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獻綜述格式及寫作技巧(附文獻綜述範文)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㈡ 如何寫論文引言
文 章來源 蓮
5Y k J. c oM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論文的開場白,目的是向讀者說明本研究的來龍去脈,吸引讀者對本篇論文產生興趣,對正文起到提綱掣領和引導閱讀興趣的作用。在寫前言之前首先應明確幾個基本問題:你想通過本文說明什麼問題?有哪些新的發現,是否有學術價值?一般讀者讀了前言以後,可清楚地知道作者為什麼選擇該題目進行研究。為此,在寫前言以前,要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的內容,收集前人和別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資料,說明本研究設想的合理性。
1、 引言應含概的內容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頭,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緣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現實情況,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工作的關系,目前的研究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的工作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
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三言兩語預示本研究的結果、意義和前景,但不必展開討論。前言在內容上應包括: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立題的理論或實踐依據是什麼?擬創新點?理論與(或)實踐意義是什麼?首先要適當介紹歷史背景和理論根據,前人或他人對本題的研究進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學術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學術觀點。明確地告訴讀者你為什麼要進行這項研究,語句要簡潔、開門見山。如果研究的項目是別人從未開展過的,這時創新性是顯而易見的,要說明研究的創新點。但大部分情況下,研究的項目是前人開展過的,這時一定要說明此研究與被研究的不同之處和本質上的區別,而不是單純的重復前人的工作。
2、 前言的寫作方法
(1)、開門見山,不繞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講述歷史淵源和立題研究過程。
(2)、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確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時,只需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觀點時,意思應明確,語言應簡練。
(3)、回顧歷史要有重點,內容要緊扣文章標題,圍繞標題介紹背景,用幾句話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時,不要求寫出方法、結果,不要展開討論;雖可適當引用過去的文獻內容,但不要長篇羅列,不能把前言寫成該研究的歷史發展;不要把前言寫成文獻小綜述,更不要去重復說明那些教科書上已有,或本領域研究人員所共知的常識性內容。
(4)、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在前言中,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用詞要科學,對本文的創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國內首創、首次報道」、 「填補了國內空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研究內容國內未見報道」或「本研究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等不適當的自我評語。
(5)、前言的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話,如「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懇請指正」、「拋磚引玉」之類的語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不進行公式的推導與證明。
李翰君,曲峰
目前,我國對撐竿跳高運動生物力學分析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起跳時速度的變化、騰起角、竿弦角等方面。但是,這種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忽視了人與竿子的相互作用,沒有合適的指標反映運動員利用竿子彈性能力。國外已經使用能量分析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分析人體機械能的變化來反映竿子與人之間的能力傳遞,所以,把能量分析法引入我國撐竿跳高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很有必要。但是,國外文獻在能量分析時,只給出了一個簡化公式,而沒有說明具體的計算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第12期)例二:大強度運動對腦電活動影響的研究
何敘,律海濤
腦電圖反映的是人腦皮層神經元的活動規律,可以反映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是檢測腦功能的唯一可靠方法。關於大強度長時間運動後腦電的變化情況,目前尚無詳細報道,本文目的是利用腦電分析監護系統,了解大強度運動後腦電變化情況,掌握在大強度負荷後腦電各項指標的變化幅度以及改變特點,探討活動的基本規律,為科學地安排體育教學與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言又稱緒論,前言或導論。科技論文主要由緒論、本論(結果和討論)、結論三部分組成。緒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引言是開篇之作,寫引言於前,始能疾書於後,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古代文論中有「鳳頭、豬肚、豹尾」之稱。雖然科技論文不強調文章開頭象鳳頭那樣俊美、精采、引人入勝,但引言是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對全文有提綱挈領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1. 引言書寫內容和格式
(1)說明論文的主題、范圍和目的。
(3)預期結果或本研究意義。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長短視論文內容而定,涉及基礎研究的論文引言較長,臨床病例分析宜短。國外大多論文引言較長,一般在千字左右,這可能與國外內數期刊嚴格限制論文字數有關
