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範本前言 » 采樣前言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采樣前言

發布時間: 2021-03-17 16:02:00

⑴ 有沒有關鍵詞採集器這種東西愛站上採集關鍵詞的,想要。

前言:此版本的軟體安裝包附加破解教程我可以給您一份,不過僅供個人使用,切勿傳播,希望可以幫助您

軟體功能

1、網路結果採集,域名的排名、網頁標題、網頁URL、PR值、BR值、外鏈數、網路流量、出站鏈接、內鏈、網路收錄數、網路反向鏈接。

2、可採集愛站、站長網、7C站三個站的信息,輸入域名,採集:關鍵詞、排名、搜索量、PC端搜索量、移動端搜索量、收錄量、鏈接地址、標題(自動入庫data.mdb,還可以導出EXCEL),入庫是為了方便關鍵詞篩選功能。

3、關鍵詞篩選功能,也可以說是關

點擊下載關鍵詞採集器

⑵ S-1 S-2 S-3 S-4具體指哪四樣特殊檢查水平

S-1、s-2、s-3、s-4是指適用於破壞性檢驗或檢驗費用較高的四種特殊檢驗等級,還有其他三個一般級別,P.S.檢驗水平是抽樣方案中預先選定的特徵,反映了批次與樣本量之間的關系。

在計數調整抽樣檢查過程中,需要事先確定檢驗水平,然後根據批次和檢驗水平確定樣本量,再確定抽樣計劃。

檢驗水平包括3個一般檢驗水平(I)(II)(III)及4個特殊檢驗水平(s-1)(s-2)(s-3)(s-4),AQL是接受質量等級的縮寫。

在新gb 2828-2003(代替gb2828-1987)中,「合格質量等級(AQL)」改為「驗收質量極限」。

(2)采樣前言擴展閱讀:

采樣系統的設計原則

當製造商提交等同於或優於AQL的產品批次時,抽樣計劃應確保接收到絕大多數的產品批次,以保護製造商的利益;當製造商提交的產品批次的質量水平低於AQL時,將正常的檢驗轉化為嚴格的檢驗,迫使製造商提高質量,以保護用戶的利益。

驗收質量極限(AQL)表示為每一百件產品中不合格或不合格的百分比,以不合格品百分比表示質量等級時,AQL值不得超過10%;當以每百件不符合項表示時,可用的AQL值可達每百件1000個不符合項。

⑶ 岩心觀察與采樣的現代化管理

王艷琴 顧小兵 王玉新 柯川山 寧士華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地質科學研究院岩心管理室)

摘要 目前中石化勝利油田岩心庫已經存儲大量的岩心實物資料,由於岩心管理缺乏相關的約束機制,使岩心資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岩心觀察與采樣是岩心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岩心使用價值的主要形式。近幾年來,岩心管理室針對岩心觀察與采樣工作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開展了岩心管理模式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制度,開發了岩心管理系統,實現了制度規范化、程序化和網路化的運行,規范了岩心觀察與采樣的審批、審核、報告返回等工作,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岩心管理水平。

關鍵詞 岩心管理 觀察與采樣 系統應用

0 前言

岩心是油氣田勘探開發中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岩心觀察與采樣是岩心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岩心使用價值的主要形式。科研人員通過岩心觀察和采樣,可以分析地層沉積環境,了解地層生、儲油能力,研究儲層孔隙結構等油藏地質特徵,從而為油田的勘探開發提供真實、充分的科學依據。目前中石化勝利油田岩心庫已經存儲了大量的岩心實物資料,其岩心管理和處理水平在國內均處於領先水平,為勝利油田的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1 面臨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兼顧服務油田科研生產工作和保護岩心實物資料,岩心管理室在岩心管理和應用方面制定了相應的辦法和標准,使岩心管理由粗放型轉向了制約型。近年來隨著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岩心管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在岩心觀察和采樣的審批和監管制度不夠完善,重復采樣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取心井的岩心甚至出現采空的狀況,重要的是岩心或樣品出庫後返回率小,實驗報告也不能及時提交,使岩心資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這主要是由於缺乏相關的約束機製造成的。另外,岩心信息查詢、入庫預約工作還不能在網上進行,岩心采樣情況難以自動統計,工作效率低。

2 解決的辦法

近幾年來,岩心管理室針對岩心觀察與采樣工作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如審批程序不規范、重復采樣多、樣品及分析報告返回不及時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管理局相關的規定,開展了岩心管理模式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制度,旨在通過制度的實施解決上述問題。具體工作主要包括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規定的編寫、岩心觀察與采樣工作流程的建立、岩心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等內容,實現了制度規范化、程序化和網路化的運行,進一步提升了勝利油田岩心的管理水平。

2.1 編寫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規定

根據岩心管理辦法,編寫了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規定,要求用戶入庫觀察和采樣實行預約、審批,待樣品分析完成後,及時提交相應的分析報告。規定主要內容如下:

1)申請人憑單位介紹信到岩心管理室預約,並按要求填寫審批表。

2)申請人攜單位介紹信和審批表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審批後將介紹信和審批表交岩心管理室存檔,岩心管理人員根據審批順序安排入庫。

3)油田內部單位岩心觀察審批表經岩心管理室初審後,報地科院生產管理部進行審批;油田外部單位審批表,地科院生產管理部審批後報分公司勘探處審批。

4)小樣品采樣審批表經岩心管理室初審後,報地科院生產管理部審批,後報分公司勘探處審批。

5)大樣品及重點井岩心樣品的採集經岩心管理室初審後,報地科院生產管理部審批,後報勘探處和分公司主管領導審批。

6)岩心樣品採集後由采樣人員填寫岩心采樣清單,清單一式兩份,分別由采樣人員和岩心管理室保存。岩心管理人員按采樣清單檢查樣品,經岩心管理室主管領導簽字後方可出庫。

7)岩心觀察與采樣實行「資料使用優秀單位」制度,用戶及時返回實驗分析報告和余樣,被認為是「資料使用優秀單位」,可以繼續使用岩心資料。否則,將停止使用岩心資料。

8)取走的岩心樣品在4個月內將余樣歸還,並向岩心管理室提交實驗分析報告及電子文檔。實驗分析報告必須加蓋國家計量認證章和分析部門公章。報告及其電子文檔要按勝利油田檔案管理規定和資料庫格式要求提交。

可見,該規定可以較好地解決岩心觀察與采樣中出現的審批不規范、重復采樣多和報告歸檔不及時等問題,進一步規范了岩心管理工作。該規定經上級部門批准後,以板報、網路等方式進行了公布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 建立岩心觀察與采樣入庫工作流程

為便於用戶入庫工作,在編寫規定的基礎上,建立了岩心觀察與采樣工作流程(圖1、圖2)。

圖1 岩心觀察與采樣入庫管理流程

圖1表示了用戶從岩心預約到攜帶樣品出庫的整個過程,用戶預約後將根據工作內容逐級進行審批,憑審批單入庫工作,在提交岩心采樣清單後出庫。圖2表示了樣品分析完成後用戶攜帶分析報告、采樣清單辦理報告歸檔工作。

圖2 岩心采樣分析報告返迴流程

2.3 開發岩心管理系統

為提高岩心利用率,加強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根據規定要求開發了岩心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岩心數據錄入和查詢、岩心預約和審批、樣品管理等功能組成,實現了岩心資料的數字化管理和網路化查詢,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辦公效率。

2.3.1 用戶管理

用戶可使用中石化郵箱進行實名制申請,系統管理員核實確認後方可登錄系統。

2.3.2 岩心查詢

用戶登錄系統以後,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查詢岩心實物的基礎數據資料(圖3)。系統支持模糊查詢,可以通過井名、油田、層位等方式查詢。為方便用戶使用,系統還設置了高級查詢選項,用戶可實現按取心年份、井段、岩性等多方式查詢。單井查詢可顯示本井所有數據資料,包括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數據、測試數據、岩心圖像等。

圖3 岩心查詢界面

2.3.3 岩心預約

系統根據限制條件,對用戶是否具有預約許可權進行審核。限制條件包括:用戶IP和單位是否匹配;用戶有無不良記錄;當日預約情況,通過這些限制條件確定用戶能否進行正常預約。如果不能進行正常預約,將顯示不能預約的原因。用戶開始預約前,顯示預約須知(圖4),用戶同意後方可進行預約。預約登記分局內、合作、局外3種類型。系統審核條件包括:有無數據;系統井;分析項目;采樣條件。若通過審核條件,則生成預約單並列印。若不符合條件,則提示不符合項目內容,並根據用戶選擇生成過濾不符合部分內容後的預約單或由用戶重新選擇進行預約。對已經采樣及分析的井段,提示資料存放位置。

圖4 岩心預約登錄界面

2.3.4 在線審批

預約成功人員將預約單提交相關單位審批,擁有審批許可權的單位在網上進行逐級批示。審批單會顯示系統對岩心采樣的審核情況,這為審批人的決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一般而言,先要經過岩心管理部門審批,依次是生產管理部、勘探或開發主管單位、分公司主管領導等。

