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內容分發網路的技術原理
CDN的全稱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發網路。其目的是通過在現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層新的網路架構,將網站的內容發布到最接近用戶的網路"邊緣",使用戶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內容,解決Internet網路擁塞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從技術上全面解決由於網路帶寬小、用戶訪問量大、網點分布不均等原因,解決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慢的根本原因。
狹義地講,內容分發布網路(CDN)是一種新型的網路構建方式,它是為能在傳統的IP網發布寬頻豐富媒體而特別優化的網路覆蓋層;而從廣義的角度,CDN代表了一種基於質量與秩序的網路服務模式。簡單地說,內容發布網路(CDN)是一個經策略性部署的整體系統,包括分布式存儲、負載均衡、網路請求的重定向和內容管理4個要件,而內容管理和全局的網路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ment)是CDN的核心所在。通過用戶就近性和伺服器負載的判斷,CDN確保內容以一種極為高效的方式為用戶的請求提供服務。總的來說,內容服務基於緩存伺服器,也稱作代理緩存(Surrogate),它位於網路的邊緣,距用戶僅有"一跳"(Single Hop)之遙。同時,代理緩存是內容提供商源伺服器(通常位於CDN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中心)的一個透明鏡像。這樣的架構使得CDN服務提供商能夠代表他們客戶,即內容供應商,向最終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體驗,而這些用戶是不能容忍請求響應時間有任何延遲的。據統計,採用CDN技術,能處理整個網站頁面的70%~95%的內容訪問量,減輕伺服器的壓力,提升了網站的性能和可擴展性。
與目前現有的內容發布模式相比較,CDN強調了網路在內容發布中的重要性。通過引入主動的內容管理層的和全局負載均衡,CDN從根本上區別於傳統的內容發布模式。在傳統的內容發布模式中,內容的發布由ICP的應用伺服器完成,而網路只表現為一個透明的數據傳輸通道,這種透明性表現在網路的質量保證僅僅停留在數據包的層面,而不能根據內容對象的不同區分服務質量。此外,由於IP網的"盡力而為"的特性使得其質量保證是依靠在用戶和應用伺服器之間端到端地提供充分的、遠大於實際所需的帶寬通量來實現的。在這樣的內容發布模式下,不僅大量寶貴的骨幹帶寬被佔用,同時ICP的應用伺服器的負載也變得非常重,而且不可預計。當發生一些熱點事件和出現浪涌流量時,會產生局部熱點效應,從而使應用伺服器過載退出服務。這種基於中心的應用伺服器的內容發布模式的另外一個缺陷在於個性化服務的缺失和對寬頻服務價值鏈的扭曲,內容提供商承擔了他們不該干也干不好的內容發布服務。
⑵ 今日頭條是現在最大的內容分發類自媒體
確切來說應該是吧,畢竟對於一些難以達到十萬以上閱讀量的自媒體來相比,頭條號是能輕易做到的,想要閱讀量上百萬都不是事,只要你選對了一個適合自己的領域,因為頭條號一旦選擇好了領域,就沒法修改的了,你不知道要怎麼運營頭條號的話,去我的五穀雜涼上取取經吧。
⑶ 自媒體內容一鍵分發平台有哪些
為了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率,現在的自媒體創作者都是多賬號自媒體,為了更好的利用自媒體平台工具,新出的雲分發自媒體神器,可同時管理500+賬號,並與20多家平台達成合作,當之無愧的自媒體內容分發神器
⑷ 內容分發網路的服務模式
內容分發網路是一種新型網路內容服務體系,其基於IP網路而構建,基於內容訪問與應用的效率要求、質量要求和內容秩序而提供內容的分發和服務。而從廣義的角度,CDN代表了一種基於網路而構建的高質量、高效率、具有鮮明網路秩序的網路應用服務模式。
簡單地說,內容分發網路是一個經策略性部署的整體系統,包括分布式存儲、負載均衡、網路請求的重定向和內容管理4個要求,而內容管理和全局的網路流量管理是CDN的核心所在。通過用戶就近性和伺服器負載的判斷,CDN確保內容以一種極為高效的方式為用戶的請求提供服務。
總的來說,內容服務基於緩存伺服器,也稱作代理緩存,它位於網路的邊緣,距用戶僅有一跳之遙。同時,代理緩存是內容提供商源伺服器的一個透明鏡像。這樣的架構使得CDN服務提供商能夠代表他們客戶,即內容供應商,向最終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體驗,而這些用戶是不能容忍請求響應時間有任何延遲的。
