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初中數學建模範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初中數學建模範例

發布時間: 2021-03-19 00:32:10

⑴ 初中數學建模論文

數學建模 就是實際的問題通過數學的手段來解決 簡單的說 你們所做的應用題也算是簡單的數學建模,鑒於你是初中生,數學建模的論文可以寫一道應用題,闡述各個變數的符號,和你如何寫出數學表達式的思想,簡單明了的表達你的數學表達式和得到的結果的實際定義
數學建模就是用數學語言描述實際現象的過程。這里的實際現象既包涵具體的自然現象比如自由落體現象,也包涵抽象的現象比如顧客對某種商品所取的價值傾向。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態,內在機制的描述,也包括預測,試驗和解釋實際現象等內容。 我們也可以這樣直觀地理解這個概念:數學建模是一個讓純粹數學家(指只懂數學不懂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的數學家)變成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甚至心理學家等等的過程。

⑵ 初中數學建模實例

小朋友,你可以研究一下用球棒的哪個位置擊打棒球能獲得最大的出球速度。有什麼不懂的可以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這個題目是今年美國大學生建模大賽的題目

⑶ 怎樣寫初中數學建模題目

慢慢看吧...小王上周五在股市以收盤價(收市時的價格)每股25元買進某公司股票1000股,在接下來的一周交易日內,小王記下該股票每日收盤價格相比前一天的漲跌情況:(單位:元)

星期






每股漲跌(元)
+2
-0.5
+1.5
-1.8
+0.8

根據上表回答問題:

①星期二收盤時,該股票每股多少元?

②周內該股票收盤時的最高價,最低價分別是多少?

③已知買入股票與賣出股票均需支付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五的交易費。若小王在本周五以收盤價將全部股票賣出,他的收益情況如何?

解:(1)星期二收盤價為25+2-0.5=26.5(元/股)

(2)收盤最高價為25+2-0.5+1.5=28(元/股)

收盤最低價為25+2-0.5+1.5-1.8=26.2(元/股)

(3)小王的收益為:27×1000(1-5‰)-25×1000(1+5‰)

=27000-135-25000-125

=1740(元)

∴小王的本次收益為1740元。

⑷ 求初中數學建模論文題材及範文..

利用數學建模解數學應用題
數學建模隨著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日趨數字化,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人們身邊的數學內容越來越豐富。強調數學應用及培養應用數學意識對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意義十分巨大。數學建模在數學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過數學建模解數學應用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將結合數學應用題的特點,把怎樣利用數學建模解好數學應用問題進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幫助和指正。

一、數學應用題的特點
我們常把來源於客觀世界的實際,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要通過數學建模的方法將問題轉化為數學形式表示,從而獲得解決的一類數學問題叫做數學應用題。數學應用題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數學應用題的本身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這里的實際是指生產實際、社會實際、生活實際等現實世界的各個方面的實際。如與課本知識密切聯系的源於實際生活的應用題;與模向學科知識網路交匯點有聯系的應用題;與現代科技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保護、實事政治等有關的應用題等。
第二、數學應用題的求解需要採用數學建模的方法,使所求問題數學化,即將問題轉化成數學形式來表示後再求解。
第三、數學應用題涉及的知識點多。是對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檢驗,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涉及的知識點一般在三個以上,如果某一知識點掌握的不過關,很難將問題正確解答。
第四、數學應用題的命題沒有固定的模式或類別。往往是一種新穎的實際背景,難於進行題型模式訓練,用「題海戰術」無法解決變化多端的實際問題。必須依靠真實的能力來解題,對綜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實、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二、數學應用題如何建模
建立數學模型是解數學應用題的關鍵,如何建立數學模型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直接建模。
根據題設條件,套用現成的數學公式、定理等數學模型,註解圖為:
將題材設條件翻譯
成數學表示形式