2.3.5 預約安排

用戶在通過相關單位審批後,系統會為用戶顯示審批過程。所有審批結束後,岩心管理人員根據實際工作安排入庫時間,用戶隨時登錄系統查詢入庫信息。如果入庫時間已經確定,則會對用戶顯示入庫工作中的各種注意事項。用戶在規定時間入庫時,按照規定要提交介紹信、預約單。

2.3.6 樣品審核

審批單形成前系統將自動對用戶所要求采樣塊數和分析項目進行審核,樣品審核是一項重要的環節,系統會自動查詢所選井相應的采樣信息進而判斷用戶采樣的合理性。采樣有以下要求:①已經系統采樣的井,除新項目外,不允許再采樣。②同一深度上已分析的項目,不允許重復采樣。將上述要求作為審核設計的依據,提出以下具體審核辦法:

1)以整筒為單位進行審核。新舊項目都選時,按舊項目處理。

2)最大采樣密度:油砂10塊/m;普通砂岩3塊/m,泥岩類按1塊/m處理。

3)采樣已飽和時,采樣塊數遵循下面原則:①已做過的分析項目不再批准采樣。②未做過的分析項目,1塊/m。

4)采樣未飽和時,採取鼓勵新項目,減少舊項目的原則:①本次取樣全為已做過的分析項目時,對應的可采塊數:a.可采餘量≤該筒整米數時,則:可采塊數≤可采餘量;b.可采餘量>該筒整米數時,則:可采塊數≤該筒整米數。②本次取樣全為未做過的分析項目時,對應的可采塊數:a.可采餘量≤該筒整米數時,則:可采塊數≤該筒整米數;b.可采餘量>該筒整米數時,則:可采塊數≤可采餘量。

5)岩心大樣品采樣設定兩個條件:①1塊/2m,采樣塊數折算:米數除以2之後四捨五入。②只採未作項目。

6)重點井小樣品同一岩性不做已采項目,只允許采新項目。重點井小樣品每次采樣塊數最多不能超過本岩性整米數。

7)塊數由剩餘米數折算:油砂類1m10塊;砂岩類1m3塊;泥岩類1m1塊。送樣清單中按樣品實際長度計算;采樣清單中小樣品按1塊10cm計,大樣品按實際長度計算。

可以看出,樣品審核主要採取了鼓勵新項目,保護重點井等原則,旨在通過限制無謂的樣品數量保持岩心的長久使用。當然這些方法會在應用中不斷完善,以便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2.3.7 樣品歸還

用戶分析報告完成後,可以登錄預約系統提前將分析報告提交進行驗收,並確定相應的入庫歸還時間。如果用戶有岩心樣品未歸還,或者樣品分析報告未能得到確認,系統會提醒用戶辦理岩心歸位工作。

岩心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是加強岩心觀察與采樣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在充分調研油田岩心管理現狀和規范制度的基礎上完成的,旨在通過先進的網路設計和開發,實現岩心網路化規范管理,提高油田岩心數字化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發揮岩心等實物資料的作用,為油田的勘探開發提供優質的服務。

3 實施的效果

《岩心觀察與采樣管理規定》自2010年8月審定發布後,於2010年9月1日實施。近4年來,岩心室嚴格執行新規定,使余樣及岩心分析報告及時返回,保護了岩心資料。做好岩心分析報告歸檔工作,實現了資料共享,有效減少了岩心重復采樣、重復分析的現象。岩心管理系統的開發使岩心資料的管理和使用實現了網路化,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岩心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學軍.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中國鐵路出版社,2006.

[2]陳浩歌.岩心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1(14).

[3]李震,劉平安,魏銘.數字岩心資料庫在岩心資料管理中的應用[J].石油儀器,2012(4).

⑷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為了確保所收集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資源實物的質量和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特製定《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資源的收集技術規程》,對該類標本資源的展示教育、科普科研、實物資源共享、數字化博物館和開發利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因其形成於還原環境,在地表條件下極容易發生氧化、光化學反應,對這些標本進行收集、整理和保存應按照一定的技術規程進行,否則不但對標本造成損壞,而且對環境和收集人員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對該類標本進行系統研究,本規程主要包括收集方式(採集、購置、交換、贈送等)、所使用的器具、包裝材質、運輸以及相關信息,而且在操作處理過程中必須遵循標本資源收集標准。

本技術規程根據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岩礦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整理、保存技術規程編寫指南,以「硫化物標本」、「收集技術規程」為關鍵詞,對國內外相關技術和方法進行了調研和查詢,並制定了工作程序和方案。在調研分析基礎上,按GB/T1.2—2000等標准,確定編制原則和編寫要求。

本規程附錄A—附錄E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

本規程起草人:呂林素,王月文,楊良鋒,章西煥,笪滬增。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收集的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

本規程適用於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的收集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費爾斯曼著.趣味礦物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0

潘兆櫓.結晶學及礦物學(下冊).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

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典藏管理組.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收藏管理作業准則 (修訂版).2002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a.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sulphides and allied minerals):指金屬元素與硫(S)、硒(Se)、碲(Te)、砷(As)、銻(Sb)和鉍(Bi)的天然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砷化物、銻化物和鉍化物,其中以硫化物為主。另外,還可分為簡單硫化物、復硫化物和硫鹽。

b.收集(collection):指根據不同的目的,通過各種方式將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單位、不同人擁有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聚攏和集合在同一個地方的過程。常用的標本收集方式有採集、購置、徵集、交換、捐贈、匯交、調撥或轉移、接收等,其中以野外採集為主,其次是購置。

c.採集(gathering):指根據具體目的,有針對性地派專業人員到有代表性的礦區、礦點,收集有代表性的和典型性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的過程。

d.購置(purchase):指向個人、單位或公司購買有收藏價值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的過程。

e.徵集(recruit):指通過發函、發信、電話等方式,與產出地有關部門或個人徵集所需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及徵集標本的過程。

f.交換(exchange):指在掌握資源擁有方持有資源保存單位需要標本的前提下,兩交換單位事先協定並立下交換同意書,本著互惠或雙贏的原則進行等價值的交換,達到相互支持、調劑餘缺、互通有無的目的。

g.捐贈(donation):指個人、單位或團體將其擁有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無償地捐獻給資源保存單位的行為。

h.匯交(hand-in):指上級主管部門規定下級部門在完成工作任務後,必須將研究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匯交博物館或研究院所或學校的過程。

i.調撥或轉移(transfer):指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實質管理權與責任由一個政府機構讓與另一個機構的方式,或在同一機構的不同單位之間轉換。上級主管部門對國內同類博物館之間進行調配,即是對國家的博物館藏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j.接收(take-over):指國家政府領導人或上級主管部門將從國內外接受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禮品轉交給國家級保存單位進行保存的行為過程。

k.手標本(specimen like hand-size):指拳頭大小、用手拿著觀察比較方便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

4 收集目的和技術要求

4.1 收集目的

收集標本的目的要求是達到品種齊全,所收集的標本應具有科研價值、收藏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和文物價值。根據標本收集目的的不同,對標本的要求也不同。收集的標本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4.2 陳列、收藏、觀賞標本的技術要求

用作陳列展覽、收藏、觀賞的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晶體標本最好個體大、晶形完整而精美。因其性脆、易受損,在收集採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這類礦物的晶形及晶面和自然形態。

4.3 生產、教學標本的技術要求

用於生產、教學的手標本,應保持自然形態,具有新鮮面,特徵明顯,規格一般為3cm×6cm×9cm,對於珍貴的晶體可到2cm×4cm×8cm。

4.4 科研標本的技術要求

a.礦物手標本的初步研究:野外要對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的形態、大小、顏色、光澤、密度和硬度作肉眼鑒定,對礦物的地質產狀(共生、伴生)情況要仔細觀察;需作晶體測量的標本,要求晶體晶形、晶面完好,採集時應特別小心保護晶體的面、棱、角不被破壞;標本採集的數量和大小一般不限,但至少要留有可用於核實和再測試的標本量,提供實物共享,同時所採集的標本能顯示比較明顯的形態特徵;必要時可拍照留存。

b.岩礦切片:要求在野外仔細觀察、記錄和描述所研究的各種岩石和礦石的類型,鑒定組成礦物的名稱、結構、構造、礦物共生組合、世代、蝕變特徵以及岩漿侵入期次和礦化期次;對於岩石(礦石)類型復雜、礦物組合變化大的礦體,還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剖面,進行系統采樣和編錄,便於研究其時空變化規律;所採集的標本大小、數量以滿足上述要求為准;若需採集反映成岩成礦動力學構造特徵的標本,應採集定向標本,採集的定向標本應註明產狀及標明其空間位置。

c.礦物化學成分研究:為了解地質體的時間變化規律,採集的分析樣品應按不同礦體、不同礦物組合類型分別采樣;在同一礦體內應沿礦物成分變化最大方向採集,同種礦物應將其不同的物性特徵礦物分別進行采樣;選取的分析樣品應與光片或薄片鑒定標本相對應;對單礦物樣品質量的要求,可根據所需分析的礦物在地質體中的含量分布不同,一般採集10~20kg,經室內分選加工後應滿足要求;化學全分析的單礦物樣質量不小於1g,元素定量半定量分析(等離子吸收光譜、原子吸收光譜、極譜等分析)單礦物樣質量介於10~50mg之間,電子探針成分分析可在光片或光薄片上進行測定。

d.礦物密度與硬度的測試:礦物密度測試,不同方法要求的單礦物樣品量有所不同,比重瓶法要求單礦物樣品量為5g;重液法要求有一定的粒度(肉眼可見),幾粒單礦物即可;扭力天平法要求單礦物在10mg以上;顯微比重法要求單礦物在10mg左右;顯微硬度測定可直接在光片上進行,無需單獨挑選單礦物樣品。

e.晶體結構測試:X射線粉晶物相樣品測試要求單礦物質量不少於200mg;X射線單晶結構分析應選擇若干個無雙晶、無其他礦物包裹體、無明顯裂紋或無明顯晶體缺陷,且外形盡可能完整,粒徑一般為0.1~1mm的單晶;含重原子成分的礦物單晶最佳粒徑為0.1~0.2mm。

f.同位素測試:在野外首先應對不同岩石的侵入期次、礦石的礦化期次分別采樣;採集的樣品要求新鮮、未經蝕變,採集樣品質量應在1kg左右。

g.其他分析方法:包裹體研究應採集含有固態、液態、氣態包裹體的標本;紅外吸收光譜分析要求單礦物樣品2~5mg;透射電鏡分析用光薄片即可進行測試;拉曼光譜分析要求為1μm以上大小的顆粒或粉末。