所謂的引言就是為論文的寫作立題,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論文只有「命題」成立,才有必要繼續寫下去,否則論文的寫作就失去了意義。一般的引言包括這樣兩層意思:一是「立題」的背景,說明論文選題在本學科領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現狀,特別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沒有解決的問題。二是針對現有研究的狀況,確立本文擬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下文。一般作者在引言寫作中存在這樣兩方面的問題。
1)文不著題,泛泛而談。一些作者似乎把論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種形式,是可有可無的部分,將引言的寫作和正文的寫作相分離,只是為了給論文加一頂帽子。常見的現象是,一般化地論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從技術所涉及的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開始談起,就像一篇領導的講話稿。就是落腳於研究的主題,也是從宏觀談起到微觀結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論述較多。顯然,這樣做的結果是使讀者無法准確地判斷「論文命題」的具體價值,缺少對當前研究狀況的概括和介紹,不知道作者的研究與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麼不同?因此,科技論文的引言必須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論述所研究問題的現狀。對研究現狀的論述,不僅是考查作者對資料的佔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從資料的全面程度和新舊程度可以判斷研究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2)引文羅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僅要反映背景的廣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對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對研究的問題了解不深,在介紹研究現狀時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參考文獻,羅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結論,缺乏作者的分析和歸納,沒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有的甚至將一些與本文研究沒有直接關系的文獻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強調資料佔有的豐富性。盡管有人認為,對研究現狀的介紹不同的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但從論文寫作的角度出發,引言的目的是闡述論文命題的意義,而並非是研究資料的綜述,盡管綜述對讀者查找資料提供了方便。因此,應當用作者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研究的現狀,特別是存在的難點和不足,從而引出論文研究的主題。
文 章來源 蓮
5Y k J. c oM
㈢ 需要前言大致的提綱,寫作方向。技巧
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對於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寫作雖然是一種復雜而辛苦的腦力勞動,但人人都可以學,因為人人都有寫作的潛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說話的潛能一樣。即使目不識丁的山民村婦,說起一件事情來也往往滔滔不絕、繪聲繪色,記錄下來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記敘文。既然「我口說我心」是件比較容易的事,「我手寫我心」應該也不會太難。可事實就是這樣,寫作卻難倒了我們很多學生,這是為什麼?有人認為,是過早地被那些寫作的清規戒律束縛住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激情。對於一個初學寫作的人來說,這種認為也不無道理。其目的是鼓勵大家擺脫束縛,放開手腳,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充分表現自我,彰顯個性,不怕「胡說」,就怕「沒得說」。但不能由此而否定掌握方法和技巧在學習寫作中的作用,何況要從「要我寫」到「我要寫」,從「想寫」到「會寫」,從「寫得出」到「寫得好」,寫作理論的學習和寫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第一部分是「寫作過程」。怎樣認識寫作活動的特點?怎樣豐富生活儲備、擴大知識積累?怎樣錘煉語言、激發創作熱情?怎樣收集材料、提煉主題?怎樣運思籌劃、布局謀篇等等,正確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前提。
第二部分是「表達方式」。在行文過程中,根據反映客觀事物和表達感情的需要,正確掌握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這些表達方式,並且在寫作過程中將各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起來運用,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
第三部分是「寫作技法」。寫作如同一種工藝品的製作,不能不講究製作技法。掌握了高超的寫作技法,才有可能寫出不同凡響的文章;只懂得一般技法,就只能寫出平庸的文章;如果什麼技法也不懂,那就要自嘆茶壺里裝餃子,有嘴倒不出了。可見,掌握高超的寫作技法,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
㈣ 論文的前言要寫些什麼
引言的主要任務是向讀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內容和輪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項內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幾項:
介紹某研究領域的背景、意義、發展狀況、目前的水平等;
對相關領域的文獻進行回顧和綜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經解決的問題,並適當加以評價或比較;
指出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留下的技術空白,也可以提出新問題、解決這些新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從而引出自己研究課題的動機與意義;
說明自己研究課題的目的;
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或勾勒其大體輪廓。
如何合理安排以上這些內容,將它們有條有理地給讀者描繪清楚,並非容易之事。經驗告訴我們,引言其實是全文最難寫的—部分。這是因為作者對有關學科領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知識是淵博、還是貧乏,研究的意義何在、價值如何等問題,都在引言的字里行間得以充分體現。