應用題 審題 題設條件代入數學模型 求解
選定可直接運用的
數學模型
第二層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現成的數學模型,但必須概括這個數學模型,對應用題進行分析,然後確定解題所需要的具體數學模型或數學模型中所需數學量需進一步求出,然後才能使用現有數學模型。
第三層次:多重建模。對復雜的關系進行提煉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個數學模型方能解決問題。
第四層次:假設建模。要進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設,然後才能建立數學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車流量問題,假設車流平穩,沒有突發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數學模型應具備的能力
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數學全過程的教學關鍵是建立數學模型,數學建模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質量,同時也體現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數學建模的前提,數學應用題一般都創設一個新的背景,也針對問題本身使用一些專門術語,並給出即時定義。如1999年高考題第22題給出冷軋鋼帶的過程敘述,給出了「減薄率」這一專門術語,並給出了即時定義,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綜合素質,這種理解能力直接影響數學建模質量。
3.2強化將文字語言敘述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的能力。
將數學應用題中所有表示數量關系的文字、圖象語言翻譯成數學符號語言即數、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數等,這種譯釋能力是數學建成模的基礎性工作。
例如:一種產品原來的成本為a元,在今後幾年內,計劃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經過五年後的成本為多少?
將題中給出的文字翻譯成符號語言,成本y=a(1-p%)5
3.3增強選擇數學模型的能力。
選擇數學模型是數學能力的反映。數學模型的建立有多種方法,怎樣選擇一個最佳的模型,體現數學能力的強弱。建立數學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數、不等式、數列通項公式、求和公式、曲線方程等類型。結合教學內容,以函數建模為例,以下實際問題所選擇的數學模型列表:
函數建模類型 實際問題
一次函數 成本、利潤、銷售收入等
二次函數 優化問題、用料最省問題、造價最低、利潤最大等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 細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數 測量、交流量、力學問題等

3.4加強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應用題一般運算量較大、較復雜,且有近似計算。有的盡管思路正確、建模合理,但計算能力欠缺,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加強數學運算推理能力是使數學建模正確求解的關鍵所在,忽視運算能力,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只重視推理過程,不重視計算過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數學建模解數學應用題對於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學生素質,進行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數學建模的應用也是科學實踐,有利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所必須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加強高中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要:通過對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教學,結合新教材的編寫特點和高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對如何加強高中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創新能力;數學建模;研究性學習。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對學生提出新的教學要求,要求學生:
(1)學會提出問題和明確探究方向;
(2)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
(3)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
其中,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是新大綱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數學學習不僅要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而且在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同樣需要得到訓練和提高,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要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並明確探究方向,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交流,並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就必須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
數學模型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的橋梁,研究和學習數學模型,能幫助學生探索數學的應用,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數學建模教學與學習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具有深遠的意義,現就如何加強高中數學建模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要重視各章前問題的教學,使學生明白建立數學模型的實際意義。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個有關的實際問題引入,可直接告訴學生,學了本章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後,這個實際問題就能用數學模型得到解決,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創新意識,對新數學模型的渴求,實踐意識,學完要在實踐中試一試。
如新教材「三角函數」章前提出:有一塊以O點為圓心的半圓形空地,要在這塊空地上劃出一個內接矩形ABCD辟為綠冊,使其冊邊AD落在半圓的直徑上,另兩點BC落在半圓的圓周上,已知半圓的半徑長為a,如何選擇關於點O對稱的點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積最大?
這是培養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好時機要注意引導,對所考察的實際問題進行抽象分析,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並通過新舊兩種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識,激發學生的知欲,如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失去「亮點」。
這樣通過章前問題教學,學生明白了數學就是學習,研究和應用數學模型,同時培養學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識及參與實踐的意識。因此,要重視章前問題的教學,還可據市場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及學生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補充一些實例,強化這方面的教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重視數學,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意識。
2.通過幾何、三角形測量問題和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與思維過程。
學習幾何、三角的測量問題,使學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數學建模思想,讓學生認識更多現在數學模型,鞏固數學建模思維過程、教學中對學生展示建模的如下過程:
現實原型問題
數學模型
數學抽象
簡化原則
演算推理
現實原型問題的解
數學模型的解
反映性原則
返回解釋
列方程解應用題體現了在數學建模思維過程,要據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對問題加以變形,使其簡單化,以利於解答的思想。且解題過程中重要的步驟是據題意更出方程,從而使學生明白,數學建模過程的重點及難點就是據實際問題特點,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聯想現成的數學模型或變換問題構造新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如利息(復利)的數列模型、利潤計算的方程模型決策問題的函數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
3.結合各章研究性課題的學習,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拓展數學建模形式的多樣性式與活潑性。
高中新大綱要求每學期至少安排一個研究性課題,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如「數列」章中的「分期付款問題」、「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等,同時,還可設計類似利潤調查、洽談、采購、銷售等問題。設計了如下研究性問題。
例1根據下表給出的數據資料,確定該國人口增長規律,預測該國2000年的人口數。
時間(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中數(百萬)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
分析:這是一個確定人口增長模型的問題,為使問題簡化,應作如下假設:(1)該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穩定;(2)該國的人口增長數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數量化是連續的。基於上述假設,我們認為人口數量是時間函數。建模思路是根據給出的數據資料繪出散點圖,然後尋找一條直線或曲線,使它們盡可能與這些散點吻合,該直線或曲線就被認為近似地描述了該國人口增長規律,從而進一步作出預測。
通過上題的研究,既復習鞏固了函數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用數學模型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數」意識和觀察實踐能力,如記住一些常用及常見的數據,如:人行車、自行車的速度,自己的身高、體重等。利用學校條件,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實習活動,活動一結束,就回課堂把實際問題化成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如:推鉛球的角度與距離關系;全班同學手拉手圍成矩形圈,怎樣圍使圍成的面積最大等,用磚塊搭成多米諾牌骨等。
四、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數學建模思想。
由於數學模型這一思想方法幾乎貫穿於整個中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之中,小學解算術運用題中學建立函數表達式及解析幾何里的軌跡方程等都孕育著數學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練掌握和運用這種方法,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我認為這就要求培養學生以下幾點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數學建模思想:
(1)理解實際問題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關於抓住系統要點的能力;
(3)抽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4)「翻譯」能力,即把經過一生抽象、簡化的實際問題用數學的語文符號表達出來,形成數學模型的能力和對應用數學方法進行推演或計算得到注結果能自然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
(5)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6)通過實際加以檢驗的能力。
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強了,才能對一些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化繁為簡,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種能力,才能順利解出。
例2:解方程組