4.5 一些特殊要求

由於此類礦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或有毒元素,在採集時及採集完畢後應注意健康安全。採集時應盡量避免與其直接接觸,應將其密封於一定的採集容器內;超大塊體標本(如晶簇、晶洞等)的採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其完整性;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超小標本,需藉助高倍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採集。

5 收集員及收集負責人

5.1 收集員

收集員由收集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要求熟悉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的特性,並具有室內和野外採集標本經驗,協助收集負責人搞好這類標本的收集工作。

5.2 收集負責人

由收集標本的單位指定專業技術骨幹擔任。主要負責對收集員的培訓、技術指導、工作檢查,以及標本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管理、應用、建檔,還有表格的填報、收集工作總結報告的編寫和收集資料上報。

6 野外採集的工作流程與操作方法

6.1 野外採集的工作流程

踩點→辦理採集許可證→確定產出特徵(晶洞、地下、地表)→確定採集方案(選擇採集工具、確定採集方式)→採取大標本或小標本。

6.2 野外採集前的准備

a.野外採集地區路況及環境因子的收集:對採集目標地(不同地區、不同季節)進行情況摸底,確定野外路線,包括地理情況(地形、地勢、山脈、河流、地質等信息可通過地圖獲得)、氣候情況(可由電視、廣播、中央氣象台網址查詢)、交通路況、危害事項的調查與防範(應盡量避開雨季採集,避免山體滑坡、塌方及泥石流的危害)。

b.辦理採集許可證:到相關部門申辦入山許可證、入礦山或礦井許可證、入國家地質公園或博物館標本採集調查許可證、標本採集證及辦理保險事宜。

c.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晶體的生長條件、分布、有關採集地區的研究論文及報告,這些資料事先應廣泛搜集,以便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獲得更理想的成果。

d.行裝:行前須檢查裝備,包括標本採集工具、標本編號工具、標本包裝材料和野外搬運工具等,一切准備就緒,方可成行。

——標本採集工具:地質羅盤、高度計、全球定位系統(GPS)、地質錘、10倍放大鏡、一套各式各樣的鑿子、電鑽、野外記錄簿。

——標本編號工具:白油漆(塗漆編號)、膠布(貼膠布編號)、號牌筆 (在油漆或膠布上寫編號)或油性筆(在標本不顯眼的地方直接寫編號)、標簽紙。

——標本包裝材料:不同規格的小盒子、樣品袋或採集袋(小帆布口袋)、樣品箱或木箱(箱子的質量不要超過15kg,而且要牢固)、鐵皮條、木板、釘子、鐵絲、玻璃小瓶(主要用於易潮解、易氧化的礦物標本,應事先貼好膠布)、海綿、泡沫塑料、棉花、鋸末、刨花及包裝紙(吸水紙或報紙,主要避免礦物原始晶體受到損壞,亦可作為細小完整晶體的包裝用)。

——野外搬運工具:輪胎、撬棍、倒鏈、地質包。

——其他相關工具:手電筒或電瓶燈、彩色鉛筆、捲尺、小鋸、小刀、照相機、攝像機、望遠鏡、地圖或電子地圖、參考圖鑒、帶有絹制夾袋的背包、圖囊、筆記本電腦。

6.3 採集步驟

6.3.1 採集部位

樣品具代表性,新鮮的、未風化的樣品。標本採集要有備份。

6.3.2 採集方式

根據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的性質以及採集目的確定標本的採集方式。對於晶體,最好用手工敲打;對於大的晶簇,可用電鑽鑿基岩取下;除此之外,採用爆破可提高效率;對於珍稀的礦物小晶體,可用一套各式各樣的鑿子採集。

6.3.3 野外安全

在熱帶雨林、礦井,需注意人體安全(目標物對人體不要有影響)。

6.3.4 晶體標本的採集

對於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既有單礦物晶體及其組成的晶簇標本,又有由這類單礦物晶體與其共生礦物或伴生礦物晶體組成的標本。這類礦物多產於晶洞中,採集時,進入晶洞,觀察晶體所賦存基岩的岩性和堅硬程度。根據晶洞大小、洞中晶體分布情況、基岩岩性、裂隙發育情況及洞口大小,確定採集大、小標本的方式。

對於晶體分布較密集而完整、基岩較堅硬且裂隙不發育的晶洞,有條件採取大標本時,盡可能採取有氣勢、造型好的大標本。若晶體賦存於洞底且呈立體分布,採集時,從根部用電鑽或鏨子取下,盡量保持三面晶體完好。若晶體呈平面分布,採集時,從裂紋以外或無晶體或晶體較差的地方下鑽,清除待取標本四周的無用部分,根據標本的大小和基岩的堅硬程度確定待取標本的厚度,通常為50~60cm,然後用電鑽或鏨子從待取標本兩側或上下對打,估計快打通時,再用鋼釺撬下來即可。若晶體賦存於側壁,在用電鑽或鏨子快打通時,必須在靠近晶體的地上用輪胎墊在下層,其上再鋪上棉被或海綿,然後用鋼釺撬下來。若晶體賦存於洞頂,在用電鑽或鏨子快打通時,必須在地上墊多層輪胎,其上再鋪多床棉被或海綿,再用鋼釺小心撬下來。

對於晶體分布密集而完整、基岩堅硬但裂隙發育,晶體分布密集而完整、基岩疏鬆,晶體零星分布的晶洞,只能採取小標本,盡量保持晶體的完整性。所取標本厚度通常為10cm左右。對於晶體較完美的較小晶洞,則可將整個晶洞取下作為一件標本。採取時,將晶洞外壁的圍岩剝離,取下後再修整。

6.4 採集後的整理與初步鑒定

6.4.1 整理標本

整理採集標本時,應對已採集的礦物標本進行編號,可用油性筆在標本不顯眼處直接寫編號,也可先塗漆(或貼膠布),再用不易掉色的藍、黑色筆編號;小標本裝入玻璃瓶,在玻璃瓶上貼膠布編號,然後填寫標簽。將編好號的礦物標本放入樣品袋中,同時在野外記錄簿上作相應的記錄。

6.4.2 野外修整

對野外採集到的標本首先進行現場修整或初步處理(清除浮土、有條件就沖洗),使採集的標本具有比較規則的扁的平行六面體的形狀,最小尺寸不小於6cm×9cm,若是形成大量堆積的礦物,就應該不小於9cm×12cm,但也不能將所有標本都修成大小形狀完全相同。

6.4.3 選擇容器

選擇臨時存放標本的器具(晶體類、非晶體類、共生礦物、單礦物、單晶體)及填充物(棉紙、鋸末、乾草等)。對於貴重、易碎的礦物小晶體和散粒礦物可裝入玻璃小瓶中;對於單個小晶體、散碎小粒礦物可以裝入標有號碼的小帆布袋中;對於單個小晶體,可用包裝紙分開包好。必須盡可能避免將樣品裝在大而重的箱子里。

6.4.4 初步鑒定

對野外採集的標本整理後,進行初步鑒定,確定大類名稱,描述簡單特徵及可能的利用價值。

6.5 野外記錄

6.5.1 記錄用具

野外記錄簿(野簿)、記錄筆、照相機、攝像機、錄音筆、筆記本電腦。

6.5.2 記錄內容

記錄野外觀察到的一切地質現象。對所採集標本的原生埋藏狀態、地質環境以及標本本身進行文字描述、素描、現場照相、錄像、野外編號和貼標簽。任何標本採集後,採集人員應該對所採集到的每塊標本都有觀察記錄,包括這種礦物發現得多與少、賦存於何種岩石或礦石中、所采標本發現於原生岩石還是礫石或沖積物中。記於野簿上的原始采樣記錄的各項內容包括順序號、標本編號、野外定名、採集日期、採集人姓名、採集地點、標本規格、標本數量、標本類型、標本簡單描述、產出環境(地質產狀、地層或成礦時代)。