我們可以將引言的內容分為三到四個層次來安排。第一層由研究背景、意義、發展狀況等內容組成,其中還包括某一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第二層提出目前尚未解決的問題或急需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動機與意義;第三層說明自己研究的具體目的與內容;最後是引言的結尾,可以介紹一下論文的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引言中各個層次所佔的篇幅可以有很大差別。這一點與摘要大不一樣,摘要中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項內容各自所佔的篇幅大體比例一樣。而在引言中,第一個層次往往佔去大部分篇幅。對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狀況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研究目的可能會比較簡短。
引言與摘要還有一點不同的是,摘要中必須把主要研究結果列出,而在引言中(如果摘要與正文一同登出)結果則可以省略不寫,這是因為正文中專門有一節寫結果,不必在引言中重復。
比較簡短的論文,引言也可以相對比較簡短。為了縮短篇幅,可以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某研究領域的重要性、意義或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接著對文獻進行回顧。然後介紹自己的研究動機、目的和主要內容。至於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及論文的組成部分則可以完全省略
㈤ 引言的寫作要求
⑴開門見山,不繞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講述歷史淵源和立題研究過程。
⑵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確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時,只需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觀點時,意思應明確,語言應簡練。
⑶回顧歷史要有重點,內容要緊扣文章標題,圍繞標題介紹背景,用幾句話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時,不要求寫出方法、結果,不要展開討論;雖可適當引用過去的文獻內容,但不要長篇羅列,不能把前言寫成該研究的歷史發展;不要把前言寫成文獻小綜述,更不要去重復說明那些教科書上已有,或本領域研究人員所共知的常識性內容。
⑷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在前言中,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用詞要科學,對本文的創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國內首創、首次報道」、「填補了國內空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研究內容國內未見報道」或「本研究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等不適當的自我評語。
⑸引言的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話,如「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懇請指正」、「拋磚引玉」之類的語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不進行公式的推導與證明。
⑹引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長,太長可致讀者乏味,太短則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論文,引言字數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為宜。
㈥ 論文的引言怎麼寫
根據學術堂的了解,論文的引言,也稱為「導言」「序言」。通常置於回論文前面,對論文所涉答及的研究進行初步的介紹,通常是一段或數段短文。通俗地講,論文的引言就是論文的開場白。通常,論文的引言要涵蓋如下數點:本論文研究背景是什麼?本論文要說明什麼問題?本論文的研究擬採用什麼方法?其設計的方法是否的合理?可有哪些新的發現?是否有學術價值?讀者能否論文產生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的引言。
好的引言要遵循幾條規則:
(1)引言要盡可能清楚地給出論文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范圍;
(2)為方便讀者理解,引言應簡要回顧相關文獻中的工作;
(3)引言應明確指出採用的研究方法,必要時還應指出採用該特定研究方法的原因;
(4)引言應陳述主要的研究結果;
(5)引言應指出由研究結果得出的主要結論。不要給讀者留懸念,要讓讀者清楚知道論文作者開展這一科研工作的思路。
㈦ 論文引言在寫作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引言(前言、導言、緒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當於演說中的開場白.國內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標題.引言應當對正文起到提綱挈領和引導閱讀興趣的作用.在寫引言之前首先應明確幾個基本問題:你想通過本文說明什麼問題?它是否值得說明?本文將在什麼雜志發表或本文的讀者是什麼人?在寫引言乃至整篇論文時都應注意這幾個問題.
語句要簡潔、開門見山,例子略 .有時我們研究的項目是別人從未開展過的,這時創新性是顯而易見的,例子略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所研究的項目是前人開展過的,這時說明你的研究與別人的研究的本質區別和創新點是至關重要的,例子略.在引言中對與本文相關的研究作一簡要的回顧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開始以前就應該對與本研究相關的內容作一系統的回顧,在引言中可以將回顧的結果作簡要的概括.
引言的寫作在包括上述內容的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① 內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過長.回顧歷史擇其要點 , 背景動態只要概括幾句即可 , 引用參考文獻不宜過多.根據以往的經驗,一篇 3000 ~ 5000 字的論文引言字數在 150 ~ 250 字較為恰當. ② 不必強調過去的工作成就.回顧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為了交待此次寫作的基礎和動機,而不是寫總結.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慎用 「 首創 」、「 首次發現 」、「 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填補了國內空白 」 等提法.因為首創必須有確切的資料.對此,可以用相對較委婉的說法表達,如「 就所查文獻,未見報道 」等. ③ 不要重復教科書或眾所周知的內容.④ 引言只起引導作用,可以說明研究的設計,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數據、結果和結論,少與提要和正文重復. ⑤ 引言一般不另列序號及標題.