⑸ 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機制是什麼並簡單介紹一下原理吧。
頭條的廣告推薦形式: 1.今日頭條廣告位置:應用啟動全屏廣告、信息流大圖廣告、信息流小圖廣告。 2.今日頭條的兩種廣告形式:「信息流廣告」和「詳情頁廣告」。 (1)信息流廣告:信息流廣告和新聞資訊長得一模一樣,當用戶習慣性閱讀新聞標題時,你的slogan或活動信息就會自然地融入其中,被用戶接受。在推薦信息流中,所有涉及圖片的新聞都以小圖呈現,是今日頭條的一種原生廣告產品;大圖模式可以讓用戶在一整屏信息中率先看到你。 (2)詳情頁廣告:在資訊詳情頁中出現的廣告,位於資訊全文結尾的下方。廣告展現形式有三種:一句簡單文字介紹;或一張小圖+一個標題+一句簡單的介紹,或放置一張圖片banner。通過點擊這些圖示,可直接跳轉至廣告頁面。 3.今日頭條依據個性化推薦機制精準的將廣告分發給用戶(如下圖的用戶內容推薦流程) 通過以上我們已經可以簡單了解了與其他資訊類平台相比,今日頭條無可比擬的優勢。就如我們都知道的移動端的屏幕很小,沒有足夠的內容展示空間,沒辦法像PC端那樣提供足夠的廣告位,這是很多平台所面臨的一個巨大困惑,尤其對新聞資訊客戶端這樣的內容平台來說。這讓很多資訊類平台空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但效率卻很低,而今日頭條依據個性化推薦將信息更加精準的推薦給用戶,在用戶可感知可接受的范圍內,同時採用信息流模式,使用戶只要刷新就不斷會有新的內容產生,這就解決了內容展示空間不足和廣告位有限的問題。
⑹ 內容分發網路的服務模式
內容分發網路是一種新型網路內容服務體系,其基於IP網路而構建,基於內容訪問與應用的效率要求、質量要求和內容秩序而提供內容的分發和服務。而從廣義的角度,CDN代表了一種基於網路而構建的高質量、高效率、具有鮮明網路秩序的網路應用服務模式。
簡單地說,內容分發網路是一個經策略性部署的整體系統,包括分布式存儲、負載均衡、網路請求的重定向和內容管理4個要求,而內容管理和全局的網路流量管理是CDN的核心所在。通過用戶就近性和伺服器負載的判斷,CDN確保內容以一種極為高效的方式為用戶的請求提供服務。
總的來說,內容服務基於緩存伺服器,也稱作代理緩存,它位於網路的邊緣,距用戶僅有一跳之遙。同時,代理緩存是內容提供商源伺服器的一個透明鏡像。這樣的架構使得CDN服務提供商能夠代表他們客戶,即內容供應商,向最終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體驗,而這些用戶是不能容忍請求響應時間有任何延遲的。
⑺ 百度為什麼要做內容分發
在2017年新春內部講話中,李彥宏說了一句話,概括了網路安身立命之根基:「網路從本質上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這是在經歷O2O戰略挫敗回調之後,網路再一次重新定義企業戰略。
如何重建內容分發?這里主要涉及三個層次:一般資訊分發、社交關系分發、服務分發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對應的正是內容的三個維度,也是網路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先看一般資訊分發,這裡面,網路首先將遇到兩位勁敵——「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的騰訊系組合和孤軍作戰的今日頭條。據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統計,2016年12月,「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組合的日活用戶數量合計超過3.1億,今日頭條的日活用戶約為1.7億,而手機網路APP日活用戶在1億左右,與前兩者尚且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相比其他競爭對手,網路仍保有優勢,作為後來者,網路如果能夠占據第三的位置,亦可算作一項成就。總體看,網路入局內容分發,遭受沖擊最大的將是今日頭條,特別是在視頻分發上,極易遭到網路的單點突破從而變盤。