x+y+z=1 (1)
x2+y2+z2=1/3 (2)
x3+y3+z3=1/9 (3)
分析:本題若用常規解法求相當繁難,仔細觀察題設條件,挖掘隱含信息,聯想各種知識,即可構造各種等價數學模型解之。
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難得到兩兩之積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將三根之積(XYZ=1/27),由韋達定理,可構造一個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個根
t3-t2+1/3t-1/27=0 (4)
函數模型:
由(1)(2)知若以xz(x+y+z)為一次項系數,(x2+y2+z2)為常數項,則以3=(12+12+12)為二次項系數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為完全平方函數3(t-1/3)2,從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適合(3)
平面解析模型
方程(1)(2)有實數解的充要條件是直線x+y=1-z與圓x2+y2=1/3-z2有公共點後者有公共點的充要條件是圓心(O、O)到直線x+y的距離不大於半徑。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自學出現的實際的問題,根據當地及學生的實際,使數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起來,就能增強學生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數學建模隨著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日趨數字化,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人們身邊的數學內容越來越豐富。強調數學應用及培養應用數學意識對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意義十分巨大。數學建模在數學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過數學建模解數學應用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將結合數學應用題的特點,把怎樣利用數學建模解好數學應用問題進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幫助和指正。

一、數學應用題的特點
我們常把來源於客觀世界的實際,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要通過數學建模的方法將問題轉化為數學形式表示,從而獲得解決的一類數學問題叫做數學應用題。數學應用題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數學應用題的本身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這里的實際是指生產實際、社會實際、生活實際等現實世界的各個方面的實際。如與課本知識密切聯系的源於實際生活的應用題;與模向學科知識網路交匯點有聯系的應用題;與現代科技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保護、實事政治等有關的應用題等。
第二、數學應用題的求解需要採用數學建模的方法,使所求問題數學化,即將問題轉化成數學形式來表示後再求解。
第三、數學應用題涉及的知識點多。是對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檢驗,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涉及的知識點一般在三個以上,如果某一知識點掌握的不過關,很難將問題正確解答。
第四、數學應用題的命題沒有固定的模式或類別。往往是一種新穎的實際背景,難於進行題型模式訓練,用「題海戰術」無法解決變化多端的實際問題。必須依靠真實的能力來解題,對綜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實、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二、數學應用題如何建模
建立數學模型是解數學應用題的關鍵,如何建立數學模型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直接建模。
根據題設條件,套用現成的數學公式、定理等數學模型,註解圖為:
將題材設條件翻譯
成數學表示形式