㈧ 文獻綜述的的寫作技巧
一、 文獻綜述的類型、特點及作用
文獻綜述是「一種在分析、比較、整理、歸納一定時空范圍內有關特定課題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報的基礎上,簡明的類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並標引出處的情報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的定義包含三個基本要素:首先,文獻綜述反映原始文獻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它反映一定時期內或是某一時期一定空間范圍的原始文獻的內容。其次,文獻綜述集中反映一批相關文獻的內容。其它二次文獻如題錄、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條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獻的外表信息或內容信息,且各條目之間沒有聯系,而綜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關文獻,且將這批文獻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獻多得多。第三,文獻綜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級產物。書目、索引等是對原始文獻的外表特徵進行客觀描述,不涉及文獻內容,編寫人員不需了解原始文獻的內容,也不需具備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提要、文摘是對原始文獻的內容作簡要介紹和評價,編寫人員需要具有相關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以識別和評價原始文獻;文獻綜述則要求編寫人員對綜述的主題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統、准確、客觀地概述某一主題的內容。運用分析、比較、整理、歸納等方法對一定范圍的文獻進行深度加工,對於讀者具有深度的引導功能,是創造性的研究活動。
1.文獻綜述的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獻綜述進行劃分,最常見的方法是根據文獻綜述反映內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劃分
按照文獻綜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將文獻綜述分為敘述性綜述、評論性綜述和專題研究報告三類。
敘述性綜述是圍繞某一問題或專題,廣泛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對其內容進行分析、整理和綜合,並以精煉、概括的語言對有關的理論、觀點、數據、方法、發展概況等作綜合、客觀的描述的信息分析產品。敘述性綜述最主要特點是客觀,即必須客觀地介紹和描述原始文獻中的各種觀點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寫者的評論、褒貶,只是系統地羅列。敘述性綜述的特點使得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花費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學科、專業或課題中的各種觀點、方法、理論、數據,把握全局,獲取資料。
評論性綜述是在對某一問題或專題進行綜合描述的基礎上,從縱向或橫向上作對比、分析和評論,提出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明確取捨的一種信息分析報告。評論性綜述的主要特點是分析和評價,因此有人也將其稱為分析性綜述。評論性綜述在綜述各種觀點、理論或方法的同時,還要對每種意見、每類數據、每種技術做出分析和評價,表明撰寫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終的評論結果。可以啟發思路,引導讀者尋找新的研究方向。
專題研究報告是就某一專題,一般是涉及國家經濟、科研發展方向的重大課題,進行反映與評價,並提出發展對策、趨勢預測。「是一種現實性、政策性和針對性很強的情報分析研究成果」。其最顯著的特點是預測性,它在對各類事實或數據、理論分別介紹描述後,進行論證、預測的推演,最後提出對今後發展目標和方向的預測及規劃。專題研究報告對於科研部門確定研究重點和學科發展方向,領導部門制定各項決策,有效實施管理起著參考和依據的作用。這一類綜述主要表現為預測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專題調研報告,建議、對策與構想報告等。
按文獻綜述報道內容的時間范圍劃分,可分為動態性綜述、回顧性綜述和預測性綜述。動態性綜述主要以描述近期內各類現實動態為主,如政治動態、科研動態、體育動態、經濟動態等。新聞綜述就是典型的動態綜述。這類綜述的時效性強,反映最新發展態勢。回顧性綜述描述過去一定時期內的成果和發展歷程,總結性較強,以作為當前的借鑒參考。預測性綜述是在綜述的基礎上,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提出預測。