6.5.3 記錄方法

所有標本均應進行統一的連續編號。標本的原始記錄應在現場進行,並與素描圖及野外記錄簿上相符合。如在幾個分區進行采樣時,各分區編號應事先由采樣負責人規定分組號。對組合標本等,均應預先留出適當的號碼,不得與其他分析標本編號重復。各種標本採集完成後,均應登記在有關的取樣登記簿內。如果若幹人在同一礦區內同時采樣,則可分別編臨時號(最好冠以字頭以免重復),經采樣人檢查驗收其標本及全部原始記錄後,將臨時編號改為統一的連續固定編號,一並登記在有關標本登記簿內。

填寫標簽(格式見附錄A),應在每個標本袋內放入樣品標簽,在標簽上應記載與野外記錄本上完全一致的地質體名稱;采樣的課題或項目的編號及名稱,標本的臨時編號及固定編號;采樣的位置各項,裝標本袋的號數及其總數。除標本袋內有標簽外,袋外也應註明以下內容:標本號碼,採集日期,採集人姓名,裝該樣品的總袋數(分母)及本樣品袋的號數(分子)。

每件標本的價值與記錄做得好與壞密切相關。標本若沒有標簽則變得沒有價值。採集者必須在採集當時立刻做好記錄而不能事後憑記憶來修正或補記,否則記錄不完全甚至會錯,這是許多標本記錄最大的缺點。記錄一定要注意做好,要做得精確而清楚,標本才有研究價值、收藏價值或展覽價值。採集回來後,必須立刻整理記錄,改正收集工作中的種種缺點,供日後使用。野外記錄最好使用防水野簿。

6.6 標本的包裝運輸

6.6.1 野外包裝

樣品採集後,應在現場編號(用塗漆或貼膠布等方法)、登記、填寫標簽等,尤其需在記錄本中註明標本號碼、採集地點、野外定名等。標簽和標本應一同包裝,最後在包裝紙上按同一順序編號,分類裝箱。對於特殊的或易碎的標本,應用軟紙或鐵皮筒等包裝;對於易脫水、易氧化或易潮解的樣品,可密封(或蠟封)包裝。標本箱內應附樣品清單。

所有的樣品無論大小都必須仔細包裝,而且要一個標本包成一個紙包。脆的或易碎的細枝狀晶體,最好先用薄綿紙包好,然後再裹上幾層棉花、很細的刨花或鋸末。最後將這些用紙包好的標本一個個緊挨著裝在箱子里,相互間不要留空隙。每個標本都要貼標簽,但不要直接貼在標本上。在木箱下面墊上棉紙或草紙或報紙或袋裝鋸末,然後放標本,將標本周圍用填充物填塞,隨後在晶體的空隙部位填充物質,如洗衣粉等,以便保護晶體,最後在標本上蓋上棉紙、草紙或報紙,封箱或釘箱。樣品裝箱時,無論如何不要填塞乾草、刨花或葉稈,因為這些東西會因顫動而磨碎,從而導致標本互相碰撞。

6.6.2 標本搬運

對於60~70kg以下的標本,如交通不便,可用背簍背出礦坑或背下山。對於幾百千克的標本,可釘一塊牢固的木板,將標本用鐵絲或結實的麻繩固定於木板上,選擇一條相對平坦的路,偶遇大石塊,可用木棒或鋼釺墊一下,或用輪胎輔助,像水中的木筏一樣運到山下。對於1000kg以上的標本,可用倒鏈、鋼釺、輪胎輔助運往山下。最後用集裝箱通過鐵路、公路、航運運抵目的地(注:對性脆晶簇標本和稀少珍貴標本裝入箱內後應隨身攜帶)。

6.6.3 標本寄送

寄運標本時,必須復寫一式兩份的裝箱清單,內容同編錄內容一致。該裝箱清單一份自存,另一份隨標本裝箱。應特別注意:標本必須塗漆編號;標本必須填寫標簽,連同標簽一起包裝,並在標本登記本上登記;一些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標本,可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裝,並在包裝箱(或袋)上詳細註明。長途寄運時,必須裝入木箱,箱板適中,毛重不超過30kg。木箱必須用乾草、刨花等填滿填實,用釘子釘牢,最好還用鐵絲等將木箱十字捆綁一下,且標本箱也應編號。

7 其他收集方式的操作方法

在購置、徵集、交換、捐贈、匯交、調撥或轉移和接收標本的同時,應向對方索取該標本的相關地質資料,包括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的名稱、產地(盡可能詳細)、產狀、共生與伴生礦物、成因等詳細資料。對於可供陳列用的精美標本或晶形完好的教學標本,應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如產出多少、晶體的大小、有否不同的晶形和顏色及標本提供者的聯系方式。下面重點制訂購置、交換和捐贈三種收集方式的技術操作規程。

7.1 購置標本的操作方法

7.1.1 購置前的審查

包括雙方的立場及狀況、賣方的聲譽、是否有相關文件或資料證明標本的合法性。會請三位專家評估,綜合初步評估結果確定是否購買。若購買,填寫擬入藏品評鑒報告(見附錄B),並說明購買動機;提供待購標本的詳細資料,包括名稱、數量、規格、質量、照片、單價及總價等。

7.1.2 總價較低標本的請購流程

a.對於總價較低,如3000元以下的標本,收集負責人將7.1.1中的資料向單位主管領導請示或報批,通知藏品保管部和財務處。

b.辦理采購程序:賣方若為公司,需提供發票、公司抬頭、地址、銀行匯款賬號;賣方若為個人,需提供發票或收據、具結書(見附錄C)、身份證復印件。

c.收集負責人進行標本清點與驗收,到藏品保管部辦理入庫登記手續,到財務處負責辦理付款手續,按國家規定500元以上(含500元)由財務處記入固定資產。

d.將購買案所有的簽呈、文稿、資料一份交藏品保管部存檔。

7.1.3 總價較高標本的請購流程

a.對於總價較高如3000元以上的標本,收集負責人將7.1.1中的資料交藏品保管部提請召開標本專家審議會,並由藏品保管部作會議記錄,與會專家簽字存檔備查。

b.經標本專家審議會通過的「購買辦法」向單位主管領導請示或報批,依政府采購法相關規定辦理采購程序。

c.賣方若為公司,需提供發票、公司抬頭、地址、銀行匯款賬號;賣方若為個人,需提供發票、具結書、身份證復印件。

d.收集負責人負責標本的清點與驗收,到藏品保管部辦理入庫登記手續,負責到財務處辦理付款手續,由財務處記入固定資產。

e.收集負責人申辦入庫登錄手續時,應檢附標本審議會議記錄、請購簽呈、估價單、議價單及驗收單的復印件、收據、具結書,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等,並將這些資料整理交藏品保管部存檔。

f.凡符合本單位訂列為珍貴標本條件之一者,依程序申報為珍貴標本。

7.2 交換標本的操作方法

7.2.1 標本交換的辦法

由標本收集組提出,具體表明交換的目的及擬交換標本清單。交換辦法經主管領導核定後,簽會藏品保管部辦理保險事宜,有關交換標本的寄送和聯系交換單位等事宜由標本收集組負責。

7.2.2 交換開始與終結

兩交換單位事先協定並立下交換意向書,交換標本的品種和「價值」則在交換進行之前即由有關專家認定和估算完成。當交換協定的最後一筆交換完成時即告結束。此一交換的終結作業可能是標本的出庫或入庫,也可能是出、入庫同時進行。

7.2.3 交換記錄

交換過程的記錄由標本收集組和藏品保管部處理。出庫標本,填寫出庫報告單;入庫標本,填寫入庫報告單;出、入庫同時進行時分別使用前述兩種表格。標本收集組簽章並交到藏品保管部。

7.2.4 編號

交換入庫的標本辦理入庫登錄,交換出庫的標本辦理出庫和注銷登記。藏品保管部根據交換辦法處理的先後順序將交換標本清單依次編號,由藏品保管部和標本收集組分別保存已編號的相關文件的正副本。

7.3 捐贈標本的操作方法

7.3.1 辦理捐贈辦法手續

由藏品保管部負責人申請入庫登錄號,填寫入庫登錄單(兩聯,加註捐贈品的入庫日期),辦理入庫登錄及相關文件的存檔,如標本審議會會議記錄、擬入藏品評鑒報告。捐贈標本必須在接收一個月內完成入庫作業和本單位接受捐贈的手續。

7.3.2 捐贈契約

標本收集負責人負責取得有捐贈者或捐贈單位代表簽名的捐贈契約 (見附錄D)。捐贈契約三聯,第一聯與入庫登錄單及捐贈標本清單存檔於藏品保管部;第二聯與入庫登錄單復印件交由標本收集負責人存檔;第三聯寄交捐贈者收存。

7.3.3 榮譽證書

捐贈經辦人或標本收集負責人要求藏品保管部製作榮譽證書(見附錄E)給捐贈者。

8 新礦物標本的收集

當新礦物發現者得知該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被「國際新礦物與新礦物命名委員會」表決通過後,應立即將該新礦物標本交給國家級資源保存單位(如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後者有義務收藏和妥善保管新礦物標本,並出具該新礦物標本已被該館收藏的證明或證書。收存單位應向發現者索取「國際新礦物與新礦物命名委員會」頒發的新礦物通知書及發表的新礦物文章。