應用題 審題 題設條件代入數學模型 求解
選定可直接運用的
數學模型
第二層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現成的數學模型,但必須概括這個數學模型,對應用題進行分析,然後確定解題所需要的具體數學模型或數學模型中所需數學量需進一步求出,然後才能使用現有數學模型。
第三層次:多重建模。對復雜的關系進行提煉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個數學模型方能解決問題。
第四層次:假設建模。要進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設,然後才能建立數學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車流量問題,假設車流平穩,沒有突發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數學模型應具備的能力
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數學全過程的教學關鍵是建立數學模型,數學建模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質量,同時也體現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數學建模的前提,數學應用題一般都創設一個新的背景,也針對問題本身使用一些專門術語,並給出即時定義。如1999年高考題第22題給出冷軋鋼帶的過程敘述,給出了「減薄率」這一專門術語,並給出了即時定義,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綜合素質,這種理解能力直接影響數學建模質量。
3.2強化將文字語言敘述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的能力。
將數學應用題中所有表示數量關系的文字、圖象語言翻譯成數學符號語言即數、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數等,這種譯釋能力是數學建成模的基礎性工作。
例如:一種產品原來的成本為a元,在今後幾年內,計劃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經過五年後的成本為多少?
將題中給出的文字翻譯成符號語言,成本y=a(1-p%)5
3.3增強選擇數學模型的能力。
選擇數學模型是數學能力的反映。數學模型的建立有多種方法,怎樣選擇一個最佳的模型,體現數學能力的強弱。建立數學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數、不等式、數列通項公式、求和公式、曲線方程等類型。結合教學內容,以函數建模為例,以下實際問題所選擇的數學模型列表:
函數建模類型 實際問題
一次函數 成本、利潤、銷售收入等
二次函數 優化問題、用料最省問題、造價最低、利潤最大等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 細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數 測量、交流量、力學問題等

3.4加強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應用題一般運算量較大、較復雜,且有近似計算。有的盡管思路正確、建模合理,但計算能力欠缺,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加強數學運算推理能力是使數學建模正確求解的關鍵所在,忽視運算能力,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只重視推理過程,不重視計算過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數學建模解數學應用題對於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學生素質,進行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數學建模的應用也是科學實踐,有利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所必須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⑸ 初中數學建模小論文

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的量度。概率論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們常說某人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過這次考試,某件事發生的可能性是多少,這都是概率的實例。

在一個特定的隨機試驗中,稱每一可能出現的結果為一個基本事件,全體基本事件的集合稱為基本空間。隨機事件(簡稱事件)是由某些基本事件組成的,例如,在連續擲兩次骰子的隨機試驗中,用Z,Y分別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現的點數,Z和Y可以取值1、2、3、4、5、6,每一點(Z,Y)表示一個基本事件,因而基本空間包含36個元素。「點數之和為2」是一事件,它是由一個基本事件(1,1)組成,可用集合{(1,1)}表示「點數之和為4」也是一事件,它由(1,3),(2,2),(3,1)3個基本事件組成,可用集合{(1,3),(3,1),(2,2)}表示。如果把「點數之和為1」也看成事件,則它是一個不包含任何基本事件的事件,稱為不可能事件。在試驗中此事件不可能發生。如果把「點數之和小於40」看成一事件,它包含所有基本事件 ,在試驗中此事件一定發生,所以稱為必然事件。若A是一事件,則「事件A不發生」也是一個事件,稱為事件A的對立事件。實際生活中需要對各種各樣的事件及其相互關系、基本空間中元素所組成的各種子集及其相互關系等進行研究。

古典概率 古典概率討論的對象局限於隨機試驗所有可能結果為有限個等可能的情形,即基本空間由有限個元素或基本事件組成,其個數記為n,每個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若事件A包含m個基本事件,則定義事件A發生的概率為p(A)=m/n,也就是事件A發生的概率等於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個數除以基本空間的基本事件的總個數,這是P.-S.拉普拉斯的古典概率定義,或稱之為概率的古典定義。歷史上古典概率是由研究諸如擲骰子一類賭博游戲中的問題引起的。計算古典概率,可以用窮舉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再數清一個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個數相除,即藉助組合計算可以簡化計算過程。

幾何概率 若隨機試驗中的基本事件有無窮多個,且每個基本事件發生是等可能的,這時就不能使用古典概率,於是產生了幾何概率。幾何概率的基本思想是把事件與幾何區域對應,利用幾何區域的度量來計算事件發生的概率,布豐投針問題是應用幾何概率的一個典型例子。

