
引言
農村能源是指農村地區的能源,包括能源消費和能源生產(主要是當地的可再生能源)仁』〕。實際上,農村
能源是針對第三世界國家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不發達,很少獲得商品能源供應,主要依靠當地生產的可再生
能源資源滿足需要而提出的一個概念。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2006年鄉村人口總數達7.37億人,佔全國總人
口的比重為56.10%圖,農村能源關繫到全國1/2以上人口的生活用能供應和生活質量改善的問題。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農村可
再生能源開發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是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有利於建設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搞好農業農村節能減排,不僅有利於合
理有效地利用農業資源,優化農村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緩解化石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保障國家能源安
全,有利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供應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
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識中國農村能源發
展趨勢,選擇合適的農村能源發展戰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過對《2007年度全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統
計匯總表》分析,研究了我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趨勢、制約因素和發展對策。
2.中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據農業部對全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統計結果,截至2007年底,全國省柴節煤灶保有量1.5億戶,節
能爐3471萬戶,節能炕2024萬鋪;農村戶用沼氣保有量總數已經達到了2650萬戶;太陽熱水器保
有量達4300萬米2,太陽灶保有量112萬台;已建成秸稈集中供氣站734處,建立了一批秸稈固化成
型示範點,為生物質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l)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費總t穩步增加
與20。。年相比,2。。7年農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費總量增加了32.1%,年均增長率為4.。%,低於全
國同期能源消費增長速度,呈穩步增長態勢(圖1)。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47.6%,年均增長率為
6.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26.4%,年均增長率為3.4環。
在農村居民生活用能費中,優質能源的增長速度較快。其中,農村戶用沼氣消費增長速度最快,
與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長了350.5%,年均增長率為24.0%。其次為液化石油氣和電力,分別增
長了122.5%和95.0%,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4.3%和n.8%。而煤油消費呈負增長,與2000年
相比減少了67.7%,年增長率為一17.2%(圖2)。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著商品化、優質化的
方向發展。
2)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秸稈和薪槳為主
2007年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費結構中,秸稈佔48.33%,薪柴佔28.10%,煤佔14.08%,電
力佔5.47%,沼氣佔2.21%,液化石油氣佔1.71%(圖3)。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稈、
薪柴為主,大部分用於炊事和取暖之用,優質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費結構極不合理。這種情況可能是由
於秸稈、薪柴容易獲得,幾乎不需要任何費用造成的。從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秸
稈、薪柴等傳統生物質能仍是我國農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⑦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深化改革
改善發展環境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穩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促進能源事業發展。1998年實現了石油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新型石油工業管理體制。2002年按照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工業市場化改革後,2005年又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化改革和發展。中國正在按照觀念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提高能源市場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改善能源發展環境。
——加強能源立法。完善能源法律制度,為增加能源供應、規范能源市場、優化能源結構、維護能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能源法律制度建設,《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經頒布實施,配套政策措施陸續出台;修訂後的《節約能源法》已經公布;《能源法》、《循環經濟法》、《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及《建築節能條例》正在抓緊制訂;《礦產資源法》、《煤炭法》和《電力法》正在抓緊修訂。同時,也正在積極著手研究石油天然氣、原油市場和原子能等能源領域的立法。
——強化安全生產。中國在能源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繼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勢頭。中國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綜合治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大煤礦瓦斯治理和綜合利用力度,依法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繼續加大煤礦安全監管力度,引導地方和企業加強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和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安全責任意識。繼續加強電力安全、油氣生產安全,強化監督管理,實行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生產執法,嚴肅責任追究制度。
——完善應急體系。能源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國實行電力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分區運行,統籌安排電網運行。建立了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電力企業分工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電網和發電企業建立應對大規模突發事故的應急預案。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擴大石油儲備能力。逐步建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應急保障體系,確保供應安全。
——加快市場體系建設。中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多種經濟成分進入能源領域,積極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全面完善煤炭市場體系,構建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加快石油天然氣流通體制改革,促進能源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加強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國家能源管理體制和決策機制,加強部門、地方及相互間的統籌協調,強化國家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宏觀調控,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適當集中、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注重政策引導,重視信息服務。深化能源投資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投資調控體系。進一步強化能源資源的規范管理,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礦業權交易制度,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市場秩序。
——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中國政府在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系、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況下,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煤炭價格改革,全面實現市場化。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做到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和配電價格由政府監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氣定價機制,及時反映國際市場價格變化和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⑧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結束語
在全面建設惠及13億人口的小康社會進程中,能源是事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國政府將努力解決好能源問題,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盡管中國能源消費增長較快,但人均能源消費水平還很低,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人均石油消費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石油人均進口量也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中國過去不曾、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中國將繼續以本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速度加快,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互聯互動日益加深。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中國政府將與世界各國一道,為維護世界能源的穩定和安全,為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為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而不懈努力!
⑨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出台有何重要意義
(一)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為建立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完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深入推進政企分開,分離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推動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化國有能源企業改革,完善激勵和考核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
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和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重點推進電網、油氣管網建設運營體制改革,明確電網和油氣管網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可靠靈活的電力和油氣輸送網路。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構建競爭性電力交易市場。
健全能源法律法規。加快推動能源法制定和電力法、煤炭法修訂工作。積極推進海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核電管理、能源儲備等行政法規制定或修訂工作。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能源監管體系。加強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准等制定和實施,加快簡政放權,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強化能源監管,健全監管組織體系和法規體系,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
完善能源稅費政策。加快資源稅費改革,積極推進清費立稅,逐步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研究調整能源消費稅征稅環節和稅率,將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納入徵收范圍。完善節能減排稅收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探索建立綠色稅收體系。
完善能源投資和產業政策。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擴大地質勘探基金規模,重點支持和引導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資源開發和國際合作,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及重大裝備的支持機制。完善調峰調頻備用補償政策,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加大對節能提效、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能源項目的支持。研究制定推動綠色信貸發展的激勵政策。
完善能源消費政策。實行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節能服務機構和能源服務公司,實施能源審計制度。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落實能效「領跑者」制度。
(三)做好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國家能源委員會的領導作用,加強對能源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和審議,指導推動本行動計劃的實施。能源局要切實履行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職責,組織協調各部門制定實施細則。
細化任務落實。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區、市)和重點能源企業要將貫徹落實本行動計劃列入本部門、本地區、本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好各類規劃計劃與本行動計劃的銜接。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要制定實施方案,分解落實目標任務,明確進度安排和協調機制,精心組織實施。
加強督促檢查。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要密切跟蹤工作進展,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督促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實施過程中,要定期組織開展評估檢查和考核評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