9 收集工作總結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收集工作總結主要包括:收集這類標本的依據和目的,地質分布、產狀和產地,所收集標本的總體特徵,研究價值、利用前景,收集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收集工作總結應盡可能詳細,以便作為原始資料,供日後研究、展覽或撰寫論文之用。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收集記錄

表A.1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標本收集記錄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標本擬入藏品評鑒報告

表B.1 標本擬入藏品評鑒報告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標本購置具結書

表C.1 標本購置具結書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標本捐贈契約

表D.1 標本捐贈契約

附錄E

(規范性附錄)

標本的榮譽證書

表E.1 標本的榮譽證書

⑸ 地質取樣班報數字化面向對象開發及其應用

盛堰 吳廬山 廖開訓

第一作者簡介:盛堰,男,1973年生,工程師,主要從海洋地質調查工作,先後參加105⁃15大洋調查、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工作,參加了863、126、大洋課題等課題研究。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廣州 510760)

摘要 海洋地質調查中,傳統的取樣班報記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本文就地質取樣班報數字化技術進行探討,並介紹了採用delphi語言開發的地質取樣數字班報系統的結構、功能特點、系統配置、操作方法及其在海洋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關鍵詞 海洋地質調查 地質取樣班報 數字化 模塊 軟體開發

1 前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海洋地質調查也步入了數字化的時代,地質調查野外資料採集設備隨著數字化的步伐日新月異,資料處理、資料歸檔都已經實現數字化,但是野外地質取樣原始資料採集環節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現場記錄班報卻在數字化的大潮中止步不前。

一直以來,傳統的海上野外資料採集班報都是使用紙質班報,手工記錄的工作方式。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手寫的紙質班報越來越顯示出其局限性,不僅現場記錄效率低,易出錯,不易保存,還會因資料管理環節分散,顯得比較混亂、煩瑣,容易造成野外原始資料的丟失,更重要的是手寫的模擬記錄難以很好地為數據後處理、成圖和資料解釋服務。

地質取樣數字班報系統是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系統,符合現行調查規范,能快速准確地全面輸入和輸出現場地質調查數據信息,不僅使現場輸入更准確、更快速、更簡便,而且能有效地服務於進一步的解釋和研究工作,利用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提高了地質樣品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技術水平,有效地解決了海洋地質調查中海上地質取樣記錄班報的數字化問題,提高了野外數據採集的數字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軟體兼容性好,性能穩定,界面友好,操作簡便,功能完善,已經在「海洋四號」科學考察船的DY105⁃15航次大洋調查、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等大型項目中使用,效果良好。

2 系統的總體結構

2.1 系統總體結構模塊圖

系統包括「導航數據導入」、「數據錄入」、「數碼圖片調用」、「數據查詢與統計」、「數據導出」、「成果列印」、「公共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維護」、「幫助」等九個主要功能模塊。軟體採用可視化操作,界面友好(見圖1)。

圖1 系統總體結構模塊圖

Fig.1 System construction mole chart

各模塊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所有數據都由後台資料庫進行統一管理(馬恆,1999)。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位置、時間數據獲取;圖像數據傳輸處理;樣品數字化圖像的截取和導入;數據錄入、樣品描述可視化輸入;數據查詢方法及優化;數據導出與導入處理;格式化報表輸出與列印;數據的網路共享與系統集成等。

2.2 系統流程圖

數字班報系統操作流程圖(圖2)。

3 系統的特徵及主要功能

3.1 系統特點

基於Windows xp操作系統平台開發,可兼容Windows98/2000/2003Server操作系統,採用Delphi 開發(賽奎春等,2004),後台資料庫為 SQL Server 關系型資料庫(Ron Soukup,2001),使用SQL結構化查詢語言進行數據查詢與管理,班報列印報表利用RAVE報表生成技術,並編程實現圖片實時拍攝硬體介面技術。系統資料庫採用多層安全性,登錄安全認證直接集成到操作系統的登錄安全中,啟動操作系統後資料庫自動運行,不需要再手動登錄資料庫。使用用戶界面友好,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系統強調和用戶的交互,預留功能介面便於系統的後續開發。

圖2 系統流程框圖

Fig.2 Flow chart of system

3.2 系統的主要功能

3.2.1 站位數據錄入

每個地質取樣站位都要生產一頁新的班報,如何快速、簡便、准確無誤的錄入班報原始數據,是整個數字班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錄入包括公共信息錄入和站位信息錄入,其中公共信息包括:用戶信息(如用戶的增加、刪除、密碼更改、各個用戶的許可權設置等),通用信息(如顏色、氣象海況、調查船、航次、ISO編號、定位儀器設置等,這些信息在所有類型的數字班報中都是通用的,他們的更改將影響全部班報頁的可選項)。站位信息錄入是數據錄入的重點(見圖3)。

在該界面中,頂端為工具按鈕條,工具按鈕條中包含增加、編輯、刪除、保存、取消、最前、前頁、後頁、最後、查找、列印、導出、關閉等13個按鈕,點擊相應的按鈕就可以執行其對應的功能。

在海洋地質班報數據錄入時,所有數據輸入都是「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交互方式(圖3為南海水合物項目中某站位的班報數據),有些數據不用手動輸入,直接用滑鼠點擊輸入框旁邊的下拉箭頭,從提供的選擇項中選擇即可,如上圖中的「調查船」、「採用工具」、「定位儀器」、「地形特徵」等。其中日期的輸入直接點擊頂部的時間下拉箭頭,會出現一個系統日歷,點擊裡面的日期就會自動輸入到班報中,並自動計算出對應的儒略歷。所有數據輸入都支持復制(快捷鍵:ctrl+c)和粘貼功能(快捷鍵:ctrl+v)功能,即新班報中的內容可從其他班報中復製得到或將班報內容復制到其他文檔中。

圖3 地質取樣班報錄入主界面

Fig.3 Main input interface of geological sampling log

3.2.2 導航定位數據提取

在站位原始數據輸入過程中,導航定位數據的輸入是最需要細心的,因為站位定位數據精度高,輸入時很容易出錯,在數字班報中導航定位數據可直接從導航原始數據中智能讀取,有效地克服了人為的錯誤,既准確又快速。在圖3界面中點擊「時間經緯度提取」按鈕即可進入導航定位數據提取界面(見圖4)。

圖4 導航經緯度、時間數據提取界面

Fig.4 Long.,Lat.and time get interface

站位導航定位數據提取是利用網路技術,通過網路共享直接調用原始的導航定位文件,對文件記錄的數據進行解編得到的,數據非常准確。具體操作步驟為:點擊「打開文件」按鈕,打開網上鄰居中導航定位原始記錄文件,原始記錄文件的內容將自動顯示出來,根據站位下水、到底的時間用滑鼠點擊相應的行,解編出來的時間和經緯度數據自動顯示在下面對應的空白框中,先用滑鼠選擇要提取的內容(時間或經緯度),再點擊「提取」按鈕,就自動將對應的數據提取到當前班報頁中。在經緯度提取和顯示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經緯度的顯示和記錄格式:「度」,「度分」或「度分秒」。

3.2.3 站位數據資料查詢

站位數據錄入後,在後處理、質量控制、錯誤修改等很多情況下都需要對班報數據進行查詢,地質取樣數字班報系統提供方便的查詢功能。在圖3所示的界面中點擊「查找」按鈕即可進入查詢界面(見圖5)。

查詢界面中頂部是操作按鈕,中上部分是查詢條件,下面的表格顯示查詢結果,輸入或選擇你的查詢條件後按頂部的「查詢」按鈕即可在下面的空白表中列出滿足條件的站位。查詢條件可以是單個或多個。例如:在日期區間中選擇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在調查船框中輸入「海洋四號」,在采樣工具中選擇「PC」,其它條件空,按「查詢」按鈕,就可以在列表框中看到「海洋四號」船在2004年採集的所有大型重力活塞站位,最下面的狀態欄中顯示有滿足條件的站位總數。也可以精確查找某個站位,如:在「站位名」框中輸入「HD315PC」,然後按「查詢」按鈕,就可在資料庫中查詢出「HD315PC」站位;除此之外,還支持模糊查詢,在查詢條件中如果輸入的是模糊信息,則查詢結果就是滿足查詢條件的所有站位,如:在「站位名」框中輸入「H」則可查詢到所有站位名以H開頭的站位。

圖5 數據查詢主界面

Fig.5 Data query interface

要看查詢站位的具體內容,只需用滑鼠點擊查詢界面下部表中該站位所在的行,在主輸入界面中立即就顯示出了所選站位的詳細資料,如圖5中用滑鼠點擊「HD350PC」所在的行,則對應的主界面(圖3)中就立即顯示「HD350PC」站位的詳細內容。