按照綜述報道的時空范圍劃分,可分為縱向綜述和橫向綜述。縱向綜述按時間發展的順序展開敘述,可揭示綜述主題的發展速度;橫向綜述不分時序,按照主題或地域、國家、產品等展開敘述,有利於在同一水平上對比。按照綜述的服務對象劃分,可分為決策性綜述、研究性綜述和普及性綜述。決策性綜述主要目的是對各級領導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在綜述的基礎上,重在提出建議即決策的依據。研究性綜述為科研人員的科學研究工作服務,專業性較強,不需要對基本概念、原理的介紹。普及性綜述面向廣大讀者,目的是讓一般讀者了解某一主題、學科、事物的概況,有一個基本認識,一般包括基本概念、狀況、現狀、趨勢的簡單全面的介紹。按照綜述文獻報道的對象劃分,可分為學科綜述、文獻綜述和會議綜述、專題綜述等。學科綜述,綜述某一學科的發展態勢;文獻綜述,綜述一批文獻的研究成果,分析這批文獻的內在規律;會議綜述,綜合報道會議上提出的各種觀點、理論,一般作者不加評價;專題綜述,綜述某一專題領域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文獻綜述的特點
文獻綜述的內容特徵前已述及,文獻綜述是一種高級情報研究產品,它是對原始文獻的再創造。其內容特點如下:
內容的綜合:這是文獻綜述最基本的特點,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文獻綜述首先表現出對大量文獻的綜合描述。各種類型的綜述,其基礎都是綜合敘述。「必須將每一篇需綜述的原始文獻置於上下文里,並用某一方面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和綜合」。另一方面,它綜述廣泛時空范圍內的發展和情況,既有縱向描述,又有橫向覆蓋。
語言的概括:文獻綜述對原始文獻中的各類理論、觀點、方法的敘述不是簡單地照抄或摘錄,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簡潔、精煉的語言將其概括出來。因此文獻綜述不同於文摘,不是將原文獻的中心內容摘錄出來;也不同於節錄,不必完全按照原文節選下來。而是將文獻中有用的理論、觀點和方法用最精煉的語言加以概括的描述,提煉出數據,同時舍棄原始文獻中的論證、計算、推導過程等細節。
信息的濃縮:文獻綜述集中反映一定時期內一批文獻的內容,濃縮大量信息。一篇綜述可以反映幾十至上百篇的原始文獻,信息密度大。關於一篇綜述需要有多少參考文獻,國內外的學者們都做過不少研究,有一些不同的意見。評價綜述文獻的壓縮程度可用綜述文獻正文每頁所引用的參考書目平均數或者是被綜述的原始文獻頁數與綜述文獻頁數之比來考察。各學科綜述的濃縮度是不同的,要以是否集中足夠的原始文獻,以全面反映綜述主題為依據來確定。
評述的客觀::綜述性文獻的客觀性有兩方面,一方面敘述和列舉各種理論、觀點、方法、技術及數據要客觀,必須如實地反映原文獻的內容,不得隨意歪曲,或是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同時還要避免因理解不同而出現的誤解;另一方面,在分析、比較、評論各種理論、觀點、方法時要有一種客觀的態度,應基於客觀進行分析、評價,不能出於個人的喜好、傾向進行評論,更不能出於個人的感情有意偏袒或攻擊。另外,在做出預測時,要以事實、數據為依據,以科學的推導方法為手段,力求客觀,而不是憑空想像,出於主觀願望盲目提出
文獻綜述的形式特徵
文獻綜述除了在內容上與其它信息產品及文獻有著較顯著的區別外,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較顯著的特徵。它的形式特徵往往成為判斷一篇文獻是否是綜述性文章的主要依據。參考文獻數量多。前已述及,文獻綜述濃縮原始文獻的內容。因此,其最顯著的形式特徵就是參考文獻數量眾多。米哈伊諾夫提出參考文獻在40-100篇的文章就算綜述;而普賴斯認為,凡包含其他著作的引文25處以上的任何論文都是綜述性論文;伍德沃德認為可將參考文獻數量不少於40處的任何科學文獻算作綜述性論文。標題醒目。綜述性文章的標題一般直接反映其綜述類型,如包含「綜述」、「概述」、「述評」、「評述」、「進展」、「動態」,或是「現狀、趨勢和對策」、「分析與思考」等文字的標題,該文獻一般是綜述性文章。另外,在綜述性文章的標題中經常會反映綜述的時間范圍,如「近幾年」等字樣。《近十年來我國綜述研究概述》是一典型的綜述性文章標題。
二、 文獻綜述的編寫
1. 文獻綜述的編寫步驟
文獻綜述是信息分析的重要成果。信息分析又稱為情報研究、情報調研、情報分析與綜合等。它是指「情報工作者根據社會和用戶的需要,圍繞某一課題,有目的地搜集和佔有資料,並通過整理、評價和篩選,運用分析、綜合等手段,對有關的信息進行系統地概括的一種科學思維活動和再創造的活動」。在信息分析的過程中,將產生題錄、索引、文摘、提要等一系列信息品,而文獻綜述是信息分析的最高級產品。它不同於前面幾類產品只對原文獻的形式和內容作簡單加工,而是一種再創造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研究活動。米哈伊諾夫認為「編寫綜述通常界乎於科學情報工作與研究工作本身之間,有時已經處於兩者的分界線之外」。文獻綜述的撰寫過程就是信息分析的過程,它是在綜合分析全部或大部分相關文獻內容的基礎上編寫文獻綜述的研究工作。
文獻綜述的編寫流程如下:確定選題與研究重點;文獻資料的搜集、跟蹤與積累;分析、評價資料價值,進行篩選;整理資料,使之系統化;撰寫綜述。