再看社交關系分發,這是目前網路最為薄弱之處,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手機QQ和微博取代網路,成為入口級應用,這兩個APP分別憑借「熟人-強關系」社交和「陌生人-弱關系」社交,把控手機上的多數流量,其內容分發基於社交網路的巨大優勢是網路短期內所無法超越,但網路應該考慮通過收購或入股一些細分領域的社交APP方式,建立新的流量入口,比如從陌陌、脈脈,甚至Blued這樣的亞文化群體導流。網路完全可以借鑒阿里入股微博的經驗,從社交網路中自我賦能。此外,與當下大紅大紫的直播平台合作,倒入「偶像-粉絲」關系鏈,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最後是服務的分發,這既是內容分發的高級階段,也是目前網路領先競爭對手的領域,也是未來網路在內容分發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戰略支點,在這個層面上網路面臨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家公司——騰訊。畢竟,PC互聯網時代「內事不決問網路」的思維慣性還在,看天氣預報、買火車票、下載軟體,許多人還是會在筆記本、台式機里的網路搜索框里碰碰運氣,只不過這個市場在手機端正在被應用寶、蘋果商店、知乎等APP逐個侵蝕,而市場留給網路的機會,正是移動互聯網缺乏一個戰略級的搜索入口,張小龍推出微信小程序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作為在中國市場占據壓倒性優勢地位的搜索引擎,網路的優勢也是明顯的。
⑻ 新媒體運營方面的內容管理、內容分發平台除了72助手,還有哪些呢
在獨立應用渠道凋零之時,豌豆莢卻採用進擊的姿態,去塑造一種不尋常身份的價值。 在人們的印象中,豌豆莢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生態中的一家產品風格清新的創業公司。它的獨特定位和用戶規模,都使其長期徘徊於中心和邊緣之間的行業區間內。然而,1年間中國移動互聯網天翻地覆的板塊變遷發生後,這家創業味道十足的年輕公司,瞬時被推到了舞台中央,成為了引人矚目的明星。 2012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至少發生了兩個基本面變動:創新空間和融資規模都到達一個瓶頸期,以及互聯網巨頭發力應用渠道並對接自己的流量平台。 這兩個基本面變動,對於在移動互聯網耕耘多年的創業者,特別是對於多年間扮演生態核心的Android應用渠道來說,一下子將它們推向了2013年的生死關口。 然而,舊板塊轟塌比人們預想中來得更為猛烈和迅速。2013年7月網路天價收購91,8月阿里入股UC(優視科技),9月末機鋒(邁奔靈動)以苛刻條款被收購——3個連環收購分別對應了中國Android市場上,巨頭身軀之外的最大的3個應用渠道。 至此,上百家應用渠道倒閉,而規模可觀的Android應用渠道名宿僅剩安智網、應用匯,以及特立獨行的豌豆莢了。顯然,前兩者除了步91以及機鋒後塵“賣身”外已然選擇不多。但起步較晚的豌豆莢,卻在此時拒絕了多項收購要約,明確宣布自己的獨立發展道路。正是這種獨立的姿態與勇氣,使豌豆莢移步至行業的聚光燈下。 實際上,作為一家運營色彩最淡薄、創業色彩最濃的應用渠道,豌豆莢此時的抉擇,反映出了中國移動生態的諸多信息。而它正在逆勢鋪來的多種產品線,也能深刻反映出當下關於導航與搜索、PC與手機、App與Web以及開發者與渠道——這幾組對應關系的現狀。 獨特的價值 9月26日,豌豆莢發布了公司成立後的首個非Android平台產品——iOS版雲相冊。而在此前的1個月時間內,豌豆莢已經接連向媒體發布了視頻搜索與應用內搜索兩個戰略級新產品(後者尚未上線)的信息,並且首次公開喊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定位。 在其他應用渠道均收縮戰線、待價而沽的背景之下,豌豆莢逆勢進擊的姿態,頗為引人注目。 其實,關於Android應用渠道價值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息過。而在91被網路收購之後,這場討論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懸念——要麼被收購、要麼長不大。隨後的UC與機鋒的命運也證明了這種論斷。 然而,豌豆莢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俊煜並不相信這種論斷——更確切地說,王俊煜不認為豌豆莢屬於已經被收購的渠道中的任何一種,而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尚有騰挪餘地和生長空間。 首先,作為3年前上百家應用渠道中成功存活下來並進階第一梯隊中的一員,豌豆莢有著和91一樣的成功基因。 91早期創始人熊俊就曾做出分析:那些只有App應用商店而沒有與PC鏈接的手機助手的應用渠道都逐漸衰落了,比如機鋒(據說機鋒曾試圖組建手機助手研發團隊但並未成功);而兩者都有的應用渠道都越做越強了,比如91與豌豆莢。 