3.2.4 站位數據資料導出

數字班報系統具有友好的數據智能導出功能,在圖3 所示的班報輸入主界面中點擊「導出」按鈕,即可進入數據導出界面(見圖6)。

數據智能導出功能可以將海洋地質數字班報中滿足條件的站位數據提取出來,供後續資料統計,數據處理,以及供Sufer、AutoCAD等成圖軟體使用,在導出界面中分為工具按鈕、選擇條件、導出內容、導出格式等幾個部分組成,「選擇條件」的輸入方法和查詢界面中的輸入方法一樣;在「導出內容」部分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要導出的內容(如:到底時間,到底經緯度,水深等),選擇時只需用滑鼠在相應內容前面的「選擇框」中點擊打勾就可以了;選擇需要導出的文件格式,excel或txt格式。選擇條件、導出內容及導出文件格式選定後,點擊「預覽」按鈕就可以在下面的空白列表中,預覽導出的具體內容,確定無誤後用滑鼠點擊「導出」按鈕,就可以將符合條件的站位中你需要的內容導出保存成Excel格式文件或txt格式文件。

圖6 數據導出界面

Fig.6 Data export interface

3.2.5 實時數碼圖片截取和載入

值得一提的是,地質取樣數字班報系統支持視頻實時圖片截取,支持數碼圖片載入功能,既可以載入數碼相機拍攝的數碼照片,也可以載入導航計算機採集的站位航跡圖,這是傳統班報無法比擬的。

截取的圖片可以保存為bmp格式的圖片,在截取時必須安裝視頻硬體(如:攝像頭等),實際應用較少,這里不再詳細介紹。載入的數碼圖片可以是bmp格式或jpg格式,如圖7中要導入MP5D38站位的數碼圖片,在主界面的下方點擊「站位照片」選單,在界面中用滑鼠點擊「載入」按鈕,將彈出「圖片文件對話框」,找到對應的數碼照片文件並確定,就可以將該站位的數碼圖片導入到班報中。航跡圖的載入和數碼照片的導入方法一樣,不同的是航跡圖是由導航計算機截取該站位的航跡得到,在載入前必須先在導航計算機中截取航跡圖。導入的數碼照片和航跡圖後可以保存到該站位的班報資料中。

圖7 數碼圖片調用(左:站位數碼圖,右:站位航跡圖)

Fig.7 Digital picture Load interface(L:digital picture of station,R:navigation track)

4 系統分析及實現

系統開發使用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即以少量代價快速地構造一個可執行的軟體系統模型;系統採用客戶/伺服器兩層模型(Client/Server)開發面向對象的資料庫應用軟體。

數據查詢使用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簡稱SQL),基本格式為:

SELECT[DISTINCT]<columns to be chosen,optionally eliminating plicate rows from result set>

[FROM]<table names>

[JION]<if multiple tables,declare how they relate to each other >

[WHERE]<criteria that must be true for a row to be each other>

[GROUP BY]<columns for grouping aggregate functions>

[HAVING]<criteria that must be met for aggregate functions >

在程序中採用異常處理機制,保證了軟體的正常運行。

5 結論與建議

地質取樣數字班報系統直接從導航系統提取站位坐標,使班報中站位的經緯度更加准確無誤;方便的數據查詢和數據導出功能可以很好的為數據後處理、成圖和資料解釋服務,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站位數碼圖片和航跡圖的載入使班報記錄的內容更加豐富,具有傳統班報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地質取樣數字班報系統解決了海洋地質調查中地質取樣班報的數字化問題,使傳統的野外地質取樣班報記錄朝數字化方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將對野外採集環節班報記錄數字化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建議在今後的使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其更好地為海洋地質調查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ISO9001技術規范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海洋調查規范.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GB/T 13909⁃92)

馬恆.1999.關系資料庫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賽奎春,陳紫鴻等.2004.Delphi資料庫開發關鍵技術與實例應用.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施伯樂.1997.高級程序員軟體知識.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Ron Soukup著,姜鴻英等譯.2001.SQL Server 7.0技術內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Steve Teixera,Xavier Pacheco著,徐新華等譯.2000.Delphi 6.0開發大全.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Object Oriente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Digital Geological Sampling Log

Sheng Yan Wu Lushan Liao Kaixu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the digitized geological sampling logs are needed in most of survey subjects.It is discussed the digit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sampling log in this paper.A software for digital geological sampling log has been developed by Delphi,and the structure,function,specialty,operation method of this software are introced.Satisfactory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this digitized geological sampling log are received in the field survey work.

Key words: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sampling log digital,mole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⑹ 礦物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為了確保收集礦物標本的質量,特製定《礦物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用以規范化從業人員進行標本收集工作,盡可能保證所收集標本的完整性以及記錄的准確性,使標本在科學研究中能夠有效使用。

本規程闡述了礦物標本野外採集、記錄、整理、包裝運輸的方法步驟,以及對購置、交換、接受贈送、徵集標本和新礦物標本收藏的要求。

本規程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何明躍。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礦物標本收集的內容、技術要求和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礦物標本的收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礦物(mineral):主要是由地殼中化學元素通過地質作用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它們具有一定的化學組成和內部結構,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范圍內穩定,是組成岩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

4 礦物標本的採集

4.1 採集的准備

4.1.1 標本採集工具

——地質錘;

——袖珍放大鏡:放大倍數10倍為佳;

——鑿子:

——野外記錄簿(簡稱:野簿);

——地質羅盤;

——全球定位系統(GPS):目前野外工作GPS儀是常用工具。

4.1.2 標本編號工具

a.白油漆:用於塗漆編號。

b.膠布:用於貼膠布編號。

c.編號筆:用於在油漆(或膠布)上編號。

4.1.3 標本包裝材料

a.布口袋:存放採集的礦物標本。

b.玻璃瓶:主要用於易潮解、易氧化的礦物標本。應事先貼好膠布,以便在野外可以用筆在上面註明數字及標本名稱等。

c.紙和棉花:包裝材料,避免礦物原始晶體受到損壞,亦可作為細小完整晶體的包裝用。

d.地質包:容積很大、很結實的肩袋,最好還帶有絹制夾袋的背包及圖囊。

4.2 採集的步驟

4.2.1 總則

礦物學研究的內容:一是對某地區某些礦物種進行系統礦物學研究;二是通過該地區礦物學的研究,配合其他地質工作,了解該區成岩成礦的地質特徵。為此,在野外工作時應仔細研究各種礦物所處的時空狀態(礦物的產出位置,礦物間的結構、構造,各種礦物的生成順序,礦物的形成世代,礦物的共生、伴生組合,成岩、成礦的期次等特徵),同時還要採集足夠量的相應礦物標本,以滿足礦物學研究的各種測試的需求。

4.2.2 樣品採集的要求

4.2.2.1 礦物形態研究(包括單體和集合體形態)對樣品的要求

在野外要仔細觀察礦物的地質產狀、形態、大小、顏色、結構、構造特徵,並進行標本的採集。一般不限數量和大小,但至少要留有可用於核實和再測試的標本量,提供實物共享,同時所採集的標本應能顯示比較明顯的形態特徵。

為了進行晶體測量,要求採集的礦物晶體晶形完好,晶面最好沒被剝蝕。採集時應特別小心保護晶體的面、棱、角不被破壞。大小一般在1~10mm的晶體最適合用雙圈反射測角儀進行測量;10~50mm適合用單臂或雙圈接觸測角儀進行測量;小於1mm的小晶體可用雙目鏡或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以研究其形貌。

4.2.2.2 礦物化學成分的研究對樣品的要求

目的是研究礦物的主要組分及微量元素成分,以便了解其形成的地質特徵。進行各類成分分析時,均要求送樣單礦物的純度達到99.9%。

為了解地質體的時間變化規律,採集的分析樣品應按不同礦體、不同礦物組合類型分別采樣。在同一礦體內應沿礦物成分變化最大方向採集。同種礦物應對具有不同物性特徵的礦物分別進行采樣。選取的分析樣品應與光片或薄片鑒定標本相對應。

化學全分析需要單礦物樣質量不少於1g。

元素定量半定量分析(等離子吸收光譜、原子吸收光譜、極譜等分析)需要單礦物樣質量為10~50mg均可。

電子探針成分分析可在光片或光薄片上進行測定。

以上分析及其他分析方法對單礦物樣品質量的要求,可根據所需分析的礦物在地質體中含量分布的不同,而採集總量不同的標本,一般採集10~20kg,經室內分選加工後應能滿足要求。

4.2.2.3 物理性質的測試對樣品的要求

a.礦物密度測試,不同方法要求的單礦物樣品量有不同:

——比重瓶法:要求單礦物樣品質量為5g。

——重液法:要求有一定的粒度(肉眼可見),幾粒單礦物即可。

——扭力天平法:要求單礦物質量在10mg以上。

——顯微比重法:要求單礦物質量在10mg左右。

b.顯微硬度測定可直接在光片上進行,無需單獨挑選單礦物樣品。

4.2.2.4 晶體結構測試有關內容對樣品的要求

X射線粉晶物相樣品測試要求單礦物質量不少於200mg(200~320目以上)。X射線單晶結構分析應選擇若干個無雙晶、無其他礦物包裹體、無明顯裂紋或無明顯晶體缺陷,且外形盡可能完整,粒徑一般為0.1~1mm的單晶。含重原子成分的礦物單晶最佳粒徑為0.1~0.2mm。