概率的頻率定義 隨著人們遇到問題的復雜程度的增加,等可能性逐漸暴露出它的弱點,特別是對於同一事件,可以從不同的等可能性角度算出不同的概率,從而產生了種種悖論。另一方面,隨著經驗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在做大量重復試驗時,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一個事件出現的頻率,總在一個固定數的附近擺動,顯示一定的穩定性。R.von米澤斯把這個固定數定義為該事件的概率,這就是概率的頻率定義。從理論上講,概率的頻率定義是不夠嚴謹的。A.H.柯爾莫哥洛夫於1933年給出了概率的公理化定義。

⑹ 急求初中數學建模題目!!!!!!!!!!!!!!!!!!!!!!!!

(2004年山東省棗庄市中考題)某家庭新購住房需要裝修,如果甲、乙兩個裝飾公司合做,12天可以完成,需付裝修費1.04萬元;如果甲公司先做9天,剩下的由乙公司來做,還需16天完成,共需付裝修費1.06萬元。若只選一個裝飾公司來完成裝修任務,應選擇哪個裝飾公司?試說明理由
解:設甲公司單獨做x天完成,乙公司單獨做y天完成。根據題意,得解之,得 。
經檢驗,是原方程組的解,且符合題意。
設甲公司單獨完成裝修工程需裝修費a萬元,乙公司單獨完成裝修工程需裝修費b萬元。則
解之,得
所以,甲公司完成裝修工程需21天,裝修費0.98萬元;乙公司完成裝修工程需28天,裝修費1.12萬元。從節約時間、節省開支的角度考慮,應選擇甲公司來完成此項裝修任務。

三、建立不等式模型

現實世界中不等關系是普遍存在的,許多現實問題很難確定(有時也不需要確定)具體的數值。但可以求出或確定這一問題中某個量的變化范圍,從而對所有研究問題的面貌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例3 (2004年河北省中考題)光華農機租賃公司共有50台聯合收割機,其中甲型20台,乙型30台。先將這50台聯合收割機派往A、B兩地區收割小麥,其中30台派往A地區,20台派往B地區。
兩地區與該農機租賃公司商定的每天的租賃價格見下表:
每台甲型收割機的租金 每台乙形收割機的租金
A地區 1800元 1600元
B地區 1600元 1200元

(1)設派往A地區x台乙型聯合收割機,租賃公司這50台聯合收割機一天獲得的租金為y(元),求y與x間的函數關系式,並寫出x的取值范圍;

(2)若使農機租賃公司這50台聯合收割機一天獲得的租金總額不低於79600元,說明有多少種分配方案,並將各種方案設計出來;

(3)如果要使這50台聯合收割機每天獲得的租金最高,請你為光華農機租賃公司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解:(1)若派往A地區的乙型收割機為x台,則派往A地區的甲型收割機為(30-x)台;派往B地區的乙型收割機為(30-x)台,派往B地區的甲型收割機為(x-10)台。

∴y=1600x+1800(30-x)+1200(30-x)+1600(x-10)=200x+74000

x的取值范圍是:10≤x≤30(x是正整數)

(2)由題意得200x+74000≥79600

解不等式得x≥28由於10≤x≤30(x是正整數)

∴x取28,29,30這三個值。

∴有3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⑺ 初中數學建模論文範文,求題目,急

摘要:席位分配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於企業、公司、、學校政府部門都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席位可以是代表大會、股東會議、公司企業員工大會、等的具體座位。假設說,有一個學校要召集開一個代表會議,席位只有20個,三個系總共200人,分別是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如果你是會議的策劃人,你要合理的分配會議廳的20個座位,既要保證每個系部都有人參加,最關鍵的就是要對個公平都公平,保證三個系部對你所安排的位置沒有異議。那麼這個問題就要靠數學建模的方法來解決。

關鍵詞: Q值法 公平席位
問題的重述:三個系部學生共200名,(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代表會議共20席,按比例分配三個系分別為10、6、4席。老情況變為下列情況怎樣分配才是最公平的,現因學生轉系三系人數為103.63.34.
(1) 問20席該如何分配。
(2) 若增加21席又如何分配。
問題的分析:
一、通常分配結果的公平與否以每個代表席位所代表的人數相等或接近來衡量。目前沿用的慣例分配方法為按比例分配方法,即:
某單位席位分配數 = 某單位總人數比例′總席位
如果按上述公式參與分配的一些單位席位分配數出現小數,則先按席位分配數的整數分配席位,餘下席位按所有參與席位分配單位中小數的大小依次分配之。這樣最初學生人數及學生代表席位為
系名 甲 乙 丙 總數
學生數 100 60 40 200
學生人數比例 100/200 60/200 40/200
席位分配 10 6 4 20