確定選題與研究重點確定選題是信息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撰寫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文獻綜述的選題一般有主動選題和被動選題兩種方式。主動選題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情報人員或情報研究機構通過日常的情報研究、服務活動,發現問題和線索,進行選題;一是情報人員或機構在與情報用戶的接觸和交流中,了解到用戶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從而定題;一是專業研究人員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日積月累大量的系統資料,並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主動選題撰寫綜述。被動選題分為上級領導部門下達的選題和外單位委託選題。不管是被動選題還是主動選題,都要考慮綜述選題是否有研究價值;根據本單位和自身的人力物力情況,是否有能力完成選題。選題的合適與否,關繫到能否順利地完成編寫任務,並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選題的原則
針對性原則:也有人稱為對用戶的適用性原則,是指選題必須滿足一定用戶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如果是上級領導部門選題或委託選題,選題的部門或單位應從本單位、本部門的需要出發,同時結合生產、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考慮選題;如果是情報部門自發選題,則不僅要了解用戶的直接需求,還應該了解和挖掘出用戶的潛在需求,挖掘出用戶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或沒有意識到的那部分需求。
預見性原則:選題的預見性,要求綜述的選題要注意當前的熱點問題,及時報道。但如果只是單純追求熱點報道,跟在「熱點」後面展開工作,就會產生信息遲滯,不能及時滿足讀者需求。因此,選題時要善於發現那些從學術和決策角度出發有較大價值,本應引起人們關注,但尚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題進行綜述,填補空白,引起人們的關注。
可行性原則:選題的可行性是指具有完成這個選題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條件。物質條件包括可獲得資料的途徑、多少、經費來源等;人力條件是指參加撰寫及搜集資料的人數多少,撰寫人員是否具備撰寫綜述的各方面條件,知識結構、學術水平、技能如何,及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組織能力、外語水平如何。另外還要考慮完成綜述撰寫的時間限制,在現有人力物力情況下能否按時完成,完成的可能性如何,是否有能力承擔撰寫工作。無論是被動選題還是主動選題或是研究者的自發選題,都應仔細論證其可行性,以決定是否定題。在考慮選題的可行性時,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本單位和撰寫人員自身的優勢。
獨創性原則:文獻綜述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大量的重復閱讀,節約時間和精力,因此也要避免重復選題。選題應該是別人沒有做過的,在決定選題前應廣泛調查了解前人是否做過同類綜述或是正在做。如果不做任何調查就盲目選題,容易造成重復選題,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並造成讀者的重復閱讀。
如何選題
文獻綜述的選題應堅持針對性、預見性、獨創性和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選題。配合國家制定科研發展方向和科研規劃選題。如國家「九五」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選擇和確定,需各學科提出綜述性的報告,供領導部門選擇決策。針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重大的規劃、政策、決策、重點建設項目選題。如在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上馬及建設中,有關人員提交了專題情報調研報告上百個。選擇行政管理中的有關內容選題。如技術引進,制訂生產計劃,開發新產品,及其它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綜述,使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以便借鑒和學習。有爭論和有待解決的問題。對有爭論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綜述各家之言,或在綜述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有助於讀者橫向比較鑒別,加以選擇。啟發讀者的思路。針對新學科、新問題、新思潮研究及學科發展的新理論和新的生長點,科學發展趨勢、動向苗頭中反映出的重大問題選題。對一些有發展前途的新問題應及早從苗頭抓起,可配合其發展,不斷追蹤反映。配合國家經濟、政治的形勢進行有關基礎理論研究選題。如現階段關於「市場經濟」、「鄧小平理論」的研究等。
資料的搜集、跟蹤與積累搜集資料的步驟在確定了選題之後,就可以著手進行資料的搜集了。有計劃、有步驟地搜集資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確查找范圍:必須進一步明確本綜述課題所涉及的內容主題有幾個方面,是哪些方面,從而明確所需資料的大致范圍,進而確定資料查找的范圍和重點,哪些是與綜述主題密切相關的核心資料源,哪些是撰寫綜述所需的背景資料源,哪些是參考資料源和工具資料源, 劃定檢索范圍。