4.2.2.5 其他分析方法對樣品的要求

包裹體研究:凡礦物中含有固態、液態、氣態包裹體的顆粒均應採集,適當存放,以備進一步研究。

a.熱分析:要求單礦物樣品質量在500mg左右(200目以上)。

b.紅外吸收光譜分析:要求單礦物樣品質量2~5mg。

c.穆斯堡爾譜分析:比其他的測試用量稍多,要求質量大於0.5g。

d.透射電鏡分析:用光薄片進行測試。

e.拉曼光譜分析:要求1μm以上大小的顆粒或粉末。

4.2.2.6 人工重砂的採集對樣品的要求

在手標本或光薄片中發現有研究價值的礦物,但礦物顆粒較小、不易取得時,可通過人工重砂獲得。人工重砂采樣質量取決於岩石、礦石中所需研究礦物的含量。一般採集質量為10~50kg。

4.2.2.7 岩礦切片對樣品的要求

采樣目的:觀察和鑒定岩石、礦石中的組成礦物及其含量;研究組成礦物間的結構和構造、礦物共生和伴生組合、蝕變特徵;以及測定組成礦物的某些光學參數。

要求在野外仔細觀察、記錄和描述所研究的各種岩石和礦石的類型,鑒定組成礦物的名稱、結構、構造、礦物共生組合、世代、蝕變特徵以及岩漿侵入期次和礦化期次。對於岩石(礦石)類型復雜、礦物組合變化大的礦體,還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剖面,進行系統采樣和編錄,便於研究其時空變化規律。所採集標本的大小和數量應以能滿足上述要求為准。

若需採集反映成岩成礦動力學構造特徵的標本,則應採集定向標本,採集的定向標本應註明產狀並標明其空間位置。

4.2.2.8 同位素測試對樣品的要求

在野外首先應對不同岩石的侵入期次、礦石的礦化期次分別采樣。採集的樣品要求新鮮、未經蝕變,採集樣品質量應在1kg左右。

4.2.2.9 一些特殊標本的要求

對於一些有毒、有害、有揮發性的礦物標本,採集時應盡量避免與其直接接觸,應將其密封於一定的採集容器內;超大塊體標本(如晶簇、晶洞等)的採集,最重要的是保持其完整性;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超小標本,需藉助高倍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採集。

4.3 標本採集的野外記錄

4.3.1 野外記錄的用具

——野外記錄簿(野簿);

——記錄筆。

4.3.2 野外記錄的內容、方法

a.所有樣品均應進行統一的連續編號。樣品的原始記錄應在現場進行,並與素描圖及野外記錄簿上記錄的內容相符。

b.如在幾個分區進行采樣時,各分區編號應事先由采樣負責人規定分組號。對組合樣品等,均應預先留出適當的號碼,不得與其他分析樣品編號重復。

c.各種樣品采完後,均應登記在有關的取樣登記簿內。如果若幹人在同一礦區內同時進行采樣時,則可分別給予臨時編號(最好冠以字頭以免重復),經采樣人檢查驗收其樣品及全部原始記錄後,將臨時編號改為統一的連續固定編號,一並登記在有關樣品登記簿內。

原始采樣記錄(記於野簿上)應記錄以下各項(詳見附錄A):

——順序號;

——標本號碼;

——採集日期;

——採集人姓名;

——採集地點;

——野外定名;

——礦物標本規格;

——礦物標本簡單描述;

——備注。

除在野外記錄本上記錄上列各項外,應在每袋樣品袋內放入樣品標簽,在標簽上應記載與野外記錄本上完全一致的地質體名稱、采樣的課題或項目的編號及名稱、樣品的臨時編號及固定編號、采樣的位置各項、裝樣品口袋的號數及其總數。

除袋內有標簽外,口袋外也應註明以下內容:

——標本號碼;

——採集日期;

——採集人姓名;

——裝本樣品的總袋數(分子)及本樣品袋的號數(分母)。

4.3.3 野外記錄的保存方法

使用防水野簿。

4.4 整理標本

整理採集標本時,應對已採集的礦物標本進行塗漆(或貼膠布),然後用不易掉色的筆進行編號。將達不到塗漆粒度級別的礦物標本裝入玻璃瓶,然後在玻璃瓶上貼膠布,做記號。編號完畢的礦物標本再放入編號的樣品袋中,同時在野簿上作相應的記錄。

4.5 標本的包裝運輸

4.5.1 標本包裝材料

樣品袋、樣品箱,以及包裝特殊礦物樣品所需的軟紙或鐵皮筒等。

4.5.2 標本的包裝步驟

樣品採集後,應在現場編號(用塗漆或貼膠布等方法)、登記、填寫標簽等,尤其需在記錄本中註明標本號碼、採集地點、野外定名等。標簽和樣品應一同包裝,最後在包裝紙上按同一順序編號,分類裝箱。對於特殊岩礦鑒定樣品或易碎標本,應用軟紙或鐵皮筒等包裝;對於易脫水、易氧化或易潮解的樣品,可密封(或蠟封)包裝。樣品箱內應附樣品清單。

4.5.3 標本運輸、寄送的方式

寄運礦物標本時,須復寫一式兩份的裝箱清單,內容與編錄內容相同。該裝箱清單一份自存,另一份隨礦物標本裝箱。

長途寄運時,必須裝入木箱,箱板適中,毛重不超過30kg。木箱必須用乾草、刨花等填滿填實,用釘釘牢,最好還用鐵絲等將木箱十字捆綁一下,且樣品箱也應進行編號。

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a.標本必須塗漆編號。

b.標本必須填寫標簽,連同標簽一起包裝,並在標本登記本上進行登記。

c.一些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標本,可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裝,並在包裝箱(或袋)上詳細註明。

4.6 購置、交換、接受贈送、徵集標本

在購置、交換、接受贈送、徵集標本的同時,應向對方索取該標本的相關地質資料,包括礦物的名稱、產地(盡可能詳細)、產狀、共生、伴生礦物、成因等詳細資料。對於可供陳列用的精美標本或晶形完好的教學標本,應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如產出多少、晶體的大小、有否不同的晶形和顏色等,以便獲取更多精美的標本,及標本提供者的聯系方式。

4.7 新礦物標本的收藏

當新礦物發現者得知該礦物被「國際新礦物與新礦物命名委員會」表決通過後,應立即將該新礦物標本交國家級岩石礦物標本庫收藏,後者有義務收藏和妥善保管新礦物標本,並出具該新礦物已交國家岩石礦物標本庫收藏的證明或證書。此後,國家岩石礦物標本庫應向發現者索取「國際新礦物與新礦物命名委員會」頒發的新礦物通知書及發表的新礦物文章。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填寫礦物標本採集記錄簿說明

a.採集記錄簿(見表A.1)應由采樣人填寫,或由指定的工作人員負責填寫。

b.如遇大區域的採集工作時,應記錄下給每一對象所劃出的各組樣品號碼。

c.全部樣品應在采樣的當天就登記在採集記錄簿中。在登記時,檢查每個樣品的原始編錄(野外記錄簿與標簽中的記錄等)是否正確,如果有疑問,則必須直接在采樣地點檢查樣品及其位置是否正確。有任何懷疑的樣品均不予登記。

d.對下列各欄加以說明:

——第5欄內,「採集地點」以行政區劃分和經緯度來描述。

——第6欄內,應給出樣品的野外初步定名。

——坑道取樣時,需在第9欄中註明「取樣坑道名稱」、「坑道內取樣地點」、「距基點的距離及基點的名稱」三項內容。「坑道內取樣地點」欄中應指出取樣的地點,如在頂板、壁上(具體指明名稱)、坑道工作面上等。如為鑽孔取樣,則應指出岩(礦)層和岩(礦)脈等的號碼或符號。

表A.1 礦物標本採集記錄簿

⑺ 岩心圖像採集原理與實踐應用

王浩 張立海 姜愛玲 田榮軍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岩心圖像採集是指利用線陣CCD採集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採集岩心外表面圖像信息。本文論述了機電一體化圖像採集儀工作原理、圖像採集處理及岩心圖像採集實踐應用情況。

關鍵詞 岩心;圖像;採集;應用

一、前言

岩心蘊含著地質勘探開發工作中最關鍵、最直觀的地質信息,也是地質分析數據和地球物理勘探的物理參數的最重要來源。但在地質工作中,對岩心的觀察和采樣會造成岩心的破碎或缺失;另外在岩心的保存過程中,由於日深年久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岩心的風化和破損。這些都可造成岩心地質信息的丟失,給以後的岩心再利用和地質研究工作帶來不良影響。

基於上述問題,利用光學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進行岩心圖像數字化採集,實現岩心圖像資料的永久保存是實物資料保管的重要任務。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利用岩心圖像採集設備實現了岩心圖像平動掃描和滾動掃描,形成岩心數字化掃描圖像,提高了實物保護能力,並使岩心等實物的服務范圍更加廣泛。

二、岩心圖像採集工作原理及系統介紹

岩心圖像數字化工作是通過機電一體化的圖像採集控制系統由線陣CCD構成的數字圖像採集系統和岩心掃描機械裝置對岩心進行連續的掃描,數字圖像採集系統將模擬的岩心表面圖像信息轉化為數字圖像信息通過高速USB介面傳送並存儲在計算機中(圖1)。