學生轉系情況,各系學生人數及學生代表席位變為
系名 甲 乙 丙 總數
學生數 103 63 34 200
學生人數比例 103/200 63/200 34/200
按比例分配席位 10.3 6.3 3.4 20
按慣例席位分配 10 6 4 20
(1)20席應該甲系10席、乙系6席,丙系4席這樣分配

二、學院決定再增加一個代表席位,總代表席位變為21個。重新按慣例分配席位,有
系名 甲 乙 丙 總數
學生數 103 63 34 200
學生人數比例 103/200 63/200 34/200
按比例分配席位 10.815 6.615 3.57 21
按慣例席位分配 11 7 3 21
這個分配結果出現增加一席後,丙系比增加席位前少一席的情況,這使人覺得席位分配明顯不公平。要怎樣才能公平呢,這時就要用數學建模要解決。
模型的建立:
假設由兩個單位公平分配席位的情況,設
單位 人數 席位數 每席代表人數
單位A p1 n1
單位B p2 n2
要公平,應該有 = , 但這一般不成立。注意到等式不成立時有
若 > ,則說明單位A 吃虧(即對單位A不公平 )
若 < ,則說明單位B 吃虧 (即對單位B不公平 )
因此可以考慮用算式 來作為衡量分配不公平程度,不過此公式有不足之處(絕對數的特點),如:
某兩個單位的人數和席位為 n1 =n2 =10 , p1 =120, p2=100, 算得 p=2
另兩個單位的人數和席位為 n1 =n2 =10 , p1 =1020,p2=1000, 算得 p=2
雖然在兩種情況下都有p=2,但顯然第二種情況比第一種公平。
下面採用相對標准,對公式給予改進,定義席位分配的相對不公平標准公式:
若 則稱 為對A的相對不公平值, 記為
若 則稱 為對B的相對不公平值 ,記為
由定義有對某方的不公平值越小,某方在席位分配中越有利,因此可以用使不公平值盡量小的分配方案來減少分配中的不公平。
確定分配方案:
使用不公平值的大小來確定分配方案,不妨設 > ,即對單位A不公平,再分配一個席位時,關於 , 的關系可能有
1. > ,說明此一席給A後,對A還不公平;
2. < ,說明此一席給A後,對B還不公平,不公平值為

3. > ,說明此一席給B後,對A不公平,不公平值為

4. < ,不可能
上面的分配方法在第1和第3種情況可以確定新席位的分配,但在第2種情況時不好確定新席位的分配。用不公平值的公式來決定席位的分配,對於新的席位分配,若有

則增加的一席應給A ,反之應給B。對不等式 rB(n1+1,n2)<rA (n1,n2+1)進行簡單處理,可以得出對應不等式

引入公式

於是知道增加的席位分配可以由Qk的最大值決定,且它可以推廣到多個組的一般情況。用Qk的最大值決定席位分配的方法稱為Q值法。
對多個組(m個組)的席位分配Q值法可以描述為:
1.先計算每個組的Q值:
Qk , k=1,2,…,m
2.求出其中最大的Q值Qi(若有多個最大值任選其中一個即可)
3.將席位分配給最大Q值Qi對應的第i組。

模型的求解:
先按應分配的整數部分分配,餘下的部分按Q值分配。 本問題的整數名額共分配了19席,具體為:
甲 10.815 n1 =10
乙 6.615 n2 =6
丙 3.570 n3 =3
對第20席的分配,計算Q值
Q1=1032/(10′11) = 96.45 ; Q2=632/(6′7)= 94.5; Q3 =342/(3′4)=96.33
因為Q1最大,因此第20席應該給甲系; 對第21席的分配,計算Q值
Q1=1032/(11′12)=80.37 ; Q2 =632/(6′7)=94.5; Q3 =342/(3′4)=96.33
因為Q3最大,因此第21席應該給丙系
(2)最後的席位分配為:甲 11席 乙 6席 丙 4席
結論:20席應該甲系10席、乙系6席,丙系4席這樣分配
若21席應該甲系11席、乙系6席,丙系4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