熊俊分析認為,App應用商店屬於流量消耗方,它不像瀏覽器、網址導航與搜索引擎那樣可以源源不斷地吸納外部流量留為己用,而是滿足用戶前幾屏需求(這還是在假設裝機應用未滿足用戶全部需求的前提下)後就失去了與用戶的互動。加之各手機廠商自己的App應用商店的分食,使得單純的第3方App應用商店的用戶活躍度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而面對這種流量飢渴,作為渠道的它們也無能為力。 而鏈接PC的手機助手,則可以為App應用商店提供了可靠的外部流量導入。這也是360、騰訊和網路都以手機助手切入移動生態的原因。從這一點說,豌豆莢的初始定位的確有先天優勢。 而在另外一方面,比起以安卓市場為代表的標准Android應用商店,豌豆莢的產品形態卻要復雜得多。 王俊煜對《商業價值》表示,應用商店相當於1997年左右的雅虎,本質上是一種內容與服務的導航。而無論是PC用戶歷史還是手機用戶現實,都已表明已經脫離“小白”狀態的用戶對導航的需求越來越少,而在整個商業世界互聯網化的背景之下,導航的作用就更微弱了。而顛覆導航的,便是以谷歌為代表的搜索,而這個領域又是王俊煜在谷歌練就的強項。 不難看出,在對應用商店模式的認識上,王俊煜與熊俊有不謀而合之處。 王俊煜用2010年創業時期的一幅PPT,來向《商業價值》解釋了豌豆莢的這種復雜而獨特的思路。 在王俊煜看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除音樂之外,對其他內容的需求周期可以總結為之間存在鬆散聯系的“六度理論”:發現—>查找—>傳輸(下載)—>消費—>管理—>分享。而豌豆莢起初的切入點便是傳輸,其產品載體就是PC端的手機助手。 同時,王俊煜意識到,自己並不擅長需求鏈條上位於傳輸之後3個節點的運營,於是,由傳輸節點而向前拓展,便成為了豌豆莢生長的基本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在豌豆莢的產品序列中,不僅有對應六度理論前3個需求節點的關鍵產品,還有著圍繞這3個節點的立體拓展。 事實上,如果說視頻搜索與iOS雲相冊是豌豆莢在“查找”與“傳輸”兩個節點的橫向拓展的話,尚未正式上線的應用內搜索,便是在“查找”這一需求節點上的大膽探索的垂直產品。 目前,豌豆莢已經擁有兩億安裝量和日分發3000萬的成績。其視頻搜索剛上線後5天之內,便有超過50萬的用戶使用了其視頻訂閱功能。 可以看出,豌豆莢的價值,正是其區別於傳統Android應用商店,而圍繞六度理論的前3個節點——發現、查找與傳輸——所構建的一個有現實需求支撐的多樣產品形態。 滿足需求與牽引習慣 豌豆莢獨立進擊的姿態,的確令人贊賞。而不久前王俊煜開始以豌豆莢CEO的身份掌控公司,也反映出投資方對他這種探索的認可。然而,其成長的可能性空間還有多少,這其實取決於兩個基本的限制條件——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與牽引用戶習慣的成本。這可以從3個方面去看。 第1方面,來自於豌豆莢對用戶需求的判斷的准確性。如上文所述,豌豆莢的產品組合定位確有一定的優勢。豌豆莢較早地在傳輸與查找這兩個應用渠道的關鍵環節卡位成功,方便其現在向其他周邊需求層面拓展。而其在這一年中密集上線的產品集群,也並非是離散湊數的泛泛之作。 以視頻搜索為例,其實這原本是豌豆莢在2010年創始之初便上馬的第1個項目。當時正值南非世界盃,豌豆莢團隊信心滿滿地推出了國內領先的相關視頻服務。然而,3個月內只有100名以下活躍用戶的市場反饋,令王俊煜和同事們很尷尬。顯然,當時距離用戶對手機觀看視頻的需求爆發還為時尚遠。所以,時隔 3年後重新祭出視頻項目之時,王俊煜和團隊在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方面,已經積累了充分的經驗。 至於開始涉足iOS平台產品,則是響應了豌豆莢用戶呼聲最高的需求。同時,這也是豌豆莢未來極具開拓前景的一塊新大陸。它不但可以助豌豆莢獲得更多用戶,而且顯而易見地可以看作是豌豆莢向六度理論後3個需求節點拓展產品的開山之作。 第2方面,來自於巨頭環伺所帶來的黏住用戶成本。不僅僅是騰訊在圈地,而是“四大家族”都在圈地,這是2012年之後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無法迴避的事實。 其實,豌豆莢早已經吃到了巨頭的苦頭。豌豆莢雲存儲產品——阿爾法的失敗,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巨頭的干擾。王俊煜也對《商業價值》坦言,痛定思痛,六度理論中後3個需求節點,並非是適合豌豆莢做的事情,至少目前還不是。而這便是豌豆莢從這種競爭中獲得的寶貴生存經驗。 而現在,來自於巨頭的這種競爭壓力要比雲存儲產品要大的多得多。