岩心圖像掃描控制系統和線陣CCD數字圖像採集系統是岩心圖像數字掃描儀最重要的兩個核心模塊。

圖1 系統基本結構圖

1.岩心圖像採集控制系統

岩心圖像採集控制系統採用嵌入式機電控制系統設計。使用多單片機集成電路板來分別控制平動、滾動、光檢測及照明等相關功能。它包括平動掃描控制部分和滾動掃描控制部分。

由於岩心圖像採集具有實時性高、多電機聯合工作等特點。岩心圖像採集控制系統採用多單片機系統分別使用三片單片機對平動電機、滾動電機和光檢測擋板電機進行控制。單片機控制系統屬於從機設備,採用中斷控制方式通過UART串列口與PC 主機進行通信。通過PC主機對單片機的控制實現對多個電機的分別控制。單片機程序使用匯編語言編寫,具有代碼簡潔、可控制性高、程序穩定等優點。

單片機程序在通電啟動後立即進入初始化程序,在初始化程序中清空程序存儲單元內容,並設定波特率等固定參數,最後開啟串口並進入循環等待PC主機通過串口下達指令。在接收到所有PC機輸入的控制信息後,如果檢驗信息正確,則開始根據控制信息設定片內定時器的參數並開啟片內定時器,通過片內定時器產生步進電機的控制波形,達到機電一體化控制的目的。在所有程序運行過程中還實時檢測行程開關信號來保證電機的正常運行。

(1)岩心滾動掃描控制

滾動掃描採集岩心表面圖像時,步進電機經皮帶驅動A輥和B輥同步轉動,兩輥的轉動通過摩擦力帶動岩心同步轉動(圖2)。A、B 兩根輥與岩心之間沒有相對滑動,所以採集頭在給定解析度的情況下所要求的岩心表面轉動速度是一定的,它和膠輥表面的轉動速度相等,由輥的直徑和減速器的傳動比可算出步進電機所需的轉速。長距離滾動掃描圖像由多幅滾動掃描圖像拼接而成,滾動掃描控制過程見圖3。

圖2 岩心滾動掃描時A、B膠輥與岩心放置位置示意圖

圖3 滾動掃描控制框圖

值得注意的是:①岩心的直徑不同並不影響步進電機的轉速,因為輥與岩心之間沒有相對滑動,採集頭所要求的速度實際上就是輥表面的速度,當岩心直徑變化時需要做的只是適當調整A、B輥的中心距;②因為岩心的直徑有多種規格,所以要精確控制電機的步數也就是控制岩心轉過的角度比較困難,用戶通過採集預覽窗口觀察所採集到的圖像,只要圖像有重復部分就說明岩心已轉過了360°,岩心圖像錄入軟體,可以自動裁剪掉多餘的部分。

(2)岩心平動掃描控制

平動掃描採集岩心圖像時,輥不轉動,岩心也就不動,而此時採集頭沿著岩心軸線方向以與當前解析度相匹配的速度移動,自然也就實現了圖像的採集過程。採集頭通過一系列保障機構安裝在滑道上,然後由絲桿驅動著左右移動,絲桿則是由另外一個步進電機控制運動。

2.線陣CCD數字圖像採集系統

CCD器件的主要功能是把二維光學圖像信號轉變成一維視頻信號輸出,它的突出特點是以電荷作為信號,而不同於其他大多數器件是以電流或者電壓為信號。一般分為線陣CCD和面陣CCD兩大類。CCD的基本功能是信號電荷的產生、存儲、傳輸和檢測。其中光電荷的產生是CCD的首要功能,其作用是當光入射到CCD的光敏面時,產生與入射的光譜輻量度成線性關系的光電荷,入射光越強,通過電荷積分所得到的光電荷量越大。產生的光電荷被儲存在構成CCD的基本單元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結構中。當完成對光敏元陣列的掃描後,CCD將光電荷從光敏區域轉移至屏蔽存儲區域,而後,光電荷被按順序轉移至讀出寄存器。在光電荷轉移通道的末端,CCD再將電荷信號轉換為電壓或電流信號輸出,也稱為光電荷的檢測。目前CCD的輸出方式主要有電流輸出、浮置擴散放大器輸出和浮置柵放大器輸出。岩心圖像採集系統應用的是線陣CCD,48位彩色,1200dpi USB圖像掃描晶元。

線陣CCD數字圖像採集系統最後將處理後的圖像信息通過符合USB2.0協議介面晶元,使用USB數據線傳輸給PC機。

三、岩心圖像採集實踐應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承擔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收集、保管、利用服務等工作。2005年7月開始使用CISS岩心圖像採集儀進行岩心圖像採集工作。該岩心掃描成像系統主要具備如下功能:①採集150dpi~1200dpi解析度的岩心外表面白光平動掃描圖像和360°外表面滾動掃描圖像,破碎岩心在岩心盒中掃描整盒岩心;②進行圖像拼接校正,對平動掃描圖像、滾動掃描圖像以及掃描的各種不規則的圖像進行無縫拼接,並對掃描的圖像進行增強、旋轉、色彩校正、近大遠小桶形校正、矩形校正、對齊拼接;③岩心圖像錄入資料庫,實現圖文數據的資料庫管理,並可按井號、層位、深度、岩心盒號等條件查詢圖像;④裂縫分析系統能夠定量地統計裂縫的各種參數,並做出相應的玫瑰圖、直方圖等;⑤沉積岩知識庫系統,以數據字典的形式把各種典型的沉積岩的信息以圖文的形式存儲起來,以供科研技術人員參考。

通過岩心圖像採集數字化改變了以前用戶只能看到人工純文字描述岩心地質特徵的狀況,通過互聯網用戶可方便快捷地共享岩心圖像顯示的地質信息,並可同時對照文字描述的地質特徵。利用岩心圖像採集系統已經掃描5個鑽孔2600餘米岩心,並將在近期內提供社會共享與服務。

四、結語

今後一段時期,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將通過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地質礦產勘查等部門的進一步廣泛調研,提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對岩心圖像採集和圖像管理系統的最新需求,開發研製一套具有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特點的、適合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岩心圖像採集和圖像管理系統,並進行岩心圖像信息庫建設示範,為全面開展岩心圖像採集和圖像管理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和工作平台,為實現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提供基礎。並通過國土資源等部門的深入研究與應用以及和圖像信息研究單位的技術溝通與合作,使岩心圖像採集和圖像管理系統更加突出適合地質調查工作應用,而且功能將更加強大、優良。

Rock Core Image Processing Principles &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Hao Wang,Lihai Zhang,Ailing Jiang,Rongjun Tian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Rock core image collection is a process of using linear CCD image collectiontechniques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collect the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rocksurface.This paper introces the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ituation of coresurface image collection and process.

Key words core;image;acquisition process;application

⑻ 上海華夏源是如何採集免疫細胞的一個客戶有幾次採集的機會

儲存免疫細胞會抽取外周血至少80-100ml。如果第一次採集檢測發現有細菌、真菌或支原體陽性、數量未達到最低要求,會進行二次採集。我們會提供二次免費採集,如果二次採集出現包括但不限於上述的第一次採集的問題時,如果顧客堅持儲存,根據具體情況,我們會為您安排下一次採集。

⑼ GB 209-2006 工業用氫氧化鈉的前言

本標準的8.1、8.3、8.4和第9章為強制性的,其餘為推薦性的。
本標准代替GB 209-1993《工業用氫氧化鈉》。
本標准與GB 209-1993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調整了范圍;
——增加了「符號」;
——增加了氫氧化鈉型號規格;
——調整了檢驗項目;
——增加和調整了部分指標,同時刪除了水銀法指標;
——增加了批次規定;
——刪除了Ca、Mg總含量和汞含量檢驗方法;
——增加了型式檢驗周期和特殊情況下應進行型式檢驗的規定;
——不規定樣品保留期;
——增加了袋裝固體氫氧化鈉采樣、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應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化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氯鹼分會(SAC/TC63/SC6)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錦西化工研究院、錫林郭勒蘇尼特鹼業有限公司、天津大潔胡俄共有限公司、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齊魯股份有限公司氯鹼廠、自貢鴻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孫莉莉、孫長林、於開林、高珊、韋小華。
本標准於1963年首次發布,1984年第一次修訂,1993年第二次修訂。
引用標准
GB 190 危險貨物包裝標志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1250 極限數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4348.1 工業用氫氧化鈉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含量的測定
GB/T 4348.2 工業用氫氧化鈉 氯化鈉含量的測定 汞量法(GB/T 4348.2-2002,eqv ISO 981:1973)
GB/T 4348.3 工業用氫氧化鈉 鐵含量的測定 1,10-菲羅啉分光光度法(GB/T 4348.3-2002,eqv ISO 983:1974)
GB/T 6678 化工產品采樣總則(GB/T 6678-1986,neq ASTM E 300-1983)
GB/T 6679 固體化工產品采樣通則(GB/T 6679-1986,neq ISO/DIS 8213:1986)
GB/T 6680 液體化工產品采樣通則(GB/T 6680-1986,neq BS 5309:1976)
GB/T 7698 工業用氫氧化鈉中碳酸鹽含量的測定 滴定法(GB/T 7698-1987,eqv ISO 3196:1975)
GB/T 11213.2 化纖用氫氧化鈉中氯化鈉含量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GB/T 11213.2-1989,idt ISO 3197:1975)
GB/T 15915 包裝容器 固鹼鋼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