系統檢索:明確了查找范圍和重點後,開始進行系統的檢索,全面、廣泛地搜集一切可能的相關資料。「系統檢索是根據文獻的內容特徵(學科或主題)或外部標識(如作者、篇名、出版機構),通過檢索工具全面系統獲得文獻信息的一種方法」。在手工檢索中,經常利用的檢索工具有文摘、索引、題錄、目錄通報、目錄卡片等。在機檢中,經常利用的有機讀索引、文摘、全文資料庫等。就檢索途徑而言,手工檢索途徑有分類、主題、著者、書名、參考文獻、及各種專用名詞術語和專用符號代碼途徑。機檢系統的檢索途徑較多,除了包括上述手工檢索的途徑外,在全文檢索系統,還可以利用自由詞、關鍵詞、時間、地點、文摘詞、機構名等檢索途徑,並可進行模糊檢索、蘊含檢索和組配檢索,能夠較全面地檢索到相關的資料。檢索途徑和檢索工具的種類繁多,在進行系統檢索時,應根據自身的條件、綜述課題的概念和內容確定查找主題和類目,進而確定合理可行的檢索方法和檢索策略,選擇適用的檢索工具,保證檢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檢索過程中,要將檢索到的資料的有關信息記錄下來,以備獲取原始文獻。
廣泛瀏覽:一般的檢索工具的出版在時間上都有一定的滯後期,大約一年到幾個月。因此,還需廣泛的閱讀瀏覽近半年的各類文獻資料,獲取最新信息。文獻資料的類型主要有:圖書、期刊、會議文獻、專利資料、標准文獻、報紙、網路全書、年鑒、手冊、機構指南、圖冊、辭典、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手稿、統計資料、產品資料、政府出版物、內部資料等,以及縮微型和機讀型文獻。並注意瀏覽新書書目,新書通報等。在檢索和瀏覽時如何利用這些文獻資料獲取信息呢?可利用圖書、專業辭典、網路全書了解已有的定義、觀點;利用報紙、政府出版物了解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及規定,以及課題的一般概況,獲得背景材料;利用相關的年鑒、手冊獲得事實和數據,掌握發展概況;利用綜述性文獻和會議錄掌握最新消息和研究動向;利用專利說明書了解某項技術或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還可利用專利查新,了解某項技術或產品是否已開發過。應該強調的是,要注意對綜述性資料的搜集和利用。信息交流:包括參觀考察、參加會議或個別交談、現場調查、發放調查表等方式,直接獲得第一手材料和最新資料。通過交流獲得的信息應准確地記錄下來,並要認真核對其來源和可靠性,才能在綜述中引用或參考。
搜集資料的原則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搜集資料的質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廣泛性原則:這里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學科範圍廣泛,不僅要搜集本專題的相關文獻,還要搜集一定的相關的交叉學科、基礎學科的文獻資料;二是指文獻類型廣泛,包括印刷型文獻、縮微型文獻、機讀型文獻等各種形式的文獻資料;三是搜集的時空范圍廣。根據綜述的內容,搜集的資料在時間上可追溯幾十、上百年,在空間上可包括國內、國外的文獻資料。
代表性原則:要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文獻資料。如刊登在本學科核心期刊上的文獻,由學科帶頭人或知名科學家撰寫的文章,國家有關部門領導人的講話等,可以代表當前的發展水平和認識程度。
時間性原則:搜集資料應確定搜集的時間范圍,回溯查找到哪一段時間為止。因為文獻資料都有其時效性,有些專題的文獻資料半衰期很短,老化速度快。確定合理的查找時間,可以避免獲取一些無用信息,減少資料篩選階段的工作。資料的搜集並不局限於這一段時期,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撰寫綜述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注意學科發展動態,繼續查閱、搜集最新資料,盡可能將最新的、最近時期的資料在綜述中反映出來。伴隨著資料搜集的過程,資料的積累也在同步進行著。這個跟蹤積累的過程一直要延續到綜述文章定稿為止。資料搜集和積累的方法主要有摘記(摘譯)、剪貼和復印、追記,不管是哪種方法,都必須記錄下該資料的出處(文獻類型,名稱,年卷期,頁次)和作者,出版單位,文獻收藏單位,索取號等。因此,在資料搜集和積累的過程中,可以產生「題錄」或「目錄」等綜述的副產品。分析、評價資料的價值搜集資料時,對資料只是大致瀏覽,根據資料的標題和文摘、提要、目錄編排等判斷是否可用。到了這一階段,就需對所搜集的全部資料進行通讀,做主題分析和因素分析,判斷是否可用,可用的程度有多大,進而對資料進行篩選,縮小參考資料的范圍。
鑒別資料的原則
評價和鑒定資料必須將綜述課題與資料的內容價值結合起來考慮,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
可靠性原則:即資料的真實性,文獻資料的內容是否客觀、真實。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文獻資料也存在著良莠難辨的問題,存在著大量的非科學、偽科學的東西,在鑒選資料時,應注意資料的真實性,選擇資料要慎重。
客觀性原則:指鑒定、評價文獻資料,決定取捨的態度要客觀、公正,不能帶有主觀傾向和先入為主的態度,更不能摻雜個人感情。
相關性原則:指搜集的文獻內容與綜述課題的相關程度如何,有多少內容是與綜述課題相關的。相關信息多的文獻應優先選擇,相關信息少的文獻或是雖然相關,但對於綜述課題沒有多少利用價值的文獻資料以及內容重復的資料可以剔除。