在各巨頭自己的手機助手或者應用商店已經到位的前提下,如何擺脫熊俊所說的那種流量消耗弊端,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用戶黏性這是豌豆莢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很明顯,網路試圖用搜索來黏住渠道用戶,騰訊准備用微信來黏住渠道用戶,360准備用安全工具來黏住渠道用戶,阿里系的UC則用瀏覽器來黏住渠道用戶。缺少一個超級App的豌豆莢如何找到在滿足用戶需求通向牽引用戶習慣之間的突破口?這恐怕才是以後豌豆莢在與巨頭競爭時要面對的最大創新難題。 第3方面,來自於Web App對原生App的影響。雖然目前Web App仍沒有形成對原生App的實質性威脅,但它的前景卻一直被業界看好。網路輕應用平台的誕生,更是為這個前景增加了很多籌碼。此時,以原生App搜索為核心服務的豌豆莢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在王俊煜看來,對於用戶來說,Web App的最大優勢在於縮短了信息與服務的傳輸鏈條。然而,除了技術弱點之外,Web App尚無法解決先天的用戶黏性差等弱點。所以,王俊煜認為兩者由對立走向統一可能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比如像谷歌官方(比如Google Now)的很多應用,其外表是App,內部卻用的是Web技術。所以他更喜歡引用《連線》雜志影響頗大的《網頁已死 互聯永生》一文中的話來表明態度:“瀏覽器其實是例外,而非典型應用。” 王俊煜還強調,即使Web App最終會對原生App(這並不包括對系統要求較高的游戲)造成威脅,那麼這個過渡時間也會很長。否則網路就不會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先賺吆喝了。所以他認為,Web App對豌豆莢不會產生有效的威脅,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會是這樣。 事實上,91的19億美元“賣身價”,已經是傳統應用渠道的封頂價格。豌豆莢要想讓自己的價值超過包括91在內的所有應用渠道,必須在六度需求理論的這個價值鏈條——包括應用搜索、視頻搜索、應用內搜索以及更多的iOS產品等——上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並順利改變用戶習慣繼而實現用戶的黏性。 只有這樣,豌豆莢才能成長為令巨頭們重視卻又無法擊敗的“進擊的巨人”。
⑼ 什麼是內容分發網路
MicroMarketMonitor最近的報告中,有人指出,北美內容分發網路市場預計將從2013年的19.5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78.3億美元。推動這一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最終用戶與在線內容的互動。
與幾年前相比,用戶和在線內容之間的互動要復雜得多。今天的用戶更有可能在家中工作時從手機傳輸更長的視頻或訪問SaaS門戶。這些是遠在五年前不存在的復雜經驗。鑒於未來幾年CDN市場的預期增長,這篇文章將准確定義
CDN如何運作:
CDN具有位於世界各地的存在點(PoP)或數據中心。每個PoP內有數千台伺服器。PoP和伺服器都有助於加快內容交付給最終用戶的速度。
下面是一個沒有CDN的網頁如何工作的表示。最終用戶請求一個頁面,其中從網站的伺服器或來源(可能是世界上任何地方)檢索所有頁面的組件(圖像,HTML,動態內容)。在下面的示例中,您可以看到用戶位於北美,而保存所請求內容的來源遍布全球。
以下是表示網頁如何使用CDN載入內容的圖像。CDN在本地PoP中將所有文件(圖像,HTML等)緩存在它們已建立的本地PoP中。因此,當最終用戶請求網頁時,它載入速度更快。如果CDN沒有用戶請求的圖像或文件,則將根據需要從源載入。
對於具有動態內容的網站,CDNs方法會發生變化。支持動態內容的CDN創建了一條「超級高速公路」,可以加快內容在更長距離內的傳送速度。個別ISP無法提供此功能。在下圖中,您可以看到「超級高速公路」有助於促進從原始用戶到最終用戶的動態內容的傳遞。
最後,CDN應該保護自己及其存儲的所有數據以及網站來自任何數據泄露或互聯網黑客的來源。最常見的數據威脅是各種形式的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CDN具有用於預防,檢測和糾正不同形式的DDoS攻擊的適當技術。HTTP負載平衡等預防措施具有始終在線的方法,使站點不易受到攻擊。CDN中的檢測系統會查找可疑行為,並強調需要進行額外的調查和行動。檢測的示例可能是流量激增,在這種情況下,CDN提供商具有適當的系統以自動通知負責該網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