適用性原則:指文獻資料對於使用者可資利用的程度。即文獻資料的內容雖然和綜述課題密切相關,但是由於文獻資料產生的背景,如地理環境、氣候、自然資源、科技發展水平、經濟能力以及民族、文化、國情的差異,一些文獻資料所提供的信息並不是普遍適用,可以完全借鑒的,而是只適用於與產生該文獻的背景相似的情況。如對於產品、技術資料的介紹和評價,應考慮是否適於本國的國情,與本國的技術水平相適應。對於理論觀點和學說的介紹和評價、篩選則要考慮本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人文因素等,不能隨意引用。情報的適用性原則是一個動態的原則,沒有明確的標准,需要撰寫人員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新穎性原則:一方面,要看文獻中提出的觀點、原理和方法與其他資料相比有沒有新的內容、新的發展,其描述的事實從未發表過或者在原有事實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結論;包含有新史料、新數據或在研究方法上運用了新技巧、新概念系統、新理論模式等等,是否介紹了新技術、新發明、新的管理經驗。綜述文獻里包含的新內容對於讀者最有啟發意義,使讀者及時了解發展動態。資料內容的新穎性可以從文獻的外部特徵、文獻的內容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判斷,還可以從推廣應用情況、與同類成果的對比、技術經濟效果等方面進行判斷。另一方面,要看文獻資料中反映的觀點、理論和方法等是否老化過時,失去了利用價值。特別是技術方法等方面的資料,時間性極強,隨著新一代產品的開發和使用,舊的技術方法很快就會被淘汰,沒有多少實用價值。因此必須弄清其時效性和先進程度。這一點在引進設備、投產新產品的情報調研方面尤為突出。要避免因資料陳舊,不了解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得出錯誤結論,盲目引進已過時陳舊的技術和設備。
整理資料
系統化整理資料的主要任務是對搜集和積累的資料進行分類,以方便利用。整理資料的工作也不是完全局限於本階段的,在搜集和積累資料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就一直伴隨著資料的整理工作。在前兩個階段,資料的整理只是簡單的大致歸類,將其分為背景材料(政策,發展概況)、主題材料、提供數據的材料等。到了這一階段,則要解決信息的微分化與系統化的問題,「微分化是使所獲得的信息依據分析研究的需要形成分類體系,系統化則是使所獲得的資料依據分析研究的需要形成一種多向的動態的信息集合」。將經過篩選的資料,按照某種標准詳細分類,如按應用領域、觀點、方法、技術、產品等分類,在大類下還可將資料按照地區、年代等進一步分類歸納。具體分多少類,採用哪些分類標准應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確定。在分類歸納的同時,將重點內容進行提煉和摘錄,把原始文獻中的重點句、重點節和重點段直接摘抄下來或翻譯過來,做出「節錄」,對於僅供一般參考的非重點文章,以「提要」、或「文摘」的形式記錄下來;而對於一些重要的、信息量大的原始文獻,應該用精煉、概括的語句將其主要內容提煉出來,以備撰寫綜述時可以馬上利用。對於各種數據,利用邏輯推導、各種數學方法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結論,或是製成表格。使得資料的脈絡分明,層次清晰。如果撰寫預測性的文獻綜述,還要對現有的資料運用各種預測方法,得出科學合理的預測結論。總之,經過這一階段的工作,對原始文獻的內容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綜合,理論、觀點與方法已經按類總結在一起,並用文字提煉表達出主要內容,文獻綜述的主要組成部分已經具備了。這一階段是信息分析的主要階段,它體現了信息分析的研究性及創造性,是使情報資料增值的過程。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開始撰寫綜述,將經過系統化的資料有機的組織起來。撰寫綜述經過上一階段的資料整理工作,綜述的主要內容和結構、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都已經在綜述撰寫者的腦子里成型,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將這些內容有機的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最後完成整篇綜述的撰寫,結束這次信息分析與研究的過程。
㈨ 論文引言的寫作要點有哪些
引言又稱緒論、前言或導論。引言是開篇之作,寫引言於前,始能疾書於後,正內所謂萬事開頭容難。古代文論中有「鳳頭、豬肚、豹尾」之稱。雖然科技論文不強調文章開頭像鳳頭那樣俊美、精彩、引人入勝,但引言是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對全文有提綱挈領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1)說明論文的主題、范圍和目的。
(2)說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關領域簡要歷史回顧。(前人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尚未解決?目前進展到何種程度?)
(3)預期結果或本研究意義。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長短視論文內容而定,涉及基礎研究的論文引言較長,臨床病例分析宜短。國外大多論文引言較長,一般在千字左右,這可能與國外多數期刊嚴格限制論文字數有關。